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境污染特征

环境污染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污染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环境污染特征

篇(1)

关键词:MMT;环境污染;锰

文章编号:1006-3617(2007)01-0092-03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三羟基甲基戊基锰(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MMT)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乙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含锰有机物,商品名HITEC3000。MMT分子式为C6H8Mn(CO)3,分子量为218.10,含锰25%,暗橙液体,具草本植物气味和微弱舒适气味,沸点231.7 ℃,密度(比重)为1.39,在20 ℃时蒸汽压为0.05 mmHg(6.65Pa),粘性5.0厘泊,辛烷/水分隔系数为LogKow=3.7,不溶于水,微溶于碳氢化合物(包括:乙烷、乙醇、丙酮、乙烯、乙二醇、油、航空燃料、汽油、柴油机燃料)。在空气中半衰期为数秒,阳光下迅速分解[1~5]。

MMT是无铅汽油燃油成分之一,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增加辛烷值,每升汽油加入18 mg锰的MMT可提高辛烷值(RON)3个以上,提高汽油燃烧效率;同时作为燃料氧化剂,可减少CO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保护环境起到一定作用[6]。因此自从1976年到1990年,MMT在加拿大的使用量递增,直至完全取代四乙基铅。而美国环保局(EPA)却对使用MMT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效应提出质疑,与生产厂家争论数十年,直到1995年10月才只是同意用于精炼机的无铅汽油中[7]。2000年以来,随着对MMT安全性的进一步全面认识和认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MMT作为汽油中的抗爆剂已彻底取代四乙基铅[8]。而在2003~2004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旧事重提,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使用MMT及其潜在公共卫生风险的争论。针对MMT使用安全性的判断反反复复,一直难有定论。最近学者们的研究都在努力尝试评价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系统中MMT燃烧所致的环境污染和人群暴露,以期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

1 MMT所致的环境锰污染

1.1 MMT燃烧产物的性质

有学者研究MMT燃烧后汽车排气管散发颗粒,发现大部分含锰颗粒为1~100 μm不等的大小团块,锰的氧化物易与其他排气颗粒(特别是硫磺)凝聚成块,很少以纯锰氧化物的形式在环境中散发[9]。在另一项研究中,以汽油中无MMT的车辆为对照,用不同车程和发动机性能的车辆来进行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散发速率与车程有关,从排气管中散发的锰因车程不同而占锰量的7%~45%,散发颗粒大小0.2~50 μm不等,其中超过99%的颗粒在呼吸分数范围内(

1.2 燃烧MMT对大气污染水平的评估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大气中锰浓度与交通密度典型相关,而大气中其他物质如Pb、SO2、O3浓度与交通密度没有这种关系。可惜这种观察,并不能确定所测得的锰的来源是汽车直接散发的,因为还有可能是路尘中或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锰[11]。因为邻近的空气颗粒能通过净化、冲失等过程而沉积在雪上,也有学者提出利用雪作为环境指示标准的研究载体。在蒙特利尔,在距高速公路15、25、125、150 m的地方搜集雪的样本。发现锰的平均浓度随距高速公路越远而减少,证实了大气中锰浓度与交通密度典型相关[12]。

从1981年到1992年,有学者观察蒙特利尔空气中锰的浓度[13]。尽管从1981年起开始在城市中使用MMT,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但结果却显示1981年到1990年期间,大气中锰的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而在邻近蒙特利尔的一家锰铁工厂1990年关闭之后,空气中锰的浓度大约下降了50%。在1981~1992年高密度交通地区的锰平均浓度分别为0.02、0.05、0.061 g/m3(蒙特利尔自然条件下锰平均浓度为0.04 μg/m3),并无显著差异。而且学者发现使用MMT的优点:自从1981年使用MMT替代四乙基铅以来,发动机车辆散发的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使大气中铅的浓度明显减少。也有学者设计模型观测燃烧MMT的产物在大气中锰所占比例。通过模型估计,从机动车直接散发到大气的锰在距高速公路25 m处占50%,在距高速公路250 m处<8%[14]。

有多伦多学者长期观察发现在两个高交通密度地区汽油燃烧每年增加的锰量在总增加锰量中仅占5.73和2.47 mg/kg,这与锰在土壤中的自然富集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基于此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预测,在这两个地区要连续使用MMT 95~256年,才能使土壤中的锰量加倍[15]。

1.3 燃烧MMT对动植物污染水平的评估

有学者以温室中植物作为对照,使用燕麦和绿豆来检测锰在植物内的积蓄,实验地点选在机动车燃烧MMT带来的锰污染较强(邻近公路的植物园,车流量32 000辆/d)和较弱(距公路250 m,车流量

因为野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规律、生存周期相对较长、与人类的接触密切,也有学者用野鸽来监测不同车流量的乡村(4 900辆/d)和城市(7 500辆/d)的锰污染[17]。实验方法是在距公路6~275 m的两个乡村、4个城市地区测量大气中锰浓度,并且在每个地区捕获20只野鸽,分别测量肝、肺、胰腺、肠、脑、下羽、粪便、全血和血清中的锰含量,数据显示在城市地区的锰颗粒(0.036 μg/m3)显著高于乡村地区(0.026 μg/m3)。城市中的野鸽肝内锰含量比乡村野鸽多29%,粪中锰多45%。但除了肝(乡村2.42 mg/kg,城市3.13 mg/kg)和粪便(乡村32.2 mg/kg,城市46.8 mg/kg)以外,两组野鸽其他样品的锰含量都相似。

2 MMT的毒作用

美国运输部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将MMT归为中等毒类的毒物。急性动物实验表明:无论何种途径入体,动物先表现出轻度兴奋后的活动增强、震颤、强烈的间歇性强直、痉挛,最后陷入昏迷状态甚至死亡,未死亡的动物摄食量减少,体重下降,一般2~6周后恢复正常不留下任何后遗症。不同种系动物中毒机制不同,但主要靶器官为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锰中毒时的帕金森综合征相似。长期高浓度吸入实验中,可见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18,19]。

有的学者用大鼠、小鼠和猴进行慢性动物实验,未见神经异常和行为改变,最终认为MMT作为汽油添加剂所导致的微量锰浓度增加并不引起健康危害,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认为它能引起毒性反应[20~22]。

3 MMT的人群暴露

消化和呼吸是锰暴露的两个途径,人群对锰的接触主要包括大气、食物和水。其中,MMT所致的环境污染和健康效应主要集中于MMT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应该注意汽车燃烧MMT污染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是在生产车间污染工作环境,所以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相比,它所导致的人群锰暴露并不仅仅只是在工作日,而且还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3]。有学者研究蒙特利尔5名高交通密度城市地区居民和5名低交通密度乡村居民,结果显示:室外空气中高浓度的锰导致室内空气中锰的浓度增高,但空气中的锰并不影响血锰水平,平均血锰浓度在城市居民(大气浓度为0.017 mg/m3)与乡村居民(大气浓度为0.007 mg/m3)之间并无显著差异[24]。有学者对职业环境下人群暴露进行研究:在工作日,车间机械工暴露于MMT的平均浓度为0.335 μg/m3(n=45),汽车司机为0.024 μg/m3(n=10)。在非工作日,这两组暴露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12、0.011 μg/m3,与不和MMT直接工作接触的办公室人员(n=20)的平均值相似。

在锰的吸收量中食物占有95%,消化系统是人类暴露锰的主要途径[23]。车间机械工和蓝领工人饮食中(3 d饮食记录)消耗锰的平均值分别为2.9和3.7 mg/d,平均水平3.27 mg/d,低于加拿大所公布的成年人锰的正常摄入量。以70 kg体重为标准,两组工人的暴露水平为每天37和50 μg/kg,低于美国政府所制定的健康标准限制(每天140 μg/kg)[25]。

饮水所致的锰暴露所占比例很小。在机械工人和蓝领工人居住区测得的自来水样品中锰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1、12.5 μg/L,低于美国政府的标准健康限制50 μg/L。但如果饮用井水就不同,测量井水的锰含量高达190~283 μg/L[25]。

最终,蓝领、机械工人的血锰浓度分别为6.7、7.6 μg/L,都低于正常成年人的范围7~12 μg/L。车间机械工人头发中锰的平均浓度(0.66 μg/g)显著高于蓝领工人(0.39 μg/g)[25]。

篇(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挑战,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坚持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集中精力治理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从畜牧业养殖工作中环境污染的特征出发,从而探究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2]孟祥海,张俊飚,,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84-02

Case Analysis of Waste Water Pollution Sour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 Feng

(Shandong Province, Rizhao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Juxi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Juxian 276500,China)

Abstract: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as a new widely us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pollution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pprais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ring main indicators of scree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与环境污染相关联的一系列鉴定流程以及评估过程,均由定性判断向着定量判断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处理相关的监测数据,来作为评估的依据。在当前正规的环境监测流程中,对相关的赔偿金额做出了调整,将环境成本体现出来。在环境监测之下,体现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加大了应急状态下的处罚力度,这对缓解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1 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

1.1 运用有效监测构建完整的污染损害鉴定体系

环境监测是评估鉴定个的基础,是技术分析层的主要支撑。当前,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环境下,环境监测与鉴定评估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新的技术也代替了旧有的管控思路,在推行新的环保政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与污染鉴定评估体系拥有多重的控制指标,需要多层级的成套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实现。

1.2 明确了环境监测体系内的根本权益

多层及的区段污染评价指标,在量化污染造成的损失方面具有精确性,对有效的实现赔偿十分有利。在增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污染鉴定的关联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环境监测与污染损害鉴定息息相关

在环境污染鉴定评估中,监测的原数据是后续相关工作的根本参考依据,这类数据具有技术特性,是在常规环境鉴定框架内评价的数值。在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中,有利于加快污染损害鉴定的效率。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新型环境监测与污染损害鉴定体系,对区域环境的过程监测与控制密切相关。

2 环境监测中的相关指标选择

2.1 大气污染监测指标

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时工厂废气、供暖、发电和运输等带来的排放气体。主要是燃烧排放,根据污染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氧化特性损害、气体还原危害、酸碱危害和粉尘危害。在筛选这些指标的过程中,应慎重考虑,注重工业密集区的同时也要重视居民生活方面的排放。气体污染物中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其他污染气体以及碱性气体和粉尘等。其代表性指标有甲醛、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臭氧、二氧化氮、氨气以及重金属和粉尘等其他氧化物。

2.2 水体污染检验指标

水体污染的路径较为复杂,主要有大气附带着的杂物随同降水排下进入水环境;工矿废水、农药污染,固体废弃物流入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水体污染的主要检测指标有酸碱度、总盐分含量、溶氧量、生化必备氧量以及氰化物、还有重金属含量。这里的指标筛选需要采用双重的步骤,先收集样本,采用色谱仪器获得相关的数值。再由计算机仪器设备所显示的相关数值进行多层级的定量指标筛选。

2.3 土壤污染监测指标

重金属关联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监测土壤污染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比水体和大气污染的指标。土壤污染的监测在样本选择方面更加的复杂,检验过程更加的繁琐,需要消耗诸多的化学制剂来进行解析和实验。故结合土壤污染监测的特征,在筛选样本的过程中,可首先明确区域内的土壤污染现状,再筛选相关指标。

3 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以及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3.1 监测点布设精准

在监测大气污染的过程中,考虑到李东态势下的线性排放,固定点的排放都密切关系着作物的生长。监测点的布设应凸显典型性特征,能够代表相应区域的污染表现特征。同时,在布设监测点的时候还应考虑到风向、扩散浓度,以此选择定位最优的监测点。显然,监测点布设的精准程度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息息相关的。同样,在布设水体污染监测和土壤污染监测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实际的监测环境。在选择水体污染监测点时,需要拟定多重机井,综合考虑深度以及水体本身的特征。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收集区域内农田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现状。对残存的农药进行估算,以此为参照,对监测结果进行帅选,进一步设定细化的指标。

在设定土壤污染监测点的时候,因结合大气、水体监测的情形,并考虑到土壤污染具有长期累积和持久污染的特征,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处理,获取关联的监测数据。而在作物生长的时节与作物收获之后的时间,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应进行持续的监测,并进行对比分析。下列表1、2、3即为监测点获取的相关数据。

3.2 选择最佳监测频次鉴定污染损害

根据不同对象监测的相关特征,在环境计划监测之前,便应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监测进行基本分析。比如:土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并未受到污染,那可以在下一年度再去进行监测;若是某区域新增工矿企业,便需要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监测频率。并结合相关的、投诉来增减部分区域的监测密度。

而对区域环境污染的损害鉴定便是结合这些相关的数据而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在当前计算机运用技术日益先进的情形下,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环境监测中的生物监测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十分敏锐。

参考文献:

篇(4)

在环境污染导致的侵权纠纷中,双方当事人之间一般不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存在着强弱之差,而且,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也异常复杂和特别专业技术化[1],导致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纠纷的特殊证明责任,而我国有关环境污染侵权纠纷证明责任的规定比较简单,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加害人就规定的免责事由及行为与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以上只是规定了加害人的举证责任,缺乏对受害人证明责任的规定。所以本文从构成要件的角度论证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受害人的证明责任,借鉴国外的有关立法和判例,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不仅直接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环境污染侵权的案件,也可用来指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纠纷。

一、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特征

环境污染侵权行为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有别于一般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揭示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的原因。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体的不平等性、不特定性

在环境污染侵权行为中当事人双方力量悬殊巨大,加害一方常常为具有、、信息实力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公司、集团乃至跨国公司,而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或市民。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主体间的实力具有不平等性。

在一些情况下,侵权主体与受侵害的主体具有不特定性。环境污染是伴随经济的“副产品”,有不少是由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无可厚非的日常行为蓄积造成的。如在由汽车排放尾气造成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及其他复合侵权事件中,要寻找加害人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受害人往往就更难确定,如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造成成百上千的人患上癌症,并将危及后代人。

(二)侵害过程的间接性、复合性

环境污染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加害人的加害行为大多并不直接作用于受害人或其财产之上,而是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人或物等造成损害,其过程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间接性。同时,各种污染物质来源广泛、性质各异,它们进入环境中以后,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要素之间往往又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并通过各种发生迁移、扩散、富集等现象,从而使得损害过程变得异常复杂,具有显著的复合性。

(三)损害结果的持续性、潜伏性

污染物的不断排放,其损害后果也将持续出现,即使停止了污染物的排放,污染损害也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在环境中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尤其是疾病损害,受害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常要潜伏很长时间,即使发现了通常也不能很快消除。换言之,受害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环境污染侵权损害后果具有明显的潜伏性与滞后性。如日本70年现的骨痛病,其潜伏期就达十余年。从1955年以来,日本富山县神道川河岸的炼锌、炼铅厂不断将含镉的废水排入河内,沿岸居民饮用了含镉的水,吃了用含镉的废水浇灌的稻米,使镉在人体内慢慢积蓄起来,一直到十几年后,终于导致人们的骨骼变形萎缩。

二、受害人承担的证明责任

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受害人将一切证明责任都转移给加害人,而只是转移依传统的证明责任规则原本应由受害人承担的部分证明责任。受害人仍然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受害人证明危害事实

环境污染损害的对象,一般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环境权三部分。应由受害人证明已经发生的损害事实或存在发生损害的现实危险的事实。第一种情况是指损害事实已经发生,应由受害人对损害事实负证明责任。因为受害人对造成了哪些损害最清楚。可以请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对损害事实做出鉴定,同时也可以请公证处做出相应的公证。需要注意的是,在损害事实中,人身权、财产权所受损害较易证明,但环境权所受损害较难证明,受害人可以提供证据证明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被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了自己拥有健康、安全、舒适、宁静、优美的环境即可,如建筑物对毗邻居民日照权的妨碍等。

第二种情况是指已发生环境污染的行为,还没产生损害事实,但具有造成损害的潜在危险,应由潜在的受害人对该危险负证明责任。因为根据环境污染侵权的特点,如果对有造成损害之虞、但尚未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不予制止,令其排除妨害,往往有可能使危害后果扩大化、严重化,从而对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环境资源等造成严重损害。根据特殊侵权行为“即使尚未造成损害,但有发生损害的现实危险时,当事人也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原理,[2]( p 407)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成立,并不必须以发生实际损害为要件,潜在的受害人只要经过上的判断,证明污染行为具有造成损害的危险盖然性即可。

(二)由受害人证明加害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

加害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应由受害人负证明责任。发生污染事故后,受害人要立即依照法定程序向有关方面报告,尽一切可能做好取证工作,取证应由环保监测或其它有关专业机构的技术人员按规范进行,最好是申请公证,由公证人员到场对现场取样、送样、封存和鉴定的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并出具公证文书。

污染物的排放超过标准不作为侵权行为成立的构成要件。《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明确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1款也明确规定:“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国家环保局(91)环法函104号对湖北环保局请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是否以过错和违法性为条件的批复中指出:“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就是排污单位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单位或者一个人遭受损失。”并指出“至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是环保部门决定排污单位是否需要缴纳超标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而不是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界限。”[3](p208)环境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质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累积。当污染物质的累积超过了当地环境本身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污染就会形成。因此,企业即使达标排放污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污染源较为集中的地区)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产生。易言之,企业达标排污同样可能导致危害后果的产生。

我国“最高法院”在1986年有一个与废弃物排放有关的案例:“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鉴定报告结果栏第三项载明……结论上可确定的是工厂排放氟化物之气体造成稻谷之枯死,而被上诉人工厂所排放之废气含有氟化物之气体,均未超过政府公告之排放标准。但政府公告之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维护人体健康为目的,排放之污染物未超过政府公告之排放标准,仍不能排除其所有损害农作物之可能。”本案中台湾“最高法院”鉴于被上诉人工厂所排放有害气体已对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开启了一个危险源,且该危险源唯被上诉人工厂控制支配,故所排放之废气未超过政府公告之最低标准,仍不得主张免责。[2](p254)

综上,环境污染侵权行为不应以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中环境质量及排污等标准为判断的依据,环境污染侵权行为因侵害了权利人受法律所保护的权益而具有违法性。2002年4月天津海事法院审结的孔有礼等诉迁安第一造纸厂等企业水源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在审判实践中确认了企业排污达标亦应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原则。[4]

三、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篇(5)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主成分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一、引言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上海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在大力发展工业和企业的时侯,只考虑到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工矿企业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使城市空气污浊,更严重的会导致雾霾天气。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带来的噪声污染,使人类的生活环境遭到威胁。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过多,垃圾不分类处理乱丢乱放,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甚至危及人们生存。环境污染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上海市环境污染现状

上海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工业废水排放、烟尘排放、废气SO2排放方面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0年的7.25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4.54亿吨,仅为2000年的62.62%;烟尘排放量从2000年的14.12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8.09万吨;废气SO2排放量更是从2000年的46.49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21.58万吨,仅为2013年的46.41%。虽然上海市环境问题在一些方面得到改善,但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每年都在增加,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部分。

2000年至2014年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同时随着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的还有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5755亿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3007亿标立方米,增加了约2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量由2000年的1355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924,增加了约1.5倍,可以看出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都随着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增加速度明显比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快,比人均生产总值增加慢。2000年至2013年间,工业废水排放量却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7.25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4.39亿吨,下降了约1.6倍,说明上海市在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治理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好。

三、上海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近几年来,上海市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技术进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逐步在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X1:上海市生产总值(亿元)、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基期)、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基期)、X4: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元/人)、X5:人均储蓄存款(元)、X6: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和X7:工业总产值(亿元)作为衡量上海市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上海市Y1: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亿标立方米)、Y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Y3:烟尘排放量(万吨)、Y4:废气SO2排放量(万吨)、Y5: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数据资料从上海统计年鉴中获得并整理。

(二)模型构建

1、对经济指标的分析

对选取的7个经济指标做主成分分析,直接指定因子的提取数为1个。KMO值为0.752>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计算出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410392、0.266483、0.30999、0.402444、0.401607、0.411229、0.414994。

记经济主成分为X,通过特征向量可以计算得到经济主成分表达式:

X=0.410392X1+0.266483X2+0.30999X3+0.402444X4+0401607X5+0.411229X6+0.414994X7(1)

2、对环境指标的分析

对所选取的5个环境指标,做主成分分析。KMO值为0.675>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计算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48837、0.446053、0.462481、0.351964、-0.44904

得到环境主成分表达式为:

Y=-0.48837Y1+0.0.446053Y2+0.462841Y3+0.351964Y4-0.44904Y5(2)

3、回归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由公式(1)(2),计算得出的经济主成分X和环境主成分Y的数据。为分析上海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规律,可以建立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t=β1+β2Xt+μt(3)

利用eviews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2369.606256.0322-9.2551090

X-0.0360120.002564-14.045710

R-squared0.942661Mean dependent var-5711.279

Adjusted R-squared0.937883S.D.dependent var1420.216

回归模型可以写为:

t=-2369.606-0.036012Xt(4)

R2=0.942661,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经济对被解释变量环境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P值为00000,小于0.05,通过检验。系数-0.036012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经济每增长一个单位,环境就会恶化0.036012个单位。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上海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环境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已经过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差的阶段。但是随着上海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废气的产生量有所增长,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任重道远。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近两年有所下降,但是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上海虽然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建议

在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人民群众和企业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使经济和环境能更好的协调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做到严格依法管理,对源头防止过程必须严格要求、环境治理过程必须严格管理、对一些环境污染后果必须严肃惩治。2、政府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各种群体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继续实施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高科技技术。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平,沈得芳.中国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基于地区差异及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2(3)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上市公司;污染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43-04

引言

产业革命在给我们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众多环境公害事件的曝光,“绿色生产”、“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所在区域甚至所在国家的环境质量。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研究、环境成本核算及控制研究、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研究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等,都对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的污染行为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且会传递出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信号,降低企业的社会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十分严重。到底是何原因让企业明知是错却无法杜绝污染行为的发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更需要从企业污染的源头处着手研究。因此,明确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现状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找到污染企业的共有内在特征,对促进企业改善其环境行为,帮助环保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政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反映和把握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现状,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的因素,并据此探讨控制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可行的政策。

一、研究假设

(一)国有控股性质

企业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区、环境的责任,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肩负更多社会责任,接受更多政府环境规制。因此假设1: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比例越高,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二)流通股比例

如果企业发生污染行为并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如罚款、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就会导致或有负债的增加或产生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事项,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流通股股东就很可能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力,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使上市公司市值缩水。因此,假设2: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三)行业类型

不同行业由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重工业由于行业特性,更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行。因此假设3: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水平比轻工业企业高。

(四)境外上市

境外资本市场发展成熟、监管完善,因此假设4:境外上市的上市公司,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相对较低。

(五)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媒体、公众的监督,同时大公司有更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行为。但是大规模公司也可能利用自身资源规避监管,通过环境污染行为来减少生产成本。基于以上分析,假设5:上市公司规模与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相关。

(六)负债程度

如果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过高,就会存在偿债危机。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管理者有可能走上污染环境的道路。因此假设6:上市公司负债程度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七)盈利能力

如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强,管理者就更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绿色生产,其环境行为水平也就越高。此外,公司盈利能力强,也降低了管理者为追求利润而进行污染生产的可能性。因此假设7: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八)上市公司所在省份

假设8:处于经济发达省份的上市公司,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较低。

(九)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

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使得地方政府对其产生依赖,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就可能在治理政策上有所倾斜,上市公司也可能倚仗其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疏于环境行为的自我管制。因此假设9: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大,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表1 变量定义

根据企业污染记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分类,制作了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评分表,如表2所示。

表2 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评分表

若上市公司存在某种污染行为Bj,即获得该分值栏中的得分Sj,其中该年污染记录数量若为N,则获得分值为N。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表示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第i家公司的环境污染行为指数即表示为EPBi,环境污染行为指数 EPBi=ln(1+∑Sj)。

(二)模型设计

本文构建了用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EPBi=β0+β1CONTR+β2CIR+β3INDUSTRY+β4SHORE+β5SIZE+β6DBET+β7ROE+β8GDP+β9TI+ε

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为因变量;CONTR、CIR、INDUSTRY、SHORE、SIZE、DBET、ROE、GDP、TI为自变量;β0是与诸因素无关的常数量;β1……βn是回归系数;ε是干扰因子。

(三)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EXCEL和SAS 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了沪、深两市在2008—2010年期间披露了其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为全样本,并根据研究需要做了如下剔除:1.剔除了截至2010年年末已上市时间少于3年的公司;2.由于行业特殊性和财务指标的差异,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了变量计算时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余样本企业数量为1 506家。

(四)数据来源

(1)上市公司特征和相关财务指标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2)上市公司污染行为数据是从网站“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污染地图”( http://.cn)上手动搜集整理而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污染地图”是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的企业污染行为数据库,由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领导的团队对数据库进行持续更新,是国内记录上市公司污染行为较为全面详细的网站,其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现状

1.上市公司污染行为总体情况

表3 上市公司2008—2010年环境污染行为得分表

从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环境污染分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因为一是上市公司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二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增长。

2.上市公司污染行为行业分布

由表5可以看到2008—2010年我国各行业环境污染企业的情况,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B(采掘业)3年都是污染企业最多的行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沪、深两市中C(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这也不难理解C类企业3年都是污染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D与B本身属于重工业,涉及生产资源的使用与开采,不可避免容易对环境造成种种影响,属于环境污染高发行业。另外,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传播与文化产业)三年都未发生企业环境污染行为,首先这与它们的行业属性有关,其次这些类别上市公司本身数量较少也是原因之一。我们注意到各行业企业污染数量与污染行为平均分并不对应,说明各行业的污染程度各异。每年污染企业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单独的统计分析。

表6显示了2008—201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环境污染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6(金属、

表6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非金属)、C7(机械、设备、仪表)这3类行业在3年中都是制造业中污染企业最多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对轻重工业的分类,3者同属重工业,相比C0(食品、饮料)、C1(纺织、服装、皮毛)、C3(造纸、印刷)、C5(电子)、C8(医药、生物制药)和C9(其他制造业)这些轻工业企业更容易发生环境污染行为。虽然C2(木材、家具)也属于重工业,但其行业耗费资源和加工过程较为温和,发生环境污染行为的机会较小。此外,笔者同样注意到制造业污染企业数量与平均分同样不成对应关系,说明制造业企业中同样存在环境污染行为轻重程度分布不均的现象。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7列示了全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最高为1.415,最低为0,平均分仅为0.036,说明环境污染行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部分行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这与在上市公司污染行为现状分析中得到的结论相同。

(三)相关性检验

为了观察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先对自变量做相关性检验。如表8列示,公司规模(SIZE)与是否境外上市(SHORE)、公司规模(SIZE)与负债程度(DBET)、是否境外上市(SHORE)与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TI)、盈利能力(ROA)与负债程度(DBET)四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5之间,为低度相关;公司规模(SIZE)与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TI)相关系数在0.5—0.8之间,为中度相关。

(四)多元回归检验

根据相关性检验结果,我们将SHORE、SIZE、DBET、ROA、TI五个自变量分为3组:(1)SIZE、ROA(2)SHORE、DBET(3)TI,分A、B、C3个分模型进行回归。

表8 回归系数及其显著程度

注:***、**和*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z值

表9显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CIR、INDUSTRY、SHORE、SIZE、DBET、ROA、TI7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验证,其中INDUSTRY、DBET、ROA、TI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假设相同;变量CIR、SHORE的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假设相反;变量SIZE经回归验证,与企业环境污染行为水平正相关。CONTR、GDP两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和建议

(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通常为国有股或法人股,“一股独大”较为普遍,这使得流通股股权分散,即使流通股比例高,出现集体抛售现象,也不一定会引起股价大幅波动。另外,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流通股股东更多关注短期利益,很少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这也加大了管理者为追求短期利润,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对于发生污染行为的上市公司,政府应加大处罚力度。

(二)境外上市的企业,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较高

境外环保法规更为完善,公众环保意识也更强,但我国境外上市的公司,其在国内的污染行为仍受我国相关部门的处罚。由于我国法律对企业污染行为处罚较轻,震慑力差,使得企业污染生产的风险过低,很多企业因污染生产带来的收益高于因污染生产所受到的处罚金额。此外,媒体对于上市公司污染行为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完善,导致境外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公司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因此,我国应加大处罚力度,将罚款、整改和行政处罚相结合,追究至企业负责人。另外,应加强对于境外上市企业尤其是信息披露方面的管理。

(三)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贡献越大,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除了纳税的贡献外,还可以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地方政府有动机为其提供庇护。此外,大规模企业可能对分公司控制不力,而使分公司管理者选择污染生产的道路。我国应加强廉政建设,使当权者能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加大环保部门的职权,改善过往由于环保部门职权受限而不能对污染企业进行有效处罚的现象。上市公司需完善治理机构,制定内部清洁生产规范,在环境行为评级时将企业的分公司纳入考核范围。

参考文献:

[1] 周竹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山东省造纸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1):56-58.

[2] 沈品良.浅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J].财会研究,2012,(6):48-50.

[3] 冯俊华,程远霆,福静.基于清洁生产的皮革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3):132-133.

[4] 黄海峰,任培.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0,(27):38-40.

[5] Wiseman.J.1982.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made in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71:53-56.

篇(7)

环境损失计量是企业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进行环境损失的实物量化与货币化,并对货币化的环境损失按照会计的要求进行确认与记录的过程。

环境损失计量应以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企业从环境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环境状态数据为基础,其概念构架包括四类变量:环境污染状态、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这四类变量为基础,逐渐形成三个计算过程:①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②将实物型损失货币化;③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变量和三个计算过程均具有时变性,即:环境损失的发生时间及其计量过程具有时序性与动态性特征,发生空间、表现形式与计量方法具有多样性与变化性特征。

二、环境污染计量的四类变量

1.环境污染状态。①以污染物排放量形式表现的变量,如厂区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污染物产生速度等;②企业权责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如“三废”的排放量等;③企业权责范围边界的污染物流出量与流入量,如环境责任主体因污染破坏造成的影响程度。污染状态变量决定了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变量的大小与权责份额,是环境损失计量的起点。

2.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①急性实物型损失,如有毒液体的排放导致的森林树木毁坏、有毒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野生动物灭绝等;②慢性实物型损失,如浓度较低的有害气体和液体,由于长时间的排放导致的水土流失、气候恶化、土质改变等;③尚未完全确认的实物型损失,如地表下陷、气候恶化等导致历史文物的毁损和风景资源的破坏等。其中①、②类大多是具有可视性或者是可测性的显形损失,能够而且必须计量;③类是可视性和可测性较低或很低的隐性损失,不容易准确计量。

3.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其在内容上包括伤害型损失、防御型损失等;在价值构成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计算方法上可以采用现实市场价格法;在计量模式上可选用名义货币或一般购买力计量单位,选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

4.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实物型损失的确认:要求在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经济效益范围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与相关性等标准进行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实物型损失的计量:要求在对其确认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按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准确性、一致性、有用性、可靠性与效益性等标准对引起环境损失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货币化与分配,它具有间接性、异质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计量的三个计算过程

1.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实物型损失。污染破坏程度一般是用污染物浓度来反映的。该计算过程的关键是建立污染物浓度与导致各种实物型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环境污染的三种主要形式:①扇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多种影响,使函数表现为叠加型;②链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沿其因果链依次传递,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型;③网式影响,是扇式影响与链式影响的综合,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叠加。

2.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合理货币化是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可靠的又一重要环节。该计算过程应重点考虑污染可能造成的价值损失,如水污染会造成农田污染损失,农田污染又会加剧水污染的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函数应用十分广泛。

3.货币化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则的要求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其日常账务可用待摊方法和预提方法进行处理:①待摊方法。在企业发生污染损失金额较大且受害期较长时,按总损失扣除残料价值、可收回的赔偿款后的金额,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环保赔偿款”、“应交环保税”等科目;分期摊销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②预提方法。逐期预提环境损失支出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应付环保赔偿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还应在期末或至少每年年终,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减值计提准备。

四、环境污染计量模型

1.环境污染治理模型——外部负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负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成本。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成本,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负效应。

假定某社区有一大型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该社区居民健康受到损害,医药费用开支增加,如果将这种费用开支的外部负效应计入企业的总成本,它的生产量就会减少,同时污染也会减少。外部负效应产生一个外部边际成本,产品产量越大,造成的污染越严重,外部成本也越大。这时,整个社会为生产该产品所花费的社会边际成本应等于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之和。因此,该产品的有效率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应由社会边际成本与市场需求状况决定。显然,企业不计算外部负效应时将过度生产,从而造成严重的污染。

2.限制污染排放模型——最优排放量分析。环境污染并不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为了保持城市的环境目标值,将排入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环境容量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以用边际分析法来确定污染物的最优排放量。一般来说,各种污染产生的边际损害是递增的,即污染越多,其边际损害也越大,而社会的边际收益则因污染的排放而递减。污染的最优排放量由其边际损害和边际收益变化曲线的交点所确定。当污染排放量低于最优排放量时,社会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损害,污染排放就是符合标准的;当污染排放量高于最优排放量时,污染的边际损害大于其边际收益,污染排放则是有害的。

3.环境绿化管理模型——外部正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正效应就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收益或好处。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的收益,使得其他经济主体(厂商或个人)无偿地获得额外的好处,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