时间:2023-08-06 10:30: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63
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重视。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主要由政治教师根据课本教材的编写进行课时安排。学生们对政治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政治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相关的课后练习。而综合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碎和混乱的,他们对政治知识的运用也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常见的政治原理中,而缺乏对整个政治理论的系统分析和运用。
因此,为了扩展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视野,提升他们对政治和社会事件的分析评论的水平,建立他们对整个政治学系统的理性认识,对高中生开展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是极为必要的。笔者根据课堂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储备,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政治学习的整体观念以及之后政治思维的建立。因此,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编排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系统性。
针对高中政治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的不同,政治教师可以采取系统分类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政治课堂的教学。根据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从必修教材内容中得来。而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针对每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合理进行政治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前面主要提到政治教师需要根据每个教材的内容不同进行具体的系统性教学安排。所以,接下来主要就是讨论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授《经济生活》的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分配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要注意每个经济理论之间运用的衔接,保证经济理论教学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的链接,帮助学生在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树立全面系统的经济观念,提高对经济生活的正确辨析和评价。
诸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课本教学,主要也是依据《经济生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安排。而对《生活与哲学》政治内容的课堂教学,政治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集中为学生们提供系统连接的哲学体系知识,以便学生在学习哲学原理时,能够灵活运用,并能够在全面系统掌握哲学原理之后,进行深入分析前面所学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中的案例,从而建立完整系统的政治学观念。
二、教师指导课堂互动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合理安排系统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互动的系统指导,尽量利用先进多样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活动的能力。
首先,高中生在经过教师对政治理论的深刻剖析之后,往往会对对系统的政治原理有个基本的认知,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步掌握系统全面的政治学原理。因此,为了巩固他们对这些相关政治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政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的课堂互动。继而鼓励学生全体投入到相关的政治话题的讨论和辨析,最后根据大家的多种讨论结果,集中做出适当的评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的思维进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提高他们的政治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系统互动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时,往往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政治课堂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课堂参与的自觉性。
一般情况下,政治教师对课堂互动系统性的把握主要是通过互动话题的宏观指导、课堂互动氛围的及时调节以及学生互动参与全体的积极鼓励、课堂互动结果的客观评价的方式来实现。高中生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课堂互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政治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他人的学习和借鉴,提高对系统政治理论的掌握能力。
三、教师教学考查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和完成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政治考查。在教学考查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对政治原理的认知,进而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在考查中不断提高对系统政治原理的把握和政治原理应用能力的提高锻炼。
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考查,一方面表现为前文提到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政治原理知识进行随堂提问,从而督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固有知识的温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可以督促学生将所学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及时的串接编排,从而进一步丰富对系统政治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政治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知识渗透 时事政治 德育教育 学习兴趣
一、用政治特有的魅力感染高中学生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政治学科
高中生入学前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并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政治课,然而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却让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枯燥、乏味、抽象”早已成了政治的代名词。与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的知识容量更大、难度更深、理论性更强,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德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所以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早适应高中课堂。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好玩”是喜欢政治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很中肯的评价,而对待那些对政治不“感冒”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堂的魅力。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近几年政治教师的理想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效果的确不错,很适用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一边听着Lady Ga Ga的歌一边谈着美国的通货膨胀,也曾借助《碟中谍4》聊了聊普京的大选,或者模拟一个市场让学生拿着虚拟货币来感受商品惊险的跳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的知识,在聊天中传递抽象的理论,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政治课过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回味就下课了。
3、文理分科后树立文科学生的自信心
“学不明白理科我才学文”是很多文科生的自卑心声。自卑源于缺乏自信,作为一名文科班主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文理分科后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要让他们知道“敢学文证明你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领悟能力更强!”“‘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名言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文科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考公务员时文科生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这些语言上的激励和平时的渗透,学生在两个月左右逐步摆脱了原来的思想,真正投入到文科学习中,而这种思想的转变对于政治学科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但学生政治学科思维的真正形成还得到高一结束。
二、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1、关注时事政治的必要性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了,但因课业量较大或关注程度不够,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阅读及作文也时常提及,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做一名时尚潮人、与时俱进。[3]
2、课堂中的新闻与新闻里的教材相融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枯燥的知识点或者很抽象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时的引入一些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4]再次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事。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习题时,遇到材料引入时事,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遇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分钟左右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引导他们与教材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时事政治的时效性。
三、在生活中注重对哲学思想的渗透
“你想变得聪明吗?那就学哲学吧!你想变得再聪明点吗,那就继续学哲学吧!”这是我还没有讲哲学时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当时被他们戏称我是“哲学代言人”和“托儿”。高中政治学科中,哲学是最抽象也是最难理解的,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一提起哲学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高深玄乎、神秘莫测,他们总是认为哲学是那些哲学家、思想家去研究的,不是高中这个阶段大家能接受和进行探索的。[5]
高二文科学生初次学习哲学教材大概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刚开始的入门阶段最为困难,教师需要用大量具体的事例来讲解抽象的哲学观点,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学习一遍哲学教材后不知道它是什么,但集中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哲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真正的明白“生活处处有哲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我经常准备一些诸如孔子、老子及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中外著名的哲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哲学的有趣,至少没有排斥哲学。
学习哲学未必都得在政治课上,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哲学原理理解消化,我在平时也借用一些身边的人或事引出哲学观点。[6]比如:去年冬天,我班一男生穿得特别少,他对我说:“老师,我太冷了!”我马上说:“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你应该根据今天的天气状况及时增添衣服。这种生活哲学的例子举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不会觉得它很陌生。
四、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古代的教育首先是注重德育,然后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部分。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工作。[6]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德建设、德育工作要关心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
2、课程内容渗透德育工作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渗透了德育工作,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探讨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借此向学生渗透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学习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我们又向学生渗透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解《生活与哲学》时,通过“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原理的学习,又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形式主义等等。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中政治因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并会学以致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学科渗透办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焦晓骏. 教师的智慧. 200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2]石仲荣. 试谈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2011年第四期教育科学周刊.
[3]陈利勇. 高中政治教学应从基础年级引入时事政治. 2010学知报.
[4]韩艳丽. 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 2010年学知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76-01
一、教学理念上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将两者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课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只要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得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述,更好地把握住事物的内在本质,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要通过相关的媒休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对题材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有政治话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经常温习,巩固自身潜能
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相联系,如通过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更好地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分组讨论,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高中政治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都是由众多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只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的,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地分析与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从经济学、哲学、文化、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失分原因的分析
1.学生对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即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有很多概念、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掌握,因为熟记并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是解答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少学生在哲学学习过程中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否定“死记硬背”,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哲学知识点只要理解就行,其实,新课程并不否定“记”和“背”的重要性,新课程反对的只是“死”和“硬”,如学习矛盾的不平衡性中的两个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两个原理的内容很多学生一是不能记住,二是经常混淆,试想这样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运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呢?因此缺乏必要的识记是很难在考试中得到高分的。二是认为“背诵万能”。有一些学生认为,哲学的学习就是背课本,于是埋头苦背,最后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而收效甚微。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知识点的主干知识有三句话:“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只记住这几句话还不行,更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
2.部分学生对学习哲学知识缺乏信心,不愿下工夫。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愿配合老师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哲学概念、原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往往比较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缺乏必要的练习就更难以掌握和运用。如唯物论中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领域所学习的物质概念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世界上各种具体物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又如“矛盾”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矛盾就有很大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理解掌握。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平时的练习中,不少学生只喜欢做选择题,对主观题要么不愿做,要么怕做错,所以干脆空着不做等老师讲解直接把答案写上去完事,这样没有经过自身思考所获得的答案,不可能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3.对已经掌握的哲学基本原理不能加以区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考试中,有的题目要求我们用唯物论的原理予以解答,而有的题目要求运用辩证法的原理予以解答。可是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唯物论部分包括哪些原理,辩证法部分又包括哪些原理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导致把辩证法中的内容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当成是唯物论的内容,而又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当成辩证法的内容,这样一来在考试中失分就是必然的了。
4.不能把所学过的哲学原理与考试题中的材料联系起来,从而做到解题有的放矢。
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材料不能很好地分析,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无法把材料内容与具体的哲学原理联系起来,要么完成不了解题任务,要么是泛泛而谈,得分很低。比如说考察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不能从材料中找出“实际”是指什么?“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哪里?导致虽然记住了原理内容但还是难以完成解题任务。
二.提高主观题的得分对策。
1.坚持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在哲学知识的学习中,一方面对具体的高考知识点要做必要的识记,也就是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做到准确快速地进行表达。另一方面要做到在记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把识记与理解结合起来,做到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多看课本,勤做练习。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每位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对待,一定要动笔去做,只有勤做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哪怕是做错了通过老师的讲评也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向成功的方向发展。除了要做好练习外,还要多看书。要认识到练习是一种检查和评估看书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做题,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另外,还能发挥练习对看书的引导作用,以题目为载体,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带动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3.对于所学的哲学原理要能够加以区分,正确运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授课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加以归纳,并按哲学四大块知识体系予以区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而学生上课要摘写笔记,把老师补充归纳的知识认真地记录下来。如学习矛盾分析法,老师一定会把矛盾分析法所包含的一些具体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归纳出来,就一定要记下来。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政治课的学习根本不需要记笔记,这是不对的,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地把老师归纳的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记下来,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将大有裨益。
新课标 高中政治 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 心灵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高中政治教学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教育,人的自我存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受教育者是16~18岁的青少年,他们似懂非懂、天真浪漫,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常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去审视现在的世界,内心有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与竞争心态。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需要把情感教育放在政治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新课程为高中政治教学设置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关注个性化发展。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以几个模块为例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1.学习经济生活,学会合理消费
通过学习《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了解各类经济现象,知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主体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看到的经济现象,明确在当今社会道德意义的真正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个问题上。课前我们从消费心理角度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做了一次班内调查。问题有:
(1)某商品新款上市,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出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现象吗?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还是质量好、大方得体?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外形、款式,还是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会花多少钱?
(5)你去食堂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6)你的矿泉水瓶是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聚集起来卖掉?利用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我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当代高中生应该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在探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学习政治生活,坚持正确方向
高中教材必修二《政治生活》的重点是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中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如: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相关内容时,在突破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难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资料:一个资料是中国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是怎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度过难关的?一个资料是中国在艰难的情况下如何成功举办第26届奥运会,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与此同时,我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打出了汶川地震和举办奥运会的一系列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众志成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就会进一步增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3.学习哲学常识,身心健康成长
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就要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哲学理论透视当代的现实问题,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如:我在讲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一课时,我首先给出了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量变是前提,质变是结果。然后我从学生的行为入手探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入。我举例:
(1)现在的一些学生对自己确立的目标急于求成,不能长期遵循学习规律,遇到困难就退缩;
(2)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效果不好;
(3)总害怕自己考不好;
(4)学习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然后我开展了一次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学习上,我们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通过交流,学生们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明确了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样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重在积累的涵义,找到了成长的有效途径。
高中政治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情感教育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对一个人成长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光.上好高中政治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2]孟静.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性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1).
1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较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政治兴致不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也使得学生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为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时事政治作为基点,展开教学。比如,在开课前,可以根据一些较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作为政治课程开课的切入点,借助新鲜的事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时事政治的有效导入,也能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内容时,在授课之前可以结合最近猪肉价格的变化情况导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价格变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在自己熟悉的氛围中学习政治知识,结合时事政治更容易掌握新知识。所以,借助时事政治导入新知,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合理利用时事政治,强化知识理解
高中政治教材中一些经济学原理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时事政治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这些抽象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围绕引入的时事政治问题提问,学生也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积极踊跃地回答设置的问题,最后,师生在一起就回答的问题作总结。问题的提出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双方的感情。例如,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概念,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引出近期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这一重磅新闻。让学生明白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刺激更多的人去银行取钱或者贷款,以此来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动,这一行为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反之,提高存贷款利率则会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紧缩的货币政策”。结合时事政治讲解,为学生探究新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既生动形象,又便于理解,学生很快也就能记住这两个政治学概念了。将时事政治课引入课堂之中,还能激发部分学生做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还对时事政治产生更加浓厚的研究兴趣。
3在练习和作业中引用时政资料
当学完一章节理论知识后,及时的课堂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国内外的很多时事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等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但是,这些时事中的政治知识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挖掘的。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政治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这些时事,去挖掘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政治内涵,在巩固学生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吸引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有利于培养他们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意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后组织时事政治辩论
在政治教学中,仅靠课堂时间讨论时事政治是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可以借助课外时间来补充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现阶段所发生的热点时事政治新闻进行有效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相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在辩论中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讲授“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当下社会上多种投资模式分析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比如,房产投资、银行存款以及购买基金、股票……就此,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辩论,讨论个人收入到底该怎么分配最合理,哪种投资最有效,带来的利益是最大的,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大有帮助。在激烈的辩论中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消费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常态 以生为本 政治课教学
曾经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更应该树立一种新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常态思维。笔者认为,教学要树立新常态的意识,教学的全过程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精神。“以生为本”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宣战,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格局,其目的就是为了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现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平台和外部条件。在教学中,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方法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
一、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符合新常态理念的主动学习方法,它的运用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具有鲜活的特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高中政治原理的积极性,这是以生为本理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有助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自习课期间,发挥主动创造性,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摸清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时创设学习情境和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创设的问题,以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必修四教材中,笔者在讲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时,不能简单的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划出知识点,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是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通过课本中“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的导入,然后设置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哲学上的矛盾概念与生活中的逻辑矛盾相同吗?(2)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3)“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的矛盾又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矛盾的概念,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意识,这对于学好哲学来说,是有着必要意义的;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落实。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哲学内容来说,虽然比较枯燥晦涩难懂,但是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能够加深对哲学原理的理解。
二、以生为本,分组合作
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来,既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斩获,有所锻炼。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这也是“以生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
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中,笔者在讲到政府的职能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思考题,这几个小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层次都不一样,问题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政府经济职能的履行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我们正在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府的哪种职能?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职能的发挥?笔者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集体智慧的成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分组合作学习其实也是分层教学模式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分层教学来实现组内学生的比学赶帮超,做到每一分钟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以生为本,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做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方法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来进行实战演练,通过习题的改错来对整堂课的知识进行再现。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最后的五分钟,或者是简单的对答案,没有引导学生来认真推敲每一个错误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教师要在学生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每个答案进行揣摩,让学生找出答案的错误之处,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重视细节。
例如,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对于普通家庭和消费者来说,牛肉和羊肉,它们之间是( )
A.互补商品
B.互为替代品
C.一般等价物
D.高档耐用消费品
对于这一类题目,最好的解题方法就是排除法,我们不难发现,首先,A答案出现了概念性的错误,这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互补商品,如汽车和汽油,乒乓球和球拍等;对于C答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识记重要考点,一般等价物一定是货币;D答案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指的是诸如黄金饰品以及汽车、家电等比较昂贵的商品,它们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涨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排除法的传授以及对知识点的再次巩固,锻炼了学生分析每个答案的意识和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减少由于审题马虎而造成不必要的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