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08: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博物馆规划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以2010-1-23为时点,综合以下权威网站的数据:Alexa the Web Information Company(/)、Google(/)、站长之家(tool.chinaz.com/),对以上几个全球知名博物馆的网站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PR值,即Page Rank,网页的级别技术。它是Google排名运算法则(排名公式)的一部分,用来标识网页的等级/重要性。级别从0到10级,10级为满分。全球知名的博物馆网站PR值均相对较高,说明博物馆因社会功能和地位使其网站的重要性得到较高评价。
Alexa是一家专门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Alexa 排名是目前常引用的用来评价某一网站访问量的一个指标。Alexa排名一般在1万到5万之间,排名比较正常,说明知名博物馆的网站流量不是特别高,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量级上。
国外知名博物馆大多内容丰富,被Google收录信息页面数在万等量级;而国内除了上海世博会情况比较特殊,信息量和收录量较大外,其他知名博物馆的收录数比较低。
博物馆网站的定位和规划设计
门户网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站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网站定位、规划设计、开发测试、运营管理、营销推广、完善演化六个阶段。
博物馆门户网站定位的确定首先是以博物馆的定位为中心,明确网站配合博物馆形象塑造、品牌传播、知识营销、客户互动、活动营销等目标所起的作用,通过在互联网上传播展示博物馆魅力和价值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要以观众需求为导向进行博物馆门户网站的定位:博物馆以观众为本,考虑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同、共鸣和互动,提升观众的心理依存。要客观评估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将观众细分为不同群体,对每个群体不同的特点和相同的需求进行识别,根据地理区位、从属职业、人口结构、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对市场进行定位,对不同的市场运用不同的营销方案,不断通过对观众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来思考网站的定位。
在确定网站定位之后进行更全面和详细的门户网站规划设计,包括内容和功能规划、UIUE设计和技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和功能规划跟门户网站的定位密不可分。每个博物馆都要差异化经营,每个博物馆网站也要有自己的特点。深入思考哪些实地的服务内容可以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充分的介绍和营销;哪些线下传统的陈列展示可以迁移到门户网站上,迁移过程中依托技术手段要做些什么样的创新变化;哪些陈旧的服务模式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变得累赘;哪些曾经力不从心的服务内容在互联网上可以创新实践。
UIUE设计包括UI和UE两个方面。用户界面(简称UI,即人机界面),指用户和某些系统(不单指电脑程序,还包括某种特定的机器、设备、复杂的工具等)进行交互方法的集合。用户体验(简称UE)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也决定了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的实验获得的。用户体验主要是来自用户和人机界面的交互过程,也就是UI。前面列举的几个中外知名博物馆网站在UIUE方面做得都非常不错。
博物馆网站的开发和CMS内容管理系统
网站建设在做好UI设计、内容栏目规划之后,技术上的设计和具体的开发由于网站功能需求和建设技术趋于成熟,网站主体部分的功能可以选用成熟的CMS通过定制开发和参数配置的方式便捷地构建起来。
关键词:工业遗址;三峡大坝枢纽;规划
1 引言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如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等,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具有时代的标识重点工程。在经历了十年的建设历程,三峡工程管理区已经由建设时期向运行期转型,并且通过景观生态、形象优化、旅游游憩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全力打造世界级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型水利风景区。在此之中,如何对建设中遗留下来的,承载三峡工程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甄别价值标准并保护性利用,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工业遗产用地规划设计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坊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他物质载体(UNESCO,2003)。
3 国内外工业遗产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
3.1 国外工业遗址规划的理论研究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60 ~ 70 年代逐步兴起,90 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就已开始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英国。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遗产的管理及利用研究,如Alfrey J&Putnam T的《工业遗产、管理资源利用》;二是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如Bowditch J、Hendricks J、EClark R、DeCorte B将博物馆作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主体研究。
从研究的主要成果看,突出表现在遗产管理利用及保护方面,通常以个案研究为主,如GdaniecC对巴塞罗那前工业城区、FLeloup和LMoyart对比利时Hainaut老工业区。
3.2 国内工业遗址规划的理论研究
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渐趋枯竭,工业废弃地和衰败工业区迅速增加。综合运用生态与景观设计等策略和方法推进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和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国内在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如上海、无锡等城市也对工业遗址地规划及设计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当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主要体现为工业厂房的功能置换和美化,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如上海市对江南造船厂进行改造,多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实践。
从研究的主要成果看,从过去对相关概念诠释、理论介绍、案例借鉴,逐步过渡到探索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于2006年4月18日在无锡举行的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形成了《无锡建议》。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了成效,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例如较少涉及到中部地区,较为注重个案的规划研究,特别较少涉及水利工程的研究,为弥补此类的不足,本文结合三峡水电公园项目的总体规划,对水利工业遗址的规划进行初步的研究。
4 关于工业遗产用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工程实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规模之大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是具有时代性的浩大工程。在建设施工完成后,将由施工期过渡到运营管理期。目前三峡工程除了再建的左岸的升船机工程和右岸的地下电厂工程之外,大坝工程基本已经几经接近尾声。原有的工程设施用地将会逐步减少,转换功能,并且遗留下来很多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美学、独特性等价值特征的工业遗迹。
因此,后建坝时代,在完善安全防护体系的前提下,管理区主导功能定位是依托区位及功能优势,利用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积淀,将其建设成为以防洪、蓄电、航运为核心的,集运行管理、生态体验、培训展示、会议会晤、动感娱乐、人文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型水利风景区。在规划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4.1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1.将现有文化及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分区、分级,形成完整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文化遗产逐个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建议、措施,并对规划实施提供了相应建议。(见图1)
图1
2.引入泛博物馆概念,通过建设博物馆序列,系统整体的展现三峡工程从筹划、建设到运行的时间历程和宏大场景,达到综合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并努力创造世界级水利工程的“泛博物馆”。
3.依托长江流域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构建三峡文化长廊,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生态恢复,教育体验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目标。
4.2 工业遗产价值重塑
1.工业设施的再利用
后建坝时期,伴随功能转变,那些废弃的工业设施虽然基本丧失原来的功能,但其工业特色和历史特色,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对这些设施的再利用主要采取四种处理方式形成体验公园。
1)入馆保护利用,对承载重要历史信息,不适于室外保存的工业设施,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等进入博物馆展示。
2)局部保留,保留下来的废弃工业构筑物或设施,利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工业性格特征的工业景观,可处理城场地上的雕塑或铺装,或进行功能改装或置换,形成具有互动功能的艺术装置。
3)构件保留,保留一座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结构或构造上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架、桁架等构件,通过扭曲、变形、装饰、历史场景再现等戏剧性的处理,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记忆。
2.工业旅游线路的组织
立足于三峡枢纽主体的安全运行,对旅游参观线路实施强制准入管理,因此考虑到安全区域及游线合理性,将工业遗产进行有组织串联及区域性主题分区,结合地理环境及生态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组织联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构件互动体验的主题工业旅游路线。
参考文献:
[1]TICCIH N T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2003
临漳县邺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自2003年启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2008年以来,临漳县委、县政府更把邺城遗址作为彰显临漳最大的“特色”来打造,作为拉动发展最大的“产业”去培育,按照“文物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注重长远规划与实现近期目标相结合,开发有形资源与深挖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思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新的突破。
1、完成了邺城遗址博物馆主体工
程。邺城遗址博物馆是《邺城遗址保护规划》的重要工程。博物馆占地65亩,东西长66米,南北宽50米。总投资4100万元。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现已完成主体工程。由国家资深设计单位承担的园林景观方案和布展方案,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2、启动了三台遗址保护展示工作。
该项目已经省文物局研究同意,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项目总投资1639万元,占地230亩。已争取先期到位本体保护补助资金100万元、规划补助资金100万元。目前,遗址内违章建筑开始拆除,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三台遗址苑已确定由中国美术学院规划设计。
3、确定了西门豹纪念馆选址。西门豹纪念馆地址为邺城遗址博物馆西侧250米处,占地11亩。目前,正在编制主体建筑施工图和园林预算,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4、启动了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北
朝佛寺塔基保护展示、朱明门保护展示等项目。
5、完成了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金
凤台边坡夯土保护工程正在施工,年底可望完工。
6、完成了邺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总预算3.9亿元,将整合三台遗址公园、邺城遗址博物馆、民俗文化体验村、西门豹纪念馆和中国邺都文化创意园等文化旅游资源。
7、确定了三台、井龙民俗文化体验村选址。对影响三台遗址风貌和本体保护的三台村、井龙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搬迁,建设民俗文化体验村。新村占地390亩,资金预算7000万元。
8、划定了一条旅游路线。连接漳河科技园区――三台遗址公园――三台井龙民俗文化体验村――西门豹纪念馆――邺城遗址博物馆的旅游线路已划定,博物馆前段1100米旅游道路已建成投用,西线民俗村至北堤段即将施工。
在开展邺城遗址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突出狠抓了以下六方面措施:
一、抓机构,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县委、政府依据邺城遗址的独特文化优势,将文化旅游确定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指挥部。通过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理顺部门职能与编制,提出具体工作目标,突出发展规划和争取项目、资金,使文化旅游产业各项工作在短时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抓规划,确保邺城遗址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有序进行。为加强对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我们委托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文物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了《邺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是邺城遗址保护的纲领性法规。从2003年着手到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及至2008年取得省政府批复同意,市政府同年11月10日公布实施,历时6年之久。这是全省第二、全市第一部遗址保护规划。规划的公布实施,为我们依法、科学地进行邺城遗址保护、利用、管理规划了蓝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我们又制定了 “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为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远景规划蓝本。
此外,我们还规划了遗址保护和文化发展两个远景目标。一是遗址保护目标。立足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遗址公园,制订了近、中、远三期目标,基本思路是把邺城遗址建成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都城研究基地;建成区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遗址保护区;编入“邯郸赵文化―磁县北朝墓群―峰峰响堂山石窟文化―临漳邺城文化―安阳殷墟文化”这个大的区域文化遗址展示圈。二是文化发展目标。立足建设国家级高端文化旅游景区,建成“一区”(邺城遗址大遗址保护区)、“四园”(铜雀三台遗址园、倪辛庄宫殿遗址园、朱明门遗址园、北朝佛寺塔基遗址园)、“两馆”(西门豹纪念馆、鬼谷子纪念馆)。进一步提高邺城的知名度,扩大邺城的
影响力,增强邺城的吸引力,带动我县经
济社会发展。
三、抓宣传,进一步提升邺城遗址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制作了邺城文化项目宣传彩册,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对我县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广泛宣传、推介;与人民日报人民网建立了协作关系,其地方频道以“曹操在这里”为标题,和我县政府网实现了链接,为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宣传推介搭建了平台、开辟了通道;积极配合河北省世贸办,精心制作了“邺城遗址复原模型”,并摄制了《六朝古都中原明珠》邺城专题宣传片,参展上海世博会,促使邺城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中国文物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邯郸晚报等媒体组织的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广泛推介邺城文化。
鬼谷子文化是邺城文化的旁系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主办的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于5月15日至16日在我县成功举行。会议确认我县是“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谷子村是“鬼谷子故里”,盐食村是“鬼谷子诞生地”, 并决定在我县建立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这对深层次挖掘鬼谷子文化的内涵,使之与邺城文化、建安文化有机结合,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通过大力度的宣传推介,收到了良好效果。与天津永晟公司达成了投资鬼谷文化景区的意愿。台湾鬼谷子学术研究会会长混元禅师先后两次或派人或亲自到临漳鬼谷子故里拜访捐款,并有望在建设鬼谷子文化景区项目上实现合作。中国邺都文化艺术创意园项目已经签约。正在积极与香港红年国际有限公司沟通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投资合作事宜。
四、抓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文物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受关注和政府投入最多的时期。国家设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经费和抢救性文物保护资金等也呈稳定或上升趋势。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十六处大遗址保护名录的邺城遗址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对此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争跑,近三年来共争取各项专项资金90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五、抓项目,促进遗址保护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开展。项目建设是衡量遗址文物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志。在实施邺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坚持开工、储备、谋划并举,通过项目建设促进遗址保护工作上水平、变面貌。金凤台是邺城遗址惟一的地表遗存也是邺城遗址的标志,的夯土时时遭受着风雨的侵蚀;邺城遗址考古近三十年发掘出的数千件文物其中不少属国家珍贵文物,由于沉埋地下日深月久加之保护设施简陋,使有些文物受到自然损害。为此,我们首先启动了金凤台夯土保护和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此后又谋划了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此项目中又包含几个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邺城遗址保护利用水平,邺城遗址也将旧貌换新颜。
关键词:地矿标本;地质博物馆;定位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10904
从所隶属的学科体系划分,博物馆一般可分为人文、自然两大类型。在自然类博物馆中,地学史博物馆是主体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自然博物馆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展示规模上讲,都远落后于博物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美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己超过2000多家,而国土面积不大的英国,也有超过500所自然科学博物馆。我国很多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每年推出的展示大多是人文历史和艺术类的,而自然科学类展示几乎是空白。”[1]117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原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类型构成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自然类博物馆建设近年得到长足发展,全国掀起一股以地质博物馆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建设。但是,在当前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由于缺少陈列展示定位的研究,导致展陈工程往往难以满足公众需求,难以实现展示目的。在此,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展示陈列工程建设为实例,基于普适性原则,多视角对地矿标本展示系统定位进行科学分析。
一、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设
的基础条件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一座有近50年历史的地学类自然史博物馆 ,其最初的主要任务是收藏教学科研用标本,为教学实践服务。博物馆展藏品丰富,在馆藏品征集、收藏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6万件藏品规模的自然史博物馆,其中有不少是稀世珍品和精品,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学校于1980年代中期正式面向社会全年开放,填补了成都地区自然史博物馆的空白。博物馆现为容教学、科研、科普工作为一体的对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博物馆。获得从中央到省、市各级行政机构授予的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为满足社会开放需求,建设与藏品资源对应的高层次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目前已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基础设施标准,建成新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4000余平米,共7个成体系的展厅,将成为成都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科普基地,预计年接待参观20万人次。[2]30
与国内其他新建质博物馆一样,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设过程中,展示陈列设计定位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馆方与设计工程人员。在总结国内同类型、同层次地质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规划人员围绕标本信息的特色,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将项目建设与自然科学科普教育研究结合,最终形成较好的展陈规划与定位思路。
二、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目的
作为一种展示手段,博物馆陈列必然具有各种目的性:有历史文化宣传目的的,如四川省博物院;有考古遗迹保护与宣传目的的,如金沙遗址博物馆;有纪念性目的的,如鲁迅博物馆;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目的的,如中国民族博物馆;有科普教育目的的,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因此,在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应首先明确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地质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二是怎样才能以最好的形式实现这种特定目的。
从陈列形式设计者而言,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形式必须与内容相一致”[3]67,这也就强调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目的需依托于展示的物质主体内容“藏品资源”而设定。掌握藏品特色与藏品信息是明确地质博物馆陈列展示目的的唯一途径。对地学历史与藏品信息的有效掌握的前提,就是要密切结合博物馆方所出具的陈列内容详规与展品清单。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虽然馆藏有6万余件展品,涉及自然历史的方方面面,但具有展示价值的标本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标本;二是普通岩石、矿物标本。同时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从1980年以来,一直作为兼具教学科研与社会科普双职能的高校博物馆。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目的应是实现以地球奥秘、生命演化为要内容的自然历史科普与教学功能。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目的的明确,将对陈列设计定位进行科学定位奠定基础。
三、地质博物馆展示信息传播对象
的定位 博物馆工作的受众对象,是由社会各阶层构成的。因此,陈列设计的定位不能主观化,要结合大众多层次的文化、科普需求。陈列设计的方式、效果等要能够吸引大众不同审视角度的“眼睛”,实现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目的。
地质博物馆标本由于其自身深奥、神秘的“科学”性,很容易在博物馆与非专业参观者之间形成知识的壁垒,难以吸引普通参观者的“眼睛”。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部分岩石标本中,很多是很难采集、同时又是科学阐释地球历史、结构不可或缺的实物标本,但由于地学知识的专业性、标本感官的同质性,普通参观者很难对其形成兴趣点。因此,地质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定位必须考虑适宜于大众科普需要,打破知识的壁垒。
但是,博物馆的标本展示同时必须面向专业参观群体,其对展示标本与展示环境所提供的科学信息要求较高,是立足于专业角度观摩、研究标本,注重了解标本的结构、成分、解理等。对标本的普及化信息与艺术环境并不感兴趣。特别对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这样的具有教学科研功能的高校博物馆,其必须考虑专业参观者对博物馆展示内容的需求。所以,地质博物馆在面向大众需求的同时,必须在陈列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采取有效地渠道、方式满足专业观众的需求。
普通大众与专业群体对于地质博物馆的需求虽有冲突和矛盾,但并不是不能化解。在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展示艺术环境的人性化、声光影像等技术手段的动态介入、趣味互动项目的多样化、现代化科普讲解设施的使用,调动普通大众的参观热情,在亲和的展示环境与人性化的辅助设施帮助下,对标本的科普信息作深入了解。对于专业群体,因在地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通过设置开放式实验室与开放式典藏库房,使得专业参观者可以具有独立的研究与学习环境,以获取目标性的科学信息。如在开放式实验室,专业参观者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通过配置的仪器等在无干扰环境下对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开放式典藏库房,可以通过透明式参观廊道以及密集式陈列架柜对不适宜陈列的标本进行研究、学习、对比;在展厅当中,通过触摸屏、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可以直接在展厅当中对展示环境所未能展现的标本科学信息进行检索或现场教学。对于如何满足专业群体与普通大众对于标本展示、陈列信息获取的要求,还可以通过陈列标本的调配,尽可能选择能够满足两者需求的标本来解决。
四、展示标本的定位
博物馆的藏品按照存放位置,可划分为展示、库藏两大部类。其中展示标本、文物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实物主题。地质博物馆中,在选择展示用标本之前,应充分了解标本内涵信息,了解博物馆信息传播对象的观赏倾向,寻找那些展藏品与观众潜在有关联的观赏动力,就是找一个切入点,使参观者对展品产生强烈的探索要求,能够形成记忆犹新的效应。同时,“文物专题陈列,应尽量减少文物复制品的陈列。”[4]266自然标本由于其需要表现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应尽量减少模型的替代使用。
公众对于地质博物馆往往存在一种求新探奇的需求,因此,大、精、奇标本应该是展示标本的主要选择对象。所陈列的地矿标本应具有公众意义的科学信息传播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一,展示标本必须具有地学信息传播价值,能够以实物形式对地质环境、古生物演化等做科学阐释。同时,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展品以艺术形式展示,使公众能够了解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展示用标本除科学信息传播功能外,还应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参观者对于标本的第一兴趣往往是艺术观赏性。在当代收藏界中,艺术观赏性较强的标本往往是奇货可居,这些标本可以让参观者在赏心悦目的欣赏过程中探寻地矿标本的科学信息。
第三,地矿标本本身就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由于标本的自然属性,同种类的标本很难有色泽、外型等完全一致的。因此,地矿标本又有着唯一性的特点。结合标本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地矿标本的收藏价值亦不断攀升,收藏热度也不断升温。从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兴起地矿标本收藏开始至今,地矿标本收藏在国外现已形成热潮,仅美国就有几千家矿晶公司,而我国却刚刚起步,收藏市场潜力非常大,这对于地质博物馆的标本收藏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社会环境。
从上述标本的价值性而言,博物馆展示标本应是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代表性的标本,同时更应是艺术观赏性较强、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标本。地矿标本在传播科学信息、展现艺术观赏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珍稀的自然标本,引导社会收藏的价值观取向,在地矿标本收藏市场起到导航作用。
五、展示环境的定位
博物馆展示环境的定位往往是由展示主题决定的。这种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色彩、背景元素、造型环境等。以色彩为例,“由于各博物馆性质的不同,其陈列内容与形式也不同,色彩设计构思也应随之不同。”[5]52在地质博物馆中,展示的主题大多与自然历史密切相关,这就初步决定了地质博物馆展示环境不能过多的使用现代的、工业化的设计元素,应更多的选用自然化的设计元素,使展示环境更趋向于生态化。现代化、工业化的设计元素主导的展示环境往往会割裂标本与原生态环境、标本与标本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使参观者只能用孤立的思维方式感受展示标本所传达的信息,不能完整的发觉展示标本群所应该传达的自然历史信息。就像将一个矿物晶体置于一个现代化的厅堂、酒吧,让人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艺术品,与装饰灯具、挂饰等无异。如果展示环境是一种原生态的,可以让参观者更直观的了解标本的形成环境和变迁,更深入的了解标本之间共生、伴生、演化的关系。
地质博物馆展示主题的选择往往又是收展品的性质而决定的。因此,在规划设计地质博物馆展厅展示环境时,也要密切联系展品的性质:展品是古生物类的、还是宝玉石的、还是矿产资源的、还是地质构造等等,不同的展品归类性质,对展示环境是有着不同要求的。例如恐龙标本专题展示,就要在古生物、环境考古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的对恐龙所生存的时代进行复原,在此基础上,结合展厅布局进行深化设计,让参观者可以“原汁原味”的感受恐龙时代。在能够体验自然“原汁原味”的同时,还需注重提高参观者对于探索地学奥秘形成兴趣,如采取一些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自然的魅丽,体验地学科普教育之旅。
六、结语
在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往往重“人文艺术类”,而轻“自然科技类”,造成我国当前地质博物馆建设还很薄弱,而地质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教育功能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将起到重要作用。相对于人文历史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对于青少年所起到的“第二课堂”作用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在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政府及行业部门逐渐加大对于地质等自然博物馆建设力度,地质博物馆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博物馆建设的一种趋势表现。在地质博物馆建设初始,只有首先明确其展陈设计的目的,进而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对展示信息传播对象、展示标本、展示环境作科学定位,才能实现较高水平的展示陈列设计效果。参考文献:
[[1]杜天明,李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前沿关注[J].东方博物,2005,(3):116-119.
[2]王龙.论自然标本的文物属性[J].东南文化,2009,(5):94-96.
[3]陈红京.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原理与技法[Z].复旦大学文博系内部讲义:67.
现如今的博物馆展览陈列存在多种问题,比如说排列方式相同,缺少当地文化色彩,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这样造成博物馆陈列艺术非常相似,此文对博物馆展品陈列,创造更好视觉效果,带来更好享受,并尝试运用当今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陈列艺术设计;展品陈列;当今技术;当地文化
0 引言
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应当结合当地的文化并运用当今技术,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文化色彩,而不是采用大多数博物馆的方式,同样的展品排放,同样的特点,这样会使博物馆丢失当地的色彩,失去了其独有的魅力。
1 运用当地文化对博物馆进行修饰
博物馆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凸显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少了当地文化的渲染,整体上就缺少了灵魂,那只是展品的陈列,无法展现出特有的主题,失去了特有的色彩,展品的展览,目的是突出历史、经济、文化,缺少了当地文化的修饰,就失去了独有的特点,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展现出不一样的博物馆陈列艺术。
对于展品的排列,可以对展品的历史背景进行理解,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运用,把展品融入到这个自己营造的历史背景中,这样人们更能去自己去体会,对于历史背景可以通过画面、文字一起来对展品修饰;不同的地域,要充分利用当你文化,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够通过展品和介绍就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来渲染博物馆,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展现历史文化同时也要给人带来舒适感。博物馆是展现一个地域历史、经济、文化等的标志,因此博物馆的展品陈列离不开当地特有的文化的渲染,唯有当地文化的渲染才能更好带来视觉效果,给人们一不同的感受。
地域的不同,文化就会不同,利用当地文化的不同来渲染博物馆的气氛,博物馆中对当地文化的利用,更能让人体味到古老的历史氛围,让人们穿越于古今之间,对历史文化更加的震惊,体会到不一样的美感,文化的渲染,给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文化是多元的,既有其特色,又有其共同点,当进入博物馆之中时,感受到那种古老的文化,添加进博物馆之中,就会体会到你所处的地域历史文化的悠久、浓厚,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需要文化在其中,共同展现整个博物馆的大主题,体会到不同地域不一样的美丽文化,让人陶醉。
2 当今技术队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影响
当今技术对博物馆陈列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当即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技术的辅助,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给博物馆的设计者带来了很多方便,更加能使空间的布局更合理,可以通过当今技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室内环境,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这样带来的效果是给人以更舒服的享受。
当今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充分利用当今技术对博物馆的展厅气氛进行加工,渲染,现如今可以利用科学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精准的对空间进行分析,通过当今技术可以展现出空间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更加震撼的冲击,当今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跟人们带来触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音乐背景的插入,给人带来舒服的感觉,如同身临其境,不近感受到那种美丽的文化,同时能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不一样的享受。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伴随着声音,光线的变换,人们更能身临其境,更加去享受这种科学技术带来的享受,会给他们留下特别美好的记忆。
当今人们对文化的认知,需求更多,同时要满足不同年龄的人,伴随着语音的出现,人们可以在眼睛疲劳时,通过语音了解,更加的方便。同时现在人们对技术的了解更多,更加喜欢利用这些技术来了解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会带来更加好的效果。
当今技术的利用,对博物馆的陈列艺术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是震撼的,把当今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数字化,把古老的文化与当今的科技结合在一起,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艺术不在是那么简简单单,而是多元化。
3 博物馆展品的排列与修饰
博物馆分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展现不同的主题,每个小小的独立空间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的,而这一个个小的主题共同构成整个博物馆的大主题,凸显整个文化,因此对展品的选择,应该是多个资料的交叉点,因为这样的展品更具有代表性,主题的凸显不需要大量的展品,那样会显得繁杂,更加无法突出主题, 同时利用博物馆的背景进行烘托。
展品的摆放,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物品陈列,那样的陈列没有人能够读懂,因为我们不是专家,展品的摆放可以是与文字并存,有了文字的介绍,我们会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个展品价值,它代表了什么,它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展品的摆放要有创新,给人感觉是自己进入了历史的长廊,自己在感受历史,展品的陈列要有吸引力,不一样的视角,会产生更加好的效果,例如一段文字,如果附带画面,会更加吸引人去看,更加的有吸引力。学会用色彩渲染整个环境,因为色彩可以影响人们的心情,不一样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颜色的布置与展品的摆放相结合,两者的配合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展品的摆放,可以有背景的修饰,颜色的渲染,这样的修饰不会显得单一,充分利用视觉艺术,给人们以不同感受,能更加被展品所吸引。
在特别的展厅,可以充分的利用灯光效果,灯光的色温不同,造成的氛围不同,对展品的呈现效果也不同,充分合理的利用灯光,要达到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更加人们享受这种灯光,而不是给人以不舒服感觉,这样就失去了利用灯光的目的。
一个个不同的展品要相互结合,相互衬托,共同的反映主题,利用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利用颜色、灯光、文字把一件件展品拼成一条历史长廊,给人带来震撼的冲击。
4 结语
现在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设计中,需要更加的多元化,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当地的文化等对这种艺术进行渲染,使其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阎志刚.博物馆展览陈列中艺术设计的一些问题[J].北方文物,1987,03:110-113.
[2]董松.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7.
[3]赵春贵.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原则[J].装饰,2009,03:18-22.
[4]周士琦.新时期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回顾与展望[A]. 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博物馆学会:,1997:13.
[5]王妮.试论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创新[A].陕西省博物馆学会、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陕西省博物馆学会、陕西省文物局:,2005:11.
[6]张重天.万象时空―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交互方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张永生,男,1969年生人,大学学历,现任金大陆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大陆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ISO国际体系认证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主营:博物馆、纪念馆、自然馆、规划馆的展览展示工程、多媒体工程软件研发、语音导览设备、展柜、文物库房保护设备、虚拟数字博物馆、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规划设计、文化产业投资与资产管理,是文化部命名的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集团具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壹级资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文物古建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资质、园林绿化古建筑工程资质。集团下设子公司: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金大陆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米格动画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北京时空传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文博时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设有石家庄公司、北京公司、上海公司、云南公司、内蒙古公司、西安公司、江西公司。
[关键词]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31-03
鉴于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经过近3年的建设,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于2008年4月揭牌开园。公园范围涵盖整个崇明岛,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1 博物馆岛概念由来
博物馆岛的概念来自于德国。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支流上有个面积近1平方千米的小岛,因荟萃了柏林老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等德国博物馆的精华,被称为“博物馆岛”。
本文所称的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指在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一系列表现该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和人文资源特征,以及反映中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状况的博物馆群,使崇明岛成为地质公园主题博物馆聚集的、具有特定科学内涵和景观资源的岛屿。
2 建设博物馆岛的作用
2.1 弥补景点的弱可视性
崇明岛是冲击沙岛,地势平坦。所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碧海金滩。虽然崇明岛之下的基岩、断裂、厚达400米的沉积物等地质遗迹蕴涵了丰富的地质内涵,但是这些地质遗迹都埋在厚厚的泥沙沉积之下,出露地表的基岩、断离、第四纪自然露头几乎没有,因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弱可视性和不易被观赏性。另外,三角洲地貌和大河分流、河口浑浊带等动力现象的范围非常大,人的视域不可能观看到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体行为,只能是“一孔之见”,所以这些宏大的地貌遗迹也具有弱可视性。尤其在崇东和崇西地区,自然景观单调,观赏性差,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大。在崇明岛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能否通过创新型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观赏点,弥补可视性较弱的缺憾,成为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2 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一般来说,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休闲等功能。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对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读、深入剖析以及专业、全面和细致的展示,让人们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发现和欣赏地球演变留下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质遗迹,进而让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地学知识,提高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因此,围绕地质公园主题建设多种题材和视角的博物馆,能让人们全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普及的力度,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2.3 积极推动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世界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国内的广泛交流和合作,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推动地质公园建设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建设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地质公园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既能弥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某种先天不足,又能为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国际国内交流创设一个新的平台,必然会对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崇明建设博物馆岛的优势
3.1 都市旅游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世界很多城市因其种类繁多、展品丰富、地位特殊的博物馆而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国的芝加哥、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上海都市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100家,参观人数逐年提高,2008年已达1117万人次。但都市中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只有0.06座,与世界城市相差10倍,人均占有率低。上海科学类博物馆只有3家。以上海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技类博物馆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表明科学类博物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下表所示。
3.2 成熟先进的展会技术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更是增强了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展示的能力,能为崇明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
(1)整体规划和展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建设突出了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理念。世博会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太阳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热泵等最新环保科技,将绿色、低碳融入世博会的各个方面。
在展馆设计方面,备受关注的中国馆主题是“东方之冠”,突出体现了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斗冠造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体,减少了热量进入室内,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减少了玻璃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采用冰制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制冷;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其他参展国也大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英国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为零。日本馆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开发了40多项最尖端的建筑技术。意大利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2)新能源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为了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大规模示范应用。
①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运用
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及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将完全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都采用LED。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大量采用的LED照明也为世博园区节约了不少能源,LED灯的节能率超过60%。
②太阳能的运用
以主题馆为例,主题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25KW,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科技创新
2007年开始启动的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上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运用已让我们有很大的惊喜了。立体电影回放经典镜头、纱幕电影带来视觉冲击、环形屏幕讲述未来、虚拟翻书。一项项多媒体展示手段精彩生动地把世博的概念形象展示在参观者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开设了网上世博会,数字博物馆的理念再次获得了技术支撑和推广。
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也可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手段,以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和方法,快速、远程、全覆盖地传播博物馆信息,使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和人文资源丰富。因此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可建设多种主题的博物馆,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科普和科研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其地质景观的可观赏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岛地质景观可视性较弱导致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1)河口沙洲水文化馆
用于展示世界河口三角洲的发育与地貌景观,重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展现崇明岛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潮滩地貌景观以及崇明浓郁的围垦文化,成为进行崇明岛地质遗迹科普知识,保护教育的研究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可以保存崇明裕安村的古沙堤的沉积物标本,模拟潮汐的形成过程及潮汐过程中波痕的形成和潮滩的发育过程。
(2)世界河流博物馆
以世界河流独特的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及文化遗迹为主体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具有长江口地域特色和上海大都市特点的地质生态旅游教育科普基地。该馆可由河流自然分馆、河流水利工程博物分馆、河流文化博物分馆和河流灾害博物分馆等几个分馆组合而成。
(3)崇明岛潮滩湿地科普教育馆
利用多种手段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功能等多种科学知识。如可利用沙盘制作技术和DEM技术,模拟制作西沙地质科学景观区的模型,再现潮滩各种潮沟、潮滩、植被分布状况。利用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制作潮滩典型的动植物标本,还可以展示湿地生态恢复和引鸟工程的科普知识。
(4)长江口鸟类生态博物馆
可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东滩及长江口鸟类资源,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东滩的植物资源、底栖动物资源等,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东滩湿地形成、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价值、湿地保护、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地。
(5)崇明岛民俗文化博物馆
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自然、人文历史古迹。其中著名的景观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瀛洲公园、金鳌山、澹园等自然风景区;学宫、寿安寺、广福寺、寒山寺、唐一岑墓等人文历史古迹。同时也是人类围垦规模最大的地带。历来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和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崇明独特的人文气质和风俗传统,形成了崇明岛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崇明的扁担戏是我国仅存的单人布袋木偶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崇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应得到保护和展示。
(6)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152个国家地质公园,它们从各个角度表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特色,体现了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在崇明岛规划建设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荟萃和展示中国地质科学的成果,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精华,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绘就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灿烂画卷,使之与反映崇明本土地质、人文资源特色的博物馆相映成辉。
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不仅能充分利用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推动中国地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将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
(7)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是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在世界地学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以及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中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中国应该继续为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一交流展示馆可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用于介绍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及各国在地质公园事业中的成果和经验,展示各国具有特色的地质公园景观,推动世界各国在地质公园领域及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举办相应的国际论坛,真正实现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目标。
3.4 博物馆岛的集群优势
(1)聚集效应
在一个地方聚集多座博物馆,形成多种主题会聚的博物馆群,使得涵盖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领域跨度更大,能引发更多不同兴趣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当博物馆融入了都市居民的生活,就能够唤起他们对本土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的热爱与追求,形成一种具有明显精神特征和高文化水准的都市人群。
(2)提升效应
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一个城市原有的人文元素和历史价值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特别是博物馆群的产生,使各博物馆价值发生叠加甚至乘数效应,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线路,使人们了解上海这座时尚、年轻的国际大都市悠久的地质形成过程。
(3)品牌效应
形成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岛品牌,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博物馆岛的投资,同时也使崇明成为地质研究的基地。使崇明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成为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名片,崇明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崇明岛及上海的名片。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应,拉动崇明各产业的发展。
(4)辐射效应
博物馆岛的建立对解决当地就业、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景区收益的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以及崇明岛的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等方面,都将起到辐射效应。
(5)公益效应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收集、保藏、研究、陈列、展示和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公益性是博物馆必须始终坚持的宗旨。博物馆岛的建设能树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公益性的形象,提升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效应。
4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原则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指出,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合作制各种工具或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规划设计阶段比较容易沿着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思路,在结合户外游憩与大众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为普通游客的旅游活动增加科学知识含量,并最终促成以科学旅游取代神话旅游的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地质公园博物馆要更加注重再现地球历史,揭示自然规律,传播地学知识,提高人们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通过对地质公园科学解读,让人们从中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在地质公园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监督管理、永续利用方面发挥督导功效。
地质公园博物馆展品主要是大量的地质标本,对标本的选择、标本的组合、标本科学内涵的挖掘、标本与解说词的匹配效果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环境伦理,呼唤生命关照,借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构建公园社区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柏林博物馆岛[EB/OL].(2010-3-31).zh.省略/.zh-cn/%E5%8D%9A%E7%89%A9%E9%A4%A8%E5%B3%B6.
[2]万钢.科技创新与世博会[N].文汇报.2010-03-13(8).
[3]胡.上海世博会将成世界专利技术大舞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0(7).
[关键词]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文物保护
2009年6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大遗址的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在实践中,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伴随着理性的思考和审慎的决策,大遗址保护逐步迈向更加崭新而广阔的天地。”论坛上,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教授作了《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的主旨发言,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对一部分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将其投入文化建设并使之与公众相结合的文物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和一次新实践,开创了文物工作的新局面”。1考古遗址公园与大遗址保护工作关系紧密,甚至可以概括为“互为因果”。正是大遗址保护的迫切需求,才亟需规划建设选址与保护措施均科学合理的遗址公园;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也顺应了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本需求。
一、国内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例证
关于“大遗址”,最早提出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而“大遗址保护”是近年来的新概念,财政部、国家文物局 2005 年 8 月联合的《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指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2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撰写的《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考古)遗址公园是指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遗址类的文化景观,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3 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召开的“大遗址保护工作会议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上,公布了国家(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安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5年3月,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行评估工作,并公布了结果。
考察发现,江苏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当是规划建设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良好范例。一方面,从地缘的角度,两大遗址公园均位于江苏省,在政策导向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鸿山遗址博物馆为核心区域,而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也在积极筹建考古遗址博物馆,并以此为核心。两个遗址公园均强调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双轮驱动”,强调突出整体,确保本体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坚持与周边村居的新r村建设、产业发展相融合,争取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大前提下,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
二、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理论前提与实践路径
(一)顺山集遗址基本概况
顺山集遗址坐落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村南重岗山北麓坡地之上,东南距泗洪县城约15公里,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3°34'36.5",东经118°10'11.3",海拔28~31米,总面积17.5万平方米。据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联合编制的《顺山集――泗洪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顺山集遗址在1962年4~6月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开展的考古调查中被发现并命名。《洪泽湖周围的考古调查》载:“(顺山集遗址)最突出的有红砂陶杵和橄榄状陶坠,这两类工具,可能为杵舂古物与编制工艺品之用。总之,(这类遗址)无论在地形上与遗物上,都表现着江淮下游特别是苏北地区的青莲岗文化遗存的特征”。4由于当地农民采沙的原因,遗址局部遭到破坏。为防止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泗洪县博物馆于2010年起对其进行钻探发掘,历时三年多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发现长约1000余米的环壕,还有房址以及墓地等,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陶塑艺术品以及碳化稻等。
2012年11月,来自全国多所考古研究所及重点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在顺山集遗址所在地的江苏省泗洪县,召开顺山集考古成果论证会。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明确指出,以顺山集遗存为代表的文化类型可单独命名,即“顺山集文化”。2013年1月9日,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13年1月14日,新闻报道“泗洪县顺山集遗址新发现将江苏文明史前移1500年”入选“江苏省2012年十大新闻”;2013年4月9日,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隔三年后,2016年4月27日,来自国内外多所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再次来到泗洪,召开顺山集文化学术研讨会,从综合分析、稻作种植史以及动物考古学等多个维度,对顺山集文化遗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二)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前提
首先,顺山集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人类历史信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动性,应当以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手段加以保护和利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砂矿开采活动,在遗址北部形成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数十米的大深坑,遗址惨遭大面积毁灭性破坏,环壕北段被破坏长度近160米,剖面直接暴露于坑壁上”。5遗址区域由于占据面积大,顺山集遗址保护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融合,保护和利用好顺山集遗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顺山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从2010年初开始,直到2013年初告一段落,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资料整理工作之中。从2012年11月顺山集考古成果论证会的召开,到2013年1月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教授现场查看顺山集遗址,再到后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到遗址现场、博物馆库房等观摩出土标本等,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提出,要继续发掘顺山集遗址及其周边的重要遗址,扩大考古发掘范围,组织力量加大科研力度,初步建立顺山集文化研究的多学科平台,积极创造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条件,同时争取早日获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次,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实现文物“四有”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目前,泗洪县政府已完成对当地包括顺山集遗址在内的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两个是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的“四有”保护工作,为遗址公园的推进实施提供了积极条件。
(三)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实践路径
从远景来看,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在顺山集遗址顺利申报成为江苏省第二批大遗址开始,条件逐步成熟。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跨度达10年(2015年至2025年),项目内容包括遗址博物馆、入口服涨、现场展示区、原始农耕生产生活模拟区、休闲体验区、农家乐以及梅花山景区等。目前,该项目已初步拟定当年的序时进度,正在报批和审定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环评等在内的规划建设前期相关手续,未来将开始实施遗址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工作。
三、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与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未来模式思考
无论遗址公园建设在大遗址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多高,也只是其中一种保护手段而已。要实现大遗址永久性保护与利用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个工作将是动态的,延续性极强的,尤其对于类似苏北这样的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能够成功申报大遗址,仅仅是诸多后续工作的开始。资金投入、政策倾斜、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都将困扰当地政府,也将对文博工作者提出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加强系统管理的思维,不断放大遗址公园在大遗址保护工作中的积极效应。一个得到规划合理、科学利用的遗址公园,对大遗址保护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以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不仅需要尽快编制遗址公园的规划文本,框定遗址本体区、永久建筑区、服务区、景观区,还应当着手对永久建筑(遗址博物馆)进行选址规划,选定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等。因此,就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加大地方政府向上策应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探索共同建设遗址公园的可行性,同时,成立专门机构,不断充实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整合各方力量,创新遗址公园建成后的管理运营手段。针对大遗址保护而进行的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双向共赢。遗址公园在建成后,其管理运营手段必须创新,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应当在政府投资建设遗址公园的基础上,事先拟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细化条款,探索由社会资本提供后续的公共服务,政府再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四、结语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研究员在《顺山集――泗洪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中说道:“顺山集遗址从开始的抢救性发掘到带着学术课题的主动发掘再到后来的保护性考古发掘,无疑是江苏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6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陆建松指出,大遗址作为历史发展、环境演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记录,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建筑、生态、地理等领域直接或间接研究的对象;不仅是构成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景观旅游资源;不仅以直接或间接的历史教育、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功能作用于现代社会,而且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7从加大对大遗址保护,以及强调其为当地民众所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建设的考古遗址公园,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遗址保护和展示,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遗址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大遗址保护进一步融入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遗址公园的建设还契合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调城市特色的发挥,还表现在拉动内需、解决就业、改善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具体来说,对于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从一开始就应当强调建成后的公园,不仅要将顺山集文化遗存完好的保存下来传承后人,更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合理规划,为遗址保护和展示提供充裕的空间和完善的设施,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百姓所共享。
[注释]
1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文物建筑》,2012年第00期,第73~76页。
2引自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的通知》,2005年8月。
3单霁翔:《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2~12页。
456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编著:《顺山集――泗洪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第11~12页、第420页。
7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121页。
[参考文献]
1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县博物馆.江苏泗洪县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13,(7).
2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赵夏,陈曦,郭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研究述评[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3).
5单霁翔.携手共创大遗址 保护的美好明天――在2010年大遗址保护工作会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上的发言[J].中国文化遗产,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