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歌曲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7: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歌曲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歌曲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 音乐教学 互动式 情绪 目标 方法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学生的兴趣需要师生共同培养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需要师生共同营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例如在音乐课上设计 "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者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音乐课堂上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唱,准备一些奖品鼓励大胆的学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的音乐情感、丰富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篇(2)

从2011年底到2013年,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随着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许多教师都在逐渐转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这其中,许多人都注意到在“教学建议”中的一段内容:“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唱歌教学,使学生感受声音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感的意识及能力。”这段话,把唱歌教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每一位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向。那么,如何高效的上好唱歌课?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艺术水平呢?

1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唱歌教学

小学唱歌课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从发声训练到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涉及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小学生又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也有限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很多老师设计出了音乐游戏、身势律动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的掌握发声方法,轻松地把握音乐情绪,愉快的理解音乐形象呢?我们认为老师的双手就是很好的工具―― 手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将音乐的情感延伸到指尖感染孩子们。即避免了老师语言上的繁琐,也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1 用指挥手势引导孩子们发出第一个音

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们没有直接教孩子们唱歌,而是先请孩子们看手形,听辩老师的歌声。如在教唱《粉刷匠》一课,老师先把五指并拢手掌放平,指挥自己用生硬的、喊唱的方式演唱《粉刷匠》。然后,再改变手形,把手掌心拢成半圆,手腕放松,指挥自己用头腔共鸣,柔和的演唱《粉刷匠》。通过听赏和比较,孩子们都说第二种方法演唱的好听。并且都兴致勃勃的学着老师的样子指挥唱歌。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我们就趁热打铁的继续引导下去:“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演唱的好听呢?因为第二次老师的口腔像手形一样,把上颚提起来,声音就立起来了,而老师的音量像老师的手腕一样是柔和的。所以声音就变得好听了。”以后,每次上课我们都用手形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既形象又直观,孩子们很乐于接受,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演唱习惯。

1.2 歌曲处理离不开合唱指挥手势的帮助

湘版小学音乐课本六年级上册有一首歌曲―― 《山乡的彩云》。是一首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来表现改革开放后山乡美丽景象的歌曲。教学目的是通过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山村人们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们采用师生对唱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很快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唱出力度为p的衬词“嗦罗罗罗喂”。在这首歌曲中有四句这样的乐句,如果演唱时只有强弱的对比,歌曲就会显得有些平淡。怎么处理能让歌曲更好听呢?我认为在演唱时,把前两句演唱的有弹性一些,把后两句演唱的连贯、渐强,效果一定很好。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中,我们并没是用一大堆的语言来描述口型、要求和方法,而是借助合唱指挥手势展现不同的乐句。很多孩子都感受到了手势上的变化,声音随之也产生了变化。歌声立刻丰富了起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观察获得的音乐形象能够给孩子们留下清晰分明的印象,并且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

另外,在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目前还有许多老师在歌曲的教唱环节中还存在不敢放手的现象,依然采用的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说的少了学生学不会。其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获得新知识。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其积累的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内容中的哪些部分适用于自主性学习?这其中包括内容的考虑、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否适用等诸多问题。

(2)课题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学生可以实现多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我们都知道音乐教学方法有许多:讲授法、讨论法等等。这其中有许多老师困惑于“教唱法”与“听唱法”的选择,其实我们认为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使用,不能单纯的认为某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者认为低年级就一定用教唱法,高年级一定就用听唱法,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小企鹅》,篇幅比较长,但是很有趣味性,学生很喜欢。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聆听歌曲时,引导他们配合身势的帮助来记忆乐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弹奏来聆听乐句的数目,讨论后再听;然后看着课本再听;最后跟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一唱,在这样的反复聆听当中熟悉、掌握新歌。而高年级的有些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也可以适当的用教唱法进行教学,以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提前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能否正确的引出结论和感受?

2 唱歌课的正确目标

唱歌课最终是要把所学歌曲学会唱好。一般来讲学会一首歌并不难,但在“唱好”与“怎么唱好”一首歌这个关键环节上,有许多老师却做得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歌曲完整的音乐表现与审美体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歌曲学唱基本完成后,要求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演唱,再无其他深入的教学内容跟进。还有的老师在学生基本唱会歌曲之后便游离于音乐本身之外,进行表面的所谓启发与拓展。使学生始终感受不到自己歌唱的声音之美,从而不能真正的进入审美体验。

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唱好”呢?经过实践与探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体把握歌曲的调性与曲式结构,明确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曲的形象。

(2)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深入感知歌词与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控制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准确细致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情绪。

(3)在歌曲的教唱过程中,及时纠正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的不足,提高歌曲演唱的精准性。合理运用力度的对比和速度的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独唱、对唱、重唱、表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诠释歌曲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增加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

篇(3)

一、唱英语歌曲与语言学习的动机、态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英语歌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都知道,语言学习并非总是轻松、有趣的,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导致在语言学习中缺乏自信,学习动机不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选用适当的英语歌曲加以调节。高中生喜欢在新颖、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以满足好奇心和成就感,而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好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其次,英语歌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语言学习?老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都取决于学生所持的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测试考试不及格,或者无法就学习内容与他人交流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而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少一些失败感,多一些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因此,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次,英语歌曲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感染力。英语歌曲的运用不仅在学生的需求、感受、情感、兴趣等“内在”因素方面直接发挥作用,而且还表现在许多“外在”因素方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但通过有组织的学唱活动,他们或是被教师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所触动,或是被其他学生踊跃参与的积极态度所感染,不知不觉地便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将这种兴趣慢慢地转移到英语语言学习上来,最终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英语歌曲在语言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英语歌曲的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着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着现实意义。英语歌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机会。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听教师介绍歌曲的有关背景知识,并就背景知识展开讨论,接下来学生反复听教师示唱或歌曲录音,并一边听一边记录歌词,最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就歌词的意思或整个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的,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唱、讨论中得以提高。

唱英语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作用。声调有强弱之分,节奏有快慢之分,其对应的歌词也有重读、弱读之分,语流也有快慢之分,这跟平常的英语对话是同样的道理。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歌曲唱得优美些,在词的重音、省音、变音、辅音连缀以及语流方面做得精确些,他们不断模仿,坚持练习,这在客观上起到了提高语音水平的作用。

英语歌曲是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的窗口,这些歌曲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等。

三、把音乐带进英语课堂

一是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歌曲。比如,在学习Sports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Hand In Hand,感受体育的激情。奔放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歌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这篇文章的主题。

二是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歌。春天到了,教师可以选择有关春天等一些英语歌曲。圣诞节,首推歌曲是久唱不衰的好歌。学生们要举行登山比赛了,教师可让他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愿他们也能像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爬遍群山,追赶天上彩虹,盼梦境实现。”

三是电影、电视插曲或名曲欣赏。好莱坞电影Titanic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片中由加拿大著名女歌手Celine Dion演唱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同样迅速征服了大家。Celine Dion的嗓音音域宽广,演唱激情高亢,相信学生们听后必能很快被带进一种浓厚的学英语氛围中。

当然,任何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英语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不例外。相对于听说而言,英语歌曲在读写方面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相对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英语歌曲在一些抽象教学的教学内容方面效果也不那么理想。这是利用英语歌曲进行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4)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取教师领唱、教唱及学生被动学习唱歌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存在任何艺术的美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事实上,音乐教学应该是各项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单一教学。第二,音乐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尚浅,应在实践中形成对艺术的感悟,而传统音乐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美育的发展。第三,教学课堂缺乏创造性,单纯唱几首歌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应将音乐素养和创新素养融入音乐教学,而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正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力。

二、实现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舞蹈律动创设情境

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投入音乐欣赏和学习中。具体来说,就是将舞蹈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对音乐教材中的舞蹈表演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前编排好舞蹈,表演给学生,学生会被舞蹈吸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和音乐的积极性。笔者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为例:

上课前,播放《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舞蹈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欢快幸福的舞蹈。

(教师随着《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歌曲伴奏起舞,跟着音乐的节奏重点在脚上动作和手部动作,观察学生已经被欢快的舞步所吸引,邀请全班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段舞蹈。)

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将歌曲与舞蹈相结合,设计舞蹈作为教学情境,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反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器官的外部活动是抓住舞蹈音乐艺术内核的有效方法,使每位学生亲身参与,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使音乐与舞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相互融合是没有过多束缚的,将音乐作为背景锻炼学生的舞蹈能力,同时能运用舞蹈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乐感,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创造力,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音乐和舞蹈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模仿的前提下培养出乐感,再运用同类型的音乐鼓励学生自主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音乐和舞蹈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笔者常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融入舞蹈编创环节,以音乐《加伏特舞曲》与《哈里罗》为例:

《加伏特舞曲》以固定舞蹈脚步为主,而《哈里罗》是具有拉美风情的舞曲,其动作主要以扭胯为主,运用多媒体技术简单介绍这两首歌曲的风格和舞蹈动作。在练习和感悟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两首歌曲的固定舞步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舞蹈。学生自由组成编创小组,根据舞曲音乐尝试编创,笔者一进步进行指导。在编创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不同国家、民族音乐内涵的不同,这是小学生对音乐的首次深入认识。

(三)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有机结合

篇(5)

【关键词】唱歌;有滋味;加减法

近日,本人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以“唱出歌曲的滋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我执教了五年级《天黑黑》一课,另有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的《桔梗谣》,还有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的《茉莉花》。这3节都是歌唱教学课,三位老师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歌,三位老师不仅在课堂中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还为广大的音乐同行们抛砖引玉,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所做、所看,所想,谈谈自己对“唱出歌曲的滋味”的一点看法。

一、“歌曲的滋味”为哪般

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首民歌来执教,可以相信“民歌”相对于其他类的歌曲来说在“滋味”上更胜一筹。让我们来找一找这3首歌曲的“滋味”,请看下表:

二、做好“减法”,让歌曲“滋味”凸显更有效

1.教学内容上的“减”――删烦去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课,一堂课中老师围绕着主题,又是音频,又是视频,内容很多,资料很齐全,然而一堂课35分钟,要么是每个环节“走马观花”匆匆过场,要么是还有好多的精彩内容来不及学习,留下很多的遗憾。出现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表面上来看首先是学习内容安排太满,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其次是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超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学习的目标没有达成。新课标告诉我们:①“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的声音、自信的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感情进行歌曲演唱乃是首要任务。”歌唱教学中只有将那些“食之无味”的“狗骨头”弃之,才有品尝出歌曲“滋味”的可能。

小学歌唱教学要不要讲究演唱技能的训练呢?②“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基本技能是必要的。如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声音及咬字吐字方面的练习等都是演唱教学的具体内容。”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往往掌控不好技能教学的度,有“过而不及”之嫌疑,把一堂歌唱课上成是声乐指导课。例:《茉莉花》这节课,课中学生虽有品茶、闻茶香这样的情境创设,但老师想把歌曲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气息的控制,旋律变化的发展“一网打尽”,不仅在歌唱技能上增加了难度,还把完整的一首歌曲撕扯得支离破碎,这首世界名曲在这里已没有任何“滋味”可言,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当然,我们并不是不要歌唱技能,而是要把握好歌唱教学中技能教学的度,把歌曲的处理与表达也放到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来完成,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让学生保持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尝到歌曲的“滋味”。

2.教学形式上的“减”――去掉花哨见本真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有了“过程即目的”的说法,倡导音乐教育中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于是很多的音乐老师便又在一些外在的形式上狠下功夫。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如今的课堂更多了脚踏实地的一面。2010年12月,本人送教下乡,上了二年级《小拜年》一课。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过年过节的气氛,我在课中设计了“舞彩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敲锣打鼓选出小小演奏家,舞动彩带选出小小舞蹈家,演唱歌曲选出小小歌唱家,最后达到共同表演歌曲《小拜年》的目标。小小彩带的舞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也给整个“舞台”增添了不少色彩,自然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新年的“滋味”。小小的彩带,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教学设计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实践可见,去掉教学形式“花里胡哨”的面具,还课堂的本真同样也能尝到歌曲的“滋味”。

三、做好“加法”,让歌曲演唱的“滋味”更浓

教学方法上的“加”――出其不意更精彩。2011版课标再一次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针对自己要执教的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方法的“加法”――预设工作,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2013年4月浙派名师活动的时候,江苏的黄美华老师执教《编花篮》一课。

1.学唱歌曲,激趣导入 巧妙地融入河南方言

2.学唱歌曲

(1)学唱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戏中的甩腔;

(2)模唱歌谱,体会歌曲旋律与方言的关系;

(3)用领唱、齐唱、轮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曲,表现牡丹花的美丽、丰富、历史悠久。

3.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感受不同的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

(1)从旋律上对比。

(2)从歌词上的对比。

4.拓展延伸――了解河南的音乐文化

教学《编花篮》,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就是教师给本课做的一道加法,这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出其不意,大胆采用对比的方法,很快就让大家感受到了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从而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河南姑娘的爽朗个性,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篇(6)

一、评价教师的素养

对于教学效率来说,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艺术类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看其是否具有娴熟的乐器操作技巧,能否准确地范唱歌曲,通晓各种舞蹈等。其次,要看他有没有良好的授课技能,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思维以及教学语言的组织等。这些因素常常会成为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2011年7月的暑期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中,我听了潍坊五中侯阿曼教师的《让世界充满爱》,我是这样评价她的:

1.对教学工作负责,认真备课,教案内容详细,规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充分,教案书写规范,教学形式、媒体使用合理,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2.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到位,课上耐心细致地引导,有亲和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极高。

4.尤其可以看到教师能够将音乐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融入于音乐教学过程之中,不是枯燥地讲解音乐知识。

二、评价教学思想的先进性

教学思想,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灵魂。作为美育重要实施途径的音乐课,其教学思想的评价标准,第一,要看其是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第二,评价教学思想,还要看是否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许多优秀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如能积极利用这些素材,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较好地体现了“美德渗透”功能。侯阿曼教师重视德育渗透功能,最后,在课堂拓展内容中,大屏幕上显示:“爱是架起友谊的桥梁,爱融化着世界的冰雪……我们每一个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侯阿曼教师的音乐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三、评价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按一定教学原则要求的具体活动方式和程序。一节课能否高效完成,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保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教具、乐器以及现代的影视设备等。

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应该要经过教师精心的设置和细心的考虑,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综合设置。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唱歌中,适宜选用听唱法进行教学,不宜采用教师教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模式。前者便于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歌曲音乐形象,激发学习兴趣。而后者往往把歌曲教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歌曲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学生学唱。对于歌曲中难点的处理,较好的做法是,在学唱歌曲之前,先把歌曲中容易唱错的音节或关键节奏抽出来单独学唱,而不宜在正式学唱过程中一遍遍地反复纠错。在音乐课中,教师积极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改善教学功效,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侯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多媒体、钢琴、手语等手段,很好地再现了歌曲的意境,音乐形象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种引人入胜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评价教学模式的运用

所谓教学模式,即是指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音乐课的课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单一教学内容为主的“单一”课型;另一种是一堂课包括两种以上教学内容组成的“综合课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编配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选用课型模式。要想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课中,教师必须不断变更教学内容,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宜多采用综合课型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把音乐课中的“听”(欣赏)“唱”(唱歌)“奏”(演奏器乐)“舞”(音乐游戏或律动)等环节合理安排,有机地穿插,以吸引并保持学生的视听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侯阿曼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手语的学习,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五、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自觉的审美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主要是指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做出积极的反应,积极参与课中的群体活动,热情地表现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等。《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在学习过程中,侯阿曼教师组织学生先分练,后合练,每个学生在侯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兴趣盎然,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六、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组织教学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状态良好,有亲和力,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教学板书工整,字写得漂亮,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积极参与,认真投入,紧密配合,敢于表现。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舞蹈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小学音乐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小学美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少、缺乏重视等,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学科在内的综合性艺术课程。音乐与舞台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下面笔者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

1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取教师领唱、教唱,学生被动学习唱歌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存在任何艺术的美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事实上,音乐教学应该是各项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在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单一教学。第二,音乐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尚浅,应在实践中形成对艺术的感悟,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美育的发展。第三,教学课堂缺乏创造性,单纯的唱几首歌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更应将音乐素养和创新素养融入至音乐教学中,而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正式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力。总之,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要求开展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

2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可以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有机结合,赋予音乐课程新的内涵。”这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1]。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就是一对有机结合体,同时也是音乐美与形体美的融合。舞蹈可以说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桥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6~12岁的小学生如果仅依赖听觉感知音乐是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舞蹈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而且还能够刺激学生小脑的发展,使学生形成音乐和舞蹈素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具有可行性。

3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3.1运用舞蹈律动创设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投入至音乐欣赏和学习中。具体来说,就是将舞蹈元素融入至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将音乐教材中能够进行舞蹈表演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前编排好舞蹈,表演给学生,学生会被舞蹈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和音乐的积极性。笔者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为例:听《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律动进教师。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师: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舞蹈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欢快幸福的舞蹈。(教师随着《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歌曲伴奏翩翩起舞,跟着音乐的节奏重点在脚上动作和手部动作,观察学生已经被欢快的舞步所吸引。邀请全班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段舞蹈。)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将歌曲与舞蹈相结合,设计舞蹈作为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反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器官的外部活动是抓住舞蹈音乐艺术内核的有效方法,使每位学生亲身参与进来,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使音乐与舞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2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相互融合是没有过多束缚的,将音乐作为背景锻炼学生的舞蹈能力,同时也能运用舞蹈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乐感,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创造力,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音乐和舞蹈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模仿的前提下培养出乐感,再运用同类型的音乐鼓励学生自主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音乐和舞蹈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笔者多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融入舞蹈编创环节,以音乐《加伏特舞曲》与《哈里罗》为例:《加伏特舞曲》以固定舞蹈脚步为主,而《哈里罗》是具有拉美风情的舞曲,其动作主要以扭胯为主。运用多媒体技术简单介绍这两手歌曲的风格和舞蹈动作,在练习和感悟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两首歌曲的固定舞步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舞蹈。学生自由组成编创小组,根据舞曲音乐尝试编创,笔者进步一进行指导。在编创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领悟到不同国家、民族音乐内涵的不同,这是小学生对音乐的首次深入认识。

3.3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晦涩,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都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步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展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化束缚,运用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其音乐风格和相应的舞蹈。同时歌曲演唱与舞蹈表现的结合也是加深小学生对节奏、旋律的认识,培养小学生的协调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舞蹈是对音乐的深入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将促进小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总之,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实现小学教育中的美育。

作者:刘灿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幼教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