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0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之后纺织服装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同时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深入研究这些壁垒的成因是选择对策突破壁垒的当务之急。技术壁垒是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国际差异所引致,而深层的原因是纺织品国际间的供求差异。理解国际间的供求差异是应对技术壁垒的重要前提。本文将针对纺织服装技术壁垒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速增长的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技术壁垒
2005年开始进入纺织品出口的无配额时代,高速增长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技术壁垒、劳工标准、特别保障措施等新兴贸易壁垒已经开始涌现,深入研究这些壁垒的成因和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
纺织与服装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其出口额占世界份额的比重逐年增加,1995年为12.22%,2003年为19.97%。2005年1月~7月,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为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对美国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对欧盟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2.6%。对美欧出口占中国纺织品总出口的35%,对美欧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配额取消使中国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得以释放,但是由此也引发了频繁的贸易摩擦。
在各类贸易壁垒中,技术壁垒措施正成为各进口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主流措施,中国纺织业也已经成为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损失高达1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左右,出口企业受TBT限制的比例为67.2%。另据调查40%的企业受欧盟限制,27%受美国限制,25%受日本限制,8%受其他国家和地区限制,可见欧盟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影响最大,这与近两年中国出口该地区的快速增长有关。由此可见,高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国外的技术壁垒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壁垒的成因
贸易技术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性措施,如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以及符合这些要求和确定产品质量及实用性能的认证和检验、检疫的规定和程序,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实实在在的障碍。为了促进贸易的自由化,GATT和WTO在多边谈判的努力下,传统贸易壁垒不断降低,但技术壁垒却很难对付,“这种技术擘垒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是调节当今国际贸易的杠杆。”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是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产生的历史原因;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技术壁垒的贸易保护产生的客观基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技术壁垒贸易保护得以盛行的内在合法动因。技术壁垒在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被发达国家进口国更多地采用,也与其自身的隐蔽性、合理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有关。因此技术壁垒正逐步成为取代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构成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壁垒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消费习惯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近几年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TBT虽然也有推动世界各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多数是那些在世界贸易体制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科技领先优势的发达国家,使得参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位置。从我国出口产品的现状分析,有较多的文献认为形成技术壁垒的成因有:出口质量差、卫生检疫有问题、信息服务体系滞后、国内企业盲目竞争、部分国家歧视性的卫生标准等。也有从法律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壁垒的成因。作为新技术壁垒的一类绿色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环保运动结合的产物,其形成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是绿色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
能查阅的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成因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达成因,即根据WTO的技术壁垒协议的定义,认为技术壁垒的成因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国际差异所引致。第二类是从供给与生产角度分析,如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供给因素的分析。事实上,一国的表象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水平,以及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供给因素,均是一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各类因素相互影响和各自演化的结果。因此,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动态演化是技术壁垒深层次的成因。为了简化问题,从供、求两个方面的成因分析不失为一种新的合理尝试。
三、技术壁垒成因的供求分析
目前,世界纺织行业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和传统纺织产业的融合将日益深化,许多新的标准纷纷出台,新的生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出口运行模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和世界流行趋势都发生着新的变革。我国虽然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由于在上述方面与发达国家(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主)的差距,导致纺织品出口受技术壁垒限制。因此,从纺织服装的世界供、求差异因素分析是真正理解技术壁垒成因的关键。
1.纺织品消费需求和流行趋势的国内外差异引致的技术壁垒
(1)纺织品发达进口国与中国消费需求的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是最主要的几个我国纺织品进口国,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近70%是出口到这些国家。从这些国家最近的消费需求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主导世界消费群体者的消费意识不断有新的变化:一方面,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主要趋势,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衣着时尚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要求产品在风格、色彩、手感、造型上都要创造不同特色,在他们看来其代表着一种消费文化,一种自我个性的体现;另一方面,随着环保问题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消费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而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纺织品的健康、安全和卫生。据有关资料表明,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正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一些发达国家,喜欢购买绿色生态纺织服装产品的人已超过50%,在欧洲,有47%的人喜欢购买“绿色”纺织品,而在德国更有80%以上的德国人在购买时首先考虑“绿色”因素。而且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很显然,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影响到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需求变化相对迟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纺织行业的消费需求也会随着世界纺织行业的趋势而变,“生态纺织品”的意识在中国消费者中逐步树立起来,同时受西方和日韩的一些影响,个性化消费也开始在消费者中流行,但是总的需求还是在发达国家之后,据课题组的调查:虽然有过半的人对生态纺织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绝大部分仍是停留在非常初层次的认识上,比如认为全棉纺织品是有利于生态的,而很少有人认识到纺织品的染料色牢度,纺织品废弃后处理等方面的生态影响,只有38%左右的人认为在购买时会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
由此可见,在中国,多数消费者仍以价优物实为主要观念,与国外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消费需求的距离和产生这种距离的原因是整体经济消费水平、生活的环境以及对生态产品的认识等国际差异,这是引起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内生产总是首先为了迎合本国消费的需求,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中要去生产满足更高意识、更高(2)国内外流行趋势的比较分析。近些年,世界纺织行业也呈现出了更多的流行趋势,第一,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成衣,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季节性更迭,而且表现在季节此一时彼一时的差异;第二是流行的范围更广,发生在面料、款式、设计甚至是其他的纺织配件方面;其三是随着科学技术与创新、需求相结合,更多高功能、高性能纺织品,卫生保健功能性纺织品,环保性纺织品等在市场上以更快的速度展示出来。以面料为例,继竹纤维推出后,又出现了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等原料开发;最后是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涉及到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等。而我国纺织行业的流行趋势在最近几年也呈现出和世界纺织行业类似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在对流行趋势的关注上起点较低,需求的差距,加上中国流行信息的收集速度还不能和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如法国、意大利等一般都会提前12个月对当年的流行面料、色彩等作预测并信息,这些国家主导着世界纺织品的流行趋势,中国目前只是流行的跟从者,有时甚至还出现在中国刚刚流行的却在国外已经不适应国外市场的情况,这样的被动局面也是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部分原因。超级秘书网
2.纺织品供给因素国内外差异引致的技术壁垒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信息产业的推动下,正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新的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等层出不穷。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当前“过程应用计算机化、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纺织技术复合化、印染后整理技术现代化、纺织产品高科技化”是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发达进口国家手中。
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是提高纺织技术的前提,是推动纺织产品向高水平、高技术发展的硬件手段,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纺织设备的发展从未停止。国外几乎所有提花机和大圆机安装了电子提花装置,美国纺织工业的棉纱100%为无结纱,西欧已从2001年起的5年时间里用密实纺纱机取代全部传统环锭细纱机。发达国家还相继出现了生产机器人,无人全自动化生产线。但是中国的棉纺织工业无结纱还不到60%。因此,技术、设备的落后是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内部原因。此外,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口模式、生态意识、品牌、新产品开发以及人才等供给因素均有较明显的国际差异。
四、结论
供和求的国际差异导致产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国际差异,从而形成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这种作用机制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1)生产技术等供给差异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2)文化观念等导致的需求差异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这是两条基本的作用渠道。从一般意义上分析,生产技术和产品设计等供给因素是导致技术壁垒的直接因素,同时依赖于特定文化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法规的制定听取具有公民投票权的消费者意见是各国民主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作用之下,需求因素对生产供给因素具有强力的引导作用,尤其是纺织服装品,因而形成: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经济社会各类复杂因素的发展又对需求和供给发展产生影响;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如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需求因素的变化和供给因素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见技术壁垒成因的复杂性,但是,产生技术壁垒的内在成因机制必然通过供求两条渠道实现,因此,研究供求差异是分析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高浏琛.技术壁垒发展动态与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2004,(2):58.
[2]庄谨.纺织品出口直面国际绿色壁垒[J].外贸与商检,2002,(3):35—36.
[3]高志前,马涛.技术壁垒导致中国纺织业11.7亿美元损失[J].WTO经济导刊,2004,(4):20—21.
[4]马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直面欧盟技术壁垒[J].WTO经济导刊,2004,(2):68—69.
关键词:轻化工程;生物技术;学科交叉;专业硕士;培养策略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11月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化了专业硕士应以实践为导向,重视理论水平与实践的综合应用[1]。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侧重于染整方向,即以纺织纤维制品为原料,探讨、研究与纤维制品相关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培养染整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
1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染整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升纺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重要影响,但近年来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并日益成为制约本行业发展的瓶颈[2]。这主要包括:(1)染整企业生产中水、电、汽能耗高,导致能源紧张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净利润下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2)染整废水排放量大(占纺织行业污水排放量的60%),且废水处理成本较高;(3)部分企业仍以粗放型和低水平方式生产,产品多为常规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尽管国内染整行业产能水平不低,但从纤维制品前处理到染整废水处理各环节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多数染整企业利润走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将相关学科的新技术与传统染整生产技术相融合,借助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染整生产,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助剂的应用,促使染整行业向着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3]。近年来江南大学发挥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在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教学中推行了基于学科交叉互融的教改研究。目前通过与机械工程、颜色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交叉,培育出了包括新型染整装备、纳米印染技术、纺织生物技术等多个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其共同点在于培养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专业硕士人才,立足于从纺织纤维制品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水、电、汽等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排放,实现纺织品的清洁化生产。
2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复合型专业硕士的培养策略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制,以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底物为原料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生物技术与纺织纤维制品的染整加工具有相关性,尤其在最近3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研究的思路是借助于生物酶进行纤维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和功能整理。与传统纺织品化学加工相比,生物技术与轻化工程相结合后能降低染整生产排放,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节能加工。江南大学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学科方面具有教学与科研优势,其中生物工程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为顺应生态染整的发展要求,我校结合这一优势将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相交叉,形成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并构建了应用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2.1导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物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以酶技术为主,因此对导师队伍组成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导师熟悉纤维的原料特点,染整加工原理,工艺和设备,纤维制品质量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求导师对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等)有相当的了解,力求同时拥有两个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近10年的建设,我校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已建成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导师队伍。目前纺织生物技术方向的导师队伍由10人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轻化工程专业背景的博士4人、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发酵工程专业的博士3人。在与生物技术交叉的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中,能从生物酶的菌种筛选、酶作用机理与酶学特性等方面,与纤维制品酶法加工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课题实施效果,鼓励专业硕士导师走进染整企业,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企业遇到的现场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依托企业设立的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聘请企业内硕士生导师共同参与到课题实施中,以充实师资队伍。
2.2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
培养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研究平台建设是基础工作。为体现专业硕士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教学改革中对原有课程组成、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除了与纺织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外,增加了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纺织生物技术基础、仪器分析等,其中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区别于一般的纺织材料学,更多从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层面分析其结构组成与其化学加工、生物酶处理的相关性;纺织生物技术基础是专业知识交叉的主要课程,阐述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酶对纤维的作用机制、纤维结构与酶整理效率相关性、纺织品生物酶应用等内容;仪器分析课程除介绍常见的高分子及纤维材料分析方法外,还补充介绍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测试手段如凝胶电泳、氨基酸分析等。通过上述理论课程学习,为后续纤维制品化学和生物酶加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我校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保证。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不仅拥有常规的纤维材料相关实验设备与仪器,还建立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检测与评价手段,满足了常规从菌种筛选到纤维制品酶处理应用研究的大部分实验需求。以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础,我校还联合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成立了生态染整国际联合实验室,通过定期召开纤维生物加工技术学术会议,拓展了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生的研究视野。
2.3构建以染整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论文选题策略
由于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强化理论与应用实践技能的结合,优先考虑源于工程实际且对节能、减排和降耗有促进和引领作用的课题。我校论文选题立足于企业需求的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确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三个子方向:生物酶前处理;生物酶染色后处理;酶促功能化改性加工。(1)生物酶前处理包括纤维制品的酶退浆、酶煮练和漂白脱氧加工等。其中酶退浆是指采用商品淀粉酶和自主菌种筛选得到的PVA降解酶,取代烧碱法或氧化法进行棉型织物退浆,通过酶制剂水解布面淀粉或PVA浆料来降低前处理废水的COD值。酶煮练应用于棉麻织物和彩棉织物,不仅可达到用碱法精炼的果胶去除效果,而且还避免了传统碱煮练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对彩棉织物还可减少碱法易造成的色素流失和布面色变现象。在真丝织物加工中,生物酶前处理主要是借助于蛋白酶去除桑蚕丝表面的丝胶。(2)生物酶染色后处理旨在去除深色织物表明的浮色,提高织物的湿处理牢度。与传统高温皂煮相比,采用漆酶与较少用量的净洗剂复配,不仅能有效去除织物表明未固色或结合力较弱的浮色染料,而且生物酶能有效对水洗液进行脱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染色水洗残液的色度值,降低了染色废水处理的负担。(3)生物酶功能化改性是借助生物酶进行纤维制品的功能化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酶法纤维制品功能化改性的内容较广泛,包括以纤维素酶改善棉麻织物外观光洁度和织物仿旧整理;以蛋白酶提高羊毛纤维制品的防毡缩性能,以谷氨酰胺转移酶催化接枝氨基整理剂进行羊毛抗菌阻燃整理加工;以酪氨酸酶进行真丝织物抗菌防皱整理等。相较纤维制品的化学法功能化加工如高温焙烘(如阻燃整理)、含氯整理剂(如羊毛防缩)、含醛树脂(如防皱整理),尽管酶法加工成本略高,但在赋予纤维功能性的同时,能减轻化学法整理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和环境不友好性。在上述子方向论文选题和实施前,专业硕士要先制定课题初步实施方案,探究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并开展预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研究中既要考虑纤维制品酶法加工的效果,同时也要兼顾在企业应用中工艺设备、生产成本和加工效率的匹配性。
2.4构建学科交叉复合型轻化专业硕士质量评价体系
传统上对硕士质量与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参照论文,包括完成的硕士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SCI、EI、CSCD)的数量与等级。而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是要培养掌握染整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专业硕士在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要与学术型硕士有所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其评价体系[4]。参照既有部分高校实践经验[5-6],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我校主要从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工作中表现出的对染整、生物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对纤维制品酶处理加工过程合理安排和现场操作的技能,此方面企业导师的评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能力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学位论文阶段性进展和完成情况,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果、预答辩和答辩情况四阶段,结合平时例会课题汇报来综合评判课题工作量与论文水平;另一方面考察是否有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或发明专利申请。由于多数论文课题与染整生产的相关度较高,因此专业硕士是否可公开或专利需与课题合作企业商榷确定。创新应用能力是指专业硕士在课题研究、实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拓展能力。在纤维酶处理研究和实践中,对能提出新方法、新工艺并有突出业绩表现的创新型专业硕士,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会给予适当的激励与表彰。
3交叉复合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成效
4月15~17日,由中国纱线网主办,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金轮杯”全国梳理技术高峰论坛暨《梳理技术》编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棉纺企业、纺机企业、纺织高校等100多位业界纺织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为纺织梳理最前沿的技术进步进行探讨和研究。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辉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在过去一年里,金轮针布抓住了新疆纺织大发展的机会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企业稳步发展,销售收入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高端产品增长14%,特别是蓝钻品牌产品销售近千万。同时,金轮针布成功地推出了“全球首款高速高产的专用针布”――双齿针布。并且成功完成了对中瑞聚氨酯的鹇酝蹲省
在金轮战略选择方面黄春辉表示,深化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四轮”驱动,做精做强梳理器材,推动金轮针布向纺织器材领域延伸,实现全球化经营,是金轮针布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战略。黄春辉表示,为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精品针布,在未来三年战略中,金轮将“重品质、求精益”定位为生产战略也是质量战略。此外,为了加强技术创新,构建核心技术资源,2017年金轮确定了全新的“创成果和超标杆”的研发战略,确立了每年都要有技术创新和突破、每年要有新产品推出的目标。黄春辉说,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2017年金轮将进一步系统策划和推进品牌建设,强化金轮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和传播。为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金轮将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制各种全套的梳理解决方案,为用户纺出差别化纱线和高品质纱线提供保障。
在高峰论坛上,特吕茨勒纺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经理刘古立、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光伟、行业资深专家孔宪生、德州恒丰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总工程师刘玉庆、卓郎(常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巧云、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欧怀林、行业资深专家陆惠文等七位行业专家在现场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论文分享。下午,与会代表就上午专家报告的观点分为棉纺梳理工艺管理小组、棉纺梳理设备器材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梳理之道。
另外,4月15日,《梳理技术》编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高峰论坛前夕召开。黄春辉表示,随着金轮从单一的针布领域向纺织器材其他领域拓展,以及纺织行业对上下技术整合需求的日益加强,为了充分发挥杂志的平台作用,整合业内顶级的技术资源,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梳理技术》正式升级为《纺织技术》。黄春辉谈到,杂志的升级改名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它将延续《梳理技术》的优秀风格,专注行业发展,继续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主要阅读群体,涵盖纺织行业全部的技术。此外,非织造技术编委、起毛技术编委会还召开了首次会议,讨论编委工作今后的开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棉花加工环节,异性纤维
由于轧花厂在收购棉花过程中种种原因,使得原棉中混入了种类繁多的异性纤维,包括丙纶丝、编织带、麻袋片、彩色布头及毛发等,俗称“三丝”。在纺织生产流程中,一般很难清除掉,纺纱织布后,会给布面造成色花疵点。特别是印染后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客户很难接受,成为纺织厂生产中的难题,严重困扰了纺织企业的生产。目前,从收购棉花的源头如何解决“三丝”问题,会提升棉花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对棉纺织企业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论文。所以异性纤维的在线检测与剔除对于改进棉花初步加工工艺,提高棉纺织品的成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非常实际、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
在棉花收购加工的源头不能很好的解决“三丝”问题,很多纺织厂都不惜工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各种解决办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人工挑拣异性纤维通称拣杂。人工挑拣异性纤维需要大量的场地,将原棉逐包拆开、撕扯,用手工一点一点拣杂,然后还要将拣过的原棉重新打包后使用。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纺织厂,需挑拣的棉包每天都有几十吨甚至近百吨,其难度可想而知了。另外人工挑拣的质量也很难保证。由于一般的纺织厂不具备轧花厂专用的打包机,只能使用废棉打包机重新打包打成的包比较松散,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产量很高的清梳联生产线上使用,抓包机的效率受到影响,整条生产线产量就会降低,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进行棉花异性纤维的排除,异性纤维长期困扰纺织企业的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一、异性纤维检测的基本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从基本原理上来看,异性纤维的在线检出装置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即采用CCD高速彩色摄像机,对棉纤维进行扫描,扫描信号送计算机系统处理,发现异常时发出指令,驱动执行机构排除。本装置主要有硬件和软件组成,本文只探讨硬件的图像处理技术主要部分。
二、硬件设备组成 本设备主要包括高速摄像机(CCD)、直流调速系统、检测用光源、异性纤维剔除机械装置。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检测出的异性纤维剔除,对于整个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实时性要求,首先对于检测机构必须能够在棉花流动过程中准确的进行图像采集与识别,而且要能够检测出0. 8mm左右的异性纤维。其次对于剔除机构必须能够在检测机构完成图像采集及处理,发现有异性纤维之后,在有限的时间内驱动相应的喷嘴动作将被检测出的异性纤维准确剔除。
三、图像采集部件 图像采集部件的作用是采集原始的纤维图像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在接受到图像的数字信号后,将其存入存储区。常用的图像采集部件有:摄像机加上视频图像采集卡、图像扫描仪、数码相机。通过比较各采集部件的优缺点,本装置采用摄像速度快,价格适中,且易于从监视器上直接评价图像输入效果的彩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CCD摄像机是由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及相关电路组成。
图形处理部分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四、图像增强
图像的增强技术通常有两类方法即空间域法和频率域法。空间域法主要是在空间域中对图像像素灰度值直接进行运算处理。它可以用下式来描述:,其中f(x,y)是处理前的图像;g(x,y)表示处理后的图像;h(x,y)是空间运算函数。频率域法是在图像的各种变换域中(通常是频率域中)对图像的变换值进行某种运算处理,然后变换回空间域。
用如下模型表示:
其中F(νμ,)为原始图像f(x,y)频域正变换的结果,H(νμ,)为频域中的修正函数,G(νμ,)是修正后的结果,g(x,y)是G(νμ,)反变换的结果,即增强后的图像。
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频域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滤波函数,功能较强大,可以实现一些空域处理无法实现的功能,但滤波函数与整副图像相关,因此不能够处理图像中的某些特定点;空域处理虽方法有限但可以针对图像的特定点操作,处理结果较直观可见。
五、灰度变换
图像的灰度修正要根据图像不同的降质现象而采用不同的修正方法,针对成像不均匀的图像逐点采用不同程度的灰度级的校正。灰度的阈值变换可以将一副灰度图像转换成黑白二值图像。摄像头摄取的纤维图像经过各种图像增强的算法之后仍是具有256级灰度值的,因此要将其阈值变换成黑白二值图像以便于织物组织识别。阈值化的操作过程要先指定一个阈值,如果图像中某像素的灰度值小于该阈值,则将该像素的灰度值设置为0,否则灰度值设置为1。阈值门限化方法的核心是如何合理的选择门限阈值,本文采用了如下的方法,用CCD摄取一张没有实物的图片作为背景图,转换为灰度级图像,将灰度图中的各像素灰度值相加除以像素总数,即取其平均值T来作为织物图像二值化的指定阈值。函数表达式如下:
图像按此指定阈值进行阈值化后,灰度值大于等于此阈值的像素点转换成了白色,小于此阈值的像素点转换成了黑色。
六、异性纤维的准确剔除
从处理之后的图像基本能够达到区分棉花和异性纤维的目的,经过图像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各个像素点的属性,根据剔除机构相邻喷嘴之间的间隔,设定一定数量的像素点作为一个判别单元,通过计算统计出该判别单元中经过二值化处理之后的图像黑色(灰度值为o)像素点占整个判别单元像素点总和的比例,如果该比例超出剔除比例,则驱动相应位置喷嘴动作将该单元位置的棉花及异性纤维剔除。从而实现了棉花及异纤的检测识别与剔除过程。
对于异性纤维的剔除,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棉流速度、气动电磁阀从控制指令到执行动作所需时间,采集一帧图像所需时间等。
1.1教学手段——教材
高职院校采用较为普遍的专业英语学习教材是国家部委级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纺织染专业英语》,罗巨涛主编),该教材中设计的纺织工艺以及纺织材料内容较多,而有关染整工艺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因此以此教材教学时需要选择重点选用章节,并且需要补充一些实用染整生产工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内容。
1.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
目前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着重翻译和阅读,但是对于学生的听说训练较为缺乏,忽略了学生展示英语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乏味的教学过程也导致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的缺乏。同时本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约为30%,主要是到课率、作业以及课堂回答问题准确率构成;期末考试则占总成绩的70%,主要是词汇、短语以及段落的翻译。该考核评价办法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考核学生的运用专业英语的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改革
2.1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染整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将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用英语熟练表达,另一方面则是回顾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相联系的英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考虑到染整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会有较多同学从事纺织品的外贸及相关工作,因此将纺织品外贸工作流程带入到教学中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中提升学生的实际英语使用水平。因此外贸英语函件的学习,染整工艺流转单的英文翻译就显得较为重要。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英语口语较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引入常用工科英语知识,例如常用的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的英语表达,常用单位的英文读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英语解释等。因此染整专业英语在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设计原则是重视及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目的。
2.2教学内容的三大模块
(1)基本教学内容
基本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基础,提炼出和染整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将专业词汇、工艺流程的英文表达以及相关课文的阅读、语法、翻译等进行讲解,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染整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该部分基本技能主要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同时尽量穿插一些短视频以及图片,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2)实际操作应用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染整相关技术的英语交流、纺织染整产品的销售及技术支持、大型展会的产品交流以及检测、常用染整设备的产品说明书以及外贸英语函件的撰写等。这些内容主要从行业职场需求以及生产实践应用角度,还原职场工作的具体情景和工作流程,在教学中设置学习背景,进入实例,将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和职场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较好的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3)科技文献的阅读及撰写
用专门的课时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英语科技论文,同时讲解英语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方法以及英语科技论文理解及翻译方法,希望通过对英语科技论文的阅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他们具备初级的学术交流能力,通过英语科技论文的讲解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用英语表达该论文的实验方法以及结论,提高其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几个模块的相关贯穿学习,让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技术熟练并且善于交流具备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
《染整专业英语》是门偏重实用性的且对英语有较高要求的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单词、句型以及段落的翻译会使课程乏味,而且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从教学模式中入手进行改革以及寻找突破显得较为重要。
3.1穿插灵活的教学手段
除了对句型、段落的翻译及讲解外,穿插更活泼灵活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根据一些外贸实务案例,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谈论教学,尝试用英语撰写进出口合同、填写有关单据以及相关的外贸函件流程。课堂上尽量避开课本的束缚,尽量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习纤维部分时,可以首先将纤维分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将纤维性能的词汇进行汇总,通过图表的形式强化专业单词的学习。在进行生产工艺流程讲解时,将生产流程用箭头按顺序标清楚,并对应说明每道工艺及所用设备以及助剂的英文拼写,在授课时提醒学生进行主动联想,努力在课堂内将学习到的专业词汇得到巩固和加强。
3.2任务教学法
教材上的课文排列顺序为纤维的介绍、纺织品工艺、染整工艺以及外贸实务,这样的排列顺序对于教学来说和实际生产工作并不相符,因此改变教学思路,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我们将教学顺序大致整合如下:
(1)对产品进行英语说明(融入纤维相关英语知识);
(2)在客户的要求下介绍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染整工艺相关英语知识);
(3)对设备进行说明和讲解(融入染整设备相关英语知识);
(4)进入商务订单的谈判和具体合同的撰写(融入纺织品外贸的相关英语知识);
(5)相关报检报关单据的填写(纺织品外贸单证的相关英语要求)。可以从这些任务中看出,强调实践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很好的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为生动的实践技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现场实践教学
由于一味的理论教学较为单一,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实验室,比如我院的校内合作企业,让学生们通过对平时比较忽视的设备标签、显示器以及说明书进行观察,可以学会设备相关的英语单词,同时进一步讲设备和染整工艺相结合,学会用英语阐述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后整理等染整工艺流程以及染整助剂的英语说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在现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赋予客户、跟单员等身份,相互交流,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活跃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4评价体系改革
正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染整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及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生考核主要是从综合英语素质考核、实践过程考核、英语口语考核以及理论考核四部分相结合,比例分别为20%、20%、20%和40%。这样可以较为公正地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相互协作精神、专业英语使用能力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结语
文章写作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理论,先有认识,再有表述,先有材料,再有写作。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能够博采信息、聚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认识。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论文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筛选使用资料等内容。即搜集、整理、加工资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正方形性格和真实八十一难
陈宣章
一三六、成果鉴定
我转业到纺一医院后,立即给中国医科大学张荫昌教授写信。
张荫昌教授于1988年7月23日给纺一医院发信:“贵院病理科陈宣章同志原在四〇三医院时,我们曾经就‘模糊数学’如何应用到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中进行了探讨。我认为陈医生这方面的技术可以有所发挥,但由四〇三医院方面的不理解,一直没有搞成。现既已转到贵院,并为陈医师创造了条件,也支持他搞这次研究,我欢迎他参加我承担的‘七五’课题,也愿意提供一些经费。”“暑期中有些工作要进行阶段总结(七五课题)。9月上旬中旬去意大利德国开会。十月下旬去日本开会。估计在这两个会之间可能有时间,或陈医师来沈,或我去上海。”“先回信表达一下我的想法,供参考,并请转陈医师问候。他给我来信,我未能及时给他回信,表示歉意。”
医院领导认为:协助外单位搞研究不如自己为主搞课题研究。于是我在医院中,又对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研究进一步作“微机诊断”的研究。
这是受到北京关幼波肝病微机诊断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关幼波是一代名医、著名中医肝病专家。他的门生用模糊数学研究关幼波的诊断、治疗,并用微机进行模拟,非常成功。病人经过微机诊断并开出处方,又经过关幼波诊断并开出处方,两者之间基本符合。这就是说,可以同时有许许多多关幼波在不同地方为肝病患者服务;当关幼波仙逝后,他的诊断思维能够继续为肝病患者服务。这项成果获得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
我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模糊数学分类的研究”基础上,着手搞“微机诊断”。1991年4月19日,上海市纺织局科研处、教卫处组织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名单:(四位病理专家,四位数学专家,一位医学科学技术情报专家)
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王瑞年教授
副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孙伟民副教授
委员:上海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情报研究室主任孙可元研究员
中国医学生物数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周怀梧教授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沈铭昌教授
上海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徐元鼎教授
上海铁道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病理室主任李义清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数理教研室谈祥柏教授
上海中医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贺银华副教授
鉴定会参加人员:纺织局副局长肖义家;纺织局教卫处处长、上海纺织医药卫生学会会长贾铭骁;纺织局教卫处副处长、上海纺织医药卫生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范良;纺织局科研处高级工程师周玉麟;纺织局教卫处孙九惠、李一鸣;纺织局情报中心陈文娟;纺一医院院长叶季*、副院长范永*、党委副书记孙碧*、医教科科长蒋兆*;纺二医院院长胡永伟;纺三医院院长赵关林、病理科负责人庄丽卿。
应用报告单位: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科伟;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叶莘;普陀区婴幼保健院病理科许星官。
解放日报记者许菊芬。
我与微机室顾建光、病理科袁*一起提供的研究报告及8个附件(微机软件另附),还提供了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科、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和普陀区婴幼保健院病理科三份应用报告。为了了解国际医学界在同类课题上有没有科研报告,我在上海医科大学联机检索室经过卫星联机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四篇,“未检索到有关模糊数学及其模式判别用于卵巢肿瘤病理学诊断的论文报道”(证明000324)。
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本课题将模糊数学、病理诊断和微机三结合,创立了一种定量病理学诊断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填补了病理定量诊断的一项空白。经国际联机检索,未检索到类似论文报道。经鉴定委员会讨论,一致认为本课题是一项具有一定探索及开发前景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通过鉴定后,1991年10月颁发上海市科技成果证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完成者(第一完成人)证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刊登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公报》1991年第二期。1992年4月颁发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8月1日颁发《获奖证书》(第920160号)。
《解放日报》1991年5月14日刊登报道。
论文刊登在《数理医药学杂志》1993年第二期。
我的创新研究与传统的病理思维有明显的冲突。在鉴定委员会讨论时,就有一位病理专家说:“如果用微机诊断,还要我们这些老专家干什么?这不是抢我们的饭碗吗?”当时的鉴定委员会还是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鉴定。但是,社会上的大多数病理医生不懂高等数学,更不懂模糊数学。尽管国内有张荫昌、王瑞年、雷道年、于佩良等等许多病理专家支持,但是推广不容易,反对的更多。尤其是后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为了经济效益,同行成冤家,更加被排斥。
纺织局教卫处问我,进一步向上申报科技成果,是报纺织部还是上海卫生局?我想:纺织部中,医学是冷门,而上海纺织局是纺织部的最大下属,部级科技成果很容易得到。但是,我的科技成果主要是推广,还是申报上海卫生局吧。结果,被上海病理界扔进了废纸篓。
一三七、为什么
我为什么会创立模糊计量病理诊断学?这是逼出来的。从我改行搞病理,就发现一个常见又被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病理诊断差异。
这不是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而是病理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前者在小医院中因为领导重临床、轻医技造成。但是医学界公认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尤其是病理尸体解剖诊断与法医一样是最后诊断,不容置疑。在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发生差异时,以病理诊断为准。有的临床医生过度自信,手术台上就肯定良恶性。403医院徐良*的乳腺癌就是明证。我在辽南地区病理读片会上获悉:盖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手术台上就肯定乳腺肿块是良性,说不用做病理,因为病人是熟人,省得再付费。病人家属中有位有头脑的人说:“还是做个切片化验吧,不在乎这一点钱。”结果真是乳腺癌。所以,手术标本不做病理诊断是大忌。
我在大连铁路医院进修时,有个老干部肝脏肿瘤,手术后发现是“转移性类癌”,但是找不到原发病灶。追查病史,病人曾经做过阑尾手术,而没有进行病理诊断。肝“转移性类癌”的原发病灶大多是阑尾类癌,而阑尾类癌常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慢性阑尾炎。
病理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有三种:
1。空间差异:一个肿瘤标本取材时仅取一片或几片;一个肿瘤不同部位的病变常常是不同的。大连铁路医院那例肺癌肉瘤就是明证。不同部位都是恶性还好说,有的肿瘤仅有局部癌变,假如取材时未取到,就会漏诊。大连第一人民医院曾经发生一事:妇产科送检卵巢肿瘤时,切去一半送外院作病理,结果两个医院发生病理诊断的差异:本院报告良性,外院报告恶性,于是就是一场风波。结果经多个专家会诊,正好那半个肿瘤有癌变。
所以,我在病理科总是制订“取材规范”:每一种标本取何处、取几块、取多么大都有规定,不准少取,不准乱取,不准小取。有的病理医生为了讨好技术员,总想少取一些,取小一点;因为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刺眼、呛鼻而且有致癌作用,有的病理医生为了取材快一点结束,就乱取,不认真检查标本。这样很容易漏诊。
另外,临床取材手段的限制(诊断刮宫、内窥镜活检等等)也是一个因素。
2。人间差异:一张切片经过不同病理专家读片,病理诊断常常不同。这在有些切片上发生率非常高,例如: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专家之间的诊断差异发生率竟达60%。这就是张荫昌、王瑞年、雷道年、于佩良等等许多病理专家感到困惑而认真研究的原因。
人间差异发生的客观内因是:①诊断标准不一致;②诊断标准有弹性;③对各项诊断指标判断有差异;④诊断思维模式不同;⑤读片细致程度或制片技术影响。
如果不正确对待专家之间的争议,极易引起医疗纠纷。
3。时间差异:同一病理医生对同一病理切片在不同时间作出不同诊断。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权威人士。在病理回顾性复查研究中,这种特殊的诊断差异很多见。其中的原因很多,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有专家进行试验:把若干张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病理切片编号请几名病理专家诊断。再把切片重新编号,还是这几位专家诊断。结果两次诊断的差异竟然达到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