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30 14:44: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教育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术教育研究

篇(1)

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影响了今后从事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现在美术专业高考重视专业基本功,文化录取线低,这样不利于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学校的美术教育。

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文化无望的情况下,转来报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基本功的素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美术学习作用。长久以来,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值的较低,导致招录进来部分学生文化涵养欠缺,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被随意占用,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常识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上出现断层。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美术理论知识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其学习难度与美术教师的授课难度无疑又增加。美术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校方为方便管理把美术课程进行划分,实践课由学院自主排课,理论知识课统一由学校教务部门来排课、管理。在这期间,不适合美术课程特殊性的管理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有害的。

虽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但这与面对实物是有差异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对美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带学生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使其对美术教育做了实践活动,反映甚好。我国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免费开放,这给美术课程创造了很好的直观教学条件。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美术的教学模式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管理存在不足地方应加强科学管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考察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闭卷考试只考察学生的简短文字材料或识记性问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大多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考试形式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及格为最终目的,根本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美术教学管理中,美术教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怎样在美术教材中选取符合教育部规定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校也应做审慎的思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

就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完善并制订相应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将美术教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中去,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在过去的历史中,而是在看清过去的同时更好地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联系、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培养人才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培养高模式人才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

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意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跨界人才和创意人才日益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美术技巧的培养,难以满足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需求。随着国内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增大,美术逐渐沦为副课,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而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的空间日益变小,社会各界为保护与开发幼儿想象的能力,强烈要求进行创意教学。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幼儿学习美术主要是临摹前人的绘画与书法,注重对绘画功底的训练,因此,幼儿的美术技巧通常能够得到培养与强化。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通常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受到严重的限制。人们通常认为,幼儿临摹得越接近对象本身,就越能体现绘画功底,然而一味地临摹对象造成幼儿的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

1.确定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创意与跨界受到人们的欢迎。何谓跨界?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也可以是跨文化,逾越两种或多种边界,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应该向创意与跨界方向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的绘画边界,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感知性与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实现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日益提升。

2.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

幼儿在早期绘画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自身的意欲与情感进行想象与发挥。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启发与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予幼儿太多的限制与约束。营造一个自由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感知美的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对画材、造型、色彩等进行严格规定,而是鼓励幼儿随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其拥有更多的独特的构思与创造。

3.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组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创作、集体互助创作或户外写生等,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此外,美术活动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前人绘画的临摹上,而是让幼儿在欣赏名画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从而不断发现自我。为了实现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绘画媒介,如可以利用木棒、贝壳、小汽车、废弃卡纸等有趣的物品作为印刷图案。通过各种形状、色彩不同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或组合进行绘画。

三、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

1.利用瓶盖、纸板进行印画

瓶盖与纸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利用瓶盖与纸板进行作画,在印画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并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利用瓶盖进行印画的过程中,首先在瓶盖表面涂一层颜料,之后将瓶盖的颜料印到纸上,幼儿可根据自身的想法,印出如乌云、花朵、青蛙等各种图案。对颜料厚薄的控制和印画过程中的轻按与重按,从而造成不同的印画效果。幼儿在印画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绘画,使画面元素更加丰富。纸板主要是利用瓦韧纸,将纸板折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种形状,在纸板一侧涂上颜料,再将涂有颜料的一侧印到纸上,印出如雪花、树木、风车等多种图案,幼儿通过将纸板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2.利用手作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会利用手势造型的影子,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如拇指相连、双手张开是鸟儿的形状。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双手创造出各种轮廓,再加上绘画与上色,形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同样的轮廓,经过幼儿的想象,可以画成不同的动物,如同样是五指张开的形状,部分幼儿可以描绘成孔雀开屏,而部分幼儿则会把五指想象成大象的鼻子与四条腿。除手势之外,幼儿还可以利用手指作画,描绘出各种不同的人脸或者动物的形状,幼儿的想象力在利用手作画的过程中得到发挥。在幼儿早期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确定幼儿的美术教育方向,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实现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瓶盖、纸板、手等工具进行作画,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幼儿创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洪艳.创意美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4(2):253-254.

[2]马倍利.论创意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2,6(10):126.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育模式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慢慢步入人们的视野。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未来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绘画,它小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大到培养孩子看待问题、世界的思维方式。美术教育并不只是单纯地要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上进心,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培养创造力就像培育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校园的环境具有心理同化、行为规范及导向激励作用。建立良好的、适宜创造力培养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策略。除了教学硬件设备作为物质保证之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精神环境,这格外重要。

7岁到青春期这个阶段里,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的表现力主要在于感觉能力的发展。理性化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无用的。这时人的发展是处于动物性的发展阶段,出自于内心深处的感觉、欲望等类似于动物的特性支配着人的身体。人这时有参与生活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此时,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他们所表达的想法,以全人教育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体系中,教师要以艺术设计启蒙,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单元制全科教学,秉承创意创新,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同时,结合认知与表达、观察与体验、写作与分析、造型与欣赏、发现与创新等,激发少儿的创新思维。

一、1~2年级

处于该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随着课堂的开始马上集中,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导入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与他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导入,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罗菲尔的创造性与心理论指出,7~9岁的儿童处于图示期,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课程内容时可以多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使他们能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对图形进行分解和归类整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与体验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迸发的基础。这方面的积累是灵感的来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情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美并创造美。

二、3~4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也逐渐完善,他们对事物具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因而,在课程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感到陌生、看似与他们无甚关联的观念和思想、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问题和主题等,帮助他们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能扩充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角色的理解。

同时,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使学生尝试绘画。教师可以设立“美术课堂画廊”,帮助学生产生绘画的动机与欲望,并将自身的情感、思想表现在绘画当中。首先由画的作者具体来谈自身的感受及感想,之后其他学生欣赏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手、脑、眼三者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与相隔久远的艺术建立联系。通过了解艺术家的故事、传记、作品的背景信息等一系列方式,使这些久远的图像和思想呈现意义。

三、5~6年级

篇(4)

可以说,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艺术的位置都没有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是在“形”之上。因此,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念,乃是把美术定位在对于宇宙本体和生命之“道”的观照和把握方面。美术是一种依凭视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感知世间精神,探寻生命本源,觉悟万物之道,表达生命情怀的途径与手段。因此,美术远不只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技能,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存手段,美术是进入生命境界的通道,融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为一体,承载知识、学养、智慧、情感,是人生成长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由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教育只局限于贵族阶层,中国历代画家中,极少有出生平民阶层者。因此,在中国社会里,艺术存在的两种方式,一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的风雅消遣,一是作为技能的工匠的营生方式,在中国的老百姓眼里,艺术要么高不可攀,要么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艺术只与少数人发生关系,似乎跟大多数人无关。直至今天,去美术馆看展览的人极大多数都是从事美术事业的相关人员。

中国解放后近50年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作为课外指导的兴趣小组形式,另一种是作为副课位置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只是把美术作为一种知识或者技能来实施教学。美术被定位为“术课”的现象由来已久,并被认为常规。在此教育背境下,目前对美术误识的不只是少数人,包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与领导,也存在着对美术的误识。在西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与价值意义。在此认识层面上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建设。从新世纪初中国紧随推出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方案,至今已近10年,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口号旗帜下,尚存在着很多人对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够,或对美术学科的误识,把美术学科作为副科,把美术教育简单认识为美术知识的传授与美术技能的学习,这些都反映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层面的问题。由这种误识首先带来美术的各种考试模式。从美术考级到美术联考,其采取的方式常常都只停留在美术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测试,试卷仅呈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而没有考察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视觉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与美术评价标准,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问题、学科认识的问题以及学习方向的偏离。

美术专业的学生由此认识为先行,对美术学科的认识问题也由此而来。对哲学理论学习研究的缺失、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忽视,注重技能学习,导致思想认识上的苍白肤浅,对专业学习方向目标的偏离与核心的缺失。这种误识的源头来自于制度决策者与各级美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所以要改变现行的美术教学现状,首先是对管理者的“美术扫盲”。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识高度,促使他们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方面、评价方面有新的认识,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意义,真正把美术课程从技能课的位置提升到事关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开启学生智慧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二,由考试制度带来的师资培养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掌握着美术的各种技能,但缺乏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深层次思考的毕业生,由这些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以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认识在进行美术的基础教育,导致目前美术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一个教学思想相承继的脉络。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急需职能部门引起重视,出台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对美术的考试制度实施有效改革,另一方面对目前的美术教育师资进行再培训,以扭转这种发展势头,把美术教育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其三,各种儿童画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抑制与缺失。绘画的程式化教学,先是从简笔画开始,简笔画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也由来已久,英语课、物理课、数学课等课堂教学中,随处可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教师展示的纸片上见到,一个苹果的形象由两条曲线、一条短直线组成,一只杯子由两个椭圆与两条直线组成……简笔画以其用最简洁的方法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示,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技能手段之一,一度成为教师技能评价的一项内容。然而,以简笔画进入美术课堂教学,由此带来的弊端非常严重。其弊端的根本点在于这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它背离了美术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美国对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源于对形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撇开美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意义,撇开美术的审美教育,美术对于人的发展成长,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程式化教育容易使儿童过早地形成简单的思维惯性模式,从而影响儿童的视觉发现能力、认知与探索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很多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从幼儿园开始,越往上的年段,学生绘画的内容与形式越多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或雷同。程式化教学不只是简笔画的形式显性出现,同时也以隐性的方式出现于各种儿童美术培训班与美术课堂教学中,比如所谓的素描教学、线描教学、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国画教学等,往往教学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教学的方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上。把美术的技能教学定位在模式教学、程式教学,以熟练某种表现程式、反复的程式训练为学习方式与手段,忽略了去观察、发现的过程,忽略了程式发现的多种可能性,导致儿童画教学的简单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简笔画教学。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被过早地教以各种绘画方法,这些方法因为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教,也容易呈现被目前的评价体系所认可的教学成果。教师的认知问题、一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目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导致这种在素质教育外衣蒙盖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出现。儿童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童真之眼具有很多发现的可能,这种发现是各种创造的源泉。而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所在。对儿童观察力的抑制与扼杀,无疑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结束语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品格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美术教育的高职院校是不完整的教育,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可以说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日益成为学校开展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个性和丰富,其实是非常空虚内容,根本没有能发挥出美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思考在现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观念相对来说较落后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非常缺乏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相当的薄弱,缺乏专业美术教育人才,业务素质低。很多高职院校,专业的美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兼职的美术教师较少,不能有效地开展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把美术课重视起来,适当的加强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科研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美术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没有专业美术教学教师,很多都是由兼职教师代上。不管是专业的美术教学教师还是兼代美术教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专业分寸比较难把握,如何掌握美术教学课程的专业性是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观念上也有待于提高,注重美术理论知识与美术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与美术教学相关的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讲给学生,把枯燥的美术理论课程变活,将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我们一直都在期待着看到这个变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外,影响美术教学的重要因素还有教师的授课方式。由此可看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合现代美术教育的学习,如何转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也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美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没有转变

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影响了今后从事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现在美术专业高考重视专业基本功,文化录取线低,这样不利于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学校的美术教育。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文化无望的情况下,转来报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基本功的素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美术学习作用。长久以来,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值的较低,导致招录进来部分学生文化涵养欠缺,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被随意占用,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常识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上出现断层。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美术理论知识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其学习难度与美术教师的授课难度无疑又增加。美术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校方为方便管理把美术课程进行划分,实践课由学院自主排课,理论知识课统一由学校教务部门来排课、管理。在这期间,不适合美术课程特殊性的管理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有害的。虽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但这与面对实物是有差异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对美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带学生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使其对美术教育做了实践活动,反映甚好。我国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免费开放,这给美术课程创造了很好的直观教学条件。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美术的教学模式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3 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管理存在不足地方应加强科学管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考察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闭卷考试只考察学生的简短文字材料或识记性问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大多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考试形式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及格为最终目的,根本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美术教学管理中,美术教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怎样在美术教材中选取符合教育部规定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校也应做审慎的思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就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完善并制订相应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将美术教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中去,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在过去的历史中,而是在看清过去的同时更好地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联系、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培养人才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培养高模式人才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总之,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教学状况也在逐步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就会达到相应高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2] 丁春娟.试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

[3] 陈兵.对高职美术教育的探讨[J].美术大观,2007(5).

[4] 关曙光.论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7):61.

[5] 万力宁,等.试论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的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0.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审美;美术作品;培养策略

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教育,根据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对儿童有计划地进行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培养,以此提高儿童对美的认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帮助儿童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找到其内心的情感需要,并且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

学龄前的儿童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或对象的整体性进行非理性的分析和综合。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够完善,身体条件并不准许他们进行复杂的绘画等美术技能。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主要是让其感受美、欣赏美,能够用儿童独特创造形式来表现美,并能够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审美可以看成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形体、色彩等多方位直接感性的欣赏和创作,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的活动。审美不仅包括审美态度,还包括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通过多种审美体验,让儿童领悟审美的内容和形态,从而完善儿童的审美心理,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策略

1.创设丰富的美术教育环境

美术教育环境不仅包括美术工具设备等物质环境,还包括教育理念等非物质环境,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交融。对于儿童而言,一日生活皆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儿童的审美理念和审美习惯。所以,家长给儿童提供一个具有审美情感色彩的生活环境,在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自由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这本身就是在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这不只是因为满足了儿童的生理需求,他们才会对美有所追求,美术教育的环境也极为重要。如,家长可以为儿童提供多种不同的美术工具,让其在不同工具的欣赏和使用下产生相异的审美感受;或是通过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引导儿童体验美,并扩大他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范围。教师让儿童在绘画等活动前多接触自然环境中的其他动植物,让其不仅仅对人类有美的感知,也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产生美的感知和情感。

2.多给儿童创造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让儿童欢呼雀跃,他们喜欢放大对事物的感受、对美的喜爱程度。儿童脑海中对自然和事物的奇特想法与感受大人无法理解。如,儿童天生就有绘画的需要、创造新事物的本能,这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绘画的需要不断提高,喜欢在任何地方涂涂画画,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线条,一片不成形状的线条即可叠加成画面。即使在成人看来毫无美感的画,但在儿童眼中,这些画面都是美好的,那是他们对自己世界的一种阐述,也是对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所以,在儿童的日常美术教育中,家长需要积极鼓励儿童,让其把审视和体验到的美表达出来,不用着急否定儿童的审美观,多让儿童去体验和表达,他们才会不断地在做中学。如,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家长不必给予过多地引导或心理暗示,可以鼓励儿童大声说出自己眼中的风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3.用美术教育作品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人们常常将大师或者大众认可的美术作品视为最好的。其实不是只有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才可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要学会选取适合儿童发展的作品。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美术作品让其欣赏。在美术活动中,儿童通过欣赏成人的美术作品或其他儿童的创意美术作品来获得对这些作品的审美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美术创作欲望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从别人的作品中看到的构图及色彩,不仅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并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还可以对周围的环境有新的角度与看法。直接实质的美术作品,给儿童一个直观真实的感受,不仅可以丰富儿童对美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现代的教育,都离不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已不仅仅是个体对道德的规范和行为上的实践,而是在教学活动和生活中都对儿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教师通过对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能透过事物的外表看到其本质。教师选择适宜儿童学习发展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使儿童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去寻找更多美好的事物,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