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18: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引言
在人们不断发展环节里面最为主要的便是具备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幼儿时期是儿童所有素质不断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人格逐渐产生的重要时期。加强幼儿自身的素质能够为增强整个民族的素质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2 幼儿健康人格的含义
幼儿的健康人格所代表的是幼儿心理的各个层面与社会环境间处在一个相对统一、协调的状况。幼儿的健康人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具备一定的发展、接纳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能力;②可以非常好的与亲戚、父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及老师进行交流沟通;③对于所承受的学习与其它行为能够胜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④可以更加好的发挥出潜能;⑤对于父母、亲戚朋友有展示爱的能力。
3 埃里克森有关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理论
3.1 信任对怀疑(0-1岁)
此时期所要处理的社会心理冲突便是信任对怀疑,大都出现在婴儿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之内,该时期婴儿的核心任务便是接受相应的照顾。其对与外部环境的可信任度实施自我摸索,同时做出比较简单的评判。婴儿经过自我摸索若得到了信任感,便会创建起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从而才能够用于希望、勇于期望,与之相反的是,便会形成不信任与怀疑。信任感的构建大都是在父母的照顾环节中所实现的。
3.2 自助对羞怯(1-3岁)
此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克服幼儿的羞愧感,取得自主的能力。若无法帮助幼儿妥善处理心理问题,比如:父母处罚又或是维护幼儿的形式不适,幼儿或许会感受到害羞同时形成怀疑。与之相反便能够得到更加好的自控力与较为坚定的意志。大量良好品质的创建同样是形成于和父母的日益相处环节之中。儿童在社会习性的获得以及优良行为方式获取层面,与父母的指引规范是无法分离的。
3.3 主动感对内疚(3-6岁)
主动感对内疚的矛盾。此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在家庭关系里面培育起幼儿自助摸索的精神。若幼儿的此种精神能够获得认可,便能够具备相应的责任心、自信心与创造力等,相反便会降低寻求有目标价值的勇气与动机。
4 幼儿健康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欺负行为
幼儿欺负同伴的行为主要有身体欺负、言语欺负以及财物欺负等其它形式。在幼儿的欺负行为里面所出现最多的便是身体欺负。
4.2 社会退缩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安静退s型,所指的是幼儿自己在实施摸索又或是构建性游戏,展示出了幼儿对于某个事物有着更加强的兴趣感;焦虑退缩型,所指的是幼儿无事可做以及观望的做法,展示出了幼儿本质层面的羞怯与抑制,不但期望而又胆怯靠近其它幼儿的动机矛盾,和内隐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活跃退缩型,所指的是幼儿单独一个人实施喧闹性身体游戏、扮演游戏,展示出了幼儿活跃、冲动的特点,与破坏、攻击等外显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4.3 自私心理
自私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点特征:占有欲强,自私自利,不但充分维护自身所具有的物品,还会出现争抢、拿走并不是自己的物品;具有非常严重的个人主义,缺少集体意识与同情心;心胸狭隘,较差的奉献精神;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并不合群,多疑以及孤僻等。若具备如此的人格从小不进行改善,则便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5 人格阶段论对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5.1 构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父母教育对幼儿初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最为主要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若幼儿可以由父母处取得关爱与温暖,便具备对此种行为足够的信任,埃里克森指出,幼儿所具备的基本信任感是产生健康人格重要基石,是今后所有时期人格培养的基石。此时期危机的妥善处理,便会使得幼儿产生一种非常好的品质,也就是希望品质。其便需要父母,特别是母亲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由物质方式使得孩子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及时性的哺育,细心照顾,符合孩子的基本需求,尽可能的使孩子处在一种平和、舒适的氛围中。并且还需要给予孩子高度的重视,对孩子所作出的行为进行及时性的回应。
5.2 培养儿童自信、独立的心理品质
第一,为孩子们提供单独完成一件事的机遇。大部分的父母均认为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事情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还会将事情搞得非常复杂,所以在各式各样的活动里面,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代为办理,虽然孩子们能够自己所完成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其无形中增强了孩子们自身的依赖性,办事缺少自信心与自主性。部分心理学家指出自己动手是孩子们自身的本能与天性能,幼儿对于自己穿衣、吃饭等均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性与兴趣,若父母不关注此点,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办,孩子们的兴趣与欲望便会在迅速的消失。
第二,全面激励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独立性通常是在和其他同龄人的沟通中所产生的。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感觉,感悟各式各样的“生活刺激”,实施各式各样社会行为的“演习”,单独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其在无形中帮助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5.3 鼓励孩子积极与外界交流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在3-6岁时,因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快速成长,儿童对于附近的所有事物均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其渴望摸索所有未知的内容,与周围的一切进行交流与互动。人们往往会观察到此年龄时期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其是对于成人行为的效仿,孩子们渴求和外界实施交流,其均想自身能够装扮成人的角色,同时由于可以胜任上述活动而感受到欢乐。在此阶段,父母需要全面激励孩子充分的与外界进行交流,指引孩子们自由的摸索。
所以,在此阶段,父母需要充分维护孩子们所作出的主动行为,使得孩子们能够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里面。激励幼儿和其他人员交流,在此环节里面培育孩子们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语言表达,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增强幼儿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父母需要仔细查看幼儿所作出的主动选择行为,以此挖据出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有利于更加好的发挥出幼儿自身的潜能。在孩子们遭遇困难时,父母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引,使得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便可以转变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或是使得结果向着自身所预料的方向不断进步,进而使得孩子们能够领悟到自身的价值。孩子门在摸索外部世界的环节中,无可避免的遭遇一些问题,父母在回答孩子所提出问题时,避免敷衍了事,需要非常认真的进行解答。
6 结语
综上所述,埃里克森与个体最初人格不断发展的相关理论使得人们意识到,个体自身人格由刚出生开始变遭受环境与母婴之间互动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人格的培育需要由婴幼儿阶段开始,由母婴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现代化的人格培养的关键并非是在幼儿上学之后才去改善其有缺陷的人格,而是需要在出生那一刻进行培养,以建设的心态去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避免人格发生偏差。所以,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无法忽视,与之相反的是,需要增强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晓芸,曾昭镇.组织材料活动 培育幼儿健康人格[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彭迎芳.试论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4(02).
[3]郭春涵.从埃里克森的早期人格理论谈学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家庭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4]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关键词:师范生 健康人格 培养 途径
当今世界信息量剧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出现了许多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国民健康人格的教育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这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向师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师的人格塑造则是重中之重。
一、小教大专师范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和现状
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语 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叫个性,看成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一个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反映。
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重要区别在于: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塑造“教师人格”。“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优良的认知风格和工作作风、健康的心理结构。在小学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同伴、社会、教师等,但从小学儿童的特点而言,小学教师个性特点对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曾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做观察和测试,发现许多师范生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羞怯、胆小、自卑、焦虑、懒惰、恒心差、自高自大、不务实际、不能严于律已等个性特点,与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师人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师范教育中应引起重视的一问题。
二、小教大专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在师范教育中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健康人格的内涵特征,培养和塑造小教大专生的个性品质。
(一)教师人格塑造的前提 —— 认同教师人格
塑造学生的教师人格,首先要使其了解教师的人格要求,认同教师人格,加强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树立教师人格榜样来达到教育目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师范院校进行教师人可知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如春秋时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当代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都可以作为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塑造的土壤 —— 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对小教大专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就是班集体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要让学生自觉地关心班级,共同管理班级,以民主的工作作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自然培养其互助互爱的个性。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形成这种良好的个性,必然会带到工作岗位上。
(三)教师人格塑造的起点 —— 从小事做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是由身边的各种小事构成的,并在各种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教师的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日常中要注意小教大专生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讲究语言提高人格品位,努力完善教师人格。另外,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经过锻炼,让其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培养其强烈的责任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小教大专师范生努力的起点。
(四)教师人格塑造的核心 —— 创造性的培养
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使师范生能胜任这一工作,就必须培养其这一个性特征。另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的师范生成为新教师,同时也是新课改的骨干,这一个特征的培养更显重要。
培养这一个特征重要途径是让小教大专生在学习期间,有目的地创设并组织教育情境和各种活动。如:要据实际的教育要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参观、访问、春游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演讲、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义务劳动等,多设立一些条件到中小学校中去见习、挂钩、实地地去协助班主任或独立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小教大专师范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充满着活力,他们也拥有着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独立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等品质着手,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绳子的多种用途、废旧的创新用法等。
(五)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 —— 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能力为基础,并自发地或自觉地运用这种经验或能力来指导、规范、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即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的总称。外在的一切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吸收、内化才是有效的。
小教大专生已经跨入成人期,他们有可能、有条件,也应该以自我教育为教师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教大专师范生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让学生懂得有关人格的知识,只有丰富了知识,才能够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其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着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这能力形成过程中,通过各种逻辑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意识觉醒,逐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种方法:
(1)阅读法。可将有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列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写心得体会等相关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2)测验法。可对学生做心理测试或调查,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做适当分析,与学生个人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重新进行自我评价,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3)宣传法。可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板报等宣传工具,让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引起学生对人格健康的重视。
小教大专师范生在校期间是人格的再造期,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必将会使小教大专师范生的人格层次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师大出版社 1997年.
[2]李铁君,《谈谈师范生的个性培养问题》见《教育科学》1998 .3.
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一般理解为个性的同意语。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着知、情、意、行诸方面的特征。某人的人格特征,是通过他人对别人、对自己、对所从事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尤其与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生活坏境、所受教育及形成的行为习惯有密切联系,因而,早期教育对于建树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要培养儿童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的进取意识。就成人来讲,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集中投入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业绩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种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意识必须从小培养。这方面的教育是和人生 理想的树立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相联系的,也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美好高尚的理想是人生航程中的灯塔,但美好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从小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对于他们长大以后出色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战而胜之,并给予必要的扶持。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吃苦受累,凡事自己动手,结果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长大以后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极易形成消沉、颓废的病态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与人交往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需要。善于与人相处,防止人际交往中病态人格也与早期的教育方式有关。心理健康的人与人交往时正面态度(如尊重、信任、友善、宽容)多于反面态度(如敌视、嫉妒、猜疑、憎恨),因而他会有许多朋友,从而是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而充实。儿童从幼年起就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正确的教育会使儿童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他自己也就会有许多真诚的朋友。交往要有选择,人们不愿与那些品行低劣的人为伍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一个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交,甚至认为人们都会与自己为敌,这就是一种病态人格了。有的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与其他小孩接触,这种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极易产生“社交恐惧”、“赤面恐惧”等不健康心态。另外,在儿童的游戏和活动中,不要回避异性小朋友,让男孩和女孩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有的青年,在与异性接触时感到面红耳赤、紧张、心慌,为此而苦脑不堪,这都与儿时的封闭状态有关。
其三,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不骄傲、不自卑但却具有很强的自信心。每位家长都珍爱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优缺点也最了解。对孩子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以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孩子而贬低别的小朋友,以免形成唯我独尊、唯我独秀的骄傲心态。同样,对孩子的缺点、缺陷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缺乏竞争的勇气,自愧不如别人,因而退避三舍、回避社交。遇到打击和挫折还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早期教育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集体的游戏和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活动增长才干。当他感到自己能胜任所从事的活动,别的小朋友能胜任的活动自己也同样能胜任甚至干的更为出色时,就会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
其四,培养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
心理学研究中将满意、愉快、振奋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或增力情绪,因为这类情绪能增强人的活力,促进学习工作的成效和身体健康。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或身处逆境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人一般很难被困难压倒,而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的人则难于承受精神上的压力。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性格一般都较为开朗,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易使儿童情绪压抑。另外,打骂儿童、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对人的敌视、自卑、忧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儿童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儿童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儿童的主导情绪就会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
“昨天的面包不充饥”,一味的运用传统家教方法与手段解决不了今天的家教实际问题,单纯的加大经济投入未必能带来家教的成功。核心是发挥智力优势,把智慧文化转变为指导家庭教育的艺术。
时代不断往前推进,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步伐,多数父母醉心于权利,沉浮于名利,却看不到身旁的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保姆、交给学校、交给电视、甚至交给罪恶;他们可以给孩子很多的零用钱、很多礼物,却给不出任何时间,这是我们下一代的悲哀,更是造成社会不安的潜在因素。
培养孩子健康人格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先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要从现在开始
你该何时开始教育孩子?你该何时开始按照那些积极的步骤来把他们养育成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7岁的规则时期。
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向她妈妈述说学校一天所发生的事。她说:“我们今天有个代课老师,她让我们随便做什么都可以,我们不喜欢她。”从这可以看出来,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知道她该做什么,假如不明白的告诉她该遵守的规则,人会变的任性,不快乐。没有安全感,并且有一种“没有被爱”的感觉。有时候她甚至会跑出“界外”,试试她的行为界限在哪里。
这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她会思想或做应该做的事之前,我们应该告诉她,什么是她该做的。这是教导服从的最好时候。而服从是道德意识及良知发展的第一个要素。假如父母在孩子小时侯能够管住他们,待他们长大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因为那时孩子已能自制。假如小时不加管束,长大后的孩子不仅常茫茫然不知所从,也比较可能对任何管教都产生反叛。所以让我们尽量少说“不可以”,但态度要坚决而且包含爱心。
第二阶段是八至十岁的模仿期。
孩子需要从具体榜样中学习,因为这年龄的他们还没有很好的能力去做抽象的思考。家长个性上的优点及缺点全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在孩子身上家长所无法容忍的事情往往是家长最糟的缺点。这就是所谓的“有样学样”。阅读在这个时期是很重要的。适当的书和杂志对价值观的决定有帮助。在这几年中孩子会模仿他们认为“很有英雄气概”或“很有挑战性”的行为,所以应在此时多读有关良好行为、勇敢诚实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十三岁以上的启发时期
年少的孩子常会受到一些伟大思想的启发,他一定会有英雄崇拜,假如没有英雄,他自己会去找,如果他没有受到“好”英雄的启发,那么他便会受到“坏”英雄的影响。因为这个时期的少年,如果心中有个目标,就会有较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性格,当然规则和限制仍然很重要,这个时候青少年需要能发挥有效的自我控制,因为父母不可能随时在身边,青少年需要用到过去的经验。
孩子到了青少年时会很清楚的知道父母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他并不一定了解新年背后的原因。因此花时间让孩子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事。“交谈”可以强化规则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感觉到父母的爱、信任和支持。在他知道有人爱他、接受他之后,他会迎向一切好的转变。
二、创造爱的环境
培养积极特质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令他觉得幸福、能接受他的环境。你可以用爱和乐观来帮助孩子开始和结束每一天。让孩子快乐的期盼每一天的来临。
三、你会得胜
家长一定要记住的是:用和善的语言肯定孩子。你永远都无法知道在什么时候,短短的一句或几句诚恳的话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的缺点,不批评,不抱怨,不训斥。而是真诚的提醒,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找孩子什么方面的闪光点,希望孩子学习好就找学习的闪光点,希望孩子聪明就找聪明的闪光点,信任孩子以鼓励为主,在他成功时鼓励他,在他失败时同样要表扬他,采取宽容的心态。给孩子以力量,在他们的成长中,不停的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让他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童年。
一、培养健康人格的意义
关于“健康人格”定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健康人格状态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要素和谐统一的结果。即健康的人格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方面。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以自我为基础:通过自我的界定、解释、解剖而构建自己的人格。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健康人格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敏锐的思维方式、求实创新、竞争和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拼搏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整体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应对各种现实压力:顺应时展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一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而各个阶段的水平都是最低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很重要。
三、培养学生公平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安排一些比赛和游戏:这些比赛和游戏都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和规则: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能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价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在体育课上让学生通过展示所学的各种技术动作:是内在的情感表现。有利于学生养成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例如:篮球分组对抗赛中:学生不惜体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动脑思考如何合法抢到对方手中的球:在体力和智力的较量中不断进步:从而达到体智双休的目的。还有50米短距离冲刺跑项目:当教师发出“跑”口令的时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他们必须快速反应:然后迅猛向终点线冲刺。这个过程对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应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自2007年开始以“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基本内容为:
(一)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那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入,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奶牛场、桔园、农贸市场、商店、美容院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三、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参照国际心理学会颁布的“儿童心理权益宣言”,在全园范围内制定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在各种活动中,
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武德的内涵 时代性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一、武德的时代性内涵
武德是经过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孕育,由长期的武术实践发展而形成的习武之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优良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武德的精神内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历史局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满足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时代诉求,发挥其应有的精神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
从西方人格理论家对健康人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给健康人格下定义是困难的,但对健康人格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的,即能够超越其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实现成就了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主要特点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仅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而且认知、情感价值道德等审美要素整合良好,身心系统保持平稳状态,人格和谐统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健康人格标准,是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的集中概括。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对此认识之深刻令吾辈肃然起敬。看来,大学生人格健康与否不但关系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是否顺利成长和成才,更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21世纪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自身的人格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民族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完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通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
三、武德的时代性内涵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相关性
(一)大学武术课是契合点
《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虽然此大学和彼大学有区别,但毫无疑问,当代的大学是可以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武术课是实施大学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武德的时代性内涵与健康人格相统一
在社会转型期,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缺乏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依旧存在,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武德的时代性内涵可以通过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减少上述负面思想的影响。
(三)武德的时代性内涵与素质教育相统一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应该基于以下三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教育,且在他们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尽可能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将弘扬人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3.素质教育要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武德的时代性内涵是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时代性内涵是可以再次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的。
(四)把握武德内涵的时代性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切入点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概念和结论的背诵上,而应是现实的、感性的、真切的理解上。而大学武术课就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让大学生把健康人格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使武德的时代性内涵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明辨是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性的内涵的把握要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回答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武德时代性内涵的实施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心和爱护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人格养成上将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但完成这个过渡和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思想矛盾,由此产生的困扰和冲突并不少。这些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或不够及时,就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裂变和扭曲。武术课的有效实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成长压力的。
(五)武德的时代性内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相一致
古人云:“人格之道,当治于心”。古人对人格培养的看法尚且如此,现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更是如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生面对裸的竞争与利益关系,面对个人得失、进退的取舍等诸多的困惑、苦恼、压力、焦虑和担忧,使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滑坡,令人堪忧。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高校广泛开展武术课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武德的时代性内涵战胜各种心理压力,把武德的时代性内涵变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六)武德的时代性内涵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之一
亚里士多德说过:“美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心智方面的美德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归功于教育;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可见,美德是可以通过实践逐渐养成。而大学武术课就是在实践和加速养成这种美德。大学武术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完成这一目标:一是武术课实践可以激发道德需要;二是培养道德认知能力;三是完成德性修养。武德的时代性内涵可以包括上述三个方面,并通过武术课不断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加速完成美德的养成。
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能够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大学生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也包括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
“过去我们只注重怎样让年轻人更聪明,而忽视了如何使他们更善良”。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校园凶杀、暴力依旧存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缺失问题依旧是个重要议题。因此,武德的时代性内涵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当代的热点焦点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增强自身的校园和社会的影响力。还应该将大学生父母、大众媒体、商业界、市民和社会团体联合起来,培养尚武的校园氛围,为发扬武德的时代性内涵创造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小结
总之,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要以不断更新武德内涵为契机,迎合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时代需求,以尚武习武为手段,促进人格培养的知、情、意、行各个侧面及自身知识、能力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平叔.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