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施工信息化管理

施工信息化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施工信息化管理

篇(1)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信息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作业处理,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利用科学化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而且由于施工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采用电子媒体可用较低的价格与极小的空间保存大量的信息,使得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信息交换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使工程施工的各协作部门间的高效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可提供工期、质量和成本分析,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还可以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多、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且大量的信息交流也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信息的检索更是依靠对纸质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从它的产生到利用,整个过程都在以一种较为原始的方式运作,这明显地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量不断加大,交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正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传递和适时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工程的计划经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建筑施工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由于在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应用深度不够,只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处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实施中只是关注某一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所用的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而且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使得远程管理和决策支持成为空谈。要成功的完成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建设的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而这些投入和配合往往是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此,企业的领导层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够统一思想,要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要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真正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系统实施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信息化规划应该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从规划企业经营与投资等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开始,向下发展到各个专业职能管理子系统,发展基层生产管理子系统,并使所有子系统服务于战略决策的需要,最终形成上下融会贯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4.BIM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37%的材料浪费是来自于建筑行业;38%的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2%的业主对设计师的图纸精准程度表示怀疑;30%的项目缺乏计划和预算评估;9项目中10%的成本耗费在建设期间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上面。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历史阶段,在建筑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前大家都在探求借助建筑行业信息化来解决上述问题,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此得到了应用,其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实现三维设计,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质量提高,收益增加。

篇(2)

一、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

自我国建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来,其已经发展了三十年时间,建筑施工人员也逐步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及相关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在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管理硬件方面投入不足,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加之认识上存在的各种不足,使得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因此,为了有效地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注重增强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这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企业越发体会到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二者结合的重要性,不仅增强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便捷性,也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比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站在长远工程建设发展角度来讲,切实注重在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引导高层决策机构来开展针对性的施工培训,从而借此来逐步增强全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比如,要重视网站建设,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性。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为了有效地确保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质量,除了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之外,还需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各项投入力度,具体涵盖了信息化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硬件投入等。一方面,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人才是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的第一生产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建筑行业研发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在施工管理人员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力求以最合理、最经济的建筑工程人才投入资金来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素质,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他们可以胜任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需求。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可以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来增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避免他们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失责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实际的情况,本着“适用、经济、高性价比”的原则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大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硬件”投入力度,为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备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建设。比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可以在自身内部来建立专门的局域网,并合理开发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专业管理软件,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日常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施工决策制定的准确度。

三、重视信息化管理细节建设

一方面,要重视信息自动化收集管理。在收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合理采用IC卡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来自动采集和录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提升手工录入信息化管理信息的效率,增强施工管理的准确率。例如,通过借助传感设备来获取设备运行状况、构件变形以及混凝土采集温度等相关技术数据;用IC片来明确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可以将那些人工收集的信息来实现电子记录,如可以借助CAD技术来实现施工图纸的电子类图形信息记录,这样可以便捷地对相关的图形信息进行录入、细化和修改,极大地增强了信息自动化搜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信息检索工具化。在检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方面,主要可以借助数据库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增强数据信息检索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借助统一工期信息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对材料供应和生产计划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检索,结合实际情况来增加项目,使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自身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检索到与自身施工作业相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和管理规定,增强信息资源获取的有效性。

四、构建互联网管理系统

以互联网管理系统构建为例,要切实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要加快构建互联网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基于互联网建设的一种管理系统,即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均主要是基于Internet技术标准项目信息交流系统来进行合理设计,具体的管理系统功能主要为: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共享项目资料库和共用的文档系统来集体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决策信息,借此来通过传递和共享项目资料来加工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层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在其自身应有的相关权限内,借助计算机来对中央数据库中的各种相关建筑工程项目信息来进行操作和更新,同时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权限和职能来将相应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划分成监理、施工和监管等不同模块,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与建立单位等相关工程主体在建筑工程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划分和业务流程情况。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划分成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要求来将相应服务器合理安置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的主管部门中,以借此来支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体系的信息库服务,且需要重视做好相应管理系统建设的安全性,做好防火墙、路由器以及登录系统等设计工作。

五、增强信息化管理系统适应性

首先,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比如,市政工程对在环境保护和噪声保护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其会影响施工工程进度以及成本花费,甚至会增加成本预估难度,所以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来合理设置一些施工参数设施功能,以为施工人员可以针对相应的施工因素来制定针对性的施工参数,提升信息数据精确性。其次,除了考虑到施工质量和安全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还需要重视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具体需要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考虑施工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便可以更好地顺应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需求。最后,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中要考虑施工的便捷性,以便最大程度降低工作量,增加必要的数据输入操作提示来增强施工管理有效性。

六、建立健全管理数据库

篇(3)

建筑行业为我国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它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支柱。建筑行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阶段,施工过程运用的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影响着施工的效率和建筑的质量,最终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提高对材料、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简单阐述了信息化管理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其运用现状,分析了当前运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一些加强运用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高,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但传统施工过程中,会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完善,造成信息交流效率低,内容不全面;对施工工艺流程的监督也不够深入,造成建筑质量下降,或施工事故频发,影响事故进度,形成人员或财产的损失。在这一背景下,将信息化引入到施工管理中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其运用也是促进管理模式优化的主要方向。

1信息化管理对施工的重要意义

1.1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建筑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对整个施工范围、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进而提高了监管部门的工作质量,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传统的监督模式大多是某一负责人进行检查,不仅效率低、范围不全面,还会因为一些“人情关系”导致监督起不到效果。信息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硬件(摄像头、PC端等)、软件的综合运用,施工现场得到了实时管理,并且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等形式进行追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1]。

1.2促进信息交流,规范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项目的周期较长,且内容比较繁多,受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很难进行全面、细化的规范。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化,根据施工条件调整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使操作员工的流程符合安全标准。例如,在施工过程因为某一环节的失误,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返工,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获取返工的原因,分析具体的操作流程,并利用信息化系统远程操控施工流程。

2信息化运用现状

2.1资金技术投入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信息化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最终出现系统难以起效的现象。另外,部分企业虽然购入了相应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配置,但并没有投入相应的管理费用,对设备的维护力度不足,也没有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还有一些企业本身不具备相关技术支持,又没有购入相关的培训知识,也没有从其他渠道获取对该系统的深入运用方法。这些问题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缓慢,不利于行业的革新。

2.2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不重视信息化系统,导致其改革进程缓慢,甚至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和阻碍。建筑企业处在传统行业中,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这造成部分企业决策者不能全面认识到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性,导致其忽视该项工作;或导致工作流于表面,最终难以取得成效,最终加剧了管理者的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

2.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建筑行业的技术专业性较强,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且信息化软件、硬件也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这导致其在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时,难以有效的交流。而且,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将信息化与之结合,导致员工的能力提升缓慢,也没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另外,我国的相关教育领域对该类型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体系,不能为建筑行业提供充足的专业知识强、信息素养强的人才,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3]。

2.4建筑工程适应能力匮乏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极强的空间移动性质,周期较长,变化快,对信息化系统的要求较高,而部分施工条件限制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这也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

3信息化运用强化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需要重视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认识到它对企业运行效率、建筑质量、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进而自主真实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第一,要加大设备的购入力度,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备型号、规模等参数[4]。第二,要增加后期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这不仅能够减少系统故障的概率,提升其稳定性,还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减少停运带来的损失。第三,要加强技术的购入,深入的运用这些信息资源。

3.2优化人员培训体系

建筑企业的管理核心是人员,只有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形象。因此,要优化人员培训体系,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意识进行培训,提升其信息管理意识,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其信息素养的培训,使其具备深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的能力。要注意,培训工作不可流于表面,要细化到实际工作中的细枝末节,规避员工的抵触情绪;还要将培训融入到工作中,对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处理。

3.3提高信息系统性能

在具备人力资源、设备的支持后,要优化系统本身,使其能够适应建筑管理的特殊性[5]。企业作为消费者,要购入符合自身的系统,同时选择使用感受良好、经济效益强的软件、硬件;信息化系统生产研发者,则需要重视将建筑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提高信息流通的速率和其全面性。例如,在这一系统中增加设计图纸的快速解析、导入和传输,这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降低了其专业要求,并提高了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4结束语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现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措施。这一过程的首要条件是企业重视,只有企业勇于进行信息化改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才能跟上经济市场发展潮流,只有这种符合市场规律的变革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企业员工需要克服信息化发展前期阶段带来的问题,积极学习其运用方法,最终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兵.浅谈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300.

[2]李梅.浅谈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8):00035.

[3]朱明川.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5):92-93.

[4]刘铸.浅谈信息化在房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10):154-155.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研究探讨;建议对策

近几年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被广泛运用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其中包括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施工进度计划管理软件等技术性的软件。在使用项目管理中也开始运用集成化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施工工作管理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管理系统未能普及。所以,为了系统化、全面化的管理施工项目,开发和建设合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对该系统框架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方案。

一、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总体结构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主要是帮助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理解施工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所涵盖的内容和注意问题,可以为决策人员选择系统评价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中该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主要内容有:施工项目管理的模式、信息技术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和系统的评估准则等。

前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建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侧面考虑的内容,而最后一个方面则是前面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二、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便于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需要认真研究管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管理中要求管理者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按照施工项目的规律和存在的特性,从整体角度出发,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综合性管理,达到最终要求的目标。

其中决定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由管理组织、管理对象和管理活动三个方面决定,并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独立,相当于在同一空间的三个不用维度,管理该空间中的工作。

(一)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

施工项目中存在施工总承包商、业主、分包商、供应商和监理方等多种形式,其项目参与方的关系组合数目较多,不便于管理。其中一种典型的形式就是,施工项目的总承包商跟业主签订施工总承包的同时还跟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另一种则是施工总承包商从业主手中签订一部分主要的项目合同,其余的工程项目则由另外的承包商从业主手中直接签订承包。而后者的承包商需要接受总承包商的管理和协调。

施工总承包商中标后直接组织相关人员完成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中对项目经理部进行监督和指导,项目经理部必须接受企业的监督和指导。这样的设置,使得总承包商内部的项目管理组织分为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两类,企业通常采用质量控制部门来控制质量,企业层的质量控制部门则对企业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但项目经历部仅对本项目的质量负责。

(二)施工项目的管理活动

施工项目管理活动按照项目管理职能可以分为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机械管理控制、合同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等。而从执行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企业层管理活动和项目管理活动两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每项管理活动的内容都涵盖了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环节。

在成本的控制活动过程中,需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每项工作需要多个步骤时,还需要对每项工作进行分解。在信息管理中管理工作程序化工作主要进行信息的输入工作,其中包括成本的控制计划的制定,此工作需要进行提交、审核和审批等工作;信息管理工作非程序化工作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程序化工作,假如在监控中出现故障就需要信息处理。

现在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中项目经理承包制主要是项目经理自行决定项目的进度过程。包括:选择分包商和采购材料等,承担盈亏责任。而项目经理责任制主要是通过公司企业管理层进行材料的购置和分包商的选择,承担的责任较小。

(三)施工项目的管理对象

施工对象分解为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等,各层次的管理对象跟施工资源、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法有密切关系,施工对象影响着管理对象。

三、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利用

(一)网络技术

通过网络急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流的远程协调工作,例如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给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实现高效率的交流和沟通。

(二)工作流管理技术

施工项目管理中有很多固定的工作流程,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管理。

(三)工程数据库技术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图形和文档等数据,需要物理、技术和几何等方面的系统来管理,而该工程数据库可以包含这些内容,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

(四)掌上电脑和XML文档

在施工现场采用掌上电脑可以作为施工现场的信息终端,可以采集现场的数据信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库信息。

在建立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系统中需要进行文档数据的交换,为了保证数据在同系统中的可读性,将大量信息数据符合统一的管理交换标准。XML文档可以利用标记的内容和包含的文本机构来处理交换的问题,支持对XML文档的数据库操作,方便了文档信息的管理。

四、已有软件的利用

1.办公软件的使用

尤其是办公软件的运用,可以进行数据和文字的处理和计算,信件、表格、文档的打印和处理,工程计算报表的编制等,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软件、

2.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软件

现在主要采用的有国内北京梦龙Mr2000项目管理软件和国外的Mircosoft Project软件。施工项目中主要局限于制作施工网络计划图。

3.图形软件

图形软件主要采用的是美国Autodesk 公司生产的Auto CAD绘图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绘制施工图、施工详图和布置图等。目前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基于程序调用的集成和直接采用Mircosoft Projec的数据文件操作。

五、系统评估准则

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实用性和可移植性等指标进行评估,必要时需要建立规范的准则来管理和评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适应性。下面主要介绍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的测度:

考虑主要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港式中的类型;允许对管理工作的流程设置;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通过集成已有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能进行信息交流的文档格式和内容;包含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必要的外部接口;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施工项目信息化的管理,认真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因为在框架中包括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考虑了现有管理模式和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适应性较强。所以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施工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智亮,秦亮,任强.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J]. 土木工程学报,2006,01:103-107+121.

[2].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J]. 中国建材资讯,2007,06:55-57.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 信息化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25-03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谁掌握了从海量信息中挖掘有效信息的技术,谁就能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谁就占有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先进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能否顺应时代变迁的需求,掐准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先进技术,逐步推进管理模式的改善和创新,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单纯管理制度的更新、管理工具的变化,而是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的变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管理层管理理念的表征,是支撑整个企业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评价一种管理模式优劣的核心是能否给企业带来期望的效益。进度、质量、成本是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三个要素,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跟踪进度、监督质量、控制成本,同时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图1施工企业三要素关系图

一、构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等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因素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行为不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出必要的调整。当今社会,先进管理理念层出不穷,高新管理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进度、质量、成本是施工企业的三个核心管理要素,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存在如图1所示的此消彼长的不确定关系。最优的质量最快的进度最低的成本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现实生活中,通常以追求三者之间的相对均衡,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管理目标。

图2企业树结构图

施工企业信息化是指从工程项目规划、招标、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合同、进度、竣工结算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逐步提高工程项目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工程项目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1]。通俗的讲,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化管理理念为支撑,以现代化管理软件系统为媒介,构建企业级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态、实时、全面监控。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以科学技术代替人工劳动的过程,是一种符合当代市场竞争环境的,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竞争能力,降低管理风险的管理模式的革新。具体来说,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功能:(1)梳理组织流程。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职能,也是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理顺工作流程,顺利组织机构,明晰管理职能,杜绝管理的灰色地带,最终形成如上页图2所示的以信息化管理理念为根基,以管理制度为主干,以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手段的模块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2)全面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管理手段。人工、物力、财力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由此延伸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三个相互依存、互通互联的企业经营活动数据流。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之间就是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三种数据流形式的管理,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全面监控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进程,并实现即时纠偏(如图3所示)。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将被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化,并实现动态更新,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有章可循、有底可查”。高效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员工手工劳动工作量,而且通过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功能管理层可以快捷、方便的查询各类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合同信息、人工信息等,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监控。(3)集成企业信息,辅助决策支持。管理模式革新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角。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一切资源服务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畅通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共享渠道,搭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辅助决策支持体系。

图3企业管理资源流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009年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推出的《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全面分析概况了当前中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

从表中分析可知,特级资质企业和一级资质企业已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共607家,仅占样本总数2 980家的20.3%。因此中国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除资金投入不够、经验不足等因素外,还暴露出如下几点主要问题,它们向大山一样,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如图4所示)。

图4信息化问题结构图

1.名存实亡。管理模式的革新是一种由表及里、由内至外的系统变革,其核心是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调整、组织机构的重组等外在特征的变化。实现了数据由手工录入至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安装了先进的管理决策支持软件,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如果不革新管理理念,只能使企业的信息化走向名存实亡的深渊,空有其表而空乏其心。

2.有名无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政令性的、条例性的强制性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产生是伴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的变换而形成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促成了这种先进管理理念的形成。如果仅仅将企业的信息化看成是一种应付检查、获取资质的工具,仅仅是一种表面文章,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停滞不前,有名无实,可能存在短期效应,但长远来看必然会因为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而被淘汰。

3.四面楚歌。管理模式的革新涉及管理理念的改变、管理制度的变化、组织机构的重组、人员岗位的调配等方方面面,必然会触动旧有管理体系,其实质是利益链的重新分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管理模式的革新必然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层次阻挠。企业信息化的功能之一是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监控,是一种权利的制衡手段,可以有效规避人为因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由于企业信息化涉及到权利体系的重组,因此也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如处理不善,可能出现四面楚歌的状况而最终覆灭。

4.盲目跟风。管理模式的革新应当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战略需求,盲目模仿典型经验,盲目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或管理技术,不仅无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徒劳无功,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不偿失。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通过了实践的检验才能有效服务于实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它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了解企业的战略需求,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才能顺利推进。(2)重点突破、逐层推进。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首先要恰当解决权利利益的分配重组问题,突破了这一障碍,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以考虑以成本管理为突破口和中心,以合约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以网络化办公为支撑的方式来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3)革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指导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体现管理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当两者达到协调统一时,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才会成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应该着眼于构建新型信息化管理理念,即从信息化的角度去分析、管理、控制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4)运用领导魅力。管理模式的革新阻力重重,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行、自下而上的配合才能解决问题。领导特别是中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有效运用领导魅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构建长效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长期的工作,因此需要构建长效机制来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如一的、长期有效的推进,改变传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存斌.中国施工企业信息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14.

[2]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J].施工企业管理,2009,(4).

Research on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LI Cun-bin,LIU Ting-ti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 具体应用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工作的每个领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前提

第一、信息技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多种领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也建立了开放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对财务管模式进行了改进,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是适应时展的需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信息的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信息的处理上比较缓慢,信息的质量不高,实效性较差,不能及时的反映信息变化。(2)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财务信息的根本,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如果出现不真实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决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3)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这样的财务管理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同时,我们要注意再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能盲目进行。(1)施工企业要采用先进的财务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实时化和无纸化,通过电子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2)要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整合,适合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需求。同时财务信息系统也要适应改革后的企业新过程和新组织结构。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保障,有利于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网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1)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逐渐的应用的财务管理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建筑施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对企业资金的获得和使用的管理工作。信息化财务管理主要围绕财务管理进行工作,对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监督性和协调性的财务管理。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高度集中,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处理,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同时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对经营、交易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2)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在施工运企业中的应用,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对施工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了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信息化管理模式发挥其功效,对财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决策支持,预核算管理、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付账款管理、及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决策支持等功能等内容,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集中处理。在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中,通过电子文本进行操作,财务信息的使用更加方便。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还可以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了财务管理的实时性,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使得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在新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曾广茶,加快推进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26)

[2]唐了香,张大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3]杨烨,李工,胡晓庆,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篇(7)

关键词:图纸管理;信息化;铁路工程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