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特点

小学语文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特点

篇(1)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丰富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本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语文知识也越来越有深度,这就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根据课本中这些内容的特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参与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学生遇到难懂有深度的文章时,就需要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分开文章内容为学生进行由浅及深的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文章内涵,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帮助学生转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学生眼中不但要做“良师”,还要是“益友”。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准确地表达、传递信息,教师只有掌握语言词汇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文章内涵,为学生清晰表达文章内容,抓住细节,突出重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

教师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语言丰富,语言技巧娴熟,语言的情感丰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熏陶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艺术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性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语言相对死板、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被严重的压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应该具有生动性,只有教师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充满情趣,才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只有生动性的语言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生动有趣的语言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的特点。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3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是一门比较伟大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规范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程度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规范和准确的教学语言, 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使得语文教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宽广和有深度,这样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 就是能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学生就很难理解[1]。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该透彻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使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 使教学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1]。例如,有些小学教师常常念错平舌音和卷舌音,将“老师”读成“老思”;也有教师会将音调读错,把“教室”读成“教驶”;有的教师则直接将口语化读音带进课堂中,把“我说过”说成“我有说过”,把“你吃了吗”说成“吃了吗你”等等。这些表达形式都不规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通用普通话,既能够规避自身的语言出现问题,又能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正确引导。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词语前,要先弄清词语在情感和语境色彩上的真正含义,深度挖掘、分析和传播知识[2]。有时候,教师会直接根据词语表面上的含义进行教学活动,误导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也有教师在表述上含糊不清,比如“有人并不赞成这位学生的说法,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教师究竟是认同这位学生的说法还是认同并不赞成该学生说法的人呢?实在费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使用带有歧义的句子。此外,口语的科学性也与口语的简洁精炼与否相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嗦繁重的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抓不住话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当突出精华部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要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活力就是其具有生动性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要传递的艺术境界里,使学生完全体验形象生动的意境,不断地解决自身的疑惑进而理解文章,最后使形象思维得到延展。例如,在讲到《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说:“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小草探出了头,树木穿上新装,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下,终于显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一提到春天,我们总是感到无穷的力量,因此从古至今,很多诗人都会写诗来赞美春天的美景。”这样表述能够使学生想象出春天到了的繁荣景象,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体现他们的认知过程,还能体现他们协调心理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恰到好处的场所和时机下,着眼于巧妙运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指引学生,使教学充满张力和感染力[3]。让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智慧,领悟事物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投机取巧”,称宋词为宋代的流行歌曲,拉近宋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欢笑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到知识。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够将无聊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感知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美。

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而口语的艺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用富有创造性的美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感知到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的魅力,进而对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感知和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通常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运用词语和各种修辞上凸显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言要传达出深刻具体的思想意义,这就是内容上的审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语言富有规范性、趣味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等,这表明语文教学语言有很高的境界,这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具备诗歌语言的简练、散文中语言的优美、形象的小说语言、风趣的相声语言、雄壮的演讲语言等,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最终追求。语

参考文献:

[1] 李建丽.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 2012,15(09):67-68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

1前言

语言是人类从小开始接触的,它是我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语文教学是学生了解、认识语文的重要途径,它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语言水平的掌握和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灵活运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年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发展具有引导、影响和示范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特点,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所讲的语言要尽量口语化、接近儿童生活的环境,能被儿童完全掌握和充分理解,并且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低年级的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师教学的口语要注意有浅显易懂语法、生动有趣的表达、通俗易懂的词语等,同时逐渐引领他们向抽象思维发展。

请看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诗歌《小小的船儿》的一个教学导入设计:

船,同学们都见过,我们在公园里还划过船呢,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船是不是两边尖尖的啊,我们晚上看到的月牙弯弯的两边尖尖的是不是很像船呢?可是课文里是什么船呢?那么我们来看看这片文章怎么写的吧。

小学生的思维很简单,不能把船和月亮很好的结合在一块,教师利用通俗的口语引导学生想象月牙的形状。这一段导入词不仅考虑到了儿童的可接受性,还对儿童已有的经验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激发了他们学习这首诗歌的兴趣。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想象力、形象,这既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还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师要能灵活运用语言把学生领入课文的境界之中,让他们能在形象的意境中亲身感受体会,发展形象思维,理解作品,得其道,解其感。

当教师讲到感人的情节,典型的人物,生动的事例时,所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将深奥的词讲得浅显,将枯燥的文章变为有趣的,将抽象的物体变为具体的。例如讲到小学语文课本中《月光曲》中“幽静”一词时,虽然字典中的“优雅安静”很准确,但小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它的意境和内涵。但教师形象的描述为“无人的小路、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断断续续的笛声…这些都是幽静的意境。”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静的意境。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语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在适合的场所、恰当的时机、巧妙的利用易懂有趣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的特级教师要求自己“学生要在笑声中掌握知识”,有的则要求自己“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不仅能调节课堂的活跃度,还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受到教育。例如,新事物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当老师讲到宋词时,如果老师问一句“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自然会说喜欢,那么老师就很自然说“我们学一首宋代的歌――宋词”。这样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很高兴地接受了。

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婴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心里上信赖老师且深信不移,所以,越是年龄小的学生,教师要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小学生语言的形成主要是靠听、说、读,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学生对文章的意义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当教师在讲题李宁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时,意思为“在朦胧的月光下,我轻轻的敲响柴门”。若教师的语言不够规范、清晰,听到学生耳中的就是“深敲夜下门”,意思也会曲解为“我深深地敲响了黑夜里的柴门”。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坐到发音清晰、语调自然、声音宏亮。

6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融入情感的讲述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章的每一处都含有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也要充满感彩,尽量做到讲到豪情壮志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热血沸腾;讲到舒适欢快处时,学生脸上能充满快乐;讲到幽静的环境的时候,学生能体会到当时的意境。平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早读时,教师要带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喜怒哀乐。

7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的能力和人文素质,而教师的语言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词语的真正含义,它包括语序和语义,能准确、深刻的传授和分析知识。

篇(4)

一、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片文章题目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查阅理解,却望文生义解释为种花生,构成知识性错误。再如,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语意模糊,令人费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有一则寓言说:狐狸讥笑狮子一胎只生一子。狮子笑着回答:然而是狮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规范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语言表达习惯和写字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生动趣味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看待事物时比较稚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表达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使学习中的学生能够被生动的语言吸引,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且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促进语文课堂的生动,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鸟”和“乌”进行分辨时,教师可以说:.小鸟身上长着花羽毛,它头上黑黑的眼珠,我们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鸟“字里有一点;可是乌鸦全身长着黑羽毛,它的黑眼珠我们看不到了,所以“乌”字里没有一点了。通过这种有趣的说法,生动的语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艺术性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

锻炼学生理解与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艺术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初衷起着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文知识,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最美的生命力。

一、充满童真的语言更容易直达学生心灵

我们都知道,孩提时期的语言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童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拟声词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风呼呼吹、树叶沙啦啦响、青蛙呱呱叫、钟表滴滴答答在旋转、小雨淅淅沥沥一直下等。除了拟声词之外,一些叠词型形容词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直观联想和想象:绿油油的稻田、香喷喷的米饭、地地道道的乡音、纷纷扬扬的雪花、密密麻麻的小字等类似的词汇的表述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且这些词汇本身带有一些直观性信息在里面,在交流过程中,容易直达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老师举例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试着去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这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创作兴趣的养成。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示范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就是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是发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师范教育阶段,每个老师都需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为的就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正确使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如果老师本身南腔北调,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刻意模仿老师讲话,而忽视了正常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良好有益的环境,_保使用符合国家词汇、语音、语调要求的教学用语。做到口语教学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语调适度、自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的长足发展,它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今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本人语调柔和,发音纯正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语文美学的一种隐性传递,非常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性。语言学习过程是为了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语言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悠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备课工作,准确了解所要学习和阐述的文字和词语本身的感彩和常用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很多词语起源于很多历史典故,其本身的意思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在教学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用“大”组词,有的同学组词:大致相同,还有同学组词:大相径庭,由于不理解词语意思,大家都觉得这两个词很好就混着使用,其实它们的词义有着天壤之别,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辅以准确、规范的解释,必要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看电影的经验,在很多影视剧中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不是因为她说话有多么好听,而是她举手投足间带出的肢体语言增强了她的表现力。如果演员们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相信再精彩的台词也达不到预想的舞台表现力。同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口语语言文字之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就会大大增强课堂讲解的效果。如,在讲解一些与小动物有关的篇章时,除了展示一下动物的图片,模仿一下动物的声音之外,教师也可以模仿一下动物的标志性动作,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还有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走神了,教师如果点名批评或者走到跟前去把他揪出来必然会影响其他的学生,但是如果老师恰当的示意眼神的警告,则既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又可以提醒这个同学集中精力。有的学生比较胆小,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特别拘谨,这时老师可以给予竖拇指鼓励或者一个温和的眼神,学生都会感知得到。

总之,语文课堂是用语言创造美和传递美的教学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魅力语言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表达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各种修辞凸显语文的结构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一、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就应该保证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学则和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严责。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甚至会塑造其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考虑到教师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教师榜样的力量和示范效果,从而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不论是从智力上还是心理发展上,小学生显然是不成熟的,老师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因此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超过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模仿老师。所以,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的选用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在援用语言、语音、词汇等方面都要经过慎重考虑,尽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非为。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没有过关,比如教师将“吃饭”说成“吃换”,或是老师语法不正确,比如把“你先去吧”,说成“你去吧先”等等。这些错误的语言都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因此学校必须要发挥其作用,不断规范老师语言的使用,对于普通话不过关的老师要及时培训,争取老师做到语言表达规范。

二、可接受性

小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除了规范以外,还应该保证语言的可接受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接受语文知识。

具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应该选用小学生们喜欢的语言风格,比如与动画片有关的举例、生动风趣语言表达等等。其次,鉴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突出、形象思考较为发达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等到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再采取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有关瀑布的内容是,语文老师可以这样向孩子们描述:有一种水,它不是向前流淌的,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落下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小学生虽然没有太多的见识,但是看到的瀑布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他们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但是一经老师如此解说,必然会产生好奇心,从而推进语文教学的开展。

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点,即语言的规范和明确。语言的规范主要指的是读音语调的标准、词汇愈发的准确、辐合思维逻辑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能否清晰准确的使用词汇、规范的讲解普通话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必须要保证科学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的掌握好语言的准确含义和感彩,清晰准确的向学生们表达出讲授内容的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

除此之外,考虑到小学语文教育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语文老师的教学口语也应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学口语也应该尽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亲切感。而且通过口语中形象、通高速的词汇,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乐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四、趣味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不应该枯燥无谓的,语文是一门每秒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不仅要富于文采而且也应该擅于描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了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内容,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要善于运用比喻,要恰当的运用比喻的方法简单的将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防止孩子们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一定要保证趣味性,但是趣味性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切忌丧失了老师的严肃性。只有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即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帮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教师也能够更好的把握好课堂教学,进而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

五、艺术性

一般来说,语文教师教学中口语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即能够巧妙的使用美的语言并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进而培养学生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口语同我们日常所用语言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美:声音宏亮清晰,语言流畅明快。

形式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和修辞的运用上方法灵活。

内容美:语言富有哲理、体现的思想深刻、耐人寻味。

语境美:娴熟地运用语言机智,出神入化的讲解,完美的逻辑推导,创设引人入胜。

流程美:沟通融洽畅达,导入新鲜有趣,衔接紧密无漏洞,节奏抑扬,结语耐人回味。

仪态美:以态势助说话,丰富自然的表情和姿态,演讲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样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而在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陈利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语言》[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正是对“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不足与局限——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笔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法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远。

1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探索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目标一致性:评价首先要有评价目标,因为由此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它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评价中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正是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了一致。

1.2 评价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予以关注。它既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也考虑到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的空间、形式、内容都是开放性的。

1.3 发展全面性: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方法多元化: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改变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变化。

1.5 主体差异性:学生既是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又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他们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学会诊断和反思,自觉的调控学习语文的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评”。

2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探讨

评价策略的恰当运用,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尝试着打破垄断,将原来一学期两次兴师动众的集中考试改为“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改进语文考试,加强形成性评价,改革评价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全面辩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评价中不断的发展,推进自己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2.1 改进语大考试:我们尝试着多种形式并举,保证考试内容的开放和多元,从而改进语文考试、提高定量评价的速度、信度。

改进一: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笔试要让学生“试”出水平,面试要让学生展现风采。 笔试命题不妨遵循“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原则,以课内承载的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取课外材料乃至生活实际为笔试素材,推动语文教学在目标上由单纯地理解课文,向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转变。现在已有学校尝试在笔试中废止标准化试题、减少客观性试题量,增加各抒己见的试题、这实在让人感到高兴。

面试不但要开放空间,还应开放时间,力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确保孩子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为面试的古诗文诵读可以这样进行:开学初,全校就公布各年级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和数量(把课标中规定背诵的古诗分解到各个年级、在全校范围掀起古诗文背诵热潮。学期末,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背诵予以综合评价。

在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时,可将假期充分利用起来,号召学生“放假,不放松学习”,开放校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通过开展读书沙龙利用家庭——一学校教育联系卡和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期未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真正让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

改进二: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考试内容要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各类边缘性、交叉性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能力。

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爱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在考试中用引用读句(段),请学生理解后采取配画、配诗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想像的空间。

改进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考试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所以我们在语文考试中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学了“设计公益用语”后,试卷上可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护学校优美的环境,校长想在校园内竖一些标示牌。”请你想想,上面可以写些什么?

改进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语文试题中除了有共性的题目设置外,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亲和力,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比如:在期未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本学期你学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所选取地展开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显其能。

2.2 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是与语文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多方位测查,即形成性评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形成性评价方式:

方式一:通过即时演讲进行评价。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演讲,既反映出演讲者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条理性、辩证性、严密性),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自控性)。每学期“每人两次,当场打分,取高成绩。”

方式二:通过指定阅读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既考阅读的速度、质量,更考阅读的思维概括能力;既看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更看单位时间内的阅读质量。可以利用阅读课以读书竞赛的形式进行。

方式三:通过笔记和日记进行评价。笔记可以是上课时记录的听课笔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规定的名著阅读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的阅读。日记要求真实,对生活有所思考和感悟。借助班级办报、专栏,向外推荐发表等形式展出、交流,对获得好评的给予加分。

方式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工艺活动、社会调查中,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评价本领。

方式五:通过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式,我们和学生一起讨论,结合个人特点选取自己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明确评价目的(展示、反映进步和评价工具),确定要收集的材料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在全班范围内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分享。

2.3 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一: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施评价中,我们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评价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几者结合使用,能促进小学生的语又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家长参与评价不但给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时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老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革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重。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改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走过百分制,穿越分数加等级,最后建立起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加找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