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Junior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O Xinhua

(Shaanxi Mianxian No.4 Middle School, Hanzhong, Shaanxi 724200)

Abstract As time goes on, exi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Junior Chinese is facing kinds of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hortages of exiting teaching strategies,and previews the possible developing way of future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method

0 引言

为了良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就叫做教学策略。它是教学计划里的一部分,针对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根据初中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等不可抗因素,制定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达到这一目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给予老师适度发挥的空间。

1 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策略的缺点

(1)只注重知识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教,注重知识的训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文字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东西,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想。但是语文课堂上大多把文章拆开,强调句子语法或者修辞,以标准答案圈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碰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在课后,老师又会不停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以加强这种知识上的训练,占用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愿意也没时间再去进行一些自主的阅读工作。

(2)应试教学。现在,由于中考的压力,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而语文素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考高分,就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等可以较快速提高的学科上,轻视了语文的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试只考阅读跟写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缺乏了很多听和说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课外活动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没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学生对于知识呈现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课后阅读的控制更加捉襟见肘。学生对于网络流行小说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世界名著等的关注度,课外阅读量少,传统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1)锻炼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认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更能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读写样样不可少。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要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悟。锻炼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随便放弃。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予以相当的重视。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改后,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教师有很大的引导空间。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完善课堂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现象,实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改变语文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地位,教语文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个工具,更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然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外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大学生跟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通过参与这种学生间的活动,能够以最轻松开放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并验收学生自主的成果。

(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原本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没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人对所有的激励都会产生反应”。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并且只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新的评价体系就要教师跟踪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活动并作出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而且除了卷面成绩,还要加入听力、演说等方面的成绩,促使学生们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总分方面,也可以改变算数加总的方式,给各个学科合理地设置权重,采用加权加总的方式,以防之前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发生。

3 总结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门学问。中国五千年历史对文章的重视使得历史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一段人生。如今快餐文化反而让这种积淀慢慢被时间冲刷殆尽。现在教师的重任除了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更是要改变旧的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 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

[2] 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策略

在初中语文中,诗歌教学相当重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诗歌分为古代诗词与近现代诗词两个部分,在考察方面,既包括了对诗歌背诵程度的考察,又包括了对诗歌理解层次的考察,换言之,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要求学生们既要背诵诗歌又要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背景、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等等。相对于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来说,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此外,诗歌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了解与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储备文化知识,对学生们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鉴于诗歌的历史久远,学生们在诗歌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与研究诗歌。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诗歌教学策略之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教师在讲解诗歌之前先引导学生们对诗歌的作者进行了解与研究,从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这将大大降低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难度。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以免让学生们心生厌烦之感。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根据诗歌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是较为容易的诗歌的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单独进行作者资料的搜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得资料对诗歌作以初步的分析;如果是较难的诗歌的话,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去搜集作者资料,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小组所得资料对诗歌进行初步分析以及交流讨论。不管是哪种方式,这都有利于诗歌的进一步讲解与分析。

例如,笔者在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鉴于其作者马致远对于学生们来说较为生疏以及这首诗歌内容较为简单,我便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搜集好关于马致远的一些资料,包括马致远的人生经历、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抱负等,接着我再对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做一个高度概括,最后再引导学生们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让学生们在对诗歌有个大概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去感悟其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达到一个知人论世的效果。

二、诗歌教学策略之诗歌翻译

诗歌中所用的字词与表达与我们所熟悉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古代诗歌,因此,诗歌的翻译至关重要。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与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翻译,换言之,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不注重对诗歌的翻译而初中语文注重对诗歌的翻译,毕竟翻译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例如,《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次”这个字翻译就显得尤为关键,它在本诗中的意思并非我们所熟悉的“顺序”“等第”或者量词的意思,而是“停留”的意思,也就是说“次北固山下”应该翻译成“停留在北固山的时候”,倘若缺乏对这个字的翻译,则整首诗的理解就显得过为牵强,不利于学生们对其的理解与研究。此外,教师在诗句的讲解过程中,应当先引导学生们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然后再根据整句的意思对之前所做的翻译进行顺序或者搭配上的调整,以使得整个翻译更为清晰明了。

诗歌翻译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诗歌翻译,学生们能够深入剖析诗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文字运用能力。此外,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师生们的互动也会有所增加,从而改变了传统沉闷的语文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了诗歌教学质量。

三、诗歌教学策略之感悟作者情感

诗歌不仅是作者展露文笔的最佳平台,更是作者抒怀的最好载体,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们挖掘诗歌的文字底蕴,也要引导学生们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现代诗歌,它的抒情方式较为含蓄,上阙全是对雪这个意象的描写,这是借助雪的壮阔来表达作者的恢宏大气,下阙虽然看似是在历代的英雄将领们,但却是借助这些过去的名人从侧面表达出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感悟了作者的情感才能体会到诗歌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让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诗歌教学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提升学的文化功底以及语文素养,所以,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很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互动合作;生活实际;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文化素养的独立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重的教育形势下,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上进行彻底而深刻的改变,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在整体发展历程上的需要,必须认清学生主体在学习与发展上的综合需要。只有摒弃陈旧教学观念及形式的束缚,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一、以灵活运用教材为根本,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知识整体体现在教材的文字上,作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文章的脉络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中体现着各种情境的优美、形式的华丽与质朴。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创设趣味化、丰富化的教学情境,酝酿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情感,以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主体的广泛关注,以教材中词语、诗句、情节的妙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自主建构学习重点。例如,在初中语文《背影》的讲述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贴切课文内容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有出过远门吗?都是谁去送你们的呢?你们有没有感受过离别的感伤?有没有被父母的某种行为而感动呢?等等,通过一系列贴切课文内容问题的发问,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强烈兴趣。

二、以互动合作教学为形式,营造活跃氛围

互动合作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形式进行师生关系调节的交互活动过程,是强化师生之间情感共振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知识的主要内容和学生主体的主要特点灵活地选择互动合作方式,以正确的互动合作方式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互动合作的形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讨论与总结,让师生之间在语文知识的分享中达成情感的共通,让学生之间在语文知识的探讨中取长补短。开展互动合作教学,教师要注重合作形式的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与开放性,要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思考,要放下身段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让学生驰骋在文本的天地里,去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去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以生活实际联系为基础,提升教学效果

语文知识是对生活实际的提炼,是对生活实际的文字性表述,是对生活中情感的展现。所以初中语文的教学必须以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紧扣生活实际所呈现,必须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生活化。将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将语文知识的教学向生活化拓展,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生活交际,以此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都是由不同的地方汇聚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请大家就自己的故乡进行表述,谈一谈我们的故乡在这几年的变化吧!通过这样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深入回想自己故乡的实际变化,并以自身的幸福与课文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四、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改倡导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以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进行语文课程的导入与延伸,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不但可以以技术的外在形式与知识的内在相互交融达成教学活动的生动多彩,还可以实现语文知识的动态化与具体化展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深入挖掘有利的素材,以此实现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实现语文知识的静动转化,实现语文情感的内在升华。在初中语文《三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有关三峡实景的图像或者是动画,让学生在具体中深刻感受到三峡的宏伟和壮观。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学要以时代的进步为发展依据,要以教育的改革为发展根本,要以生活实际为发展源泉,要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动力,要以教材与学生的特点为发展基础,以此挖掘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以此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教学

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探究式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具体的语文课堂当中。

一、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的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为此,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掌握,才能以学生为基准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从而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文章语言的使用特点以及作者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手法等作为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而将文中父子间的感情作为本文学习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设计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探究式的语文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因此,要想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巧妙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当前一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没有可探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提出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而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争议性的,因为在文章中作者已经将其观点进行了鲜明阐述,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利于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现。并且也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问题设置的质量,可以直接关系到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必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争议性。争议性较强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探讨与理解,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设置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所必须具备的内容。(2)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设置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这样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这也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像探究式的教学,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为此,教师在探究式的课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语文课文中,会有很多看似矛盾但却合理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从而帮助学生寻找探究的切入点。(2)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班级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自觉挖掘文章的内涵,实现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与此同时,学生间的探讨对于增强班级的团结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探究式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思路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0-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1.2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改革策略。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1.3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比较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容易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3.2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3.3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教材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景森.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 新课程(教师). 2010(05):120-122.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创新 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学好初中语文课程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所以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改革的关键是找到切入口,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掉,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在现实中,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初中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初中教学事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初中语文教学保障作用的发挥。然而,纵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形式与创新方法严重不足,这严重限制了初中语文教学作用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许多其它问题,也是因为创新力不足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科教创新力度。

当前,网络化与信息化成为时展的趋势与潮流。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取得突破与发展,就必须及时地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好地适应这种趋势与潮流。网络化与信息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在科教方面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1.教学观念创新,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改要进行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主角角色,使学生逐渐变为课堂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宽容的心,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包容学生,更要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中让学生与我们进行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融入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情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性,从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利用挂图、课件和视频等多种教具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画面,让学生积极体验,从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授《变色龙》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与小说前后情节密切相关的六幅图画,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主人公的六次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大变化。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2)擅于设问质疑,提起学生的乐学性

在初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擅于设问质疑,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起学生的乐学性。课堂教学中良好互动的前提就是教师设计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在问题中深入进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上地理解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应该根据课文的不断变化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积极思维,而不能把课堂内容简单地直接灌输给学生。

(3)增加课外实践课,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种社会情况,必须增加课外实践课,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而不见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内感受不到的学习乐趣。为了配合课文内容讲授而进行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均可以在课外实践中进行。如校外采访、手抄报纸、新闻广告的改编、资料查检等。把课外实践课当成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一定能够发挥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3.教学手段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学校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的课堂上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乐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本、图片、动画,乃至音频、视频文件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全方面的视觉效果在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感,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之中,主动探索,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笔者在语文课上就会经常结合教材内容为同学们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欢迎,他们在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产生共鸣。如《社戏》一文主要讲述作者的童年趣事,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童年》,轻快动听的乐曲把学生带到天真烂漫的童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新教学方式的特点[J].陕西教育,2008(11).

[2]刘正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篇(7)

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毫无疑义,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但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能准确、优美的运用语文知识来听、读、写,进而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工具的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授课准备、实践运用、经典教材上下功夫,一切为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知识为根本目标。

(二)课堂教学的策略

互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策略。语文既是人文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因此学以致用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多创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模仿、演练的机会,通过互动来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趣味性,避免现在中学教育中语文不受学生重视的被动局面。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重塑老师角色定位,教师要由“园丁”向“导游”转变

教师对于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授课老师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着课堂的主题方向、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长期以来,老师都被尊称为“最美的园丁”。但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要由“园丁角色”向“导游角色”转变。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园丁是一种管理的角色,而导游却是一种服务引导的角色。初中是中学生培养文字功底、人文情感的关键时期,加之初中生又处于一种青春叛逆期。因此老师不能粗暴地扼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文情感,而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并且通过精心准备的课程教学,向大家介绍知识海洋的美丽“风景”,从而在降低学生排斥语文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要由“人文课程”向“工具学科”转变

如前所述,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与考试并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能准确、优美的运用语文知识来听、读、写,进而提升学生的运用语言工具的水平。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经典诗词的默写背诵、基础语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将语文的工具性展示出来,不断地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来丰富生活的乐趣。初中语文老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语言类素材来充实课堂教育,让好奇心非常浓厚的初中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语文教师通过模仿各地方言来讲解字词的发音、邀请学生来对阅读理解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进而理解作品的大意与关键词义以及主人公的情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