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篇(1)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0.05),说明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班成绩优于中医方向班,即提示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法。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 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篇(2)

1.1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中医儿科学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进步性和实用价值。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能够继承发扬中医儿科学精髓,发展中医现代化的高层次人才。只有在掌握坚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充分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厚积而薄发”,为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服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研究,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中医药古籍进一步整理、总结、深化,是儿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应在具备坚实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临床辨证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扬中医特色[3]。

1.2培养多元化人才,适应高层次临床、科研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中医儿科研究生师资结构的优化,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条件的改善,实验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儿科更应该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科研型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临床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系统理论水平,培养其知识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工作技能。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

2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模式

2.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带徒式或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的结合与相互借鉴,以及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近年又新兴了分散教学、小组教学等[4]教学方式。多种教育模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2.2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教育目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师承带教、导师指导组、临床实践、科研、技能深化培训、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开展多种类型的专业理论技能讲座、参与科研课题等,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工作,在实践中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定时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病例讨论,督促研究生总结学习成果,完成读书报告、读书笔记,鼓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考核研究生的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指定一部分儿科书目、古籍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领悟中医儿科的精髓,指导研究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古籍进行整理、总结,不仅巩固了理论的学习,也进一步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治。通过跟师学习,深化、继承和总结导师的理论、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在临床学习中分设导师指导小组,通过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之间的互相合作,开拓思路,博采众长,深化、拓宽理论学习的范畴。让研究生承担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在临床应用方面,通过参与临床诊疗,以及科研、技能的深化培训,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专业思维、科研思维,提高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及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查缺补漏,指导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学习。临床工作中,通过独立分管患儿,书写各种医学文书,提前进入角色,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增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临床带教,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思想的形成,以及知识网络的丰富、完善。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广泛阅读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增设跨学科课程,为开拓中医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奠定基础。在近些年的学科建设中不断纳入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重点专科工作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选题、课题设计、查阅文献、书写综述、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实验室检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书写等,提高研究生们的独立思考、设计、实践能力,不仅使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总结和升华,还使他们科研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3.1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强化为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浮躁,经典没有读透,加上临床应用少,跟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研究生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学术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深厚理论的肥沃土壤,所以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避免应用型模式取代教科型模式而成为新的单一化模式。《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鼓励研究生在跟导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理论特色,多读中医经典书籍,提高中医素养,这些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学习重点。

3.2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缺陷,教学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每门学科的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机械的继承只能造成中医药发展的停滞落后。因此,有效地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今后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加强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培养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较多的课时,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发展,并鼓励他们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临床、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想法。新晨

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具有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导师传教中,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3]。

4结语

为适应本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对研究生应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临床实际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基础理论、临床和科研创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此同时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指导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把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级医学人才。医学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保障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标[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应不断摸索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专业技能精专的高层次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静,许博.对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79??82.

[2]蒋琦,郑莉,卢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重构与学制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7??28.

[3]王发渭,杨明会,窦永起.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6):428??429.

篇(3)

1.1教材编写相对滞后西医内科是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正逐渐向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发展,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上进展很快,而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是在西医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再版周期长,知识陈旧,有的内容与西医七版《内科学》教材有出入,例如心绞痛一节,近年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指除稳定型心绞痛外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病变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凝集、冠状动脉痉挛等,故在七版《内科学》教材中,旧的心绞痛的分型方式早已淘汰不用,而把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并引入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但我校使用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仍然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以及混合性心绞痛三大类,而劳力性又分为三类:初发劳力型;稳定型;恶化型;自发性心绞痛包括四种类型: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给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混乱感到无所适从。

1.2中西医思维方式不同由于在开设西医内科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医课程,不可避免地用中医观点来看待西医,而中西医之间有很多地方不能完全对应。如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重点是理解,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

1.3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学生对为什么要在中医院校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很多学生忙于考研,对西医课程的学习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

2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

2.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详解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先拥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便是教学工作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对所讲授的内容合理设置,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定义准确,举例恰当,避免重复,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或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则很难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

2.2不断学习,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动态近年来,由于基础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现有的《西医内科学》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心肺复苏为例,传统抢救方式胸外按压15次、人工呼吸两次,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议的意见,现在这一比例调整为30:2,以突出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传统方式电击除颤是三次,而现在是一次电击,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未作修改。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掌握本学科学术发展水平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宽更新专业知识,并将知识准确无误地传输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的滞后与不足。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不可含糊其词,照本宣科,应妥善处理。

2.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一支粉笔,一张嘴。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变为直观面授,成为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感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4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目前我校正逐渐推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以临床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为学习起点,编写隐含大量信息的病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学生课后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推理,对疾病作出诊断和处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由于这种知识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印象深刻,改变了以往“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还老师”的落后的获取知识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性的智能结构。

篇(4)

关键词肿瘤;中医;教学素养

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针对恶性肿瘤的西医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中医药治疗尤显重要。中医肿瘤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全面研究肿瘤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预后的学科[1],正以其独特的辨治思维成为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笔者在多年临床教学过程中总结了提高中医肿瘤学教学质量及临床教师教学素养的经验。

1熟读中医经典,汲取古代医家治疗肿瘤经验

中医经典论著是中医先贤们在大量临床实践活动基础上总结而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中医古籍中对一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均有记载,至今对中医肿瘤学教学有较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2]。如“癌”字首见于宋朝东轩居士著作的《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素问·玉机真脏论》中的“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十月之内死”,《外科大成·论痔漏》中的“锁肛痔,内外如竹节锁紧……,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病情类似于肺癌、直肠癌晚期表现,指出其预后极差。《证治准绳》中的“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意即分三期施治:初治“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补之”,中治“必以补泻迭相为用”,末治“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停攻击之剂,因补益其气,兼导达经脉,使荣卫流通,则块自消已”,高度概括了恶性肿瘤的治法。中医经典论著中对恶性肿瘤的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病因、病机演变、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应从中医经典古籍中发掘临床诊治知识,用以指导中医肿瘤学的临床工作,丰富临床诊治方法。但在中医肿瘤学的临床教学过程中,个别临床带教老师不重视背诵中医经典著作,很难做到对学生详细传授经典古籍中的中医肿瘤知识,这在中医肿瘤学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必须熟读中医经典,做到融会贯通,切实将经典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在教学生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必须要求学生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景岳全书》、《濒湖脉学》、《本草纲目》、《医林改错》、《傅青主女科》等古代医书,并对以上书籍及其他古籍中涉及肿瘤的部分精研细读,真正把握古代医家对肿瘤的辩证分析思路、遣方用药经验,切实打牢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医基础。

因中医古籍较多,临床带教老师除了自己勤学苦读以外,还应要求并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详细做好学习笔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医学论坛或沙龙,交流学习经验;要求学生及时向带教老师或研究生导师汇报学习心得。

2重视临床实践,学习现代医家治疗肿瘤精髓

中医肿瘤学临床应用性很强,具有高度的经验性和临床技巧性[3]。学习中医肿瘤学必须勤于临床并多加思考,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必须进行大量临床实践,从中总结诊治方法、发现演变规律,才能真正领悟古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切实掌握中医肿瘤学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最新进展,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肿瘤学的教育也必须秉承中医学临床实践性强的特点,将临床实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现代很多医家总结了目前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如适用于围手术期、放化疗治疗期间患者的中医防护治疗,适用于有合并症、老年PS评分为2、不能耐受多药化疗而选择单药化疗患者的中医加载治疗以及中医巩固治疗、中医维持治疗等理论对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总结古典医籍、结合现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出版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对中医诊治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均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中国总医院中医科的临床医师总结的应用人参养荣汤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也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4]。临床带教老师必须经常查阅资料,紧跟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前沿,掌握中医诊治恶性肿瘤的最新进展。在带教学生进行中医肿瘤学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将最新的医学名专家经验、诊疗指南等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临证中进一步总结掌握,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应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老专家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协作病例讨论等,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开拓临床视野,这样才能丰富自己治疗肿瘤的经验和思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医古籍经典中治疗恶性肿瘤的记录,还是现代医家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内容均十分丰富,而且近代医家在诊治恶性肿瘤的过程中,由于着眼点及考虑角度的不同,诊治经验也不同。这就要求临床带教老师首先应抓住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治规律、理清肿瘤各个阶段的演变思路,自己了然于胸才能教会学生。而且,虽然学生已经书读百遍,但是在临床上还是会出现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刚参加临床的学生仍可能出现抓不住诊断头绪、理不清治疗思路的情况;有的学生可以熟练背诵上千首方歌,但也会出现临床上却开不出一个方子的尴尬情况。所以在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过程中,带教老师要结合实际病例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待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诊治经验后再允许其放开思路,深入学习,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掌握老师经验的同时经常温习经典,做到经典知识与临床实践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拓宽中医诊治恶性肿瘤的临床思路。

3密切结合西医,做到中西医融会贯通

西医诊疗恶性肿瘤方法及药物层出不穷,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均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其作为主流医学也深深影响着中医的辨证及施治。手术会伤及患者气血,尤其是胃癌、大肠癌等行腹部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脾胃不和;全身化疗也会导致气血两虚、脾胃不和等;而肺部肿瘤的放疗早期会导致患者血热、远期会导致患者血瘀等,均明显影响中医师针对肿瘤患者的辨证施治。中医在治疗西医西药的副作用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如应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可以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为减轻疼痛而服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林洪生教授认为肺癌患者手术后应以益气、活血辨证调补,能够加快患者体质的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化疗期间应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并滋补肝肾,能够减少化疗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提高化疗的完成率和疗效;而放疗期间用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补气血的方法,能降低返料毒性,提高放疗的完成率和疗效[6]。在带教学生学习中医肿瘤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完全熟悉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及药物的特性,尤其要了解其副作用,比如要明确掌握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各种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时间及强度,从而才能对患者的整体情况了如指掌,做到辨证施治时掌握好方寸。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对西医的治疗及副作用了解详细,应努力向他们学习,比如肺癌患者在行放疗后容易导致放射性肺损伤,解放军总医院杨明会教授团队应用凉血活血法能很好地预防放射性肺损伤,帮助患者完成全部放疗,提高了放疗的完成率;针对靶向治疗药物导致皮肤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经验也逐渐丰富[7-8]。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西医疗法的特性及药物毒副作用,能够有预见性地应用中药防治其副作用,帮助患者完成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是中医肿瘤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4做好科研工作,解决临床实践问题

篇(5)

目前,除较小比例的针灸学本科生或临床医师外,大多数考取针灸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是来自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只掌握少量基本的针灸学教材知识。因此,使学生尽快熟悉针灸学临床基础知识是带教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师按教材内容对相关临床情景进行口头讲述,学生记录笔记的所谓“一书,一嘴,一笔”的形式[2]。因临床教学的时间较少,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通常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长期单调的习惯性教学,也使教师容易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常年讲解完全相同的内容,以至知识老化,与临床实际脱节,失去了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根本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3]。但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仍鲜有使用。心理学研究显示,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3天后的遗忘率为50%~80%,而将视听结合起来学习,相同时间内遗忘率为18%[4]。因此,本学科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针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活动中,采用包括三位动画穴位图,经络巡行动画演示,专家临床经验演讲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这些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临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对于常见的多媒体幻灯片课件教学形式,科室针对研究生临床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对其内容进行了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名老针灸大师贺普仁先生的丰富学术传承经验。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疾病,将老专家诊疗取穴经验和相关医案附于其中,并穿插专家临床治疗的珍贵录像于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针刺疗法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思路,同时可以学习老专家的针刺及取穴经验[5],为专业学位针灸学研究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所需的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2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针灸学的临床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针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如此。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临床教学多以课程、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临床针灸人才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6]。据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报道,哈佛医学院将应用临床路径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将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探讨其中有争议的临床环节,使得临床路径与临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法显著提高了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随着临床路径在国内日趋广泛的应用,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改善临床教学忽略临床实践能力的状况,本科室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在医学临床教学中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尝试将临床路径引入到针灸临床教学之中,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教学的效果[7-9]。科室以自主研究制定、由政府颁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为范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会提前1周向学生提供某一特定疾病(如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路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先由教师就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如疾病诊断、查体和辅助检查特点、鉴别诊断、西医及针刺治疗方法)展开渐进式的提问,确定学生已熟练掌握临床重点内容。随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查视病人,模拟临床实际情景: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阅读辅助检查结果,明确对患者的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对模拟练习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疑惑展开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教师将按照临床路径内容引导讨论的方向,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应用临床路径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增加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围绕临床路径展开的临床模拟情景联系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并初步养成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得临床教学能够区别于课堂教学,真正到达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的针灸临床教学涉及双语教学的较少,有所涉及者也大多停留在第一、二个层次。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国际交流中的语言要求,达到使用英语思维的水平,我们在针灸临床教学中,通过词汇渗透、中英文双语讲课、小组英文病案讨论和英文演讲等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第一、第二个层次的机械学习和词汇积累,逐步达到灵活运用和自我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此外,我们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每周阅读近期发表的优秀英文学术论文和综述,使得学生逐步熟记和掌握针灸学相关临床专业词汇和语言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科室国际留学生进行定期交流。这些从应试型英语教学模式转向实际应用型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实践,最终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的、能够确实适应针灸国际交流需求的针灸医师打下重要的基础。

4固本培元——重视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

篇(6)

【关键词】骨科;护理;问题

1骨科病房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在骨科病房中,常见有药物外渗,护理不当,皮肤受损,自杀或自残,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病情恶化,不当所致并发症,术前准备工作未作好,药物使用错误等。

2护理差错因素分析

2.1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和专业护理知识缺乏,对可能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有些护士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临床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急、危重、病情复杂的患者,不能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还有一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以致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而措手不及。

2.2有章不循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是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若有章不循,则会造成责任事故。

2.3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专业护理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患者要求也不同,现在的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学历低(以中专为主),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护理差错。

2.4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不到位对使用内固定材料的患者锻炼时要提醒防止内植物断裂,因为骨科患者一般都要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其功能;再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由于肢置、肢体移动或搬动不当、功能锻炼不正确等因素引起脱位。护士要向病人说明脱位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作好健康教育宣传或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环境管理不善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四肢骨折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湿滑地面行走时易发生跌到造成再骨折;小儿、老年人未加床栏易发生坠床等。

2.6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问题①不能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自我护理方法,如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又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有可能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解释错误或与主管医生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解释现象。②沟通解释不当导致病人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之外,还要掌握婉转修饰的语言艺术,切忌将话说“满”、说“死”、说过头。③对该实行保护性医疗的病人,护士对该保密的内容进行讲解有可能导致纠纷甚至发生不良后果,故护士对此类病人应慎重行事。

2.7护理病历中的潜在法律问题护理病历是医疗机构护理病人在整个治疗期间行为的全面记载,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目前在医院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有:①记录不及时: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差,忽略了记录而后进行回忆式记录。②署名不实:护士之间代签名或者护士代医生签名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护理病历署名不实,这主要是由于个别护士的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这种病历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就会露出破绽,失去证据力。③护理记录错误或不全。④记录中字迹不清,随意涂抹。

3防范对策

3.1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护士长定期组织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指导每人建立读书笔记本,对于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抢救,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同时,指导护士要重视患者的主诉。

3.2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每个护士都要认真坚持各项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医嘱制度,防止医护耦合性差错发生,对不清楚的及时询问、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缺陷,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

性等特点,若发现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下班要及时弥补,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患者要进行班班交接,同时密切巡视病人,防止压疮、管道脱落等护理差错发生。

3.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骨科专业人才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每天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危重、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并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人人都有防护理差错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3.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以来,对病人进行保健、康复、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增进了感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过程,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或有自杀迹象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危重、大手术等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ICU内以便观察;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6规范健康宣教,提高护士水平护士健康教育与医生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侧重点,医生告知病情、治疗方案,护士侧重对病人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锻炼、环境及规章制度讲解,在健康健育中医护分工合作,护士健康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职责范围,在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

3.7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改变护理记录传统模式,必须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病历书写与管理,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格式。危重、一级护理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二、三级护理病人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如针对性记录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记录病情变化症状、体征,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护理操作的内容、时间、关键步骤,记录临时给药的药名、剂量、用药后反应,记录病人有症状时医生处理或未给处理意见,记录护士向病人宣教和告知内容等,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要求,如记录时间的要求,应随时记录,并规定各种病人记录的最低频次。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审查、把关。

总之,护理差错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控制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自主开放式 药理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药理学是一门与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作用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药理实验教学是药理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医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或者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然而,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课主要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故所开设的实验内容都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而实验课结束了也没有相应的测试来检查学生实验技能操作的成效,实验成绩仅仅用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给分,忽视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2]。近年来,随着我校科研条件的改善,逐步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的“科研教学型”办学理念。在科研与教学相统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提出设计性、研究性的自主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

(一)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老师按照实验讲义要求准备实验仪器,然后在实验课开始阶段,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并提出数据处理要求,最后让学生按照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目标明确,容易组织实施,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实验的知识面比较窄,思路难以打开,很难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去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与之相比,自主开放式实验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促使学生广泛地去阅读,深刻地去理解各个相关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3]。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传统实验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对药理学基础理论的验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造成实验内容固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因此,传统实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培养了学生的因循守旧的意识。在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需查阅文献,选择实验题目,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实验课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理论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空间[4]。

(三)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教学与科研统一

自主开放式实验,大多数是事先无定论的、带有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不断创新探索的思维得到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提早接触到专业研究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引导大学生转向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领域,为高校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新的创新点,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启示。自主开放式实验既能够培养学生多向、反向思维能力,培养求新求变的意识,又能够及时吸纳当今科研与教学前沿的最新成果与意识,这是传统实验教学不具备的优点[5]。

二、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能力是科研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众多纷繁复杂的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而实践技能是从事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经常以自己为主,只注意重点地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等,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依赖性,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实验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经常有学生以实验操作困难为由寻求老师的帮助以求早点结束实验,从而导致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有目的地预习实验指导,写出预习笔记。实验操作前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指标的认识,尔后对有关错误加以纠正,并提出实验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试讲,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肯定,并让其帮助指导其他同学,做到以身示教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验进行中,教师不再给出菜单式操作步骤,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看实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为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尽量减少“包办”(为此对实验中的手术步骤均作了详尽说明,重要的内容还拍了录像,比教师现场做示范效果大大提高)。因为对实验结果有了预期目标,当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时,学生可及时与教师进行探讨,得到教师的帮助。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当前“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方向[6]。

(三)实验内容的优化设计

针对传统药理学实验的实际教学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具体就是采用“三阶段教学法”,第一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实验内容应以基本操作和理论验证型为基础;第二阶段是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能力;第三阶段是设计实验,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三阶段相辅相成,构成药理学实验课程计划。

1.基础训练实验

这一阶段内容主要为实验动物的选择、编号、捉拿及给药,模型制作,药物的半衰期测定,有机磷中毒及解救,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这样的实验内容较简单,做一个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初学者易于接受。重点是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每一次基础实验、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操作,以养成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

2.综合型实验

这方面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岗位实际,选择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素材,开设综合性实验,变枯燥的原理为活生生的具体工作。本类实验中干扰因素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难度,实验条件不再是前期实验那种理想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多动脑,利用前期的基础知识,想办法排除干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设计型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渐提高,有一些学生可能不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实验内容,他们想尝试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给予鼓励,并给机会让他们大胆创新。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对以前不注意的现象或不足以关心的问题重新建立概念,进而激发兴趣,完成实验。这类实验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题目。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原则性指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这一层次的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难度较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7]。

(四)建立合理的自主实验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不仅仅是完成对一个实验的考核,更大的意义体现在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开展实验工作的思维和习惯。合理的考核评价过程应与实验开展过程相对应,进行分阶段评价。一个完整的实验评价过程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组织与操作、实验报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向学生展示了每个实验阶段的重要环节,又完成了对一个自主实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尤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进行合理的分析[8]。

总之,药理学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现象明显、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为自主开放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先天性的优势。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检验过程与有力支撑,成功的实验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和更多的层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而且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新的发现或发明的闪光,这在中外科学史上已屡见不鲜。自主开放式药理学实验教学具有学生主导、灵活、开放、探索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国际国内教育教学的现状,自主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

在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要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改变以往单一模式与目标的实验教学方式,大力推广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在保证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引导学生去尝试更高层次与水平的科学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与意识,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与科学研究而言,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闫燕艳,白建平,李丽芬,马存根.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吉林医学,2012,33(5):1119-1120.

[2]高建平,沈旭华,陈长勋,马越鸣.多模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J].中医教育,2012,31(1):50-52.

[3]张剑,金京顺.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4):451-454.

[4]王桂香,臧林泉,王素军,潘雪刁.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3):41-42.

[5]杨东旭,熊杰,罗大力.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3):307-309.

[6]刘玲丽.浅谈如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管理教育教学,2012,10(1):276-277.

[7]张旭,张忠泉,许彩红.设计性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47(16):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