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外进出口贸易

国外进出口贸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外进出口贸易

篇(1)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紧密,每个经济体都成为了经济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当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出现经济问题时,常常对其它经济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常态化,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它们更早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参与了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建立了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贸易管理体系。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的融入到国际贸易中,对于开展国际贸易的经验还比较欠缺。我国企业真正的开展国际贸易还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所以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所需要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的现状分析

1.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我国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将进出口业务实行外包的形式。从市场调查、客户信用调查、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后期的执行等都依靠公司进行操作,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例如公司并不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负责,所以对于风险的投入和关注比较低。结构不能够全面详尽的分析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难以对进出口贸易提供准确的预测,例如不能够洞察到国外的行业保护政策的影响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等,导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暴露在风险下。同时在全面的外包下,企业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过程难以进行监管,容易导致贸易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使企业存在经营中的风险。

2.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体系不够完善。例如企业没有注重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考察和分析,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资料,没有做好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控。同时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内部,不能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的整合,各个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难以充分的发挥管理上的优势,使进出口贸易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效率底下。

3.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比较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加强贸易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使企业遭受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进出口贸易中不重视事前的分析,使企业不能够快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使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企业没有认真的分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者化解风险,特别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导致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加大。

三、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贸易体系的方法与措施

1.建立针对性的进出口贸易机构。企业应当结合运行的实际,建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机构,并且明确其组织的职责。在建立进出口贸易部门的过程中应当借鉴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部门,例如专门的风险管理、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部门,并且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进出口贸易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市场部门应当着重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形成完整的分析和预测报告,为进出口贸易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和预测,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参考,降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交易对象的研究,审核进出口贸易合同,调查和了解客户的信用资质,审查付款条件等。加强对客户履约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跟踪,并且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为企业结算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管理部门对风险部门提出的风险进行控制并且进行反馈,配合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其它部门对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验收等,同时对于风险比较大合同进行中止以及停止产品的出库验收等。

2.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加强进出口贸易各个管理部门的内部协同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出口贸易包含了许多环节,例如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环节、出口环节、进口环节等,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和企业的经营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才能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当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的要求,按照进出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内部的联动机制,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立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理机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特别是世界各地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风险的识别、监督和控制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注重对各种官方、非官方风险信息的搜集,通过政府部门或者行业部门获得风险信息,通过国外金融结构以及政府部门得到金融政策的变化,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获得风险信息。要及时对客户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追踪,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对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制定专门的风险预案和应对措施,并且将分析的资料和其它部门进行沟通,进行交易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分析控制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使风险控制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中,更好的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服务。

四、结语

篇(2)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推动论”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物流联盟的出现通过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除定性分析外,许多学者从定量视角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类似结论[3-5]。近年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6—2009年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从12.93亿美元达到增长到1877.35亿美元,增长了145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能取得如此成绩,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戎梅(2011)就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货物贸易额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单位物流成本的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杨长春(2008)[7]、侯方淼(2008)[8]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就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而言,张宝友(2010)运用弹性分析法,分别从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检验华东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物流需求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相应的变化2.56%;而物流供给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的变化6.08%[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进出口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上海市进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运输量的变化对外贸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时滞效应。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而且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思考:如果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其影响程度是多少?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考察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影响程度是多少,影响程度是否随时间的变化有所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方法、变量及数据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促进作用,影响是否显着。然后,运用弹性理论,通过计算“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即物流发展速度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间的变动比率,来测算现代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其程度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2变量及数据来源

    衡量进出口贸易的指标,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而衡量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为代表。从进出口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来看,其物流环节包含运输、仓储、检验、报关、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信息处理等作业内容,其中,运输是必须的环节,故本文选择了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取1986—2009年间的数据。

    3实证分析

    3.1物流产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依据表1,绘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图①,见图1。由图1可知,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这初步说明浙江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显着影响,下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进出口总额为因变量,设为Y,货物周转量为自变量,设为X。根据表1的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线(Quad-rati)拟和模型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见表2,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以5%的显着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着性经过检验,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是显着有效的。回归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程度的弹性分析

    (1)测算模型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定量测算。弹性分析是计算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一词作为衡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贸易额设为变量Y,货物周转量设为变量X,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程度的测算

    根据回归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运用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求得弹性系数E,见表3,1986—2009年间,浙江省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平均弹性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每提高1%,进出口总额约提高2.9%,说明浙江省物流业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3)不同时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比较表3显示,1986—2009年间不同年份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差异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弹性系数从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为了分析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1986—2009年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弹性均值从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弹性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趋缓。为了分析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以1986年作为时间t=1,对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决定采用三次曲线(CUBIC)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回归结果见表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915,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均以1%的显着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着性经检验,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显着有效。拟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计算2010—2014年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指标值,见表5,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就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物流业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浙江省为例,1986—2009年间,浙江省物流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相应增长2.9%。现代物流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有:1)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与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效益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而物流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活动运作效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通过货运等形式,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物流负担,使对外贸易中的运输、报关等物流环节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购买空间。由于物流速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国外商品时,花费在物流运输上的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这有利于外贸企业发现新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不同时间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所强弱。以浙江为例,1986-1990年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为6.57,而到2006—2009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下降为1.25,表明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差异较大,且从整体上来看,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应进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篇(3)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 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篇(4)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时间序列;二次曲线拟合;残差自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按照类别可分为货物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才突破10亿元大关,而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出口贸易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2013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16,011亿元。目前,有大量学者研究我国及各省的进出口总额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动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10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是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这一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4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根据表1中的数据,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并最终发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这一数据并非平稳性数据,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线性趋势。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我们对这一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2)可以看到,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4.21,大于1%、5%以及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原序列不适合用ARMA模型。 

(二)模型的确定。再次对原数据进行观察发现,原序列呈现出一定的二次曲线趋势,于是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因素进型分析,并采用曲线趋势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拟合结果并建立模型: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t=(2.53) (-4.93) (9.96) 

R2=0.94 ■2=0.93 F=238.73 

(三)模型检验。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t与t2的t统计量分别为-4.93以及9.96,其p值都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该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良好,模型中R2=0.93,调整后的R2为0.93,即■2=0.93>0.8,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十分良好,另外F=238.73,可见F统计量也十分显著,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检验。但是,为了检验该模型的信息是否提取充分,我们仍需对残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3。(表3)可以发现,残差的单位根检验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是平稳的。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充分,再次对残差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1。(图1)图1显示,残差的序列相关图的Q统计量的P值全都小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为非白噪声序列,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不充分。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拖尾,偏自相关一阶截尾,因此建立残差自相关为AR(1)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表4) 

为了能够检验模型信息提取是否充分,我们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2。(图2)由图可知,自相关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信息提取充分,因此可以建立最优模型最优模型为: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et=0.751et-1+at 

(四)模型预测。从上述检验中我们知道,模型提取的信息十分充分,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因此,可以对吉林省未来10年的进出口总额作出最优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表5)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度数据是一个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从预测结果中可以发现,吉林省未来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将在2018年左右突破2,000亿元,在2023年左右接近3,000亿元。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拉动人民的消费以及生活水平。对此,当地政府首先要把握好长期战略政策,利用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辟并占领海外市场;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以便更好地宣传吉林省,并向国外输出产品;最后,要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以便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吸引外资,以拉动吉林省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民币 进出口贸易 影响 战略

一、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人民币升值却与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的次贷经济危机的发生,对全球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对货币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元和欧元。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我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我国在经济危机中恢复得较快,进而使人民币的地位有所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和美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扩大的状态,一定程度上是因我国劳动力和固有资源相对丰富优势。2006年我国和美国的贸易顺差大约为1443亿美元,到了2007年我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已达到1633.2亿美元。我国与美国贸易顺差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持续增长的状态已经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正呈上升趋势,其对人民币升值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自九十年代起,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顺差趋势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也刺激了人民币升值;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人民币升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1.对贸易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对出口的依赖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贸易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就可以缓解。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企业在制造的过程中,应该将技术含量低、管理薄弱的产品舍弃,同时政府也要对有竞争力的制造业进行相应的鼓励,鼓励其走出去。这样人民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所提升,可以使进出口贸易值得到平衡,同时也可以适当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以便更好地对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2.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有改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在不断地扩大,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多重压力,我国人民币只有升值,才能有效地减轻对外贸易环境压力及贸易摩擦。

3.对国际市场有开拓作用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对国外市场进行开拓。人民币升值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本将会有所下降,对内直接投资成本将会上升。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1.对吸引外资有阻碍作用

人民币升值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成本就会增加,会给外商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外商来说,他们在中国建厂已经有很多年了,各项经营项目已经趋于成熟,同时外资汇率的需求也在逐年的增大。

2.对出口价格有不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会上调,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会下降,我国产品的价格将失去价格优势。我国出口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时,必然会遇到汇率转换问题。

四、人民币升值环境下进出口贸易战略研究

(一)对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就目前来看,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资源、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对出口依赖程度大且集中,而对于那些技术密集型及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研发程度和创新比例相对较低,高能耗、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总数较多。人民币升值后,这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性对较高,企业利润会相对减少,甚至会给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二)转变经济发展战略

人民币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于我国资源及相应产品的不足,需要大量的进口,这就使得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的环境下,进出口贸易也就成为我国必不可少的策略。然而,从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仅依靠贸易战略是行不通的,甚至会造成经济安全隐患。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控制并合理利用

要想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损失,就应该合理地利用相应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外汇储备会导致人民币升值,所以我国在利用外汇储备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对其进行利用。

结束语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货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引领经济的杠杆,同时对国家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人民币作为我国重要的货币,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关系的,同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有一定影响,要想保证进出口贸易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战略性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隐患。

参考文献:

[1]葛帮亮.人民币升值对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2]周江银.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D].厦门大学,2008

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由1990年的30%一度增长到2006年的65%,随后稍有下降,2010年约为49%;同时年度贸易顺差额也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最高点2981.3亿美元,自2005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50%左右;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双双下滑,顺差收窄,2009年为1956亿美元,2010年1815亿美元①。但是,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巨额的贸易赤字仍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球贸易的不平衡成为金融危机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典型的贸易顺差国,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有关其汇率和贸易问题的争论与研究再次成为政界和学术界的焦点之一。

    二、文献回顾在贸易收支与汇率关系的研究中,Robinson[1]最早应用弹性分析法研究进出口的供求弹性。弹性分析法在Lerner[2]

    等研究下得出了以数学表达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弹性之和小于1,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考虑到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时滞性,Mag-gee[3]发现了短期内本币贬值可能恶化贸易收支,于是J曲线效应由此而诞生。随后,大量的研究主要围绕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的验证。在比较近期的文献中,Wilson[4]采用不完全替代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与美日之间的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只有韩国的贸易与汇率关系存在J曲线效应。MarquezandSchindler[5]以中国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例为因变量,研究其与人民币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和中间品进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10%,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例降低0.5%,进口降低0.1%。Kandil[6]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的弹性相对较低,所以进口需求的弹性是决定经常账户余额变化方向的主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升值并没有引起进口需求的增加,出口对汇率无弹性。Kharroubi[7]认为汇率弹性同时受到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共同影响,由于各国贸易的结构不同,因此汇率变动对贸易不平衡的调整也不同。较早开始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余额之间关系的学者中,如Zhang[8]研究发现进出口的变动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却没有发现汇率变动是引起贸易余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且我国的贸易余额不存在J曲线效应。卢向前、戴国强[9]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是否存在,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显着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且存在J曲线效应。叶永刚等[10]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短期或长期因果关系,而与中日贸易收支互为因果关系,但J曲线效应不明显。金洪飞、周继忠[11]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分析中美贸易,发现我国对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均不显着。刘尧成等[12]将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分解为纯粹的汇率变动影响和汇率变动引起产出、收入等变动间接对贸易产生影响,采用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余额的动态影响。认为我国存在修正的J曲线效应,而且人民币升值有产生贸易逆差的压力。LiandXu[13]采用比较静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人民币升值10%后,对中美贸易顺差和美国就业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一般贸易产出的负面影响较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状态会进一步加剧,一般贸易的顺差会下降,加工贸易顺差增加,因此综合效应不明显。以上研究中有的支持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在我国存在,有的却得出我国贸易缺乏汇率弹性的结论。这可能因为研究的数据期间不同,方法也有所差异。此外,有的是分析双边汇率与贸易的关系,有的分析多边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双边的贸易与汇率关系虽具有针对性,但由于贸易比重占我国贸易总额较低,不能综合反映我国整体贸易与汇率的情况。而且有的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作为多边汇率的替代,也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汇率政策与贸易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国贸易与汇率是否存在一定的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汇率波动又是如何影响进出口贸易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说明

    在实证研究中,通常假定进出口由国内外收入和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即实际汇率)决定,同时假设出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因而没有考虑供给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进出口汇率弹性时,同时考虑进出口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国内收入分别代替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国外收入分别代替出口需求和进口供给,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价格因素。因此设定进出口贸易的方程如下:lnEX=a0+a1lnREER+a2lnWY+a3lnCY+ε1lnIM=b0+b1lnREER+b2lnWY+b3lnCY+ε2lnTB=c0+c1lnREER+c2lnWY+c3lnCY+ε3其中EX、IM分别表示出口、进口贸易额;TB=EX/IM,以出口比进口的相对额表示贸易余额;REER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指数的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WY、CY分别表示国外收入和国内收入,代表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因素;εi表示随机扰动项。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因此系数a1、b1、c1的理论符号分别为负、正、负。而供给和需求的增加都会促进出口、进口的增加,因此a2、a3、b2、b3的理论符号均为正;c2、c3为前者的综合影响因素,因此符号不确定。由于进出口贸易、国内外收入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具有内生性,因此,本文采用VAR模型进行分析。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时间序列数据平稳的前提下,VAR模型才是稳定的;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但是满足同阶单整,且存在协整关系时,可以采用有限制条件的VAR模型,即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因此,本文通过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分析进出口贸易与汇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建立VCE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与汇率的短期动态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而且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为1995年1月-2011年9月,一方面始于汇率改革后,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在整个样本期间,包括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以及最近的一次经济危机,样本期间包含了经济的扩张与衰退,更适合研究长期均衡关系。在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中,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网站;由于缺乏GDP月度统计数据,因此以工业增加值指数替代,国内外数据均来源于OECD网络数据库,其中,国外收入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欧盟等的工业增加值指数按照BIS的贸易权数加权平均来代替;同时以月度CPI指数(1995年1月为基期,根据环比数据计算得出,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对进出口贸易数额进行调整,相关数据均采用X12加法模型进行季节调整并取自然对数。

    (三)单位根检验在求解协整方程和建立VEC模型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如表1,所有变量除TB(进出口相对额)外均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均平稳,满足同阶单整的条件。

    (四)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其是在VAR系统下检验多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一种方法。协整检验滞后期的选择是基于VAR系统根据AIC和HQ准则选取的。从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存在0个协整方程的假设被拒绝,存在一个协整方程的假设没有被拒绝,因此,lnEX、lnIM、lnTB均与lnREER、lnWY、lnCY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三个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从协整方程的结果看,出口的汇率弹性为正,但数值非常低(仅为0.006794),而且不显着,所以我国的出口几乎没有汇率弹性;出口对于国外需求的收入弹性约为1.4,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进口的汇率弹性也为正,约为0.37,但是也不显着;进口的收入弹性约为1,国内需求是进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贸易差额的汇率弹性虽然为负,但是也不显着,国外需求是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因。这与Kandil[6]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结果类似,即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升值并没有引起进口需求的显着增加,出口对汇率无弹性。综合来看,虽然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却没有显着的汇率弹性。原因可能在于: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一部分,属于“大进大出”型贸易,汇率升值一方面降低加工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中间产品进口的成本,二者相互抵消。2、从进口方面来看,一般贸易进口中资源及能源类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根据毕玉江的研究,国有企业对与进口产品价格敏感性较低[14]。

    3、经济全球化对与贸易的汇率弹性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会增大贸易的汇率弹性,因为一国进口产品的国内可替代品增加,需求的价格弹性增大;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一国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一国的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具有很强互补性,进口与出口的价格弹性均降低;最终贸易的汇率弹性决定于二者的综合影响。就我国的状况而言,进口产品的国内可替代性较低,垂直化程度较高,因此贸易的汇率弹性不明显。

    (五)VEC模型分析因为各相关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VEC模型的估计,分析短期贸易与汇率的动态关系。滞后期的选择也是基于VAR系统的AIC和HQ准则选取的,因此各个回归模型的滞后阶数不一定相同,如下表,从左到右的滞后阶数分别为2、2、1。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各个差分项反映各变量的波动,被解释变量的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二是短期影响因素波动引起的。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方程的ECMt-1项的系数均为负,说明当进出口贸易大于其长期均衡时,会向负的方向调整,小于其长期均衡时,会向正的方向调整,系数的大小反映了调整的力度。三者相比而言,出口的调整力度较大,进口的调整力度最小,贸易差额居中;但整体来看,调整力度不大,说明我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善。汇率短期升值对出口有负的影响,且滞后两期,影响系数约为0.45;汇率升值对于进口也有负的影响,同样滞后两期比较明显,影响系数约为0.66;说明汇率升值,短期内进出口都会减少,导致贸易差额的变化对汇率不敏感。

篇(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1.背景

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经济保持强劲势头。近10年来,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顺差。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的国家,这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来自国内方面的压力则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升值压力。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

2.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内部原因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整体相对低迷、萧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则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但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这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也成为世界之最。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力。

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外国投资者不断追加投资,引起了资本项目的顺差,也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也引发了投资过热的现象,从而使得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2)外部原因

加入世贸以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与美、日、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他们认为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急剧扩张的出口额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引起他们国家国内物价下跌、制造业等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因此他们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利弊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居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手里的人民币更值钱了,可以消费更多的国外商品和劳务。

第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三,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第一,促进进口进一步增强,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大大消弱其国际竞争力。

第二,不利吸引外资、影响市场稳定。

第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导致失业,并加大就业压力。

第四,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国际游资的进入,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可能造成一系列其他问题,如增加财政赤字、导致人民币政策的不稳定、使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等。

三、针对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多,汇率的变动已经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减少我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

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通过亚平物价波动、缩小贫富差距等方式拉动内需,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出口企业应该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适度控制外汇储备

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长,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管理、利用好外汇储备。合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的购买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4.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推进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

不断的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增强外贸企业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和途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区域货币的一体化,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四、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金融日益融合的今天,一国的汇率政策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不仅影响国内经济,而且会通过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增加区域内、区域间的合作,才能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让中国,让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我国国内发展的情况,使人民币升值与国内的市场利率改革相结合,避免汇率的剧烈波动,实现人民币内在价值的归位。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规避其不利影响,实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2005(05).

[2]李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10(06).

[3]张晓立.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4]徐其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技广场,2007(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