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知识管理的好方法

知识管理的好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知识管理的好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知识管理的好方法

篇(1)

[关键词]知识管理;灰色多层综合评价;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61-02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1]。企业管理者通过知识管理绩效评估,衡量知识管理的业绩和发展成果,从中找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国内外许多学者就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曾在文献中对其进行过研究[2-4]。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均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是描述性地判断企业知识管理效果好坏,很难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好坏程度,导致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处于“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的状态,具有很高的灰色性。本文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的知识管理绩效模型,分析评价知识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评估、跟踪和实时监测知识管理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准则。

2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 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

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

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

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

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

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4 结 论

本文提出知识管理绩效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将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文中评价样本矩阵是由评价者根据预先给出详细指标和评价标准情况下得到的。本文的研究工作只是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分析的初步尝试,以求为知识管理的定量研究工作探索一条适合实际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张瑞红.企业知识管理现状、风险与绩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5.

[2]张瑞红.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状况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

篇(2)

1现有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回顾

知识管理应用评估研究文献较少,多数都是对知识管理相关问题的评估,如知识资本的评估、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估、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估等,并且这些文献中所涉及的多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2-5]。文献[2]通过对知识、产品、流程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进行了探讨;文献[3]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文献[4]从知识循环过程的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绩效指数( KMPI) ,并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文献[5]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文献[2-5]提出的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方法中,多数需要人工设计各评价指标对评价标准的隶属函数及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种人为的因素将影响知识管理水平评估的准确性。因此针对以上评价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拟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知识管理绩效指数( KMPI)模型方法,并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式和策略实施的评估;评估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总结了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并且剔除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调查数据来源

大部分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仍处于起始阶段。本研究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管理水平、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对企业进行调查,得到真实的评价数据,首先初步设计一个合理的调查问卷。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企业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一些与知识管理相符管理制度,对这些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真正地推行知识管理。考虑到相关指标在企业内难以获取对应的数据,设计了一个囊括企业知识管理所有情况的调查问卷,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实际还包括本研究的背景,以便被调查的对象理解我们意图更有针对性地填写问卷调查。通过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方式搜集相关资料。首先通过面谈形式,取得企业高层的支持;其次是现场调查,通过与主要负责人面谈形式,了解企业目前知识管理的现状;最后技术部门负责人、研发项目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供应链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发放问卷调查表7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5 986份,以获取研究数据。得到企业的调查数据后,邀请10位有关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分析整理出可靠的样本数据。在初步拟订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预选指标集(包括10大类129项指标)后,邀请10位管理学专家(H企业后内部6位,日本丰田2位,德国FHG 2位),在充分理解本研究提出的知识管理模型和有关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对类指标进行筛选工作。

3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知识管理理论和绩效评价原则,对预选的指标进行筛选、整理,按照以下的原则进行: ① 评价企业的组织、人力、技术、市场等资源在知识管理框架下的配置情况; ② 评价知识管理本身对企业的组织、人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③ 评价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程度; ④ 评价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贡献; ⑤ 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本研究中,主要目的在于对此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的目的、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结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知识系统等 5个方面运用 AHP 法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属于一级指标,设立5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见表1。

4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要对一个企业的每一项指标进行具体打分并非易事,因为企业的许多指标所对应的事情的等级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可以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布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工作。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分析理论的结合,是一种基于推理能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6]。本研究主要利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交换原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aty于1977 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7] ,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在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关键,它反映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由于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体现为多层次、多角度、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量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略)。

4.2 模糊综合评价

依据模糊评价的方法,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过程如下:

(1) 确定评语集。评分等级分为 5 级,即 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2) 确定指标隶属度。各个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德尔菲(Delphi )法,根据H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并邀请 10 位专家进行评分,分别按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评语标准对H企业的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度。根据确定各子因素隶属度来建立评价矩阵,可得出各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

(3) 计算各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

(4) 计算综合评判结果。构造H企业的综合模糊评判矩阵R:

R = 0.036 0.486 0.379 0.090 00.059 0.487 0.413 0.041 000.451 0.441 0.108 00.087 0.673 0.217 0.023 00.025 0.583 0.295 0.099 0

那么,由各个一级指标相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0 = (0.323,0.323,0.214,0.140),便可得到H企业知识管理综合评价向量B0, B0 = w0 · R = (0.0410.5090.3770.0730)。

若将评价集中各等级量化为V = {V1,V2,V3,V4,V5} = {2,1,0,-1,-2}, 2 表示优,1 表示良,0 表示一般,-1 表示差,-2 表示很差。

则该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模糊评价结果为:

B·VT =(0.0410.5090.3770.0730) (2,1,0,-1,-2)T = 0.518

由此可见,H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介于一般与良好之间,评价结果与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以说明,本研究中H企业的知识管理指标体系权重分布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5结论及建议

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首先要找到企业知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H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应从知识系统、结构资本、市场资本等个方面加以改进:

(1) 对于指标知识系统(U1)而言,它在知识管理绩效总评分中所占权重最大,而企业在信息规范化、知识交流状况等方面状况一般,因此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信息采集部,加强企业内部有关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知识与信息的从交流与整合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团队应注重外部单位获取知识与技能,使研发成果更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 对指标结构资本(U2),其员工满意度的状况一般,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可促进员工忠诚度提高,而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工作效率和服务价值的保证,也为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为提高员工内部服务质量,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加强知识管理推行力度,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员工各项专业技能非常必要。

篇(3)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非常关键,因此研究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知识管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不易模仿等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知识管理的相关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

彼得·杜拉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指:“在当今礼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没有式微,只不过变成第二顺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皆可轻而易举取得。”简言之,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将取决于知识的累积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而人类社会的脚步也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此,未来的经济活动将是以专业及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知识是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其主要资产.企业要从现有知识中创造出新资源,就必须对知识加以管理。DCG(2002)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美国企业对其抱以正面评价,认为它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美国大约有超过1/3的主要高科技公司,均已正式成立或计划成立知识管理系统。(TheKnowNetwork)>杂志2000年的调查显示,全球令人赞赏的知识密集型公司由于推行知识管理.业绩大部分都能持续成长,呈现m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首先应考虑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以累积、应用企业知识,增强企业实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代企业如何管理内部的知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企业商务智能,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将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它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4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的重大变革之际,将资料、信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的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

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关注知识如何推动创新有助于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资源7~(ResourceBasedView)认为.组织中不同资源的积累和转化,为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在相关研究中,把知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的提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Tang(1999)更提出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九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当知识能够自由流动时。其潜在的价值就会变得具体起来;若能适当运用既有知识,或提出新的想法,不仅能使生产力获得提升,更能激发创新。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1)竞争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2)顾客导向: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3)工作流动性增强:雇员的流动性加快,雇员倾向于提前退休,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企业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4)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5)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具有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

Davenpo~和Prusak认为知识创造是公司为了增加知识库存,所采取的特定行动与计划;认为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库 存。Nonaka提出5种适合组织创造知识的条件,分别是意图(Intention)、自主权(Autonomy)、波动/仓Ⅱ造性混沌(Fluctuation/Chaos)、重复(Redundan.cy)、必备的多样才能(RequisiteVariety)。创造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达文波特提到的收购、融合、适应以及知识网络等。收购提供了获得某个组织知识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好处不仅是获取知识,若是组织要扩充生产线、多角化经营这都是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是收购的方式依然可能造成知识的流失,或对组织造成影响。融合为组织特意建立复杂与冲突的环境,使组织在混乱、冲撞的情境之下创造出新的工作模式,并在此模式下产生新知识。适应是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努力适应环境并追求进步,使得环境变化的威胁成为知识创造的媒介。知识网络为组织内非正式的群体构成,即由共同志趣的人员组成团体,并在频繁的对话中创造新知。

对于企业而言,整体产业内创造新知的手段。主要得依赖于融合、适应以及在行业内部建立知识网络等方式来实现,而收购往往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其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为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其有效的方式是在行业内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升其新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地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该阶段是企业接触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注意: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采用何种实施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不要忽略企业文化和管理现状;知识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深入企业业务层,必须得到高层重视,并将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企业中顺利推进:由于知识管理需要长期推进,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准确量化评估,才能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环节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只有把知识管理充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定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规划阶段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根据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主要工作内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业务体系。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均不相同,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亦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拟订最合适、成本最低的知识管理方法,这称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KMPA)。另外,考虑到一种业务体系下有多方面的知识,如何识别关键知识,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KM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行为,这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KSP)。所以,此阶段的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本阶段是知识管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阶段,根据对企业试点部门的知识管理现状、需求和提升计划的分析.应该考虑引入支撑知识管理落地的知识管理IT系统。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规划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IT落地方法.如带知识管理功能的办公协同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门户落地等。可以说,本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保障团队,做好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等多方面协调工作。其难点为:选择合适的部门进行试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及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针对性地提升行动计划。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推广内容:知识管理试点部门的实践,在企业中其他部门的复制: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运用;实现社区、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等知识管理提升计划的全面运行,并将其制度化。难点为:对推广造成的混乱进行控制和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把握:知识管理融人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对诸如思想观念转变等人为因素的控制以及利益再分配:建立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绩效体系。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并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准确评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现的价值。在本阶段,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战略。而且有必要成为企业综合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从而把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战略、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知识管理将逐渐演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有力促进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发展。其重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知识管理的广义推广:知识管理提供战略支持;知识管理新实践的创新。其难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的流程调整:知识管理思想推广到其他管理体系中:知识管理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新实践和方法的创新。

篇(4)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篇(5)

少年强则国强,高校图书馆教育是为国家输送多层次、多领域人才的一项重大工作。高校在图书馆进行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收集整理资源,向读者进行知识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已不单单只是信息管理,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管理模式应由传统的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探讨知识管理在高校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战略

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它不仅仅要实现它的基本职能,还要求对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并对知识加以创新,从而推动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创建知识管理模式,有助于建立并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能结构,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发展,使知识管理实现有效共享。

1.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知识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大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主流。知识管理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样,高校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唯有实行知识管理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1.2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我国目前图书馆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图书馆设备的不完善,书籍资料不完整,更新速度慢,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从而使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不大。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对一些信息资源加工整合,以供知识交流与共享,激发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开发并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

1.3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尽管我国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工作上有所欠缺,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仍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够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精神,促进自身的文化修养,挖掘自身的潜力,让每个馆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担当起管理的重任[1]。

2.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实施的有效途径

2.1发挥图书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

图书馆管理部门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移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工作的有效实施,切实落成,形成井然有序的体系,图书馆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结合图书馆资源优势,建立健全的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做好借书还书登记,合理分配归类等各项工作,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通道。

2.2引进先进现代化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当中来,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首先,图书馆必须要有完备的器件和设备,其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举措,另外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和相关的科研人员沟通协商好,了解他们的需求,贮备一些符合现代技术要求的信息处理设备,为引进高端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发挥知识领航的功能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主要是给代表各个知识领域的书籍做编制为主,读者可以通过卡片式或者计算机索引查询所需要的同类图书期刊。虽然这种知识领航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查找到相应的文献,但是毕竟不太严谨,存在很多漏洞问题,比如很多相关书籍难以搜索,或是找到的书籍资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领航作用可以将国内外的文化现状相互结合,一些新的思潮,新的理念也将应运而生[2]。同时一些新书的编印,专栏的集锦也会很详细地展现在广大读者的眼前,还可以与不同种族的各国人民进行学术之间的交流,读者还能与作者进行远程沟通交流,使图书馆成为知识传播和发展中心。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3.1以人为本,构建激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者要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另外,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太过缓慢,工作效率低,分工明确,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将会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最后值得一提是要加强管理者的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提高对管理员的学历要求,这也是知识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2加强知识整合,创建特色数据库

所谓图书馆的知识整合通俗来讲就是将知识信息集成到一起管理。也就是将不同分布的信息通过一些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集成在一起,按照用户的需求将这些集成信息通过科学规范的组织提供给读者,使知识准确快速传递。所以,构建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在长期建设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献收藏,创建特色数据库特色要体现其特色性,要符合本校本专业的鲜明特色[3]。

结束语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这一论题的提出,是图书馆管理改革创新的一大突破。第一,它让我们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有了全新的理解,给图书馆管理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二,这一论题的提出有助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和各领域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第三,图书馆管理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出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大勇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焦娜.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13):13-14.

篇(6)

论文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概念,管理对象,目标和手段。认为图书馆是实施现代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指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是知识服务,并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加以探讨。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产生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已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从事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作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经验,不断改进现有工作,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一致。

1 关于知识管理

1. 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兴起于企业界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Petrash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将最合理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提供给最需要的人,以便他们能做出最好的决策的过程。”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有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微软公司指出:“知识管理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存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利用该信息来评估问题和机会。”苏新宁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保护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以上几种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在形式上均含有“需要”二字,在内容上都强调知识管理应力求满足人们的知识需要,力求通过知识的存取、传送或分享来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

1.2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技术、组织结构及其它各种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知识工作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也称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显性知识可用语言、文字表达,易于整理、存储、获得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集中存贮在人的脑海里,很难用语言表达或只能用语言表达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易交流和共享。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它就是要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相互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知识管理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也作为管理关心的对象,强调释放人脑的潜能,通过知识的充分交流和共享生产更多的知识,更有效地应用知识,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1.3知识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管理好智力资本,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直接目标是知识创新,最终目的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组织的效率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1.4知识管理的手段

一方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提高企业的信息及知识获取和处理能力,保证最大限度的共享,为创新提供信息和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组织架构,充分尊重个人的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并利用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

2 图书馆是实施现代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

知识管理向人类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每天与知识信息打交道的人,我们不禁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重新进行一番审视。从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发现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本质上也是知识管理,一种旨在建立知识信息资源体系的知识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信息能够服务于人们的行动和决策,最终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落到图书馆实处,就是走知识服务之路。

2.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服务

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关键是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技术机制以及有利于创新、交流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环境和激励机制。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成了图书馆的核心智力,基于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参与知识市场竟争的有效手段,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2. 2知识信息导航

网络环境下,帮助用户在网上海量信息中识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也是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图书馆员的职能正从传统的馆藏维护和图书管理转向传递、检索和经营图书馆围墙外的信息。图书馆员工由图书保管员进化为网络的导航员。”

由于网上信息数量巨大,良荞不齐,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首先需对其进行评价选择,其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具的应用是两项核心工作。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Aita Vista,Infoseek,Yahoo , Excite等都具有信息评价功能。

兰开斯特(F , W , Lancaster)指出:“图书馆员的真正专长在于他们能够担当信息资源或信息顾问的角色,对于这种人员的需求,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内容。这种咨询服务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对馆内咨询资源的集成,重视通过咨询课题的类型分工和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工具,来提高咨询服务的分析性能和智力服务的分析性能及智力内涵,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知识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强调通过产品知识宣传,创造市场需求,实现知识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价值图书馆知识营销应注重与用户建立起结构层次上的营销关系,即在知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和习惯结构上建立起稳固的关系,使用户成为图书馆知识产品长期的忠实的消费者。在营销实践中,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背销人才,建立发达的营销网络。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3. 1实现观念变革,树立人本管理意识

(1)实现观念变革。提高对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图书馆是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收藏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知识信息,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图书馆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进行知识管理

(2)实施人本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掌握知识的员工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员工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组织、协调和开发利用知识信息,对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每个员工服从同事的“上下级”流水作业,遵守规章制度,接受用户的监督和评价,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3. 2创建知识共享体制,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

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的知识共享文化环境,尝试“以刚制柔”的办法来进行努力,制定新的员工评价标准,把员工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将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能有效调动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与责任,形成一种具有公平竞争但更鼓励合作的知识共享机制和氛围。

作为知识信息传播者的图书馆员,应当具备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目标与任务有计划的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按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分批分层次培养、培训。在知识管理态势下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为:

(1)技术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检索技术、图书情报检索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图书馆专业人员还应该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办公软件,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缩微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才能熟练自如地将其运用于图书情报工作中,更加深入地开展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等服务

(2)管理知识。知识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源载体和创造者,所以对人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图书馆专业人员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结构和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并具有分析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组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作为知识经纪商,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将知识买家与知识卖家的供求信息进行匹配组合,以促进知识交易的发生和顺利进行。如果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很难协调知识交易双方的关系和交易活动,甚至会由自身管理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知识交易的中断或失败。

(3)文献信息知识。在当今社会,尽管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载体发展迅速,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却没有消亡,图书馆专业人员掌握纸质文献信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资料管理、文献管理、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文献信息学等。为了满足用户对多种信息载体上的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图书馆专业人员还要掌握数字信息处理,网络信息组织等方面的知识以处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信息。

(4)研究方法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不但要及时地吸收新知识,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要想进行研究和创新,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和系统分析知识,如项目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管理等,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知识,是图书馆专业人员开展研究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图书馆专业人员提高自身能力,发展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必备条件。

3.3深化服务层次,调整管理策略

篇(7)

1.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每个产品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更新频率极高,能把信息变成知识并融为己用的产品经理才能培养出竞争力并进一步塑造成影响力。而参照人的认知模型和记忆习惯,知识管理很明显是存在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将其养成习惯之人必能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令人吃惊的突破,正所谓量变引发质变。

2.产品知识管理的原则

我认为一套科学的产品知识管理原则至少有如下几条:

需要有不断筛选信息的步骤需要有时间进行缓冲,并形成习惯符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使用方便管理的工具所谓知识筛选的步骤,网上有很多方法论,我个人比较赞同

“收集-筛选-分类-实践-分享”

的步骤。收集时就大范围的去浏览,只要是稍有亮点的信息都采集下来;筛选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审视之前的信息,提炼出精华;分类则是思考之后的分门别类,方便日后回顾;实践属于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分享则是外化的过程,后两步暂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所谓需要时间缓冲,这点就像经典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给予大脑一定的消化和反思空间。而等待过程中,知识因为有时间进行发酵,加上不断新增的见识和实践经验,新的突破和灵感极有可能突然来临。

再说到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这点和知识筛选中的“分类”息息相关。产品作为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位,所学习的知识一定是多样化的,这里我比较喜欢用苏杰老师的能力模型来分类,

如果产品知识管理也能够以此分类,我们就能很好的量化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现况,知道了自己的短板,才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

3.接下来重点聊聊工具的使用

好的工具有很多,我们可以用网上现存的工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好的工具在规范了流程和方便了操作之后,你需要针对自己的习惯做设计和优化。

比如我用的是印象笔记,针对知识管理的每一个步骤,我都规范好了方法,并针对每一个信息如何流通到下一步做了流转要求。流转要求是指一个信息要加工成知识或者收获所必须达到的要求,只有达到了要求,才有流转可言。流转要求是看板管理的精华内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一下。

收集阶段常用的是印象剪藏,此阶段重在便利收集渠道,抓住任何第一眼就感觉有用的信息,包括文章、灵感、语句、图片等等,然后统一放到“收件夹”里;

这里不得不赞一下印象笔记的功能设计,微信文章可以直接收集,网页文章可以去广告。多平台实时共享,大大加快了我的收集效率。

筛选步骤一周进行一次,收集过渡到筛选阶段的流转要求是:

复习过收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取精华,去糟粕筛选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分类,比如你是将整篇文章作为流转对象,或者是汇总本周的灵感和只言片语的收获。

分类阶段一月进行一次,而筛选后的知识能进入到分类的流转规则是:

复习过”筛选“里的所有内容按照分类标准将知识分门别类分好类之后的知识就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了,工作一旦遇到问题,你能迅速的知道这个问题需要什么分类范畴内的知识来解决。同分类的问题往往有很高的相似点,将分类笔记本里的所有文章看一遍,你一定能收获极佳的灵感。

4.产品收获表

正如前文所说,工具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的习惯,我很喜欢用表格来记录收获,因为表格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也逼迫你去精简和浓缩语言。所以我在更新印象笔记进行产品知识管理的同时,还会在笔记里新建一个表格用来记录产品收获。

所谓收获,往往就是你实际工作中多方努力整合出的一些经验点,按照产品能力模型,我也对其进行了分类,

每周把心得收获以1.2.3的清单形式更新在对应的周数里,缓冲期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分类划分到相应的能力类别,形成该月份的收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