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水利工程测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亳州市谯城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监理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测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刍议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1.1.1老化失修严重

现有的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管护经费短缺,长期缺乏维修养护,工程坏损率高,效益降低,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00万亩。

我国的灌区水利工程基本建于上世纪,由于受到当时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工程的设计标准和配套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工程的整体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公益性,所以导致维护经费缺乏,工程老化破损严重,灌溉效益低下。

1.1.2配套不全、标准不高

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50%,不少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灌溉面积中有1/3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三是灌溉规模不足。我国现有耕地中,半数以上仍为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还有一些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由于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水利设施薄弱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建设,60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交通、电力、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在防洪工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薄弱环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全国近万条中小河流未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大多只能防御3~5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没有设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0~2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

小型水库病险率高,特别是小型水库病险率更高,病险水库数量高达4.1万多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弱,我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亿人,绝大多数灾害隐患点尚缺乏监测预警设施,也未进行治理。

1.3水资源缺乏有效保护

1.3.1水污染问题突出

据2012年全国水资源公报,监测评价的16.1万公里河长中,有6.6万公里水质劣于三类,二是河湖生态状况堪忧。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年均达1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河湖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量的20%~40%,导致河湖水生态严重退化,特别是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尤为突出。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现象比较严重,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1.49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5%。

1.3.2地下水超采严重

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全国地下水年均超采量215亿立方米,相当于地下水开采量的20%。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一些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1.4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长期以来我国灌区水利工程在管理工作中都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无论是田间工程还是渠系工程都存在着不配套及严重抢修的情况,由于损坏的程度较大,所以输水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水量损失,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而一些节水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因此当前的灌区还无法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5基层排灌设施损坏情况严重

位于农村的灌区,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灌区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存在着被盗的情况,使灌区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在部分地区会在不进行灌溉时将电力设备管理拆下后另行保管,而在使用时再重新装上,这为灌溉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2 如何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措施分析

2.1制定目标,确定发展目标

要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解确定目标: 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等,然后根据相应的目标做好施工规划方案,严格的按照规划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使工程项目总成本控制在总的预算目标内,而且要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要将整个项目工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合理的确定每个工期的时间,根据工期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工作计划,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整个项目工程。

2.2保证工程材料质量

工程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采购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合格,采购人员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质检,这样才可以更严格的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达标。

2.3完善工程设计

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施工地带各项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气候、水文等,这些因素和工程设计的方案密切相关,所以施工组织部门想要制定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在施工前期就必须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于施工地区的各项因素进行实地的勘测,收集进行工程设计的各项数据,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创新,积极的和欧美等过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工艺,并根据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工艺的创新,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发展。

2.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投资多为国家、省、地方市县三级共同投资兴建。而目前全国各地的财政普遍有吃紧的现象,大部分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到位,给工程的建设设置了障碍。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国家应加大国家投资比例,以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2.5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检工作

施工单位要认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做好质检工作才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合格。所以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并未质检人员配备先进的质检设备来辅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要对施工的质量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求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6消除水库安全隐患

水库大坝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基本完成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当前,应重点对面广量大的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2.7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库建设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尽量减少水库移民和占用耕地,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合理配置河道生态基流,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河道治理中,应处理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重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促进水体流动,维护河流健康。

结 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在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处理,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市、区综治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做好2018年维护稳定调研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影响本地社会稳定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梳理排查和深度调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有效管控各类社会稳定风险,着力推动影响稳定突出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任务

围绕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涉稳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等方面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维稳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课题及具体分工如下:

1、各地维稳形势报告。(各村负责)

2、如何推进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制度化。(镇综治办)

3、基层维稳应急处置建设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设。(各村负责)

4、非法集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处非办负责)

5、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中的涉稳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企业办负责)

6、教育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含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镇教育办负责)

7、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劳动保障所负责)

8、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中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民政办负责)

9、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整治生产建设环境的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派出所负责)

10、加强律师管理,发挥律师群体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镇司法所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参考给定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牵头调研课题,按要求上报调研材料。4月20日前,各村各有关单位将调研联络员名单报镇综治办。

(二)结合工作实际,把握调研重点。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搞清基本情况,诉求的动态,活动趋势,准确把握趋势,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篇(3)

>> 关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几点认识 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 我国政府向NPO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监管的思考 基于HLM模型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综述 浅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方式的历史演进与优化路径 浅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困境以及对策 关于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 关于我国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模型框架的研究 关于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分析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9-30.

[2] 李慷:关于上海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政,2001(6).

[3] 万军: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变革之道[J].新视野,2009(6).

[4] 吴红萱、江大纬:无锡11项公共事业实行“政府购买服务”[N].中国社会报,2006-06-19.

[5] 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全文)[EB/OL].,2002-06-29.

[7] 齐海丽: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海论丛,2012(4).

[8] 葛晓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1).

[9] 李遥赫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诉求与存在问题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10] 张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多元价值 学术精神 英美文学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的需求。关注到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我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文学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模式成为人们选择了解世界文化的最佳通道,也成为能够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学术性途径。关注到英美文学研究的相关工作在我国社会进行如火如荼的现象,针对研究学术工作进行新观点和新模式的探讨成为未来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下,我国社会英美文学研究的工作体系逐渐的壮大,众多的研究学者和相关的理论也成就了越来越好的势头。但是,在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和研究工作体系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对策的分析,以此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价值的提升。

二、理论概述

(一)学术精神概述

学术精神是研究学术工作的主要支柱,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能够为研究学者提供良好的精神力量,成为能够准确表达和展现研究学者意志、情怀、智慧等众多方面精神元素的重要途径。关注到学术精神的重要性,展开对学术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精神是影响研究学者了解研究主要目的和本质的途径,通过对研究方法的设计能够正确、规范地认识到实际研究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学术精神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引导研究学者的精神和思维逻辑,实现对精神文化的一种渲染和补给。在我国,学术精神具备严谨的研究工作指导意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研究学者向自由的研究体系逐渐的过渡,成为具有坚定学术信仰的专业工作人员。成功的研究学者都具备深刻理解学术精神的能力,并且愿意为学术精神努力工作和奋斗[1]。

(二)文学研究概述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文学行业的不断进步,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文化事业的革新与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背景体现出众多的元素变化差异,由于人们对于利益和情感兴趣的转变呈现出的不同理解和需求,会影响实际的文学工作发展。在此背景下进行相关文学意义的研究呈现出巨大的工作价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也促进了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往来沟通需求。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以此同时还必须关注到研究学者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秉承着严谨的态度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诠释,是成就文学研究工作成绩和质量的唯一途径[2]。

三、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现状呈现出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的情况。关注到我国对英美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很多具备相关文学造诣和学术认知能力的人员在“”期间受到了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闭门造车的情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讨论工作,对于实际的文学内容进行批评和评价的势态也发展的越来越清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呈现出基础理论储备不足的情况,许多研究的内容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影响了实际的研究结果。正因为我国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空白,就需要工作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进而实现对文学研究工作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关注到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当下还划分成众多派别,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与完善,才能够达成更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体现[3]。

(二)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实际的问题,需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掌握应对的相关对策和建议,进而实现对英美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加深与完善。 在当下多元价值背景的体系下存在的英美文学研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学者素养缺失

首先,影响英美文学研究工作质量的问题来源于研究学者的素养问题。由于研究学者实际的知识储备存在一定的缺失,文学的素养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化的理解视角,进一步造成研究出现粗枝大叶的问题。关注到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乏存在一些经典之作和思维独特的文学艺术家,因此,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要求也就非常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知识。而上述的研究工作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要求非常高,部分研究学者的职业素养呈现出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实际的研究工作质量[4]。

2.研究学者研究倾向偏差

其次,由于一些研究学者的研究倾向性存在问题和偏差,也会影响实际的研究工作质量,导致工作的具体开展出现问题。因为一些研究学者对于自身的工作内容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就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回避问题和躲避困难的现象,而且在这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喜新厌旧的情况,也就导致我国社会实际对于英文文学的研究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也导致具体的作品分析呈现出缺失的情况。例如,庞德的作品《诗宴》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存在晦涩难懂的情况,额外还存在文化和语言背景差异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开展出现了极大的困难,也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研究工作质量也存在很大问题[5]。

3.研究学者缺乏创新性

再者,影响英美文学研究工作出现问题的元素还存在研究学者的思维模式存在守旧情况,对于很多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创新意识不足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在英美文学研究工作的体系当中,由于研究学者对创新能力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实际研究结构出现同化的现象。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研究学者需要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经验,通过自身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对相关知识节点和内容的掌握,以及后期的丰富。英美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思想理念成功的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对文学研究成功的进一步完善[6]。

四、多元价值背景下治理英美文学研究体系促进发展

(一)研究体系学术治理

在多元价值体系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英美文学研究环境的治理,主要是完善治学的理念,希望能够通过对学术精神的完善实现更高的价值体系追求,并且丰富我国当下的文学研究框架及内容。目前,我国文学研究工作的从业者,以及向往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思想本质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问题,会导致实际的工作理念出现偏差。整治学术环境是未来完善文学研究工作道德秩序和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良好的基础认知能够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整合,促进学术精神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二)研究体系发展完善

研究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得到认知和整合,关注到多元价值背景的影响,完善文学研究的工作体系呈现出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工作体系的完善包括众多的内容,不单单指实际的工作内容和结构框架存在问题,还涉及对研究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完善。提升研究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影响整个体系的发展,人员是工作体系的基础元素之一。创新的理念需要从每个细节入手,进而实现对文学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是了解国际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科学途径,对于文学研究工作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文学内容中,还涉及、文化和艺术审美等众多元素。因此,丰富文学研究体系是未来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拓展内容之一[7]。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当下我国对英美文学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面对当下学术研究的整体环境和精神理念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对策建议的提出和完善,希望能够科学有效的提升英美文学的研究体系,实现对当下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维度的多角度变化和革新转型,都将影响整体的社会价值转变,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空间对于当下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整体社会体制发生的巨大革新转变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内容完善需求,需要对英美文学研究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的改革要求。重视对研究学者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评定,为英美文学研究体系下的研究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精神环境成为未来工作发展的重点,也是树立我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维屏.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与英美文学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3):1-4,77.

[2] 许章润.汉语法学论纲――关于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知识学、价值论和风格美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72,177.

[3] 谭晓渝.基于多元价值背景的英美文学与学术精神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2):125-127.

[4] 王雪玲.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5.

[5] 王弋璇.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郭继德先生访谈录[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02:1-14.

篇(5)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一、前言

**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二、小流域概况

**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三、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四、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治理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对策措施。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篇(6)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 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 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7)

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中小河流建设对策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in Yichang City,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 P3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基本情况

宜昌市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全市共辖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人口406万,其中城区人口159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8平方公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河流众多,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统计,全市承雨面积30km2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64条,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紧迫而艰巨。2009年以来,国家启动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截止2012年底,宜昌市共有16个中小河流项目先后纳入规划实施,目前,已经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完工的有9个项目,余下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2存在问题

2.1 片面地追求“三面光”

在中小河流前期试点项目方案设计中,设计单位往往采取“三面光”硬化河道,即河道底部及两岸均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方式硬化,片面地追求防洪效益,破坏了河流的土壤和植被,动植物均无法在某一区域长期生存,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原来生机盎然的河流成了流动的死水。

2.2一味的加长加高堤防

为了防止洪水的侵害,满足排水的需求,有的县市为了保护沿河老百姓处于河滩中的田地,要求设计单位缩窄原有的河道断面,采取加高河堤的方式解决防洪问题,使得本来可以通过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河道缩窄到只能通过十年一遇的洪水。一旦遇到超标准的洪水,往往造成堤毁田淹,甚至是屋毁人亡的惨剧。

2.3随意裁弯取直河道

为了增加有效用地,少数建设单位往往采取将河道裁弯取直的方法。使得原先纵向的碗蜒性、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的河流变成了直线型的渠道性河流。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属性,导致汛期洪水流速增大,加剧了对河流两岸的冲刷,造成崩岸险情不断发生。同时,使得河流的储水能力严重降低,一遇枯水期,河流断流、干涸的情况时有发生。

2.4修建拦河坝

有些河流穿过的集镇,为了营造水景观,建设单位认为的在河流中间设置一道或多道坝,将河流从中截断,人为设置橡胶坝、翻翻板闸、拦河坝等,虽然一方面从外观上增加了一定的水景观,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体自然蒸发量,减少了区域内可利用的水量,同时,降低了水体流动速度,容易造成水化,加速河水污染恶化。

3有关建议

3.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单位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从实现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出发,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前期规划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明确治理目标和建设标准,协调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同时兼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确保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生物措施,努力营造水清、岸绿、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健康河流,充分发挥河流的综合效益。

3.2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初步设计工作,设计单位资质要符合要求,要严格按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开展工作,确保设计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各项目法人要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项目沿线情况要调查清楚,测量要准确到位,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硬化、渠化河道;严禁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破坏河道自然形态和河道功能。

3.3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四制要求”,加强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采取“巡检”、“飞检”等手段加强质量监督。特别要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要加强对相关建设法规及通知文件的学习,规范项目管理。要按照《湖北省中小河流治理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湖北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管理规定》以及《关于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完善设计变更,做好现场监管工作。

4相关思考

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为了搞好中小河流建设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工作关系:

4.1理清好中小河流建设内容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中小河流治理的目的是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中小河流治理必须突出重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我们在实施项目建设时,要划清建设内容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能把交通道路、交通桥梁、城镇污水管道、城区园林景点等非防洪工程纳入建设内容。

4.2把握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也涉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是要保护河流自然蜿蜒形态。在设计方案时,要禁止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保留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连通性、保持河流纵向蜿蜒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二是要兼顾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是要注重与周边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努力营造亲水环境,减少硬化、渠化措施,多考虑生态复合型材料。城镇区域的项目,在确保专项资金用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吸纳各类建设资金,打造亲水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农村地区的项目,可结合拦蓄水工程,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促进粮食增产,同时可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乡容村貌。

4.3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小河流涉河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淤塞严重,违法采砂、拦河设障、垃圾倾倒、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也日渐严重。某种意义上讲,中小河流长期兴于建设、疏于管理是导致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我们在抓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认识维护管理对巩固治理成果、长期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做好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管护资金的落实。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小河流管护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臧加伦. [嫩江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2

2 魏恒文.[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4

3 彭一涛.[中小河流治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江西水利科技.2012.9

4 刘颖新. [合肥市中小河流治理对策与思考],江西水利科技.2012.3

5 赵润豫,韩虎,李玲.[北方城市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探讨].水事论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