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休闲农业市场研究

休闲农业市场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休闲农业市场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休闲农业市场研究

篇(1)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末,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发展探讨也起主要集中于21世纪初,2006年后研究的论文开始大量出现。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分成两大类:基础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具体内容归纳如(见表1):从表1看,国内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成果偏重于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基本处于一般性研究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内容上看,对于和服务企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质量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领域,仅仅在部分研究成果中闪现一下。并在浙江等地方性评价标准中,以非常小的比例体现在评价项目中。因此,有关国内从知觉服务质量角度研究休闲农业营销创新的问题还处于萌芽阶段。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最为盛行(方世敏),当前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品和功能的开发、市场研究、可持续性发展和宏观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获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外休闲农业的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产品和功能开发研究。A.Hjalager(1996)研究认为休闲农业是在多功能农业的基础上,由农业多样化经营形成的。乡村旅游因其规模小、特色设施、环保主义而形成富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但其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C.Hegarty(2005)在对波兰和爱尔兰作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休闲农业产业多样性决定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但其多样性则取决于区域资源及客源市场条件。麦基(N.G.McGehee,2004)认为农场主拥有土地、经济上依赖于农场经营、休闲农业深受大众欢迎,是刺激休闲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关于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外多数学者认为虽然有诸如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转型与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文化是休闲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JohnTribe(2000)认为,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乡村性将受到削弱。T.J.Forsyth(1995)对泰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的研究表明:旅游业不能使最贫穷的小农户致富,但它可使那些有能力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旅游业的农户增加收入,发展旅游可能使农村社会进一步贫富分化,并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或环保意识的增强可能导致环境退化或环境改善。

宏观管理政策研究。在欧洲,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财政支持,设置专门管理、服务机构等。休闲农业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方面研究较多。英国约有10000个农场提供膳宿服务,但一半多的经营者未参加任何质量保证监督计划。AlizaFleischer(2005)对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乡村旅游企业与放弃农业生产活动的旅游企业的比较研究证实: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业绩更好。

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研究。当前国外学者在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已有的文献揭示了服务质量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Reichel(2000)则采Gronroos(1984)的观点,以技术质量及功能质量维度衡量服务质量,并参考Fleischer(1993)技术性及功能性二维度下之衡量问项,拟定休闲农业观光服务质量属性的问项;Akama&Kieti(2003)探讨肯亚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狩猎旅行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服务质量衡量维度采用了Parasuraman(1988)服务质量五维度,并参考SERVQUAL问项,以服务为导向,配合国家公园特殊性来拟定服务质量属性;Maryam(2003)则是探讨参与生态旅游之期望服务质量,经因子分析,将参与生态旅游者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归纳出六项维度,分别为生态有形性、确实性、可靠性、反应性、同理心及有形性等方面,并将其命名为“ECOSERV”,为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建立了一个指向性的方向,其中生态有形性为生态旅游服务质量中最受游客重视的一个维度,游客对生态有形性的重视所表现的行为对环境是友善的、具有较小破坏的,该篇论文验证了应用服务质量于生态旅游研究的可行性。

其他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了地理位置、休闲农业分类等等方面。国外研究在早、中期基本局限在产业的界定和政策支持上,随着该产业的逐步成熟,研究重点偏向于具体经营的角度,主要还是围绕顾客,如何在一个新兴产业中嫁接成熟的服务理念,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服务营销的质量问题,仅仅停留在服务质量与休闲农业的相关性分析,为对服务质量评估维度和休闲农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因果关系论证。

结论与展望

篇(2)

【关键词】 云南省 咖啡产业 钻石模型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咖啡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云南咖啡从分散种植逐步趋于集中,形成了普洱、保山、临沧、德宏四大核心主产区,主产区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省的85%以上。2014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83万亩,比2010年的64万亩增长3倍,产量11.8万吨,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2014年咖啡出口48429吨,出口创汇14591万美元,出口创汇比上年略有增长,成为仅次于蔬菜、烟草的第三位创汇农产品,全省咖啡种植农户30多万户,咖农超过100万人,咖啡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根据全球咖啡的产销形势分析,到2020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有望达到250万亩以上,年产咖啡生豆20万吨,出口创汇3亿美元以上,总产值将突破350亿元。

在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出口创汇额迅速增长的同时,咖啡企业也同步壮大。据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有12家省级咖啡龙头企业,云南省已有18家咖啡加工企业获得了全国QS质量认证,全省咖啡初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云南省咖啡产业竞争力分析

1、生产要素分析

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与世界优质咖啡盛产国哥伦比亚的自然地理条件极其相似,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在土地资源方面,云南热区土地面积达8.11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咖啡种植的耕地面积约34万公顷。目前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云南成为全国产量最大、品质最好的咖啡产出基地奠定了基础。

2、需求条件分析

(1)国外市场需求

云南咖啡生豆主要出口欧美、亚洲、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是云南省小粒咖啡的主要消费市场,其中德国是云南咖啡豆的最大出口国,比利时、法国分别是云南咖啡豆的第二、第三大出口国,此外,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对云南省咖啡生豆的需求一直较稳定。

(2)国内市场需求

据资料显示,中国咖啡年人均消费量仅为50克,不及西欧等咖啡消费大国人均消费量的1/100。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约45亿杯咖啡,远低于北美1339亿杯的水平,从2014―2019年,预计中国咖啡消费量将增加18%,而美国只会增加0.9%,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使得咖啡加盟行业正以25%的速度增长,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入驻中国市场,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已有823家店,希望到2019年能达到3000家。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分析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前期建设与发展,云南咖啡加工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云南省已培育出一批咖啡生产加工企业,咖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2011年云南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建成1.3万吨速溶咖啡粉生产线,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深加工与研发基地,已获授权的3件实用新型专利在公司建成投产的深加工生产线中全面运用。目前普洱爱伲咖啡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焙炒咖啡生产线,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已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4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性对手分析

(1)产品开发

云南咖啡要想在世界咖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另辟蹊径,开拓属于云南咖啡的新“蓝海市场”。在这方面,普洱咖啡研究所已经迈出了开拓者的领先步伐。他们以科技为引领,依托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与企业结盟,细分咖啡消费市场,开发出了区别于星巴克、雀巢等国际大牌的咖啡新产品,如速溶纯珍核桃咖啡伴侣、咖啡核桃乳饮品等,改变了消费者对传统咖啡产品的认识,获得了大批新老顾客的青睐。

(2)市场定位

近两年,云南咖啡市场流通最大的亮点是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渠道销售咖啡系列产品的数量增长迅速。零售商在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店铺,或分销或直销云南咖啡系列产品。超市、百货商场、便利店等传统分销渠道和咖啡馆、咖啡连锁店是云南速溶咖啡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云南咖啡烘焙豆和烘焙粉产品主要是通过咖啡馆和咖啡连锁经营店进入销售终端,有少数通过咖啡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

(3)战略行动

后谷咖啡公司沿着“速溶咖啡+贴牌加工+超市”的大众路线,以速溶咖啡为主打产品,以自主和贴牌加工为发展方向,以超市为主要销售渠道,走大众化消费路线,扩大市场规模。普洱爱伲咖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顶级咖啡+咖啡庄园+咖啡馆”的精品路线,以开发顶级咖啡品牌为着力点,以建设咖啡庄园为载体,以布局大城市咖啡馆为切入点,营造咖啡文化氛围,打响曼中田咖啡品牌,走精品形象路线,打造咖啡品牌内涵。

5、政府扶持因素分析

云南省政府2009年制定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为生物产业中的重点产业。2011年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作为指导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纲要。国家也十分重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2007年农业部制定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为咖啡发展的重点区域,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支持云南咖啡的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建设。同时,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6、产业发展机会分析

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分行作为一家支持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性金融银行,近年来大力支持云南咖啡产业,累计投放了27亿元,支持面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从咖啡品牌打造到支持企业深加工发展,为云南省咖啡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参与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进出口银行以咖啡为载体,打造全新的中欧国际货运通道,开创了云南通往欧洲各国贸易大通道的里程碑。中欧专列的开通一方面为将云南打造成全球咖啡仓储中心成为可能,通过支持咖啡出口国际专列,可以把云南打造成亚洲乃至全球咖啡产业的采购集散地;另一方面开辟了云南通往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大大缩短了从云南到欧洲的货物运输时间,使咖啡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加速了贸易资金的周转,也为更多东南亚国家的货物出口提供了通往欧洲的通道。

三、提升云南省咖啡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1、制定规范化的栽培管理规程,出台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

云南咖啡单纯依靠产量竞争难以在世界咖啡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云南要将咖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咖啡产业,必须走优质、精品咖啡的发展之路。为保证咖啡种植和加工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推动,建议如下。

(1)培育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的咖啡产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和农科教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科技攻关。

(2)在咖啡生产种植的适宜区或优势区建立咖啡标准化生产建设示范区,加强政府、企业对咖农的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进行种植和加工质量标准化试验、示范和推广。

2、建立市场开发与产品开发联动机制,开辟咖啡市场新“蓝海”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在市场。确立市场驱动的产业发展战略、加速产品开发商业化进程、开辟咖啡市场新“蓝海”领域、培育自主市场,是实现云南咖啡产业升级的关键。

(1)成立省级咖啡市场研究部。成立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由学术界、企业界的战略管理专家组成研究团队,独立开展市场调研;或借助外部管理咨询服务外包,寻找消费者需求和引导消费需求,挖掘咖啡市场新“蓝海”,创造云南咖啡新市场,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咖啡市场竞争结构,实现成本驱动发展战略向市场驱动发展战略转型,以咖啡市场开发带动咖啡产业开发。

(2)建立咖啡新产品孵化基地。应充分理解和运用现代竞争战略理论,打好云南咖啡的差异化和专业化之牌,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需求和驱动出发,不断研发新产品,并为新产品的商业化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3、推进咖啡电子交易中心建设,改变市场弱势地位

创新咖啡传统的流通方式和交易模式,通过电子交易促进市场信息对称,改变目前云南在咖啡交易中的弱势地位,积极争取成为价格形成中心,获得咖啡价格的话语权。

(1)尽快搭建咖啡现货交易平台。加快方案设计和规则制定,尽快搭建咖啡现货交易平台。咖啡现货交易平台下设包括收储(由第三方及银行监管的)、仓库、物流和拍卖中心,同时在普洱、德宏等咖啡主产区设立分中心。

(2)构建云南的咖啡期货交易平台。在现货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咖啡现货交割并逐步扩大交易量,待现货平台充分发育后,构建属于云南的咖啡期货交易平台,使得云南咖啡豆价格权不再受制于美国期货市场,通过金融手段来抵御各种风险。

4、借力云南旅游产业优势,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咖啡馆和咖啡庄园

云南咖啡发展可借力云南旅游休闲业的发展顺势而上,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咖啡馆和咖啡庄园。

(1)建设一批咖啡庄园,实施“点”的布局。将咖啡庄园的建设与云南旅游线路的安排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咖啡庄园可以分流部分游客的住宿、休闲需求。

(2)建设一批咖啡馆,完成“面”的覆盖。与咖啡庄园相比,咖啡馆的布局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各旅游景点、各交通枢纽均可实现,作为云南咖啡的窗口,咖啡馆有助于树立和传播云南咖啡历史和云南咖啡文化。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规模与组织形式、时间结构与地域差异的考察,剖析了明清时期陕西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及其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庙会市场在西部环境相对闭塞的省区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过对陕南、关中两区庙会市场发展的不同轨迹,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场体系,以及庙会市场在其中所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明清     陕西      庙会市场      市场体系    区域不平衡性

【“摘要”为3号黑体、居中、字间空1格;下空一行,内容不少于400字,小4号宋体,两端对齐, 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关键词”:小4号黑体。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请插入页眉页脚。页眉:内容为   北方民族大学:论文题目,页脚内容为页码,居中。】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ourism-marketing is becoming the key factor of the tourism. Tourism is stepping into the era of marketing orient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ourism-marketing is the prime problem on NingXia tourism.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design of the NingXia tourism, marke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ng.

KEY WORDS: NingXia      Tourism marketing      Ideas marketing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要求: 】

【Abstract 小4号Arial 体,加粗,居中,内容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两端对齐】

【关键词(Key words 小4号Arial 体,加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行间距1.5倍数, 中间用空格隔开。其余与中文格式相同,两端对齐】

 

【目录另起一页,“目录”为小2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内容小4号宋体。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 行间距1.5倍数。】

【请采用自动插入目录格式。目录争取在一页内结束】

 

目  录

一  导论.................................................................................. 5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5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5

1.“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 6

2.“农家乐”...................................................................... 7

 

二  孔雀村农家乐现状调查.................................................................. 7

(一) 调查背景......................................................................... 8

(二) 调查方法......................................................................... 8

(三) 基本资源情况的考查............................................................... 8

(四) 农家乐经营业主的基本素质分析与经营概况分析....................................... 9

1. 基本素质分析................................................................... 9

2. 孔雀村“农家乐”经营情况分析.................................................. 10

(五) 客源市场消费和满意感的调查分析.................................................. 10

1. 客源市场消费的调查分析........................................................ 10

2. 旅游产品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1

3. 旅游产品意见分析.............................................................. 12

 

三  孔雀村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一) 孔雀村资源破坏严重, 政府及村民旅游资源开发意识薄弱.............................. 13

(二) 农家乐经营业主基本素质较低,队伍老龄化严重...................................... 14

(三) 经营产品单一雷同,投资巨大,政府补贴微少........................................ 14

(四) 客源市场结构呈老龄化且家庭结构复杂.............................................. 15

 

四  孔雀村农家乐旅游开发对策及建议....................................................... 16

(一) 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政府补助与引导.............................. 16

(二) 提高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将经营队伍年轻化.......................................... 16

(三) 拓宽客源市场,定价适宜,树立口碑效应............................................ 17

(四) 改善卫生环境,增加乡土气息...................................................... 17

结语..................................................................................... 19

致谢语...................................................................................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一)农家乐旅游顾客问卷调查.......................................................... 21

(二)访谈问卷........................................................................ 22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

管理学院 **级**专业   ***(姓名)

例上:[论文另起一页,题目为小2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署名:文章第二行  小4号宋体 居中, 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前  言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论文内容:内容不宜过多,小4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 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一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一, 黑体三号,居中】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 标题一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标题二内容,两端对齐】

 

(一)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二, 黑体三号,居左】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 标题二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标题三内容, 行间距1.5倍数,两端对齐,】

 

1.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三, 黑体小三号,居左】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 标题三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下面的标题内容, 行间距1.5倍数,两端对齐】

 

 

结   论

上文只是就《三号汉墓》遣策释文和注释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由于本文体例所限,有些问题并没有作专门的讨论,在此作一简单的说明。由于本人学力所限,三号墓遣策中的一些问题,只好存疑待考。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可能也存在问题,敬请大家指正。

【“结论”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

【下空一行。内容:小4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 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标题一,标题二,标题三, 结论,致谢语之间行距请根据美观度适当空出两至三行】

致  谢

本论文从立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都是在导师李井会教授,高礼让教授和于洪梅讲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李井会教授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在传授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能力,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开阔了我的视野。导师敏捷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两年半来,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凝聚着李井会教授的心血,我将最诚挚的谢意奉献给我的导师。

【“结论”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

【下空一行。内容:小4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 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标题一,标题二,标题三, 结论,致谢语之间行距请根据美观度适当空出两至三行】

1.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活动。农业旅游与农业资源、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农业区位及农村文化密切相连(李天元,2003)[1]。由于观光农业发展较快,人们常把“农业旅游”称为“观光农业”(黎小苏,1987)。观光农业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融农业经营与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种植为依托,把农业经营和观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游客前去观赏,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韦庆远(1983)指出:尽管“观光农业”与“农业旅游”意趣基本一致,但由于“观光农业”反映的是传统“观光型”旅游形式,无法体现当代农业旅游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等特征,也无法体现旅游的农场、园地、森林等不同风貌。规范的称呼是“农业旅游”,它不仅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也包括农业修学、农业考察、农业科研等形式。应该看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旅游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扩大,最初只把田园风光、农事活动作为农业旅游的吸引物,后来加入农村的建筑、农村的习俗,然后又加入农村的文化等等。

【注释:采用脚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脚注,编号格式选1、2、3、4、5)】

【脚注必须是和文章中的引用以及参考文献相对称,严禁胡编乱造】

【引用书本著作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M],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引用期刊顺序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引用网址顺序为:作者,题名[J],网址名,年份,插入网址,具体到文章html格式,例如:宁夏日报,银川市抽查六成“农家乐”卫生状况堪忧[EB/OL,2003,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其他情况参见《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例下:(文中红字引用出自以下脚注-例上)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五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50-155.

[2] 黎小苏.陕西之特产—牲畜[J].山西:陕行汇刊,1988,7(2):25-29.

[3]宁夏日报,银川市抽查六成“农家乐”卫生状况堪忧[EB/OL],2003, 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参考文献”四字,4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内容5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

【引用的文献顺序,参考著作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引用期刊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引用网址顺序为:作者,题名[J],网址名,年份,插入网址,具体到文章html格式】其他情况参见《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附   录

[1] 陕西省旅游地图

[2] 陕西省庙会市场调查问卷情况说明

[附录可按照论文情况增加  “附录”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篇(4)

关键词:乡村度假产品;开发要素;开发模式

1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概述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由乡村向城市迁徒);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诸如自然的生态环境、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社会文化发展。包括乡村人口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从而扬长避短,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在产权上,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在经营上,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管理。考虑到房产的特性,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农业旅游开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旅游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以葡萄酒为主题,集生产、研发、旅游、教育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其中1/4是外国游客)国内外游客中,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公民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旅游年递增分别为16.8%、17.7%和19.1%。根据邵祎和程玉申对国外度假旅游双轨现象的研究,及王莹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是以短期度假的市场需求为主,大部分旅游者度假逗留时间小于3晚。

根据国外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经验和国内目前乡村度假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表明,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逐步形成,其开发时机日渐成熟。同时,我国城市数目众多,其中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达到34个,百万以下的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超过200个,这将形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巨大的客源市场。

4.2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

黄远林认为:“乡村度假是指在乡村地区、以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的休闲度假活动。”因此,在产品开发上,既要注重一般度假产品的共同要素,如舒适的设施、全面的服务等,更要突出特色要素——“乡村性”。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4.2.1原生的乡村环境

乡村度假旅游有别于其他度假形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其“乡村性”,具体而言就是原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具有乡村特征的环境是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先决条件。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原生的自然环境,这既是开发乡村度假的旅游背景,也是构建乡村度假活动的主体资源——环境的自然性、原生性和优美度是乡村度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乡村性”在于原生性,它包括原生的自然环境和原真的人文环境,是基于未被大规模开发而保持的自然状态。当然,这种原生性乡村环境并非指一切都按原始状态保存下来,如脏、乱、差的乡村环境,都是需要按照旅游环境要求加以整治改善的。

4.2.2舒适的旅游设施

乡村度假旅游设施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不同的乡村度假产品类型具有不同的旅游设施标准,如庄园式的标准相对较高,且设施内容要求全面,公寓式的标准较低,设施内容甚至与乡村社区实行共享。黄燕玲和黄震方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调查显示:舒适性是偏好休闲度假的居民外出度假考虑的重点。不管什么标准、什么档次的乡村度假产品,都必须遵循“舒适性”的原则。

4.2.3周全的旅游服务

如果说原生的乡村环境和舒适的旅游设施构成了乡村度假产品的“硬基础”,那么旅游服务则构成了其“软环境”。考虑到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不同类型和档次,我们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在于“周全”,即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提供应该是全面的,这个要求也与一般的度假产品相适用。至于有些学者所提到的个性化乡村度假旅游服务,我们认为是基于周全性基础上的提升阶段,对应着中高档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4.2.4多样的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同样构成了“软环境”的一环,这也是使游客滞留下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乡村环境,而且内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及“特色乡村休闲娱乐”也体现了“乡村性”的特征。乡村度假产品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了地方特色文娱外,还可以结合一般度假产品的文娱内容,其前提是与乡村环境及“乡村性”相谐调和统一;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文娱创新,通过多样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和滞留乡村度假旅游者。

4.3开发模式

4.3.1“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以独立法人方式全资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在开发和经营上,开发商与村民(或村集体)之间相对独立,村民(或村集体)往往不能在乡村度假开发经营中获得直接经济收益。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北京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就是由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旅游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乡村度假产品。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旅游开发商能够全面控制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有利于实现既定开发经营目标。其缺点是容易产生产品与周边乡村人文环境的隔离,甚至导致村民对乡村度假区的敌视态度。

4.3.2“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牵头,农户(或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参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并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经营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一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杭州瑞天公司旗下的千岛湖金竹半岛“家外家”生态养生度假公寓项目。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农户(或村集体)参与开发过程,从而直接受益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经营。其缺点是加大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且开发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容易产生利益经济纠纷。

4.3.3“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和农户(或地方政府)合作入股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建设完成后的度假单位委托旅游运营商经营管理。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海南中南森海湾是由中南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由上海传世经纪公司运营管理的乡村度假项目。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专业化合作方式形成开发合力。缺点在于层级较多,管理与利益上的纠纷也相应加大。

5结论和展望

基于国外的发展轨迹和国内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曲线,对我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了乡村度假旅游大有发展潜力。基于此,我国未来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组织方式和产品主题多样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国斐.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12):95-98.

[2]A.FleischerandA.Pizam,RuraltourisminIsrael.TourismManagement,1997,18(6):367-372.

[3]C.M.HallandJ.Jenkins,Thepolicydimensionsofruraltourismandrecreation.In:R.Butler,C.M.HallandJ.Jenkins,Editors,Tourismandrecreationinruralareas,Wiley,Chichester,1998:19-42.

[4]刁宗广.关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6):39-42.

[5]RichardSharpley.Ruraltourismandthechallengeoftourismdiversification:thecaseofCyprus.TourismManagement,2002,23(3):233-244.

[6]蔡建雄,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7).

[7]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

[8]DavidJA.Douglas,Therestructuringoflocalgovernmentinruralregions:Aruraldevelopmentperspective[J].JournalofRuralStudies,2005,(21):231-246.

[9]邵祎,程玉申.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6,21(3):93-96.

[10]王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6,21(6):44-48.

篇(5)

瓜子老大业绩股价双双下滑

根据洽洽食品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减少7.13%;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滑17.35%。不仅是近年来业绩首次双降,也是继去年年报净利润下滑后的再次下滑。业绩下滑也伴随着股价下跌,股价一度跌幅达5.05%,创一年来新低……

春节是炒货类产品销售的旺季,以瓜子为主营业务的洽洽食品本该迎来大丰收,但是却遇到业绩双降的尴尬局面。一季度业绩的下滑对于洽洽食品来说较为严峻,这表明洽洽食品品牌度的下滑,更是核心竞争力出现了问题。

这让洽洽食品迎来了上市以来的最大压力。洽洽食品上市之后,一直想依托F有渠道和品牌,加码休闲食品,成为平台型消费类公司。在增加新产品方面不遗余力,推出有啵乐冻、冰奶、喀吱脆、豆类、原香瓜子、花生等新产品。

但新品的增加并未影响洽洽食品的瓜子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瓜子业务仍然一家独大,但也遇到了增长天花板。翻看近年来洽洽食品财报,瓜子业务一直是大头,洽洽食品2016年财报显示,葵花子业务营收为25.35亿元,占总收入的72.17%,毛利率为33.43%,同比下滑1.75%。业绩承受压力,如何解压是洽洽食品要做的一道思考题。

缺乏定位的多元化终成困局

回首洽洽近年来的动作,想要突破瓜子业务一家独大的局面,多元化布局成为洽洽食品的首选,但至今均未见成效。“不务正业”的洽洽食品,正在面临来自业绩等多方面的压力。

2015年4月,洽洽食品宣布将自己主营饮料和果冻业务的子公司合肥华力食品有限公司75%股权转让给合肥动力食品有限公司。两年前,洽洽曾重磅推出的“啵乐冻”也从洽洽的产品序列中剥离出来了。而洽洽剥离果冻业务被业内普遍看作是洽洽多元化遇阻、回归以瓜子炒货等主营业务的开始。

和众多食品企业一样,多元化是洽洽食品最近几年的经营主旋律。早在2010年,洽洽便开始涉足薯片,随后又相继进军调味品以及果冻行业。洽洽更是一度把瓜子以外的业务收入占比目标定为50%。不过,洽洽多元化的步伐似乎并不顺利,截至去年洽洽食品瓜子以外的业务收入仍占27%左右,距离50%的目标依然遥远。

然而,这并不是洽洽在产品多元化道路失败的个例,公开资料显示,洽洽在2013年把果冻产品纳入自己新产品名录的同时,在2013年8月19日还收购了江苏小康牛肉酱并且改名为“洽康”。洽洽在为此次收购的公告明确指出,其基于公司战略规划,为丰富产品品类,实现公司向调味品行业的战略拓展。但是,当时洽洽食品财报显示,啵乐冻果冻运营两年亏损2000万元,牛肉酱业务也在此前洽洽食品的“豪言壮语”中损失100多万元。

多元化失败谁之过?

其实,一个企业不满足于现状、敢想敢做并没有什么错,在洽洽做大做强之后,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力求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多元化也不失为一种良策。但为什么洽洽做多元化就接连受挫呢?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大概有几个原因:

多元化跨度太大,资源分散

洽洽从做瓜子到做果冻、薯片,行业跨度太大,把资源分散到不同领域,偏离主业的做法不仅很危险,不能发挥五指合拳出击的效果,还造成品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而且,无论是果冻市场还是薯片市场,都已经有了占绝对市场份额的品牌,洽洽想要撬开一个突破口其实并不容易。

违背定位理论,消费者心智定位不清晰

所谓定位,其本质是经营客户的感觉,就是让产品的定位锁,像钉子一样钉到消费者心中。而洽洽是做瓜子出身的,长期以来本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很好的定位,但后来洽洽又做果冻和薯片,不仅是以做瓜子的思路去销售,并且打乱了原有的产品定位,造成消费者心智定位不清晰。一头雾水的消费者自然不会买洽洽新产品的账。

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打造爆品

近两年,洽洽食品由于多元化经营,在主业上并没有认真经营,虽然现在瓜子业务依然是老大,但是在业绩方面并没有多大提升。但在产品为王,服务制胜的时代。过多的分散精力去经营不相关产品,对于主打产品的投入就会受到影响。

相反,洽洽在炒货及瓜子行业有多年积累,若能精耕细作这一块业务,大力度打造相关多元化的爆品,反而更加有利。

如何规避“多元化”陷阱

结合洽洽多元化受挫或失败的案例,业内人士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但据农产品行业人士分析,透过洽洽的失败案例,农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多元化陷阱:

聚焦主业,开展相关多元化战略

所谓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指进入与公司现在的业务在价值链上拥有竞争性的、有价值的"战略匹配关系"的新业务。与非相关多元化相比,相关多元化战略不仅可以将专有技能、生产能力或者技术由一种经营转到另一种经营中去;还能在新的经营业务中借用公司品牌的信誉,且能够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降低成本。

而在业内看来,洽洽此前在果冻、牛肉酱等产品上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非相关多元性惹的祸,企业的资金、资源、经历都被分散,因此利润的下滑在此阶段是必然的。如果洽洽想继续推行多元化战略,那就应该首选与主业契合度较高的产品。对品牌关联度不高的产品可以考虑果断舍弃,避免陷入持续补血的恶性循环,及时止血。

围绕产业链深度开发

产业布局打通上中下游,“深挖墙,广积粮,缓称王。”利用洽洽瓜子已有的产品采购渠道,开发洽洽葵花油、洽洽芝麻油、洽洽花生油、洽洽食用调和油,主打绿色、纯净、健康、无污染。做好产品深加工,减少物流采购等管理成本。

近两年,洽洽食品由于多元化发展,在主业上并没有认真经营,虽然在瓜子业务方面是行业老大,但在该产品的业绩提升方面没有去发力,更没有进行产业链深度开发。

翻看洽洽的历史,此前洽洽经过多方努力,站稳了中国坚果炒货类休闲食品的龙头地位。如今食品消费整体低迷,此时的洽洽正处于多元化布局上的关键期,仍需聚焦主业,切不可舍本求末。

挖掘亮点,打造爆品

篇(6)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本文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指通过以鉴赏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从而形成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业。

文化旅游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容忽视,文化旅游产业是唯一无法外移的产业,具有累积与增值的效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超过许多单一产品出口的创汇水平;就产业发展趋势而言,文化旅游产业所需外部成本较小而创造就业机会最多,能为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馆餐饮业、珠宝特产业、零售商业等相关服务行业注入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台湾的产业格局逐渐分化,形成南部和东部主要发展农业,而两部和北部高度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而旅游业在开发台湾东部地区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979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出境观光,并于1980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观光,当地旅行社迅速成长起来,数量激增,业务经营范围扩大。但是,台湾基本上出境游多于入境游,文化旅游产业收益逆差较大。(见表一)

20世纪70年代末,苗栗县大湖草莓园的开辟,开启了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农业观光区已成为台湾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日渐重视将旅游业同文化、体育、农业等多种行业结合,多方位全面发展。知性、感性与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形态逐渐盛行,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综合开发利用,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以温泉为卖点的温泉度假旅馆,以及结合自然景观、田野风光美景与传统技艺之民俗和休闲农场等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转折点是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文化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正式提出产业东移政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产业东移政策的核心,成为开发台湾东部的重要产业。

进入21世纪,台湾实施“21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于2001年通过“旅游业发展方案”,次年出台的“六年发展计划”。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7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2006~2008年赴台游客增长缓慢。2009年初HINI流感疫情又重创台湾旅行社,有90多家旅行社倒闭,直至2008年7月,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2009年游客总数迅速提升,激增了14.30%。至2010年11月大陆赴台游人数突破百万。

三、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 优势

1、自然景观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岛森林覆盖率58.53%,其中62%维持自然状态,台湾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与潜力。

2、人文资源荟萃。台湾岛内闽南、客家、少数民族、中原等民情风俗共存,文化呈现多元性,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都在这里交融,使这里的人文面貌充满融合的创意与奇趣,凸显其独特的魅力。台湾有将近20个博物馆所,包括位于台东的史前文物馆、北投的温泉博物等等有特色的文物场地,再加上位于屏东的海洋生物馆、位于高雄的科学工艺馆等等都是人文与科技所结合的文化观光胜地。

3、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引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台湾有很多民间环保团体,如台湾环境保护联盟,这些团体在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推动公众环保意识教育,进行环保立法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台湾环保从使用行政强制力到形成民众的自觉行为,环保工作已经进入成熟期,已经成为民众的生活方式。

4、台湾当局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丰富,注重规划和宣传。2003年以来,台湾观光管理部门,注重规划,打造友善、人性化的观光旅游环境,“以顾客导向为思维、套装旅游为模式、目标管理为方法”全方位推动各项基础设施、软件服务、旅游网络、宣传以及旅游产品配套包装。依据景点魅力、配套措施、知名度等因素,建立评选准则选定具潜力的旅游产品对外行销,提升软硬件服务品质。提供全方位的观光旅游服务,包括建置旅游信息服务网、推广辅导平价旅馆、建构观光旅游巴士系统及环岛观光列车,打造台湾的优质旅游环境,同时规划优惠旅游套票,让旅客享受优质、安全、贴心的旅游服务。

5、产业管理水平较为先进。台湾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向国际化发展,旅游业行业标准相对完善,行业诚信建设较好。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观光旅馆。

(二) 劣势

1、受政治因素影响大,文化旅游产业长期逆差。台湾发展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以致产业的主导政策取向被扭曲。从1956年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取向,主要是配合经贸交流,以提高台湾整体形象为目的,体现旅游业的“附庸性”,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以旅游业基本经济属性的产业来发展。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北部和南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中部次之,东部较慢。另一方面,出岛旅游业远较入岛旅游接待业发展得快。

3、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成本偏高。台湾文化旅游企业的设备经营及人事成本过高,降低了业者对产业的投资意愿。旅游投资环境整体配套不完善,影响业者投人意愿。台湾当局对旅游业投资计划审核程序繁琐,影响民间业者的投资意愿。台湾的旅行社数量多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2000年以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裁员和减薪频繁,倒闭不少。

(三) 机遇

1、ECFA的签订,为台湾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生机。ECFA生效后,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实惠,通过深化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有效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还能有效化解两岸民众因长期隔阂造成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念的差异,促进相互了解、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推动两岸文化旅游。ECFA促进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将互相开放、放宽对方服务业进入的领域,并降低进入门槛。文化旅游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部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ECFA能够很好地促进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台湾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大陆服务业布局台湾市场提供机会与条件。

另一方面,推动两岸文化旅游投资自由化。ECFA签署后两岸将逐步减少双方互相投资的限制,并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促进投资便利化。这将有力地刺激两岸资本投资对方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从而逐步一体化。

2、福建将成为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好的合作伙伴。

(1)文化优势。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闽南人与客家人的祖籍地多在福建,具备祖籍地文化优势。闽台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缘相亲。台湾的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一脉相承。台湾的民情风俗与福建极为相似。台湾的民间信仰多数是从福建直接传人。

(2)地理优势。福建省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省份,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一水之隔,交通便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实现运输成本以及相关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3)经济优势。台湾与福建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比较优势,互补性明显。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具有相对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

(4)政策优势。福建是大陆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有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闽台“两门、两马”之间率先签订地方交流协议,《福建省对台湾地区旅游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福建与台湾先后签订两山两水景区对接合作、《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协议》、《闽台旅游品质保障合作协议》等开始实施,构建了良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机制。此外,福建旅游业界与相关部门已累积正确处理涉台旅游突发性事件及化解危机的丰富经验。

(四) 挑战

1、台湾应加快制定更加开放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台湾当局应减少政治因素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简化入台审查程序,规划大陆游客自由行。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已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即将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个人游。

2、台湾应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的安全预警防范机制。随着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尽快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台湾旅游部门要与大陆加强沟通,密切与旅行社、景区的联系,实现信息互动,建立信息收集、预警评估机制,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应依托旅游部门开展旅游安全警示教育及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游客安全自我防护意识。除了为游客购买合适的保险之外,旅游主管部门要规范旅行社的行业行为,一旦因旅行社的原因给游客造成损失,游客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和提出赔偿。

3、台湾应尽快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接待和服务能力。随着两岸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选择赴台游,由于台湾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能力有限,因此台湾要加强与大陆的信息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和服务问题。与此同时,台湾还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和营销。

4、台湾应进一步开发深度文化旅游项目。自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以来,大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后,大陆游客更加渴望多元化、个性化的深度旅游。在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后,台湾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研究,实现文化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发展。如结合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美食小吃、休闲购物等,开展专项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培育度假旅游、体验式旅游和各类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等。

篇(7)

关键词:家庭旅馆;经营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021-02

家庭旅馆起源于二战后的英国,目前在欧美已进入成熟期。随着2000年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家庭旅馆审批管理办法》,家庭旅馆这种旅游接待形式在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拔地而起。

一、家庭旅馆的概念

国内外对家庭旅馆有不同的界定和理解。家庭旅馆的特点主要包括:房屋由居民自建,私人经营居多;家庭旅馆并非惟一收入来源,居民同时还有其他生产活动;营业成本很低,经营灵活。

在类别方面,依据家庭旅馆发展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将其分为发展型家庭旅馆、主题文化村落型家庭旅馆、旅游城市依托型家庭旅馆、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依托型家庭旅馆和相对垄断性旅游资源依托型家庭旅馆五种类型。依据客房数目和供餐情况,Barbara等(1996)提出家庭旅馆的两种类型:私人家庭旅馆(private B&B)和家庭小旅馆(B&B Inn)。

二、家庭旅馆的经营与管理

(一)家庭旅馆的经营。家庭旅馆的经营主要涉及到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1 家庭旅馆的营销。口碑营销是家庭旅馆最早的宣传方式,最初大多数游客是通过朋友和亲戚介绍才了解到家庭旅馆的,随着营销理念的深入,调配中心被提到日程,承担客房预订与销售工作,向顾客宣传家庭旅馆。

廖惠兰(2006)根据阳朔乡村家庭旅馆目标顾客需求特征,结合其内外营销条件,提出“SIRF”营销方式;张竞予(2008)将博客营销的理念引入家庭旅馆营销之中该研究为国内家庭旅馆的电子商务化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2 家庭旅馆的市场分析。国外学者对家庭旅馆的市场研究较早。Aliza Fleischer等(1997)从年龄、平均停留时间、学历、薪水等方面对人住以色列家庭旅馆的旅游者进行了分析。

我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家庭旅馆的消费市场。邹益民等(2006)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游客投宿家庭旅馆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得到游客的体验满意程度会受到家庭旅馆的区位及环境、设施和服务等方面经营策略的影响的结论。杨桂华等(2007)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中外游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为策划大理古城民居客栈旅游产品的业主或政府管理者开发适应跨国跨文化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民居客栈旅游产品或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研究依据。

3 家庭旅馆的服务对策。Callan(1989)构建了农村家庭旅馆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为研究家庭旅馆的服务质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Nick Johns等(1997)采用自由回答技术,调查了无形要素和有形要素在提高宾客满意度方面各自的积极的与消极的作用。

龚敏(2008)以长沙城市家庭旅馆为例,对该地家庭旅馆的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家庭旅馆的管理。家庭旅馆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利润、管理模式、人员管理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1 家庭旅馆的利润。家庭旅馆要坚持发挥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以此来适应未来休闲旅游主体的需求。但定价除了要满足游客追求经济实惠的需求,还必须考虑到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否则过低价格带来的经营者积极性下降、服务不周、各种项目的偷工减料将影响家庭旅馆整个行业的发展。

2 管理模式。对管理模式的研究,更多学者从个案切入。

王雪芳(2009)将阳朔家庭旅馆的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主经营模式、联营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模式。

在家庭旅馆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经营者迅速获得了高出普通居民的经济收入,就造成了当地居民贫富分化的局面,由此引发了居民之间的矛盾。为此,吕宛青(2007)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民族地区家庭旅馆管理模式为妥善协调与正确解决利益均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为规范民族地区家庭旅馆有序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社会的和谐程度提供了科学参考。

3 家庭旅馆的业主。Yu-Chin等以美国和台湾家庭旅馆经营者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旅馆业主在平衡工作与持家方面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在处理持家和经营家庭旅馆方面,集体文化背景下的台湾人比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美国人更容易。也有学者从性别的角度结合家庭旅馆经营的特点进行切人,得出家庭旅馆业主要适合由女性来从事的结论。

4 政府监管。有效的政府监管可以降低由家庭旅馆的经营的自发性而带来的恶性低价竞争、争抢客源等现象的发生。

Moniea Iorio等(2009)强调政府应当采取直接有效的行为进行干预,来支持和引导家庭旅馆的发展与建设,从而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宗晓莲(2002)建议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率,解决好公平竞争、服务质量、市场秩序、价格、安全等诸多问题。同时政府可以督促各行业组织联合会,以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三、结语

随着家庭旅馆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旅馆的研究表现出热情,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家庭旅馆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比如国内关于农村家庭旅馆惠农作用的具体效益数值的分析还是空白。

在研究层次上,针对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对策大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建议及对策很少,缺乏创新思想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