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8: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数学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中,要涉及许多概念,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体状况,它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也不同。如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简、添加。其次,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也是训练学生的重要手段。
数学计算教学中"说算理"是一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强有力的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在文字题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同时应用题的教学是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口头说题意、说数量关系,使学生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把已有的、随感而发的、不完整的、不规范的语言,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有思想的、规范的、准确的数学语言。要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提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清楚,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因此,应用题教学的重点也就落在训练说"思路"上来。
学生说思路的过程便是进一步强化数量关系、清晰解题途径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训练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以说促思,降低了抽象思维的坡度,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教学中只需稍加留心,就会发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材的修订再编,在教材中,文字出现得已越来越少,图示(包括图片、图表、图文)却在不断地增加。我们正好可借用这些图示,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从说中领会知识的内涵,了解知识的关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数学语言做表率
留心观察发现,我们课上师生对话不是像挤牙膏似的,就是老师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完成教学,偶尔有学生表达连贯滔滔不绝,又不能说明问题的中心。看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训练势在必行。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物质载体。数学语言要准、精、美、活。"准",即发音准、达意准;"精",即语言精练、精彩、言简意骇;"美",即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活",即注意穿插,恰当留空,善于变位。准确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洒脱自如的语调,条理清晰、丝丝入扣的分析问题,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解答疑难,绘声绘色、风趣幽默的讲解,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的。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加强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研究成果,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当然,对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有许多都涉及到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何在?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二、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构成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的运用等四个要素。
(一)数学的认识。
完整准确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如果一名教师注重数学的学科结构,他就会自觉地把数学视为模式的科学;如果一名教师注重过程,他就会认为数学是直觉和逻辑的产物;如果一名教师注重社会价值,他又会把数学理解为是一种工具等等。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对数学的认识要注重由绝对主义的静态观向可误主义的动态观转变,这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建构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指的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与训练形成的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习惯,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与化归意识。推理意识就是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既包括在数学理论思考中由一个或一些判断导致另一判断,也包括由经验事实引出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判断。抽象意识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把适当的问题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化归意识则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意识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变为易解或已解的问题。数学的意识,还集中表现在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数学语言的运用。
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通过使用字词、符号、图形体现数学思想,反映数学本质,具有精炼、准确、清晰等特点。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互相转换是数学语言表述的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没有准确、规范、简约的数学语言作为媒介,很难想象一节数学课是优质的,或是成功的。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做好未来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除了上述所列三类数学素养,还有诸如对数学史的明了、数学美的悟性、数学论文写作、数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也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重在抓内因,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二)要积极倡导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尝试加以阅读。诸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数学家的眼光》,李毓佩教授著《奇妙的数王国》,谈祥伯教授等的《数学与文史》、《数学与建筑》、《数学与金融》等。在数学教师中广泛倡导阅读这些数学科普读物,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数学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要强化数学教师的解题训练。
让数学教师进行解题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在高师阶段,应当系统地、有计划地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纳入师范生技能考核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充分认识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上述只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高的几个主要途径,还有诸如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与渗透,一句话,只要我们正视数学教师数学素养较为薄弱这一现实问题,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论数学素质及其培养中国教育学刊,1999(3):35—3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师素养
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初始建立过程,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而合理的素养结构。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提到教师培训、业务研讨,大家都想到数学教育的专业技能、专业方法和专业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而数学学科知识、个人数学实践知识受到冷落。“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位教师某方面素质的缺失,就会影响他全部能力的发挥。
1 要有强烈的成就动机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就是小学数学老师的施教能力以及育人能力。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讲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的比较多,而讲教师的成就动机和教师理想的比较少。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当一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工作的激情,有一种教学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就动机。宋代著名学者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教师的志向越大,越是有梦想,就越有可能实现理想。我觉得,所有优秀的教师都必须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学风格。教材课本是一样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教师也是不一样的,所有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同一模式去教,那是不可想象的。
2 要有服务意识
我们口口声声称,我们是为了孩子,实际上,我们没有做到。在我们课堂上,在校园里,有多少老师想着我们是为了孩子?课堂里的学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而存在,而是为了配合老师的表演而存在。像我们很多的公开课,学生不是在配合老师表演吗?配合老师事先写好的剧本,配合老师运转的模式,很少是真正为了孩子自身的发展。我们缺的是服务意识,缺的是从服务走向爱。
现代的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化,任务紧张化,对教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状态。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要按照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调配授课计划。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职业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完成一种服务,服务于社会、家长与学生,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国家和家长出钱,教师为其服务的一种性质,人们只是在我们教师的工作过程中看到了其情感上的付出与贡献,才觉出教师这个团体的高尚。倘若我们倚仗着这个光荣高尚的头衔,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工作的本质,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轻则是名誉上的代价,重则影响的是一个孩子,一个人的一生。有时一个人才的造就,就在于一个教师的一念之间。
我们有了服务意识,就不会把学生家长当作臣仆一样呼来喝去,因为我们的衣食是他们提供的;有了服务意识,我们就不会看重优生歧视差生,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有了服务意识,就不会只要分数而不顾其他,因为我们的服务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有了服务意识,我们就会更自觉自愿地研究更好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更顺畅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有了服务意识,我们才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我们的工作。
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教师,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就能得到学生的拥戴家长的满意。我认为,有没有服务意识,是区别一个教师能否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显著标志之一。
3 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3.1 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初三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课堂实践
一、培养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是评价一个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有效标准,这两者的培养是渗透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实践中的,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初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将在初三阶段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增强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二、培养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主要措施
初三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阶段必备的数学知识,那么要想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对初三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及素养的强化训练和培养。下面是几点个人建议及措施:
1.以基础知识为前提,培养思维方式和素养
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如果没有打好根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呢?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素养时,最重要的就是督促学生扎实掌握初一至初三的数学知识。从分析题意到提出解题思路,每一步都必须用到基础知识,无论是概念原理,还是课本中的例题解析、课后延伸,每个看起来简单而基础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解答一个难题的关键。因为再难的题,也是由一个个小知识点组成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其虚无缥缈地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毫无目的地一头扎入题海之中,不如让学生回归课本,从最基础的原理做起,从课本知识体系架构和例题的解题思维中,静下心感悟课本,教会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及素养。比如说,数学课本中,早已在例题解析中,教学生运用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是培养数学思维及素养的本源和关键。
2.议题设疑,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题意分析和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议题设疑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情境问题,设置问题和悬念,要求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和解答,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完整地表述出来,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盲点。然后通过教师评价或者其他学生的判断,从答题情况入手,剖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素养,让学生知道自己思维上的漏洞和数学素养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完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初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立体几何是初三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在立体几何中,数学思维及素养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抽象思维进行空间想象,将三维立体转换为二维图像解决问题,所以,解题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例题,设置问题,逐步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开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题干和题意,思索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再通过听取学生的思路,发现、寻找学生的思维盲点,及时纠正,并加强训练,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解题训练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3.严谨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要做到思维清晰、条理分明、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复杂问题简单化,拓宽思维的宽度,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分析题意,从而发现问题根源,提出解题思路和措施。数学素养则体现在解题过程中逻辑的严密性和数学术语的应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求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较高的数学素养,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答题形式和逻辑的重要性,这是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素养的最直接表现。大到一个公式在题目中的应用原因要有所依据,小到证明题要写“证明”两个字和“因为、所以”两个符号的正确写法,这些细节都是数学思维严谨性和数学素养高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三、总结和思考
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成绩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从扎实基础、议题设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三方面,培养初三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小学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生一听到学习数学就感到头疼。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推行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一旦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改革,只有具备较强核心素养得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重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能够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保证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慌不乱,并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数学高效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1.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不不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多数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思想较为落后,没有创新性。有不少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小学教学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就能够提高核心素养,过分重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和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考试可以作为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唯一标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从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来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很高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因此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更新自我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从中协助,一起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到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不仅要学生学习书本上的文字和理论公式,而且还要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如果只能用知识来解决试卷上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学生没有学习好数学,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外,还要确保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时,教师还需要从中作出指导。教师除了将课本中的例题讲清楚,讲透彻之外,还应该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产生共鸣,更好的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完一次方程之后,老师除了讲解课本中的例题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如小明的妈妈在菜市场中买菜,这个摊位的西红柿每公斤4.5元,而另一个摊位的西红柿价格是这个摊位,西红柿价格的1.5倍,那么请问另一个摊位西红柿价格是多少?”针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经过思考之后会发现,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和本次课堂中所学习的一次方程联系紧密,学生可以轻松的写出“y=1.5x”的一次方程。通过让学生结合现实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列出相应数字,并进行解答,一方面能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被慢慢培养起来。
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使其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学校的“献爱心”捐助活动开始了,小明想把自己攒的一角的硬币都拿出来,捐助受灾贫困的学生。数了数,一共有50个,因为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找妈妈想办法。妈妈帮小明换成纸币,用小明的50个一角硬币,换给了小明5张一元的纸币,小明觉得用了那么多硬币才换了5张一元的钱,感觉有点吃亏,大家说小明拿50个一角硬币换5张一元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将这50个硬币一角一角的数,每10个一角放在一起,然后告诉大家这10个一角就是一元,50个一角就是五元,所以,50个一角和一个五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经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与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一元和十角是相等的”,“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中的知识很多是我们生活中实际中已经学会的。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
如在学习了“分类”后,教师布置学生说说收拾家中柜子的方案。一学生说:“我先把玩具和书分开,然后,再细分归类,把书中的画报、科技类书和故事书分开,再把玩具里的毛绒玩具、塑料玩具、电动玩具分开,摆整体的放在柜子里”。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教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的手掌大约多么宽?有的学生说大约是8分米宽,也有的同学表示认同,也有的同学则发出哄笑声,明显表露出不同的意见。对此,教师不需要着急表态,先让同桌相互量一量,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修正刚才错误的判断。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课本,文具盒等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十分清晰的长度单位概念。这样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二、借助小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会逐步提高。利用“成捆电线的长度”这一数学小课题,我发动五年级学生开展了研究活动。经过几天的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我欣喜的看到,形式各异的方法被他们一一探索出来,并急切地向我汇报:
学生甲说:“我们组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看刻度。如果刻度不全,可以又能够末端的刻度减去起始的刻度。”
学生乙提出疑问:“可是有的一些电线是没有刻度的,怎么看?”
学生甲说:“是的,非正规厂家出产的电线一般不会有刻度,我们也想出了解决的方法,称重量方法。先称出一米距离的电线的重量,再称出整捆电线的重量,再用总的重量除以一米电线的重量,就是得出的长度了。”
接着学生乙和其他同学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方法:
方法一:直接测量。将电线扯直,用米尺测量出长度。
方法二:对折法。先将电线对折,量出每折的长度,再用对折的层数乘每折的长度。
这两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只能适用于测量比较短的电线。
方法三:用体积的方法测量。根据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将成捆电线放入水中测出体积,量出电线的横截面直径,利用圆面积公式算出横截面积,最后用电线的体积除以横截面积得出长度。
一、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教思考”主要指让学生知道如何“想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方式。而数学思考方式就是通过数学眼光看待整个世界,站在数学角度进一步思考问题。小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有效引导各个学段的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在数学思考中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价值,获得成功应用数学处理现实问题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餐活动,在活动过程之中,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个人,然后给每组分别分发5根香蕉和一个蛋糕,让其平分这些食物,其中香蕉刚好每人一根。而对于蛋糕的分配,学生首先会想到将蛋糕分成五等分,然后每人取其中的一份,这时候教师就能够提出问题“怎样描述每人手中蛋糕的量”,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并且在总结中引入分数的概念。
二、丰富课堂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感悟数学
中国是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国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刘徽的极限思想等,同时还可以融入一些现代数学问题,比如“七巧板”“哥德巴赫猜想”或者是“鸡兔同笼”等。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四年级“四则运算”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拓展,对于“鸡兔同笼”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先假设全部是鸡的话脚有多少,然后求出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将兔子看作鸡了,这时候若用同等个数的兔换相等鸡,则每换一头脚就会多2只,所以计算出脚差异数中有几个2,即能得到兔的只数。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除此之外,也可以涉及一些国外的数学问题,比如,莫斯乌比带的具体用法以及阿拉伯数字的来源,这种方式对增加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成果非常有利。通过上述丰富课堂数学文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数学,对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利。
三、重视数学联系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是为了能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逐步发展数学思想,不断积累合理应用数学方法、知识以及技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相关活动经验,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知识技能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体现并且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小数乘除法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采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让其对自己小区或者是自家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按照自来水公司为达到降低居民日常用水量为目的而使用的计费标准“实施按月分段计费手段收取水费,如果用水量没有超过规定吨数,就依据基本标准进行收费,可是若大于规定吨数,那么超过部分就必须提高收费标准。”对小区或自家近一个月的用电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然后按照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计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数学知识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落实数学课后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