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篇(1)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篇(2)

一、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突出成绩

(1)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文件和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

(2)师资人数不断增加,参与新课改培训的队伍逐年壮大。

(3)教学硬件设施在各地区、各校的配备趋于规范化,有效地配合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全国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大力开展一系列生机勃勃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从而促进了校园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5)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开始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和综合创新式教育模式转变。

但是回顾与反思十几年的课改,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学科存在的问题思考

1.音乐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审美体验价值,此外,它还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2000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并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程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这些决定、文件、会议的提出,清楚而强烈地表明国家正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国各省市的音乐开课率普遍提高,要求各校每周必须开设1~2节的音乐课,但受重视的程度却不够,表现在:

(1)在小学课程中,语数外是备受重视的所谓的“主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目,而“音体美”则被称为“小三门”,仅作为培养兴趣爱好,可有可无,是“副科”。

(2)音乐学科教师之间缺乏竞争,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主要在每年重大节日的节目编排上,对其课堂教学方面的听课次数普遍不多,重视程度低。

(3)评价机制不完善。虽然学校目前采用综合等级评价方式,不再以分数评定学生能力的高低,但对于音乐课的考核,有些学校以平时表现来评价,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唱一首歌来评价。

2.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方面缺少衔接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的人才,但现如今,高校师范课程改革还未开始。

一方面,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送优秀人才,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强调“师范性”,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如今,我国的师范院校却成了“小型音乐学院”,只注重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培养,而且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扩招,生源的整体质量也有所下降,师范专业的除“主修课”以外的“副修课”与“选修课”整体质量也都在下降。

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师范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仍沿用以往的体系,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配器等,课程内容过于“泛、杂、多、专”,这种设置太分散,缺乏整体性,学生只学到一个个小的知R点,却很难将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整体思路,再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讲,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并不太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于“如何上好课”,因此,在对义务教育音乐教师培训的同时,应同时对高校师范专业的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内容及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二者有衔接点。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笔者呼吁学校在小学阶段真正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少点分数上的评定,多点综合能力上的提高,让音乐课受到与其他科目同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能仅仅体现在开课率及课外及校外活动上,要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及音乐课程改革的各方面,使音乐课程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各方面都予以重视,使音乐课程发挥它自身的价值,真正为学生“减负”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 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篇(3)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方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出来的就是“高效”,即在音乐课堂上,能够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到音乐教学重点与目标,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上应该充满一种欢乐的学习气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应该在高效课堂中学习到知识点,通过高效课堂提高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多学习的热情。同时,对于高效课堂的判断衡量,不能只是通过一节课或者多节课来判断,高效课堂的体现,也应该是长期的教学效果。

一、高效课堂中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灵活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用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才可以有效地、积极地开展音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音乐高效课堂教学,音乐课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天生就对音乐有较强的天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在教学上,要结合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采用更加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学习音乐的课堂中,提高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充分活跃起来,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课堂中可以让他们多互动。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有要求的,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音乐知识,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起音乐高效课堂。

二、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地了解到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作用,才可以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性格,而且处于对知识探索萌芽阶段。音乐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可以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离不开音乐教学,在他们智力开发过程中需要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这样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含很多层面的知识,不论是演唱还是弹奏。这一系列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大脑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弹琴,活动了手指,同时也需要眼睛看琴谱,通过弹奏技巧的学习,不但需要动脑还要用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其次,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丰富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小学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再次,小学音乐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能力。音乐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音乐教育对个体智力发展与提高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音乐教学也开发了学生音乐思维与创造精神。所以,就小学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对小学生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1.通过学习环境建立,提高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学习气氛不是那么紧张,这种学习气氛使得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不愿意学的心理,他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多数是处于被动的。通过学习环境的建立,再加上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做到音乐课堂高效率,通过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它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通过教师在音乐课上布置的音乐作业,能够轻松地提高学习自控力,提高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学习型游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音乐课的学习进度,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同时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2.新时期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时候,不能单靠课本上的理论进行单方面教学,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作为小学音乐课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景演示教学,这样可以改善音乐课教学气氛,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更加踊跃地参加到音乐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音乐这样的学科,有效地把音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加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提高学习乐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学习思路,在多媒体和教师共同引导下,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灵感得到激发,并且使他们非常愿意学习音乐知识,有效地提高高效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成长。

3.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受思维发展影响,有些时候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鼓励,不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如何,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音乐学习困难,加强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学习音乐的时候,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加强合作能力,在高效课堂上,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音乐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音乐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演练,之后让学生直接参加评价,发挥学生自身主导作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给予积极的指导。充分提高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当一回小老师,通过这种课堂学习方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再次,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教学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通过高效课堂,教会学生反思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其实就是学习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自然可以评价出自己的有点和缺点,那么一定可以通过发现自身的缺点,找到改进的办法,建立了学习的信心。长期坚持自我评价,小学生音乐能力提高的同时,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加强教学比重,新时期的客观发展要求也充分地体现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校应不断提高重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找出学生音乐学习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建立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西教育.2011.

篇(4)

【关键词】 小学音乐;心动;情动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动”。这种“动”既是学生的思想情感之动,又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灵动的变化,只有让学生和课堂都动起来,音乐课堂才会别开生面,再创辉煌。当前的课堂上普遍显示出学生的一种被动之感,由于对于该学科的不重视和教学方法的老套直接导致了课堂没有活力,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要顺应时代的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去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为学生倾情付出,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提升,让他们也可以被艺术的情怀陶醉。

一、心动,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动,是开展一切事情的前提,没有心灵上的一种呼应是无法从根本上产生一种必胜的信念的。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呼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就要使其心动,让他们被每一节课深深吸引,在上课之初便欲罢不能地投入其中,这才是教学成功的艺术。小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无尽的期待,我们要积极地挖掘出那些他们期待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中去积极地利用,从而让音乐能够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精神食粮。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来让学生去为音乐心动,爱上音乐。

例如在《闪亮全世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先让学生的心动了起来,这首歌曲中与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我最闪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课堂导入的环节我就利用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一种痴迷心理来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最闪亮》大家熟悉么?谁能够哼唱几句?”大家都轻轻地哼唱了起来,进入课堂的过程中学生非常的轻松。“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比《我最闪亮》更加有追求的歌曲,《闪亮全世界》好不好?相信你们一定会期待这首歌曲。”学生们都充满着一种好奇,都是闪亮,又有何不同?我让学生来反复地欣赏这两首歌曲,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心灵上有所触动。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心动是参与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打开学生的艺术心扉。

二、情动,撩拨学生的艺术幻想

音乐是情感的凝聚,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用心去欣赏,用情去感悟,就会使自己在音乐中沉醉下去。可以说音乐中的情感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那些温暖的音乐情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小学生需要德育,需要养成良好的品质,而利用音乐去进行情感熏陶则更有效。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选择的曲目多为积极向上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采取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心理实际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的情感随音乐而动起来,则可以使学生从小便产生一种对于艺术的向往和健康的心理态度。

例如在《小白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首先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处境,然后让学生再去欣赏这首歌曲,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没有打扰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悟音乐的情感。忧伤的情感逐渐地流露到了每个学生的面庞上,我深知,他们已经被这音乐给感染了,于是我利用这节课中迸发出来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生活的不易,去反思自己父母对于自己无尽的付出以及美好的期待。有的同学说:“老师小白菜太可怜了,相比而言,我们还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美好学习生活,努力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好学生。”还有的同学说:“过去的我们太不懂事了。”整个课堂气氛都被音乐中的情感浸染了。

小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他们中有着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而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音乐课堂,将学生坚韧的心理品质挖掘出来,用音乐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在情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满足。

三、行动,展现课堂的多样魅力

课堂的动更在于课堂形式的动,也在于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课堂形式中动起来,这样更能将音乐学习的气氛调动起来。行动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在于教师的一种对于课堂负责的行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全员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教学上的期待,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一些音乐活动来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全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例如在《乌鸦与狐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去感受音乐,首先让学生去欣赏音乐,而后我让学生去创编一个音乐剧,让每个小组创编一个,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这样一来,就使全员都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了,学生在表演中尽显了乌鸦和狐狸的神态,在音乐的创编上也是各有特色。我不禁为学生的能力而慨叹,学生们是可以自己在音乐实践中去战僮晕业摹T谡庋的活动中,他们更容易去理解音乐的情感,也可以在其中收获到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实践活动不是一个学生的活动,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整个课堂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乐园。这样,学生才会收获参与课堂的满足感和对下一节课的期待感,而课堂、学生、老师也可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呈现出一派活跃而又真实的状态。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动起来,才会获得无限的精彩。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热爱音乐的心情,而后在从情感上去激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共鸣,从而使音乐情感更加的丰富,审美情趣也更加丰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一些音乐教学活动来使学生行动起来,全员参与课堂中,去共同创造一种完美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其中都可以获得精神成长,展现音乐课堂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篇(5)

音乐课堂教学问题实践活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音乐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发现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臃肿,有些音乐教师不注重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整节课又唱又跳、又画又编,忙得不可开交,把学生对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扔到了爪哇国,把我们的音乐课变得“有形”而“无神”。一节课下来,孩子还不会唱歌。因此,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更有效的途径,让音乐课洗尽铅华,回归本色。

那么,到底如何上好本色的音乐课呢?

我想,先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许才能找到更有效的突破口。

一、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

1.过度注重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忽略音乐本体功能

《课标》中规定,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在一些音乐课上,学生不是朗读就是画画,要么即兴表演,很明显的,教师想通过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位教师在《梨园英秀》教学中,先介绍京剧的起源,再介绍京剧的行当,接着观看京剧的表演。三下五去二,学唱歌曲的时间不多了。加上眉毛胡子一起抓,结果一节课下来,无论哪一方面都没有学好,而且由于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反而忽略了歌曲的难点,这节课上得更像语文课,音乐成了辅助教学,这就与大纲要求相去甚远了。

2.过度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忽略用音乐表现音乐

我们看到,有很多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注重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对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采用情境引入法。这是一种很有效果且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往往偏差也就在于此:过分追求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课堂上花大力气创设环境,致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以外的事物上。如《夏夜》的教学,有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用动画、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入教学,夏夜如何的美、萤火虫怎样闪闪烁烁、怎样漫天飞舞等,极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画面,想象空间。结果学生的兴致一旦被调动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只想拼命去研究导课的方法,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后果,却忘记了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音乐。这不得不说是我们音乐教学改革的一大失误。

3.过度注重教学形式的变换,忽略对音乐本质内容的探究

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很多音乐课上,尤其是在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明显,教师们乐此不疲地带领学生“讨论”“合作”,人浮于课,结果却没能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在没有必要之处讨论来,讨论去,而对音乐内容本身的探究却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完全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教育功能。一位老师在教学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让学生合着音乐模仿骑兵骑马的动作。学生一听可乐坏了,有的搬挪着板凳,有的跑到教室角落里开始不亦乐乎地表演,有的嘴里还高兴地大声喊着“驾驾……”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音乐呢?早已被学生嘈杂的声音所掩盖,欣赏教学毫无音乐性可言。

二、上好课改后的音乐课之方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想上好课改后的小学音乐课,要首先转变师生观念,观念不更新,一切全作废,即使是换了新的教材,如果仍用旧的观念来教,也照旧失败,那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老师感叹,语文课用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渲染情境;美术课用音乐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绘画热情;体育课用音乐让学生感受韵律,增强肢体协调性,惟独音乐课不用音乐来感染学生。这违背了音乐的本质特征,变成多种学科和手段的大杂烩。基于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只有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实践稳打稳扎。以音乐为本,坚持到底,相信这种偏离音乐的现象一定能改头换面。

2.转变教学,创新思路

拿旧教材与新教材来比较,你可能会发现:旧的教学内容是分“听、唱、动”三块,而新的教材是按“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来编写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关键在于教师要突破以前的框框条条,转变老套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把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有机地整合,开创自己的思路,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机智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注音乐,突出主体

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知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音乐之外的语言、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理应紧紧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不过分地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都要注意以音乐为本,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直指音乐本身,不能舍本逐末,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作、判断音乐作品中的美。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使教学手段与目标脱节。只有这样的课才既朴实又美丽,当学生走出音乐课堂,脑袋里装着的是美的音乐。真正把音乐变成学生既喜欢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技能。

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所说:“艺术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艺术教育要为其内部价值而教”。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重要原则――以音乐为本,让我们的音乐课从此与众不同,让我们洗净铅华见本色,繁华落尽真自我,上出真正的“音乐”课。

参考文献:

\[1\]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

篇(6)

关键词:音乐课堂 有效教学 内涵 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以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它既是学生构建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体验表现过程,形成基本音乐素养,内化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提升个人魅力,交流思想情感,发展专业素养的过程。如何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如何创建音乐教学有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笔者结合音乐新课程教学,围绕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投入小,产出大,取得显著教学效益,即常说的教学效果好。从音乐新课程标准视角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双方都有明显的收获,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对课堂生成能智慧应对;课堂教学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三维同步发展目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西洋管弦乐队》这课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这是笔者为完成《梁祝》欣赏教学所作的铺垫。《梁祝》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民族音乐中的珍品,随着其创造性地改编成管弦音乐,又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中反映的人文思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管弦乐队,就不能深入理解《梁祝》这部伟大作品。但面对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的西洋管弦乐队,如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呢?这还得依靠精心备课。虽然,音乐被称为小学科,中考不考,学生不太重视,但笔者每次都能做到“小学科,大备课”。例如,本课的备课就是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依据,以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为指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从管弦乐曲的选择、到乐队演出画面的剪辑;从乐队结构的剖析到管弦乐器种类的介绍;从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精心进行准备。功夫不负有准备的人,本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备课的传统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又增加了备学案、备课件、备生成、备评价等内容。笔者认为传统备课的精益求精和新课标理念方法的融入应是精心备课的指导思想,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比如,新课标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和学情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种种问题,设计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兴趣出发,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必须依靠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选择《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为开场乐曲,展现出一幅炽热欢庆的少数民族群舞场面。其热情奔放的舞蹈节奏,高亢矫健的音乐旋律,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演播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和《SHE不想长大》,同学们在欣赏古典交响乐的同时,又品尝现代管弦乐所蕴含的流行味道,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正当他们对本课学习什么充满悬念时,西洋管弦乐队这一学习主题映入学生眼睑,这就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反思:人总是有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未知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本课的导入、例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曲选择不但要为本课教学服务,即体现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管弦乐队的例曲既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又要有一定的流行性,但要避免滥用流行曲。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经验,这样教师就会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课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和演奏特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教学资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西洋乐器知识,循序渐进地播放耳熟能详的流行或经典的乐曲片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过程。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乐器知识抢答,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还可随时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默默无言的同学,也在分层设置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努力为小组添分争光,下课铃响时,大家觉得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

反思: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宽松快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感觉状态、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出内在的情感和动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互动中的合理成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尊重、宽容、激励、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人人都体验到“我行”、“我会”、“我成功了”的情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按先熟悉后陌生的顺序,依次演示。木管乐器是首先学习的内容。在欣赏影像片段,看图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乐曲,说出相应的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分别选了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和刘若英《后来》,熟悉的旋律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接着的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专注听歌却没有抓住乐器的声音特点,在竞赛中明显吃亏了。通过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当铜管乐器在影像中出现时,同学们专注倾听,尽心体会,并在欣赏习曲《大进行曲》当小号嘹亮的声音响起时,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感受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中的矫健英姿及那一刻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很多学生还为乐曲创新曲名,如《行进中的歌》、《凯旋之歌》等。最后一轮打击乐器的识别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者。以往教师一谈到自主学习,总会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学得慢,总以为要讲个明明白白才放心。其实音乐课堂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扮好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向。可以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仅作补充;教材中的难点,也可由教师提供探究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和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会挤占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基础较差但喜欢音乐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巩固性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归纳总结,以使这部分学生加深印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率先垂范 关注细节 强化聆听 多方配合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首先,求得班主任的协助。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可靠的贴心人。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势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去音乐专用教室时,很多学生不能排好队。这个看似是与音乐本身无关的细节,但却反映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浮躁,更是对音乐缺少价值意义敬佩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