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39: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供应链金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Abstract: 2014 is regarded as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s first year of an er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electricity, the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 leaded by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basis of illustrat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 leaded by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then integrated BSC model, SCORE model, KPI model and LS model to build a index system, and study the method abou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 Finally, make a case analysis.
Key words: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 logistics enterprise; index system; gray system
2014年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2014年6月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梳理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其特征,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突破传统模式,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的结果。纵观在线供应链金融的主导者,既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还可以是物流企业或第三方交易平台,但无论谁主导,物流企业均处于沟通各关联方的中间点。随着诸多物流企业加快电商化步伐,通过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深化与供应链中各类企业合作,促进自身价值链增值。在此背景下,如何衡量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则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可见研究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
1.1 在线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业涉入物流、供应链领域出现的,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发展到供应链阶段以后物流金融的高级形式[1]。Hofmann指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交集,供应链金融让供应链中多个组织通过计划、指导和控制相互间的资金流来共同创造价值[2]。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深发展银行(2007)在实践基础上定义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信用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它结算、理财等整合金融服务[3]。李明锐(2007)指出第三方平台下的供应链金融是完善供应链融资的较好渠道[4]。吴义爽(2009)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阿里巴巴的“网络联保”信贷模式进行分析[5]。李卫姣和马汉武(2011)将B2B电子商务内嵌入供应链融资模式,提出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6]。何娟和沈迎红(2012)在比较传统供应链金融和交易型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方式和融资模式后,将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展到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提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云仓”[7]。郭菊娥(2014)通过分析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演进与风险要素,研究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分类、演进路径、融资模式以及相关银行风险识别等[8]。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相关企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为供应链上所有成员提供实时的融资、避险、支付结算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2014年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总结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八个主要创新特征:架构拓展;在线互联、信息分享;线上线下一体化;风险可控;在线实时操作;按需金融;资金高效,按日计息;合作共赢、产融共利[9]。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在线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沟通更高效、管理过程更精准、金融风险更可控。与传统的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相比,在线供应链金融可授信的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大企业,且动态质押的补仓过程更及时和透明。
可见,国内研究在线供应链金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涉及模式、特点、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尚未涉及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本文以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研究其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期为这种全新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现实推广运用提供帮助。
1.2 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2010年,中国储运成立中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联合清华大学开展“钢铁全程电子商务及其供应链融资服务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的研究。2012年,淮矿物流率先提出“平台+基地”全流程管理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随后收购斯迪尔电子商务平台,开启电商化模式。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启动“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2013年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易运通”电子商务平台,为交易方、物流商、融资方提供在线融资、线上交易、线下物流电子支付等服务,力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内物流企业在线供应链金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要为供应链上所有成员提供实时的融资、避险、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不仅要提升平台构建水平,加强与相关方合作,而且要准确地掌握在线供应链金融运营的绩效水平。闫俊宏(2007)基于物流企业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三种模式:存货质押模式、应收账款模式和预付账款模式[10];徐学锋和夏建新(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在实践发展中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另一种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通过物流企业介入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融通仓融资模式[11],其中第二种模式关注点由核心企业转变为评估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
在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动态质押模式中,融资企业通过物流企业在线平台上提供的电子仓单,向在线平台的合作银行申请融资。在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模式中,债权企业、债务企业、银行在物流企业提供的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签订合同,并以合同约定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在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全程动态监管下,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线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中的物流企业通过电商化,改变银行直接授信融资企业的方式,银行通过在线平台间接授信,从而可以更有效进行信用捆绑、信息共享、风险控制。在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的预付账款模式中,通过共享在线平台信息,使得供应链上的各参与方信息更加透明,使得融资过程更加便捷。在线供应链金融在货物流通过程中,货物所有权并非银行所有,而是属于在线平台,银行授信方式不再是一对一单独授信,而是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的信用名单择优选择,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良性竞争和信用体系构建。
2 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在线平台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要素,对在线平台的主导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在线平台中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高效运转。本文尝试对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2.1 指标体系构建。目前,与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的模型主要是基于战略的平衡计分卡模型(BSC)、基于流程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基于责任的关键绩效指标模型(KPI)和物流积分卡模型(LS)[12]。其中,平衡计分卡模型(BSC)于1992年由Kaplan和Norton提出,模型指标主要包括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维度。平衡计分卡强调四个维度的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滞后指标和超前指标的平衡以及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的平衡[13]。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于1996年由美国供应链委员会提出,模型将供应链流程分为三个层级:顶级(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货/回流)、配置级和流程单元级[13]。供应链研究权威机构PRTM在SCOR 模型中提出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14];同时Mercer 管理咨询公司建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的评价采用如下指标:准时运输、准时交货、运输精确性、订货完成率、项目完成率、库存精确率、毁损率[15]。基于责任的关键绩效指标模型(KPI),Lummus等提出的指标(KPI)主要包括供应、转换、交运、需求管理,且对每个指标设置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16]。物流计分卡(LS)由国际物流资源公司开发,模型推荐使用一套集成的物流绩效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维度、生产率维度、质量维度和循环时间维度等。
为了使指标能全面地涵盖评价对象,本文对上述四种评价模型的指标进行取长补短整合,从供应链全局范围选取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评价指标,构建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物流企业运作能力。物流企业运作能力是衡量企业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财务维度设置六个子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顾客维度设置三个子指标:客户信任度、客户粘度、客户获得率;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设置五个子指标: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货/回流;学习维度设置三个子指标:员工流动率、员工培训率、员工生产效率。
(2)供应链动态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管理能力是指整合、建立与重构供应链上内外部竞争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17]。借助林?j(2010)认为供应链的动态能力由产品创新能力、重构与转变能力、学习与吸收能力三个关键能力要素构
成[18],产品创新能力设置四个子指标: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载体建设能力、创新环境保障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19],重构与转变能力设置三个子指标: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响应时间、供应链柔性。学习与吸收能力设置三个子指标:员工意见采纳程度、员工培训率、企业文化强度。
(3)在线平台运作能力。在线平台是在线供应链金融运作的核心所在,考虑将服务、技术、内容、任务流程、外观作为一级指标[20]。服务设置及时性、在线帮助、客户反馈、售后服务四个子指标;技术设置加载速度、链接准确度、搜索速度、交易安全四个子指标;内容设置实时更新、导航清楚、分类明确三个子指标;任务流程设置操作步骤简洁、统计核算准确两个子指标;外观设置界面美观、布局合理两个子指标。
(4)金融运作能力。金融运作能力主要包括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方面内容。交易效率设置融资成本和未来现金流净现值两个子指标;配置效率设置投资机会和行业经济增加值两个子指标。
综上所述,构建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评价方法设计。灰色系统理论由控制论专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目前形成了灰色关联分析、GM模型、灰过程理论体系,是一种研究少数据、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21]。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和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22]。李金海(2008)指出灰色评价方法具有评价多角度化,动态静态结合、评价重点突出,预测能力强等优点[23]。鉴于构建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含很多模糊性和信息不完全性的因素,本文选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各指标的相关度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建立目标特征值矩阵。设同一物流企业在m个期间的某一层面有n项评价指标或因素,建立m×n阶目标特征值矩阵。矩阵中的X■k表示物流企业第i个时期的第k项指标值。
X=■
(2)规范化处理。指标一般包括三种类型:效益型指标(值越大效用越好)、成本型指标(值越小效用越好)、适中指标(值越接近于某一固定值效用越好)[21]。为了方便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比较,必须对这些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U■为最接近指标最优值的实际值。
效益型指标规范化处理公式:X■k=■
成本型指标规范化处理公式:X■k=■
适中型指标规范化处理公式:X■k=1-■
(3)确定指标权重。这一步骤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常用的赋权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
(4)计算灰关联度。首先,求出各比较系列X■k与参考系列X■k的绝对差,找出各系列绝对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次,选取灰色关联分辨系数P值。P为常数,其作用在于调整比较环境,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P
=0.5。再次,计算各样本的关联系数ζk和关联度r■。wk为第k项某指标在n项该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ζk=■ (1)
r■=∑wk×ζk (2)
最后,进行灰关联度分析。将求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关联度越大则表明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关系越密切,该层面绩效状况就越好[23]。
3 案例分析
C公司是全国性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1997年挂牌上市,2010年开始引入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本文以反映物流企业运作能力的财务指标为例,选取C公司2008~2013年6年的年报数据S■~S■,说明如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该物流企业不同期间财务层面的综合状况。
(1)建立目标特征值矩阵。根据上面构建的指标体系,选取主营业务收入X■、净利润X■、净资产收益率X■、总资产收益率X■、净利润增长率X■、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构建6×6阶矩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X=■
该矩阵比较数列分别为:
X■=■
X■=■
X■=■
X■=■
X■=■
X■=■
上述为效益型指标,因此参考数列为:
X■=■。
(2)规范化处理。选用效益型指标规范化处理公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如表3所示。
(3)确定财务指标权重。依据物流上市公司相关经验数据以及专家意见,赋予6项财务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0.1、0.2、0.15、0.2、0.25。wk为第k项财务指标在n项财务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反映该项财务指标使用者的重要程度[24]。
(4)计算灰关联度。首先,求出无量纲化后比较系列与参考系列的绝对差,如表4所示。绝对差最大值为1,最小值0,ΔX■k=X■k-X■k。其次,选取灰色关联分辨系数的值P=0.5。再次,利用公式(1)计算出各灰色关联系数的值,接着由公式(2)计算各指标关联度,如表5所示。最后,对C公司2008~2013年度财务层面综合状况进行排名,如表6所示。
可见,C公司在2010年引入在线供应链金融后,财务方面具有明显的正效应,2011年的财务状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方面都有明显提升,随后2012年和2013年增速逐渐平稳。
[关键词] 中小航运企业 供应链金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航运企业迅速成长为促进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稳定社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融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航运企业,尤其是在当前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下,中小航运企业的融资不畅已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航运企业自身的问题:经营船舶技术状况普遍落后,平均船龄较长,装备设施落后,维修成本高;企业制度更新滞后,组织水平低,生产盲目性大,竞争能力弱;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和透明度不高,导致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经营规模小,金融人员素质低,导致融资能力差;信用意识淡薄。
2.银行方面的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观念陈旧,不愿贷款给中小航运企业;中小航运企业由于资信较差,直接和间接融资困难重重;缺少由政府资助的贷款担保或保险机构;法律、法规对保护银行支持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使中小航运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
二、中小航运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的可能性分析
供应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察中小航运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航运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中小航运企业虽然缺乏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但它们资产结构中却有很大比重的动产、存货及账单,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航运企业可以将所交易商品的动产或货权质押予银行,凭货物仓单作抵押就可得到贷款资金支持。
2.供应链金融把中小航运企业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加以考虑,企业之间对交易对手的信誉、盈利水平、资本实力比较清楚,这就使得银行获得信息相对比较容易,银行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效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对中小航运企业的信用评级不再单单强调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转而关注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从而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发现中小航运企业的核心价值,真正评估信贷业务的真实风险,使更多的中小航运企业能够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
4.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第一次把存货和应收账款纳入可担保资源范围,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动产担保融资”的时代,这为中小航运企业利用供应链进行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
5.与欧美企业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各家商业银行已认识到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广阔前景,纷纷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小航运企业利用其融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融资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
三、中小航运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可能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相比政府担保和行政命令,供应链融资有更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它并不是解决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实际操作中,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1.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多数商业银行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航运企业信息库,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航运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因此,银行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2.由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当供应链中最大金融利益向核心企业集中时,风险也相对集中。当供应链中的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
3.在实际操作中,供应链金融服务放大了信用,在局部地区或一定层面上造成需求失真,与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有偏差。例如,企业用自己的资产或信用担保取得贷款,用贷款进货,用货物质押再取得贷款,尽管有折扣,但仍然可以使信用放大60~70%,由于乘数效应,使总信用可能放大更多倍。
四、结论
本文在借鉴大量中小航运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分析了中小航运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跳出了传统融资模式为单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局限,规避了中小航运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随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深入开展及不断改革和创新,诚信机制的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必将成为解决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福详:供应链融资新途径.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5:58~60
[2]解颖浩: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问题初探.研究探索,2006, 12:72~73
[3]鲍旭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科技和产业,2009,1:74~77
中小企业的贸易所得和资产规模都比较小,虽然与大型企业有不少的差距,却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以及当前市场的局限性,使得融资问题十分险峻。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供应链金融因其完整的供应链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思路。文章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着手,比较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发现其优势所在,并为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
2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融资,通过研究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发现其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以“家族式经营”进行,没有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了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提供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信息缺乏可靠性,缺乏正常渠道信息披露监管等,这些问题使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显著,缺乏信任基础。
(2)缺乏可提供抵押、担保资产。商?I银行把营利性摆在第一位,决定了在进行放贷客户选择时,更加热衷于有实力、风险低、信用好和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用来抵押、担保的不动产有限,同时所提供的担保人亦有限,导致中小企业从抵押和担保中获得的贷款十分有限。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企业广泛存在偷税漏税、躲避追债、拖欠账款和拒绝不执行法院判决等不良市场风气。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如果政府能对其进行严惩,增加其犯错成本,也可以规范其他经营者行为。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额度,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3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
(1)融资成本高。传统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达到10%~12%。另外,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只有98%左右可以顺利地从商业银行拿到贷款。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民间金融。但是,其融资成本是商业银行的数倍,有的达十几倍。这虽然可以视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途径,但是巨大的融资成本无疑给中小企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银行信贷门槛高。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融资门槛十分高。如果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经营不稳定和业务流程不标准等方面的不足,那想要拿到银行的授信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商业银行还十分关注对公司资产规模、财务计划、抵押方式、可抵押不动产价值等方面的信用考察,以此来判断要不要对公司授信。这样的高门槛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融资时间长,手续繁多。传统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处理时,由于审计和评估等经常要耗用较长时间,使得企业经常错失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而且银行会先借贷于资信良好的企业,之后才轮到中小企业,并且条件苛刻,手续烦琐,这极大地拉长融资所需时间。而手续烦琐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银行贷款的审批环节过于复杂,需要在多级机构之间来回传递,这不仅耽误企业需要资金的黄金时间点,客观上也会造成银行的信贷风险。
4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的优势
(1)凭借真实贸易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借助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可以有效摆脱民间金融的高额贷款利率。供应链操作中,只需有实际和稳定的贸易关系,核心企业可以分享信用到各个节点中小企业,为其担保。继而经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管理,银行可以很方便得知中小企业生产贸易情况。只要企业与核心企业贸易关系良好,经营顺畅,一般能很便捷地获得放贷,不用东奔西走于民间渠道,降低了自身融资成本和减少错过黄金投资时机的过失。
(2)转变关注焦点,修复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信贷门槛。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焦点变为核心企业信用和核心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真实贸易往来情况,改变了传统信用调查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库存等的情况。而且收集企业情报难点在减少,收集信息成本在下降,银行凭借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估量,可以随时管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很好地修复了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双管齐下使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大幅降低,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更加便捷。
(3)优化商业银行融资手续和过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贷款范围被扩大。商业银行只需对核心企业信用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真实买卖情况等进行审计和评估,通过后即可很快对融资企业发放贷款,融资处理过程方便快捷。就融资手续而言,更是变得简易。商业银行凭借核心企业等的信用检查,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监管好中小企业质押给商业银行的动产,可以迅速给中小企业放款,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幅提高,也优化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一、供应链金融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的运作模式
在产业链竞争模式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这些企业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它们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在一条供应链中包括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流通,其中资金流是最为重要的,核心企业必须将资金注入产业链中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企业中,来解决供应链的失衡问题。物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流通,它已经成为供应链各相关上下游企业利益结合和相互依赖的重要连接点。第三方物流企业某种程度上在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建起了一座畅通的金融桥梁,这座桥梁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通更加顺畅。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在不断实践中越加清晰,这类物流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物流实体网络以及物流业务,通过与最终客户的深度接触和监管,发展保险、存货融资、应收账款类融资等金融业务。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参与供应链金融运作呢?
首先,供应链金融中物流和金融相互结合,物流业务中监管的货物成为了融资业务中所需的资产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可能对质押物“亲力亲为”地实时监控,对质押物等的物流管理过程并不精通。作为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作用凸显:物流企业对金融受信企业的物流状况以及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十分了解,客观上也就具有对质押物的实地监管的职能,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了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最佳合作选择,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在以银行为委托人、中小企业受信人为人的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委托―关系”变为双层层次。
其次,还有一种典型的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便是融通仓,是以买卖动态的过程为质押物,那么融通仓就是对实物的一种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擅长于质押物品的市场价值评估,也不擅长质押物品的物流监管,因此银行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有一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直接负责融资企业贷款的运营和风险管理,即物流企业设置公共的仓库来吸引中小企业的仓储服务,然后以仓单提供担保,将银行授信转让给仓储客户,在仓库中存储的这些货物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而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成为银行的合作伙伴,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门槛和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的功用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当然这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前提下。上文中所述的质押物监管只有得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使得供应链金融健康正常地运转,第三方物流企业对风险控制担有重要责任,在这方面的运作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对监管的货物出现的任何状况进行汇报,其次,需要经常调查了解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出现企业不能正常运作等突发状况,物流企业要及时跟银行交涉,采取下一步措施来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渐成为了金融机构、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但是和发达国家的供应链金融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足。
(一)信用体系落后
供应链金融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环境,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客观造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风险,加之国民诚信体系还不健全,链上的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就高,监控和防范的风险成本较大,核心企业如果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没有制度化的约束手段,那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将大大增加。
(二)信息技术瓶颈
我国金融业信息系统还处在整合的阶段,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并不能完全满足,使得有需求的企业的信息得不到统一的归集与评估,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情况都不明朗,银行就无法独立完成对链上所有企业的调查分析从而提供金融服务。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亟待规范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近年来物流企业做得成功的也有很多,但是整个物流市场的经营环境仍然比较混乱,运输、仓储、监管等都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很难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做到自律,整个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将崩溃。
三、相关对策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融资模式的创新,给中小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各方的配合支持。
(一)完善法规,加强监管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融资模式的创新,给中小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活力,全球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动,但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各方的配合支持,尤其是在政策法规方面。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快速弥补在流动资产质押、银行分业经营的管理限制等供应链金融操作层面的法律真空。及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要加强监管力度,督促中小企业披露真实的信息,便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建立平台,共享信息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还相对滞后、信息透明化低,当前我国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自己内部的信息平台,但是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还没有得以展开。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企业和银行信息流未能紧密的联系起来,银行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各个环节上企业的信息,因此,建议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还能够增拓展原有的信息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建立能够涵盖供应链各方参与者的网络平台也迫在眉睫,只有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使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加顺畅。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吸纳劳动就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众多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金融支持不力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界和企业界均提出了诸多对策,但对于如何使用适当的金融方法和技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进而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结构特点及真实交易,围绕供应链内部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为供应链上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家企业提供全面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供应链融资成为国际性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领域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国内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率先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本文对供应链金融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营运环节对常用的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二、供应链金融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机理
(一)降低银企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金融被形象地解释为“1+N”模式,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为主的“1”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企业的“N”的授信服务中,并与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开展了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贷款融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息“集散中心”,核心企业位于整个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点,对银行贷前和贷后的风险管理决策以及操作提供了集约化的支持,主要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产生相关的借款者品质的信息,降低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复杂的生态环境所汇集的信息,有效地降低了银行对授信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而节点企业的交错信息,则提供了信息的印证和信息甄别机制。此外,随着外包企业的物流管理,物流企业掌握了占主要部分的企业的交易记录信息和物资,这为银行解决了中小企业间的信息搜集和信息不对称性。
(二)降低贷款成本,整合企业资源
首先,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者是紧密合作关系,主要以三方或四方协议、票据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和货物回购约束,为了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有关的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的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难题,这样有利于化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其次,供应链金融引入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这两个变量,使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信息搜集成本得以降低,委托成本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大背景下综合考虑,使银行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核心大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
(三)利用信用捆绑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用
在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制度条件下,中小企业不仅是“数量配给”挤压的对象之一,也是“规模配给”的主要牺牲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其关键在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按照一般假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誉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主要围绕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是利用核心企业进行信用捆绑,是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到中小企业的信用中去,将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转变成为对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真实性及其核心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把中小企业的风险程度降低到与大企业贷款最接近的水平,成为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且收益更高的客户群体。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让中小企业也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优质客户,这样看来,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为自身发展培养优质客户的一种方式。
(四)降低了抵押担保要求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依托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以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不片面的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简单的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作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结合了真实交易背景以及流程对风险控制的功用和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进行基于企业商品销售的生产或购销经营活动,它针对企业预付款、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资产给予结构性短期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符合中小企业主要是短期流动性的融资需求,解决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的难题。
三、供应链金融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运作模式
(一)基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的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依据,向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融资方式,这种运作模式主要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进行的融资服务。参与主体包括债权企业、债务企业(下游企业)和银行,其中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往往起着反担保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商业银行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前,商业银行仍要对该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只是更加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该项业务可以及时获得银行提供的短期信贷,解决供应链中小企业的短期营运资金需求,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二)基于动产质押的融通仓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是金融机构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提供支持的一种融资业务。融通仓融资模式主要是以动产质押的方式,将中小企业的存货、仓单、商品合格证动产质押给银行而取得贷款。它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平台,为中小企业开辟融资渠道。企业在申请融通仓进行融资时,将其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方(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银行发货后根据物品情况按一定比例为其融资,如此大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当提货人向银行支付货款之后,银行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物流公司接到指示后将货权移交提货人,一旦提货人不能在规定的期间之内向银行还贷,银行可以在公开场合拍卖货物或者要求发货人承担回购义务。在融通仓动作模式中,银行考查的重点是企业是否具有稳定的存货、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以此作为授信依据。此外,融通仓业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进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负责对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管,并据此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协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位于供应链前段,处于采购阶段,为后期的生产做准备。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大企业为实现自身的财务经济性,往往会依靠强势对下游中小企业形成资金挤压,不仅给予的货款付款期很短,甚至还要求下游中小企业预付账款,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非常紧张。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流转困难,商业银行开发了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运用保兑仓业务来对一些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短期的(下转第202页)(上接第200页)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的参与主体主要涉及处于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仓储监管方。其中,仓储监管方,一般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保兑仓业务需要核心企业承诺回购,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贷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目前,保兑仓主要应用于钢铁、汽车、家电、服装、化肥、制药、日用品等领域,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它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间接提升了核心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使得其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也为上下游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提升了融资额度,大大改善了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得以扩大。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提升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并对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常见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作为加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的金融业务产品创新,供应链金融能够从不同的营运环节为供应链内部的弱势企业提供新型的融资服务,实现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协同运作。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应用上不成熟,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尽管供应链金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但其对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很高。从国内市场的现有情况而言,由于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信誉链”难以建立。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关注解决核心企业的激励问题。第二,虽然对现有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但基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供应链管理中的不同企业要求有差异,不同行业供应链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现有模式并不能符合所有的企业要求,因此,供应链金融仍然需要针对具体供应链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齐,朱道立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
11-14.
[2]弯红地.银企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2009(4):86-89.
[3]供应链金融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史丽媛,叶蜀君.仓单质押与保兑仓模式增值机理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10):69-71.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经营也不够稳定,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再加上中小企业资信水平比较低,抵押担保的能力差,又无法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没有太多的要求,形成庞大的群体,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来看其融资特点:
1.对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依靠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生存,这样的生存模式对于资金有着特殊的需求。每次资金需求量小,但频率高、循环速度快、借款周期短。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于这样量小、面广、借期短、频率高的融资来说,加大了其经营的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难以满足其融资要求。
2.融资成本较高。在整个贷款过程中一般需要支付如下费用:一是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二是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三是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举个例子,如果某企业贷款100万-1,000万元,6个月大约需要支付上述各项费用共计62,020元-575,200元,贷款成本与贷款额度比例为4.75%-5.2%。因此过高的信贷融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3.融资多为民间借贷。中小企业难以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只能以民间融资为主,但是民间融资则使这些中小企业支付更多的融资成本,迫使其从一开始就要提高经营,否则将无法生存下去。对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来说,由于信息透明度差、非系统风险高、管理规范性差、缺乏核心竞争力、融资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小、频率高等特点使得其在融资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困难是无法避免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渠道狭窄,金融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低,一般难以达到证券市场的要求,关于公司债券发行存在准入障碍,难以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公开筹集资金。而现有的金融机构中,以银行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可知,其经营管理成本过高,缺乏抵押担保,资信等级较低,不足以达到银行融资的标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资本供给不足,都是目前金融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因素。一些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成本的民间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2.征信体系不完善。在我国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于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中,处于风险防范的意识,一般采取谨慎原则,对于为取得征信等级评定的中小企业难以贷款。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于那些具有先进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来说是种无形的损失。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关于建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发达国家比较完善,而我国在此方面略显不足。首先,关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不足以保证其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其次,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进一步缩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其杠杆作用不明显,弱化了政府扶持的力度。
三.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将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如果条件满足,而且证明整条供应链联系足够紧密,银行将为成员提供融资安排,并且不会对成员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其次,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并且以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手段。最后,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
自偿性贸易融资产品主要支持企业基于商品销售而进行的生产或者购销经营活动。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价值和市场潜力在于对传统审贷理念的创新和突破,该业务不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是简单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作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结合真实贸易背景下的流程设计对风险控制的功用以及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小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的问题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也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于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因此直接把握企业的贸易行为,控制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和物流,对于银行防范对此类企业的授信风险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此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供应链本身包括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维度。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为供应链管理者-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流管理解决方案,那么,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则分别承担着另外两个“流”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看,物流和信息流是触发银行向供应链成员企业融资和回收授信的基础变量,因此要实现三流的有序衔接,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应该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起合作联盟。
供应链核心企业担当着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不同行业中供应链核心企业在整个价值上所处的位置往往也不同。作为供应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终级受惠者,核心企业是最具有供应链大局观的成员,并存在为供应链整体利益的优化作出主动安排和调整的强激励。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是供应链金融的直接受众。进入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往往凭借其在劳动力成本,非核心的产业专业技能和特殊渠道方面的优势立足于供应链,并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其生存状态往往包括以下一些特征:由于与核心企业的谈判地位较低,又面临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在交易价格、结算方式、供货速度、销售指标方面,不断受到核心企业的挤压,导致利润下降和资金流紧张。资产的主要形式是预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并占用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进一步恶化了现金流状况。信用基础薄弱,属于银行的高风险客户,融资便利性差、成本高。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供应链中某个成员的生存状况不会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损失,但是如果链条成员系统性地面临财务困境,则需要通过作出财务安排的一揽子规划来进行调整。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集群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和利益绑定,使得集群对核心企业的谈判筹码增加。无论是有组织还是分散的对核心企业有关财务安排的抱怨或者建议,抑或链条中成员因资金流动性问题而批量退出,都会促使核心企业启动对链条整体融资安排的评估程序。
四.基于“1+N”供应链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
1.基于核心企业(“1”)组织众多配套企业(“N”)生产的供应链生产关系特点,深圳发展银行将上下游之间的贸易速效业务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开发形成“1+N”供应链贸易融资,简称“1+N”供应链融资。这种融资既包括对供应链单个企业的融资,也包括该企业与上游卖家或下游买家的段落供应链的融资安排,更可覆盖整个“供-产-销”链条提供整体供应链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以对单个企业的融资安排为例:
(1)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安排:核心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服务效率都有较高要求。这部分产品主要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开票,贴现)、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
(2)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上游供应商对核心企业大多采用赊销方式,核心企业普遍对上游供应商采用长账期采购方式。因此上游企业融资方案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主,主要配备保理、票据贴现、订单融资、政府采购账户封闭监管融资等产品。
(3)对下游经销商的融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对下游分销商的结算一般采用先款后货,部分预付款或一定额度内的赊销。经销商要扩大销售,超出额度的采购部分也要采用现金(含票据)付款。对下游经销商融资方案主要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中的预付款融资为主。配备的产品主要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票据的开票、保贴、国内信用证、保函、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等。
2.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资金流连续循环流转的运营特点,深圳发展银行提升沿产业供应链“横到边,竖到底“的营销策略,提出“1+N”供应链营销模式。“1”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是供应链生态中的恒星,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及卫星,即通过供应链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众多中小企业。
3.“1+N” 供应链融资显著地发送了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状况。与核心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者紧密合作关系,相较货押业务通过三方协议,票据业务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而言,有利于消除核心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2]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03):75-76.
[3]余剑梅.以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经济纵横,2011(03):99-102.
[4]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双重模式[J].物流技术,2007,26(07):69-73.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的概念相对模糊,不能够清楚直接的从理论与实践上做确切定义。因为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造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略有差异,因此当下世界各地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缺乏统一标准[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进行了如下划分:
几十年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企业总数中占比99%,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众多小血管,中小企业究竟能否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联系。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就有法律规章制度的圈限、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必要前提便是稳定的融资,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融资困难更是成为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主要因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第二,内源融资提供资金有限;第三,银行贷款难度大;第四,其他间接融资渠道不够成熟。
2.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分析
应收帐款融资模式。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单位办理融资的行业金融行为,被称作应收账款融资。以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为例,通常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所进行的企业融资行为。债权企业、债务企业以及银行都参与在其中,并且债务企业在其整个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反担保的作用,只要出现融资企业问题,债务企业必然需要同步承受银行的各项损失,这样银行更为深入有效的转移并且降低了其所要承担的各项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同意的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之前,行业银行依然需要对该企业做长期的风险评估,并且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债务企业还款能力上,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对中小企业自身做风险评估。
应收账款融资让融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各种短期信用贷款,不仅有助于解决融资企业短期资金融资要求,加快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与自身成长,同时有助于整个供应链的连续性高效运行[2]。
保兑仓融资模式。供应链中的债务企业,通常会向债权企业提供各种银行预付账款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企业进行连续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与产品等等。而对于有短期资金流传困难的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保兑仓业务对其中某笔专项预付账款做融资建设,从而取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属于供应商承诺回购基础上,各个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用卖方在银行特定的仓库锁抵押的贷款额度,同时由银行对其提货权进行控制当成条件融资。保兑仓业务适合各个卖方回购条件下所执行的回购业务,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图参见下图。
保兑仓业务不但要求处于供应链中的各个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与银行参与体之外,同时也要求得到仓储监管方的大力参与,主要工作负责对质押物品进行评估与监管。保兑仓业务要求上游企业承诺回购要求,从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信贷威胁。融资企业借助保兑仓业务得到的同样是分批进行货款支付,同时分批得到货物提取的权利,所以不需要一次性全部支付贷款,进而有效缓解企业短期内所遭遇的资金压力。从银行角度分析,保兑仓业务不但能够为银行更加深入的进行客户资源挖掘,并且其所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由供应商提供也可以当成是物权进行担保,以至于更为深入的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
2.3融通仓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属于企业用存货当成质押而向金融单位办理出示的各种融资业务表现行为。企业处于支付现金到卖出存货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存货融资模式。融通仓其实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一种金融和物流集成模式的创新,其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间接或者直接的金融服务,用来提升整个供应链所带来的整体性业绩和客户经营与资本运作的有效性。
以供应链金融思想为指导,中小企业使用的融通仓业务融资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查的内容是企业能不能够实现稳定存货、能不能够长期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行情况是否合理,并以此当成是授信决策执行的一项重要依据。除此外,融通仓业务所引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所负责的是对质押物做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督,并以此为根据向银行出示各种具有证明性质的文件,深入协助银行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降低银行所遭受到的风险威胁,切实有效提升银行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因为融通仓业务的出现,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在供应链的理论基础上,借助融通仓业务内容,中小企业能够把之前银行不甚愿意接受的各种动产变成为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而为银行与企业之间开拓一方全新的融资平台。
3.供应链金融三种融资模式风险分析
3.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性分析
交易本身风险。要想顺利的使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企业需要确保应收账款单据的真实性,确保收据依照真实易收发。如果应收账款虚假,银行需要承受收不到的或者对收到部分还款的风险。因为企业把这些不良因素或者虚拟性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以得到银行的各项贷款。在这种工作背景下,银行支付的贷款数额必然会超过质押应收账款或者收回货款存在的价值。在这种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一同欺骗银行资产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下游企业为了谋取利润而和上游企业私下恶意串通,由中小融资企业把无法按时全额收回的各项不良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可是之后却不按期向此中小企业的银行账户打款,用低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额度完成还款操作,之后中小企业再用此还款额度或者更低的额度从银行赎回[3]。这种情形下,核心企业一点不支付货款都不及这种风险,银行通常只能够接受这话总额度较低的还款。
上游企业的风险。一个企业在行业中占据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自身的资信水平会造成较大影响,其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也会随着自身地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供应链之中,融资企业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整个融资过程中,融资的中小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有时候应收账款会出现无法收回的情况,也就是出现坏账化可能,因为如果是下游企业所提供的各种原材料质量不好那么对产品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同样也是融资企业因为其自身因素而产生的各种不与合同签订内容相适应的规定内容,依然存在莫大风险,此时银行会遭到信贷损失。
下游企业的风险。最初开发供应链产品的时候,银行对供应链最初的考量便是看核心大企业,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做真实性分析评价,评估的内容包括业绩、质量与成本控制力度等等,因为核心企业属于银行第一还款来源,要确保应收账款能够做到及时付款,属于银行贷款回收的一项重要保证。上游供应商借助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适用,而向银行进行融资,有效缓解了资金急需的压力,这样便大大减轻了融资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催款压力,自然下游企业不用急着还款,能够把资金用来做其他的投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下游企业还款期得以延长,这个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的几率便会增加,因此银行需要面临足额信贷资金能否回收的压力。
3.2融通仓融资模式风险分析
质押物风险。通常意义下,质押物需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清晰货权特征:使用于质押的存货需要是融资企业所拥有,因此必须有清晰的权属界限;第二,稳定的价格:只有价格稳定的存货才可能用于质押,不然巨大的价格波动会带来较大的风险;第三,强大的流动性:因为存货具备流动性的特点,因此一旦出现违约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使用变卖或者拍卖的方式处理抵押质物,银行可以借此挽回一部分损失;第四,保存性好:最好的存货是一些保存性好的物品,不然保存失当的话,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抵质押物的价值也会相应减少,银行也容易遭受巨大风险。所以在质押物选择上最好是那些有巨大市场需求、流动性高、交易量大、保存性好且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小的物品。
监管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之中,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所起的作用是质物监管。可是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因为银行信息交流不畅,当融资企业使用虚假提单或者提供虚假仓单的时候,缺乏相应单据的严格审查,而造成质押货物减值或者银行出现损失。另外一方面物流企业自身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各项建设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力度,工作人员缺乏道德水平,以至于造成企业内部出现自盗自欺情况,而损坏抵押质物,使银行遭受损失。
3.3保兑仓融资模式风险分析
融资企业得到银行资金之后,可能会把融资的款项使用在一些和产品生产毫无关联的范围之中,一旦无法回收成本,便无法偿还给银行,银行便会遭受到巨大损失。虽然其潜在核心在于和融资企业订立的回购合同中,可是其对生产时间、产品质量等要求都十分详细具体,可是这些是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变化的。主观因素包括融资企业内部领导层的变动或者员工大规模罢工;客观因素则是原料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各种固定资产出现硬性故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