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39: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文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6
著名学者钱理群是这样评价经典诵读的意义的,他说:“读文学经典唯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因此,许多教育学者、专家纷纷倡导经典诵读活动,从2007年开始,经典诵读活动就已经在各地兴起并如火如荼地展开。该活动的目的是旨在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并传承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
一、中华经典诵读开展之现状
据各类调查资料显示,经典诵读活动从2007年起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是阅读活动却往往流于形式化、浮于表面,在中学课堂的文化建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的设置上,极少有学校或教师将经典诵读纳入到规范、有序的课程体系中;其次,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将经典诵读作为课本学习的一个辅助,没有充分重视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中;再次,问题出现在学生层面上,往往因为经典诵读材料不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欠缺,缺乏深入阅读经典的兴趣;另外,就整个学校层面而言,很多学校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还在开发之中,经典诵读的资源很匮乏,尤其是农村学校。
二、经典诵读开展之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意义
1. 体现在学科方面: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
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化的未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厚的宝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广大中学生的神圣使命。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传统的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拓宽学生的于都视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科学研究显示,正常人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脑细胞),它们彼此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当其收到视、听、嗅、味、触觉的刺激时,每一个孤立的神经元就会形成发达的神经网络。这就意味着,听的愈多或者看的愈多,大脑的功能就会愈强,表现在外的就是记忆力更强,注意力更易于集中。而中学阶段恰恰时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大量优秀的文化经典的刺激,会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传统经典作品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既有能教会我们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中庸》,亦有包含着学习之道、修身之法的《论语》,还有教会人们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大学》……这些无一不蕴含着作者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沉淀,长期诵读经典文化,古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说话方式会潜移默化成学生的成长体验、思维方式。这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提升学生写作的语感,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2. 体现在人格方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经典教育不是简单的识字、背诵,它是综合性、立体化的工程。就其内容而言,它不仅牵涉到了中华经典文化,还包含有音乐、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每一种艺术文化中都有其真善美的存在。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会感知到这些真善美的存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基于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不自觉地用圣人思想来规范自己地言行,进而成为心地纯良、懂孝悌、明事理、知谦让的人,实现所谓的“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最终实现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三、中小学经典诵读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1. 经典诵读应当有计划地进行
经典诵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养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小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经典诵读的教育,把它从课外活动中提升起来,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除了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些经典诵读的内容、方法指导外,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如课外古诗文的朗读、背诵比赛,“经典我推荐”等活动,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的教育,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 内容选取上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应当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认知水平出l,遵循实际,选取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经典。我们既不能不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能盲目地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视为经典。对经典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契合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还有具备有一定的教育启蒙意义。以此保证中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能将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
3. 避免浅尝辄止,注意三方合力
中华经典文化浩瀚无涯,课堂上以及学校活动中的学习只是瞥见了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更多地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实现对经典的自我化的解读,这就需要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力量,而应当注意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三方教育合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班级文化建设 思考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班级文化是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我们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是类似于“文明 守纪 团结 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缺少班级个性,体现不出班级的精神文化;二是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广大师生都很重视教室环境建设,都在努力去做环境美化工作,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四是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方面,部分班主任片面地强调学习,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对活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部分活动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班干部的策划、组织能力相对薄弱。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程度不同地仍然沿袭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思路和做法,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是背道而驰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班级文化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全面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1、深化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高度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和净化”: 一是注重教室的卫生;二是重视教室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2、深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集体观念较为淡薄,纪律也较散漫,自觉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深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
从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出发,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因此,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2、积极培育爱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浓厚班级的情感文化。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区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40-04
【作者简介】赵建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江苏扬州,225200)初等教育科科长。
扬州市江都区地处苏中,是扬州市一个有着百万人口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区。全区现有小学53所,在校学生近50000人。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以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江都区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2013年以来,江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以“三个美丽”为载体,启动了新一轮区域性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一、江都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充分征求意见,集中教师和校长的智慧,并且咨询相关专家,江都区教育局将“三个美丽”确定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美丽”即“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为此,江都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这份文件包括了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编印了《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汇编》,包含了全区所有的53所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连续三年召开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校长到上海、苏南、南通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2015年上半年还评选出首批“美丽校园”学校15所、“美丽教室”学校12所、“美丽师生”学校4所。
江都区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坚持“强制入轨”。江都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区所有小学,必须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组织和动员江都所有小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坚持“整体提速”。教育局组织力量,制定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也是各个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鼓励各个学校自主创新、有效提升,以此实现全区小学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主要经验
江都区以“三个美丽”为载体整体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近三年。从全区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育局层面和各基层学校层面采取的措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呈现的效果等方面来看,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江都区近三年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江都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自发的和零散的学校文化建设,只能打造“盆景式”的学校;要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满园春色,必须实行教育局层面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全区和各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措施、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江都区教育局“三上三下”历经三个月时间出台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分别下发了“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这份文件就是江都区教育局的顶层设计。各个学校根据这份文件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作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同时,江都区教育局要求全区所有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地理位置远近、办学历史长短,都要全面启动和实施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范围,确保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强制入轨”。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虽然江都区小学文化建设的载体非常明确、实施标准和评估细则也一目了然,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华丽转身并非一日之功。区教育局对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3~4年的时间内,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逐年、逐项申报,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考察评估,“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学校,将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力争达成率达到90%以上。各个学校在全面把握文化建设精髓、充分掌握本校实际的前提下,依据本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设计确立校徽、校歌、三风一训、学校精神、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等,确定年度创建项目、主要措施、达成目标、工作的时间节点等,并且每个年度最多只能申报创建一个项目,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延期申报,确保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急不躁、稳打稳扎。
三是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到学校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校历史悠久,有的学校刚刚兴办;有的学校规模较大,有的学校规模较小;有的学校特长教师较多,有的学校特长教师偏少;有的学校经济基础厚实,有的学校经费相对紧缺,如此等等。因此,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局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哪一年开始启动、选择哪一项突破口、重点打造什么等,全部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尤其在经费投入上,教育局明确提出“不攀比”“不跟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不增加学校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实用、耐用、节俭、有效”的原则,适当投入,更新和美化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是行政推动、重在实效。所谓行政推动,就是说教育局以行政的力量,将“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摆放到全区小学优质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作为对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内容之一。因此,就学校来说,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一定要做好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强制入轨”。为确保各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区教育局根据“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每年对申报的学校组织一次现场验收,现场验收轻过程性资料,重结果生成,重师生行为体现,验收合格的由教育局发文确认,“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以期实现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提速”的实际效果。
五是专家引领、丰富内涵。江都区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从一开始的酝酿到具体的实施,都没有离开专家的引领。在酝酿阶段,就“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能否作为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能否涵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分步实施的策略是否科学可行等问题,区教育局不但广泛征求了基层学校的意见,更是邀请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把脉、确认。在实施阶段,区教育局又邀请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李如齐教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俭国校长等到江都指导。实践证明,专家的智慧在推进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全区小学“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内涵丰富。
三、困惑和问题
江都区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从设计到实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的个别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优化和提升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统领这个系统工程的内核就是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如果没有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核心教育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碎片化”状况。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一所学校,在顺应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问题二: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教育局在《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中,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附有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这些文件,实际上规定了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基本目标任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绝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要将学校文化建设做精彩、做得更有成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问题三:如何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说到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很多成果是通过学校特色来体现的。如果说学校文化是覆盖学校的一把大伞,那么学校特色就是支撑这把大伞的筋骨,学校特色这个筋骨的长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广度和宽度。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确定后,学校特色建设如何同时抓实抓好,是我们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四:“美丽校园”建设如何确保系统性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象就是校园环境的布置,一个上乘的校园环境一定是围绕一条主线的系统化呈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校园环境的布置往往是随心所欲,或者随着校长的更换而不断变化,很难做到条理清楚、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因此,江都区“美丽校园”建设同样必须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问题五:“美丽教室”建设如何确保多样性
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江都区“美丽教室”建设“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规定了所有教室、各类专用教室以及图书馆、餐厅、传达室、器材室等的建设标准,如果全部照此硬搬,势必千人一面、百校雷同。实际上学校的发展状况、教师专业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解决“美丽教室”创建中的多样性问题,是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性和针对性的重要前提。
问题六:“美丽师生”建设如何确保实效性
在“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难、最重要的当数“美丽师生”的创建,因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价值指向是师生的行为体现,师生的行为体现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同时,“人”的工作又是最难做的工作,实现师生的心灵纯洁和行为高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四、优化策略
问题不解决跑不远。重要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江都就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如下优化和提升的策略。
1.提炼和确立学校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从大概念上来说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但是,具体到学校,就不能仅仅这样直白和简单地表述。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更加具体的价值追求,用凝练的文字予以表述。在提炼和确立核心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包括学校的办学底蕴、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人文环境、地域特征等;二是动员广大师生甚至家长参与,将理念的形成过程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理清思路、凝聚力量的过程;三是争取专家的指点和指导,确保提出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好记、易懂,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2.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这个要求仅仅是最低要求,或者说是“门槛”。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明确特征。在把握文件总体精神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归纳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准本校的特征,也就是有别于其他学校、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或物质的追求。二是要细化目标。各学校要将文件规定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无论是目标指向还是衡量标准,都要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三是要自主选择。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在确保总体目标不降低的前提下,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选择,鼓励学校有一定的“自选动作”,鼓励优质学校自主创新。
3.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有学校特色提升的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提升要以学生社团建设作载体,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的标准,也就是大面积、可持续、校本化、育人性、有成效。大面积,就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和关注,力争学生参与率100%、教师支持率100%、家长关注率100%;可持续,就是学校特色建设在师资、设施、经费等机制上的保障,确保特色建设有后劲、不断档;校本化,就是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鼓励多样性、多元化发展;育人性,就是不能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建设与立德树人相呼应、共促进;有成效,就是学校特色建设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出精品、出经验、出成果。
4.确保“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
“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科学、前位、具有本校特征的理念引领上,要将这个理念当作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以此统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工作。其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每所学校都要坚持为“美丽校园”建设绘制一张蓝图,这张蓝图的绘制,有条件的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但是必须要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在教代会上通过,成为“法定”的校园建设规划。再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分步实施,尤其要根据学校经济状况,将任务分解到学期、学年,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学校文化建设而在经济上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5.确保“美丽教室”建设的多样性。
“美丽教室”建设多样性的达成,说白了就是让教师在达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放开做”。当然,从“放开做”到“做得好”要把握四个诀窍:一是要符合学校特色,也就是符合本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建设;三是符合班级个性,不同的班级要有所差异,比如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管理及教学风格、班级的班风及学风等;四是符合学生的个性,要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教室文化布置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鼓励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国民游府西街小学建立,这就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前身。而今,学校地处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占地已达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43个,学生2338人,教师200多人,其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区教学骨干50多人。
校园文化建设。
绛红色和砖黄色相映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庄重典雅,彰显着游小抱诚守真,走向国际的胸怀。走进学校南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求真石。远远望去,既像破浪前行的风帆,又如迎风招展的旗帜,周围鲜花盛开,红枫绿树相互映衬,气势磅礴,充满生机和活力,引领游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绿树成阴的智园里,造型呈一曲三弯波浪状的智慧雕塑墙,由近及远,浪花飞溅,象征历史长河后浪推前浪,与北面的“饮水思源”景观相照应,亦动亦静,生动迭出。雕塑墙上镌刻着“恭、谦、信、敏、慧”五字经典和注解细释,代表儒、释、道大家的孔子、老子、孟子和释迦牟尼等人物线描,栩栩如生。慧泉,像一个感恩的注脚,醒目地标注在智园的香橼树下。它已内化为游小师生的精神寄托,让人琢磨智慧之泉蕴藏着不可限量的惊奇!也正因为如此,欣赏慧泉,她有激浊扬清的博怀。
华盖似的梧桐树下,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彩铜雕成的一双大手捧起一颗爱心,爱心顶部相连的地方宛如两手环绕,又形成一个小小的爱心形状。远远望去,整个雕塑犹如一条轻舞飞扬的彩带组成心手相连的造型,精巧而灵动。
一条求真路,地面上篆刻着100个不同书法风格的“真”字。
办学定位及三风建设。
学校着力进行儿童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国际教育交流、现代学校制度建构等实验、研究。办学定位:树小学教育国际品牌,创素质教育精品强校。教育思想:为学生六年着想,对学生一生负责。质量理念: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行为准则:真诚、真心、真情。人才理念: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校训 :求真。校风:诚信乐学、合作创新。教风:爱生善教、博学求精。学风:自主勤学、活泼求实。
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提出“提升课程品质,支持儿童成长”计划:儿童成长校园环境优化行动;儿童课程开发行动;儿童课堂革新行动;儿童创意生活行动;儿童家庭亲子行动。用一系列丰富的校园行动支持儿童成长。看看这张课程计划架构图更能感受到校长以及校长带领下的学校的支持儿童成长的决心。“成长支持”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其中拓展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均有20个子课程,最有特色的是选择性课程,有德行涵养类课程、智慧增长类课程、体能提升类课程,非常吸引孩子们。
二、案例分析及思考
1. 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力到底有多远
办学思想作为学校的主导理念,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引导和支配学校运行的全过程。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为实现办学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以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是一所学校办学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显著标志。要确立学校办学理念,首先应挖掘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髓,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
成长支持是一种教育行为,在我眼里,当这种行为提升到自觉状态的时候,就成了一种价值。支持儿童成长,与儿童共同成长,是游府西街小学追求的一种价值。成长支持成了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学校所倡导和坚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哲学。
游府西街小学努力追求并积极建构成长支持文化,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课程为载体,推动并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使每个孩子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就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游小人的心里,课程就是机会、课程就是跑道、生活,甚至礼物。所以他们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又突出趣味性、娱乐性,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课程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向着他们心中的目标前进。这是在告诉我们,学校从课程层面彰显了学校文化的课程创意。
2. 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感染力到底有多大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是校内全体成员在学校内外部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下,自主的创造出的各种形象化表现,以此而形成的物质文化范畴。它体现在学校内部的环境规划、文化设施的布局、学校的标志设计等方面。这些自然环境给学校成员以直接的感官体验,使情感得以陶冶,提升文化品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女士书写的“求真”二字,苍劲有力,蕴含着游小师生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个大写的爱,是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爱,才有教育,才有道德,才有一切。爱在校园,爱满天下,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每天走在求真路上,心中自有一份笃定和踏实,我们相信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游小人坚持不懈的信念和追求。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它从物质层面诠释了学校文化的校园意蕴,从精神层面开拓了学校文化的精神空间。如此校园环境大大影响了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的过程,提升了每个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效性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涵是“乡风文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新农村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文化建设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而实现精神富有的关键是社会文化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浙江省正大力推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构建“两富”型新农村具有点睛意义。
改革开放至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也有所进展。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进入21世纪,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多元化和多种价值取向深刻地冲击着农村群众的思想。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一些地方的农民思想道德出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文化中仍然存在封建迷信、愚昧消极、奢侈腐化等不良现象。
在新农村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更是地方高校的时代使命。赵沁平教授认为,高校自诞生之日起,便聚集了大量文化人才与科技精英。高校通过知识传承、科技创新,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的三大职责。地方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高等教育的l展趋势,明确自身的社会服务责任,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当然,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自身也能获得发展机遇,这是一种互利共赢之举。因此,增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新农民
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永远是农民。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相对偏低,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全部农村人口的1/3,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培育会读书、有技术、会上网的新型农业人口。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新农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当前,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发展相互交融,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事实证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得越好,新农村经济发展得就越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在地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明确地方高校的有利条件,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进而不断提升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1.地方高校具有地缘优势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看,地方高校离大城市相对较远,通常在二、三线城市,校区也建在城郊。地缘优势使地方高校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当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且能较为准确、系统地掌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高校应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把服务新农村文化发展作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制定相关政策。
2.地方高校具有人缘优势
地方高校以培养本地人才为目标,其招生对象以本地生源为主。地方高校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农村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培养高素质农村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成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当地农村社会特别是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为地方院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搭建了平台,有助于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3.地方高校具有智缘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地方高校不惜重金,大力引进博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日渐雄厚,专业设置更加完备,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颇为丰厚。地方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高校的人才、技术及科研条件都为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4.地方高校具有网信资源优势
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任何地方、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和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源。新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更需要网络信息资源的帮助。地方高校则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网络教育等方式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四、增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效性的策略
1.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地方高校要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要将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置于地方高校发展的首要地位,从学校规划、政策制定、招生计划、教师考核、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地方高校要深入农村和农民群体,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将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农业技术传播到新农村,切实提高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效用
据统计,地方高校几乎一半的馆藏图书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被社会共享。在强调高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提高图书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只服务本校师生的传统观念,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以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地方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地方本土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要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而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3.地方高校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地方上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完成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任务,严重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很明确,即为当地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地方高校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设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专业,大力培养新农村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要积极配合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把对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列入学校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中,并要注重培训质量。
4.地方高校要大力挖掘当地新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农村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但部分文化得不到保护或逐渐失传。地方高校有责任对农村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传承和弘扬,不断提升新农村文化层次;要鼓励师生投身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贴近农村、农民,创造出反映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满足当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境界。地方高校要加强当地特色文化研究,创办专门的研究中心,提高地方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建立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地方高校要为师生及科研人员在新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创新研究等方面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只有地方高校建立起多元化经费筹集渠道,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制约其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经济问题,才能切实发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功能,使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2]黄宪伟.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4).
[3]王晓娥.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4]陈运贵.地方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2(7).
[5]赵江龙,袁茁萌.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6]梁广东.地方高校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10(3).
[7]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寓文化 建设路径
大学校园是学生向社会人和职业人转变的场所,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前提。大学生公寓是校园中人际关系相对集中,交往时空充分接近的大学生微观体的集合。建设和谐的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映射,是家庭文化的延续,更是社会角色的缩影。因此,加强和谐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成才、成人具有深刻和悠远的教育意义。
一、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特点和不足
1.公寓文化作为家庭情结的延续,具有主动性、循环性和凝聚性。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公寓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都不同,但通过相互之间的磨合,公寓成员会不自觉地以家庭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模式作为独立学习生活的参照和标准,以使自己努力在自己参与营造的公寓文化氛围里找到与个体家庭情结相符的契合点,这种不自觉、无意识地建构自我个体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称之为公寓文化建设的自发性。当一种生活文化在公寓中占主体地位时,由于主动性与循环性的作用,每个公寓成员能主动为大家做一些“公益事务”,从而使健康文明的公寓文化内化为成员自觉遵守的潜在规则,并在这种具有良性刺激作用的“约定俗成”下,形成一股向心力和凝聚力,自觉主动地维护。
2.公寓文化作为社会角色的缩影,具有多元性。
一个公寓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团体,每个公寓成员都是一种社会角色的代表。大学生要在这个方寸之地共同学习、生活和交往,公寓是大学生跨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预备班,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公寓成员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交往风格、兴趣爱好等营造出来的公寓文化氛围是多元化的,它们根据公寓成员社会化成熟度的不同,既可以互不干涉又可以互相影响。
3.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学生公寓文化是在一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色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学生公寓文化因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校而有所不同,是一定时期学校的个性化表现,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缺乏自己的特色,出现全盘照搬、盲目跟风的情况。一方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出现照抄照办传统本科教育办学模式的现象,学生公寓文化未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不能与教学模式的改变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各高职院校中,学生公寓文化未能很好地体现各自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地区特色,各个院校的公寓文化趋于相同。
4.忽视对公寓文化建设内涵的挖掘。
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公寓文化的形式,忽视了对公寓文化内涵的挖掘,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课余生活混为一谈。学生公寓文化是学生公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人文精神、育人理念,是广大学生、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对学生公寓文化内涵的理解,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只停留在举办几场活动、提出几句口号等形式上。
5.未能广泛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工作部门、团学组织、公寓管理部门在竭尽全力地建设更好的宿舍文化,但有部分学生却热情不高。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涉及学生公寓的方方面面,需要广大学生、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目的,仅靠一些管理人员推动,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遵守,是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丧失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
6.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大多为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或者学校保安,这部分管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由于这些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至于难以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除了做好日常简单的一些公寓管理之外,很难对住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指导。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积极推进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对这公寓文化建设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线公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普遍偏低,给各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形成较大的制约。
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几条路径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公寓文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公寓文化的质量和品位。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社会的稳定,所以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唱响和谐公寓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以“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和谐公寓文化建设。
2.队伍建设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前提。
一支高素质的公寓管理队伍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公寓文化建设的质量。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层次高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威信。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公寓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缩小其与高职生之间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差距,并要求他们扎根学生公寓,以学生公寓为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学生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当前应着重贯彻教育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指示精神,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学生公寓,对公寓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宿舍文化,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工作实效。
3.制度规范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章制度规范是高职生行为保持一致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公寓文化建设标准等。规章制度规范既可保证每位高职生有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又可使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同时,高职院校要把高职生在公寓里的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体系,并进行量化,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此外,面对现在日益增多的计算机进入宿舍,高校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对高职生的引导,加强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规范管理及制度建设。
4.改进管理方式,健全公寓管理体系。
第一,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公寓管理原则,坚持不定期、不按顺序地检查。第二,提高公寓管理队伍素质,成立教师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会。高校成立以老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成员的宿舍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宿舍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根植于学生公寓,深入学生公寓,利用学生公寓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更容易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此外,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团员的作用,使学生组织进公寓,党团组织进公寓,让学生干部放手检查、走访公寓,进行自我服务、自我营造和自我管理。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有效让学生真正走向成长,而不是长大不成人。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活动。
文化活动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公寓文化活动开展的环境,搭建文化活动开展的平台,既可开展以改善住宿条件,美化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又可开展以进行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创造活动;既可开展以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又可开展以活跃气氛,培养高尚情趣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及以勤工俭学为主要内容的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具有感染性、挑战性和群体性,既能从整体上体现高职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又能从局部上反映出公寓每个成员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以上种种活动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业余爱好和审美观念等同宿舍文化、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兵.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新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张幼香.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3]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4]戴湘文.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
以战略的眼光去看待销售明星的发现,就会发现一个有效的甄选系统对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战斗力的销售人员队伍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帮助企业从源头上把关,让优秀潜质的销售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优秀销售人才的留存率,减低培养成本,缩短人才成熟过程,提高销售人员产能。
然而发现销售明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准确发现优秀的销售人才,我们不但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销售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能够有效地判断这些因素的工具。没有工具,销售人才的选拔只能是纸上谈兵。
包括个人情态量表在内,以下是可被有效运作的几种易行的招聘工具。
个人情态量表
(Emotional Readiness Index):
这是专门用于测试成就、亲和、影响三种社会性动机的心理量表。共有75道题目。该量表简便易用。
个人行为量表
(Behavioral Inventory):
测量与个人在工作中的自我定位有关的二十种行为表现特征。共有80道题。它所分析的二十种因素有些与销售能力有普遍的关系,有些则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关。在招聘时应该关注哪些因素,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环境,通过数据分析加以确定。
人格特征类量表:
人格特征量表是心理学领域中一类成熟的测评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16PF和MBTI等。与行为量表一样,人格量表测试的因素,大多数与销售能力之间没有普遍的联系。在招聘时具体应该关注哪些因素,也是先要通过数据分析加以确定。
招聘面试指南:
这是供面试人员在招聘时使用的、考察应聘人员销售能力的指导材料。它包括需要在面试中加以考察的具体能力要素、对每一项要素的提问素材、分析答案的思路和方法、评分的原则等。
结构化面试:
该方法是以特定的面谈技巧,有针对性地挖掘有关应试人员过去的行为表现的资料。然后,通过对行为资料的即时分析,判断应聘人员是否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出色
销售业绩所需要的关键性能力要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
这种方法让应聘人员以五六人为一组,不指定任何人当领导。针对某几个问题,大家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努力统一大家的看法。通过每个人在讨论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负责观察的人员对照事先确定的指标,判断他/她是否表现出所需要的能力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有效地使用以上的工具(包括其他未列出的工具)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使用者对需要关注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并且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因素确实对销售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否则,使用这些工具就会陷入盲目的猜测。最终,只能凭个人的主观感受判断应聘人员的销售能力,仍然停留在感性招聘的阶段,从而失去了使用工具的意义。
销售明星选拔流程图(见下图)。
解剖销售明星 实证篇
明星脸:
XXX是一家著名IT公司的超级销售明星(团险业务)。他一个人的销售额就占到所在分公司的40%。大专文化,人近中年。从陌生人的角度观察,此人身材不高,相貌一般。说话轻声细语。
事后回顾,给人印象比较深的一点,他是那种让别人感到非常安全的人,没有威胁,没有要闯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的劲头。总之,不需要过多地防范担心。他曾在一家国营研究所任职。工作轻松,但是无所事事,感到没有前途,跳槽进入了这家民营IT公司。不过,他的成功之路也颇为戏剧化。他在作销售初期,因为业绩差有两次险些被淘汰,最后一次已经准备辞职时,一个大单悄然而至。
典型成功销售案例:
谈到自己的销售经历时,他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是将当地一家巨型企业转变为他的客户。从最初的电话联系,到最终得到客户认可,签订购买合同,整个过程历时数年。期间有过多次走钢丝的惊险经历,每次他都想尽办法,从失败的边缘化险为夷。例如,经过长期的联络沟通,当他和客户负责购买决定的经理达成共识,开始准备具体操作步骤时,那位经理突然被调离,担任其他职务。新接手的经理到任后,一切又需要从头开始。但是第一次见面时,大家感觉都不好。这时候,他采取了几个行动,来转变局势。
* 一是缓一缓。他认为新经理刚上任,有很多事要处理,讨论合同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应该给新经理一些时间,等其他工作有了眉目后,再讨论买卖的事情。过度催促会使对方产生厌烦的感觉。
* 在缓一缓的同时,他努力地寻找与新经理沟通的切入点和有效的话题。他了解到新经理对企业文化很有想法。而自己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很有特点。他在交谈中,有意识的涉及自己公司的文化建设工作。从这个点切入,大家交谈的气氛就很融洽。而且他还争取自己公司的专业人员的配合,帮助新经理落实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从而赢得新经理的好感。
* 同时,他做事非常严谨认真。尽自己的全力支持客户的需求。例如,他会主动帮助客户草拟给上级主管的需求分析报告。他说这样做,一方面是帮助客户,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掌握整个过程的主动权。当然,代价是他必须付出额外的精力。
这些动作帮助他渡过了得到新经理认可的难关,为后续的销售努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人测试:
接受了个人情态量表,个人行为量表和人格量表的测试。下图是测试结果。
陈博士点评:
测试结果显示,他的三项社会性动机的特征呈明显的V字。这是多数优秀销售人员具有的动机特征。他的人格指标的得分表明,在外界环境变动时,倾向于保持稳定。情绪不会大起大伏。敢于采取行动,不会犹豫不决。与人交往时,一般不表现出武断的支配行为。在工作生活中,通常采取积极的进攻性定位,主动进取,掌控局面。同时,良好的社会成熟性和较强的影响动机,帮助他在交往过程中不表现出超越他人的姿态。
所以他的动机特征,人格特点,和自我定位都符合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要求。同时,他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对他人感受的敏感性。前面例子中,他对新任经理的工作优先次序的分析和采取的相关行动,以及为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话题所作的准备,是这方面能力的具体例证。熟悉他的人评论说:“他这个人有很强的控制愿望。想控制你。但是以一种你不反感的方式。所以并不厌”。他在成为IT销售人员时,几乎没有什么人脉关系的资源。这些能力特征是他成功的保障。
解剖销售明星 诊断篇
脸谱素描:
YYY是一位保险销售人员(团险)。销售业绩中等。中年妇女,小学文化。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是老实本分,勤勤恳恳。但是带有渴求的热情。非常愿意配合,有求必应。是那种较少心计的类型。进入保险销售前,做过多年高档服装的生意。结识很多有地位的客户。
销售经历:
YYY没有提到印象特别深刻的销售经历。她说自己不愁客源。她有很多客户。过去认识的也好,其他人介绍的也好,反正很多。让她很头痛的是在销售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她对无法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客户资源感到非常苦恼。她说自己一年做几百万的保费没问题。日子也很好过。但是再要多做就很难。她很想做得更多,也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更多。但是总觉得在什么地方卡住了,无法再上一个台阶。
她提到一个年保费额上百万元的客户,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的服务做得不好,不再续保,使她损失很大一块销售额。她又谈到一家大客户,各种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但是负责的经理按兵不动。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对这些情况她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去推动,去扭转。尽管不断地有新客户可以接触,但是优质客户流失,客户资源被浪费,销售进程受阻,让她感到很沮丧。
经理评价:
很勤奋,生存没问题,但是发展潜力不大,只能从有亿元潜力的客户资源那里得到千万元的实际销售额。潜力不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教育程度太低。只有小学文化。
陈博士点评:
她的动机特征显示成就动机的得分较高。这与她对个人成功发自内心的渴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她的动机得分还有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影响动机得分几乎为零,且亲和动机的得分远高于影响动机。人格特征和自我定位有关的测评结果也显示,她在主动努力工作,与人和谐共处方面的得分都比较高。但是有关掌控、支配、领导他人等指标的得分都比较低(支配性,跟踪监控,大胆自信,领导群体)。
这些特征显示,她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切实的回报。对自己的努力受阻感到非常难受。这种内在的情感压力会推动她不断地采取行动去追求成功,追求提高。同时她能够与周围的人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说服、影响、掌控客户的内在动力不足,敏感性不高,持续力不强。因此无法自如地处理相关的问题。虽然在成功愿望的推动下,她会有意识地采取影响行动,但是相对较高的亲和动机、较弱的支配倾向、以及缺乏控制性定位会妨碍努力的效果。
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她在销售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与个人的能力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最大的障碍在于她的与影响掌控客户有关的各项指标得分不理想。导致她在需要转变客户心态、感受、想法时感到力不从心。
给销售经理的建议:
YYY情况是销售经理应该特别关注的。因为措施得当,在她身上可以发掘出大量的销售收入。对公司,对个人都有极大的好处。但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首先需要了解她的能力特征,才能有的放矢。不然的话,眼睛只看见她的受教育程度,无法找到有效的措施。
前面说过,与销售有关的能力特征,特别是心理特征,不容易被改变。我们可以帮助她了解自身特点,并提供适当的培训,有意识地弥补能力的短处。
对这种情况,销售经理可以采取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措施就是帮助她与一个影响愿望,支配倾向,掌控能力比较强的人合作,形成销售团队。这样做的前提是销售经理要掌握能力测评的结果。在组织团队时,不仅要考虑能力的匹配,还要注意双方能互相接受,和谐共处。同时销售经理在日常管理中,也要注意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帮助团队有效的运作。
如果能够成功地组织这样一支团队,从这个案例看,她所在的公司可以增加近亿元的销售收入。
有效的销售能力识别体系,可以系统的描绘影响销售能力的关键要素并准确地把握具体个人的能力特征。它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1. 有效地选拔销售人才,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显著提高整体的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