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1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教学成果展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文名称: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097
国内刊号:14-1017/G4
邮发代号:22-4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 教研
教师的成长发展不仅是教师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提升智慧的需要,而且是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需要。就语文这一门学科而言,作为一项基础科目,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老师平时言行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因此,创新语文教研、促进教师本身发展、推动教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而且许多陈旧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环境,甚至许多老师的专业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对学生的发展设置了局限。针对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研内容简单、过程随意、重视量化而不是质化等,本文提出要创新语文教研以推动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教研团队,推动教研活动进行
不同的语文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教学特色,要促进教师和教学的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创设语文教研团队,为教师参加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提供机会和平台,从而创造轻松愉悦的参考、合作的交流平台,也让学生享受大家合作的成果。
在常规语文教研组的基础上,需要建设多样化、专业化的交流平台。这样的突破关键在三个方面:1.化大为小,化整为一。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多个专一的教研组,比如习作指导教研组、阅读指导小组、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小组等,让更擅长这一领域的语文教师对这一领域进行教研,发挥所长,取得成效;2.转变平台,化严肃为轻松。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显得严肃,大家被限制在这一框架下,难以保证教研效果,不妨转变传统平台为线上交流平台,这就弱化了现场的严肃性,让大家能畅所欲言,在轻松的环境下思维更灵活;3.由校内扩展到校外,扩大教研范围。学校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相应的教研博客、论坛或者微博公众号等,在上面分享已有的教研成果,推广后吸引全国各地的老师参与到这一讨论中,集合更多人的智慧达到教研成果,并与大家分享这一成果,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二、创新教研模式,追求教研品质
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只有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创造出更丰厚的果实。传统的教研模式下,开课、听课、其他老师评课一条龙展开,教研相对被动,开课的老师更是将其视为负担。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开课有时也会存在全班学生多次演练,像表演一样演给其他教师看,这就违背了语文教研的本质。因此,必须创新教研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尊重教师教研的自主性和系统性,让大家能在自由、自主、系统的新模式下追求教研的品质。
教研自主性是指在教研活动中,不要给任课教师压力,让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把教研当成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舞台,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学校改变部分教师的思想,让其认识到提示自我、促进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研系统性要从以下两点来做:首先是对一项内容的系统性教研,要做到有始有终,在确定教研目的后,有计划、有主题、有策划、有反思、有总结地完善这一次教研。其次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研的内容和领域都作系统化的教研。比如,语文教学涉及了方方面面,有习作指导教研、阅读方法教研、积累教研、古诗词教学教研等方面,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性的教研,追求教研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研评价制度,提高教研积极性
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的本质目的,是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让教师能从本次教研中发现自己还需改善的地方,落实教研效果。但是不恰当的教研评价制度不仅达不到最初的评价目的,反而可能导致参与教研的老师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甚至会引起老师之间的不合。
我们需要创新教研评价制度,实施侧重整体性、改进型和激励性的评价制度。从整体性来说,教研评价应指向整体,而不是个人,因为教研需要的是老师共同的成长,而不是对个人功利性的引导。只有整体性评价,才能让教师更加团结,大家在提出不同意见时心理上才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指正,正视自己的不足。从改进型来说,语文教研不是为了展示以前的教学成果,而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取得进一步改进,教研中不能只说好话,要强调反馈的重要性,通过评价让团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再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真正改进。从激励性来说,表扬和激励能让一个人更快地成长。教研中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让教研团队回顾上一阶段教研的成果,并从中认识自己的价值,展望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在今后教研工作中的热情。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后,以师生的课堂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决策判断和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回顾、审视、分析、评判、否定、修正、强化、提炼、升华的内省过程,是提高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再创造思维加工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研究、自我鞭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行动与教学方向之间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自身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过程。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反思的应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学观念是否改进、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疏漏、教学成果是否丰富等几大方面,而关于这些方面的教学反思都是切实具体而必需的。但是笔者认为,在落实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内容,还应从更多的层面进行考虑。
反思之一:是否过分地强调合作学习而忽视了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利互助式学习,这就是合作学习。当下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呈课堂语文学习的主流趋势。这是很契合新课程语文标准的精神的。但是,新课标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别是在“教学建议”部分专门强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需求有不同,好奇心有侧重、求知欲有强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在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是否体现出层次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是否体现出合理性;在推介学习内容时,是否体现出多元性;在指导学习的方式上,是否注意到个体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是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等等。
反思之二:是否过分突出了学生探究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述?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施探究学习是推行这一理念的科学而必要的手段。语文学科自身有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强烈教化意义,因此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时候仍然需要灵活地使用教师讲述这一传统手段。课堂讲述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方面,特别是在引导思考、启发思维、激发思辨,纠正错误、提醒警示等方面依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教师讲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内容侧重、语言形式(风格)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应进行创造性的变革。
反思之三:你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快乐吗?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堂是引领学生阅读的最重要阵地,如果学生在阅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上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的话,笔者相信,这样的学生一定不会喜欢上阅读的,这样的学生一定不会把阅读的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不能说是成功的。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下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学习才会轻松、才会高效,才会使学生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要实现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要确立以下两个观念的定位。其一,语文课堂应定位成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安全的、轻松的大剧场,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的观众,每个学生同时又都是出色的演员,每个学生同时也都是严谨的剧评者。他们在此享受语文、消闲语文、展示语文、评论语文甚至创造语文。其二,师生关系应定位成平等互爱、彼此尊重的朋友关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大家彼此坦露自己的胸怀,展开精神的翅膀,乐享知识,分享喜悦,共享成功,释放能量,体现价值。
?反思之四:身为语文教师,课堂上你累着了吗?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如果纯粹从教学的角度来观察会发现,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尤其繁重,而其中语文教师的工作更辛苦。在这里,要辩证地看语文教师的“累”与“不累”。笔者想思考的是语文教师能否有办法在语文课堂上不要累着了自己,更不要连累了可爱的孩子。比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上,你还在“满堂灌”得口感舌燥?你还在“奋力填”得精疲力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仅你累,学生更累。那么你的行为值得深思。人们经常说,书法有“字外功夫”,写诗有“诗外功夫”,其实上课,也应多琢磨点“课外功夫”。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简便快捷的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课件都会使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你如果课外辛苦点,可能换来的就是课内的轻松。严育洪在《这样教书不累人》提出的“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不是教育的复印件”“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一类的观点,相信对大家能有一定的启示。
当前,科技时代已经全面与教育相融合。在这里主要是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知识的整合。我国部分中小学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方位性、系统性、灵活性、广泛性等多种特性,通过声音、图像、幻灯片、数据等灵活方式,将课堂中比较复杂、繁琐、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调整,通过调整使这些难点以及重点变得比较简单化,让学生通过视觉、感觉等多维性冲击,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本文中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整合,让小学语文知识更好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
1 巧引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认识度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非常追捧多媒体信息教学模式。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节省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与时代接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度。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成长与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对国语知识刚刚认识的阶段,可谓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就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热爱语文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多媒体信息技术让没有活力的知识点变得更具活力,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全面认识语文知识。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给学生呈现了关于孔子的动画片,学生看得认真,听得也集中。在之前学生怎么样也不认识谁是孔子,和他们讲解了很多也记不住。采用这种电教模式,等教师再一次去讲解的时候,学生踊跃回答了相关知识。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2 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全面剖析汉语字词
汉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基础,更是语文知识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字词的理解以及应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字词进行分析理解,就很难学好句子,更谈不上写作。教师应灵活地运用电教模式来诠释汉语字词。如在教学汉字“跑”“跳”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些词制作成幻灯片,用动画片来形容跑的姿势。同时教师可以举例引申“跑步”“快跑”“慢跑”等姿势,同时让大家通过看图片明白跳的姿势,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跳跃”“跳高”。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这些字,还能更好地去运用。
3 多媒体信息技术增色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模式可谓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它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主要是能将很多的难点变得简单,也能将很多的重点彰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成语“悬梁刺股”,这样的成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理解,可谓是难点。所以教师巧用多媒体,将该成语变得细致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将一幅幅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并且每个字都做了具体的解释,学生将这样的难点变得更加简单。课后学生还给小伙伴们讲解语文课堂上的“悬梁刺股”,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色很多。
4 彰显现代教学技术,增添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写作。写作不仅要求有通顺的句子,还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更要有写作技巧。学生在脑海中要形成一定的写作提纲。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单一的讲解是不够的,单一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讲就是闭门造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写作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事先传达给学生,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己寻找一些知识,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也能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外的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相互欣赏教师留置的作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配合学生讲解写作提纲,更能很好地讲解写作要求。
如在学习写景的作文时,教师给定题目:美丽的XX。一看到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有很多学生会不明白,教师应进一步讲解。教师会告诉学生形容词修饰名词,只要后面链接的是名词就可以,然后举例讲解。当然这是作文教学,教师可以举例。如讲解的是“美丽的秋天”,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展示出一些关于秋天的美丽景色,那些秋天特色的美景如火红的枫叶、金色的稻田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到相关的写作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写作素材很重要,教师常常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
5 深化古文,强化思维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古诗要求小学生集中掌握,在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并能熟读背诵,还要进一步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古诗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非常有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只是运用语言来讲解,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教师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这首诗,并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然在分析过程中用更好的背景来展示,并且逐句来翻译解释。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等等。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最好配备录音以及动画,这样在视觉以及思维的交汇中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幻灯片,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所以在教学中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地展示出它独特的风采。
6 视频展示,身临其中
学生最喜爱的教学过程就是有多媒体的融入。在讲解一些语文经典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动画片或者是故事剧,这是传统的教学所没有的。有些知识点不要求全面掌握,只需要理解就可以,教师该如何把握?多媒体参与其中就会使事情变得简单很多。教师让学生观摩其中的知识点,就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加之教师辅助教学分析,学生会更加明白。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点,让学生可以在有局限性的课内引申到非局限性的课外,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性知识。
7 总结
总体来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时代的前沿,也是教育机构的前卫。小学语文教学与之融合以后,教师在教学成果上收获颇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192.
[2]董秀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8).
【关键词】 模糊 界定 原因 背景 运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与和它配套的教学用书的编印说明中对课文鉴赏说明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讲授。在此,笔者认为凡语言文字类的东西都存在模糊性这一问题。当然,它与科学探索中遇到的未知事物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性探究仍是个年轻又复杂的课题,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教学研究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简析。
一、模糊性的界定
所谓模糊,意为不够清楚明白,不能确定。它是指人对自身或外界事物而言的,一表现在视听觉感官上,二表现在思维认知上。这里我们要探究的是人对自身或外界事物在思维认知上的模糊。笔者认为,模糊是因为我们所要认知的事物具有多种可能的合理的存在,并且这多种可能合理的存在是早已被认知的,但由于该事物的丰富多元化特点与我们自身思维认知的复杂多变性导致我们无法做出"唯一"的判定。
二、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语言文字是人类用来表达交流思想情感、认识宇宙自然、传承文化文明的思维载体。有限的语言文字总是可以表达抽象的存在,描述具体鲜活的事物,展示无限的多维空间。有限是一种确定,无限便是一种模糊;具体是一种确定,抽象是一种模糊。可见,从本质上来看,语言文字就具有相当的模糊性。我们从语言文字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可以发现模糊性这一特点,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一过程哪个环节不具有模糊性?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来看更是如此。语音的演变更是模糊得不行,我们现在根本无从知晓古人说话是怎样的发音,说话是怎样的一种味道。语言文字的变革核心就是词汇和语法。汉语语法的复杂丰富和词语的多变(词性、词色)多义近义同义(词义)等直接导致了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模糊性。汉语各种词典的编排之所以以词来解词,以句来解词,正是语言文字模糊性特点的重要体现。事实上,任何一个词语或句子在我们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中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去思考而已。
三、模糊性的理论背景
模糊是相对于清晰、确定而言的,没有模糊就无所谓清晰、确定。正如美丑、高矮、胖瘦、远近、深浅、男女、智愚等诸多词语概念都是模糊的,相对而言、相互依存的的,两者之间总是有一个模糊的过渡或比较。从某个角度来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就是模糊理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对比较的状态中。模糊理论的研究发展最早源于哲学与数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思考和研究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
四、模糊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无论是自觉还是非自觉状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使用了模糊理论。教书者谁都明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像小学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那样每堂课做到目标明确、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们不妨先来查看一下某些省市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程标准》(修订本),其中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一节似乎都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语文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个目标与部颁教学大纲是相近的。不过,其中没有一项是明确的、独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可量化的内容。"继续"、"进一步",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复和提高而已;而其中的"方法"、"习惯"、"能力"有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呢?没有。一切都是"模糊"的。
再来研读《考试大纲》或某些省市的《考试说明》的"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里面也没有几句话是清晰的,明白无惑的。
五、模糊理论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运用
人常说教无定法,能让学生成人成才,既顾到当前更考虑到长远的方法就是好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可以说,语言文字本质上的模糊性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模糊性,而语文教学的模糊性这一显著特点又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评价的模糊性。也许各学科教师中教学最难评价的就是语文教师了。有时候,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或课外引导中一句提醒的话语便可启发或挽救一个学生的一生,胜过其他教师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教育,这往往就是其他学科教师难以达到的。因为语文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教育、人生情感教育,从大语文的观念看,高中语文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艺术等无所不包。
有些年轻语文教师自己专业功底很一般,但与学生有着年龄、性格、爱好上的许多共同点,他们班上照样不乏语文尖子。
有些老同志语文教学方法陈旧单调,但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取胜,吸引住了一批学生,也能教出不少高徒。
有些语文教师文学功底扎实,本身就是作家或写好者,教出的学生语文高考成绩很一般,课堂教学却深得学生好评。
有些语文教师专业功底深厚,博学多才,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观念先进科学,教学成绩特别优异,但因为与学生关系有些平淡,却得不到普遍的认可。
有些语文教师能说会唱,具有演员素质,他们讲课从纯语文角度讲很浮浅,但他们的教学照样取得不错的效果。
有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当时不被世人认可,但时间久了却受到盛赞;有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当时得到社会评价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发现很不理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84-01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学习逐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启发,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学习,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1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综合性也就是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活动的培养,同时,综合性学习还以培养多元化的价值为目标,使学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兴趣、价值观等的各种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1.2 合作性
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中的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综合性学习的大背景下,学生们之间更多的是展示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们可以共同参加集体活动,共同探究各种学习活动,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1.3 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之前的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确定教学的目标与步骤,而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己承担着教学方案的选择与设计,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突出了自主性的特点。
1.4 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以学生的各种实践性活动为重要的支撑,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分析问题并且进行问题的研究,在这种实践性的要求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将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不断地进行变革,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以教为主的观念,不断地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类,课内资源主要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开来还包括图书馆、各种远程教育资料等教学资源,课外资源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充分重视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经验的积累。
2.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且去积极地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设计题型时,给学生留下更大的空间,但是这也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放任不管,而是要对教学设计进行组织、引导与积极地总结和评价。比如七年级的“感受自然”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去感受大自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2.4 采取有效地评价方式
综合性学习一个很关键是方面就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也为综合性学习建立了起点与方向。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各类教学成果的展示以及学生档案的建立等等,首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积极地评价,使学生们可以得到一种愉悦感,从而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英语课堂活动中。其次,评价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为日后的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设计,不断地优化课堂活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综合性方法引入语文课堂中,不断地提高语文教学方法。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综合性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也将会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5)
[2] 王焱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价值工程,2010(36)
[3] 郭未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初探[J].课外阅读:中下,2012(11)
一、坚持口语训练,以说促写
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一直进行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写作时,学生就摆脱了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想说不会说的困境,学生写作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最初的惧怕写作到不怕写作,再到产生写作的热情。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很多。
二、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语言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唐宋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经意间储存起来。一旦写作需要,储存的材料会自然涌出,任写作者选用。还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生动、更完美。只要在阅读上下工夫,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笔作文时就会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感。诚然,阅读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应把握文章大意,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摘录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提倡广泛阅读,不断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多读书,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语言材料,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赏识批改,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是作者的生活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尊重、理解、欣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多肯定,少批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批阅作文时,教师如果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感受、情感体验、表现手法、语言习惯等把学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会使学生有一种挫败感,导致他们丧失写作的自信心。相反,教师对学生的文章多就少改,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认为自己行,有助于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积极性。批语也要有激励性,少点冷面孔。为了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学生的作文中竭力捕捉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就算用好了一个词,写好了一句话,也不吝啬赞美之词,极力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四、展示佳作,激发写作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每次作文讲评,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绝对不能定格在几个写作尖子身上,而要让更多的人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写得好的同学,在大家的掌声中出场,在大家的掌声中谢幕。并且,在他们真情朗读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点出他们作品的佳处,给他们一份荣耀和自豪。
五、鼓励创作,创造发表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口才吸引学生,精心写下范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诱惑”学生,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创造发表的机会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办班级日报,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推荐。那些出类拔萃的作品可以推荐给各级报刊,多方展示他们的佳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自然会乐此不疲,写作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讲究策略,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那么作文教学成果一定是喜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