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篇(1)

该书写作思路清晰,结构分布合理,逻辑性强。作者以休闲农业的基础知识作为导入点,进而系统探究了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此,作者以“休闲农业”为第一视角,客观分析了现代农业资源的特征和类型,从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到休闲农业的相关法规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在内容上层层递进,体现出作者写作思路框架清晰,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科学严谨的态度、细致的写作表达。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与提升,乡村旅游是旅游市场的转型与细分,两者的结合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作者提出的观点都以事实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通过系统的总结,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内容材料丰盈,指导性强

本书的材料确凿、内容充分,论据充足,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作者从多个方面展开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地缩短,休闲已成为大众化的需互联网新常态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转型——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曹雅洁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求,休闲农业为人们提供了极佳的休闲场所,同时满足了人们高品质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养生需求,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为顺应时展、响应时代号召,宏观上而言,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土地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是学习和研究休闲农业的基础;微观上而言,休闲农业在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相应的理论研究还很滞后,作者以辩证的眼光解读了影响农业旅游发展的多个要素,并将实际案例贯穿于文章中。作者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穿插了多张图片进行范例展示,以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在现代农业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这在农业与旅游书籍中颇具特色。使读者直观了解相关休闲农业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学习农业与旅游的兴趣,这不仅使得读者阅读起来轻松、一目了然,也体现出作者细致严谨的研究态度、扎实的基础知识、内容材料的收集全面、翔实。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为其他农业与旅游类书籍在改革和创新中树立了一种新的榜样和方向。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保定市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52

1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农业的概念最早在《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一书中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休闲农业,已形成了表述不一的各种概念。综合来看,休闲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经营者依托农业产品与服务,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达到让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传统农业内涵与外延的充实扩展[1]。

2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来自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地区的资源、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1~9标度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构建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以保定市休闲农业为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6年《保定市统计年鉴》、保定市信息统计网站等。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搜集不到的数据,采取了选用该指标相邻两年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便于计算,对各项指标数据采取了无量纲化处理。令Yit=Cit/Ci0,其中Yit为该指标第t年的数值,Cit与Ci0分别为该指标第t年和基年的统计数值。

根据各个年度该指标的数据值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Zt=∑Wi×Yit(1)

其中,Wi为要素层各指标的權重,Yit为要素层各指标在第t年的数值,Zt为第t年指标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值。如果Zt+1≥Zt,则表明该地区休闲农业具有发展潜力,反之则不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程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鉴于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因素的多样化,明显看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地区居民旅游收入普遍提升,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为此,综合考虑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针对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组建市级休闲农业协会,完成与北京、天津休闲农业协会对接。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利用网站、杂志、电视、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保定休闲农业。筹划和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2)合理开发资源,注重内涵建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势,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此,要将其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强化特色创意,培育知名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3)完善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立足保定市特色和现有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农事体验、度假休闲服务。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创新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推动产业集聚。

参考文献: 

[1] 张莉侠,马莹,谈平.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1):44-46. 

篇(3)

论文摘要: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但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一直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在旅游地生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内涵、构成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对其生命力不强的原因和提升对策做出详细分析,力求提升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9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造,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治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造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造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治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治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央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赖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造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造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胜利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治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治理体系,包括治理机构和治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治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治理制度、员工教导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治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治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造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导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要害。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导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加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造上脱离了朴素、自然、调解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治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治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治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动,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造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导、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划生命力分析评价为例[J].华中建筑,2009(5).

2、李轶轮.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D].同济大学,2009.

篇(4)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篇(5)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拥有的业余时间持续增多,加大了对娱乐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至此,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不仅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因为休闲农业兼具环保、娱乐、经济、社会、教育、餐饮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新趋向。通过分析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辽宁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面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一、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认识

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对休闲农业缺乏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同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未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的特有属性,不仅失去原有效益,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偏重的数据值,从业者急于增加收入,缺乏对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的认真分析,导致发展盲目。既没有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

(三)缺乏市场调查分析

休闲农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居民,但当前大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缺乏对临近地区的充分了解,盲目跟风。

(四)产业规模狭小及产品项目单一

休闲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了解。现有项目多是从满足游客物质需求角度出发,缺乏精神需求层次的满足,不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应该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使其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五)管理缺乏科学性

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在管理上没有协调性和组织性,行业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水平不足,导致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市场环境相悖,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含量低且效益低下

当前处于信息化社会,在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了解最近的农业生产和作业技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农产品品种少,极易出现季节性发展瓶颈的风险,导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因此,农业产业需向多元化发展。

(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就扶持政策而言,目前国家建立了对农民生活具有扶持作用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却缺乏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各地大都未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

二、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辽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弱势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把休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现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建议辽宁省相关部门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一是对辽宁省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水库周边地区修建相应的养老设施、相关培训中心以及会议中心等作出评价,同时对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行全面整改。二是在水源地、山区河道等地区严禁建设休闲农业项目,不论何种形式,以防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三是对于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的安全、环保等方面要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科学评定和审核,待合格后方可实施。

(二)强化相关休闲农业的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辽宁省政府和各市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进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同时,应该积极促进民间现有休闲农业基础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主体,减轻财政困难,发展特色项目。税收减免。国家在进行征税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目前,辽宁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处在重要阶段,税收减免可以更好地帮助乡村居民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贷款政策的完善。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至此,贷款政策的完善对休闲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保证了后期建设资金的供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观赏区道路、停车场、移动卫生间、观赏长廊、指示标志等。如本溪市东营坊乡完善了基础设建设,为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地理优势

辽宁省地处东北三省,富含满、汉、辽等多种文化特色的属性,拥有其地理区位的优势。另外,农村设施、农业生产、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具有鲜明地理特色,为其提供先决条件。

(四)注意环境以保证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再塑造的过程。但是,回归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切忌过多的建造人文景观。

(五)培养专业人才

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包括了一、二、三产业经营内容,涵盖了休闲、农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该产业需具备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在高等院校创立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六)加强宣传力度并扩大知名度

政府还应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寻求休闲农业更多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加强信息化推广。让游客对休闲农业区所处区位、休闲内容、道路交通、娱乐设施、餐饮民宿、联系办法等内容进行介绍。二是应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关系,通过旅行社对市场进一步开发。三是要与相应媒体联合组织宣传活动,增加知名度。四是通过建立辽宁省休闲农业网络平台,来与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进行交流,并产品信息,更多的迎合市场需求。

三、结语

篇(6)

网络大讲堂往期各培训课程在卫星网第一频道循环播放,播出时间为每个工作日8:30-17:00。农业部网站( moa.gov.cn)和中国农业信息网(agri.gov.cn)开设“农科讲堂”专栏,“农广在线”(ngonline.cn)开设“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专栏,往期培训课程的网络课件,供在线学习。

 

《中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经历了20年的孕育期,10年的导入期和10年的发展期,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强调资源特色,利用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利用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人们丰收的喜悦。其特点是多样化、精致化,经营者将农林渔牧生产、农家生活、农渔村文化、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纳入,精心设计规划,吸引顾客,还强调休闲农业要“深耕细作”,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经营休闲农业者成立了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举办共同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台湾休闲农业全年游客人数约为4913万人,平均每个农场游客人数为45000人。其中旺季每月约589万人,平均每个农场5300人;淡季每月约230万人,平均每个农场2000人。台湾休闲农业全年营运总收益约为 45亿元(台币),平均每个农场全年总营收益为409万元,包括门票收入、餐饮收入、住宿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等。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在节目中阐述了台湾休闲农业的精神和价值,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模式和经营规划,通过列举大量的休闲农业典型案例深刻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类型和十大特征,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台湾休闲农业对我们发展休闲农业的几点启示。

 

《农耕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我国的农业文明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绵绵不断。从远古时期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农耕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和主干,并不断在岁月的积淀中,变得深厚、绵长。农耕文化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篇(7)

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二、三产业相互交织和融合的有机系统,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维度。

(一)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横向扩展分析

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横向扩展,是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市场需求和休闲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推动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横向扩展的重要因素。1.休闲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横向扩展从横向上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是伴随着休闲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使休闲农业产品向多品种、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围绕这些产品和项目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内部新的产业内容。休闲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和休闲旅游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企业的成长注入活力。同时,企业多种业务的开展促使企业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信息通讯业、金融等领域扩展,从而增加休闲农业产业幅度。2.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分工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横向扩展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横向扩展,是在休闲农业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融合的结果,是休闲农业企业与外部关联产业在产品、功能、技术、市场等诸多方面渗透、融合发展而形成新的产业分工的过程。首先,在休闲农业产品产出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对休闲农业的渗透融合促进了休闲农业农产品种类的丰富和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扩展。休闲农业生产的有机、绿色、健康、优质的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价值高,通过新品种培育和采用高新农业技术如农业生物技术、设施技术、先进的栽培技术等进行生产,产品种类多样,并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科研、教育、示范等多种服务功能的扩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渗透提高了休闲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增加产品和服务种类,拓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推动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横向扩展。其次,休闲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实现业务创新,是对休闲农业产业体系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横向扩展。休闲农业将农业生产与农村民俗文化、节庆习俗、文艺表演和会展服务等结合起来,使休闲农业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这既是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扩展过程,也是实现休闲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过程,综合体现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产业渗透、融合的业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效应。3.休闲农业与外部相关产业交叉、延伸、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是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横向扩展的重要内容(1)休闲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形成高科技休闲农业产业。高科技休闲农业产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以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和有机农业等为主要生产方式。高科技休闲农业产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体,集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高效农业典型示范、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通过农业高新技术展馆技术辐射,成果示范推广,能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的产业类型包括高科技农业示范园、高新技术馆、科技教育农业基地等。(2)休闲农业与教育产业融合,形成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产业。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产业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较为高级阶段,主要是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提供能够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历史、体验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活动和经历,使消费者在休闲放松的时候,获取农业知识、开阔眼界。主要的产业类型包括农耕文化馆、农业博物馆或博览园、农产品特色展览馆、农业科技生态园等,其中出现在我国各地的亲子农场,是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产业的典型产业类型。

(二)产业体系纵向深化分析

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纵向深化是指休闲农业产业在休闲农业产品或休闲农业项目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延伸和向后深化产业链的扩展过程,是休闲农业产业内部产品生产经营和休闲服务提供过程中纵向分工深化和协作整合的过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深化过程,是市场化条件下,围绕休闲农业产品价值创造和实现全过程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而形成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意义上的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和延伸过程。1.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深化表现为在宏观层面上产品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和延伸从投入产出的产业关联角度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深化在宏观层面上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在宏观层面上融合发展的过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纵向深化使休闲农业在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中,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一、二、三产不同产业领域的专业化经营主体之间市场化组织结构和连接方式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休闲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越来越离不开外部关联产业的物质、金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撑,成为离开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就无法独立生存的产业部门。同时,随着休闲农业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部门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展的重要领域,也成为其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阵地。休闲农业不同产业领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使休闲农业产业链不断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向上游延伸使得休闲农业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中间进入到产品加工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休闲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融合,在产品或休闲农业项目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延伸和向后深化产业链,使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2.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扩展表现为在中观层面上农业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协作和整合随着休闲农业市场的扩大,使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成为必然,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报酬递增能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从中观的产业层面上看,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第一、二、三产业分工在休闲农业内部延伸融合的过程。现代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在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整合不同产业环节和产业组织使其相互协调和合作的价值系统。休闲农业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跨越多个产业、多个经济单元,需要这些产业、经济单元之间的整合、合作和协调,以此形成一条具有价值追加性的休闲农业产业链。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休闲旅游服务提供过程的跨产业的产业链条,构成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不同层次。3.从生产经营管理角度看,不同产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微观层面上围绕特定农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而展开的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推进了现代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深化从微观的生产经营管理角度看,表现为休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围绕具体产品和服务,对具体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休闲农业产业链在构建过程中的延伸是基于休闲农业产业与外部关联产业的协作、融合。休闲农业产业与加工业的融合,将休闲农业产业链从生产、销售两个环节扩展到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增加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很大程度延长了休闲农业产业链;与现代服务业的的融合,如技术、咨询服务业和科学研究使休闲农业产业链前向前延伸到技术和品种研发环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后延伸到市场开发,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中北京爱斐堡葡萄酒庄就是典型的融合现代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休闲农业产业类型。休闲农业产业体系跨产业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产业链条,构成了农业产业体系的不同层次,在产业分工、融合、协作模式下,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链进行构建和整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推进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纵向深化。

二、结论

(一)发展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对推进

我国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还较少,但北京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发展和完善北京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是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所强调的“体系”概念,强调内部关联企业实现产业协作、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强调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建科学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北京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为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视角和推进路径。

(二)休闲农业是具有高度产业协作、融合性质的现代农业

现代科学、信息、通讯技术和金融、信贷、中介、政府等服务部门对休闲农业的广泛渗透融合使休闲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已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休闲农业产业与外部关联产业的分工协作实现了休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相关产业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休闲农业成为融合第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

(三)休闲农业产业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推进了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一体化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