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3: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发展的成就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观光农业;都市农业;都市田园
1.都市观光农业的理论解析
都市观光农业是以城市为核心市场,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等融为一体,规划开发出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艺的农业形态。它以农业开发为内容,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1.1都市观光农业的特征
都市观光农业是广义农业的组成部分,除具有农业和旅游双重基本属性之外,还具有城市性、生态性和区位性等基本特征。都市观光农业依托的资源是现代化农业,发生的区域是城市中心区或者郊区,主要客源是市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都市观光农业生存保障和发展壮大的前提;同时,都市观光农业发展区域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2都市观光农业的主要功能
都市观光农业它不仅具备传统的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教育的生活。
生产功能: 都市观光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但同时现代科技的应用和集约化生产,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功能: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恶化问题,以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大大缓解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
生活功能:走出城市,回到自然田野,参加农趣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身心,也传授了现代农业知识。
2.我国都市观光农业的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2.1发展成就
在我国台湾省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最早。台湾的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通过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形成多样化、精致化与独特性,将自然景观、农产品及农村人力等各项资源结合并动员起来,产生资源的叠加效应,协助农业转型,增强农业产业活力。
大陆地区都市观光农业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近郊发展最早,以珠三角地区最为发达。21世纪初,出现了以设施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园,展示电脑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奇特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
2.2存在问题
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发展两极分化严重,良莠不齐。一方面,郊区项目多数都是“农家乐”形式,这样的项目往往知名度不高,整体上呈现小而散的状态,内容上缺乏新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由政府前期投资的项目规模庞大,如孙桥现代农园、珠海农业科技基地都有数亿的投资规模,但巨额投入也拖累其经济效益。
其次,由于忽视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使得项目功能、内容单一。如观光果园只提供观光、果实采摘;垂钓园只提供垂钓。开发的深度广度不够,无法满足都市观光旅游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再次,当前都市观光农业的立法不健全,无法规范经营和有效执法监督。资源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很多地方呈现抢夺性开发,生态保护无法保障。
从业人员方面也存在缺乏培训,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
3.我国都市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3.1做好前期论证,进行科学规划
都市观光农业的开发必须充分论证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要根据区域特点请有关专家从生态环境、农业科技、交通旅游、民俗文化方面进行规划,对其观光功能充分设置。
3.2加强调控,合理布局
都市观光农业具有很强的展示性,其独特性和新颖性非常重要。因此,都市观光农业的类型、结构、规模应根据地域分布特点的不同合理布局,避免不顾客观条件的趋同化。
3.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都市观光农业价值
消费产品,消费者更看重价值的高低,只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都市观光农业才能具有发展潜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千奇百态的农业产品,营造出纷繁的农业景观,可以让游客获得足够乐趣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为东道主的四川省今年展示主题为“现代农业新成就绿色生态新农村”,展区包括农业精品馆和特色农业交易馆两个部分。农业精品馆展览面积1.15万平米。整个展区通过现代化、多样化、全景式综合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突出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开拓大市场和打造大品牌,充分体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展区布局分为七大板块。除序馆外,将21个市、州划分为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川南地区、大巴山区、大凉山区和川藏高原区六大板块,相关市州设置独立展示区。展位设计采用对称造型,主体部分为圆形,两边副馆为椭圆型,整体大气恢弘,协调统一。寓意时光飞驰,四川农业只争朝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整个展区以绿色、白色为主色调,搭配黄色,绿色蕴涵自然和谐,象征低碳环保,寓意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性、持续性、协调性,白色与绿色有机融合,凸显清新、活力、环保的风格。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设置了近万平方米的“特色农业交易馆”,近300家农业企业参展。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农业设施、高水平农业组织、高水平农业科技和增强上海农业影响力、带动力、服务能力的工作要求,全市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结构布局日益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农产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农业经济和服务功能逐步拓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框架基本形成。
展望“十二五”,上海农业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都市农业成果丰硕
北京展团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主题,以企业及合作社为载体,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展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北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十二五”,北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北京加大对农加工项目、品牌的培育和扶持,积极推进涉农企业上市工作,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上市板块,增强涉农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次展会北京展区布展的知名企业有:顺鑫农业、三元集团、燕京啤酒、大北农等多家上市农业企业,涌现出御食园、德青源、东升方圆等一批有上市潜力的企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展会上的大兴西瓜、平谷大桃、昌平苹粜、房山磨盘柿子、门头沟纸皮核桃、怀柔板栗、延庆葡萄以及蜂产品、黄芪茶等系列特色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天津:餐桌供应质量可靠
本届农交会天津展团以“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为展览主题,主展区展位以蓝色为基调,体现了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特色,以实物、图片、文字为展览载体,展示天津市十一五期间沿海都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成就,体现了“三区”联动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乡一体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此次天津共有24家企业参展综合展区展示,2家单位参加园艺作物标准园展区展示,14家合作社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区展示,共计300余种名特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展出,体现了天津市居民品种多样、质量可靠的餐桌供应,也反映了天津市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上取得的突出成效。
海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近年来,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海洋渔业基地,仅鲜果品种就有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等30多个,早已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欢,此次展会大部分种类都有带到成都展示,很多前去参观的消费者都一饱了口福。海南冬季瓜菜生产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我国冬季瓜菜供应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冬季瓜果菜出岛量540万吨,畅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
海南展区所展示的产品,重点突出热带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绿橙、水晶柚、菠萝蜜等产品是仅产于海南的珍稀产品,各类蔬菜品种,是我省供应全国冬季市场的主要产品。各类农产品加工品,突出体现了海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优势、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
河南:天下之中物产丰饶
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工业正在河南大地上描绘着壮阔的产业长卷。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走进超市,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产自河南,每10个汤圆中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河南生产采购。
为了充分展示河南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交流,今年,河南展团共有17家企业和15个农民合作社参展,省综合展区中有双汇集团、好想你枣业、张仲景药业、联泰食品等知名企业进行展示展销。此次展出着力凸显中原农业大省特色,充分展示名优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山西:黄天厚土物华天宝
山西有着其它省份无法比拟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老文明。因而,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其产品享誉国内外。主要特色农产品有小米、荞麦、莜麦、豆类、芦笋、中药等;主要干鲜果有苹果、梨、核桃、红枣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鸡、马、驴、鸵鸟以及养蚕、养蜂等,各类农产品资源580余种。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面积达2100万亩,累计认定产品标志近1100个,认证数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余家,大小企业总数约2800家,销售收入约312亿元。目前,山西众多的干鲜果、蔬菜、畜产品、小杂粮等及其深加工产品,正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彰显独特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江西:红色摇篮绿色生机
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间,江西
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积极推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美好景象。2011年上半年,江西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旱涝灾害,保持了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为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早稻总产达167亿斤,同比增加16亿斤左右:蔬菜面积420万卣,同比增加14万亩;新开发果园面积25万亩,达到600万亩,产量有望增长30%,达到350万吨;肉产品产量达169.6万吨,同比增长2%;水产品产量达94.8万吨,同比增长0.2%。
江西,长江之滨、鄱阳湖畔冉冉升起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山川秀美、水净田洁、生态优良,自古就是全国的“鱼米之乡,绿色之源”。江西积极实行绿色崛起战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培育了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江西大米、江西绿茶、泰和乌鸡、鄱阳湖大闸蟹等一大批绿色农产品,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2083个,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了全国名符其实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本次农交会,江西省对展区进行了整体特装,既安排了江西农业发展成就展示区,还组织了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赣州市虔橙果业有限公司、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等18家优秀农业企业到会展示展销,推出了鄱阳湖水产品、赣南脐橙、江西大米、江西绿茶、广丰马家柚等特色优质农产品。
辽宁:满族风情大海气息
瓜果飘香,谷粒如金,在金色的季节里,辽宁展团带着优势、优秀农事企业,带着辽宁农业“十一五”发展成果,更带着4200万辽宁人的深情厚意和诚挚祝福,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蓉城。
本届农交会,辽宁展团组织30家企业参展。其中,有省级龙头企业16家,地市级龙头企业10家,优秀中小型企业4家。参展展品丰富,产品类型包括种植业17家,畜牧业6家,水产业3家,其它类型4家。在专业合作社展区,辽宁有6个优秀专业合作社带来了他们的优质小杂粮和水果蔬菜产品。
这次展会,辽宁展团为蓉城人民带来了以满族民俗为特色,以展现满族风情、满族文化为主基调,以牌坊造型作为骨架,以中国红为主颜色的布展风貌,配以红色灯笼、霓虹灯,使参观者进入展区仿佛走入了清代的商业街。不仅是展示区的布置独具匠心,展销区更具特色,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展销台布置成海洋中的军舰,生动特色,吸引了很多前来参观的消费者的关注。
台湾:宝岛风物两岸情谊
本届农交会台湾展区以“台湾好礼――走读台湾农业农村”为主题,综合展示台湾农业农村的总体面貌、风土人情以及两岸农业合作成果。
展区由大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和台湾中华基金会共同组织,邀请台湾彰化、南投、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区的基层农会、渔会、社区等10余个农业组织、团体参展。将重点展示四部分内容:一是台湾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的呈现。突出台湾农业社会“好礼”的传统“呷饭’坪口‘‘奉茶”,现场提供由彰化县二林镇台粳九号稻米制作而成的台湾知名小吃卤肉饭,以及日月潭红茶等。二是台湾农业再生和创新利用的案例展示。现场开展利用废弃物梅枝加工成铅笔的DIY自制体验活动。三是台湾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集中展示台湾茶叶、米酒、梅醋、糕点等69种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品。四是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宣传祖国大陆出台的惠台农业政策,介绍展示祖国大陆在14个省(区、市)设立的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总体风貌。
陕西:稳粮优果兴牧扩菜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代的陕西人民秉承了祖先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富饶上地上勤劳耕作着。陕西坚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以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规划为统领,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问和渠道,提出了“十二五”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3%以上,到2015年达到7160元以上的目标。
果业是陕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陕西在果业产业发展上实施“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两头延伸,特色品牌全面开花”战略。陕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近年,陕西果业发展实现了六个第一,即:陕西苹果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面积第;陕两被认证绿色果品面积居全国第一:陕西有机苹果面积居全国第一;陕西苹果而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陕西节果浓缩汁产能、出口和创汇均居全国第一;陕西猕猴桃面移{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如今,陕西特色果业、百万设施蔬菜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其中,果业种植、大棚设施蔬菜、生猪和奶牛养殖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
本届农交会,陕西从全省11个(地)市、区申报的4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挑选了30家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参展,产品有享誉中外的白水苹果、陕北红枣、周至猕猴桃、户太葡萄、汉中大米以及紫阳富硒茶等百余个品种,力争在本届展会上产品销售、推介、贸易签约等取得好的成绩。
福建:区位优势外向农业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面积占80%以上。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加之区位条件优越,闽台农业合作源远流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丰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伞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本届交易会福建展团共有26家农业品牌企业和8家农业合作社参展,通过实物图片和内容丰富的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充分展示福建特色的茶叶、水果、蔬菜、畜禽等名牌产品,展现我国海峡西岸现代品牌农业风采、展示福建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内蒙古:美丽草原广邀宾朋
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拥有草场13亿亩,约占本自治区总面积的一半。全区养牛数和畜产品绵羊毛、山羊绒和驼毛产量居全国首位。河套、土默川、西辽河灌区盛产春小麦、马铃薯、甜菜、胡麻等,河套蜜瓜饮誉天下。大兴安岭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土特产有:蘑菇、猴头、发菜、黄芪、甘草、小茴香、黑瓜子、地毯、毛皮等。成立6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强农、强牧,惠农、惠牧”政策指引下,农牧业经济取得丰硕成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农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自身实际,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精深加工。确立了乳、肉、绒(皮革、皮毛)、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饲草饲料等六大主导产业。2010年有29
家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33个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享誉国内外。全区“三品一标”产品已达到2477个和38个。
本届展会上内蒙展团共组织39家企业上百种农畜及特色产品参展,它们当中既有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有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本届农交会上,内蒙古展区发出了热烈的邀请,欢迎到内蒙来,欢迎共同建设保护内蒙古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云南:特色产品远销五洲
云南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552万亩,产量20.7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甘蔗面积442万亩,产量1750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咖啡面积50万亩,产量5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并分别占全国的97%、98%;鲜切花62万亩,产量65亿枝,居全国第一位,并占全国的60%;天然橡胶面积730万亩,干胶产量33.0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面积988万亩,产量1060万吨,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蚕桑面积140万亩,蚕茧产量4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蔬菜面积1110万亩,产量1490万吨,居全国第六位,是全国重要的反季蔬菜生产基地;肉类总量488万吨,居全国第九位;淡水水产品产量48.2万吨,其中:罗非鱼产量9.6万吨,居全国第五位;食用菌产量3.2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核桃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24.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云南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云南特色优势农业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目前已经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74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700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儿个:认定名牌农产品164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100%。云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农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过去五年间,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25%,2010年出口额达13.5亿美元,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达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云南农产品出口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展会云南省精心挑选了36家最具代表性的云南企业参展。参展展品包括花卉、粮油、蔬菜、蚕丝、茶叶、野生食用菌、名特优果品及加工产品、林产品、生物制药、畜产品、蜂产品、调味品、酒类等20个大类近300个产品。
园艺区:展示现代农业前景
近几年,农业部紧紧围绕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标准园创建已成为发展园艺产业的重要抓手,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提升了园艺产业的竞争力,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展区位于2号馆,共58个展位。其中,公共展区4个展位,重点展示标准园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内容以及优质、安全、高效的成效。各省展区54个展位,重点展示各地标准园创建的技术模式、经营模式、质量管理模式和成果。标准园展区采取统分结合的设计模式,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以绿、黄两种颜色为主体颜色,体现标准园安全高效的创建目标;公共展区以中国古代城门为主体设计结构,配以大气的LED显示器,古典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体现标准园集成技术提升水平的技术路线;各省展区顶部的围板紧紧相连,与综合展区融为一体,体现标准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
保障园艺产品稳定供给,提升园艺产品质量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推进由“园”到“区”、由产向销的拓展,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国际展区:洋味十足
第九届农交会国际展区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近40家国外公司参展,主要来自美国、瑞士、日本、德国、加拿大、匈牙利、丹麦、英国、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产品涉及各类水果、蔬菜、种业、水产品、食品、调味品、农资产品、畜禽、乳品、动物保健品、各类农业分析、后期处理设备以及最新农业生物技术等。
本届展会除了先正达、杜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连续参展商外,又增加了一批新展商,如匈牙利国家展团、国际植保协会等首次在农交会上亮相,他们将展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农业技术和信息,同时提供新的农业合作机会,旨在扩大农业国际交流与贸易。
来自加拿大、英国、巴基斯坦、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越南、美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采购商应邀出席本届农交会,采购意向包括有机大豆、果蔬、种子、茶叶、饮料等农产品;小型农机设备以及肥料、温室等生产资料。
专业合作社展区:农交会上新角色
为全面展示“十一五”期间合作社发展成就,本届农交会特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展示交易区。本展区以“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题,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就展示区为龙头,以各省合作社展区为骨干,以各合作社展台为主体,全面展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地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其技术主要有耕整地技术、卷帘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设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来说,上述四项技术是应用比较多的技术。
首先,耕整地技术主要是以旋耕整地为主,它是靠发动机推动旋耕部件的旋转来作业的,在耕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耕作深度与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随意来调整手把的位置,这样就有利于温室边角上的作业。
其次,卷帘技术的功效主要是体现在草帘与保温被的卷铺上。鉴于行走的方式不一样,可以把卷帘机械分成固定式和自走式。其中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减速机来达到卷拉覆盖帘的目的。
再次,对于滴灌施肥技术来说,它主要包括施肥、过滤、滴灌管、供水泵等。而滴灌施肥中的输水管涉及到三个部分,即主管、支管和毛管。当然用途不同,输水管的材质也不尽相同。主管和支管主要采用的是PE管,而毛管则适宜采用压力相对比较低的滴灌管。只有在特定材质的管道中,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最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用来保护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温室中,应用比较多的是臭氧防治机,它是以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利用高压放电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杀死温室内各种病菌的目的。对于臭氧来说,它有一定的还原功效,杀菌过后,臭氧会还原成氧气,而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2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
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不断实践,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技术的使用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设施栽培农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中,设施栽培农业的生产面积超出了当地菜田面积的1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还达到30%以上。由此看出,我国设施农业的分布在不断扩大。
第二,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中,我国节能日光温室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设施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设施内的生长环境也得到了很好地优化。第三,对于设施农业来说,它已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首要选择目标。比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上海的孙桥园艺试验场等,这些项目都是把现代的温室园艺和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设施农业技术一种新的应用,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3结语
【关键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措施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整体中的成为重点。加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然成为了国家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之一。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化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览
农业在所有产业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催生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发展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当下的多项发展战略都与农业的发展存在连带关系,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计划等等。放眼世界,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世界,促进农业发展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和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外,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亟待加强体制改革,深化创新实践,以先进的技术水平引领农业发展。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也催促着农业转型的步伐。以农业技术而论,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着眼于制度角度,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得到极大提升,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经济的增量有显著变化。但是,一些潜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例如,整体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小农意识在某些地区广泛存在,农民的素质不高,乱占耕地、缺乏长远目光等等。有鉴于此,急需升级农业技术,转变农民滞后的观念,促进农业的科学化转型。
二、乡镇农业经济弊端所在
由于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帮扶,乡镇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暴露,主要表现如下:
(一)观念滞后现象的普遍存在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乡镇农业大多数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不发达地区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的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其次,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观念十分落后,仅仅把温饱作为目标,没有调动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再次,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滞处境。又次,乡镇地区的发展应当立足农业,当时对可开发的自然条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发展旅游业、餐饮业,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后,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了部分地区文化发展的滞后,因此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技术革新接受能力较弱。
(二)乡镇农民素质不高
在对乡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结构中,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很低,而小学和半文盲的人员比例很高。而经济发展带动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者多数是老年人和小孩,导致劳动力水平急剧下降。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的情况,少数地区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结构也十分落后,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也发展缓慢。此外,某些乡镇企业的农产品销售仍然按照传统的直销模式,没有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化加工,不仅竞争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也不能够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因此,必须采取系统性的改革举措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改变乡镇农业经济的传统发展理念
一些乡镇农业经济地区的发展观念极为落后,因此首先应该促进该地区农民的观念转化。突破农民对于政府经济支持的过度依赖的旧习,鼓励农民探索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强化招商引资的实际行动,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次,农业人员要积极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在保证农业发展稳步推进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提升乡镇农民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把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乡镇开展扫盲行动。并且在乡镇建立小型的图书室,供农民免费借阅。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座,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咨询。在农业人员中筛选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推进农民素质建设的实施。
(三)完善乡镇农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一些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首先要强化水利设施的完善。并且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施。为保障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有序开展,要大力加强厂房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必要的保障。以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增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
四、结语
乡镇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其给予相应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乡镇农业的简要概述,对乡镇农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提出阐明了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点建议。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首要一点是加强农民观念的转变;其次要加大力度投入加强农业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要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国家、政府和农业人员的协同努力之下,我国乡镇农业发展必然会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迫切需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这个巨大成就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韩长赋表示,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韩长赋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供需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业转方式,对粮食安全有没有影响?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韩长赋说,《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同时《意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韩长赋解释说,“产量稳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开展建设,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转方式,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韩长赋说,《意见》对此有明确阐述,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具体而言,就是在三方面努力:一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等。
二是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据测算,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规模化水平。鼓励发展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
转方式,坚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社会关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韩长赋表示,我国局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呈好转趋势,但总体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加剧的态势。《意见》提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
“一控”,就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就是通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三基本”,就是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我还想说明两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实际‘污染量’。以化肥为例,我国农田化肥中35%的氮在当季被作物吸收,剩余大部分被后季作物、农田沟渠、缓冲带、湿地或下级农田陆续消纳利用,最终只有约7%进入水体,真正造成环境污染的量很有限。第二,农业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工业污染基本不可逆,(下转第11页)
(上接10页)只能靠稀释、填埋,而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可以通过农艺措施来吸收和消化,比如种芦苇可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韩长赋说。
韩长赋还表示,从世界农业发展看,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离不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阶段。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解决,但也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
更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愈发关注“舌尖上的安全”。韩长赋表示,农业部将按照《意见》要求,坚持产管并举,力求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农业发展;概念;意义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86
1 引言
众所周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如果水资源匮乏,那么农业发展将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1]。尽管现代我国的农业发展小有成就,但是其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受到来自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2 生态水利工程简介
顾名思义,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放在到了重要的位置,以保护或者改善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或者是能够在客观上获得显著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避免这一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严重破坏,在以生态需水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运行管理过程。
作橄执水利的标志,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涵:第一,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必须遵循科学的生态服务目标。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始终注意对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将其当做设计过程的约束条件,确保设计出来的水利工程可以迎合生态水文过程的要求。第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地址的选取、布局规划以及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极力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对环境成本的较大浪费,推动经济与生态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
3 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改变我国的农业发展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要想发展农业,就离不开灌溉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求偶,灌溉面积仅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但是却在全国粮食产能中占到了四分之三,水资源短缺以及分布不均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更为明显,其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是水资源仅占到了19%。而且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中心将会逐渐向北方转移,这就使得水资源供应和粮食生产之前的矛盾激化。尽管近年来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所加强,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并不健全,灌溉以及排水等技术都有待提升[2]。同时当前的水利设施也无法帮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改善我国农业现状的迫切需求。
3.2 有利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尽管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可谓是关键因素,而且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也是现代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重视,我们必须坚持长时间的努力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通过国内外的实践可以看出,要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谓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科学完善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目前的农田水利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才能够摆脱以往农村“靠天吃饭”的窘状,增加农田产出率,达到旱涝保收的目标,推动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
3.3 减少对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破坏
作为一项人工设计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本身就是对大自然水资源的干扰。与传统的水利工程不同,生态水利工程强调尽可能降低对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破坏。注意到农田生态系统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主要是以流域为尺度空间而展开,水流的总方向应该和流域的自然水向相同。应该综合分析原有地表径流的产汇和地下水径流的补给排泄等过程,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必须尽可能降低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目前,开展生态水利工程主要以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改造为主,全面发挥出其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
3.4 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我们知道,市场物价的基础便在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要想稳定市场物价,首先就应该注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而要想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就必须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对农业生产提高重视,不断改善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此时,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抓住农闲时间,集中人力物力,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最终促进农业收成的上升,消除由于农产品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价格频繁变动,提升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3]。
3.5 有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
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始终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尤其是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一直存在。历史上由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动乱不胜枚举。通过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改善人们生活、维持国家稳定,就必须真正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减少,但是灌溉面积却一直处于上升水平。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的农田灌溉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真正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实践表明,唯有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我国农业的持续增收才有了保障,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才有可能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够有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98-199.
[2]唐建.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128-128.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汉源县特色经济果林面积达2.21万hm²,包括苹果、甜樱桃、花椒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hm²,建成9个“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示范区”,推进金花梨、黄果柑、高山蔬菜等,建成粮经复合产业基地4万hm²。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亿元,比2015年增长4.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进了汉源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农业结构调整也带来一些诸如销售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对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很有必要[1]。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和农村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场经济下,对于农业产业调整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汉源县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70%,维修整治堰渠1798km,完成土地整理项目5万hm²。建成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6万hm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个,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个,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通过专家组核查。但是,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中,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仍旧不高,农业产业调整中结构不合理,抵御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并不强。虽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国家充分给予农业政策支持,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汉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半是栽种果树,很多农户把农田都改成了果园,种植业比例扩大,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步缩小。致使较多的经济作物涌入市场,容易引起价格波动的现象,增加种植户的种植风险,不利于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不够,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给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影响农业最大的因素是周边自然环境,在很长的发展时间内,经济作物的种植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一些地区农业信息相对闭塞,不利于农民快捷地掌握关于农作物种植的一些技术、市场价格等相关的资讯[2]。
2关于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措施
2.1深化改革,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创新人才、技术力量、地域发展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小规模土地流转、土地资源的整合使用体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种植大户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融入市场。激发农民种植的活力,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优化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坚持个体经营与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建立健全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从而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2因地制宜,走地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汉源县的地形以高山河谷为主,较多人口和资源短缺制约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高山地区环境恶劣,没有较好的农业的发展基础,在此自然因素的制约下,要充分结合因地制宜的方针,发展属于汉源县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根据地形特点及气候特点,结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有针对性的农作物。大力发展红富士苹果、黄果柑等经济果林,将果树的开花期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精品的春游路线,发展观光农业。积极深入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树立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理念,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利用高山地形,根据海拔、地形、气候等依次推进,大力发展集河谷坝区、中低山区、高山地区的因地制宜型农业经济产业带。
2.3发展农旅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结合旅游发展思路转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引进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观念,结合农业的发展优势,打造立足于生态、着眼于自然的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结合,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建立生态旅游农业的乡村旅游的新格局。也可以开展梨花节、品果节等一列活动,加大宣传,树立汉源旅游品牌,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形势[3]。
3结束语
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要遵循农产品的生长规律,对市场需求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以市场为基础,在国家政府相关农业政策的扶持下,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当地的地区优势积极创新,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环保生态经济农业,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蔡辉,谢明强,李翊权.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03):205.
[2]常江育,吴晓燕,何丽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9):4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