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

篇(1)

关键词: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 云计算 云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02

1 云计算在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规模大、方便化、虚拟化、前景大等特点,使得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2010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埃森(Accenture)公司的《探究云计算的未来:驾驭技术驱动转型的下一次浪潮》调查报告显示,云计算在教育科研行业的潜在应用体现在三点:获取全球资源(Access toglobal resources);低成本仿真(Lowcost simulation);真高度交互/协作学习(Highly in terac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鉴于此,Google、微软等都开辟了一块自己的云计算领土。

当前公认的云计算主要有3种部署方式,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云计算特点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云计算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由技术优秀的专业团队来负责日常的数据管理和安全工作,确保资源库规模扩大和数据安全。

云计算技术可提供软件定制与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云计算技术能获得比私有服务器大得多的存储空间,同时数据存储在云端,不会丢失,不用备份。

依托云计算技术搭建交互式云服务平台。云计算跨设备、跨平台的特点,使用户很容易在各种终端间同步获取数据,并能随时与别人分享,正是有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云计算的大规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2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设计

云计算的部署方式及特点在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显而易见,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云层设计,也就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脚手架”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基础性教学硬件网络设施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可整合为四类“云”上资源。整合后由下向上云层为: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下面具体阐述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见图1)

图1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2.1 硬件资源云

这是云计算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架构的最底层,部署为公有云。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物理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消除物理硬件的限制,以此来降低硬件管理的复杂度,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控制其成本,并且保证了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2 软件资源云

软件服务云主要由安全服务云、在线办公云、应用软件云组成,提供各类软件的定制服务。使用软件资源云,用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软件的升级、资源的存储、病毒、木马等,用户只需将编辑完的文档等存入云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件的外泄以及被盗等问题,因而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2.3 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平台按照私有云方式部署在软件资源云层之上。主要由操作系统云和中间件云组成,实现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的调度、协调和监控,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础作支撑。操作系统云负责与虚拟机对话,提供最基本的软件环境和系统服务;中间件云对网络协议和软件平台进行抽象和统一表示,实现对软件运行环境按需定制,并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管理。

2.4 教育资源云

最上面一层按混合云方式部署的教育资源云,包括数字资源(网络课程、数字图书和远程教育)、教师资源等。由于各高等本科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所掌管的学习资源相对独立,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学习成本加大,众人望而却步。教育资源云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级院校和培训机构,甚至社区居民学习资源的共享、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利用,还能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质量。高校的师资建设可借鉴云计算的思想并构建教师资源云,从而加强各级院校、培训机构、企业技术人员等之间的流动性,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今后,很多教育资源甚至教育本身都将以服务的形式呈现,这与云计算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相契合,选择云计算作为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架构是必然趋势。

3 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资源的开发、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应用三方面。围绕这三方面,设定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模式由三个要素构成:①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实施,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行业协会。根据各高校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基于云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并通过行业协会构建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如广东省优质教育共享中心,由教育技术协会制定技术规范引导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实施;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主要指各级高校独立开发的或有资质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和部分教育软件研发部门独立或联合开发的成系统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③同类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同类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用户群,包括学习者和教育者及其他使用该资源的用户。如图2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图2 资源构建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3.1 政府、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由政府和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发挥控制功能。保障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行,政府部门对资源开发者与资源利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控,协会对资源质量提出要求,对资源信息进出资源库的程序作出规定。云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核心,也是整个应用功能的最终执行模块。用户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与云服务平台连接,全部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处理完毕再由接口将数据依次传给用户。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管理三大模块,其中计算模块主要是来自用户的计算任务拆分,然后再派发到云中具备相应功能的节点进行分布式的并行计算。进行全部相关计算之后,再将最终的结果收集,统一整理(如排序、合并等)后再返还给用户。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优,以方便查询、搜索。存储模块与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对应,又分为用户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交流库、存储库、软件库五个子模块,分别存储相应的信息。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搭建统一的资源交互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主要是对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设计和选择,同时,还要组织人们对资源进行评价,促进资源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任务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提出建设标准,由教育行业协会指导,各级高校共同承担。

3.2 校、企共同开发共建

各类院校单独建库不仅使得各种资源重复建设、资源质量低下,而且相互之间不能交互,形成了众多的“资源孤岛”。院校开发者依照规范,在统一的标准指导下,结合专业优势,开发强势学科,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来控制和考核其质量,采用“多用多得、少用少得”的风险承担机制,激励各校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从而实现共建教育资源的局面。同时根据用户需求,还可委托相关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等有资质的教育资源研发公司,开展教育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工作。商业开发者根据用户群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同一个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升级确保教育资源的高质量,成为用户群最满意的资源,逐步形成教育资源开发的滚动式共建良性发展,在实现共建的前提下,共享资源的问题相应得以解决。

3.3 同类高校教育资源互换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如果没有资源的利用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类高校的在校教师、学生及其相关人员是高校资源主要用户群。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模式可以使各校优势专业独立开发资源交换以及教育资源的商业开发,既减少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大幅度提高了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又使统一的云服务平台打通了校际间资源访问的壁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终极目标,就是极大限度地丰富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库,让学习者、教育者、管理者,随时随地享用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高质量教育资源。

4 结语

纵观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资源的集中与共享扫清了技术障碍,使其在经济效益、资源质量、资源库容量、共享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将硬件网络设施资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资源整合为四类,由下至上设计了“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的云层结构,为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了脚手架。同时提出了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要由“政府政策主导、协会技术引导、校企共同开发、资源互换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建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必将成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流,“资源孤岛”的现象会得以彻底解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2]黎孟雄,仲兆满.基于云计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1-154.

[3]李爱国,原建伟.云计算部署模式及应用类型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1):24-26.

[4]任伟,刘进.云计算环境下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

篇(2)

关键词:生态化视角;高等教育;MOOC;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004-04

一、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生态进化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前者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教育资源的生产者、受教育者或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教育资源的传递者和分解者;后者指教育生态系统内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主体、关系及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联结构成一个整体,教育资源或数字教育资源在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人群之间流转。在教育生态系统内,学校到学校、群体到群体、群体到个体以及个体之间,存在竞争以及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是教育生态进化的必然趋势,协同进化是主流。

目前,在数字教育资源的生态系统里主要有电视大学、网络教育、数字资源库OCW、MOOC云课堂等形式。

1.电视大学

我国制度化的远程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自1978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播电视大学起,我国拉开了远程教育的序幕。电视大学综合利用、整合优化或二次开发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远程学习支持系统。

电视大学诞生、发展、成熟、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曲线,凸显发展与成熟的线段。该线段特性反映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生态链的进化。生产者、分解者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机构,因而两者基本同化;传递者的商业属性逐年增强;消费者的就业属性愈加分明。电视大学教育资源部分来源于中央电视大学,部分来源于本地区电视大学教师建设和对上级电视大学教育资源的分解和重组;地区不同,教育资源亦不同。每个地方的电视大学生存在各自的半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同“信息孤岛”,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这样的广播电视大学将逐渐被开放大学所代替。

2.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自考、函授、夜大、电大之后成人教育学历生物群落之又一种群。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出现标志着远程教育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网络教育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师生分离、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和节约成本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生态进化: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但是,由于各高校的网络学院依附于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资源建设由其自行组织和建设,因此,各个网络学院没有统一标准。生态环境高校间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内容、质量上的迥异;目前,各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基本上是课堂教育的翻版,缺少交互性、个性化差;不同高校重复开发网络课程,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系统能力弱、规模小,目前的网络教学系统以中小规模为主,不能满足大规模学习者的要求;加之网络学院存在生源竞争性,相互间缺少交融,每个网络学院形成各自的封闭的小生态环。

3.数字资源库OCW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网络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关键。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公共资源、个人资源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开放、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特点。教学资源库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和资源评价为一体,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以面向海量资源处理、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目的。

开放课件OCW起源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open Course Ware工程项目,MIT逐步把其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公布于网上,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们免费无偿使用。MIT在中国建立OCW镜像网站,携手中国引人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资源传播到全世界。

从教学资源库建设到开放课件OCW,比起先前的网络教学,生态系统逐渐扩大,教育资源生产者的阵容愈加强大,分解者的态度愈加包容,传递者的资本愈加雄厚,消费者的需求愈加旺盛,真正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了生产者、消费者、传递者和分解者间的交互,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性。

4.MOOC云课堂

在OCW基础上形成的MOOC数字教育资源生态链进化到更加高级的阶段。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是一种崭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始于2008年的加拿大;2011年被称为“MOOC兴起年”;2012年被称为“MOOC元年”;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MOOC是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目的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免费开放的一流大学教育资源聚集地、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依托网络社区的即时交互、身临其境的线上课堂组织方式是MOOC最显著的优点。云计算技术与课堂交融孕育了云课堂,云课堂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云课堂的出现说明,网络课堂具有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

在MOOC的数字教育资源生态链中,生态环境是云课堂;教育资源的生产者是MOOC学习的提供者,即著名大学中的教师;消费者有两种:一种是散布世界各地的MOOC学习者,还有一种是一般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虽然MOOC免费向全世界的学习者开放,但是MOOC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商业模式,如学生推荐、证书营利、学分认证等,操作这些运营模式的平台管理和组织者或委托的第三方就是MOOC生态环境中的传递者+和分解者。在这个世界性的大MOOC生态系统中,教育资源的生产者、分解者、传递者、消费者趋于生态的和谐和平衡,他们自发萌生了美好的联盟愿景:将MOOC交互云课堂的数字教育资源纳入生态化协同建设的轨道。

二、MOOC达成数字教育资源与数字教育活动的生态平衡

MOOC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是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良的教与学的生态环境。信息化教学演绎、开放式自主学习、群体互讨论、激励式自测评价、网络化服务营运养育和滋润其中。

1.信息化教学演绎平台

信息化对教学的演绎,始于视听电化教学。此后,经过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化,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逐次浸入演绎教学的环境,使教学活动深深打上信息化的烙印。

MOOC生态群落的种群信息化教学演绎平台,与课堂生态群落的种群翻转课堂交相辉映,颠覆性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学微理念引导的教学微活动在利用教学微资源的过程中,碎片化分布于教育生态系统,色彩绚丽缤纷。此一缤纷色彩经由微视频的渲染,绘制成画卷般美轮美奂的微课程群,将信息化对教学的演绎推向极致。由此,历经信息化洗礼的传统教学法凤凰涅、浴火重生。

2.开放式自主学习平台

MOOC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课、学生选课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的独立自主性。任何学习者,不分国界和区域,都可以享受世界最高级学府的一流课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自由选修MOOC平台上的任何一门课程;学习者在MOOC平台内可以相互连接、协同创新、分享利益。MOOC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从生态化的角度,MOOC不仅要消费知识,更重要的是生产知识。

MOOC生态群落的种群开放式自主学习平台,盘活了“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存量,形成了“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增量。正是在cMOOC和xMOOC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如鱼得水,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3.群体互讨论平台

MOOC平台的群体互讨论有其内部和外部表征。cMOOC提倡课程内容的非结构化,是其群体互讨论的内部表征;偏好知识建构与整理创新,是其群体互讨论的外部表征。xMOOC倡导课程资源的结构框架,是其群体互讨论的内部表征;喜好知识传递与程序标准,是其群体互讨论的外部表征。

当cMOOC和xMOOC共同打造的群体互讨论平台生态种群,转换为一种全方位、多渠道深入交互的泛在教与学的生态群落,把基于联通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协同学习推向。

4.激励式自测评价平台

MOOC的学习者数以百万计,教师逐个给予学习评价不现实;对于交互性程序及其作文一类的情况,机器难以度量等级。那么,通常由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种群组成的教与学的生态群落,是否在其生态进化时产生新的种群?

登录者选择性接受联通主义基因和行为主义基因的单胞胎或双胞胎,导致标准参照评价的分化,自我参照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种群由此诞生。平台和登录者以排列方式合成自我,彼此互为主我、客我。积极的主我渴求客我的欣赏,客我的包容鼓励主我的向上,主我和客我相互审视、双向选择,进化为自测评价的种群。

5.网络化服务营运平台

当网络化服务营运平台种群转换为数字教育资源生产者、分解者、传递者、消费者共建共享的教与学的生态群落时,其主要种群分别为公益性网络化服务营运平台和营利型网络化服务营运平台,昭示了教学目标价值评估、教学内容成本评估、教学手段收益评估的教育与经济融合体制呼之欲出。

三、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生态化数字教育资源MOOC建设实践

在国际、国内MOOC浪潮的推动和影响下,上海交通大学积极进行高等教育MOOC的建设和实践,大规模在线教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套独特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

1.开放式联盟――共享共建

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国高水平大学课程共享联盟”,共同打造我国高水平在线教育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组成攻坚团队,从2013年9月开始,启动完全独立自主的中文MOOC学习平台研发工作,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技术开发,历时四个多月,于2014年年初正式推出“好大学在线”(http://)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该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由门户主页、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构成;教学模块分为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和教务中心等;而管理模块由用户组织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考核评估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管理和运营支撑等组成。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教育生态化”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早在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e-Learning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自主建设在线教育平台,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至今共培养本科层次毕业生37000人。

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依托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体系天地网结合项目”中的重大课题“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示范工程”,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大学合作,创建新型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支援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建设。2002-2005年,在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方面,以“多校合作、面向西部”为模式,以“名校实时课堂”为途径,以“跨校教学支持、管理系统”为依托,以“天地合一的技术平台”为支撑,五校共建共享课程89门、271,5学分、4243学时。24791名学生共享选课41610门次,17056人次获得互认学分。从2007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和宁夏大学、大学合作开展“跨校修读第二学科学士学位”项目。开设“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课程20门、58学分、1062学时。246名学生拿到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学科学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除了与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协同合作,还会与更多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组织结成开放式联盟。开放式联盟采取联手协作、共建共享、开放资源的形式,整合各盟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经由微视频、微课程和社交网络交互的途径,面向盟校以及全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各学校的数字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满足各类学习者人群的需要,推动MOOC的发展及其对全球教育的影响。

2.微课程建设――碎片化教学

微课程是MOOC的显著特征。研究表明,短视频有助于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为了适应学生的网络浏览习惯与注意力集中规律,MOOC的教学内容在时长和知识点划分上,以碎片化为特征。我们设计的每个音视频学习资源尽量短小,每个MOOC的视频为5-10分钟,在短时间内就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视频中还夹杂一两个测验。

基于建构主义或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思想,微课程平台建设主要采取两种课程模式,即引领式学习型和自主学习型,让教学团队自由选择。引领式学习型MOOC课程属于行为主义的知识复制类型,强调教师通过课程设计来引领学习过程。通过构建在线学习社区,支持学习者以正式学习的方式参与互动并达到知识建构的效果。这种模式要求在线学习系统提供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学习者的元认知发展。通过以课程的知识点为聚点,通过连接主义模式实现课程知识的互联;通过知识地图的方式支持学生在线学习,自助选择,通过考核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该模式针对希望进名校聆听名师课程的学生,尽可能真实地再现面授课程的情境,使在线学习达到与接受面授课程同等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型MOOC课程属于建构主义的知识建构类型,强调学习者自主在线社交型学习,由优秀的课程设计和制作团队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并在线组织。这种模式的MOOC课程打破了教师主导下面授课程的教学活动模式,支持教学团队与学习者共建在线学习社区,学习者在线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并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参与互动,达到知识社会化建构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要求在线学习系统提供自反馈式的学习过程记录,用以保证课程的完成率。该模式非常适合不愿意采用面授课程或通过网络再现课堂教学情境的业余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知识。

3.移动互联――在线离线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先后研发了PPClass(视频课堂)直播互动系统、“移动学问”移动客户端和VastCast移动流媒体直播互动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和3G移动网络实时传输音视频流媒体信息,具有支持跨终端跨平台、支持大规模并发、支持多种形式的数据流、支持多种手段的有效交互等特点,开创了新型的流媒体直播互动教学模式。从2011年至今,累计共开设移动学习课程522门;累计使用人数为7367人,其中iOS设备4096人,Android设备3271人;累计访问量:962742人次,其中Android(安卓系统)设备526612次,iOS(Apple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设备436130次。

已经上线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平台不设选课门槛,任何感兴趣的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学习。由于参与学习的学生规模大,其知识先期准备水平各有不同,因此,课程的完成程度也不同。为了促进学生持续学习,平台提供了常规化的交互活动,贯穿在知识讲解的所有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讨论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交互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在线论坛、知识共建工具等;通过交互活动鼓励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

4.大数据分析――反馈与评估

MOOC的师生比例极低,教师无暇对每个学生进行传统式的学习指导。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需要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大量即时的反馈,来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提供自动化的教学评估方式,如自评分的测验、附有答案的考试或作业以及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等。这种交互式教学评估方式主要依赖机器进行自动评分或者评级,只有这样,才能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规模学习者随时随地提交的在线作业、试卷等实现即时反馈。MOOC的每一个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发生,如每一个微课程及相关教学材料、每一个交互式测验和练习等,都被MOOC系统记录下来,将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汇集成学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找出学习数据中蕴藏的问题和规律,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技巧,使MOOC实现对大规模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服务。

当前,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平台已初步完成以短视频、强交互为特点的MOOC基本教学模式,全面支持In-Video Quiz、Mastery Learning和Peer Review等MOOC教学特点,采用了兼容HTML5和Flash的视频播放器;基于大数据分析,自主搭建了云视频服务平台,建立了基于云题库的练习和测试系统,支持公式可视化编辑,支持学生的作业自评与互评功能,部分实现了平台全文搜索功能、用户学习行为采集和分析功能以及针对移动智能设备的MOOC课程学习应用App等。目前,“好大学在线”平台仍在积极挖掘和开发新的功能模块,继续改善平台的用户使用体验,协助教师更方便、更快捷地维护课程和完成教学活动,追踪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断探索新型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

篇(3)

【关键词】ACTION模式;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64一04

一 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命题。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支持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保障。因此,近年来,我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体等,这些动力主体分别在政策驱动、市场利益、社会文化及价值实现等动力来源的驱使下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再一次将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推到了一定的高度。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2]因此,研究如何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展开主题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该规范中的CELTS-4l便是教育资源建设规范。(2)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开发研究。研究者大多是基于某种新技术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设计研究。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库体系。(3)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何克抗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类型、管理、技术标准、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质量监控六个方面,对我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祝智庭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动力来源、动力作用模式、实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4)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策略研究。研究者从政策性调控机制策略、科学的投入规划机制策略、技术保障技术策略、质量监控机制策略、管理服务机制策略及应用创新机制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5)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如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资源在高等学校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等。

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究。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数是单纯地从教学资源建设的这一具体内容切入,较少将教学资源建设置于教学系统甚至是教育系统中进行审视,即缺乏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设计的研究。ACTION模式是系统地指导远程教育中媒体选择与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法,因此,论文提出在ACTION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工作。

二 ACTION模式

1 ACTION模式的基本内涵

ACTION模式是由托尼・贝茨在《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其中A(Access)一方面是指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是指机构和学习者角度考虑媒体使用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c(COST)是媒体和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T(Teaching and Learning)是指在某种技术支持下会发生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技术如何支持这些教与学的活动;I(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是指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O(Organizational Issue)是指在技术和媒体应用中组织与机构的协调:N(Novelty)是指技术的新颖性;S(Speed)是指技术应用中,内容传递的速度。

本文主要选取ACTIONS模式中的A、C、I、T四个部分,即分别从教育资源获得的便利性、成本效益、教与学因素及交互性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

2 ACTION模式之于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

(1)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由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是基于一定的媒体技术开展的,因此,技术的可行性及便利性是ACTION模式中的基础条件。同样,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及平台的便利性同样重要。

(2)强调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比

ACTION模式的提出者托尼・贝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便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远程教育研究,因此其提出的ACTION模式中也突出了成本效益这一经济学元素。这说明,ACTION模式是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教育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因素,确定如何在教育中采用媒体技术。将成本效益的理念引申至教育资源的设计中,其成本便是教育资源设计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而效益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该教学资源开展学习的学习效果、教学资源的覆盖面等多个方面。

(3)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是ACTION模式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媒体和技术如何支持远程教学活动。对应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就是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充分分析该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哪些教与学活动之中。这点突出了媒体、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教与学这一理念。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从如何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角度进行。

(4)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

ACTION模式强调应用于远程教育的技术及媒体所能提供的师生交互,这是对由于师生分离状态引起的学习者缺乏学习支持及归属感等方面的教学及情感补偿。数字化教育资源虽然并不是完全面向远程学习者设计及开发的。但是混合学习已经成为我国从高等学校到中小学普遍采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强调资源所能提供的交互,为混合学习中的在线学习部分提供良好的交互支持。

三 基于AO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1 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

根据ACTION模式中的“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要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一系列“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更是在践行者教育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及便利性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提高其可获得性及便利性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分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传播对象

根据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及受教育者是组成教育传播过程四个基本要素。而教育资源则涵盖了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两个方面,即教育资源是面向受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及相关媒体的集合。因此,明确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确定受教育者的教学媒体偏好等设计与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教学应用,教育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浏览学习与教师的编辑再利用。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阶段,要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资源,以保证学习者获取资源后浏览的便捷性,同时教师获取资源后能够较方便地进行编辑再利用。如,SAP、MATLAB等软件是土木工程类课程进行工程建模分析及工程绘图等常用的技术工具;统计类课程常采用SPSS、SAS等数据处理及统计软件。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优先选择相关专业、课程常用的软件。

(3)开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呈现方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呈现要体现开放性,即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需注册登录、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便可以方便地访问教育资源,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全面共享,而不是处于条件性的、半开放共享。但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资源中部分资源未能做到开放与共享。如,2009年度的72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有37门课程因为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找到网页、网址修改、用户没有被授权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访问。因此,完全开放的教育资源呈现环境与方式,是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2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小代价率原则

ACTION模式强调成本效益比,而我国目前的教学资源设计中出现的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就是由于没有系统地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所致。因此,根据ACTION模式中的强调成本效益比,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时要体现最小代价率原则。根据媒体选择的最小代价率原则,一种媒体或者信息被选用的可能性与其能够提供的效能成正比,与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因此,在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发的教育资源的成本/效益比,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如开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案例,若将其作为网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其受益面则会大大超过单独的视频案例本身。因此,同样的一段视频案例,当其融入开放的网络课程中时,则具有更高的效益/成本比;再如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开发动画资源要比拍摄动作视频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效益/成本比相对较低。

3 数字化教育资源要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根据ACTION模式中“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体现如何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1)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最新阶段采取的整合模式,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后的新知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备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需要教师具备TPACK知识,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连接体的教育资源,必然要掌握TPACK知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科内容、教学法及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并不是指三者的分别罗列及简单叠加,而是要体现每个学习内容如何与技术及教学法融合起来。

(2)加强教育资源评价和审查标准,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根据上文中的同类研究述评,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关于教育资源的技术规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在如何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方面仍需加强。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等综合性的教育资源的评价,而对于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验资源、媒体素材等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中对各类资源的基本要求属于此类的研究,但仍需深入、细化。因此,建构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是提高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强调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协作共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从独立开发走向了协作共建,从小部分人的设计开发走向了凝结群体智慧的设计,群体动力在其中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群建共享的特质也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资源永远在不断被修改、更新与完善。这与之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旦开发完成之后,便长时间固定不变不同,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4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多元的交互原则

ACTION模式提出要加强“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体现多元交互原则:

(1)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者之间的交互

我国的教育资源开发者包括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人,政府部门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大多起政策性引导的作用。因此,要确保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首先在源头部分进行强化。加强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各方机构的之间交互,建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建设质量。

(2)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交互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开发者可以为学习者利用教育资料进行学习提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注重师生交互功能的设计,如常见的课程论坛、留言板,或者引用Blog、Wiki、SNS等Web2.0工具为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创设交互的平台。

(3)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基于教育资源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交互方式,学习者针对教育资源进行总结、分析、交流与讨论,能够更广泛地分享个人建构的意义,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获得对教育资源新的理解。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不但要注重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更应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Web2.0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资源的者,也可以成为资源的学习者。无论是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还是资源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传播效果。

篇(4)

关键词:美术信息化;数字化保护;美术信息管理信息化;美术教育

在IT时代向DT时代变革之际“互联网+”推进了美术的信息化,本文通过梳理论述美术信息化的三个数字化应用方向,为如何进一步实现美术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家庭小作坊的生产逐步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提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新思路。传统利用摄影摄像等技术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由于录像带的老化、影像复制产生失真等难以较好长久保存。随着数字媒体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新的方法途径——虚拟现实(VR)保护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在国内也开展了一些实质性项目,比如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民间表演艺术的数字化抢救保护与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云南艺术学院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史诗百部工程》等项目。综合研究现状,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应用大致分为以下五种趋势:

1、数字化保存与存档

数字化保护与存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艺术品,可利用扫描仪或采用高精度数码相机对相关艺术品进行拍摄扫描,得到数字图像,再通过AI、PS等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及分析,实现文物及其纹理的高精度获取。另一类是空间艺术品,可通过采用三维扫描仪或者基于多角度照片获取数据生成虚拟模型,也可利用MAYA、3DsMax等三维软件实现建模。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

虚拟复原可实现把一些褪色、破损的艺术图案通过数字化方式复原。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用的数字化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现实系统,数字化还原文物的原始面貌。一类是根据研究文物颜料的成分综合利用图形技术,实现文物的演变模拟、虚拟复原。

3、数字化图案辅助设计系统

目前较常用的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平面图案的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二是对三维实体工艺品的造型进行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通过数字化图案辅助设计系统可对已有的典型图案、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构建一个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民族民间艺术工艺品素材和纹理库。

4、基于技术层面上研发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虚拟建模技术、虚拟场景展示技术、基于民间艺术素材库的二维图像检索技术、计算机支持的民间艺术创新设计技术等。

二、美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

美术信息资源库包括美术作品数据库、美术家数据库、美术机构数据库及美术资讯数据库等。如湖北美术学院研发的长江流域美术资料数字平台,内容分为图像(图片、录像)与文献(专著、论文、报告)两大类型。美术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设网络共享的公益性基础资料库

应用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建设网络共享的公益性基础资料库。建立标准化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研究成果以及美术资讯的电子资料库平台,实现美术资料的快速搜索和浏览,同时实现美术作品的电子交易资讯平台、美术教育平台、网上鉴赏平台。

2、梳理资料

基于电子资料库平台搜集整理美术界出现的艺术现象及其人物、作品、思潮、美术作品的题材与背景、策展的资料。美术信息资源素材通常包括文本、图像、影像、媒体数据管理等,素材的收集、制作、编辑则需要把它们转换成规定可用的格式,并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在收集、编辑过程中普遍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素材版权。

素材在使用之前,需要征得版权所有者的许可,这往往意味着要购买使用权或交纳版权税等,增加了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成本与难度。

2)素材格式及再制作。

收集到的文本、图像、影像等素材需要进行数字化编辑,但媒体格式有多种,美术信息资源库设计人员需提前拟定相关媒体格式,但目前各类美术信息资源库采用媒体格式类型标准不一。

三、美术教育信息化

随着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变革,如何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发挥网络及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图、文、声功能实现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1、网络教育交流平台的共享

随着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网易云课堂、Coursera免费在线大学公开课等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平台的推广,教育的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提供了资源丰富网络的交流平台。

2、教师教学工具的多元化

美术教育的信息化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工具,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实现视听结合,进而从多个维度触发学生的审美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发展,开启了移动电商3.0时代,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为美术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但一方面各学校的教学水平及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平台鱼龙混杂,如何充分整合美术教育资源、实现美术教育资源网络共享还有待规范。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美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美术教育信息化等美术信息化的三个应用方向现状,分别就存在问题展开论述与思考,为DT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美术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薛玲.浅析以视觉传达效应为导向的网站前台设计[J].艺术科技.2015,15(7):217.

[2]薛玲.艺术类高校网站毕业生作品版块开发价值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5,15(2):15.

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14-02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没有人可以通过一次教育获取终生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对自己进行“充电”,以此来获取知识,保持竞争力。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是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受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系统。将数字电视技术运用到远程教育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因此,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将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成为远程教育的一大闪光点。

1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及其优势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指在整个电视传播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的电视广播系统,无论是从电视的信号采集、信号的传播还是信号的接受均由数字化技术来完成。数字技术实现了电视设备技术性能的一大突破,使得电视图像质量大幅度提升,使得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1.1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标准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的ATSC标准和欧洲的DVB标准。ATSC标准可以提供36Mb/s的码率,使得高清电视传播成为可能。DVB标准是目前覆盖面最为宽广的数字电视标准,当前我国开通的大多数数字电视也采用此系列标准。完整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是由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组成的。尽管我国有点电视和卫星电视标准采用的是欧洲的DVB标准,但是地面传输标准却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B20600-2006标准,此标准自2007年8月1日开始成为我国数字电视必须采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大降低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专利费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2 数字电视的优势

数字电视实现了电视传播全过程的数字化,相比较以往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视信号质量高。数字电视采用二进制信号,其本身比传统模拟处理方式有着更强的抗干扰和抗非线性失真能力,即使经过了长距离以及长时间的传输,均能够很好地保持信息的本性,几乎无失真。因此,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更高,接收端接收到的电视图像以及声音,与电视演播室的真实原貌并无多大差别。电视图像分辨率高,画面清晰,音质更为优美真实。

(2)带宽资源利用率提高,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相比较传统模拟节目,数字电视通过压缩编码,大大降低了数字电视所需要的带宽。原本模拟电视一百多个频道的带宽,数字电视能够传送500套以上的节目,将带宽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丰富了节目内容。

(3)数字电视更安全,电视网覆盖面积更大。数字电视通过数字机顶盒实现了对每套节目以及每个个体用户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非法收视和非法插播的现象出现,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安全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十分巨大,当前以及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农村都很难实现网络化,而电视的覆盖面积十分广,基本能覆盖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相比网络,电视的收费也要低的多。总之,在我国通过数字电视进行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远程教育对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

远程教育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不足,打破时空束缚,实现随时随地均可以学习的新型教学目标。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闲暇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又必须时常进行知识更新,否则将很快被淘汰。远程教育建立起来的快捷、经济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求,克服了时空矛盾。因此远程教育,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2.1 满足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教育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越来越丰富。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增加自身业务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个人品位,提高生活质量;还有的人学习是个人兴趣爱好等等,总之,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学习的初衷不一,学习的内容也各有所异。因此,传统教育很难满足这些需求个性需求。而远程教育能够覆盖各行各业,它所特有的多样性成为解决个人要求多样化的恰当形式。

2.2 克服教育资源短缺

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良好的教育资源更是人人向往。然而,在我国高校容量有限,高校分布不均衡,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的东部省份,许多中西部省份,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能够摆脱时、空对教育的限制,无需解决校址以及学生食宿问题,方便学习的同时,费用也大大降低。因此,远程教育对于克服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短缺、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都是十分可行的。

2.3 促进终生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习对于一个人安生立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而应当贯穿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正是基于这种时代需求,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中掀起了全民学习的热潮。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人人学习,很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完全承受如此巨大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发展传统教育的同时,需要创新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必将和传统教育一块,为构建终身教育奉献力量。远程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甚至可能在将来成为一种主流教育形式。总之,我国应当重视远程教育这一新鲜的教育模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资,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3 数字电视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达需求与教育资源短缺,在我国形成了一个社会矛盾,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一方面,数字电视技术不断发展,其存在信号质量高、效率高以及覆盖广等优势,这必然促成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数字电视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多功能的交互式电视,互动性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不断追求的,这和互动性教育不谋而合,数字电视技术必将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3.1 增加远程教育形式的开放程度

教育要能够在社会推广,必须扩大教育在时空上的开放性。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彻底打破时空的束缚,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的自由安排。学生可以选择任意自己适合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比传统的电视远程教育按时收看更显得灵活。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还能提高教学过程的公平性,因为,无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也无论年龄、种族、性别等,均可以获得平等地学习权利。

3.2 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比较传统的“以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数字电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做出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计划,享有学习的完全自。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增大学习的效果。

3.3 丰富教学资源

数字电视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增长见识。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将各种优质教学录像带转换成电子数据,并将其存放在视频服务器上,形成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从服务期中获取自己想学的教学资源。数字电视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全方位、广泛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丰富社会教育资源。

4 结语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远程教育应运而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然而,传统的远程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给远程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通过数字电视技术,远程教育可以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丰富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因此,我国应当大力推进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学习型社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强.现代远程教育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方德葵.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0).

篇(6)

关键词 国培计划;幼儿教师;数字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11-03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moting Information Project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Wang Guan

Abstract National Training Plan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ince 2010. It is a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2011, specialist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lected and decided some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higher schools and a few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s a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schools, such a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etc. In view of implementi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2011年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和遴选,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实力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为数不多的幼儿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国培计划”的启动宗旨,主要是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使幼儿教师学成后回到岗位,把新知识、新理念用于本地幼儿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当地幼儿教育水平,在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国培学校,如何结合实际,围绕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中的重难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类项目培训模式,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丰富和优化培训资源,加速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国培计划”的当务之急。

1 构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网络管理平台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幼儿教师培训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改革了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幼儿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丰富信息,可以实时互动,教师通过登录平台,随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见解,为打造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平台是基于宽带IP网络(含互联网、内部专网等)创建的虚拟机与安装、配置虚拟机操作系统,并进行系统安全与优化调整;协调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提供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达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即实现全系统具有高效率、性能匀称、安全性高、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利用实时通讯、流媒体等技术建设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将充分打破时空、地域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大大促进学校等在职及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有效扩大教育受众面,对改善幼儿教师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国培计划”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平台有基本模块和扩展模块,基本模块包括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专业发展与行动研究、教师培训与园本研修等5个领域,及教研资源、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信息、平台管理等工具;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2 建立规范科学的幼儿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是指利用网络信息科技手段,对幼儿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其数字化资源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一般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数字图书馆、数字录像等幼儿教育信息资源,其组成模块如图2所示。

2.1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存储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主要有幻灯、投影片、文字、图片、档案材料、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各学科素材等,它们的来源比较广泛。

幻灯片、投影片一般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适合于幼儿课堂中的文字、图像、表格,在制作时选择“空白演示文稿”,制作人员通过精心构思,建立适当大小的文本框,选择增强视觉效果的背景及大小适中的文字,还可以结合幼儿教育的教材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图像,从而得到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插图。这样可以解决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为突破某个知识点急需的“素材片”“插播片”,而且制作方法灵活,制作出来的教具美观实用。将制作好的幻灯片设置特定的索引标记,存储到信息资料库中,通过服务器的主页可随时访问。

现有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如教学参考、优秀论文、优秀教案等)也要进入到信息资料库中,主要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进行处理,并借助于OCR识别软件进行印刷文字的识别,对于图片扫描时先预览定位,再进行划区扫描,以免占用空间。扫描好的文件要设置索引标码进入信息资源库。

有些学科素材可以从VCD碟片上寻找,也可以从市面上出售的素材类光盘中获得,如动画片、科普片及动物、植物、水果蔬菜、花卉等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都可以通过采集整理,存入信息资料库。

2.2 动态的音、视频幼儿教育教学资料的采集与存储

幼儿教育教学动态信息资料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音频、视频、动画的采集与存储可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声音可用话筒及录音机直接把信号通过声卡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av文件;也可以从市面上正规的专卖店挑选购买CD、VCD等光盘,从中采集出适用于制作课件的背景音乐或适用配音朗读的效果音乐,进行剪辑,加混响等处理。视频图像是真实的场景、人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屏幕捕捉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专门的软件完成。音像资料以及卫星接收的实况,传统的方法是用录像带存储,这样管理繁琐,且受保存环境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有许多局限性,再加上模拟信号本身的缺陷,使音、视频资料不能高效发挥功能。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和多媒体点播系统处理后,将音像资料存储在服务器中,不仅实现音像资料无损、高质,而且使用检索方便。用多媒体点播系统将声音和视频信息资料利用高质量的数字压缩系统进行量化采集、存储,将常用的音像节目存储在服务器中,供学校使用;对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节目,用刻录机刻录成光盘存储。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将音像节目进行艺术加工、特技处理,添加背景图案、字幕、三维动画、淡入淡出等各种效果,为教学信息资料库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利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创作开发出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片断、动画、教学范例、精美教案等,再充实到资源库中。这样经过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效益。

2.3 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收集、存储和使用

国家“十五”重点项目数字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B/S技术,对有价值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加工、集成、存储,形成电子文献运行在高速网络上的知识海洋,它可跨库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群,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论文试题库、教学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是近年来图书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态,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 健全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是实施“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校必须从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目标服务等方面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顺利实施,从而达到高效的培训质量。

加大投入、推动发展是“国培计划”教学资源建设的保证,特别在资源库建设的初期,不但必须有一定经费投入,还要有科学完善共建共享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区域构建,使教学资源能及时吐故纳新,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构建代表了幼儿教育素材库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平台会更加完善,幼儿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料会更加丰富,从而给幼儿教师提供终生培训学习的平台,让全国幼儿在同一阳光下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8):16-20.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 数字化 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设计理念

共知、共建、共管、开放、共享。共知是共享的协作基础,共建是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共管是共享的有效保障,开放是共享发挥效能的必要方式。共享理念是贯穿于共知、共建、共管、开放服务的主线,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图书馆追求社会核心价值的最终目标。

整合职业院校馆藏优质信息资源,提高区域内用户获取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的能力,满足用户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便于任何学习型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行任何求问,都能够便捷获得区域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职教资源。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的一种服务,应成为网站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1]。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体现风格独特、主题明快、人文底蕴深厚、界面友好、交互智能。

二、高职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与建设方案

主要立足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图书馆自行加大本校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建设力度,中文MARC机读标准、电子资源组织标准,通过Z39.50协议,在OPAC2.0系统环境下,对现有馆藏中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的各型职教资源、素材,以及专业群参考资源,进行甄选归类,加快各馆职教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共享建设,注重数字化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系统化组织,并能友好地归集于区域性职教资源共享平台,使之集群管理。区域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三、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技术与应用功能

(一) 服务平台技术

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应用的GLIS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为例,馆际业务(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业务、数据共享、馆际互借服务,有效避免单点故障。Web Service是完全基于基于SOAP协议、XML、XSD的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能够兼容多个系统平台,在跨防火墙的通信,集成应用程序等方面有极大好处,是解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问题的最好方式。

GLIS系统内建支持多馆、多媒体资源管理,易于实现区域图书馆各馆的数字化资源聚合存储和统一检索服务。使区域内有独立服务器的图书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原保存单位,转换为一个为本地区提供知识服务的资源平台。对于资源有限的图书馆(如社区图书室)都可以一个独立图书馆的身份通过互连网委托高校馆或区域成员馆管理。

服务平台,采用B/S结构+J2EE结构[2],支持多种层面的负载均衡和系统级群集方案,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管理系统,打破区域限制和节省资金。使得可以使用互连网的地方都可以开展图书馆业务管理与馆际资源协作共享。有优势的馆可以成立数据资源保障中心。为本区域图书馆提供数据上传、下载服务,达到共建共享,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

全文检索技术,优化了Oracle关系检索、B-tree 索引检索等不足,更好地发挥了模糊搜索,关联搜索等方面的卓越性能。支持UTF-8 ,从根本上解决了多语言文献的原语种著录问题,解决了维、柯、哈文的字体显示与处理。

(二) 服务平台应用功能

在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领导关心下,馆际技术合作紧密,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技术部同仁发挥其优势,协助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初步构建了以读者或身份认证数据库、知识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凸显七个应用功能(教学资源共享功能、科研资源共享功能、在线馆务管理功能、服务评价功能、书评交流功能、咨询功能、移动短信服务功能)的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区域数字化职教资源数据共享中心,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空间,区域内图书馆加强技术协同、服务协同,解决本馆或馆际间数据异构、数据差异问题,并向网络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实现按需教育,提高他们对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效率、准确率需求。在服务平台的运用中,区域内协作馆加强平台实时交流系统的完善与应用。利用系统交流组件以及广泛应用的QQ、MSN等实时交流软件强化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交流职能发挥,从而促进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合理且充分地利用。

四、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持续改进的问题

当前信息源平台共享建设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和地域共享,基于不同查询需求确立平台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结构,构建平台网络和技术框架,选择查询策略和查询算法。因此,种类繁多的共享平台模型在数据整合、接口对接、策略融合等方面制约了数字化资源构建模式和策略选择。检索和查询渠道形式繁琐,其整体无序化问题日显突出。读者对内容组织程度不高,知识关联程度低的信息资源,不得不使用不同系统的检索方法,在信息空间来回切换,针对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共享平台的跨库检索和查询系统效率低下,不利于已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效能的持久发功。

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能力和研发水平的局限性,是当前影响着在线学习型用户对教育教学课件、视音频资料等资源在线试看试听利用的客观因素。尤其是技术平台建设,对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的要求最为迫切。技术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类信息资源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平台的存储技术影响着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获取技术,而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在相互影响和渗透过程中,同时又促进了存储技术的发展,整合技术是为实现异构资源的整合和深层次资源的组织及开发应运而生的资源组织技术[3]。

区域图书馆馆际间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馆企合作方面,有待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在技术平台中,应用数据库技术、网格技术、嵌入式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中深层次的、突出的问题,诸如:整合已存储的信息资源,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各种异构数据库纳入统一的检索平台,以便于读者高效地存取信息;化解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方面只重视形式和数量,忽视质量和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贡献率,等等问题。

增强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开放性、可靠性、广泛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是探讨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运行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

[1] 刘春年,黄弋芸.信息生态视域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多维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 : 24-27.

[2] 胡昌平,张耀坤.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及其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6) : 27-33.

[3] 吕莉媛,等.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评价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6) :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