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镇规划设计

城镇规划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镇规划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镇规划设计

篇(1)

(1)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当前我国较为推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因素,把眼光放长远,注重小城镇建设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在空间的利用上要进行必要的预留处理,进行合理布局;

(2)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针对当前越来越恶劣的气候环境,在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可能的环节中加强对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小城镇周围的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其土地资源较少,所以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切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土地进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最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加强对于前瞻性的重视,我们还应该关注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避免规划设计的内容在后期的具体执行中出现不可操作的现象。

二、小城镇功能分区

小城镇虽然范围不大,但是我们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能够更好的进行小城镇的管理,也能够是小城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能,提高小城镇的运转效率。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

(1)小城镇中的土地类型、河流状况、环境因素;

(2)当前小城镇中土地的不同使用功能;

(3)未来土地使用类型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环境保护重点区特殊对待等。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构成有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混合区、文教区等,在分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水源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尤其是对于水源来说要使得水源的分布更适合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要尽可能的使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远离人们生活和工作较为频繁的场所,确保小城镇能够正常运转。总的来看,对于整个的小城镇建设功能分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住宅区、商贸区、文教区等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把这一较为繁荣的区域统称为镇建成区;另外一部分则是分布在镇建成区周围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较为适合进行耕种、养殖等,并且在这一区域一般都是一些水源保护区或者是重点环境保护区,这一区域我们统称为镇域辖区。

三、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道路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于小城镇交通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来说,进行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铁路和公路。对于铁路的建设规划来说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特色,考虑是否是一些铁路的必经线路,如果存在多条铁路在该小城镇经过的话,就应该在小城镇内建立完善的铁路站,以加快小城镇和外部的交流,使小城镇获得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存在铁路经过的话,我们也可以努力在该小城镇和距离其最近的拥有大型铁路站的城市之间构建铁路;对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来说更为复杂,公路是小城镇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用到的,对小城镇后期的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小城镇内的正常运输状况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来规划设计公路,确保交通后期使用的顺畅。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规划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eat changes of society and tourism in national of booming development, promote a batch of small towns unprecedented growth, emerging tourist small towns, and tourism,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small towns 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as in full s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lso ushered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Some towns use their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bui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s living alone tourism cultu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ourism image planning design of small towns, into the city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from concept system, behavior system, visual system on three aspects of tourism image planning in the small towns of solutions should focus on the problem.

Keywords: small towns image; The recogni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旅游业为主的旅游型小城镇,同时掀起了旅游型小城镇建设的。那么,怎样合理地保护、利用和开发旅游型小城镇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使其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主力军,就成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旅游型小城镇与形象规划

1.1旅游型小城镇概念及分类

旅游型小城镇,一般也称旅游小城镇,是多样化小城镇的类型之一,就是城镇职能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其重要的人文历史景观是该镇主要的旅游资源,也是该城镇发展旅游业的依托。

依据小城镇发展旅游业的类型,旅游型小城镇又可细分为三类:(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即小城镇自身有一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继承了特有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从而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例如,湖南省湘西的凤凰古城;(2)旅游接待型旅游小城镇,是指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3)生态观光型旅游小城镇,是指自有旅游资源的价值有限,但具有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要通道的区位优势,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为主的小城镇,

2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

现象学来看,小城镇形象是小城镇内在属性的表现状态。这是本质与现象、内涵与外延、相互制约、互为存在的矛盾统一体。其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城镇形态、城镇建筑、城镇道路广场、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软件部分包括城镇人的行为、城镇文明、群体活动和城镇政府形象等。在这个统一体中,建筑视觉形象是其主体,其中还包含了小城镇的地域形象、民族民俗形象、乡土文化形象和其他人文历史形象。因此,小城镇形象是对小城镇中的一切事物总的描述。小城镇形象规划便是抓住小城镇的地域特点、人文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内在属性,运用艺术设计等手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设计,从而以完美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要成功将小城镇的形象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移植而来的城市识别系统CIS(CityIdentitySystem),从理念系统MI(MindIdentity)、行为系统BI(BehaviorIdentity)、视觉系统VI(VisualIdentity)三个方面进行立体地、系统地、完整地设计。

旅游型小城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视觉景观要素。任何类型的小城镇都有其可塑造的内在属性,也包含有旅游型,旅游型小城镇其最主要的内在属性便是旅游型。因此在进行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的时候,更需要挖掘这个镇的本质、个性、特色,展现形象的地方性及民族、民俗特性,MI、BI、VI三个方面立体地考虑,还要在表现其他属性的同时将旅游性完美的体现出来。在旅游城镇景观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保存和强调其独特性和典型性,突出其环境与特征,从旅游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看待小城镇景观的构建,达到唯我独有,唯我独佳。

2. 旅游型小城镇形象的规划设计重点和内容

2.1小城镇形象的规划设计重点

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内容的庞杂性决定了小城镇形象塑造要把握重点,以一、两个或多个特色景观来代表、突出小城镇的形象。一般来讲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应该从宏观景观、中观景观和微观景观三个层面来分别把握重点,宏观层面在于小城镇整体形象的塑造,中观层面在于小城镇中重要地段的局部形象塑造,微观层面在于建、构筑物和小品设施特色创造。在各个层次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都要结合旅游,从居民和游人的双重角度来突出旅游型小城镇景观的特色。并从始至终都密切结合小城镇的旅游特色,以成功有效地塑造旅游型小城镇的鲜明形象。

2.2小城镇形象的规划设计内容

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是以整个城镇作为背景,从区域整体的、综合的角度入手,以小城镇中的物象形态和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把有形物的形状、体积、色彩、质感、节奏、韵律及其相互关系合理地组织并加以运用,从而艺术地发现与表现。

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以环境为衬托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创造环境的设计。凡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涉及到城镇形象设计,诸如镇区形象设计、居住区形象设计、某标志性形象设计、某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某企业形象设计、某工业产品设计,以及美化环境的设计,诸如城镇道路、广场、节点、公共设施、灯光、色彩、装饰艺术及绿化设计都属于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内容。

篇(3)

关键字:小城镇 规划设计 区域 条件

小城镇的规划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一、小城镇镇区总体规划

1.小镇的区域地位

区域对小城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生产布局等,从而确定出小城镇在县域范围内所担负的职能和作用,以此为依据制定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2)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征上,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如南方平原地区比西北山区域镇居民点的分布稠密,水系发达的河网地区也比干燥缺水的干旱地区域城镇居民点分布较为稠密。同时,地形、水资源的限制,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点的布局和发展。

(3)区域的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的发达程度,对区域小城镇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小城镇总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和发展。而新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航线的开辟,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概念,使一些交通发达的小城镇有更大的吸引范围,从而使有可能改变小城镇的发展。

2.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

(1)小城镇性质

小城镇的性质,是指一个具体的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与职能,即小城镇的层次;特点与发展方向,即小城镇的类型。小城镇性质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等的经济、用地、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小城镇风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套通过这些方面把小城镇的性质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职能,因此,确保小城镇的性质十分重要。

(2)小城镇的规模

小城镇规模指的是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小城镇规划和进行各项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用地大小、建筑层数和密度,影响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小城镇布局、小城镇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小城镇规划中,正确的确定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经济合理的进行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关键。

二、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

1.镇区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确定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确定道路红线、横纵断面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以及停车场位置等;

(4)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确定拟建公用工程管网和设施的项目、位置、走向及其布置;

(5)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主要建筑物、构造物和场地的控制坐标和标高;

(6)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等。

2.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居住小区是小城镇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城镇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城镇居住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城镇居住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小城镇建设设计要求和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有很多建筑的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计问题,工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解决,下面谈一下小城镇建设设计中的要点。

1.建筑设计要满足的要求

(1)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师城镇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建筑群体和个体的要求,符合城镇规划。在空间组织方面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取得整体协调的效果;要注意对当地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范围内,要节约用电,明确功能分区,使各分区既联系方便,又不互相干扰,更要注意的是建筑物之间的结合,创造优美环境。

(2)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例如,学校设计要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设置应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建筑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用地布局上,要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面积和用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节约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

2.建筑设计的目的

(1)建筑设计是实现小城镇规划的保证

规划师小城镇建设的依据,由于各类建筑物建筑设计水平的不同,统一规划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合理规划必须有号得建筑设计来支持。

(2)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率。正确的选定结构形式,准确地确定构件尺寸,合理的选用设备、材料和用量,能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四、小城镇建设居住建筑及设计要求

1.小城镇家居功能模式

小城镇家居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模式,即达到适用、安全、方便、卫生和舒适的要求。包括户内外空间过渡,宅内的合理功能分区,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界定及彼此适度变通的可能性等等。二是要顾及到小城镇家居功能的多样性。即不同职业和较高经济收入的住户有其超越于基本生活模式之外的特殊的家居功能需要。例如农具粮食贮藏、手工作坊、营业店铺等等。

2.小城镇家居主要设计要求

(1)目前,小城镇住宅卧室的功能较为混乱,一些本应属于起居社交的活动甚至是家务劳动亦混杂其中,而有的卧室则长期闲置,空间既未得到充分利用,又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小城镇住宅卧室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卧室的主要功能,同时,又要结合不同的住户,满足他们的要求。

(2)厨房是小城镇住宅中最能代表乡村特色的功能空间之一,目前的小城镇的厨房是多种燃料并存,厨房设施不全等问题还存在,我们要从设计上予以优化。

五、生产性建筑及设计要点

小城镇生产性建筑是指拱农村副业生产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这对小城镇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1.生产建筑的设计原则

必须适应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创造最适宜生物的环境。例如禽畜建筑,不仅要解决禽畜在舍内吃、饮、排粪尿,还要解决有害气体、灰尘等的污染。提供禽畜生长和生产的最佳环境,以节约饲料、有效的提高禽畜的生产力。

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工业化生产要求有一定规模,有计划的成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高。为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生产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物布局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种畜的饲养管理和繁殖;幼畜的培育;商品畜的饲养和管理,饲料的运进、贮存、加工、调制和分发;产品的加工、保存、运送。

根据生产功能,禽畜场可以分成若干区,各个建筑按他们彼此间的功能联系统筹安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考虑防疫、防火、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总体布置紧凑,节约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征;规划设计;措施

Abstract: urba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is the policy of city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poin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cale, intensive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承载能力差及发展方向不清晰等城镇化自身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双二元结构”、“城市病”、“”城市化、被城镇化等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产业发展研究、城乡规划设计、城镇体系规划、工程规划、土地规划设计等方面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发展规划、规划设计及专项规划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解决方案,整合有关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生态、经济、人文等重大问题,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1、城镇发展产业化

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新型城镇化发展,应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城镇间及城乡之间的产业关联和融合,积极打造集聚效益佳、辐射能力强、城镇联动紧的新型城镇,使城镇化发展更具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城镇建设生态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新型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以生态文明引领、支撑新型城镇化,能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升城镇化质量。

3、城镇服务均等化

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大、城镇化建设与公共服务不协调,城乡之间、进城农民工与市民间的公共服务不平等是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挑战之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使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的衔接配套,并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管理水平。

4、城镇运行智慧化

智慧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知识经济为中心,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于一体,以智能化服务使城镇的管理更具备系统化、安全化,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使城镇投资环境更宽松、更公正,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更加低碳节能和环保。

三、新型城镇化四大规划要点

1、提高城镇化发展的人本质量

人是城镇化的主体,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区别于我国以往城镇化工作的重要特征,一个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程度决定了其城镇化的质量。从现状来看,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户籍制度等藩篱阻隔在城市之外,成为突出矛盾。因此,要推进城镇化质量提升,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放开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对非户籍人口渐进式地增加社会福利,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属地化和均等化。

2、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

审视过去的城市化路径,多数地方走的是“规模扩张式”道路,呈现出高速度、高消耗、高扩张的特征,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资源配置效率却不高,盲目扩大城区,忽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分追求“大而全”,造成城市不堪重负。在新型城镇化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使之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是重点解决问题之一。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引导,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吸纳进城农民的重要载体,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3、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城镇

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十新要求与新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将着重研究如何将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相结合,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四是推进城镇建设产城融合。在城镇化过程中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协调好“产业”与“城市” 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产业,增加就业,集聚人才,将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把城镇化作为拓展农民就业的重要空间;二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配备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

4、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统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明确城市群发展目标、空间结构和开发方向,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强城市群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的衔接,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央政府负责跨省级行政区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省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

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重点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新型城镇化下总体规划设计范例--咸宁

咸宁是湖北省首个编制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市州,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规划编制在不断探索创新下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也体现出了新型城镇化下的总体规划设计的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并举,从生态资源环境容量和国土集聚、集约开发的角度着眼,进行市域新型城镇化总体空间布局,协调全域城乡关系,既结合了自身实际,又有创新想法。

1、发展目标具体化

规划以“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作为发展目标,并对四句话进行延伸和扩展,让目标更加具体、更有深度。

目标一:实现绿色崛起――打造生态城镇簇群、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

目标二: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兴增长极、培育区域运营中心

目标三:打造香城泉都――建设国际知名的温泉之都、桂花之乡和国际旅游休闲胜地

目标四:构建中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三省通衢通江达海的战略枢纽门户

2、发展进程有序化

规划构建沿106、107国道和沿江、垂江4条“新型城镇化试验带”,实行规划先行、政策先试,通过示范引领、继而推广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健康跨越发展特色之路。

3、县市发展有指引

规划根据全域城乡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要求,对各县市、各重点镇从战略空间、定位、规模、产业、交通等方面提出规划引导和管控要点,编制县市分区规划指引,指导下一层次县(市)、镇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社会经济发展。

4、发展支撑体系化

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从全域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与社会管理方面构建“六个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体系。

5、全域发展有突破

规划提出近期沿4条“新型城镇化试验带”示范建设20个“四化同步”重点镇和200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和切入点。

6、发展策略全域化

规划坚持“拓展提质咸宁都市区、发展完善五个县城区、集聚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小城镇区、创新发展新型社区”的“五区共进”发展策略,实现纵向到村,推动咸宁全域新发展。

7、实施措施有计划

规划对如何实施咸宁市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区域枢纽与运营中心振兴计划;全域特色城镇组群推进计划;武咸一体化对接计划;新型社区建设推进计划;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旅游国际化品牌营造计划;低碳生态城市创建计划;全域公共服务设施改善计划;全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计划;全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计划。

参考文献:

[1] 彭爱珍.关于新型城镇化规划问题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 臧家良.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3] 仇保兴.科学规划,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J].规划师,2010.

[4] 张京祖.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有大作为[J].中州建设,2011.

篇(5)

关键词: 城镇公共空间,夜间,动静分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相对静态型公共空间,具有环境氛围较为安静等特点,适合群众散步、座谈、游憩、赏景等活动的进行;相对动态型公共空间,具有环境氛围较为热闹的特点,适合群众运动、表演、购物等活动的开展。为引导群众选择合适的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因素合理规划设计这两类空间及其环境氛围。

1、影响夜间群众活动的关键性要素探析

1.1 灯光的亮度与色彩以及照明方式的选取

灯光是群众夜间生活的依赖性关键要素,其明暗和疏密效果的差异将对群众夜间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明亮的灯光环境使人倍加感到安全感和公开感,适合群众运动和集会;暗弱的灯光环境更能渲染宁静和不受瞩目的氛围,但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容易使人害怕,适合座谈和散步聊天的进行。通过调节灯光的亮度和投射方向,能引导人们的视线关注。在色彩的规划设计上,应利用色彩的冷暖色性和动静感特性,规划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氛围。

应从整个城市和单体建筑的职能特性上在色彩和氛围方面进行把控,在灯光序列中把握色彩分区、色彩匹配、兼容性等,与对应的景观元素色彩材质相融合。可结合周围建筑功能与环境的特质,根据所需情绪的渲染需要选择环境色彩,根据建筑各部所选用的材质特性,为不同的公共空间对灯具性能及数量作区别性规划配置并控制照度;结合选取传统的泛光、轮廓、内透和探照式照明以及新式照明技术实现预期照明效果。如居住区,应注意灯光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需要提供休闲、舒适的景观照明,创造有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夜间景观意象。

1.2 音乐的选取与音量的控制

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人的语言用语音、声调、节奏、语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语义来表情达意的同样作用。如“喜悦”,这种感情运动呈现跳跃、向上的运动形态,色调比较明朗,运动速度与频率较快,可用较快的速度、跳荡音调的曲目来渲染此环境氛围[1],同时也要注意音量的控制。

1.3 视点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视点,是指对人的视觉具有冲击力,能吸引或分散人注意力的一系列景、事物。其涵盖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景观小品,自然景观,建筑外观,也包括五光十色的宣传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店商品与装饰等。白天因光照充足,人们能有选择性地关注周边的一切,然则过度花哨的景、事物和人的服饰也会导致人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夜间,人们更容易受周边眩光、艳色、奇特、闪烁、过亮的景物所影响。景物作为视点,较近距离的闪烁变化、夺目的色彩、奇特的造型都能成为人们某一瞬间的视觉焦点,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和情绪的影响也就越强烈。在营造公共空间时应通过塑造沿途的景观焦点,来营建各式各样的环境气氛,又要规避其他杂乱的景物对人们正常活动的干扰。

1.4植物的栽植与装点效果

夜间,绿色植物因体型庞大,漆黑稠密,会让人产生畏惧感。人们生怕在草丛或树林中会突然窜出只什么动物,甚至抢劫犯威胁到其人身安全,因此很多人敬而远之。经观察分析,植物生长的疏密、高矮及齐乱情况都影响人的主观感受。底层植物高度不至于阻碍人视线;稠密度不至于让人窝藏;生长较规整,有定期修剪痕迹的绿色植物组团,人们普遍不感到明显的畏惧感。加上周边有供人游赏和嬉戏的步行小径和平整的场地,植物景观配以灯光的不同照射方式和使用LED灯点缀式装饰[2],也能使其较好地成为夜间活动的游玩道具或配景,以及视线焦点。

1.5空间的围合状态与使用定位

城镇的公共空间应该巧妙利用各种设施和管理方式,营造开敞型、半开敞半封闭型空间以引导人们选择合适的场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可通过构筑物、植物、景观、路障、高差和光照效果等对公共空间进行围合和分割等设计,减少人员流动性和环境可视性,减弱人们活动进程中受到的外界影响,使活动有着较高的安全性、私密性和可控制性。其中光照效果对人在其中的空间感受也有很大影响,不同的照度能让人感觉置身于不同的空间场域之中。高照度易于破坏空间的私密性,提供给朋友聚会交谈或散步,情侣谈恋爱等活动的场地可适当降低照度值。

2、相对静态型和相对动态型公共空间设计要领

2.1相对静态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领

夜间城镇相对静态型公共空间的灯光主色调应采用冷色系为主,突出安静、荫凉和舒适的主观感受,主体可采用较为柔弱的灯光效果,主要景观节点可选用各色投射光和装饰灯进行装点。音乐应选取以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或纯音乐为主,音量应适当降低,以营造抒怀、恬静和优雅的环境氛围。视线焦点方面应减少过于闪烁的广告和装饰等动态性视点的出现频率以及范围,可通过拉大其位置距离,构筑遮挡物,过滤和控制其光和色,通过统筹规划周边的景观环境来减弱这些视点的影响。可适当地对绿色植物进行丛植、疏密和高矮搭配栽植,绿光投射或装饰灯缠树的光影效果,并整体考虑周边的游赏设施,以形成闲适、怡人和安全的环境气氛。空间状态的把握应构筑具有围合特性的半封闭型空间为主,力求在视听觉和人行流线上减弱或避免人流,客货车流等对其产生的影响;照度值也可适当降低,以满足一些私密性较高的活动进行。

2.2 相对动态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领

夜间城镇的相对动态型公共空间的灯光主色调则采用暖色系为主,以提升热闹、温暖和兴奋的环境气氛。装置亮度较高的灯具营造光亮和照度均匀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运动、表演等各种动态性活动的需要。音乐的播放可适当选取节拍轻快,力度感较强,较有激情的流行或摇滚音乐,以提升人们的活动激情和加快动作节拍,音量亦可适当提高,但要注意不要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视线焦点方面可适当将动态性视点布置在周边,在内部摆设具有动态性变化的景观小品,适当对灯光色彩进行交错搭配,提供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设施,从而渲染出跃动的气氛,丰富夜间视觉景观环境。可适当减少绿色植物的栽种数量和密度,绿色植物宜种植高大乔木,近地面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或选用有特殊造型的灌木作为装点,以硬质铺地为主,花纹多样的广场砖替代绿色草坪。绿色植物仅作为这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构成元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营造出特色鲜明,视野开阔,活泼热闹的环境氛围。由于人们的锻炼、玩耍等动态性活动不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或不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空间状态的把握上可将其设计为开敞型空间,并适当提高照度,能让人们感受到其作为群众公共活动的一员,分享参与其中活动的热闹和喜悦,同时还需重视人们在进行活动时的交通安全性。

3、结语

规划城镇公共空间应重视群众的夜间使用,通过灯光、音乐、视点、植物与空间状态等设计,引导群众选择合适的空间场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实现动静分区。从而调和夜间居民生活和群众活动之间的噪声和环境污染等矛盾,有利于活力和谐城镇的营建。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思路

1小城镇电力网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小城镇电力网缺失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电能在质量方面较低、较差的可靠性以及缺失合理的电网结构。在小城镇中心区域中会存在10kV线路,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景观,一般都会被架空线路覆盖。纵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10kV的电缆线路,可是电缆会由于工艺的废水污染,造成侵蚀的状况产生。对分配负荷方面不能够较为平衡,存在着线路的损耗。在小城镇中110kV或者110kV以上的变电站较为稀缺,同时变电站一般都会使用陈旧的设备,对供电的可靠性方面不能够有效保证。所以,预测负荷是一定要利用的,融合功能分类之后的计算结果,让供电规划中的科学性得到保证。

2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所遵循的原则

2.1统一规划电源、电网的原则

小城镇的电力系统规划方面需要将安全稳定,以及经济合理作为具体的目标,把电力需求作为主要的导向,一方面要考虑电网所受到电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考虑电源送出、负荷需求的要求,为了让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得到保证,就一定要将电源与电网统一规划。

2.2和城市协调发展

一定要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有所遵守,要将城市中的总体性规划作为主要的指导方针,依据安全、可靠、高效的要求,贯彻落实厂址、通道以及站址,并且要融合小城镇的每一项发展规划,进行实施同步,让社会电力和经济之间能够保证其协调的发展,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有效满足。所以,在小城镇中,电力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2.3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发展原则

想要将电力以及城市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发展其可持续性,需要在对人民生活的电力需求有所满足的状态下,在小城镇的电力系统规划中,将节能的创新和应用大力推进,对电源结构要有所优化,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有所减少,将能源的利用效率要提升,从而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2.4配合区域电力系统规划的原则

一定要将区域和国家的电力发展规划作为具体的指导方针,和全国、全省以及全区域的电力发展规划和能源相互协调,透彻掌握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小城镇的电力系统规划进行适当的实施。

2.5城乡的统筹规划原则

统筹安排城乡的电力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会让城乡中电力供应较差的因素不断去除。当下,小城镇的电网还是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标准建设有所提升,将小城镇电力供应的条件相继提升,给予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继而可以将小城镇建设有效推动。

3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的设计思路

3.1城市的电网规划

所谓城市电网规划,就是将电源规划作为前提,将城市的总体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原则作为具体的指导,用促进和配合城市的发展为方针,将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作为主要的目标,对现今电网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现状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分析探究,要把电网的发展阶段合理确定,还要确定电网的发展原则以及发展方向,要将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制定良好的电网规划方案。在小城镇的电力系统规划过程中,对于110kV的系统有必要将其构成环网,然后通过环网中的110kV变电站供电给负荷中心,要让110kV可以在负荷中心处有所深入,从而将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有所满足,也就是城市电网规划在城市用电的发展阶段,是以一种必然的趋势存在的。可是,当下的一些小城镇中经济水平会显现出较低的状态,还不能够将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实现,因此需要根据城市中远期、近期的不同规划要求,进行分步的规划方案。把110kV变电站深入到远期规划的负荷中心里,让110kV变电站作用在近期的规划中时,要与负荷的中心贴近,要在小城镇的边缘处正确设置。

3.2规划综合资源

综合资源规划(IRP)会考虑到供应侧以及电力需求侧中的不同资源,在建设费用作用在电力系统规划中以最小化的形式存在时,在对能源服务水平有所保持的前提下,通过高效、经济、合理的使用供应侧以及需求侧资源,让规划系统能够在整体意义上和最低化的社会成本相符。IRP主要分析到了资源中的综合利用方面,同时针对电力系统规划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在供应规划有所不同的情况下,会让电力供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使得电力负荷在基本需求方面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让供应和成本方案以及需求侧的效益方面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3.3减少电压层次,简化电压等级

许多小城镇已经应用到了0.38、10、110、220kV的4级降压层次,因此要把35kV规划以外的等级电压有所减少,或者对其禁止使用。在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中,110kV系统是作为重点部分存在的。一定要根据地区电力中的规划来对电源的数量、种类以及方位有所要求,并且要对其相应确定之后,在能够按照负荷的预测结果,确定110kV变电站的数量、容量以及位置。

3.4负荷的预测

负荷的预测就是对小城镇的电网特点以及用电特点进行透彻分析,预测未来期限中的负荷增长度,近期的规划一般是根据5年来计算,远期的规划一般是根据20年来计算。在电力系统规划中,具体的依据是需求预测,在全过程的规划工作当中,所涉及到的优劣程度是和精度的高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给予电力系统规划不能够替代的基础数据。在现今,对电力需求的预测工作是要大力加强的,在预测负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运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负荷预测方式,同时要进行互相的校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将预测中,所产生负荷预测的不准确性有效避免。

3.5对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小城镇中的电力系统规划开展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会受到城市供电基础资料的影响。所以,对收集基础资料的工作完善开展,会对小城镇中的供电情况透彻了解,也会为下一个工序中的负荷规划和改造电网,以及负荷的准确预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需要分析电力设施运行的噪声,以及电磁干扰方面给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拟定小城镇电力系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和城市规划紧密配合,统一形式探究电力设施的走向、用地等问题。不能够只考虑到电气专业的本身。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将实时性作用在电力系统规划中。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网中所存在的问题就会有效改善,对用电质量、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方面也会充分保证。要力求将我国小城镇的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辅相成。

作者:庞红媛 单位: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周灵刚.典型中心镇电网规划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城镇水系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social and other benefi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ater system was badly damaged by ecology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restricts the water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In Mengcheng south of the city center area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and landscape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de analysis for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repairs the project so a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attern make a scientific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create rich waterfront landscape zone.

Key words: urban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包括沟塘整治、绿化景观和水系整治三个部分。沟塘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5746米,清淤7.5万方,土方开挖57.5万方,驳岸总长9737米,混凝土1.6万方,浆砌石3万方。绿化景观工程内容为“三横两纵”即嵇康河、长流河、芦河、横一河、横三河景观、绿化、给排水、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建设面积12.6万平方米。水系整治工程主要是开挖治理横二河、李长沟、长流沟、芦沟、马沟、向阳沟、九里沟、嵇康河等八条大中沟总长14千米,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同时,新建拦蓄水、引排水建筑物17处,从而确保城南新区水流畅通。工程的建设将成为联系蒙城县城南新区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1.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理论

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原则;历史文化延续和活力原则;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人为本、参与共享原则;景观协调优化原则。

1.3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原则

1.3.1空间尺度原则城市景观水系规划属于宏观的整体空间构架及中观的典型空间组合尺度,一般不涉及具体空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这一小尺度。

1.3.2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多样性的景观比单一的景观具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异质性景观相应的生态稳定性高。

1.3.3自然优先原则要求设立独立的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规划时优先保护景观水系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滨水空间的原始自然保留地、湿地、坡地、森林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

1.3.4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景观水系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但其自然生态过程往往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驱动以及社会兴趣的影响,规划应按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尊重水系的自然连续特性,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5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要求把景观水系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而不必局限于局部的优化。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本文以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规划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景观水系现状调查、分析、评价与制图;市域水系总体结构与格局的规划;市域景观格局规划;周边景观规划。

2.蒙城县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图1、蒙城县城区水系图图2、涡南片水系图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景观遭到破坏 ,制约了其景观模式的发挥 ,问题表现在:

2.1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2.1.1水系不畅,淤积严重

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断面狭窄(特别是嵇康河位于鲲鹏西路以北已改为暗沟),且淤积严重,严重影响过水断面。河道调蓄容积下降,局部地区引排水困难,威胁区域除涝安全。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

2.1.2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人口的剧增、工业的发展和截污设施配套工程的滞后,致使大量污水排入,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已经蜕变为臭水沟,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2.1.3河道布局与城市发展不一致

现状河道和水域呈自然分布,不能满足城南中心片区新一轮地区发展要求。

2.1.4河网分布不均匀,横向缺乏沟通

规划范围内以南北向河道为主,缺少东西向河道,不能实现有效沟通,以致在汛期出现排水困难,不能保证防洪保安的要求。

2.1.5河道断面不足,排涝标准低

现状河道断面均偏小(秃尾巴沟河口仅8~10米,长流沟仅5~8米,芦沟近10~12米),且淤塞严重,过流断面已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左右,无法满足20年一遇标准排涝标准。

2.2护坡型式的选择

根据国内外身体护岸的成功经验,在进行护岸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沿岸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兼顾如下原则: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首先是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布置建筑物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考虑到规划范围内建筑物不多,河道均为新开挖河道和拓宽河道,但河道均位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且河道两侧居民生活小区较多,游人有亲水需求。拟采用在蓄水位以上设置亲水平台,在蓄水位以下设置直壁式护岸,其上设置2米宽的亲水步道,蓄水位以上采用植被生态缓坡的方案,增强景观效果,保护水生态环境。该方案将河道生态保养与游人的休闲观光需求自然结合,利用水体中种植植物群落对河水进行生态循环净化,为景观水系提供清洁水源,而且增进了河道的亲水效果,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塑造人性化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在以上述断面作为河道护坡基本断面的基础上,考虑景观需要,通过沿岸木栈道、亲水挑台、下沉式台阶等多种方式提高亲水性。

3.滨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图3、规划范围内河道示意图图4、河道护坡示意图

3.1规划定位

3.1.1功能定位

建成后的嵇康河、长流沟、芦沟滨水景观风貌带应与于蒙城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形成联系蒙城原有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3.1.2特色定位

嵇康河:临近城市中轴线稽康路旁,是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带之一,因此将秃尾巴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景观型滨水休闲带。

长流沟、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两侧主要为居住用地,其中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为联系性的河流,主要起到沟通南北水系的作用,因此将长流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活休闲型滨水景观带。

芦沟西侧为居住用地,东侧为市场用地,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避免不同用地之间的相互烦扰,因此将芦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态过渡型滨水休闲带。

3.3重要景观节点与区域

规划方案结合河道两侧绿地现状条件及周边用地性质,在滨河景观体系中设计三条特色和景观带,两个景观型节点和六个休闲型节点,形成河岸沿线的八个视觉焦点和景观亮点。

3.3.1自然景观型节点

该节点油坊和老城区段的中心位置,规划增加几何构图的硬质旱喷泉铺装广场,同时模纹花带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庭荫树种采用大规格榉树,形成具有较强标志性效果的滨河景观绿地,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功能与景观的结合,满足行人休憩、活动的需求。节点注重滨河景观的夜景表现,通过地面射灯、绚丽彩灯、大型景观灯柱等照明设施,亮化水景,使之成为滨河景观带中独具特色的夜间景观。

3.3.2休闲型节点

利用现有和规划景点,以休闲观光娱乐为主。以五彩缤纷的花卉为造景主元素,造景植物材料以竹为主,采用高大庭荫树结合景观雕塑小品布置,通过青石汀步穿插在绿地花丛之中,在花带中种植孤植大树,与花卉形成对比,突出花林古木景观特色。油坊河南段临近河道水体,大量种植耐水湿的杉木林,形成以水杉、池杉等为主的亲水植物群落,构成绿化带与喧闹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丰富沿河的景观类型,成为晚上游人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4.生态补水工程

4.1河流补给

蒙城县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阜蒙新河穿城而过,阜蒙新河向东与涡河相通,向西与芡河相通。其中阜蒙新河、北淝河、茨河等河道水质均较好,多在国家标准Ⅲ-Ⅳ类之间。只要蒙城县城内河道形成有效的河网,当城区从阜蒙新河及涡河补水时,城区河网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补水方案如下: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通过自流利用阜蒙新河进行换水以改善水质;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利用涡河水进行补水。

4.1.1阜蒙新河引水

由于现状阜蒙新河水质优于涡河,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优先采用阜蒙新河水补水。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阜蒙新河河水自流进入李长河后,进入东西向主沟十里横沟,再向两侧河道进行补水,促进河道水体的流动,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4.1.2涡河引水

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同时开启渔场涵节制闸,涡河河水自流进入渔场涵后,沿上述阜蒙新河补水路线对城区河道进行换水。

4.2中水补给

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在紫外消毒池后增加提升泵站并建立较完善的污水回用系统。近期在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近的马沟设置补水点,远期在马沟与红旗河交界处增设补水点,有效利用水资源。枯水期,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进入水系,使内河水位控制在正常蓄水位左右,从而使县城内河流有较好的水体景观。同时城市绿化、道路用水等可直接由内河中取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5.结束语

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城南中心片区的水域面积提高了环境容量,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将得以大面积的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整段河道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效果都将得到空前的加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休闲、观赏的场所,改善市容景观,提升了人文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有力地推动蒙城县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李传奇.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水利学报,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