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级医学论文

高级医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4 09:45: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级医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级医学论文

篇(1)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 。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 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 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 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 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 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 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 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 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 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 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 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 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 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 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 、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 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 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 ,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 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 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 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

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

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

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

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

、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

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

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

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

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

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

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

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

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

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

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

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

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

、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

篇(2)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医学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医学科学水平和动向的重要标志。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但不论是实践水平或是理论水平的衡量,均应与同类成果当时的现有的水平相比较,如与国外的、国内的、本地的同类课题水平比较才能给予评价。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否用科学方法来证实,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⑴进行科研设计时即有周密的考虑,排除一切对结果可能干扰的不利因素;⑵要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⑶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⑷无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其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际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切忌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文献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专题讲座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3.9其他还可包括:述评、学术交流、专题笔谈、经验介绍、简讯等。

4医学论文的基础结构

医学论文(论著)的具体撰写,一般可分为题目、序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项。

4.1题目: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而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

4.2摘要:全文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资料数据,提出有意义的结论(包括阳性及阴性)。具体按四要素来书写中、英文摘要:目的(Objectives)、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Results)、结论(Conclusions),中英文内容要一致。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关键词或主题词3~5条。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

序言: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200字。

4.3材料和方法:这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对于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事先:⑴选择好合适的即合乎一定条件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⑵采用一定的实验、诊断或治疗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方法、器材试剂、药品);⑶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与他人结果比较并综合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简明准确、材料完整及可信。

4.4结果: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4.5讨论:论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结果”的意义。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⑴主要的原理和概念;⑵实验条件的优缺点;⑶本人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明;⑷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⑸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⑹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讨论”的内容也以精简为原则,要能讲清楚主要的论点,已经谈过的不宜在这一节里予以重复。在结论的问题中避免以假设来“证明”假设,以未知来说明未知,并依次循环推论。

篇(3)

医学统计学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 结合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实验设计和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代科技工作者做科学研究或撰写论文, 很少看到不用统计学。

与此同时,如果统计学方法应用不当,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科研结果,而且还可能带来错误的结沦。Rosenfeld 等比较了不同年表的文章,在20 世纪90年代以后有更多的文章使用了统计推断,而且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但同时也存在使用统计方法欠妥或叙述不清的情况。

因此本文将对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加强作者的统计思维,进而提高期刊论文的统计质量及学术水平。

2、统计学方法的内容

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及检验水准是统计学方法必须描述的3 方面内容。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和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 是全世界学术界公认且最常用的两大统计软件包[6]。检验水准即A,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为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1]。实际工作中常取 A=0.05,表示本次研究计算所得P 值必须小于0.05,才能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方法的准确描述是科技论文科学性的关键所在。统计学方法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组间差异性检验(即:假设检验) 两部分内容。

3、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用

统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设计、数据资料类型和变量值的分布。计量资料常用u检验、t检验(.配对t检验)、 F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等级资料、偏态资料或不明分布的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每种显著性检验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 如方差分析(F检验).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且各总体方差齐, 否则不宜作方差分析, 若改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则会降低统计效率, 故常在可能情况下, 通过变量变换(如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反正弦函数变换、例数变换等)使资料转换为正态分布, 以满足方差分析或t检验的应用条件。医学期刊中最常见的是t检验和 检验, 这两种方法误用也较为多见。

3.1重复t检验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不宜用t检验, 因为重复数次,t检验将增加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使检验效率降低。此时宜用方差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用两两比较方法..(如.SNK、LSD、Duncan法等)。对于同一对均数间的差异, 用t检验无显著性, 而两两比较可能有显著性, 可见错误选用统计方法将推出错误结论。

3.2行列标 检验误用

行列表 检验用于2个或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 它要求行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T

3.3需要注意的统计学问题

3.3.1无足够的统计学信息

论文中未说明统计方法和 取值, 无均数、标准差或率及t值、 值等统计量, 甚至未作假设检验直接下结论。不少临床医学论文作者只在文中提及P值大小并据此推断结果的显著性。实际上, 临床医学研究关心的是各组之间结局(如疗效)的差别大小, 而不单纯是统计学显著性, 因此应同时说明检验方法、 水平、统计量值、P值和可信区间, 以便让读者了解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是否适当及其临床的实际意义。

3.3.2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统计图宜少而精, 应按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形, 统计图虽直观但不能代替精确的数据或统计量同。统计表宜简单明了, 层次清楚, 一般采用三线表。常见的统计表运用不当有.. 标题复杂或过于简略甚至无标题, 辅助线过多, 标目繁杂, 层次不清。另外, 表内不宜留空格, 暂缺或未记录可用“…” 表示, 无数字用“一”表示, 数字若是“0”则填明“0”。

3.3.3统计软件使用的误区

目前计算机应用已十分普及, 统计软件的使用也非常方便, 但软件只能解决计算问题, 并不能替代人脑的统计思维。根据资料的分布特征和数据特点选择统计方法, 正确地解释分析结果并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这是科研工作者在做统计分析时必须首先掌握的, 计算只是一种工具。有了诸如SASA、SPSS等高级统计软件包, 复杂了多元分析如多重回归、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已变得十分容易, 于是一些作者片面追求使用高深的多元统计方法且多种方法一起用, 误以为统计方法用得越高级, 文章水平越高。实际上如果使用不当, 多元统计方法使用得越多, 错误可能也越多。一个精心设计的临床研究, 资料可能用简单的t检验或 检验就足以说明问题, 若滥用多元分析、结果会适得其反。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医学研究中必须正确运用统计学,这是科研工作的科学性所决定的。搞科研,首先必须尊重科学。借助统计学这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去探索未知事物,揭示和阐明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1]于国艺, 周晓彬, 王俊.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方法误用分析.编辑学报, 1998;10(3):132.

[2]杨树勤, 主编.卫生统计学.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45-147.

篇(4)

关键词:医学生;专业英语教育;医学英语;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0-03

Necessity of subject-based English for medical students'education and its practice exploration

Ling Xiao,Jin Hong.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As the brid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 to be carried out without delay.It wa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introduction of word-building,network resources utilizing and abstract writing in order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it better.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ubject-based English education;Medical English;practice exploration

中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博大精深著称。但凡事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有交流才会有提高,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因此,中华医学也要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才能更加迸发出勃勃生机。

国际化的交流,依赖于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到目前为止,英语作为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它正逐步发展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桥梁。因此,在医学界普及英语势在必行。

一、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刻不容缓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前沿科学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更是如此。据分析,中国现代整体医学水平与日韩等国相比旗鼓相当[1]。但是,从英文撰写的医学论文数量来看,中国落后于日本;而亚洲多个国家的医师比中国医师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社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生是医疗界的储备群体,在毕业后大多数面临的是临床或科研[2],这意味着在他们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必须经常了解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查阅医学文献、争取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等,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针对医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教他们熟悉专业英语的体裁、表述、阅读与书写刻不容缓。

普及英语教育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已开始接触英语,应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掌握好了公共英语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会有较好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考试,但是对于诸如“Mean peek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bramycin occur between 30 and about 6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之类的句子,很多同学在学习了专业英语之前都出现了翻译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把握不住,不知该如何翻译。而有些人明知不对,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将其翻译为“肌肉内管理”。殊不知,“administration”一词在医学中指的是“giving of a medicine”,即“给药”,而它在公共英语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意思是“management”,即“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而产生了理解歧义(该句可翻译为“肌注后30~60分钟之内妥布毒素的平均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发生此类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可见,医学英语教育对于医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的20%以上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并在2005年1号文件中再次重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尤其鼓励在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3]。经过10年的探索,医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取到了较大的发展,基于此,也有人提出了取消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他们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从各个专业领域接触到专业英语,因此,专业英语的设置已成为多余。对于此种观点,笔者持不同意见。虽然各大院校为贯彻高教司的精神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但教学的收获如何、学生对此的反馈如何、掌握的程度怎样是没有一个评价的量化标准。而且,从目前的双语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更多的只是一些独立的专业词汇或是定义,对于阅读一段完整的文献还是有困难的。事实上,专业英语教材中选用的医学文献文章均取自于英语国家的医学论文或科技文,这是英、美国家专家使用科技英语体撰写的,其内容专业性强、文章结构严密、遣词造句考究、句型复杂多样。如果不注意到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在这些方面的区别,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生理解偏差甚至理解困难。因此,单纯的双语教学是无法满足医学生顺利进行专业文献阅读的需要的,必须通过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在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之间构架桥梁,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医学英语词汇,通过学习构词法来举一反三地扩大专业词汇量,并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其阅读层面由普通转向专业,反复了解和熟知专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医学论文的构架和铺陈,以及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阐明和论述。

二、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4]是在总结原理工科本和文理科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两个大纲使用十多年来的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1999年的修订版中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1~2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3~4年级)。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SBE)和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AE)。学生在完成了四个学期的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大纲中还规定:“专业英语为必修课,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在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

由《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可知,国家对于英语教育的连续性极为重视,不仅将专业英语设置为必修课,而且还规定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具体到医学教育中,则是希望通过医学英语的开设来培养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的攫取和交流,能弘扬本国的医疗技术,并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二)医学英语的教学实践

1.课文选材应由科技文过渡到专业文献。目前市面上的医学英语教材版本很多,各有各的侧重点和长处。依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部为专业内容的;另一种是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简易的基础专业知识,下册是原版的专业论文。根据我们近十年来的授课经验,这两类教材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教材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会有相当的难度,初次接触就感觉费力,那么对于学习的继续进行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难以保证其后续内容的专注学习。第二类教材虽然起点低,学生易于接受,但全套教材内容量大,在给定的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基于此,我们建议专业英语教师事先与基础课老师进行沟通,推进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实施,使医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就逐步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使用的教材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一般可以从简单易懂的科技文着手,其较低的信息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此类文章可占20%~30%左右,一些基本构句的专业词汇可以得以掌握。专业文章占70%~80%,可以按不同的具体专业领域选材,以扩大阅读面。此类文章应逐步接近国外最新医疗资讯和文献的体裁,还可以自行节选最新的尖端医疗内容,如“SARS”流行时介绍“SARS”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制,“H1N1”流行时介绍国际上针对性的防治等。

2.系统介绍构词法。词汇永远是构成句子和文章的砖瓦。许多学生在初学医学英语时会为如何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而头痛。首先必须从学生们普遍熟悉的一些词缀(如micro-、tri-、mini-、-ology等)入手,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明白其实医学英语术语是很好掌握的。比如,macrocyte(巨红细胞)一词,大家都熟知前缀“macro-”是指“巨大的”,则可推知词根“-cyte”是指“细胞”。再列举一些以“-cyte”为词根的词(如monocyte、podocyte、leukocyte等),可加深学生对“-cyte”的掌握。在零散地掌握了一些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再对前面所学的词汇加以归纳总结,系统分类(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介绍构词法,就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成效。比如由gastrostomy(胃造口术)一词可扩充出许多以“gastr(o)-”或“gastr(i)-”为前缀的与胃相关的词和以“-stomy”为词根或后缀的词。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获取最新医疗资讯、掌握医学前沿动态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网上查询本专业的学术论文[6,7],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专业网站,让感兴趣的同学浏览。推荐网站有PubMed(http://ncbi.nlm.nih.gov/sites/enterz),它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免费提供,被公认为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收录了1950年以来70多个国家(43种语种)近5000种生物医学期刊;POPSCI(http:///category/ tags/health);(http://)等。

不过对于大部分医学生而言,进入http://nlm.nih.gov/medlineplus/tutorials/.观看一些动画配解说的手术过程、某些疾病的病征及治疗的介绍更适合。而且这些内容不仅是专业知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因课时紧张而导致的听、说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4.补充摘要的写作。摘要一般置于论文、科研报告或文摘综述的正文之前,是对整个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英文摘要的书写是医学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专门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医学生了解如何从摘要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如何在以后的科研中为论文组织英文摘要的书写。要帮助学生掌握英文摘要的结构、每部分结构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时态),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句型。

三、结束语

目前,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声音。不论各人的见解如何,有一点我们始终相信,即只要广大医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热爱教学,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使医学英语成为医学生有效获取本专业所需信息的工具。帮助他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理解、翻译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摘要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摄取医学原创中的精髓并发扬和延伸其中的要义,而这也恰恰是英语教学从书本走向应用的转折。

参考文献:

[1]杨明山.医学英语新教程[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2]张艳.医学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医学信息,2007,20(3):403-405.

[3]叶玲,徐平,郑黎薇.口腔医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9,18(1):1-2.

[4]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陈冶彬.四“C”医学英语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67.

[6]刘芳.利用医学专业英文网站,掌握医学最新前沿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l(2).

[7]高磊,王志晨,刘莉.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39-41.

篇(5)

随着新技术发展,医学编辑工作已经由编辑技术单纯化转变为编辑技术现代化、出版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知识全面化,所以医学期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医学期刊要想在众多科技期刊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编辑,提高竞争实力,实现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①。本文分析了医学编辑所面临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医学编辑政治思想素质、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修养和语言文字等业务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医学编辑素质,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一、目前医学期刊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期刊的编辑,医学编辑专业毕业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文学编辑,或者是医生,或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此类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编辑业务或者是医学专业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全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编辑尚需进一步系统学习。编辑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影响医学信息的交流,制约医学期刊的发展。

2、医学知识老化

实际工作中医学编辑因稿件数量繁多、编辑人员相对较少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触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因此相对而言医学知识老化速度也快,导致与作者无良好的互动沟通,也无法把审稿专家的意见准确地反馈给作者,因而影响文章的质量。

有时候医学编辑只注重文章中医学知识和文字的对错,而忽略了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忽略了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②,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作者的不负责,更是对读者和社会的不负责。

4、人员梯次不合理

大多数医学期刊经济效益较差,年轻编辑职业素养不高,工作缺乏积极性,流动性大。因此,编辑普遍为年龄较大人员,导致编辑人员梯度不合理,使得期刊创新性差,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接受能力低,因而影响期刊质量。

5、的供需矛盾

目前各个刊物投稿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受到刊物数量和篇幅的限制,不是所有来稿都得到发表,编辑应坚持公正无私,秉公待稿,不以稿谋私。

1、政治思想素质

医学编辑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核心素质。编辑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纪律。医学编辑从学校起就应该培养具备政策、法规等政治思想素质③。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政治素质能够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能够把社会效益摆在所应有的地位,这对贯彻有关政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医学编辑的核心素质之一。编辑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只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长期无怨无悔地从事这种工作。编辑除了具备普通人的一般的、共同的道德修养之外,还应具备编辑职业特殊的道德修养:

(1)无私奉献。作为编辑要专注地为作者修改稿子或是提出修改意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等关系,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④,同时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2)敬业精神。编辑工作经常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医学期刊常常涉及的领域是编辑无法在实际中接触到的,因为需要编辑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得相关的最新知识,因此一个没有奉献和兢兢业业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安心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

(3)精益求精。医学期刊中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从事实践工作,文字功底可能较弱,所以医学稿子中,常有错别字、文法上也多有不妥之处,这更需要编辑逐字修改和进行文字加工,这也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主要手段。

(4)创新意识。医学编辑是医学期刊创新的原动力,编辑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使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和发展。医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包括争取作品,寻找创新;掌握策略,逻辑分析;与时俱进,信息灵通。

3、医学专业素质

医学专业素质是医学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应具备全面、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各种医学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编辑不仅仅面对纯医学的内容,还包括许多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内容,同时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规模的扩大和个人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医学论文的技术更新较快,所以医学编辑需要既杂又广的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编审作者稿件时游刃有余。

医学编辑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具备有关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方面的业务知识⑤。医学期刊与一般的文学期刊不同,论文的每句表述都必须使用科学的医学语言,又要有精确的文字表述,并且要求语言简练,语句通顺,观点明确,逻辑性强。多学习同时期外国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期刊文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和管理经验,促进医学刊物的质量。同时,在这个网络时代,编辑人员应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实现编辑部工作计算机网络化,包括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等。缩短出版的周期,提高期刊的现代化优势。医学编辑提高知识性业务能力的途径,要多阅读,多实践。

5、市场意识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医学期刊质量的好坏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体现,医学编辑只有在编辑过程中善于对医学发展新技术的预测和科学论证,才能把握期刊发展的命脉,走在时代的前沿,使期刊的知识引领医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编辑担负着医学知识传播、医学知识加工、医学创新的重要责任,因此医学编辑的素质应该是医学专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编辑业务知识等的有序组合和关联体系,也是一本期刊质量好坏的度量衡。一个好的编辑只有不断学习、博览群书、调整知识结构、拥有丰富、多层次的知识信息,才能善于应用各种知识资源,协调好作者、读者和期刊之间的关系。期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要求编辑保持思想开放,正确自我定位,与作者有效沟通,及时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期刊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医学编辑的就业门槛,推行继续教育、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措施提高医学编辑的素质,以促进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李贵存,《医学期刊优秀编辑应具备的素质》,《编辑学报》,2008(4):375-376

②张印朋 等,《对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办刊常见问题的思考》,《编辑学报》,2008(3):249-250

③徐日君,《新闻专业学生编辑素质的培养》,《编辑之友》,2010(2):97-98

④王晓峰,《做自动自发的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编辑学报》,2008(1):85-86

⑤曹兵 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57-158

篇(6)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EAP);课程改革;分级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专业领域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薄弱,不仅难以满足专业双语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而且也难以达到当前医学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鉴于此,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医学英语教学。只有进一步强化医学英语教学,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才能在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与专业教学、医疗、科研实践需要的英语能力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由于多数医学工作者快速准确获取先进医疗信息和传递自己研究成果的主要渠道是以英语为媒介的互联网、国际性学术会议或期刊,因而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将教学重心逐步朝应用提高阶段转移,向学生提供学术英语技能型课程和医学语言知识课程等系列衔接性课程,为他们搭建一座顺利进入双语课程学习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部分研究生的访谈过程中还了解到:发表文章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而发表SCI 文章最重要的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选题及论证过程。……但是如何用英语的思维方式、习惯表达和写作规范去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以及在投稿过程中与编辑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上感觉还有较大差距。”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常缩写为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大分支,是以应用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学术英语E AP的特征之一是:学习者常常是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的时间周期往往有限,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学习者的职业背景(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一致性。

在当前,学术英语已经成为国内外大环境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在美国、英国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国际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一般都要进行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日本、香港、台湾、泰国等英语为外语的国家或地区,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国内,清华大学从2010年起对其公共外语的本科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必修课已经由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构成。

当前大学英语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不作相应的改革,就不能与时俱进,就必定会落伍于现实的需求。这种要求把学术英语的分级教学推向了教学改革的首位。“如果把入校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按其实际起点水平分作几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如基础教学层次、较高教学层次和以满足特殊需要为目的的教学层次,并且为其设置一些相应课程,如为起点较低的学生开设英语基础课,为起点较高的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为起点更高的学生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这将更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因此,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公共外语进行学术英语的系统教学,切实提高其医学英语方面的学术写作,文献阅读,国际交流等实际能力,显得势在必行。本项教改研究实践,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展开的。“应该在外语界内达成共识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一般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手段,而用外语来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才是目标。”

二、读写译课程改革的目标

只有让全体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都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课改的方向和任务,才能保证课改进展顺利。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外语部的读写译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课程内容,以专业内容为依托,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阅读,论文写作与翻译方面的一般要求与要点,使学生从“学习英语”向“用英语学习”转变,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适应其在自身专业领域内的科研需要。

(二)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有能力进行医学学术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培养其对于社会医学问题的思辨能力。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目标: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基本的医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能力,懂得向国际期刊投稿与编读往来的语言要点;基础一般的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得到提高与巩固,掌握基础写作的词句语篇要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掌握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写作的要点。培养通用英语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水平同样良好的新世纪医学专业人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采用课堂表现与期末笔试、网络作业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使学生适应新评估体系,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教改的成效。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术素养,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医学英语,调整教学重点,学会新的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三、读写译课程的改革内容与方法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 研究生具有更高的学识水平、更强的概念化能力、更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上也更自觉、自律、自主; 同时, 研究生面临更多的阅读专业书籍和科研论文任务, 对英语重视程度和课时安排相对低于本科阶段。也就是说, 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思想、内容、概念上的储备, 同时紧迫的教学课时不允许写作教学内容面面俱到, 而只能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术英语的表达层面。

束定芳曾多次提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即把原来分散在若干年的外语课程相对集中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取得一定的熟练度。”医学院校的学生专业课程多,科研任务重,客观上也要求外语课程压缩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完成学习,在此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里应达到能应用英语主动进行专业学习的目的。故此,对研究生一年级当中英语水平为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进行为期半到一年左右的英语强化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校自2010年以来就开始了对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和分级教学的试验,并在逐年完善改进外语课的设计和质量。在经过了两到三年的不断改进修正之后,逐步进行了扩展。我校将新入学研究生按入学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免试保送研究生也属于A级。将其学时压缩在半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集中授课。重点内容是:

(一)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与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相结合。尽量采用经典的国际期刊以及医学科普类范文加以讲解,指导其语言特点,结构模式等,通过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增加实践内容。在课内增加学生就专业内容、前沿科技成果用英语进行自主学术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增加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实践机会,并且由教师依次详细进行批改,就学生作业中的真实用法示范改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方法:

(一)A级学生采取自主选修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该选修课由研究生外语部所有英语老师共同担任,轮流进行医学英语论文各部分写作要领、常用结构等知识的讲座。并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管理老师定期外请国内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传授实践经验。由于A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尝试向国际期刊进行投稿尝试。

(二)B级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学术写作和翻译的能力,于第一学期集中授课,讲授学术论文写作标题、摘要及正文各部分写作要点,以及向国际期刊投稿信函往来的格式、语言重点。第二学期采用网络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方式,布置学术写作或翻译篇章练习,教师逐篇逐句批改,集中讲解典型问题,对作业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及翻译实践能力。网络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写作课的师生交流上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学生不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交作业,而其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实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三)C级学生着重强化英语基础,在阅读,基础写作方面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从学术英语阅读开始,以阅读带动写作,并进而进行学术英语标题和摘要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

2012年起,在第一学期采用2+3的授课方式,即读写译课B级采用2节基础写作+3节学术写作/学术翻译的方式进行,C级采用2节高级阅读+3节基础写作/学术写作/翻译的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英语课混排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

要注意的是:C级学生可能出现负面心理因素,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在普通班的学生中, 学生主观地加强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其自身的语言基础影响到其在课程上的表现和进步, 从而产生课程要求和学习主体、客观实际的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负责C级学生班级的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开导和鼓励,实验证明:“分级以后对低级班学习者采取情感疏导和沟通可以有效改善低级班学生的消极心理感受。”

四、读写译课程的评估体系

由于该课程有5个学分,对学生来说最终成绩非常重要,我们对学生的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到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要求不同。表1表示我们对不同级别学生的不同评估方法。

其中的期末笔试内容主要以与医学英语相关的读写译为主,题型除与医学话题相关的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等以外,还包括医学英语论文标题优化、英汉摘要互译、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写作等,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综合检测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学术英语的能力水平。

另外增加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如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英文),可在总评成绩中获得加分(10%-15%)。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评估教学质量,评估该课程是否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和期望,利用专业软件分析学生的进步率评价教学绩效,以及抽样调查教师网上辅导的实际情况等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对课改提出意见,发表建议。

本项课程改革在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实施以来,学生反响良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在各自专业方面的学术英语读写译能力。但是由于我部进行学术英语分级教学的时间尚短,学术英语的教材开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师资队伍也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尽管面临各种困难,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会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学术英语教学队伍,给医学研究生从事将来的科研与交流工作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

[2]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05).

[3]卢易.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4]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1987.

[5]Robinson, 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 Guide [M].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6]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05).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