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并购风险的概念

并购风险的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并购风险的概念

篇(1)

反向收购也叫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适合自己的上市公司(壳公司),并取得其控股权,再由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实体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主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实现上市。在反向并购中,借壳公司是非上市公司,被借壳公司为上市公司。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自2010年3月以来在海外上市的部分中国概念股公司被纷纷要求停牌或者退市。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到2011年之间,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约有46家被长期停牌或者已经退市,其中40家因收到会计质疑被责令停牌或退市。在涉嫌会计违规的这40家中国概念股公司中,有37家公司都是采取反向收购方式在美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有必要理智地看待反向收购,尤其是海外反向并购,评价其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可能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便可以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并优化资源配置、活跃资本市场。

二、企业海外反向并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外部宏观环境、拟上市公司本身、目标壳公司、中介机构、及整合五个方面,阐述我国企业海外反向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大 这里的外部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这也是在所有的海外并购中都会存在的问题。政治动荡、战争以及壳公司所在国有关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大环境等都会对借壳公司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当地企业或者国家安全的考虑,采用政治手段干预、阻挠,迫使反向收购失败。又如,在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概念股可以算得上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强心剂。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几乎全线上涨,平均收益在130%左右。

(二)拟上市公司本身资质低,对游戏规则不熟悉 不具备国内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得以通过反向收购在海外证券市场实现间接上市,是因为海外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相对较低,对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状况没有严格限制。拟上市公司本身盈利能力偏弱、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治理不足、内部控制薄弱,经营风险较高。

深入分析上文提到的遭受会计质疑40家公司,可以发现其中23家是因为中国企业对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美国上市规则以及监管要求不熟悉造成的,这占了全部受质疑公司的58%。可见,不了解境外上市规则就像一根随时都能引爆炸弹的导火线,蕴藏着风险,一旦操作不当企业就有可能因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陷入诉讼、甚至遭受并购失败。

(三)目标壳公司内部不确定性 由于参与并购的双方在信息认识上的不对称,以及壳公司的所有者想尽快将公司出售或者根本不想完成并购,目标企业有条件也有动机隐藏内部不利信息、阻碍整合过程。并购之前,借壳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获取准确信息以评估壳公司的真实价值上。

(四)中介机构“唯利是图” 中介机构为了其自身经济利益,往往夸大上市的好处,故意忽略可能遭受的损失,更有甚者帮助企业“包装”业绩。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经济上依赖于客户,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独立。有些海外会计师事务所还会把业务外包给中国当地的中小型事务所,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五)并购双方整合障碍 在并购后期阶段,问题主要存在于企业合并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整合障碍中。Mirvis和Marks(1992)作为企业跨国兼并专家曾指出,企业兼并失败的原因除了兼并交易价格、目的、对象和兼并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兼并后的整合控制失当。我国企业海外反向并购不仅要面临一般企业并购整合中存在的如管理制度整合、会计核算体系整合、人员整合、经营理念整合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两个不同国家之间语言、文化等方面差异带来的整合困难,这都是海外反向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海外反向并购风险分析

由于存在上文所述的种种问题,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反向并购存在诸多风险,且贯穿反向并购的整个过程,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在这里,本文根据风险的种类分别分析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风险。

(一)财务风险 并购前,目标企业故意隐瞒财务状况或者借壳公司没有充分做好并购前的价值评估工作,都有可能造成借壳公司完成反向收购后才发现逐渐暴露的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困境,不能实现预期的并购效果。

并购中,通过反向并购实现上市的公司一般为难以满足IPO上市条件的中小型企业,缺乏海外并购的经验,在并购过程中往往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加大了并购后面临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很难以单一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能娴熟运用壳公司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使得国内企业不能进行充分的税收筹划,也会增加并购成本。

当并购双方谈判失败,借壳方发起恶性收购时,壳公司很可能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将使并购成本远远超过预期,一旦借壳方融资不力,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有时,收购过程中还会遇到竞争对手的恶意报复,也会提高并购成本。

在并购完成后,企业还面临着再融资风险。若整合后的上市公司经营无以为继,无法满足再融资的资格,借壳公司将不能实现上市的目的,除了前期投入的资金难以回笼外,还可能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另外,所有的并购都需要一个过程,反向并购相对所需的时间较短,但也需要至少3~6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汇率的变化也会使借壳公司发生汇兑损失,带来风险。

(二)信用风险 并购前,目标壳公司所有者为了尽快出售企业,可能会粉饰或隐瞒其表外事项、或有负债、资产质量等不利信息,借壳公司面临着完成并购后才发现其欺诈行为的信用风险。投行、券商、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有鼓吹企业进行海外反向并购上市的动机。另外,海外一些中介机构在反向收购公司中持有比例很小的一定股份。这都使得这些中介机构有可能包装公司经营业绩,甚至篡改数据、伪造经营成果。

(三)整合风险 整合是对并购双方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得好会实现并购目标,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整合不当则会造成企业成本上升,价值下降。根据整合的内容不同,整合风险可以分为战略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战略整合风险是指借壳公司和壳公司战略不匹配所带来的并购失败的风险。财务整合作为并购后整合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发挥财务的传统作用,还可以通过财务手段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对财务目标的完成、对风险的控制以及跨区域之间的价值认同。然而,通过对1950年至1977年95家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Ravenscraft&Scherer(2007)发现样本企业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的比率低于同期同行业控制样本的1%,且差异显著,从而得出大部分并购企业财务协同效应不明显的结论。这说明财务整合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是两个公司之间软实力的整合过程,如若整合不当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并购失败,因而不容小觑。

(四)政治、政策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权不稳定、政治动荡、战争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政策风险指目标公司所在国相关法律法规所带来的风险。例如,其可能规定采用差别税率来降低并购企业价值,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企业海外反向并购风险解决对策

受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反向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资本运作,只有采取严谨的风险态度、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才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继而使我国企业资本运作更加国际化和规范化。根据并购的流程,本文将反向并购划分为四个阶段:制定战略规划,寻找目标公司、整合和评价,并基于反向收购的阶段以借壳企业的视角阐述如何防范风险。

(一)并战略规划阶段 首先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等。其次是对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识别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要正确评估自身的财务能力。最后要结合这些分析调查确定并购目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是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财务预算和融资计划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寻找壳公司阶段 借壳公司应该根据制定的战略规划寻找符合条件的目标壳公司。符合条件是指目标公司能够与壳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匹配、与壳公司的资源能够做到兼容或者互补,且具有可观的潜在协同效应,以降低整合风险。另外,可以雇佣专业可信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全面考察壳公司的财务状况,尤其要关注其隐性债务。这就要求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慎的全面性调查,并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

(三)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是反向并购中的关键阶段。不同于一般的并购,海外反向并购涉及到的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语言、文化、人事、会计核算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企业应该建立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计划和文化氛围。在整合的过程中遇到阻碍要及时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以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并购。

(四)评价阶段 整个并购的过程都离不开监控和评估。借壳公司要建立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设计选取合理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评价并购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以控制风险、保证并购活动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崔永梅、余璇:《基于流程的战略性并购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6期。

[2]杨敏、欧阳宗书、叶康涛、杜美杰:《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篇(2)

1.企业并购及内部控制概述

1.1并购的概念及分类

企业并购就是指一家企业以获取相应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通过购买对方资产或者股权的方式进行产权交易的活动。并购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如果按照并购双方是否出在同一产业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三种类型;如果按照并购双方是否协商一致来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两种。

1.2并购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并购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划分并购流程,并根据相应的并购流程找到潜在的风险,进而制定防范和控制相关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的、规范化的过程。

2.企业并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并购中的内部控制问题重视不够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承担着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对生产企业而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甚至是融资或投资活动,人力资源或其他内部管理活动,都需要严格控制和防范风险,这也使得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企业而言,并购活动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近年来的并购案例中,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失败案例,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并购环节的风险控制不到位,有些也是因为文化整合不到位,实际上这些都是并购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

2.2缺乏针对并购活动的有效内控体系

由于企业对并购内部控制缺乏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可行的内控体系,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仅仅制定了一些零散的内部规章和制度,各项规定之间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没有将制度同并购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没有站在风险控制的角度对并购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予以关注。一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清晰地把握风险管理的是指,使得内部控制在操作上流于形式,很难在预防并购风险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没有从并购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出发,发现并购流程的风险控制节点,因此也就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2.3过于注重并购结果的控制

在企业并购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往往过于注重对并购结果的控制,而忽视了对并购前的风险预防和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并购结果的控制面临失控的风险,极容易造成并购结果偏离并购目标,甚至导致并购活动的失败。实际上,并购的风险是贯穿于并购活动始终的,对企业而言,并购前的风险预防和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并购前企业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缺乏对风险预判,在后续的并购活动中,就会带来被动的局面,并购前的风险控制就是一种主动的风险防控行为,如果重视并购前风险的控制,就会使得后续的并购活动更为顺利。而在并购过程中,并购活动的风险需要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如果并购中的风险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到了并购结束时,就会演变为更为严重风险问题,使得并购结果偏离预期目标。

3.提升企业并购内部控制水平的建议

3.1强化人力资源的分配和整合

一是计划整合控制规划。应当做好规划,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人员的沟通策略、企业主管的角色定位、总部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合并、各部门的人才筛选及分流等。规划中应当明确整合的程序、步骤、方法及补偿措施等,同时还要注明行动的方案、重点环节等内容。二是领导控制。收购方的高管层和决策层应当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整合后的人员矛盾。整合工作的领导小组应当由收购方组建,并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管理人员等参与,并定期将整合后的人力资源现状及人才结构和员工管理问题及时向高层反映。三是主管人员控制。在现有的操作方法中,大多数收购方企业选择的还是从自己的人员中直接任命,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被收购方的人员,因为其中也有不少是相关领域的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应当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四是确保人才不流失。对收购方而言,应当对被收购方的人员妥善安置,人尽其才,使其看到发展前景,并给予和本企业员工一样的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3.2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产权制度。规范并购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收购方企业的财务控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可以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对于核心企业实力强大的收购方来说,可以发展垂直持股的方式;对于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合并的集团来说,重要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采取环状的相互持股和交换持股的方式。二是控制现金预算流转。不同的企业对此控制程度不尽相同,并购公司必须对其进行整合,明确相应制度,并定时进行分析。三是合并企业存量资产。对于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接管后的首要工作常常是处理不良资产、停止获利能力弱的产品线、办公转移到地租较便宜的地段、裁减人员等。

3.3强化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类型主要是由双方企业自身的文化强弱、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企业双方的战略规划等因素决定的。但由于企业生长环境和发展经历的不同,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文化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而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文化整合,企业价值观与员工行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时必将产生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问题,甚至可能由此影响到企业并购的成功。解决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不应该是一个谁吃掉谁的问题,或者是一个谁输谁赢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共创未来,共创辉煌,进行正确的文化整合的问题。确定了这个战略目标和思路,就有可能在文化冲突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共识,一种默契,寻求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化解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篇(3)

1 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并购,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并购是传统意义上的并购,指兼并和收购行为。其中,兼并包括了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广义的概念。而广义的并购是指除狭义并购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形式。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的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力让渡的行为。这类有效的并购活动,对企业克服资产存量效率低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并购活动的环节通常包括了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所需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在以上各项中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调查、财务报表、并购动机、并购方式、并购整合等因素也都会令并购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

2.1 中国企业并购现状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并购是企业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主动选择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而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却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企业并购行为是被动多于主动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已主动通过并购来壮大自己,近几年更是掀起了。如2004年1月,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组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跨国收购。

然而,企业并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人们既可获得成功,也可能走向失败。从全球范围来看,70%多的并购案以效果平平甚至失败告终,成效显著的不到30%。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更是低得令人吃惊,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并购成功率不足10%,重大并购失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击甚大。究其原因,大量调查表明主要是对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是对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对并购后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因为忽视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可能使原先经营正常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从而使预期的“协同效用”难以发挥。因此,挖掘企业并购存在的风险并思考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支付风险、融资风险等方面。

2.2.1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包括自有现金支付、债务融资现金支付和股权融资现金支付)、换股并购、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现金支付很容易导致并购企业的现金余额不足而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而股票支付则可能会使得股权被稀释,并购企业的收益下降。所以,联想并购IBM的PC部的时候,采用了“股票+现金”的支付方式。联想在香港上市,通过换股减少交易现金支出,通过国际银行贷款和私募筹集交易现金和运营资金。实际上,大型国际并购中,直接换股往往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用股票来支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现金支出,降低了风险。

2.2.2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的筹集到资金并保证并购顺利进行。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使用内部留存,包括企业税后利润、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变卖企业闲置资产、企业应付账款、企业各项应付税金和利息等。外部融资主要有股票、债券、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从资金的最终来源看,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外部融资,它包括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融资。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

2.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3.1 信息不对称

在并购活动中,科学的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确定双方均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是并购活动成败的关键。价值评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但交易过程中,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难以掌握目标企业全面具体的信息。许多并购方缺乏全面细致的事前调查,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做出并购决策,导致估价风险的产生。

2.3.2 评估方式落后导致估价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式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多数企业往往以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为主,在其提供的账面价值信息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得出评估价值。但财务报表信息本身存在着固有缺陷,不能及时、充分、全面地披露所有重大信息。并且,国内企业财务报告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及虚假信息问题。对于财务报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并购企业的估价风险。

2.3.3 支付方式不当引发的债务危机

支付方式选择是并购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当前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中多以现金支付或承担债务方式为主。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前提下,上述两种支付方式将使企业在并购后承担过重的财务负担,降低资本安全,从而导致偿债风险的产生。

2.3.4 融资方式选择不当引发融资风险

并购活动中,企业的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相互关联,是并购活动的成败关键。鉴于融资行为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重大,企业应根据并购动机和双方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融资方式。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股权性筹资较为困难,多以债务性筹资为主。加之支付方式多以现金支付和承担债务为主,经常出现融资危机的现象。

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估价风险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经验丰富且信誉高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有现金流量作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于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以降低对其定价的风险。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由于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很多,因此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 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科学决策资本结构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首先,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其次,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合理负债融资要求企业将负债规模控制在企业偿债能力内。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负债融资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篇(4)

关键词:企业并购;纳税筹划;并购流程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并购作为企业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的有效扩张手段,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税收作为宏观经济中影响任何一个微观企业的重要经济因素,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及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划对象。

一、企业并购与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界定。并购是兼并或称合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它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而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所谓收购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从而取得另一家企业部分业务或某一方面业务的收购行为。股份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另一家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二)纳税筹划的概念。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立场考虑,即纳税人在遵循税收国际惯例、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对其涉税事务进行必要的策划,旨在减轻税负,实现最佳纳税、涉税零风险,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活动。

二、我国企业国内并购的纳税筹划

(一)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公司选择哪个公司作为并购对象,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并购动机,并购对象选择中的决定因素是并购本身是出于短期利益而进行的带有投机性质纳税筹划中的并购还是考虑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并购。除此以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税收问题,认真地进行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购成本,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运用此项纳税筹划策略,应注意被兼并企业的纳税人资格必须消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被兼并企业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有以下两种处理办法:一是被兼并企业兼并后继续具有独立的纳税人资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在税收法规规定的期限内,由其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续弥补,不得用兼并企业的所得弥补;二是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后不具有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在税收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可由兼并企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续弥补。

(二)并购出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企业在并购活动所选择支付方式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目标企业的合作态度,进而影响到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完成。在税收方面表现为支付方式对目标企业有没有税收利益的吸引。因此,并购支付方式的纳税筹划主要是针对目标企业税收利益的筹划。

(三)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企业的并购行为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往往并非并购公司现有的资金所能即时应付的,需要多方位筹集资金,资金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与整体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融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租赁等。归纳起来,无非是债务资本融资和权益资本融资,无论采用何种资金筹措方式,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称为资金成本。在企业并购融资决策中,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还要求以较低的代价取得。税收作为一种现金流出,也是资金成本的组成内容之一,而不同的融资方式的组合,也使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在融资过程中开展纳税筹划的研究,应着重考虑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水平的影响,以及怎样的资本配置才能使企业在有效地减轻税负的同时,实现预期投资收益最大化。

三、企业并购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一)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税法的建立同任何法律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税法的许多具体条文是不断在变化的,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而纳税筹划的长期性又要求纳税人不仅要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的精神,更要时时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在并购过程中与时俱进,在发生并购行为过程中适时地调整筹划方案,尽可能实现涉税零风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相关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纳税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只有了解掌握了上述情况后,纳税人才能有效、准确地运用这些政策进行纳税筹划,避免因政策选择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二)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以降低风险。纳税筹划必须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首先,纳税筹划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其次,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纳税人应运用战略的眼光,从全局考虑整体把握,防止纳税筹划方案的片面性造成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三)保持纳税筹划方案的适度灵活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并购实际情况,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等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评估,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以保证筹划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内容摘要:并购目标的选择是企业并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目标企业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贴近度方法帮助企业选出最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目标,并以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战略并购 目标选择 模糊贴近度

问题提出

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发展实现途径有三种:一是联盟式,通过建立庞大的战略联盟体系取得发展优势;二是自身内部式,通过自身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并购式。三种模式各有特色,但并购作为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战略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并购市场发展活跃。然而,大量企业并购案例表明,由于决策风险、制度风险、谈判风险、管理风险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

在导致并购失败的诸多因素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导致整个并购行为破灭的关键因素。战略并购不同于其他并购,并购双方以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从公司经营角度出发,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适度的范围内强化核心竞争力,产生一体化协同效应。并购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状况、财务状况、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并购后企业的整体实力和长远发展。

如何从一组备选的并购目标中筛选出最符合企业需求的理想并购对象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整个并购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目标企业符合并购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符合并购企业自身实力;并购企业必须能为目标企业做出贡献;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彼此之间可以融合;并购企业必须尊重目标企业的员工、产品、市场和消费者。

从目前国内众多企业来看,并购目标选择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主要考虑影响并购的因素,如:财务、市场指标等,决策者往往只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这种决策主观性太强,使并购活动充满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战略并购是一项多指标、多因素的系统工程,需要把某些定性分析定量化,将两者相结合,对选择对象进行排序,择优选择。

模糊贴近度是模糊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用来描述两个模糊集之间的接近程度。本文以战略并购目标企业选择动因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对目标企业评价的标准模糊集合,通过计算备选企业的模糊集合与标准模糊集合之间的贴近度,择优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并购目标。

战略并购动因分析及目标企业选择评价体系设计

(一)企业战略并购的动因分析

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效率。合理的并购可以使企业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各生产过程有机配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进行筹资和融资。

2.获得范围经济效益,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并购,尤其是混合并购可以使企业生产不同品种的商品,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使收益更加稳定。

3.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实力。有利于有效发挥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公司与外部合作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实力。

4.降低交易费用,节约企业成本。企业通过并购比通过企业自身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花费更小,尤其是当被并购企业的真实价值大于其市场价格时,并购有利于减少企业扩张成本,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率。

5.经营多元化,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新的并购动因理论认为:并购能够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资产的显著增值,且区别于大多数同行业企业的独特的集体性知识、能力与文化。因此,这是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战略并购中目标企业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并购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研究,本文制定战略并购目标企业评价体系来评价备选企业(见表1)。一般评价指标分为5个层次:最好,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对于具体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周围环境来确定。

战略并购目标企业选择模型建立

将模糊贴近度理论引入战略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过程,即运用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概念和择近原则帮助企业筛选可供选择的战略并购目标。在筛选过程中,目标对象与并购主体越相近,两者的贴近度就越大。这种方法以科学的方式解决了战略并购目标的选择问题,避免出现凭借管理者的经验或感觉做出盲目决定的弊端,降低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并购后两企业整合的成功几率。

(一)综合评价

在用模糊贴近度计算之前,应对备选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每一项指标分别打分。设备选企业评价指标集为Ui=(ui(1),ui(2),…ui(k),…ui(m)),其中m为测评指标的个数,ui(k)表示第i个备选企业第k个指标值。

(二)确定理想目标企业

理想目标企业应该是n个备选企业中各类指标的最优值。设它的模糊向量U0=(u0(1),u0(2),…u0(k),…u0(m))。

(三)计算模糊贴近度

因为各个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设指标的权重集为W=(w1, w2,…wk,…wm)。根据欧式加权贴近度公式计算备选企业指标的模糊向量Ui与理想目标企业的模糊向量U0的贴近度。

(四)做出选择

依次计算各备选企业评价指标与理想目标企业模糊集的贴近度,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出适合公司需求的战略并购目标企业。

案例分析

我国某煤炭集团出于战略需要,考虑在A矿业公司、B煤矿、C煤矿3家备选目标企业中选择并购对象。则有U={U1,U2,U3}。对于这3家企业的评价将采用表1列出的30个指标,为了举例便利和企业并购目标实际需要,选取经营协同性、盈利水平、市场地位、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劳动者素质、科研能力、企业文化、管理可改善潜力、市场风险等9个指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其中,各指标分数和权重取自专家打分的平均值,具体见表2。

σ1(U1,U0)=0.915,σ2(U2,U0)=0.818,σ3(U3,U0)=0.963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到三个企业的排序为:C、A、B,第三个企业的模糊贴近度为0.963,最接近企业的需要,可以选为并购目标企业。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行为目标选择涉及很多因素,不能只凭借经验来判断。本文通过建立目标企业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贴近度方法建立模型,希望对企业并购的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祝金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并购目标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篇(6)

    【关键词】有限理性 过度自信 过度乐观 心理偏差 风险影响

    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经理人也具有真实人的特征,在决策过程中受认知、情绪和情感左右,并非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理性人。由于经理人受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等心理偏差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公司并购行为的发生。正是由于并购活动是在存在心理偏差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必然伴随着公司并购风险的出现。本文从行为金融学出发,探讨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风险影响。

    一、有限理性与经理人的有限理性

    所谓有限理性,是指人们由于受精力、能力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在决策时通常不能对各种选择方案进行全面、详尽的计算和评估,因而无法达到传统经济学在完备性、传递性等公理假设下的完全理性。

    这一术语最初来源于Herberb Simon(赫伯特·西蒙)。Simon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关于人具有无限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假定,他认为,由于现实经济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开放性系统,不同时点上的信息和状态一般是异质的,市场中的信息也往往真伪难辨,再由于人们受到财力、时间与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人们在决策时由于受上述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完全理性”,于是他提出用“有限理性”来描述人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当前,这一概念作为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经理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一种有限理性行为?一直以来,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推崇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一批学者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经理人作为“经济人”,假设在面临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一定会选择令他效用得到最大满足的方案,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们认为经理人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以西蒙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经理人也具有真实人的特征,受人的知识、情绪和情感以及信息渠道的限制,经理人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限理性的。尽管这些经理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判断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而且,经理人很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在过度自信倾向下,经理人的判断偏差往往是系统性、习惯性的。由于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经理人的行为更符合“有限理性”这一假设。本文就是从经理人的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分析在上市公司的并购过程中,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上市公司并购的风险影响。

    二、经理人的有限理性与并购风险

    目前,关于经理人有限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理人的乐观与过度自信上。所谓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指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机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就称为“过度自信”。Odean(2002)认为,经理人,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很容易过度自信,主要原因有:

    第一,人们在做复杂决策时容易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在做简单决策时对自己的能力却没有把握。企业的决策环境非常复杂,所以经理人做这类决策时容易过度自信。第二,人都有自我归因的倾向,企业的经理人本来就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了,加上自我归因偏差的存在,那么就更有过度自信的倾向。第三,在企业人才的选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无法对经理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信心强的人通常更能受到关注,这种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使得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成为企业经理人。所以经理人的行为很容易发生过度自信的心理和认知偏差。

    而企业的并购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微观经济行为,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实现净现值的最大化,如果并购得当,可能会使企业完成“惊人的一跳”,但是如果对并购对象的选择不慎、并购整合的不利、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不能经过周密的计划,并购活动可能会给企业的投资净收益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会形成并购风险。

    行为金融学认为,在并购活动中,经理人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很容易受到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他们相信并购行为能挽救经营不善的目标公司,给其盈利带来奇迹,实现管理协同效应;或是对并购活动的投资收益持过分乐观态度,认为其智慧的并购决策能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是认为自己掌握了可靠信息,找到了市场价值低于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净现值的最大化,于是实施了并购活动。但是由于经理人的行为不是“完全理性”而只是有限理性的,在理性条件下产生的并购行为,必将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也就是说,经理人的有限理性会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形成风险影响。那么,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形成了哪些风险影响呢?

    三、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上市公司并购的风险影响

    在并购活动中,经理人的有限理性会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形成以下一些风险影响。

    1、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上市公司并购战略的风险影响

    正确的并购战略要求经理人对并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及将会碰到的风险等做出准确无偏的估计。但经理人在处理各种并购信息时,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性而是经常产生高估或低估并购后未来的现金流和风险等,从而对并购战略形成风险。

    例如,经理人在制定并购战略时,会存在证实偏差这样的认知偏差。在存在证实偏差的情况下,经理人往往会坚持相信自己的假设和信念,即使现实情况已经出现了与这个假设和他们的信念相违背的反面证据,经理人也还会继续相信它、求证它、解释它。所以一旦经理人相信他的并购战略较其他的企业战略有利,经理人就可能会不再注意那些负面的信息,这将导致经理人基于一种微弱的证据而维持一种设想,即使后续证据要求他们拒绝早期的信念。而且,经理人在价值判断中容易接受肯定的证据,而将否定证据吹毛求疵。有了肯定的证据,经理人很快就会减少信息的复杂度。而对于一项正确的并购战略的制定,需要经理人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果忽视这些基本的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战略的风险大大提高。

    2、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选择目标公司的风险影响

    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要对并购的目标公司进行选择。目标公司的选择一定要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吻合,企业要根据公司内部欠缺的业务资源及弱点参考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考虑公司性质、财务税务等的影响,搜索和筛选并购目标。另外,在选择并购目标时还必须认清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整合目标企业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并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但是,由于经理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心理,在对目标公司的价值估计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对并购的目标公司价值估计过高或对并购后公司的价值估计过于乐观而产生超额支付的风险。这是因为尽管上市公司整体价值可以根据其股票的市价来判断,但股价经常无法正确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因为在股票市场上,由于噪音的自反馈机制和诱导效应,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盈利性和成长性的判断存在系统性偏差,并通过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驱使公司市场价值偏离内在价值,从而使股价无法正确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这就加大了评估目标公司价值的难度,对于并购方的经理人来说,如果他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者,那么,他必然要考虑多种因素对目标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并采取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正确的计算目标公司的价值。但是,由于经理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心理,从而使得经理人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而且正是由于经理人的过度自信,他们在过滤显示目标公司价值的各种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所以,经理人在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时往往会产生高估的可能,从而形成超额支付风险。

    3、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并购融资的风险影响

    在完成前期初步的数据分析并取得目标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收购方将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慎性调查,其中融资构成企业在这一时期并购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并购融资方面,一要考虑并购成本;二要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利弊,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比较融资方式和成本之后,选择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在融资成本、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方面做到比较细致和审慎,那么会大大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的机率。

    但是,行为金融学认为,如果把经理人融资决策过程看成一个心理过程,那么经理人认知过程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这些心理偏差的综合结果很可能导致融资决策的偏差。由于经理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如果经理人对公司的利益有错误的信念和判断,并且基于该错误信念做出有悖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决策,那么经理人的这种行为导致的成本会使得融资成本上升。而且,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乐观的经理人过高地评价息税前盈余的增长率,而过度自信的经理人过低地估计息税前盈余的波动性,因而他们倾向于选择高的杠杆并遵循行为优序融资规律。这样,企业在融资选择中,更主要的是考虑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现有主流理论所认为的债务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条件是变化莫测的,所以这给并购融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且,乐观和过度自信的经理人在融资决策时喜欢采用短期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也会加大并购融资的风险。

    总之,正是由于经理人也是普通人而非理性人,他们在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中,由于其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致陷入认知陷阱,产生行为偏差。这种行为偏差在上市公司的整个并购过程中都会形成风险,从而加大了上市公司并购成功的难度,甚至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失败。

    【参考文献】

    [1] 饶育蕾、张轮:行为金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骆志芳、张永鹏:“有限理性”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5)

    [3] 仪垂林、张力美:有限理性、情绪与决策[J].统计与决策,2005,(11)

    [4] 高 伟:基于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J].海南金融,2005,(3)

篇(7)

[关键词]海外并购;风险;并购策划;并购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42-02

1 引 言

海外并购风险表现为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是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际得到的收益相对于预期的收益之间的差别。海外并购中蕴涵着各种风险,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并购的实施过程予以分类,具体可分为并购策划阶段风险、实施阶段风险、整合阶段风险。

1.1 策划阶段的风险

包括决策失误的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制度风险。并购主体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对并购目标是否有足够的驾驭能力,都关系到海外并购能否取得成功。

1.2 实施阶段的风险

主要包括信息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反并购风险等。在并购交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全、谈判策略失误等,对并购目标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对目标企业估价偏高,使企业蒙受损失。同时,在财务方面,并购企业存在资金成本过高或现金流量不足等财务上的风险;并购行为还可能遇到目标企业股东的反对、员工的抵触等反并购风险。

1.3 整合阶段的风险

在并购整合阶段,存在因产品链重叠导致效率降低的生产风险、管理人员流失造成的管理风险、资源整合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

风险控制,是对将要并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根据得到的结果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手段,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2 并购策划和战略制定阶段的风险防范

该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自身定位不准确、缺乏明确的海外并购战略、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国外公司和投资环境(尤其是政策法规)不了解、对目标企业估价不准等。要防范这一阶段的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 明确战略,科学决策,仔细筛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制定科学的并购策略。并购前,要根据并购成本和并购风险的大小制定目标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和赢利水平的范围。在对并购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之后,便可根据得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

2.2 深入了解政策法规

要及时掌握并购目标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政策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并购国际惯例等情况,避免在未来的并购过程中发生问题。

2.3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并购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以及时防范风险,按时进行风险评价。要完善对人员、程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整个并购过程的风险降到最低。

3 并购谈判与执行阶段的风险防范

在该阶段,融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与汇率波动)、谈判风险和反并购风险等构成了我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的第二轮风险。要顺利地通过这一阶段,国内企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准确评估,避免定价风险

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价值评估的质量直接影响并购的成败。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在并购之前对目标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以掌握足够的信息是控制并购风险必不可少的措施。这些调查包括:财务调查、业务调查、法律调查等。

3.2 重点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降低谈判风险

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在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主要扮演收购经纪人和财务顾问的角色,为并购企业策划,参与并购合同的谈判,确立并购条件,协助并购方筹集资金。我国海外并购企业要充分重视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在并购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加强合作。

3.3 拓宽国际化融资渠道,减少融资风险

我国海外并购的投资母体,虽然在国内是巨型企业,然而在国际上却只是中小企业。除了资金不足外,国际汇率风险、税收风险等都是海外并购面临的融资风险。在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要谨慎选择融资方式。在汇率风险方面,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币种;二是要扩展资金来源,多元化筹资途径;三是在目标企业所在的东道国举债,借入该国货币;四是运用远期交易和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在利率风险方面,可以在借贷合同中约定利率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也可以利用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利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3.4 选择有利的支付模式,降低支付风险

付款方式一般有现金、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而海外并购金额大,具体应该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并购目的,双方进行商定。比如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不是为了长期占有而是待合适时机将其出售,可以选择短期借款的方式,因为其融资成本低;如果企业并购的目的是长期拥有目标企业,则选择与还款计划相匹配的资本结构是明智之举。

4 并购后整合阶段的风险防范

在并购策划和战略制定阶段、谈判和交易完成阶段及并购后整合阶段的失败风险概率依次是30%、17%、53%。可见,海外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应对并购后整合阶段的风险。对于国内企业,该阶段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文化整合困难,人员整合不当,并购后经营优势难以发挥等。针对这些风险,中国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4.1 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管理措施

整合的目标是将目标公司融入新公司,以发挥协同效应。因此,并购后要制定实施完善的管理方案,合理有效的进行并购整合。

4.2 控制整合成本

联合证券并购私募总部的分析师韩楚指出“并购中最大的成本是整合成本”。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就要在收购前对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作一个准确的估计。然后再以实际测算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整合。

4.3 确保完整合并企业的资源,加强业务经营整合

并购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被并企业的资源,明确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提升并购后企业的竞争力。

4.4 注重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

企业并购完成后,要注重人事重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升迁体制,培养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

5 结 论

只要存在并购行为,就有产生风险的可能,并购风险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并贯穿于海外并购的全过程。风险在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充分认识、识别、衡量和控制风险对跨国并购前的决策和并购中的整合非常重要。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完成并购,关键要充分分析、识别并购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朱仲羽.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M].苏州: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