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经济如何发展

民营经济如何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经济如何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营经济如何发展

篇(1)

民营经济论》是单东教授(单东系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营经济促进会会长、浙江财经学院教授――编者注)自1989年以来执著地倡导民营化的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的汇编,其中贯串的一根主线就是坚持中国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上的民营化改革。

单东教授一直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多年来固执于为中国的民营经济鼓与呼。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单东教授就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像一个过河卒,始终不渝地坚持民营化的主张,鞭辟入里地阐明民营化的主张,毫不畏惧地捍卫民营化的主张。书中第一、二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为民营经济正名的不懈努力。90年代初期主张民营经济是很不容易的,是有一定政治风险的。今天,历史已经证明,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正确的主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甚至是常识了。这里也有单东教授的一份功劳。

单东教授不仅大声疾呼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而且进一步跟踪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如民营企业如何摘去“红帽子”,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如何实现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如何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等等。书中第三、四、五、六、七、八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发展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出谋划策。书中第九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浙江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的同时,单东教授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发表议论,更重视为民营经济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依据,书中第十一部分的几篇论文代表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入思考。

单东教授治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坚持信念,锲而不舍。《民营经济论》的出版,是他多年艰辛探索的辉煌结晶。我深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但同时也是与有一大批像单东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我衷心祝愿单东教授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再接再厉,围绕新形势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2)

全国销售的每10个饺子中有5个出自河南,每10条女裤有6条产自郑州,双汇、宇通、三全、思念、瑞贝卡、多氟多、华兰生物……

30多年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阳光雨露,莽莽中原大地,民营经济小草成树,蓊郁成林。

解放思想,认清差距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中原崛起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后劲所在、支撑所在。”民营经济兴,则民生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

与发达省份相比,树还不够高,林还不够大。

2011年,河南省GDP总量相当于浙江的85%、江苏的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浙江的46%、江苏的69%;农民纯收入相当于浙江的51%、江苏的61%;人均财政收入相当于浙江的28%、江苏的46%。

河南省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民营企业数量少,个头小,实力弱,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链条低端。2011年年底,浙江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132家,江苏143家,河南省仅37家;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144家,江苏118家,河南省仅有9家,这9家企业营业收入的总和还不及500强榜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42%。

品牌是打开世界所有市场的金钥匙。我们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到江苏的30%。

差距的根源在哪里?

源于思想不够解放。有人形象地说:上级政策开个缝,南方人能钻成洞;上级政策开个洞,南方人会想方设法开成门;上级政策开个门,不少河南人还要问问能不能进。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对民营企业不敢沾、不敢近、不放心、不放手,捆住了生机,摁住了活力。

源于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有些地方还习惯于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政策睡在文件里,执行当中随心意,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成了空中对”。“先缴后退说得好,一瓢水泼到旱地里”。“玻璃门”、“弹簧门”,门门难进;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实难平等。

源于环境不够优。民营企业名则无主管,实则“婆婆”多。“轮番检查和指导,个个都是国字号,罚收赞助加小费,今天掏了明天掏。”当面赔笑脸,背后苦难咽。招商引资前热后冷、前恭后倨,外来和尚好念经,招来女婿气走儿。

源于发展瓶颈多。资金困、技术困、人才困,困住民营企业手脚;用地难、用工难、用电难,难倒民营企业一片。

形成合力,做大河南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是富民强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省,正当其时。

优势如何发挥?潜力如何挖掘?后劲怎样形成?支撑怎样搭建?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民营经济内生动力,促进民营经济大跨越、大发展。

民营经济自萌芽、觉醒到井喷、裂变,每一次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新时期的民营经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性。必须立于国际产业调整和技术变革的深刻变化,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去认识,去考量;必须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高度去谋划、去推动;必须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出发,在政策举措上敢想、敢创、敢挤,敢钻。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两个平等”是前提。

法律上“平等”保护,经济上“平等”竞争,要把党的十七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上的突破,转化为实践中的创新。民营企业财产与国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无论法人自然人,侵占私营老板钱财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许许多多因托债濒临死亡、半死不活的企业起死回生、焕发青春。推动民营企业从容迈进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以及电力、石化、电信、民航等领域,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共生共长。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破解难题是重点。

郭庚茂省长指出:“必须站在实现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想民营企业之所想,急民营企业之所急,扎扎实实为民营企业办实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

千方百计解难题,必须破除框框,削平门槛,搭建平台,真诚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接上资金断链,让融资不再是难题;构筑人才高地,为民营企业输送第一资源,让人才不再是难题;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机制,为民营企业解除土地制约,让项目落地不再是难题;搭建更多服务平台,让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创造品牌、跻身高端、打造航母、拓展海外不再是难题。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优化环境是保障。

篇(3)

关键词:私有财产权 民营经济 行政保护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始终备受民营企业主的关注。因为如果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就将导致其对财产的占有和分配的不确定,进而极大地打击市场主体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法律(首先是宪法)明确对市场主体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然而由于我国对私有财产的合宪性确立较晚,加之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其他相关法律规范又较少,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明显滞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这也就导致了实践中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现实侵害大量存在,而其中行政侵害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加强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行政保护的价值

(一)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营经济基于产权明晰和经营机制灵活两大优势,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未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势必越来越凸显出来。由此可见,民营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对其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即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但同时又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如何处理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平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自身的财富积累也不断扩大,企业主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能保护好这些财富,使其免受侵害。正所谓“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只有加强对民营企业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防止公权力的侵害,才能解除民营企业主的后顾之忧,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四)国家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繁荣、健康发展需要以国家法制建设为保障。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其主要是靠政策支持而非在法制坏境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完善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有利于健全以宪法为基础的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促进民营经济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

(五)维护行政机关形象的必然要求

行政侵害的发生与行政机关滥用公权力紧密相关,不仅严重损害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行政机关自身的执法形象。对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的行政保护一方面使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免受行政侵害,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起到制约公权力行使的作用,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树立行政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

二、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行政侵害的根源

(一)现行宪法不够完善

宪法第13条明确规定私有财产权具有不可侵犯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并非绝对。宪法第13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为适应福利社会的需要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一定限制是必要的,但我国宪法目前的规定太过笼统和简单,对如何理解“公共利益”、依照哪些法律的规定、征收或征用的程序如何实施和给予补偿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中操作的随意性很大,侵害也就不可避免。

(二)行政管理理念错位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由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由于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机制非但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还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因此,政府的干预和介入成为必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监管同样必要,但必须把握好监管的方式、手段、程度等,换句话说,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现实中许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营经济不是“监管”,而是“限管”,热衷于对民营企业的“管、审、批”,甚至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严重侵害了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权。

(三)行政不平等现象严重

虽然宪法中已经确立了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经济主体的地位,但现实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仍享受着国民经济中的“非国民待遇”。具体来说,行政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行业准入多。目前我国在电信、电力、石化、铁路、民航等垄断或半垄断行业以及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气、排污等公用事业领域都限制民营企业进入,极大地缩小了民营企业投资和成长的空间。二是贷款困难。2009年11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最新调查报告中显示,近七成民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税收歧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如国有、集体企业能够享受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而私营企业却不能比照适用,税收歧视现象明显存在。

三、完善民营经济私有财产权行政保护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规定

对我国宪法中关于私有财产权保护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可以通过解释和修改来加以完善。首先,宪法应明确规定所保护的私有财产的范围,即不仅应当包括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还应当包括为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其次,应当将私有财产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规定。私有财产权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物质基础,将私有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予以保护已成为许多成文宪法国家的通例。我国宪法也应考虑将私有财产权从现在的“总纲”一章中移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加以规定,为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享有和行使设置一道更为坚固的屏障。

(二)明确限制条款,加强行政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建设

如前所述,宪法第13条第3款中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性规定过于笼统,需要加以明确。一是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这里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易使公共利益的外延过宽,防止行政机关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随意行使征收、征用权。二是严格依照法律实施征收、征用。即必须依法规范征收征用行为。这里可以考虑制定一部《政府征收征用法》,对征收征用的条件、范围、程序、方式等做出详细规定,实现征收征用有法可依。三是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宪法中虽然规定了征收征用财产应给予补偿,但对于补偿的具体标准和程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应当制定统一的国家行政补偿法,其中对补偿的范围、标准、方式、程序等都加以明确规定。对补偿标准的确立,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等价补偿标准,即按照损失财产的现有市场价值等额进行补偿,充分体现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和尊重。

(三)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行政理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职能,逐步实现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过渡。基于单纯依靠市场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预是必要的,但并非干预的越多越好。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把握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尽量减少微观上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监管,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但“监管”不等于“管制”,应避免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过多的、不规范的行政干预,淡化管制,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行政管理理念。

(四)努力消除行政不平等现象,实现公平竞争

篇(4)

1984年,陈阿金成了嘉兴第一个“吃螃蟹”、率先办起私企的“小老板”。

抱着“为了能有饭吃,盼望早日富起来”念头的陈阿金在创业几年后,成了百万富翁。

而过去的30年间,在嘉禾大地上,无数的陈阿金们依靠努力和智慧实现着自己的财富梦想。

30年来,嘉兴的创业者敢为人先,一次又一次冲破思想的樊篱,一次又一次勇闯改革的“雷区”;30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嘉兴的民营经济开始遭遇土地、资源、用工、融资等一系列要素瓶颈,走过黄金30年后,粗放的发展方式渐入穷途,下一个30年,嘉兴经济何去何从?

面对后危机时代的诸多挑战,众多嘉兴民营企业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而政府部门也在与企业共同查找问题,共商应对之策的同时,积极寻求自身转变,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

回溯嘉兴民营经济的发展,1984年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的5月13日,陈阿金与工商所签订了《家庭合资联办仪表五金厂协议书》,申领了嘉兴市第一张民营企业执照。由于当时不允许个人办私企,所以协议书的落款是陈阿金和他的3个子女。

以17000元在洪合镇良三村开办了一家仪表五金厂,招了8个人,在4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里生产和生活,这就是陈阿金创业的最初。而后,生意越做越好,但陈阿金心里始终有隐隐的担心,那就是怕被扣上资本家的帽子,害了子孙后代。

当时的陈阿金一定不会想到,在此后的近30年间,开工厂、办企业,创业致富蔚然成风,企业家也成了广受社会尊重的一个群体。的确,在过去的30年间,嘉兴民营经济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撑起嘉兴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脊梁”。

一组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是极好的佐证。根据初步核算,2012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达1804.9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2.6%;2005至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于GDP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3.7%,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的贡献率接近四分之三。

支撑这些数据的是经过多年创业积累崛起的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如我市的桐昆、新凤鸣等企业都入围了中国民企500强。此外,以民营经济为支持,我市还形成了一批全国闻名的产业板块。

如秀洲区毛衫年产2.5亿件,占全国产量的20%以上;桐乡化纤具备150万吨聚合和20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海宁家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5%以上……

后危机时代现瓶颈

成绩单虽炫目,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一直保持优势,却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等共性问题外,嘉兴民营经济发展还具有一些自身独特的结构性特征,或者说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主要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五金、电器等产品。这些产品档次不够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比较低,同时由于容易进入和模仿,结果造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雷同。不少企业把量多价廉作为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出口商品中创牌的少,贴牌的多,为商、贸易商打工、做嫁衣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市统计部门的一份名为《加快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研究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对我市民营经济有着这样的分析.cn。

此外,我市民营企业因为起步晚,70%以上为2000年以后开业,积累期短,平均规模偏小,还缺少龙头型和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产出水平与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相比,差距依然很明显。

民营企业缺人才、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创新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在后危机时代,要想继续此前30年的高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一一破题。

政企联手倡“二次创业”

问题面前,无心留恋过去,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决策层,更关心的都是将来的路该怎么走。因为大家都已经强烈意识到,不改变原来那种粗放方式,靠模仿、拼价格已难以为继。

事实上,在如何突破困境、转变发展方式上,嘉兴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在海宁,浙江皮意纺织有限公司将当地两大支柱产业――皮革和经编有机融合,开发出的一款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了解到,这种新产品被称作“可以呼吸的全粒面超纤皮”,是用先进的皮革处理工艺来加工经编基布,从而创造出具有真皮效果的纺织面料。“像皮革一样可以透气,但是没有皮革那种甲醛残留,价格接近于纺织布的价格。”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这种新型面料一经问世,就以独特的优越性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为公司收获了大量订单。

篇(5)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落后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快速高效的金融资本流动机制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金融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是经济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 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

在南通全民经济腾飞进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根据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底,南通市个体工商户达37.43万户、私营企业达14.14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642.8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块经济彰显活力,为南通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了坚实的平台。2009年,全市34个重点产业板块汇聚各类企业6752家,从业人数49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25.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8.37%。其中南通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4.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1.5%,占据全国家纺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家纺品牌前10强中占有3席,南通家纺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特别是要素配置优化度亟待加强。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金融是保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

2 南通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

纵观目前南通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南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者迈克尔波特概括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转型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 Upgrading)。借鉴价值链观点,同时结合南通民营经济的特性,本人提出构建民营经济升级路径来推进民营经济升级。即:民营工艺流程升级、民营产品升级、民营产业功能升级和民营链条升级。(见表1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升级路径及特点)

如果我们把南通民营经济看作是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区域分布与南通特有资源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其升级必然也遵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与路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微笑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如图1微笑曲线)。从微笑曲线趋势来看,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从低附加值段来看,集中表现为南通民营经济大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地位,受制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从高附加值段来看,南通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生产环节,只有少部分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南通民营经济在价值创造上大都处于从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阶段。

3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不足

南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南通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金融业内部现状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1)银行业缺少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目前南通市虽然出台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但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也未根据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合理制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不配套,金融支持缺少“底气”。南通金融机构在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时,往往不能与各个乡镇产业转型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对民营经济升级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资金倾斜度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南通市民营经济在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时,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企业融资大都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

(3)信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一些乡镇的转型升级受阻。南通有4区,3市和2县。从对象上看,对南通4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和优势企业,各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而支持县级中小企业普遍较为谨慎。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有关,也与社会信誉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问题有关。

(4)金融配套服务不足,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当前南通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但产业中的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担保无法落实,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上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束缚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办法在于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并主要应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投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共同推动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

4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

4.1 提高认识,出台政策,破解南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1)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引导机制。政府在转型升级融资中起管理和协调作用,在明确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后,引导各金融机构将资金运用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以项目换资金,以效率换资金,以开放换资金的产业扶持政策。

(2)在吸引资金的同时,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和政府的宏观主导与调控作用,指导行为主体规避投资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风险。

4.2 搭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面中小企业的转型融资要求

(1)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信贷方式,在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为银企双方提供信贷信息方面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为银企合作创建平台。

(2)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组织成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总量。大力扶持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性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3)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培养中小企业上市,要求每年对企业的筛选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做好企业的上市规范。拓展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

(4)整合优化融资服务政策,协调银行加快金融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银行以非抵押、担保形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如以设备、存货(仓库)、债权(应收款)、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等为质押的货款,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风险补偿支持。

4.3 建立以专业投资机构为基本构架的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

(1)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社区、乡镇银行。通过规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乡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从而改变南通板块经济小而散的状况。

(2)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南通的家纺、建筑和电子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资金,通过金融租赁方式有偿融通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利,解决转型升级中设备购置的问题。

(3)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通过与各种专业金融机构的大力合作,探索南通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

4.4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形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1)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 的根本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2)国有大型银行专营机构应不断围绕市场、客户的需求和变化,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行批量化营销、工厂化管理。既要通过专营机构的快速和便捷服务将大量优质的和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吸收成为自己的客户,又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整体优势和整体资源,在中小企业客户成长过程中,为其不断提供各类服务,实现交叉销售,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坚持产业导向货币信贷政策。南通市2010年的信贷投放量又增新高,2011年预测达历史最高,这笔巨大的资金要如何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导向。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都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这就要求了整个的信贷要优先满足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要求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兴业态的项目的需求。要加大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索荣.论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2009,(8).

[2]骆毅民.人才、模式、技术在产业链延伸环节的优化整合[J].中国物业管理,2010,(8).

[3]董金玲.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9,(10).

篇(6)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国有经济 融资渠道

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国民收入、税收、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在,是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纵观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经济发展历程,民营经济是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不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十分有力。截至2011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数量逾4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06.54万户,资金总额1.27万亿元;私营企业达818.88万户,注册资金总额17.73万亿元。已走过“而立之年”的中国民营经济,现已占到我国GDP的50%以上(狭义的统计),贡献了50%左右的国家税收收入。

其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截止2011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较2010年底增加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9%。民营经济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最后,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其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说国有经济是富国经济的话,那民营经济就是富民经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舞台必将更加广阔。尽管受到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35.1%,而民间投资却占到社会总投资的57.7%,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熟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具有产权明晰、决策自主等优势,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远非完善的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阻碍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较为不利。

2. 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努力发展,民营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曲折道路,谨小慎微的思想导致产生了稳妥发展的思路,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

2.2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改善

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模糊,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同时,民营企业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观念也使得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严重短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3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相对于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重重,同时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随着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爆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的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亟待解决

2.4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变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毕业生及高科技人才很少光顾民营企业导致了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缺乏,高科技成果应用不多,科技开发能力弱。影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据调查,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平均知识含量较低,创新能力弱,企业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而且也缺乏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这些都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方式,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企业竞争力。

3.2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已经陆续采用了BOT、PPP、ABS等项目融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间资本已经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金。因此,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交通运输建设、医疗建设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中,更加规范并且有效地引进民间融资,完善我国的融资体制。

3.3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目前一些正在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和完善,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的投入资金,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胆进行自主创新投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不断被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3.4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水平,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员进入民营企业,参与到民营企业的建设中来,提高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营造出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触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0(9).

[2] 周叔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新华文摘,2010(21).

作者简介: 陈为涛,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投资学、房地产金融。

篇(7)

目前,上海市工商联共与7家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前期已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税务局相继签署协议,这是上海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发挥社会组织活力,承接政府职能,履行自身职责,加强与职能部门、单位合作,服务民营经济,推进转型发展方面的新方式、新进展。

会上,市工商联负责人分别与市科委、市工商局、市统计局、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有关负责人签约。

如何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实效,近年来市工商联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实践。去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工商联,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机制、体制上有所创新突破,形成系统性、经常性,集中反映和解决民营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机制,放大破解难题的效应。今年,市工商联合力打造服务上海民企公共平台,突出与政府职能部门、单位之间的深化合作,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根据协议,市工商联在与市科委合作中,双方将促进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在政策、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加强合作、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合作, 双方建立“信息互通、分析互动、工作互帮”机制,为本市民营企业、企业家提供国家和本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资源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决策服务。与市地税局合作,加强日常业务工作的联系沟通与信息交流合作,协调解决民营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税务问题。与市工商局合作,双方在基础信息交互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在行业动态、政策宣传和企业工商登记等经济事务管理上的协调。与市统计局合作,充分发挥统计局在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工商联在民营经济领域的独特优势,共同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统计和研究工作。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合作,发挥上海高端人才集聚,金融体系健全,贸易服务便利等优势,积极组织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精神。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旨在共建混合所有制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企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股权并购、项目融资专业性信息和资产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