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篇(1)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做法;问题;对策;安徽萧县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16-02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萧县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善现状,努力提高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 主要做法

1.1 重视宣传,加强培训

为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并结合各项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知识,使基地农户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树立品牌观念,能够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生产。

1.2 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县农技中心先后编写了《萧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实施方案》《萧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韭黄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萧国圣桃标准》《萧国圣桃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食品 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山药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梨棚架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甜瓜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等30余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其中15项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为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2007年萧县6 666.67 hm2孙圩子胡萝卜生产基地被批准为安徽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萧县开展的2万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先后创建国家级与省市级蔬菜、水果标准园10余个。在农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了多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在病虫害暴发流行期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确保农产品生产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从源头上严把生产质量关。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研发了“麦田天敌预测及利用技术”,该项技术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3]。

1.3 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

近几年,在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全县先后建立了16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与1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组织,通过积极引导,上下联动,20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获得国家级认定,为社会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1.4 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260万元,建成一个功能齐全、仪器设备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该套检测设备能对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农残、重金属等项目开展检测,同时添置2台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并配备了5名专职检测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销售市场例行检测制度,在病虫害危害高峰期的6―10月,每月抽取200个样品进行检测,每周抽检2次,其余月份每月抽检100个样品,每周抽检1次,并以叶菜类、果菜类等用药较多的蔬菜为重点检测对象。2005―2013年9年共抽检蔬菜、水果及其制品28 947个样本,检测合格率达99.26%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多为分散式的小户生产经营制,目前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受到检测范围的局限,再加上农户受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仍然使用农产品生产禁用农药,并且未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操作,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一定隐患。

2.2 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与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降雨量稍多便易发生内涝,导致农产品病虫害进一步加重,阻碍了农产品的自然生长,并且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量。

2.3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目前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规模、生产者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实施。随着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4-5]。

2.4 农产品农残检测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萧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较晚,技术水平不足;并且由于用于农残检测的专项资金缺乏,各项工作开展困难,仅靠其他业务经费勉强维持该项工作的开展,更难以保证宣传、推广、检测、监管等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种相关项目的实施进行多方宣传,重点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新生事物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基本概念,使广大农户重视对农产品质量的保证,从盲目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发展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引导广大消费者踊跃购买质量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一致抵制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6-7]。

3.2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萧县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二是加强规范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发展。三是积极鼓励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标准化生产模式引导全县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并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条码追溯管理试点,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推动全县农业标准化推广普及进程。

3.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推行市场准入制

一是加强和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建成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二是构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本区域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三是要求对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全程监控,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实行日日检测,试点推行生产基地产品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总体做到快速检测与定性定量检测、日常检测与节假日抽检相结合,以保证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3.4 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重点做好新庄山药、大屯芦笋、圣泉菜用豌豆等农产品的无公害认证,及孙圩子胡萝卜、山区杏与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3.5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标准化生产整体技术水平

组织印发农业标准化技术资料、教材,推行分级培训制度,县级负责培训乡(镇)、村技术人员及农业管理干部,乡镇级负责生产基地工作与生产者培训,或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指导发动广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

3.6 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统一经营管理

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剩下老弱病残人员,其生产能力有限,应利用政策优势,尽快实行土地流转或转手承包,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统一进行经营管理,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纵瑞敬.萧县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4):17-19.

[2] 周颀,黄阳诚,李翔,等.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探讨[J].长江蔬菜,2007(7):5-7.

[3] 陈红艳,聂宜民,车明亮,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与服务网络平台设计及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0(1):246-251.

[4] 国维华,郑丹丹,孙金才.蔬菜加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实践和应用[J].食品科技,2009(9):264-268.

[5] 严宝华,赵康.大力推广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J].上海蔬菜,2008(5):7-8.

篇(2)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是促进矿产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矿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矿产能源的需求,需要根据采矿工程合理使用采矿技术,并采取有效对策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而采矿工程在实际采矿施工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和恶劣,使用的采矿技术也比较复杂,为了更安全、有效的应用采矿技术,保障采矿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必要深入探究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及施工安全管理。

1采矿工程常用采矿技术

1.1露天开采技术

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露天开采技术属于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类型,在对矿山开采工作进行合理化处理基础上,将矿体有效的剥离出来。从上而下的露天开采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具体开采工作。这一开采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在施工中损失的资源相对较少。通过该技术进行开采施工,需要先合理有效的分析各方面开采工作,并对矿产资源量实现全面了解,促使开采效率的不断提高。

1.2地下开采技术

在有色金属类采矿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地下采矿技术。目前常用的地下采矿技术包括深矿井开采技术、崩落采矿技术等。其中深矿井开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优势非常突出。深矿井开采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矿井通风问题[1]。

1.3硬顶版开采技术

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硬顶版这一控制技术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施工人员通过低压和埋深原理,在水力压裂技术支持下,及时有效的处理倾斜顶板。通常在该技术应用中,回合步距垮落技术实现有机结合,两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确保安全施工。通过这两种技术能够促使顶矿出现一定破损,进而使矿山开采和回收利用率有效提升。

1.4硬顶矿开采技术

在采矿工程施工中,也经常会使用硬顶矿这一综合型开采技术,包含了爆破技术和高压注水压裂技术。该技术在应用中,冒放性相对较差,并且通过该技术开采出来的矿体相对也较大,需要技术人员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科学利用顶矿破裂技术,并加强控制顶板[2]。

2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2.1合理制定安全生产规划

采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合理选择采矿技术,还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巷道生产过程中,需要首先做好设计工作,并对巷道所在地区对应地质情况实现科学检测,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加强安全生产规划。在开采施工之前,需要全面预测矿井生产中有可能遇到的安全灾害,事先制定好相关防御对策和防治方案,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相关安全事故,即便遇到安全事故也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产安全。其次,要在工程施工单位上下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引进安全、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充分保障施工安全基础上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2.2强化安全管理检查和监督

采矿工程在实际采矿施工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影响安全的因素,但是很多安全风险是能够通过事前控制避免有关因素影响施工安全的。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采矿施工安全,需要在实际采矿当中,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全面的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条例,从制度层面约束采矿人员的施工行为。

2.3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采矿工程需要在施工安全管理当中,并在采矿工程施工全过程,贯穿各项安全技术规范。矿山工程的不同项目,需要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灵活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规程,保证规整的合理化和可行性。为了进一步加大力度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需要采矿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相关技术规程制度的宣传和传达工作,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各项技术规范,并签字确认。

2.4制定安全评价体系

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矿山行业的长久发展,要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就要在实际运营中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矿山企业在发展中要高度重视采矿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实际施工能够安全顺利的展开,并在严格要求各施工管理部门基础上,保证矿产工程开展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工序进行。行业管理部门要对矿产企业制定完善的等级评价制度,在综合考量各方面安全性基础上,确定其安全许可证的开放以及吊销。通过加强安全监管,能够进一步增强矿山企业安全意识,促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级别不断提高,全面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各方面要求,推动矿产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综合安全性。

2.5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

在采矿工程实际采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还要结合实际安全管理情况,完善的制定通风管理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并科学制定灾害应急方案,保证相关方案的可行和高效,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和损伤。要有效提升采矿施工安全管理质量,需要对采矿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切实有效的提升所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和执行。

3结语

采矿工程在实际采矿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处地区的地质结构以及地层构造等因素,优化选择施工技术,并在施工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保证采矿施工能够顺利、安全的开展。采矿工程在合理选择采矿技术后,还要合理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评价体系,贯彻落实安全技术规程,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化肥和化学农药过量施用

——农产品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缺乏

——农产品生产者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农产品安全执法力度不够

——农产品安全生产社会认知度不高

对策

为了加快绥化市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的建设须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力争把生产基地建得更多一些、更大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的建设任务可分解到各区、县、市,规划到乡镇,落实到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有条件的可跨县、市、区行政区域发展。

2.控制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实施沃土工程

目前绥化市每年农作物施用化肥133.9万吨,化学农药4461吨,单位面积施用量很高。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分步实施“控制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逐步解决农业自身面源污染问题,使三分之二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6%以上,85%以上耕地环境达到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绥化市区域辽阔,面积较大,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且农民积极性高,在发展畜牧养殖同时加强有机肥储备,否则控制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使用计划没有物质基础。实施控制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和沃土工程还需有包括农业科技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生产、平衡施肥技术普及和有机农产品的开发等配套措施。

3.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根据规划绥化市各县市区已经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但还不完善。为此,必须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应包括生产者与企业自检、委托中介机构检测和政府主管部门依法抽检三个层面。农产品检测重点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建立质量安全检测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标准化生产、加工、配送和交易,打响安全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检测机构应根据现有基础,合理配置资源并加以必要整合,在依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同时,完善县、市、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鉴于农产品检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县、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为独立中介机构运作的条件尚不成熟,市、县、区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各政府部门依法抽检,应进一步明确分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承担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待上市农产品的依法抽检工作,并会同环保部门开展农业产地环境的检测。

4.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配套技术

农产品安全生产要做到依法依标准和科学规范,必须有相应的科技配套措施。全面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等物理生物方法防治虫害技术,推广专用抗逆高产新品种、生物农药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改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公布农业信息技术、加强环境控制技术开发等

5.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要着力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制定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培训计划,发放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手册,确保每个生产户1册。通过办田间学校、现场示范等形式培训一大批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带头人,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者生产安全农产品,全面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严格记录生产、加工、包装、生产资料使用和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情况。同时,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的操作水平。

6.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做到三个监管、形成一个合力。加强农产品从餐桌到市场全过程的监管;加强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加强批发市场和终端市场准入的监管;农业、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形成依法管理的合力。

篇(4)

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落实有关部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

全镇所有行业(领域)企业。重点检查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特种设备、农机、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

三、检查内容

1、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情况;

3、开展隐患排查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及整改情况;

4、危化品、交通运输、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安全措施及安全台账建立等情况;

四、检查时间和方式

此次检查为期10天(6月10日一20日),由镇分管领导带队,会同相关部门分行业(领域)进行专项检查。

五、检查责任

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由镇安委办统一组织协调,各村(居)主任和镇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是搞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认真按照本方案要求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村(居)、镇有关单位要结合本村(居)、本单位实际,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1、道路交通、消防检查组由镇派出所组织实施;

2、建筑工地施工检查组由镇村镇建设所组织实施;

3、危化品、烟花爆竹检查组由镇安委办、派出所、工商分局组织实施;

4、特种设备检查组由镇企业服务站组织实施;

5、水利、桥梁检查组由镇水利服务站组织实施;

6、农业机械检查组由镇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7、食品安全检查由镇食安办组织实施

六、人员分工

七、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各村(居)、各部门要把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各村(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狠抓落实。

2、明确责任,确保落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自觉、认真抓好大检查工作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关规定,迅速组织开展本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的规定,加强对涉及行业自查自纠工作的指导、帮助,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促进大检查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篇(5)

[关键词]种植业生产;标准体系;发展现状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06-01

新时期,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国开始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设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发展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参考和帮助。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现状

2012年,农业部提出加强农产品安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产品安全要“产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升为一项全过程治理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已基本达到生产全过程、全产品类型的覆盖,标准共计293项,按照产品种类可以分为基础通用、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豆类、高粱、薯类等)、蔬菜、水果、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等)、茶类及其他(棉花、食用菌、牧草、甘蔗等)标准;按照标准类别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按照生产环节可以分为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标准。我国种植业产品中,以粮食、蔬菜和水果类标准数量较多,制修订力度最大,而基础通用类标准较为薄弱;从标准类别看,农业行业标准数量远高于国家标准数[1]。

二、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规划乱、制定多、管理少

到目前为止,对各级标准、各类标准的制定主体、归口单位、单位等均未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造成标准多的扎堆,少的没有。有的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基本相同,这些标准后又同时存在,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采标效率。标准制定从征求指南、指南、制定、评审、这一链条运行顺畅,而制定后出现信息链条的断裂,现行标准缺乏评价体系,标准制定者和使用者之间无法有效沟通,标准的采用率、实施效果等没有统一的查询或信息反馈平台,造成标准制定数量多,后期管理少,使标准无法高效、可持续地运行。

(二)标准重复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出现类似的同种标准,例如柑橘栽培的相关标准有GB/Z26580-2011《柑橘生产技术规范》,也有NY/T975-2006《柑橘栽培技术规程》、NY/T5015-2002《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NY/T976-2006《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等,这种重复反映出标准制定和主体间的交叉。

(三)针对新兴模式的标准较少

2015年国务院从国家鹇圆忝媪ν啤盎チ网+农业”计划,使其成为业内外的热点话题。早在这一国家政策出台前,“互联网+农业”的部分领域已是一片红海。“互联网+农业”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首要问题是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缺乏标准引导,呈现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一些区域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设施栽培标准化程度低,只有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1个标准,且仅仅涉及设施蔬菜的产地环境要求,相关生产过程无标可依。

三、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产品为单元,以过程为链条的标准体系

对当前标准按统一的原则进行梳理,这一原则就是“以产品为单元,以过程为链条”,这也正是一个健全的标准体系应有的格局。第一步是要对产品进行分类,分类要与主管部门各司局的职责分工保持一致,然后针对产品绘制生产流程图;第二步是按产品分类建立标准分卷,按生产流程图建立系列标准;第三步是按产品分类确定标准级别,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建立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标准,小宗农产品、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仅建立地方标准;第四步按标准级别确立标准的明细程度。国家级标准仅规定基础性的通则,而地方标准则应细化到具体的技术和参数。

(二)推进新兴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农业新兴模式的标准化、产业化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标准,引导形成一种统一谋划、稳步推进的格局,才能切实实现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为实现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发展的较早阶段就有标可依,需要制度、技术和资金3个方面的保证。首先,制度上应文件化、程序化该类标准的制定机制,开辟该类标准制定的专用通道,保证从征求指南、指南、制定、评审、这一链条运行顺畅且高效。第二,技术上,一方面洋为中用,借鉴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特色改进,加快我国该类模式基础数据的研究。第三,资金支持多且专。针对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资金支持需要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要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最终实现一个首席和一个团队带动一个模式、一个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三)推进以污染物控制为目标的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的制定

以污染物削减控制为目标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的制定与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例如CAC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除一般通用性的安全评估、安全监控、卫生操作规程外,还有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操作准则,CAC/RCP系列标准均是针对过程控制的操作规程,包括一系列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准则和一系列保证过程卫生的生产加工规范。美国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制定国家计划等方式确保生产安全。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也应作为国家层面制定的标准,部分强制实施,部分可以推荐。首先,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估。包括我国农产品污染物来源的调查分析,污染物累积规律和残留风险的研究,污染物控制方法与技术的开发等。第二步,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污染物发生现状以及风险评估的数据资料确定标准的执行级别。大宗农产品的重要污染物(污染重或危害大)的过程安全管控应作为强制标准,其他可作为推荐标准。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农业标准模式,用于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给当前的种植业生产发展提高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一、规范基层站所基础资料

制度建设和规范的基础资料是基层站所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供电所基础资料、台账、报表种类繁多,各类记录薄册和台账档案有200多种,资料管理起来非常复杂。

由于部分记录信息都是重复的,在手工操作时就要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无形中给供电所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为给供电所班组减负实现管理创新,温州电力局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供电所现有的基础资料、台账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各类台账、报表、薄册不到100种。电力局下发了温电营《关于下发供电(营业)所、配电工段必备规程、基础资料台账、薄册清单及基础资料电子模板的通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流程、统一内容的原则,对供电设备、管理台账、各类图表、记录、分析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规范统一,在保证了各种资料、记录齐全的基础上,同时减轻了供电所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基层站所信息化建设

各基层站所全部建成光纤骨干网,通信系统向农村供电所延伸,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各基层站所建成企业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班组管理eme系统等,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探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结合市供电(营业)所管理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开发了“星级供电(营业)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供电所的日常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所内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现所内资源的共享,实现供电所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各项工作微机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提高基层站所供电服务水平

以电监会供电检查整改为抓手,开展了“金牌服务迎奥运”、深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电力·社区”共建、高危重要客户隐患排查等形式丰富的优质服务活动。创新电费缴纳方式,为方便农户缴费推出电费充值卡业务,开展自动催费平台、自助收费机、网上收费平台等催、收费方式创新工作,降低收费方式的银行依存度;大力创新农电特色服务,开展特色鲜明的送服务上门活动;统一制订营业厅电力客户服务与宣传手册。充分发动各基层站所(窗口),参加“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星级供电所、示范窗口建设,提高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规范性和技能水平。开展百所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温州电力局一百多个基层站所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攻坚破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协同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抓基层站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基层站所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流程得到完善,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政企联动

为了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由温州市农办、市经贸委、温州电力局三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市新农办牵头,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温州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中。温州市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对路灯、表后线等建设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电气化村的建设热情持续升温,各乡(镇)积极发动,各村主动提出要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村民的呼声很高。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贴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成效,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五、加强内部管理

温州电力局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对各县供电局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年初联合市经贸委、市农办,到各县(市、区)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现场办公,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推进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每年召开“温州市新农村电网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半年度工作汇报会”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督导会”,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圆满完成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计划。为了巩固农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以来的“五制”管理成果,防止工程管理松懈,电力局组织营销、发策、财务、

审计、档案等处室,对各个县局定期开展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并印发《温州电力局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为了及时把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动态,及时向社会公布温州电力系统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事迹,开通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信息网”,坚持每月定期出刊《新农村电网建设简报》。

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温州电力局首先通过增加变压器容量、增大导线截面积消除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完善农村和城镇电网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农村和城镇中存在的各类用电问题,满足农村和城镇用电需求的增长,使农村和城镇的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温州电力局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如:非晶合金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有效地降低了中低压配网的损耗,使电能的利用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农村电网电能损耗率持续下降。居民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也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电压合格率远程上报系统,采用网络和无线gprs的传输方式,实现了对各处统计型电压表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汇总到营业部门或相应的监管部门,代替人工抄表及一连串后续工作,快速了解线路电压质量状态,降低线路供电电压的缺陷率,提高线路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下属瑞安供电局积极探索单相负载检测装置的开发及应用,使220伏用户的“零度表”管理得到加强,弥补了以前居民用户故障停走发现不及时,追补电量难度大的不足。

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力局积极推广典型设计,推行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电网坚强、供电可靠、服务优质、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的农电发展目标,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积极开展省电力公司农电系统35千伏集控中心(站)和10千伏开闭所“两个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开展“农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35千伏及以下农网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不断提高农网输配电设施健康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确保农电安全。

七、抓农电人员基本素质

(一)结合农电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人员教育培训

农电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接受专门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此,除了加强常态的教育培训力度外,温州电力局重视抓住每次专项工作开展的机会,见缝插针,采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基层农电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如:积极开展“原原本本学规程”活动,组织编写《县级供电企业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规程(试行)》,并对八个县(市)供电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文秘站:)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班长、安全员等近700多人进行了宣贯活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案例等活动,使20__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了基层农电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意识和水平。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规定星级供电所的创建与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相挂钩,重点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供电所所长、线路班长、所有线路工进行强化学习培训,连续两年相继组织了全市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技术比武全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下属平阳县供电局还成为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省级示范点。

(二)研发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

为了给各县供电局创造一线人员技术培训的条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温州电力局组织研发了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软件收录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浙江电网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设备评级标准》等17个规范和标准,有试题5000余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平时可以通过试题练习进行规范和标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正规考试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效,通过应用规程考核软件电力局对八个县(市)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成员等近1000多人进行了学习培训。

(三)通过技术比武,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篇(7)

为了强化车辆运输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节后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特制订该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方案,并根据《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方案》在复工前对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一、

检查内容

1.

开展节后复工的安全生产条件检查;

2.

强化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复工检查;

3.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

4.

对所有车辆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对车辆设备状态、劳保防护用品等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工作目标

检查要求全面、深入、细致。安全生产保障措施要健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要求

1.

提升认识,精心组织

要充分认识复工检查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前提和有力保障,要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状况,精心组织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把工作做细、做深落到实处。

2.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要提升对复工安全生产的认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的思想,切实强化节后复工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生产复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工作有人负责,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安全检查全面细致。公司安全生产小组组长,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措施,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到位。

3.

安全生产小组对本次检查负责

要对本次节后复工检查做到所有车辆检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加大工作力度,排查要记录、隐患要建档、整改有措施,坚决遏制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复工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1)、要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复工前组织现场生产人员集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强调复工后的安全注意事项,着力提升司机的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对节后新进的驾驶员,必须进行岗前操作安全培训,未经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2)、严格执行所有驾驶员持驾驶证上岗制度,无驾驶证或驾驶证过期未年检的驾驶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确保节后安全生产的顺利展开。

(3)、针对驾驶员可能出现的“假期综合征”带来的风险,要加以预防和控制,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工作开展落实

车队安全科对要复产的所有车辆进行检查。检查中,需要对检查出车辆的安全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车辆限期整改,且要求做到各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并复查合格。

油电方面:车队所有车辆由修理工对车辆电路、油路进行逐辆排查,及时排除线路老化或因杂物压迫造成的线路短路、断路、裸露等隐患;确保车辆电气设备运转正常。

消防方面:对车上配备的灭火器有效的进行逐个检查、发现有过期的或者无压、无粉、失效的灭火器及时更换。

五、安全验收

车辆隐患整改及驾驶员培训完成后,报车队安全生产委员会、逐一检查验收,在确保车辆安全的情况下,上报并通过XXX交通局综合执法大队的审批。

六、复产复工

通过验收,做到所有车辆“零隐患,零风险”的情况,领导同意后方可于XX月XX日后正式复工复产:

1、现场所有车辆全部维护检修完毕。

2、

驾驶员方面:对新进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