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专业教学研究论文

专业教学研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8 20:47: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专业教学研究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专业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

网络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和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虚拟的网上企业、网上银行和网上商店的出现,使企业缩小了业务往来的空间距离。因此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国内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电子商务公司、传统企业、高等学校、政府部门、银行等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出大量的需求。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及发展

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指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由定义看出,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商品或产品的交易、结算等一系列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以其高效率、低支付、高收益及全球性的特点,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式的商务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与积极的投入。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商务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建设及普及,电子商务应用的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学科及其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电子商务的现状

面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其中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从2001年开始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以来,2001年教育部首批批准13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2002年增加到96所,2003年增加到153所,2004年增加到近200所,增长速度非常快,充分反映了国内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饱满热情。但随之而来的用户的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增多,信息的时效性、容量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逐渐向媒体化、网络化和实践性转变。

2005年8月,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联席会议对电子商务教学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统计。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全国高校中,本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已有275所,较2001年的13所已经有了近20倍的增长。如果算上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专科与高职院校,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一个崭新的专业,能够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一方面说明这个专业正倍受社会青睐,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在这不长的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据我所了解情况,目前,国内先后出版了好几套电子商务的系列教材,分别由各相关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情况组织编写,所以在教材的内容上差别很大。同时还有一些不成系列的教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教材的编写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落后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虽然是系列教材,但并不系统和完整,也不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同系列的教材之间相互有重复和冲突,不同的系列教材之间的重复和冲突更加严重,最终造成各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难度较大。

(二)实践教学的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商务和管理的内容,又有相关的技术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更迫切需要丰富的实践教学。从我国各所高校的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仅仅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部分学校还没有实验室,甚至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基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培养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太低

在一般高校的专业课程中,涉及商务方面课程仅占20%左右,大部分为计算机课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教学思想不应该仅局限在加强网络和编程语言的学习,而更应该注重在线商务理念的培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不注重学生在线商务策划,那么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及应付瞬息万变的商务网络环境。

(四)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低

据该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老师平均教龄不到两年,其中大多是直接从应届毕业生走上讲台。领域的差异和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如今(下转第60页)

(上接第34页)这些年轻的教师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方式,从而也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也正好说明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没有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必定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的期望和要求。

四、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教师电子商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

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子商务的系统管理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常用电子商务软件系统个模块操作的培训,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对于实验课,由于很少进行社会调研,所以几乎普遍缺乏充分的备课过程。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在实践课的教学准备上下很大的功夫,对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必须非常熟练。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水平

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体系化的素质,即使跨专业的老师和电子商务领域沾边,但是没有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也是没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在目前专业电子商务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地探索新路子来教好学生相当必要。这就要求教师们应该从电子商务这个专业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自己所教的每一门课程,而不能仍然局限于原来的专业。自己所代的每门课程,在电子商务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心里要清楚。做到这一点,既非难事,也非易事。教师必须做到对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基本熟悉,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各门课程之间的接口和逻辑关系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三)处理好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但学生的意见也要辨证分析,特别对当前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应付考试的态度,教师就更不能放松对其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为学生终身负责,有了这个认识,才能以严谨的态度克服现在的困难,投身到教学事业中去。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等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课程要求相吻合,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大大提高电子商

务专业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加强实践性教学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许多课程都要进行实验,而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建立电子商务教学实验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开发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所需的各种软件和模拟系统。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6).

[2]吴应良.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篇(2)

论文关键词:信用证;教学问题;探讨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能否更深入理解整个外贸业务流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引起专业课教师的重视。

一、信用证结算教学中的部分争议问题探讨

1.议付与出口押汇的区分。

议付和出口押汇在外贸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议付和出口押汇都有追索权,经常有教师把议付和出日押汇两个概念混淆,认为议付就是押汇,给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其实,议付和出口押汇的概念、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各不一样,笔者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个教学问题:

从概念上讲,议付是指“由被授权议付的银行对汇票及/或单据付出对价的行为。只审核单据而不付出对价不构成议付”;出口押汇是指“出口地银行为解决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困难而应出口商请求,以出口商提交的包括货运单据在内的全套出口单据作抵押向出口商预支部分或全部货款的融资活动”…。换句话说,议付是被授权议付的银行对汇票/单据给付对价,从而受让汇票,是一种票据行为,出口押汇是以出口商的汇票或票据作为押汇行的抵押品,由押汇行垫款付给出口商,是一种借贷与担保相结合的行为。

议付和出口押汇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也不一样:在议付关系中,银行支付了对价买入了单据,银行对单据享有所有权,也就同时享有对货物的所有权,银行享有议付行的地位,可以行使(ucP6oo)赋予议付行的向开证行、保兑行要求偿付凭相符单据议付的信用证项下货款的权利,如遭拒绝可以向受益人行使‘票据法》赋予的追索权,并因获得货物所有权可以有权自行处置信用证项下货物;在出口押汇中,因为出口押汇是以出口方提供的货物单据作为质押担保为基础,由银行给予出口方的融资,是一种借贷和质押相结合的法律关系,虽然办理质押的银行对货物没有所有权(这一点不同于议付),但如果出口商不能如期偿还银行提供的融资,则银行对出口方可以根据质押关系对质押物主张优先权。因为银行在出口押汇中是通过借贷提供的融资,不是通过支付对价(购买单据)提供的融资,所以出口押汇不是议付。‘

2.信用证到期地点在国外是否一定要改证的问题探讨。

在信用证审核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们会告诉学生:如发现信用证的到期地点在开证行所在地,为了避免在国外交单延误时间,导致结汇失败,最好要修改信用证,把交单地点改为受益人所在地。当然这种做法是一种保守的做法,结果肯定是有利于受益人的,但问题是,在实务操作中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改证吗?往往产生争议,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使用信用证时,受益人要想顺利结汇,就一定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办事,这个严格要求中就包括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规定的地点完成交单任务。在实务中,我认为如果这个“规定的期限”足够长,交单地点在国外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规定的期限”较短,交单地点就应该选在国内。

二、信用证结算教学中的部分难点问题探讨

1.不同种类信用证中汇票使用问题探讨。

不同种类的信用证在使用过程中,汇票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解片面,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不了了之,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

关于信用证的分类,其标准各异。为配合阐述汇票的使用情况,现按照信用证兑付的方式来划分:信用证可分为付款信用证、议付信用证和承兑信用证三种。

付款信用证可分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和延期付款信用证两种。即期付款信用证(SightPaymentCredit)是指开证行或付款行收到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汇票和单据后,立即履行付款义务的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DeferredPaymentLetterofCredit)亦称无汇票远期信用证,是开证行在信用证上规定货物装船后一段较长时间付款,或开证行见单后一段较长时间付款的信用证。之所以没有汇票是因为有的国家和地区颁布的票据法规定,凡超过六个月期限的承兑汇票,或超过一年以上的远期汇票,不得在市场上贴现,同时对远期汇票的期限不得超过180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远期至一年以上或数年时间后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延期付款信用证就应运而生,而且被广泛予以运用J。因为不需要汇票,所以不能贴现,也不能做“福费廷”。

即期付款信用证又可分为见票即付信用证和见单即付信用证,前者需要使用汇票,由信用证受益人开立汇票,汇票的付款人为银行(一般是进口地的开证行,也可以是第三家付款行),由银行直接承担对汇票的付款责任;后者不需要汇票,开证行或付款行收到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立即履行付款义务,也可以在信用证指定的议付行凭单付款(这种不需要汇票的议付较少见,具体解释见下文),这里不需要汇票是为了免除开证申请人的汇票印花税负担。

议付信用证,是允许由开证行指定的银行有追索权的凭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汇票及/或单据替开证行向受益人垫付货款的信用证。议付信用证多数情况下要使用汇票,也可以不使用汇票。在使用汇票的议付中,通常受益人是汇票的出票人,开证银行是汇票的付款人,议付银行就是汇票的收款人,作为汇票的三个当事人,如果议付行向开证行提示汇票要求付款或承兑时遭到拒绝,议付行可以行使《票据法》赋予的追索权,向受益人追要货款,在这里议付行的追索权就是《票据法>赋予的;如果信用证项下的议付缺乏汇票,议付行就只能在议付的单据或独立的议付协议中找到表明议付是有追索权的依据,一旦这种依据缺乏,议付行的行为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具备追索权的买断所有权行为,如果此时出现意外,议付行的会有较大风险。所以<票据法>在特定情况下赋予议付行追索权的凭证就是汇票,这也就是为什么议付多数情况要使用汇票的原因。

承兑信用证,是指以开证行或付款行为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并由其承兑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的一种信用证。承兑前,银行对出口商的权利与义务是以信用证为准;承兑后,单据与汇票脱离,银行成为汇票的承兑人,按照票据法规定,应对出票人、背书人、出票人承担付款的责任。可见承兑信用证要使用远期汇票。

2.信用证结算方式在规避买方风险上的作用探讨。

信用证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结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买卖双方的贸易风险,尤其是卖方。在教学中往往强调卖方这个最大的获益方,同时也明确买方在使用信用证的过程中,因银行不过问“单货是否一致”而容易致使买方受到损失,忽视了买方也能从信用证结算中规避一定风险的介绍,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完整理解信用证有益于买卖双方这一特点。

银行在审单过程中只从单据的表面审核是否“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确容易给卖方凭完整、相符的假单据骗取货款的机会,但是这种可能性完全可以在买方谨慎处理信用证申请的事宜中予以避免,并转而利用信用证业务“单据严格相符”这一属性保障买方的利益。

篇(3)

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其研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参见表1)。教学研究既然是“研究”,必然带有研究的属性,且在研究方法上与科学研究并无二致: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并注重先进性、创新性、实证性、示范性和发展性;当然目的性和系统性也是高水平研究的必然要求。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文献调研、实验研究等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实验研究或者验证,通过分析实验事实和数据,归纳、推理、提升以得出规律,再用规律进行预测,不断修正和发展规律使之成为理论和成型的方法。教学研究也严格遵循这个程序。研究者首先应当了解和分析世界、我国、地方、高校、课程直至某个内容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向和目的性),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对该问题开展研究的最新进展,确定哪些作法和结果可资借鉴,哪些还需进一步改进(先进性),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创新性),而后设计系统(系统性)、具体的措施,通过对照实验、平行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得出有意义且可靠的数据(实证性),而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形成可资他人借鉴的一般规律(示范性),而后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指出未来持续改进的方向(发展性)。找不出问题,抓不住关键,泛泛而谈,难以深入,写成流水账式的工作总结,是很多教学研究论文的通病,是对教学研究的研究属性认识不足导致的。或者只满足于自己一点粗浅和零星的探索和经验,不了解、不关心国内外进展,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设计,论文自然先进性不强,并容易失之肤浅。同样,片面强调独特性而不考虑一般性,就会缺乏示范和推广价值,这无疑会使研究的意义大打折扣。

2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

当前,我国的高等化学教育正在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为我国大学化学教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的5~10年是我国高等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成果大量涌现的黄金时期。现将当前教学研究比较关注的领域及其对应的《大学化学》栏目归纳于表1中,并列举部分优秀论文作为示例。表1所列研究内容既有宏观、战略性层面的,也有微观、具体的,相关研究只是问题面向不同,并无高低之分,无论哪个领域都可以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实证性和示范性等的限制,在指明研究者之外的人员虽然可以开展相关研究,但其研究的权威性、指导性往往不足。从1999年以来的大规模扩招及与之相伴的高校合并、校区扩建、专科升本科、单科变综合等大规模调整和高速发展,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困难,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素质能力和就业面向趋同,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问题,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12年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控制规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明确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定位,坚持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明确培养国际竞争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应用人才甚至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规格的具体化、特色化,突出学科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3],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将具体明确的毕业要求落实到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每一门课程和每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造就适应国家、地区、行业、学科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是今后教学改革必须优先解决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值得所有高校认真思考和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5-9]。新办专业评估为合格评估,主要着眼于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投入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最低需要。合格专业的评估则为审核评估,主要致力于建设自我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订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和改进机制。这种理念和做法在我国高校化学类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具体落实,是学校和院系今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研究的主体。就当前而言,改变教学理念,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teaching)转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teaching),将教学评价从“基于投入”(input-basedevaluation)转向“基于产出”(OBE),积极探索和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开展高效教学,是我国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从教学方法看,除了老师熟知、在目前的教学研究论文中涉及较多的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教学(case-basedteach-ing)、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之外,新的高效教学方法还包括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翻转课堂(flippedclass)、基于课堂互动系统的教学[12,15]、真实环境教学(realworldlearning)[13]、基于游戏的教学[27]等。另外,应该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例如采用BOPPPS课堂设计模式,采用三明治教学法[28]等。采用这些方法并结合OBE理念的指导,选择多个产出指标进行效益评价,就容易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指导我们的教学向更高水平、更高效益转变。

3《大学化学》论文撰写及投稿注意事项

3.1《大学化学》栏目介绍《大学化学》刊载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4类[29]:(1)当前化学及相关学科前沿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进展以及发展趋势,主要发表在“今日化学”、“知识介绍”栏目。要求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既可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编辑部每隔一段时间会将优秀论文结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供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参考。迄今已于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12年先后出版4集。(2)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案等,主要发表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栏目。内容既包括改革思考与宏观设计,也包括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是各院(系)基层领导最关心的栏目之一。(3)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效果评价等改革的研究心得、教学和学习体会、问题讨论等,主要发表在“师生笔谈”、“自学之友”等栏目。(4)对现有实验内容的改进、新实验的设计、实验室管理的新做法、新经验等,主要发表在“化学实验”栏目。随着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化学》也会与时俱进,灵活调整栏目设置,及时刊登具有重要导向性和借鉴意义的其他成果,以满足广大教师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3.2《大学化学》论文撰写注意事项在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时,应首先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引用重要文献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及其不足(应特别关注《大学化学》之前发表的相关研究),阐明相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证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问题、把握关键,避免面面俱到、内容空泛,切忌写成流水账式的工作总结。在撰写“化学实验”栏目稿件时,需要注意两点:如果是对经典实验的改进,要首先明确改进后是否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而不仅仅追求操作更方便,实验步骤更简单等;如果是推荐新教学实验,则必须经过2个学期以上学生实际操作的验证,保证实验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详细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步骤、结果与讨论、实验效果等。此外,还应特别关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问题。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文献引用。按要求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评述前人工作时应全面、客观、公正,不应贬低或者全面否定前人的做法。(2)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撰写论文。应熟读《大学化学》来稿须知。注意做到条理清晰、语言凝练、数据准确、图表规范;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格式统一并符合期刊要求。(3)英文题目及摘要的撰写要规范。要做到用词准确,避免语法错误。可请教英文水平高的同事帮助。

3.3投稿注意事项论文完成后,可登录《大学化学》网站,点击“在线投稿”,完成“作者注册”后即可进入作者工作界面,选择“向导式投稿”模式,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后按照提示即可完成投稿。

4小结

篇(4)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制订英语教学计划能力

即学习和深入理解英语课程标 准,把握读、写、听、说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理清读、写、听、说训练的具体内容,弄清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把要求和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分解到 各个年级,既循序渐进,又适当重复,增强训练效果。

2.钻研教材的能力

对英语教材的编写意图或改编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并在 教学过程中创造性使用教材。

3.设计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确 定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年龄和心理安排教学程序,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搭起实现教学目的的桥梁。

4.驾驭课堂的能力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规范,能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目标语起榜样的作用,而且所用的语言要有激情, 要新鲜、优美、风趣。

5.处理作业的能力

学生的英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与学的质量,它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正因为如此,处理 学生作业不能停留在只判断正误,应重视作业的反馈作用,并认真写评语鼓励、引导并帮助学生。

除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

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应包括如下方面

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英语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英语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 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 对象和范围清晰。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英语教学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 逐步扩展,逐步深入,以便对英语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选好题以后要定一个简明的标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 。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既可以做问卷调查,也可以开座谈会或者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 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资料收集后将其排列梳理归类,分清主次。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是英语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应做到:论证以事实为依据。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结构完整并有层次。语言准确、明白,不含糊其辞并表达流畅。引用文献资料应注明出处。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描述性的以及实验性的研究报告,即指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

高素质教师应该具有研究能力。教师要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感染和带动他所教的高校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非常有必要强化这些学生的科研意识,经常做些论文写作、教法及学法研究、调查报告等,为今后搞科研打好基础,并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由于近年来英语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硕士没有参加足够的专业培训就开始任教。还有很多从没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课程、不懂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没接受过职前教学技能培训,更没经过教育实习的非师范本科学生也进入了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这部分人如果得不到有效指导,他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实践者,也不可能成为研究者。在师范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法课是“师范”二字的具体体现,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任务。

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培养未来的高素质的教师是极其必要的。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师范院校的课堂尤其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 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交流做家教的体会,谈谈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通过经常安排学生能够参与的话题讨论和各种课堂活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心理等分别检查和指导,营造探求、反思和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和推理,逐渐达到理流的习惯和层次,以此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

英语教学研究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少教师还担任班主任或毕业班教学等,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升学考试中,搞研究力不从心。他们往往把具体的业务工作当作研究活动,他们的科研多数还停留在总结业务工作、工作汇报、综合别人经验、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 找些自己所需的材料等。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短缺等因素,教师进修的机会很少,因而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所以,他们很需要在这方面接受培训。这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和教研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组织并鼓励他 们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评比活动,如:观摩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制订英语教学计划,改编教材,设计教学,处理作业等。我们应当鼓励并教会他们以 教学为突破口,将教学经验变成成果促进教学。

篇(5)

一、以“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把德育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活力课堂”。在第五周,全组老师为陈xx老师打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这一课。陈xx老师也非常投入、认真。在本校、职专进行了多次磨课,最后在xx的展示获得了市教研员周xx老师的“完美的一课”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九周,我们又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陈xx老师为组员做了《多元评价学生》的讲座,对新课程下职高政治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二、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研讨,全组成员共同参与研究,逐步推广“学为中心”活动。

在期初,教研组积极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县、校有关“学为中心”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把“学为中心”落实具体教学行动上:如第十三周,林明贵老师、张明飚老师分别执教《文明交往》、《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林老师亲切理性、注重生成教学,张老师擅长启发、富有亲和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9周县文化课调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组李世际老师再次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这节《构思创业项目》打破传统,独辟蹊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与会领导、老师一致好评。

三、继续开展基本功磨练提升活动。开展“换主题换地点换形式不换人”的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的有效性。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参加校展示课活动。通过发挥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带动我组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2)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参加市里在文成的市德育理事活动,更好地拓宽教研视野和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3)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论文撰写,全面提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本学期教师的论文数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陈xx老师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在xx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教学设计《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获县一等奖;冯xx老师的论文分获省三等奖和县三等奖。黄xx老师的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实践意识的评价——中职政治课教学创意评价主题研讨活动设计》获县三等奖;《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获县三等奖;《中职政治课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获xx市职成教论文(案例)评选三等奖;学生论文《“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获xx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4)开展”以学定教“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结题质量,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教研组课题《学为中心模式下小组合作的开展》顺利结题,

篇(6)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以和谐教育为目标,以学科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学习引领教学研究,借教学研究、教材研读促使教学改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以参加区的教材分析及教研活动为契机,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有效试用《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点学校探讨《标准》的有效使用及为市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出建议。

2、以“常态练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为重点,组织开展练习课课型特点和基本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提高常态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各校至少组织一次练习课有效策略(或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

3、以推门听课为手段,对学校进行推门听课,推动江高镇“有效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各校认真组织学习与实践《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结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所突破。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鼓励学校、教师个人参与实践研究,指导教师关注数学练习(课)个案研究,及时积累相关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及时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和案例,参加市、区在本学期进行优秀“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作品及成果的征集和评选活动。

5、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专家培训等方式开展学习,加强对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并开展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一次课外作业有效研讨活动)。

篇(7)

关键词:教育学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

一、前言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水平,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着手,追寻作为校本基础的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说明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寻找当前校本教研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校本教研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以校本研究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论文十余篇,同时阅读了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为论文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校本教研的概念

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直接目标,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实者和执行者。校本教研确认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有能力对实际的教育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校本教研中教师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保证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也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最直接、最适切的实践方式。

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体育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

从广义的角度说,“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区别:“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体育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体育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本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采取狭义的理解方式,即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讲,校本研究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校本研究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而另一方面校本研究的有效开展又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支撑[3]。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形成新的理论,总结新的经验,运用新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实践等的认识与了解会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他们走向研究型的教师:促进教师的转型与提高。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教师的科研知识储备与能力及素养都在逐渐丰富,这也就是是校本教研的“反哺”作用[4]。

(三)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分析研讨制度,引进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那么,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有何影响?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基于这些考虑,本研究了解了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意识不强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及对自己教学的不自信等问题。而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获得了能有效参与学校发展和教学的提升,因而加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且作为校本教研的活动主体,教师更能体会到参与其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转变其教学观念。

(2)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校本教研对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新鲜事物,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习其中的知识,并且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经常翻阅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主动获得专业知识,使其意识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其教育科研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变原有陈旧的知识结构。

(3)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进行体育科研已经不在是一些体育专家的特权,一些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其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能力与撰写体育方面论文。

2.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师本人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有些教师认为参与校本教研不过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及评职称需要,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善于做笔记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但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他人与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大部分体育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剖析自己思想的意识薄弱。

其次,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合作。多体育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仅在自己的教研组内开展,或在自己带领的学生中间开展,或在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之间开展,很少有看到以学科组为合作单位的教研组织活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有力的合作。

(2)学校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教学研究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一些学校尽管观念上重视校本教研,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思考、探究、研究的意识和行为远没有充分表现,尤其没有表现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校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3.校本教研的几种方式

(1)“专家论坛”式教研

为了提高教改实验的质量,正确把握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可以开设“专家论坛”给全体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邀请在课改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互动式的培训,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有针对性地解答体育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课题研究”式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可以采取课题聚拢的方式,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打破学科的界限,把有共同研究项目的教师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定期进行理论学习,举行课题观摩课,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升华,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围绕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家的指导,协同课题组教师发挥集体力量攻关。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四、结论

(一)校本教研加强了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其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助于体育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改变其固有的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合作意识不强。学校对校本教研较重视,但其中的教研往往集中于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三)校本教研有很多种模式,主要为“专家论坛”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和“问题解决”式教研。

参考文献:

[1] 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学苑出版社.1989:553.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