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审计 政府审计

一、发展环保审计的意义

在我国实施环境审计,可以揭示出环保资金的使用、环保项目的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及相关部门以自身的长远利益及应负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严格遵循环保法规,争取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保证实现国民经济更好更稳定的良性发展。从长远看,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和环境有关的活动实行强环境审计监督。

二、我国环保审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审计缺乏理论基础,影响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环境审计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方面,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很多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的含义、内容以及方法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环境审计在实务操作时缺少理论指导。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层和其他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更是认识不足。由此可见,环境审计在我国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都较为薄弱,环境审计工作很难落实。

(2)环境审计主体比较单一。当前,中国实施的环境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一样,仍然是以政府审计作为主体,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只是少量的参与。单一的审计主体难以确保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环境审计的防范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而且由于环境审计难度大,审计工作人员有限,这势必会削弱审计监督的力度。

(3)环境审计立法缺失。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不少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过环境审计仍然缺乏开展工作的直接依据,这又导致审计部门就算加入到制定环境法规的工作当中,审计机构和审计工作人员也很难开展对企业的环境审计时,没有足够的审计手段,会导致潜在审计风险出现。

(4)缺乏具备综合知识的环境审计人员。从当前的情况可以知道,环境审计是一门涉范围广,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法律、环境、统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环境审计执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环境审计工作要有专业的队伍作为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状况是,审计人员大多来自于财会部门,审计思想较为传统,缺乏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满足环境审计的要求很难,这就制约了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三、完善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1)建立有效的环境审计体系。按照环境审计执行的主体可以把环境审计分为政府环境审计、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三大类。现在,国家审计机关正在调整对与企业环境审计的范围,今后,大多数的企业审计工作会交由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来共同完成。不过对于一些没有相关环境要求的企业,对于他们的环境审计工作,还是要以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为主导,这是从国家审计机关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机构的角度来考虑的。我国的审计部门要以国家环境审计为主导,以民间环境审计为中坚力量,同时内部环境审计作为一种必要力量与前两者结合开展。

(2)中央和地方协调,加强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支持。由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不协调,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时,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这样审计监督权都有所减弱。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解决地方政府环境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是政府环境审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最高审计机关必须界定各级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进行分工,说明清楚他们相应的工作范围内可以依据的内容,使各级地方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而且能够在工作中协调合作。

(3)发展环境会计,增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环境会计是环境审计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讲,必须要在主观上先树立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当做企业的一项发展战略,并设置相关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用来记录、计量和报告环境责任信息,这样才能给环境审计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相关资料,把环境的影响计入成本核算体系,对于企业利用的资源和环境的成本价格,要正确地进行计量、披露和报告,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审计对象在环境审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优化环境审计人才结构。环境审计本身的特性比较特殊,对于技术和专业的要求很高,但是我国很多的审计工作者却是从财会部门转到审计部门的,这就导致他们对环境审计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清楚。在我国现阶段审计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可以阶段进行。首先,应结合实际对审计人员环境专业相关知识的再教育和培训,增加审计人员环境学的专业知识,把他们培训成兼具财务会计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然后可以聘请环境专家和法律专家加入审计工作小组,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协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完成环境审计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正兴.荷兰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6

[2]李雪,杨智慧.构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思路[J].财会月刊,2004(5)

[3]李雪,黄业明.环境审计报告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之友,2006(4)

篇(2)

一、组织管理

今年我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由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审计厅职改办共同组织。自治区审计厅职改办具体负责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市的报名工作由市职改办、市审计局共同负责;区直部门由所在厅局职改办负责。

二、有关政策规定

(一)初、中级资格考试

按照《审计署、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审人发〔2003〕4号)的规定实行。报考基本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从事审计、财经工作。

初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二)高级审计师资格采取考试与评价相结合

高级审计师资格报考基本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组织工作按照《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2002〕58号)有关要求进行。

(三)资格证书

参加全国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成绩合格颁发《资格证书》时,按桂职改〔2002〕1号文办理。根据人发〔2002〕58号文件规定,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由国家审计考办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四)计算机合格证

根据桂职改〔2001〕1号文件规定,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加B级考试,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加A级考试。

(五)报考纪律

根据审人发〔2003〕4号文规定,伪造、涂改学历、资历证明和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的,由发证机关取消资格,收回证书,3年内不得再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三、报考要求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报表》或《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申报表》,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要严格审核,并签署同意意见、加盖公章后,持身份证、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到当地地级市审计局报名,填涂“审计署考试报名卡”,征订考试资料。

四、日程安排

(一)报名地点

1.各地报名地点在当地地级市审计局。

2.区直机关报名地点在自治区审计厅干部培训中心,地址在南宁市新竹路14号自治区审计厅南宁培训基地8607号房(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

(二)报名截止时间

1.各地级市审计局于*年5月10日前完成初、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考试资料征订工作,并集中报考材料送交自治区审计厅干部培训中心汇总。

2.区直机关报名点于*年5月30日前完成初、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考试资料征订工作。

(三)考试时间

*年10月19日。

初、中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09:00—11:30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审计理论与实务

高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09:00—12:00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下午:14:00—17:00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四)考试方式

采取闭卷笔答方式。

五、其他事项

(一)考试费用

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转发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桂价费字〔2003〕67号)文件规定,我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收费标准如下:

初、中级资格考试每位考生交考务费110元。其中报名费10元,考试费用76元,代全国考试办公室收24元。

高级资格考试每位考生交考务费180元。其中报名费10元,考试费用70元,代全国考试办公室收100元。

上述考试费用在报名时一次交清。

(二)考点地点

设在南宁市。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篇(3)

一、 现状:

(一)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1、人员结构方面:我局现有干部文秘杂烩网职工41人,其中班子成员7人,占17%,退居二线和退休11人,占26.8%,,办公室和后勤人员6人,占14.6%,真正一线业务人员只有17人,仅占41.5%。

2、专业结构方面:在我局34名在职干部职工中,从调入审计机关渠道看,乡镇和其他行政机关调入13人,占38.2%,企事业单位调入14人,占文秘杂烩网41.2%,录用应届毕业生3人,占8.8%;从第一学历看,本科2人,占5.9%,大专2人,占5.9%,高中和中专30人,占88.2%;从专业背景看,经济类4人,占11.8%,管理类2人,占5.9%,法律类、工程类、计算机类各1人,各占2.9%;从专业技术资格看,初级13人,占38.2%,中级5人,占14.7%,高级目前还没有。

3、年龄结构方面:在我局34名在职干部职工中,平均年龄42.3岁,30岁以下的5人,占14.7%,31-39岁的7人,占20.6%,40-49岁的13人,占文秘杂烩网38.2%,50岁以上的9人,占26.5%。

4、编制情况:20__年,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进贤县审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进字20__54号)规定:核定县审计局机关行政编制16名,工勤编制2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股级职数6名。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要求,县编委于20__年3月,同意我局设立审计信息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个,但目前我局现有人员情况是:行政人员 23个,超7人,事业人员10个,超7人,工勤人员1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个,超2人。

由此可见,我局审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明显趋于大龄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领导职数明显偏多,一线业务人员较少,且超编严重。这一不协调的人员结构,将影响我局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意识不够强

审计人员审计理念落后,习惯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开展审计,缺乏全局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审计理念,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对现代审计适应慢,缺乏创新意识,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审计结果利用率低,严重制约审计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审计质量不够高

一是审前调查与审计方案编制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进行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部分方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够突出,操作性不强,没有发挥指导审计实施和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作用。二是审计结果文书撰写质量不高。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习惯性将审计查出的问题都一一反映到报告中,面面俱到,关键性、重要性的问题不够突出;或是事实表述不够清楚、文字繁琐,专业术语偏多,不易理解。部分项目审计结果文书引用法律法规、依据等不准确、不规范,提出的建议往往简单概括或过于宏观,不切实际,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精品意识不强。重点放在财务收支的审计上,注重揭示违规违纪问题,不注重日常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于共性及屡查屡犯等问题没有深入分析,总结提炼。没有深入揭示实质性问题及规律性内涵。不善于运用绩效理念,从完善体制、机制及政策等宏观层面着眼,进一步挖掘审计的价值,提升整个项目的成效。

二、原因本文来源:文秘站

(一)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

审计系统由于受编制、人事管理体制及专业性质的制约,人员的录用、提拔、调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人员流动性小。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但现实的大环境,人事部门也难以做到严把进人关。近二年我局所进人员,基本上是乡镇领导换届安排,部分关系人员照顾性进来的,实际能胜任审计工作人员难以“走进来”,而非专业人员,相对来说又难以“走出去”。审计人员提拔、输出的极少,由审计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更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自行消化状态,干部成长渠道窄。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向健康、活泼方向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推进。

(二)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在日常工作中,年龄偏大点的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搞审计多年有经验、有方法,同时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当天和尚撞天钟,完成任 务就行了。而年轻刚进来的审计人员,大多专业不对口,对凭工作取得进步缺乏信心,因此不愿刻苦钻研,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基层审计机关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的结果。

(三)学习教育不够重视

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业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每年要完成的审计单位(项目)众多如我局去年审计的单位(项目)73个,其中年度计划51个,县委、政府临时交办22个,今年又达74个,这还不包含县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项目一个接一个,加之审计的程序极其繁琐,案卷整理过于繁杂,审计决定执行难度较大,审计人员长年累月奔波于审计一线,加上主观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学习上大多采取敷衍的态度,没有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现代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由于过份强调“忙”,单位也较少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终导致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运用绩效理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审计方法无所适从。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切实解决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学习培训、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严把审计进人关,用好有限的人员编制,招录急需人才。根据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通过设定特定的条件及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录用方式引进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缺位的、工作急需的人才,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三是建立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很难配齐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应结合审计实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审计需要的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审计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例如我局20__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通过近年来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三)强化学习教育

首先,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审计可对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和控制,在此基础上,直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上,提高经济效益上具有较大的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机制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机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较大的影响着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的发展,为有效解决我国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稳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究其原因,采用对应的措施,是目前审计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现就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和措施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一、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客观性,是一种咨询活动,目的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完善企业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状况,采用的方法较为系统、规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6月又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对企业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活动进行审查,具有较强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作用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地反馈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组织赋予了自己企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隶俨苹岵棵牛隶属监事会,检查和纪检合署办公等,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均是由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受到垄断和限制,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造成较多的管理缺陷。

(三)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差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有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大部分内部审计的工作和制度均是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制定的,与规范化的审计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正因为在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关系,导致内部审计的高素质人才无法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工作中来,导致大量的内部审计人才丢失,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均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放在外部监督上,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较为片面或者欠缺,单纯的认为内部审计会对自己的职权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对内部审计的客观认识性较差,严重忽视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不够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滞后。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工作的关键,企业内部管理特征和内部审计机构要相符合就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因此必须要保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审计的工作,行政方面,直接受到总经理的领导,报告工作时,直接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汇报。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进行拓宽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的壮大,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信息上,更需要深入企业的其他相关信息,积极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中,可直接反馈企业的财务信息,相关经营管理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较强,可直接控制企业内部,有效性和适当性较强,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安全性较好,直接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性较高,可定期评价和考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状况,并且提出较为有价值的经营管理意见,要及时的关注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效的控制内部审计,全面的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以和事后审计,三段时期进行积极的配合,事后审计可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事中审计可较好的避免处理事情的发生的意外事件,可直接控制相关业务、项目、预算和合同的真实有效,完整合法等,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处理,做大程度上减少决策和投资中出现的意外;事前审计可对信息进行较好的预测,并且提出可行的建议;在审计技术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均实现了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现代化,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内部审计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建立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收集的审计证据,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审计的错误率,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内部审计人员要全面的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法律知识、税务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等。尤其是要无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定期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充分的掌握各个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选拔,可适当的扩张内部审计人员的团队,引进相关专业的人员加入,相互学习,共同较流,共同进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在引进内部审计人员时,要有严格的标准,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培养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是各大企业中较为重要的工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寿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90-96

[2]战戈.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5,(28):139-139

[3]黄红春.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1):207-208

[4]隋玉明.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2):51-52,85

篇(5)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促进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会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本文拟就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现行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间皿

(一)会计教师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在实务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阅历,严重脱离实际。即使是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但由于会计师是通过职称考试而取得的,实质上仍然是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知识欠缺,在吸纳新知识方面,缺乏自觉性,造成教学内容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程度低,教学方法呆板。

(二)会计课程设置欠合理。与会计相关的高职高专可谓“一哄而上”,而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等均存在此类问题。另外课程设置门类不完整,偏重于会计专业课程,而诚信教育及经济类基础课程比较薄弱。

(三)会计案例教学缺乏,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欠佳。模拟资料过于真实或过于简单。过于真实,纷繁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类似于作业,影响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实训偏重于手工记帐,与会计实务脱节。

二、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一)会计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会计教师应随时把握会计制度新的改进,并将之灵活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资本运作原理、金融、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及财务管理的教学;熟悉初级会计电算化及有关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掌握课件的制作与使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觉地与实务界加强联系,定期到企业去锻炼,提高自己的会计实践水平。努力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二)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建立新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1.公共课程的设置。公共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应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兼顾部分同学专转本升学需要,适当加大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课程的比重。

当前诚信危机、会计假帐盛行、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强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上岗证是必不可少的从业资格,今后无论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没有会计上岗证是不能报名的。而会计上岗证,在校期间如果要获得,必须一年中通过三门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如果是毕业后两年内取得,可免试两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仍然必须通过。所以在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一定要教导学生 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开设“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文写作、经济学”等课程,开展会计的通才教育。

3.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从“适度与够用”出发,应增加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加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等课程课时,优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交叉,开设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等课程。

4.与会计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开设“公关与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同时作为纺织院校学生,还要懂一些工艺,如纺纱工艺学、织造工艺学、染整工艺学、服装工艺学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材的选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电算化会计宜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教材,尽量让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会计上岗证。中级会计 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宜选用中级会计师一考试用书,这样教材内容更新比较快,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三)要重视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会计案例教 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在课。前敦促学生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熟悉,会计案例及相关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理论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相应的一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直观而感性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能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实践,多门课程通过会计案例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技能也得到提高。案例教学促使教师深入会计实务及理财实务,广泛进行调查研究,选编适于教学的会计案例。

(四)搞好会计实训教学。

1.应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创造逼真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会计实验室包括电

算化实验室和手工实验室两部分,电算化实验主要是在机房中使用会计教学软件,手工操作实验在手工实验室进行。手工实验室的建设强调仿真性。实验室布置、实验数据贴近实际,每人一套完整的财会人员办公用具、图章等。实验用凭证、帐簿、报表都应与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完全相同。

2.实训教材针对性强几要针对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既不是现实会计实务的照搬,又不是书本知识的翻版,从而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 职业能力;社会需求;社会供给;均衡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推动力量,决定了每种商品的销量和价格。作为经济学重要理论与应用经济有效分析工具的供需理论在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的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会计劳动市场上,会计职业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计人员决定其供给,工商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决定需求。近年来,我国会计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的不平衡――社会上对有能力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但供给不足;而刚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总体上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极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职业能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失衡:会计职业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世界各国会计职业能力研究评价

目前各国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研究基本基于以下两个思路:

(一)产出法

也称为功能分析法,它强调教育和培训过程的结果,以工作表现来描述能力,即会计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标准下履行工作职责,完成任务。其研究起点是观察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履行的职责和完成的任务,以层次不断提高的细节来描绘职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通常是先列出从业的会计人员在核心的工作领域、决策和功能性领域里所从事的工作,然后将这些领域逐层分解为单位和元素,最后为每一个元素设计适当的业绩标准来评价职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实际工作要求。

(二)投入法

也称为素质能力法,这种方法关注的是会计人员的投入,即关注教育和培训过程为职业能力所培养的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等。投入法通常会在审计、财务会计、税务等标题下分别列出知识要求,同时列出所需的技能和才能,但没有详细的业绩评价标准。

产出法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即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投入法反映了会计人员所能提供的职业能力,即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供给。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采用投入―产出法来研究会计职业能力,才能找到使会计职业能力供需平衡的途径。即会计人员投入所达到的素质能否满足社会的要求即供给能否满足需求决定了会计就业市场能否达到均衡,会计人员能否达到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二、我国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分析

荆新、王建英(1998)曾就我国的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力需求和现状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最看中的会计毕业生的能力是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操作能力和工作经历,其次分别为所学专业、判断应变、电脑操作、组织管理、语言文字表达、外语、人际沟通等。

杨有红(2000)通过对我国实务界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方面,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其核心,排在第二的是管理、金融、税收及法律知识。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2004)通过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考察了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等。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认为会计教育应着重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金融学、税务学、商法、审计/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的传授。同时受访者认为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外语才能、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和分析性/批判性思考等技能也是专业会计人员必需具备的;会计从业人员认为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更重要。

许萍(2006)随机抽取了600条国内外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招聘信息,分析、比较国内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结果显示,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依次排列如下: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熟悉法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专业知识、写作能力。

李锋、柴庆孚(2007)关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列出了最新的专业知识、数理统计、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五项选项,由用人单位选择。结果表明,“最新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政策法规”是选择最多的一项,而“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选择的比例最小,同时,用人单位将会计职业道德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张军、黄骥(2008)项目组设计了《会计职业能力调查问卷》,主要分析企业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果显示:(1)会计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为职业技能奠定扎实的职业基础。(2)会计人员应该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会计人员应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4)企业管理者认为,初级职称会计人员的职业形象是专注于本职工作。

综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原先单一的工作技能要求向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发展。当前我国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1)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2)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3)各层次必备的工作技能;(4)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我国会计职业能力社会供给分析

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供给主要来源于各类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在校教育及各级财政部门对从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一)各类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据2007年的统计,全国1 089所本科院校中(含独立学院)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508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46.6%;另外,各高职、中专类学校也大都设置了会计学这一热门专业。总体来看,各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基本都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类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也都根据各自的特色去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但是,我国各类院校仍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还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1.在课程设置上,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专业课课时偏多,而相关的基础课程课时较少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考问题视角单一、遇到复杂的经济问题不知所措,或者从事理论研究视野不宽广等。

而对于排在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基础地位的会计职业道德课在会计教育中也经常被忽视或掩盖,虽然本科会计专业在《审计学》中讲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但从内容及时间安排上都显得单薄,有些院校虽然设置了“职业道德”课,但要么课时少,要么只作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其重要地位远未显现。

2.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方法的掌握,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运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些教师本身不具备实务经验,也仅仅是靠教材的内容来传授知识,未能将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最新知识和技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在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

3.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说,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学生工作技能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来看,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不现实,于是许多院校都设立了会计实验室,但实验室与企业的实际相差甚远,实习资料的业务都是简单化了的常规业务,难以起到实习的效果。加之近年来市场前景较好的会计专业扩招幅度很大,学校的实习设施、实习时间及指导教师很难得到全面的保障,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严重脱离实际,以至于部分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相当差。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生虽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在实际中却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二)后续教育中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会计的后续教育培训。但长期以来,会计后续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刚刚颁布的新准则、新补充规定和新制度,很少甚至没有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相关知识的需要和培养处理新经济业务和特殊经济业务能力的需要。这使得后续教育中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我国会计职业能力供求均衡的途径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目前我国会计劳动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会计职业能力的供不应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这一不平衡现象:

(一)加强对在校会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是将来从业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对在校会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础。

1.转变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方面,学校教育应从“传授知识”向“传授学习方法”转变。学校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这将有赖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在校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重视基础课的教育,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教学培养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学校应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文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做到“厚基础”;同时,还应注重会计学与经、管、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衔接,使学生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实现“宽口径”;在教学及考核过程中亦应着力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采取案例教学法及启发式的讨论教学法;除运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更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4.注重建立实践性教学环节

必须建立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操作,其内容除应包括会计核算的模拟实习外,还应加强会计管理的模拟实习,增加财务管理、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习,并分别与该学科理论授课时间穿行。同时,学校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假期实习,使学生能在实习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业实习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应严格毕业实习要求,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

(二)对会计人员实施有效的后续教育

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会计人员实施有效的后续教育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观念,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并建立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机制;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会计后续教育方式,如可举办进修班、培训班,也可举办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还可以实行函授、广播电视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三是保证会计后续教育内容的有用性,后续教育的内容应涵盖所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与新内容。要分别不同业务、不同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以适应21世纪财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晓华.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J].财会通讯,2009(9).

[2] 许萍.会计人才能力社会需求的国际比较――国内外用人单位招聘意向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 张军,黄骥.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4] 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00(8).

[5] 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6).

篇(7)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引言

随着安然、世通、帕马拉特以及“银广夏”事件的出现,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为关注。近年来,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风险导向审计方面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还是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外学者开始关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陈毓圭(2004)在分析了国外职业界以及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历史后,提出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急需修改的观点。目前,西方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进入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但是,在中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其框架和具体实施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从相关文献的回顾入手,在了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提出几点建议财务论文,以进一步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框架。

二、相关文献的回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严晖(2004)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内部审计由管理导向迈向风险导向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深受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迈克尔·哈默及詹姆斯·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的影响。并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风险、内部审计等相关概念的定义出发,构筑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结构框架。

王晓霞、孙坤、张宜霞(2004)通过从内部审计的定义,首席审计师的概念以及剩余风险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2001年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新变化,指出了2001年版本始终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并在研究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程序。

徐德(2005)立足于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分析风险的特征以及多种分类模式,提出内部审计的开展要与经营风险管理的要求,与公司各级风险管理组织相配合,并且要全过程参与风险审查,进而研究了规避和减少风险的措施与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

孟焰、潘秀丽(2006)分析了风险的实质和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内涵,认为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公司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审查和评价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并指出对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在公司内部审计的一个新的领域免费论文。

路媛媛、袁洋(2008)从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产生的背景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动因出发,阐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ERM的互动关系,指出公司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并且从4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措施。

邸丛枝、于富生(2009)梳理了国际和国内有关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认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对象。并且从内部审计的目标、服务对象、职能、方法等6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框架。

国内学者们历年来的这些研究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国的实施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文献比较重视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内容和程序的分析,很少有文献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两者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很少出现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以及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措施的研究。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4个阶段的发展(胡春元,2009)。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度膨胀的经营风险,促进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财务论文,经营风险的大大增加,同时,对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维持公司可持续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有效和灵活的审计模式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义

为了适合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被广泛运用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能全面关注公司的经营情况,充分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又能有效配置公司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只关注公司报表的错报风险,忽视了对公司经营环境与经营风险的评估,已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

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适应公司目标的多样化,它能对公司的这些目标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使公司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事后,对这些风险进行后续评估,可以了解到防范措施的有效程度,有利于公司将来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

作为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公司的经营管理部分,而且非常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流程。由他们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展开审查,而且还可以深入到公司经营中极其细微的环节,及时了解公司日常管理中的缺陷,更有利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完善,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增加公司价值。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国公司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早在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就开始强调内部审计要参与工地风险管理过程,这对促进和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扩大,经营内容的日趋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突出对风险的识别、计量和预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对公司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更了解,就更有利于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

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推进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但还是出现了不少的困难。不同经营范围,不同规模的公司,其所推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应是有差异的财务论文,其所负担的成本也是有差异的。因为不同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是不同,其内部审计人员对经营风险的划分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是不同的,公司所能负担成本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充分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防范。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很难配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风险识别知识,不具备指导管理的意识。

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处于发展阶段,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支撑,也没有配套的全面的运作模式。虽然很多公司已经大力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但审计方法并没有跟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上,也没有学习国际上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对在中国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近几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推动了中国很多公司开始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内部的需求。由于这种审计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且其与传统的审计模式在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公司要全面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注意很多问题。

(一)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公司应在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同时,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免费论文。独立性是对开展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最低要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任何审计质量可言。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开展审计工作,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前提。只有在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的情况下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全面参与公司的日常运作,客观地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公司管理体系的漏洞,有效地提出改善建议,降低公司的风险,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公司才能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因此财务论文,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对风险识别和公司治理领域等相关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内部审计人员拥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公司治理相关领域的知识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参与到公司日常运作中,发现公司管理体系的漏洞,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审计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还取决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主要是对公司所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出防范措施。因此,要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就要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只有公司拥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才能明确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降低公司的成本。只有公司拥有比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全面参与到公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及时地发现风险,提高公司价值。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对其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公司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西方国家要晚很多,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理论与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将得到完善。

责任编辑:

参考文献

(1)蔡春、赵莎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

(2)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年。

(4)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5)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性改进》,《审计研究》,2010年第3期。

(6)邸丛枝、于富生:《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财会通讯》,2009年第12期。

(7)高伟、李晓慧:《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8)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9)黎志刚:《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的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8期。

(10)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年第3期。

(1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2004年第6期。

(12)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年第6期。

(1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研究》,2004年第2期。

(14)汪月祥、杨文蔚:《金融危机下的风险导向审计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11期。

(15)徐德:《论现代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16)殷丽丽、李媛媛:《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