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的设计

建筑工程的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工程的设计

篇(1)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 砌体结构加固 钢结构加固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加固篇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钢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二、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一)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二)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2、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3、其它加固法

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砌体结构篇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一)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二)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三)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篇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途径;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消费逐步趋于理性化,加之不断增加的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使得现代建筑成本控制对于投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房地产是一项风险高、投资大的工程,企业投资追求的是一定的回报率,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投资效果,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就很有必要,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念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而编制的文件,其主要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透视图、投资估算等四个重要组成。设计方案必须贯彻国家、地方相关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同现行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建设标准、制图标注、设计规范及确定投资的定额、有关指标和费用标准规定相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深度和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当仅以设计说明难以对设计意图作出表达时,就可用设计见图来加以表示。

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一)降低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包括决策、设计及实施三个大阶段,其中决策和设计阶段是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所在。当明确投资决策之后,设计阶段就成为投资控制的重点内容。据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设计费用比工程建设费用的1%还要少,而这低于1%的费用却对工程投资有着高达75%的影响。在单相工程的设计当中,其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以同样动能为前提,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可降低工程造价5%到10,甚至更高。(二)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事故中,因设计责任导致的事故占据了总量的40.1%,居首位。一些建筑工程因缺乏优化设计,致使功能设置不合理,对其正常使用产生影响。有些设计图纸质量差,设计之间相互矛盾,导致施工停工、返工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同时,工程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时,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

(三)降低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方案不但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一次性投资,亦对其试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如照明、取暖的能源消耗,清洁、维修、保养费用等。通常来讲,一次性投资往往同经常性费用呈反比关系,但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尽可能地使两者有效结合,实现对建筑工程经常性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鉴于建筑工程投资中设计方案的重要意义,强化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影响施工质量、投资收益、成本控制的重要工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单纯靠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不够,还应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来完善有关法规、提高设计监理推广、提高监管力度、加强综合性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来共同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水平。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味强调对投资的节约,应综合性地进行考虑,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设计的科学性,以总体效益为基点,以提高价值目标为基础,来达到设计方案优化的效果。

四、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途径

(一)招投标设计和方案竞选

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建设单位通过信息网络、报刊或其他媒介的形式公告,来吸引设计单位参与到设计方案竞选或设计招投标中来,以获取全面的设计方案。之后,由评标专家组成小组,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及建筑节能等要求,对设计方案优劣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来选取最优设计方案或将各方案中的可取之处有机组合,形成新的最佳方案。

(二)运用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又被称作价值分析,是一门经济和技术相机和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在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中,运用价值工程来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就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关意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作出科学的决策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使得在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项目的产品最终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建筑工程设计中价值工程的应用,对合理配置资源,增加设计产品的价值和科技含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指的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在保证各专业使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依据投资限额分配控制设计,来对技术设计严格地控制及变更施工图设计中的不合理性,从而保证控制于投资限额范围内。工程量控制和投资分解是实行限额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审定的工程量和投资限额分解到各专业,之后再分解到各分部工程和各单位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的限额设计,能够实现对投资限额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对概预算指标、工程数量、设计标准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控制和客服“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经济与技术的对立统一管理,克服因设计概算失控而对工程造价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标准化设计推广

标准化设计又称通用设计、定型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组成。建筑工程建设的配件、构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公用设施、构筑物,只要条件允许,均应道执行标准化设计。实施标准化设计的优势在于:相比于一般工程,其设计质量要高;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进行;节约建筑材料,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总论

现代建筑工程在设计方案优化的同时,亦应树立全面性、全过程的施工管理理念,施工企业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有效地沟通,为施工质量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医院;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提升的今天,医院的建设是不断提升人们就医环境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医院在经营及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其医疗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医疗,而是向着医疗、保健、科研等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医院。因此,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时,对于医院的功能等方面的设计需要综合全面的考虑,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严谨,使医院的建筑设计具备现代化的需求。

1、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 决定造价成本

医院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大型系统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正是这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设备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左右。此外,由于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变更频繁出现,导致工程造价失控也是建设中突出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大型建设项目的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财政,其投资额度是以相关规范为依据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需要设计单位根据医院规划、功能需求及投资额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

1.2 对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性医院由于其专业性强、医疗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设计难度。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极大地缩短工作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为病患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成本主要在于能源的消耗以及维修成本。医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场所的开放性,始终处于日夜不间断的工作状态,这就造成能源消耗的不间断性。因此,节能设计在如今的医院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多利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还应对高消耗、易损区域的设计尽量多采用标准材料,以便日后维修。

1.3 对工程施工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原则上应完全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并根据设计的规模、工艺、工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机械台班及施工人员的投入、计划工期等。任何不确切的设计,即使是一个节点的设计不明确都有可能给施工过程带来困惑,甚至造成工期延长、工程造价提高等后果。

2、医院建筑工程设计现状及设计特点

2.1 医院建筑工程设计的现状

医院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商业建筑工程或者是民用建筑工程,医院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载体,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根据对我国医院建筑工程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而修改的原因自然是设计方案不够科学、严谨,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设计的质量。

2.2 医院建筑的设计特点

医院建筑首先是城市公共建筑,应首先解决其作为公共建筑的一般问题,如与城市的关系、与周围建筑的关系、与城市形象的协调关系等;其次医院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相比存在特殊性,即功能的多样性、流线的复杂性以及进行医院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医院建筑设计应该首先从其公共建筑的属性入手,而不应该被其复杂的功能及工艺设计限制了创新的思维。

3、注重医院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2)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3)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日的详细任务书。

4、医院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医院建设要从国情、地域特点、医疗服务要求、医院管理模式出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式,这样才能建设出适用、经济、科学的医院建筑。由于地区不同、医疗服务模式不同、医院管理模式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医院建筑形式。盲目地谈国际上的先进模式和趋势,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一定出不了好的建设方案。在医院的建设中,“因地制宜”是医院管理者、设计者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5、医院建筑规模设计

医院规模建设应符合相关法规及适应市场需求,医院病床编设需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做到与驻地医疗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疾病谱变化相适应、与医院人力物力和财力相适应、与医院长远发展相适应。医院规模设计要适度,通常要遵循合理布局、适应社会需求兼顾效益与动态管理、保证重点、反映特色的基本原则。医院规模建设最佳选择是努力达到规模效益递增,使平均成本降到最低,为此,在设计前,需进行科学评估与论证,探讨规模经济的因素。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也不应盲目扩大规模,而是改善管理、改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坚持以医疗市场为导向,科学处理好规模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当规模发展科学化达到一定程度,医院顺其自然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6、医院建筑功能设计

医院建筑是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公共建筑,保证功能和技术的同时可以兼顾艺术性,但需要营造安静、稳重、舒适、可信赖的心理感受以满足病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医院建筑造型不能张扬、激烈、怪异,以免造成躁动不安的心理感受。应减少没有实际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材料以适应医院的特殊环境,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能源浪费和运营费用的增加。此外,要提高医院建筑室内空间对不同使用功能的适应性。而且医院建筑的设计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和日新月异的医疗流程,空间设计要考虑未来功能变化的需要,提高医院建筑对未来医学水平的适应能力,正确设定空间规划的规模,考虑为各个空间设计多种用途,并采用统一尺寸设计;规划时应保证未来的适应能力,包括采用充足的楼层高度和轻质非承重墙空间分割方式,便于未来进行改扩建,以可调节的空间模块适应医疗流程的调整和变化。

7、医院建筑设计应重视细节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院建筑设计上差距最大的是在细节方面,国内大多数设计者对细节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不光要重点考虑功能布局、建筑造型,对于细节、细部、人性化方面,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诸如一个开关的位置、一个候诊室的色彩、一个窗帘的形式等。只有这些细节精致起来,建筑整体才能保证合理与精彩。“细节决定成败”应该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共同遵守的准则。

8、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确定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由于医院建筑具有复杂性和个体性,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应常会与院方反复进行意见沟通,不但要和管理者讨论,还要和具体的使用科室的人员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这有利于方案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即更能适应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使用特点。但在沟通工作过程中,由于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不同,不同的医生对功能布局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有时同一部门的医生,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要求。发生这种情况时,建议管理者应在充分听取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合理取舍,科学决策,既要民主又要集中。不听取使用者的意见,武断决策,会使医院建设偏离实际工作需要 ;而过于“民主”,往往陷入局部问题的纠缠,而无法实现宏观上的有效控制,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9、医院建筑的色彩在统一中求变化

医院的色彩设计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它的外部、内部都有一种淡雅、稳定的主基调,局部加以色彩点缀。一个完整医院的色彩设计,建筑师往往忽略的是室内设计,大部分室内设计都是装修公司设计,而装修公司大部分是不懂医疗的特殊性,无法满足医疗要求。建筑师忽略的还有家具和医院的标识牌,而这些家具和标识牌的色彩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更能体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还体现一个独特的医院文化,如果一个医院从外立面到内部装修设计,再到家具和小的标识牌都有由建筑师设计,就会完整统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设计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尤其是面对医院建筑这种复杂的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今后投入使用后是否能够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医院的多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志飞,王志成.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6(03)

[2] 王磊. 浅析养老院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J]. 学周刊. 2013(10)

[3] 黄育斌,韩晓琳. 高层综合医疗建筑设计的逻辑演绎策略——以江阴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 2010(01)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跨入21 世纪已有多个年头,我国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倡导节约型的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在建筑设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思维,切实搞好建筑工程设计。这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建筑工程设计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而且还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全面地把握工程设计产品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正确地运用并发展这方面的认识,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建筑设计与人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1、充分利用地形

在进行建筑工程布局时,应通过对基地平面形状、倾斜方向、高低起伏等特征,以及相邻地区情况、地区方位等的调查,充分利用地形、发挥用地效能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适应基地形状,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可以采用将建筑错落排列、利用高差丰富空间效果、在建筑群的交通联系上进行精心设计等方法。在用地中较完整的地段,可以布置大型的较集中的建筑组群;在零星的边角地段,可以采用填空补缺的办法,布置小型的、分散的或点式建筑。比如厦门仙阁里小区的总体设计中很好地利用了坡地地形,并将当地原来一层做储藏间二层以上做住宅的习惯做法改为透底住宅,利用庭院高差的空间作为储藏间,结合庭院绿化布置,把庭院、休闲、储藏、挡土墙融为一体考虑,使得适用、经济及环境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小区内幼儿园的布置,以及基地内保留下来的两株大榕树和水面,都达到了较经济且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效果。小区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块建筑用地是相同的,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建筑设计人明白,我们不应该有任何一栋相同的建筑,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这是对建筑设计最普通、然而又是被很多建筑设计师所做不到的简单事。

2、合理规划布局

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往往与建筑功能密不可分。例如某某学校在新校区工程的设计中,学校对建筑项目及面积有很高的要求,节约土地成为总平面设计的主要宗旨。建筑群集中布置,将行政办公楼、阶梯教室、实验教宝、实习车间和报告厅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主楼,空出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并保留原有水系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的场地组织与合理的功能安排,通常的结构形式与清晰的建筑语言等要素,既保证了建筑的舒适与坚固,也能够满足经济与观赏性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在对建筑设计的策划中,就应该明晰一个设计理念,那就是利用环境原有自然条件,让自己的建筑布局完全融合在自然中,让自然和节俭得到完美统一。

3、合理选择建筑朝向

建筑设计中几乎所有设计师,都有过因为朝向问题而让自己的设计支离破碎,特别是小区、住宅楼的建筑更是如此。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是,合理布置建筑朝向、间距、排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容积率,节约用地。一旦朝向和布局、土地使用率发生矛盾,那么应该是住宅建筑服从朝向,工业建筑服从用地,遵循这样的一般原则。例如中低价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为提高容积率,住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常会采用较为经济的行列式布局,使住宅具备朝向好、通风畅、节约用地、整体性强等优点。设计中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出符合现代居住生活和管理模式需要的居住空间。

4、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的发展,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还具备准时快速、无噪音、节约能源、无污染等优点,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诸如废物处理厂、垃圾焚化炉等影响城市景观的设施,以及产生大量噪音的工厂移到地下,减少地面污染。在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时,必须根据经济实力和发展要求做出具体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后开展。一般来说,单建式的地下建筑造价较高,而附建式的地下建筑造价反而比地面楼房造价低1/4左右。地下粮库、冷冻库与同规模的地面建筑相比,可节省30%到60%的造价,贮存保管费也可以得到大量节省。

5、加强节能创新

科技创新使得人们可以仅需支付少量的费用,就能在拥有建筑物数十年之后,连续从中得到更高的健康舒适的条件。比如北京某国际寓所的设计中,通过精心巧妙的平面设计实现了合理的户型布局、统一的门窗模数、很小的建筑形体系数之间的统一,为建筑节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该寓所在比同体量相邻建筑的外墙面积减少近30%,外窗面积减少近4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充足的采光日照要求。加上高标准的维护结构设计,使建筑能耗只是北京地区现在一般节能住宅的1/3。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建立建筑模型

这里的建筑模型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对象化的数字物体去描述和表现真实世界的建筑构件,参数建模是用一个关系数据库和一个行为模型和动态捕捉和表现所需的建筑信息。因为使用了参数化技术的建筑模型是具有其在真实世界的行为和属性的,而参数化模型可以智能化地识别出所有构件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的规则,所以它会保持构件在真实世界的相互关系,并在管理建筑构件时保持最初设计意图的智能性,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的重复性。为了使建筑模型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灵活性,满足人类智能参与的需要,一般多学科产品都会建立合适的产品设计对象树,设计对象树中每一个设计对象包含参数、约束、方法以及目标集合这四个部分。

2、划分模块

根据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所需要涉及到的每个学科特性以及相关要求,将原系统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首先对这些子系统进行独立求解,并行优化,再耦合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整体系统对所有的耦合变量加以协调,以满足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目标,这样就能得到整体的最优解。

3、多学科的耦合

理想状态下,为了得到具有较高整体性的最优解,各个学科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耦合关系的。应该讲系统的目标设定为每个学科具体目标的增函数。因此,为了实现学科之间的耦合,需要进行协同优化。可以采用将每个学科之间因为耦合因素的不相同概率降低作为一种目标,来促进自身的最优化。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学科等级的优化,在协调系统级中,利用松弛因子加以实现。组合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在结构的可行解空间以及能源的可行解空间之中找到一个共同解的空间,由于耦合参数具有冲突性,因此,在共同解空间中不能将最优解的出来,而只能获取优化解的空间。于是,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在空间的生命周期间耗费的运营成本和总的投资成本之间寻取一个平衡点。但是设计师只能利用MDO这一技术,找到更为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及可视化的替代方案,以更好地利用软件平衡中各个变量,来选择更加合适的设计方案。

总结

建筑工程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重视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经济性,其价值理念就是实行对建筑作品的优化,保障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涛,刘韶军。建筑工程设计与外部环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1~ 23.

[2] 陈维邦,城市探索—— 陈为邦城市论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8~20.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暖通空调在建筑设计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施工中中暖通空调的设计经常会发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影响到居民生活就很难返修,对建筑的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从对年实际经验出发,找到了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的设计要点及思路。

一、暖通空调常见设计问题

首先,图纸设计和表达有问题,图纸是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的重要指导工具,图纸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施工错误和质量偏差,暖通工程中图纸问题主要是内容缺乏完整性,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应该具备完备的说明书,包括系统阻力、热媒和冷媒、保温和防风防火、风管、管道的材料安装选择、安装要求和调试要求,这些问题一旦发生错误对后期的影响就是巨大的。图纸设计缺乏深度,系统深度和平面深度都存在缺陷,哪些缺乏立管编号和管道的详细安装思路的设计图纸在安装中不能准确的找到施工位置,关于水平图纸问题主要是对一些管道的尺寸和大小定位不准,缺乏施工的层次感。供暖设计需要不同的几张图才能够成施工的指导性图纸,平面图、系统图、和剖面图,但是有部分施工单位发现施工中三个图纸无法对应上,各个图纸的尺寸和位置都不能和系统相对应,图纸设计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有的图纸中的计算数据不能和计算书相一致,导致施工参考价值失效。

其次,空调通风问题。通常有个别环路中缺乏应有的阀门,运行调节中不容易控制,维修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关停,加大了维修的复杂程度,部分设计者把供暖管道设计到不可实现的位置,不考虑实际生活的需求,影响了安装和美观。对居民居住体验式产生消极影响。变频器是通风中的重要调节单元,有个别设计单位在设计中没有对变频器进行设计,风量过大后,附加系数很大,风口容易出现风机喘振的现象,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电机或者风机的损坏。

再次,设计中的供暖也是常见问题的高发地,入口数量问题为主要,有建筑和开发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以后物业管理的便捷性,对每个单元都安装入口,这样开发商也可以节省投资,但是在大量的工程面前没有个安全统一的规格,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要求是要符合施工便捷性和使用方便性。并且不会对其它施工单位造成影响。对于危险场所的散热器设计要考虑到危险性,有单位的施工图纸中在容易发生冻结区域设置有调节阀的非独立支管道供热,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造成区域性供暖失灵。

二、暖通空调设计解决思路

第一,要解决安全问题,建筑工程暖通设计首先要保证安全无问题,要考虑到其施工环境的可靠性和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选用安全设计,设计安全的管理和维修手册,保证安全监管没有漏洞,尤其是涉及安全的敏感区域,例如对煤气和锅炉房的安全设计要考虑到煤气和液体外泄的可能性,对此设计安全报警和应急预案很有必要。

第二,经济性和便捷性要考虑到位,企业暖通要在施工目标成本之下进行对待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指导,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便利性不足问题,天气和自然气候,考虑到施工人员施工的便捷性,对大限度的发挥设计的经济功能和施工指导功能才能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施工复杂性。

第三,可靠性和可行性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通风要求,其中使用加热的可行性应该是重中之重。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及监管规定,包括有关环保的要求。设计应该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并应特别考虑到长期的这些条件变化。其各种参数,如在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或更具体的暖通空调设计项目过程中,要考虑一年四季的工作条件,以解决设计方案,确保室外气象条件一年四季的适应性。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能使用的标准设备、非标设备,需提交详细的参数和建议要求的参数应该是合理和可行的

三、结束语

建筑暖通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安全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对于施工中存在的设计问题要提前杜绝,预防为主,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审核,发现不当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所以建筑暖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追求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严克林.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管道安装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4,07:168.

[2]单宝艳,王振波.基于层次模糊法的建设工程暖通空调设计风险综合评价[J].中国勘察设计,2008,06:27-29.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结构的复杂化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怎样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高层民用建筑是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以上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同时,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也是在努力追求以上五个方面最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以上五点要求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更是结构设计的最佳体现。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可以分为: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这三个部分

2.1 结构计算

建筑工程的计算荷载有: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它们的计算要依照荷载规范的规定及要求使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及永久值系数等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对于构件的试算,要依照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的要求、使用要求和各种计算手册上的试算方法来对构件的截面进行初步的确定。

2.2 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建筑场地类别、建筑物高度和层数、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情况对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确定。在确定了建筑结构的形式之后,要依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及要求来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进行布置。

2.3 施工图设计

对于建筑工程内力的计算要依照已经确定的构件截面及荷载值来进行计算,它包括:拉力、弯矩、轴心压力、扭矩、剪力等。根据最后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和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及限制,对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进行复核。若不满足,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者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3.1 现浇砼楼板的干缩开裂和支座负钢筋倒伏的问题

3.1.1 干缩开裂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楼板浇筑时,浇筑完混凝土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楼面出现龟裂的现象,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季节或地区这种现象非常明显,而且这种现象多发于住宅楼,公用建筑和商用楼较为少见。这种龟裂多是由于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造成的,它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刚度,增大了结构的挠度,使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明显的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现在的工程大多使用商品砼,混凝土是由预拌厂直接负责提供的,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流动性要高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商品砼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会加大水的配比,使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严重的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3.1.2 支座负钢筋倒伏的问题

当进行完楼板上的钢筋绑扎后,隐蔽验收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捣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没有注意保护好一家好的支座负钢筋,使得钢筋的倒伏随处可见。刚进的倒伏会造成支座负弯矩没有足够的钢筋来支撑,引起支座板面出现裂缝,加大了挠度,降低了刚度,是般的受力状态逐渐趋向间支,造成板配筋偏于不安全。

3.2 柱体、墙体连接混乱

在对比较复杂的结构平面进行布置时,往往会出现多方向柱网相连的地方。有的把每根柱和周围各柱都用框架梁连接起来,形成多梁交汇于一柱,这给接点区的钢筋锚固和混凝土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3.3 结构电算或设计方法存在问题

3.3.1 实际施工图纸和电算的计算简图不符问题主要表现在剪力墙开洞的大小、剪力墙的长度、厚度、门窗洞口的位置、框架计算高度等和施工图纸不相符。这大多是由于结构专业的计算进行的过早,建筑平面经过多次的调整,又没有来得及发馈给结构专业,使专业间相互脱节,等到了施工图纸进入校审的阶段,大多都只注意在图面上,没有核对建筑图,进而造成了这类错误,这回事某些构件的配筋失真,造成配筋不足的危险。

3.3.2 抗震概念设计不足

建筑抗震设防的三个目标可以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来进行总结,第一目标可以利用承载力的计算来保证;第二目标可以利用结构可靠度标准分项系数来达到损坏可修的目标;但第三目标就要通过概念设计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这就要求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吸能、耗能能力,具有较高的静不定次数、避免竖向承载力和刚度突变、结构的构件尽可能为延性构件。

3.4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

淡薄概念设计通常是指不经过数值的计算,根据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系间的力学关系、震害、试验现象、工程经验等,来获得基本设计的原则和思想。在现行的抗震规范中规定,一般结构设计的弹性计算是以多余地震方面为出发点的,其超越概率为63.2%,比一般设防烈度低 ,规范要求设计不但要负荷概念设计的规定,还要加强抗震措施,这样才能达到设防标准,但一些工程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了概念设计和对抗震的要求

4 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有效途径

4.1 确定整体结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1.1 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间的比被称为刚重比它影响着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重要参数。一般都会使用增大刚重比的方法来考虑重力的二阶效应。结构的刚重比增大则二阶效应就会减小,二阶效应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改制不能达到要求,则可能引起结构的失稳导致坍塌。

4.1.2 剪重比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长时间的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的会较快,根据这种情况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对于长周期的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加速和位移会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剪重比<0.02,结构的刚度岁可以满足水平位移限制的要求,但却不能达到结构整体稳定的条件,设计人员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的考虑刚重比和剪重比的合理取值。

4.2结构体系选型的设计方案和优化

结构体系选型的优化可以在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引入,这样可以避免建筑方案在结构方面的不合理,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形,其次是柱网尺寸,层高以及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所在的位置。例如:延吉的某建筑工程的主次梁楼盖的柱网不适合采用正方形的设计,而应该采用矩形。以短跨为主梁,次梁为长跨,并且短跨和长跨的比例<0.75,这样相对比较经济。其采用的主次梁跨度比在0.65~0.70之间 ,根据这样的设计计算 ,使其的主次梁的截面高度协调一致,使梁底达到齐平,保证了楼盖的结构高度最小。

4.3 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和优化

4.3.1 剪力墙下布桩

当建筑的结构为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剪力墙主要承受地震水平力,它也是承受竖向荷载的重要构件,所以要沿着剪力墙全厂布桩,桩的中心线要和剪力墙的中心线重合,布置双排桩时,桩的承台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并应作承台的抗弯和冲剪验算。

4.3.2 桩基础设计

当布桩仅按照竖向荷载作用进行时,要对弯矩作用下的承台底部边桩的反力进行验算。尤其是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底部弯矩及剪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不能遗漏。对于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底部桩基要验算其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灵活的创新思维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用户对房屋使用效果的要求,还要兼顾建筑的质量、安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外,还要具备能够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配置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整个工程建筑设计的规范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够避免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确保建筑施工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倪荣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2011,(23).

篇(7)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与以往相比已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各种各样风格和功能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如此之多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有所增加,继而在人身安全和人身财产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由地震作为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又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字】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of social culture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ast, so a variety of sty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But with so many build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security problems have also increased, then in the safety of the person and property caused unnecessary losses. The earthquake hazard is more common as natural disasters and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 architectural design;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地震是具有随机性、有难于把握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想准确的掌握和预测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科学界目前尚无法做到。而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结构空间的空间作用、材料实效以及阻尼变化等因素,因此也存在着不准确性。综上所述,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立足于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与长期的抗震经验的总结。

二、目前我国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中,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方法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正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考虑欠妥的地方。第一,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的规范相比,我们试用的抗震规范在对关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我国规定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甲类、乙类、丙类这三类重要性不同的建筑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第三,对于不同类别的建筑,它们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不宜范范的使用以上同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在设防目标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建筑所有者所提出的科学的不同的要求考虑在内,从而使得目标在选择上变得更加灵活。

三、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一般来说,虽然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相同,但施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时,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破坏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要想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上得到提高,首先在建筑场地上要做好选择,尽量不选择或者避开不好的抗震场地,继而使地震灾害得到降低。

什么样的场地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呢?例如微风化或者中等风化的基岩以及不含水的粘土层等,这些都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而诸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或者非岩质陡坡、高耸孤立的山丘等都属于不利于建筑抗震的场地。另外,当无法避开不利的建筑抗震地段时,应当根据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等级、抗震设防类别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抗震加强措施,来加强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沉陷,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又如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崩塌、滑移、地裂或地陷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固措施,如果此类不利地段不经合理的、有效的处理,则不宜甚至不能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2.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作为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抗震方案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从具体的方向来说则应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设计:

第一,在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丧失抗震能力或对承载能力的现象出现。具有必要的赘余度以及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的建筑结构,一旦出现地震,即使一部分构件失去效用,其余部分构件在竖向荷载上仍能进行承担,这样则有效的避免了整个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出现。

第二,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当做到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传递路径的清晰明确、恰当合理。尤其是竖向建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使竖向建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压应力水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对于楼屋盖梁体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或者柱上去。除此之外,建筑的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应该做到清楚明确,并且抗侧力结构宜尽量做到连续贯通。

第三,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有合理适度的强度和刚度。宜具有合理恰当的强度和刚度分布,防止和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集中或应力集中;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被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形成晚,应当使柱、梁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地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重视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和对称性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其中的平面以及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理念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上应尽量做到规则,避免采用过于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根据抗震设计的规范,对于平面或者书面存在不规则现象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于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贯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强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在建筑的抗震性中,建筑结构的对称性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平面的对称、质量分布的对称以及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三个方面。最佳的方案是使建筑平面形心、质量中心、结构抗侧刚度中心在平面上位于同一点上,而在竖向则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简称"三心重合"。从某些方面来讲,建筑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规定在实践中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四、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

1.施工场地要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至今,抗震设防措施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能评价。一般的建筑物建设的地基如果选择在软土上,那么地基则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继而出现建筑物倒塌或者倾斜的现象。因此,在选址时,要特别注意施工场地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地基稳定性较好的场地,避免不利的地段,并且不允许在有危险的场地进行建筑。

2.使用最科学的结构形式

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哪一种结构较为合适则需要结合地区以及防裂要求等来进行选择。从抗震方面来的因素选择结构体系时,应优先考虑结构侧移度,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侧移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不同,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侧移刚度也有一定差距,所以,为使建筑结构侧移刚度满足设计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不同结构体系房屋高度规定准确的高度。

3.提高设计水平,确保设计的抗震性能

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性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上必须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结构设计水平并不是很高,建筑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仍然很多,因此,结构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使得原材料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多,这样会则会对工程的总价以及建筑结构的自重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应以抗震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继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根据抗震设计原则,应将承载力、刚度作为主要的设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抗震性能。

五、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作为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建筑的抗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建筑工程要想使建筑抗震设计做到优秀,必须以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为基础,然后再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因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小进,方蓓萌.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4).

[2]郑剑扬.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0(12).

[3]卞文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J].沙棘(科教纵横),2010(12).

[4]彭彤.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