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教育教学

数字化教育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教育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教育教学

篇(1)

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功能的表现之一。在设计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整体框架和各项功能时,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充分考虑了学校“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进步,从各方面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从而促使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1)“慎选良师、精育名师”的师资培养理念。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从教师的教学环节(备、教、批、辅、考)、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等方面设置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评价反馈了解教师成长情况,为选拔和引进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以评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教师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有利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师资培训,精心培育名师。(2)“大胆尝试、冲破传统”的创新评价理念。建立科学、全面、公正的教育教学评价系统,其关键是评价的核心——评价系统能提供多种评价手段,使对教育教学的评价达到科学、全面、客观。灵活设置教学评价指评体系,学生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可在网上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系统自动统计教育教学评价结果。

二、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及操作流程

(一)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

1.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

(1)基本信息设置。首先设定一个评价轮次,并指定一个与其对应的课表轮次,用来确定每个学生评价的对象,再设定一个评价的时间区段,来规定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评价。(2)教育教学评价范围及指标设置。①设置评价范围,即设置相应年级课程开设的相关模块。②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学生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结合学校的要求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设置了具体评价项目的客观评价选项与主观评价内容。③生成评价问卷。(3)学生网上评价。学生在网上凭本人的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在设定的评价时间段内就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对每个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全部评完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后,最后提交评价表完成评价。(4)审核学生评价的主观题,统计未参与评价的学生并要求其补评。(5)查看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可按班级、年级统计学生的评价结果;可查看学生对教师评价详细情况。

2.学校督导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

学校督导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内容与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内容一致。

(二)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操作流程

学校主管部门设置评价轮次评价时间区段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或者督导登录评价审核学生主观题查看评价结果。学生进入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网站在用户登录处,凭本人的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教育教学考评后点击“提交教育教学考评表”点击右侧“评价”逐一评价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每完成一位老师的评价表要点击“提交”按钮来保存评价数据。学校督导评价操作流程与学生评价流程一致。

三、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优势及具体作用

1.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优势

首先,学生和学校督导独立完成评价,评价过程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次,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学生和学校督导评价数据,并高效生成评价结果表,使评价结果准确、可信。最后,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只可以查看所教学生和学校督导对本人的教育教学的评价结果,并不知道具体评价的人员,使评价客观、真实。

2.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作用

篇(2)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Computer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Digital Campus Teaching

Zhao Mi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College,Tianjin 30011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basis need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introduced and analysis against management system applocation,and proposes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Keywords: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blem

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概述

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来实施教育管理功能,帮助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检测、评价、控制和调节教育管理过程,实施学校及整个教育系统现代化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首先,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大量重复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就可以变得更迅速、准确。计算机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其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的特点,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大有益处。

其次,先进的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即使了解教学信息,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及时了解教学动态,调动一切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化的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一需求,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教育教学系统在教学管理的应用

教学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含学校以教学安排流程为中心的所有业务管理子系统,如基本设置(课程设置)、排课、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实践课程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等。

教学管理是实现对全校教务的基本信息的管理,是整个业务流程的起点,所有的基本信息在这里设置后可以在后面的子系统里调用,不用重复输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这些数据包括专业、年级、班级、教室、课程、教研组信息等。

(二)教育教学系统在学生管理的应用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这部分管理包括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的招生就业管理、收费管理、学生注册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学生毕业审查等很多内容。

1.招生就业管理。开学前,所有学生到注册中心注册。学生在收费学期注册前必须缴纳学费,不缴费不允许注册。非收费学期注册不检查学费,只要学生本人到校,即允许注册。统计注册情况时除统计注册人数外,还要统计报到人数。所谓注册人数是指成功进行注册的人数,而所谓报到人数则是指到了注册中心,但没有注册成功(因欠费或其他原因)的人数。

2.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包括学籍卡管理和学籍异动管理两个方面。学籍卡管理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家庭情况、学习简历、奖励情况、处罚情况等。学籍异动管理是指留级、退学、转入、转出等学生异动情况的记录和查询。

(三)系统管理

完善的系统管理是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要素,应尽可能方便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用户的使用。用户管理模块是把每个使用本系统的人员作为一个用户,并根据每个使用人员的岗年所确定的使用范围授予每个用户不同的权限,通过对用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管理和完善的日志记录使管理员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提供了用户管理、所属角色、用户功能权限设定等功能。用户可以属于多个角色,在该模块中,可直接设置用户对某个单元具有权限,该项设置的级别同于用户通过角色所具有的权限。

用户分为全校用户和院系用户,不同的用户级别管理不同范围内的数据,从而避免了不同系别的用户管理其他系的数据的可能,形成了分级管理的制度。

2.角色管理。用户权限按角色分配管理,同一类权限,用户可以制定到同一角色,这样用户就具有了相同的权限设置(角色与用户组的概念类似)。管理员可以修改角色下属的成员和角色所具有的权限。如果角色或用户对某一个单元具有权限,那么缺省至少拥有读者权限。

四、应用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应注意的问题

(一)抓好实施前期审查,确保学校具有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能力

学校能否真正利用好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关键要抓好潜件、硬件、软件等三大件的建设,尤其是潜件的建设,并合理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在开始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之前,都必须经过制定实施计划,完成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培训等准备。为避免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一哄而起、草率上马,相关的擅长管理机构必须按照相应条件,把好审查这一关,严格审查申请应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学校或申报表上制度的发展目标、研究项目、教学环境、师资培训等情况。

(二)必须应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于教学管理过程的始终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必须使用计算机,但是并非使用计算机就达到了管理教学的目的。目前,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只将计算机这种教学媒体简单重复利用,并没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管理。这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教学管理应用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根据自身综合条件设计各种系统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好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使其最大化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亮.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06,3

篇(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技〔2012〕5号)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连续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含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工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使用时,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开《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汽车维修时的示范操作实时高清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无死角观看,同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自己的实操过程录下来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

篇(4)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的建设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资源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了《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课程、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推进了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建立了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资源网,日访问量5万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200余门,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市、县、校(高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网站,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师生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与积极性得到一定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虽然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各类教育发展需求,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满足个人学习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目前,我省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限于义务教育段资源,学前教育段与高中教育段资源薄弱,面向学生的资源大量缺乏;职业教育缺乏支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分散存储,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特殊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有待研究与实践;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要求。在资源建设上,往往采用从上至下的建设机制,建设的资源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省、市、县(市、区)、学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建设,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资源的应用上,静态资源简单堆砌的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动性参与、协作性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建设的优质资源缺少建立应用推广与反馈机制,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优化。

二、教育资源建设思路

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范围涉及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各学段,资源使用对象多且差别大,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建设相对复杂,结合当前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

(一)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资源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总结以往资源建设项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类教育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主要建设目标

为缓解各类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增强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融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海量学习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建立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全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要求,形成资源广泛应用的格局。

2.主要建设内容

(1)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一是基础教育。为促进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覆盖各学段的学科资源库;配合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促进高中多样化办学,均衡教育条件差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设多学科、多类型的高中选修网络课程;为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资源汇聚、交流讨论与教学指导活动,开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组、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网络教育社区;开辟面向全省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活动频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内容齐全、形式多样、方便选购的教育资源超市,鼓励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建设优质资源,形成有偿共享与资源互换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

一、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所谓数学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课件、素材)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大传统校园的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目前,建设数学化校园的主客观条件都日趋成熟。很多学校也为此大胆创新,不断实践,立足教育教学的实际,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向自动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硬件建设(网络,终端设备、系统设备)。二是软件建设(平台、应用系统、资源)。三是人才队伍建设。

实际上,这三方面可细化为五点内容:

1.是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区县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

2.是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班班通”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室)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

3.是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4.是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条件分析

1.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学校的师生对数字化校园非常渴望,希望拥有与城里同样的教学资源,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的心理基础。

2.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农村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也进行了继续教育的相关业务培训,对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3.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和班班通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设施日趋完善,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物质基础。

4.是通过对数字化校园成功案例的学习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农村小学也初步具有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业务基础。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的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意义,认识加强这方面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动员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

2.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和参与人等,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分类实施和检查指导工作。

3.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都需要解决资金问题,课题研究也要有一定的经费预算,以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需要。

4.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中,建立相关的科研制度和课题考评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

5.拓宽思路,努力钻研。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并通过网上教研、网上办公等活动,在学校建立一个开放的、立体的、丰富有趣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给师生带来的提高:

1.在课程整合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实验,呈现教学中丰富、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通过多种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程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在数字化办公和教师网上继续教育平台方面:可以运用校园网络平台,结合电教媒体等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使教师能够互相交流、沟通教学心得体会,补长补短;学校也可以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终身学习的工具,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学生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自觉接受传统办公向网络无纸化办公的转变,主动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开展学习和教科研活动,把数字化校园作为成长进步的有效平台;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干扰课题研究的因素,如果无目的地大量使用电教媒体,就容易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影响学科教学的质量;另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接受高速运行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不能主动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任友群王旭卿创建学习新平台广东教育出版社

篇(6)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可以说是对于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而教育学理论的应用,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实践提供新的理念与新的方法,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出发,分析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

教育学理论;数字化课程;开发;启示

教育学理论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新的教育开发实践提供依据。传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通常都存在技术研发和教育理论背离的情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理论引导下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和学,从而发挥出教育传播的效果。

1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

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1)共享性。具备大容量、开放式和大规模,以实现课程开发应用的网络化。(2)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数字化课程方面,所选素材必须种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满足开发需求。(3)多样性。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4)简易性。表现方法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能够达到自主实习和协作学习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畅通无阻。数字化课程资源种类各式各样,涉及范围广泛,按照数字化课程开发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划分成5类:(1)数字化素材库。主要划分为5种:文本、视频、图像、动画以及音频。(2)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能够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实现系统数据的兼容。(3)试题库。具有查询、单个录入、自动属性校正、批量录入、统计分析、删除、组卷以及修改试题的功能,适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课程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根据原则结合而组成的试卷。(4)案例库。适用于存放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案例,并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5)数字化教案库。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适用于存放不同学科每一章节的教案。

2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

2.1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

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资源生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生产出供学生与教师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同时教育学能够为传统教育方法、手段以及设备树立新的开发观念,此外,在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教育变革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教育、创新交易、综合学科教育以及个性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让教育与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变成可能。

2.2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

(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泰勒原理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是根据步骤遴选课程内容,即是编辑人员事先要确定数字化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收集有关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内容组织构架,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对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借助泰勒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编排、检验,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时,编辑人员、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应进行交流,由教育专家提出专业目标与编排意见,带领编辑人员对课程内容框架与逻辑进行编制。(2)“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和知识同步训练问题。“做中学”是杜威从“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以及“教育即是生长”观念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缺少“做中学”环节。现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化课程为“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开展现代化课程建设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特别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除了包括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做中所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是通过技能操作来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从而提升判断能力。

2.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关系中,对于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主导思想填补了教师或者是学生中心论与主客二元对理论思想的空白。如果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旦受以生为中心和用户中心论的影响,就会削弱教师的作用,被教学机器、数字化课程以及教学程序取代。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指导或者是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编码,方便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按照需求进行复制。教育技术开始研发的最初理念是代替教师,但是在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媒体来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练习资料、学习资料以及复习资料等外部学习资源,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随时调取。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形式加以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的劳动与智慧。由此可见,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交互效果,强调用户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课程开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与学理论的优点,通过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以及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文,林雪涛.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3(2):147-150.

[2]李翠白.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41-143.

篇(7)

一、智能教育:开启基础教育新时代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和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自由、数据的开放和流动,是多中心的,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体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大数据呼唤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一个智慧更多元的社会。

1.数字化引领世界新潮流

近20年来,智能商务、社交网站、无线传感器、云计算等新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软件开源、数据开放、普适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思想应接不暇;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数字化社会,物联网、虚拟现实、机器管理、微电子等渗透各行各业。无疑,数字化,成为了生活、工作的通用方式。

2.数字化引领教育大变革

教育,在数据时代的冲击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智能教育的新时代开始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江苏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意味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终端为载体,覆盖备课、上课、辅导、测试和作业的智能教育,将开启基础教育的新时代。

3.数字化让城市更智慧

《常州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把教育信息化提到了战略新高,2015年要建成充分共享的常州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智慧武进建设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向高效纵深发展,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推动”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策略,在这种态势下,加快教育新技术的“芯片”与教育“心片”的融合,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开启新时代的新课题。

二、智慧实践:融合教育教学新天地

数字化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1.促进湖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个升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具有阶段性,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具有动态性;所以,在湖小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之时,我们就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大障碍。网络发展快,应用难度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充分关注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观念升级,更新教师理念,组建研究团队。我们派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老师分别前往山东、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学习;邀请了省基教处、市电教馆领导,专家专门到学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专题讲座;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会议,安排5分钟一次的微培训;新建了《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等国家级、市级三个不同级别的数字化课题,凭借研究助力发展。我们还对家长进行专门培训,给家长展示两堂平板电脑的一对一学习课堂,介绍IPAD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家长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加入实验。这些培训与学习,有效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打开了教师的思路,改变了教师的观念。组建“湖小传媒工作室”“E学习俱乐部”等数字化民间共同体,开展“E时代的教师生活沙龙活动”“QQ网络教研活动”“微信、微博群”等,掀起“教育信息化、生活数字化”的热潮。

(2)技术升级,创建数字环境,促进参与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对教育环境提出了三大要求:便捷、共享、互动。这两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致力于技术升级:

①利用四种技术建立IPAD体验室,人手一机,智能交互。

②开设校园直播系统,台上台下,和谐交流。

③建设电子屏幕、校园电视台等数字化宣传阵地,有限开放,无限丰富。

④增加带宽,办公场所、专用教室无线上网,载体多样,教学便捷。

(3)平台升级:共创数字平台,便捷学习工作。统筹与规划,整理与升级,完善与开发,坚持数据先行、充分共享的思想,创设良好的基础网络平台,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

①完善工作平台。第四次改版校园网,从重美观到重结构,从重系统到重便捷,内部数字化管理,连续两年获省校园网建设一等奖十佳。

②整合学习平台。应用中心、社区中心、成长中心,博雅数字课堂平台,以简洁强大的后端平台和便捷易用的不同终端平台,实现教学最优化。

③用好公共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主动参与省“教育资源云平台”,使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共创、共建、共享”。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在推进数字化校园中,无论意识还是技术,我们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2.理清湖小数字化校园的“四对关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从“班本位”改向“人本位”,从“学科本位”改向“人的发展本位”,从“问答式教学”改为“合作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老师总在我身边”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旨。

(1)技术应用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单纯是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2年下半年至今,湖小承办了两次省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次市级E课堂交流活动,一次区级E学习展示活动。利用口算神器进行口算调研,让孩子爱上口算;利用游戏进行拼音过关,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拼音;超市课程中,IPAD乐队的老师和孩子,已经学会了演奏多首曲子。每一次活动,都能引起思想的蜕变与行为的转变。

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将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自动升级。数字化教学中,不同的是终端,相同的是精彩;不同的是学科,相同的是理念。

(2)课程推动与应用创新的关系。课程,是改革的载体,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湖小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真正的融合,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改革,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从体系的角度重组数学课程,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重组语文课程,从综合活动的角度设计英语课程。

而另一种基于不同形式的课程开发,即微课程同样走进湖小。基于学习“翻转课堂”“可汉学院”“网易公开课”等理念,利用校园网建立了“上善学院”,征集微课程,在2013年全国教育资源评比中,我校有12个微课程作品参赛。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因此,要加倍投入软件建设。

(4)管理系统建设和教学系统建设的关系。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功能。

3.凸显湖小数字化校园的“五个特征”

湖小在率先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路,实施全省数字化学习试点的今天,一路的坚持、坚守中展现为五个特征:(1)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自觉有效,超前引领。(2)现有条件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实现环境最优化、效能最大化。(3)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的应用系统数量足、实用。(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广泛、深入、充分。(5)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数字教研、校本科研显实效。(6)全面关注“人员、环境、资源、技术、成效”这几大因素。

三、智创蓝图:超越湖小教育新期待

比尔・盖茨曾说道:“5年内互联网将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最佳‘课堂’。”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无纸化办公将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两大走向。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数字化校园就如虚拟化的云,数据、服务和平台均架构在云端,可以像使用自来水、电、煤气那样通过互联网进行按需配置使用;具有数据不怕丢失、不必备份、不必下载、自动升级、任何设备可登录、无限空间、无限速度、按需服务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