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德育建设

中学德育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1 16:53: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德育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学德育建设

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情操;导向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陶冶情操功能

如果从空间形态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无形或者有形的环境。例如,笔者任教的学校,一走进学校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条旁边栽满松树的大道,在大道的旁边有关我校师生活动和学习的照片以及各种教学活动通知。沿着这条大道一直走,就可以看见我校的几座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一大块奇石,石头上雕刻着“读书明理,立志成才”的八字校训。只要学生走出教室的大门,立刻就能看到这八个大字。时刻提醒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除此之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栽有各种花草,四季常绿。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时刻都能体验到绿的新意。当学生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里,其内心深处无不充满着安静、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因此,在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时刻感受德育的力量。

二、激励情感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除了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激励情感的功能。例如,我校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些绘画、演讲以及书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我校在每学期还开展一次“德育报告会”,要求全体师生推选出代表来介绍我校在这一学期内所发生的好人好事。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励更多的师生去积极做好事,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三、价值导向功能

当前,中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致使他们在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部分中学生受到经济文化的影响,在大脑中产生了弃学从商的想法,拜金思想充斥着大脑。比如,在我们学校就有部分学生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更有甚者,还有部分学生把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就显得不可或缺了。我们的中学应该在以思想政治课为代表的基础上,配合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在

课堂教学中无形地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德育方面的校园活动。

四、规范约束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具体可以分为软约束和硬约束两种形式。何谓软约束呢?软约束主要是指通过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学生守则》进行认真学习等等。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规范约束功能。让师生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校园文化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比如,以前我校经常有学生迟到。基于此种情况,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学生在上课之前十分钟必须要赶到学校。到了规定时间如果不到校的话就会锁门。任何人在关门之后都不可以再进入校门。而且迟到的学生家长还会受到校方的约谈。自从这样的制度颁发之后,学生迟到的情况有效得到了控制。

五、批判吸收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严格来说就是对社会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之后的文化形成,即对社会积极文化进行吸收摄取,对社会不良或消极文化进行批判剔除。这种中学校园文化一旦确定之后,其他的社会文化很难侵入其内。无可厚非的是,在当前的中学校园之内,很多学生都会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但是,在积极的校园文化影响下,中学生很快便会受到积极的校园文化影响,对不良社会文化进行批判吸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六、凝聚向心功能

一个优秀的中学校园文化就像是一个磁场,可以把校园内的全体师生有效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在整个校园内产生一种凝聚向心力。例如,仙桃市的仙源学校从创办之初的198名学生到目前的3000多名学生,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与其自身的校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依靠的正是其优秀的校园文化。仙源学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下工夫。选择以孝雅文化为载体,在学校中大范围地推行雅行和孝行教育。融合班会、校会、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等各个方面。这种充满德育气息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随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很多学生随之在学习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凝聚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仙源学校的这种做法对很多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中学应该打造和建设出更多充满凝聚力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篇(2)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篇(3)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教育的概念,首先应当是一个道德的概念,教育首先应该是一项杰出的道德养成事业。如果我们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忽视品德塑造,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人,这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加强和促进初中生德育工作,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是中学的首要任务。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培育人才为中心,而育才必须先育人,育人又必须以德为本。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保证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学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按照教育部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课程,选用国家统编示范教材;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建立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多媒体教室和资料室,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研究,并且落实课程的开设,在开设的课程中,注重内容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案,拓宽学生视野,学生接受的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就能春风化雨,育人于无形。’而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注重教学科研和教育效果,中学的德育工作肯定会展现昂扬生机,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四支队伍的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中学应制订人才发展规划,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加强课堂教育、随机教育和实践教育,面向学生、贴近学生,这样的授课才符合要求,才受学生的欢迎。

2.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加强与发展

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教育的第一线,直接面向学生,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提高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其专业化、职业化。并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不断出台扶持措施,让这支队伍稳定成长起来。

3.教育管理队伍要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中学教育管理岗位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切实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并且让每一位教职工在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硬件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中学虽然经费紧张,但是必须按上级要求将德育实施所需经费列人年度预算,加大德育设施装备建设;建立学生工作网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学生活动中心,同时确保制度完善,活动场所规范,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富有成效。

四、多方共同参与,达到德育共识

篇(4)

德育是我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的一个层面,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的德育工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阻碍和不足,本文就如何深化开展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深化开展;策略

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培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受教育水平和条件限制还存在一定弊端,这也使得改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成为新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入手,以期有针对性地找出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学德育工作的办法。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相应地改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新型移动通信设备、媒体也不再只是城市孩子的专利。但这些在为农村中学生拓展接触面,提供更丰富信息的同时,也给农村中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到负面信息、不良信息的机会,而这些不良讯息对于自我意识还未形成、缺乏信息识别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在其思想意识、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构成不良危害。[1]

(二)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家庭也是中学阶段孩子待得最久的空间场所,可以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2]但现在的很多农村家长只一味地督促孩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而从不注重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没有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配合。

(三)对德育目标抱有过高的期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背景下,很多德育教育者忽视了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异,对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抱有过高期望,导致德育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空泛,让德育教学缺少实际生活的味道和现实意义,使中学生只知道一些道德概念和固化的行为准则,无法获得真正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道德冲突。

(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模式僵化。

当前大多数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模式仍然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而没有从学生主体的精神建设出发,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使中学德育教学流于形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增多以及个性的日渐养成,很容易对此种德育教育模式产生抵触和质疑,使德育教育得不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二、进一步深化开展中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强化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把德育工作作为中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来抓,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农村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德育教师队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提高德育教师团队建设管理系统和相关的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监管责任,建立了相应的道德教育目标,指明的德育工作和方向。学校要对德育教师的工作价值给予科学的评价,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加大对中学德育工作宣传的力度。

应从学生家长入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向农村学生家长宣传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增强学校和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在中学生德育方面的联系和配合。

(三)加强对农村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视。

中学德育工作的课程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将德育融入学科和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和基础,然后再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德育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践行能力。[3]

(四)扩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其一,以课堂教育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中学教师道德导师的作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意识。其二,开展多种形式有关德育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总结

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构成要素,缺乏德育,只注重智育的教育是不全面的,难以培养出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视,从德育内容、方式、制度等多方面入手,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深化开展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

作者:赵志刚 单位:二道甸子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徐绍辉.实施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文化——农村中学构建德育特色的点滴体会[J].关爱明天,2014,(9):62-62.

篇(5)

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时期,一所办学思想鲜明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必然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其独有的特质。基于这一认识,学校集全体教职工智慧,结合乡土文化,打造了以“柳公权的崇高品德和精湛书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一、定位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路: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办特色学校,发展学校内涵,创建标准化初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服务一切”的服务理念;学校依靠教师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教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学校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起跑线上都能跑出最快的速度。

二、提升德育水平,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提升德育水平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学校在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时,把提升德育水平放在首位。

首先,强化德育网络。实行支部书记、校长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形成党支部、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团支部等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其次,坚持德育系列化。学校开发了适合校情的“四学会”德育教育校本教材,按照“低起点、小坡度、按阶段、分层次”的原则逐步实施,以“四化”教育系列化模式进行,即“养成教育常规化,主题教育系列化,节日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第三,净化德育社会环境。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为此学校加大对学生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歌厅等场所的教育,提高认识,崇尚文明。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大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实施精细管理,为建设校园特色文化服务

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常规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学校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坚持公平公正、优劳优酬的原则,细化教师常规管理,实施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管理,落实教师创优评差制度,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二是加强学生管理。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度,重思想、抓安全、抓学困、树榜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实践高效课堂,围绕探索师生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扎实的教学管理,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突显“柳公”精神,彰显文化特色

学校在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立了以柳公权的品德和书法为背景的校园文化,提出了“心正则笔正”的教育方向,确立了“传承柳书经典,弘扬柳公正气,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主题。

一是塑造校园物质文化。学校校门、教学楼文化设置以突显校训、校风、学风,校园周围设置以“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艺术长廊,为所有楼、路及部室都命上含义深刻、温馨和谐的名字及提示语。学校主路和广场边设置了标准化公示栏和阅报栏,校门醒目位置和广场中心分别建造了一尊“飞向未来”雕塑和“柳公权”雕像,校园主干路护墙做了14幅书法名家刻碑,在广场四周斜坡花草墙、办公楼、走廊分别设计了雕刻、名言警句、办学理念等文化墙。班级门前悬挂了个性化、人文性的班级名片。部室张贴了标语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名家画像等,宿舍文化进行了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篇(6)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学生的德育具有以下特点:缺乏敬畏与信仰,缺乏志向与理想,缺乏团结与信任,缺乏思想与内涵。德育并不是管理,所以要明白德育的渗透方式,这里要从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多角度以及班级德育文化建设来进行。

一、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

(一)多看“圣贤书”,发扬儒家思想

书非圣贤不能读也!孔孟之道,在思想,在感悟。虽经千年,但字字如金。我们读圣贤之书,非求之乎者也,但求一真、一敬、一畏。做人之真,做事之真,对自然之敬,对道德之敬,对法规之畏,对伦理之畏。教师若真能明儒家思想之真谛,而将其发扬光大,则中国又怎会近几十年无真正的教育家?

(二)树忧国忧民之意识,忌安逸享乐之思想

书生意气常忧国,良臣吁叹总悯民。孔子、孟子常怀治国之志,忧国之心,所以其弟子为宰为相,为将为卿。德高者,才能忧天下,才能容纳他人。教师若能以自己的忧患意识影响学生,引起共鸣,这种共鸣是民族的,是穿越时代的,是超越法律法规约定的真正人类内涵的东西――道德。

二、关注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注意教育应无痕

由于德育成长是有环境的,不同家庭背景氛围、不同社区文化,不同民族传统,学生德育观念、水平是不同的,参差不齐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差距,有的放矢。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以引导说服为主

中学生自尊心强,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谈、沟通,切忌规章制度惩罚。尤其是这种惩罚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使学生更加偏激。所以我们提倡德育教育应无痕,在学生心灵上不划过伤痕。因为这种伤痕可能时间都无法将其冲淡,并且只会越划越深。

(二)加强学生间沟通与交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

学生间交流可能比说服教育更有效果。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发展状况可能不尽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提升道德品质,教师或班主任积极弘扬高尚道德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四)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创建班级德育文化,营造和谐班风

由于德育不同于管理,在于引导,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形成共同认识,让学生引起共鸣。我们可以采取德育板报、德育观察栏、社会道德大家看、中国传统道德之介绍等形式,来营造班级浓厚的德育文化,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真正做到教育无痕。

四、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环境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中学生所处的时期在德育的形成中是关键时期。它不能单靠课堂的教育方式来解决新问题,德育和整个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要加大投入,使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漂亮的花园。同时还应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果断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大力着手社区“绿色网吧”的建设。

五、促进家庭教育

篇(7)

德育目标的素质化。德育目标素质化是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这种趋势增强了德育目标的前瞻性。学校德育目标必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都能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这种趋势还表现在更加重视德育目标的内化。确立德育目标不能只是立足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终究还是在社会中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否清楚地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是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客观检验。学校德育必须由单纯重视学生在校的一般表现,转而更加重视学生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德育内容的基础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新的德育内容不断融入中学教育之中。面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必须突出德育要求的层次性。首先要掌握适度,比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方面都应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其次要把握基本,把培养遵纪守法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避免在繁杂的内容面前冲淡了基本内容的教育。同时还必须因材施教。当前要特别重视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少数由于受各种不良影响而犯有轻微罪错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德育过程的综合化。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表现为重视过程、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从重视过程来看,没有科学的教育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过程,过去“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常常忽视了教育过程。尽管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目前学校德育仍然存在无视教育过程的倾向,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用突击打扫代替经常保洁……这样做表面上也可能取得一时较好的“结果”,但在过程中留给学生的却是许多不良的东西。从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来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学校德育因而出现了综合化趋势:在加强与改进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同时,重视加强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在强调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重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功能的同时,重视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水平。

德育管理的宏观化。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必须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又反过来促进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德育管理必然相应地出现宏观化趋势,即:重视统筹规划,重视优化环境,重视基地建设。

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而社会又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或者影响学校德育,这就要求对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规划要突破校园范围,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而要真正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学校德育,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进行宏观决策,纳入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优化社会环境是增强德育实效的重要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从影视、歌曲、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偶像,寻找自己的人生信条。成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榜样,社会上存在的酗酒、赌博、迷信等陋习则严重腐蚀和毒害着学生。所以,努力净化环境是加强学校德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