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房屋改造与设计

房屋改造与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9: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房屋改造与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房屋改造与设计

篇(1)

关键词:房屋改造;施工

Abstract: In the expansion and renovation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been connected with various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and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The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simple to buildings overlapping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some reference to the related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housing reconstruction project.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设施标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合理的对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

1.房屋加层改造前应注意事项

1.1依据原始材料档案,查清地质情况与原设计意图对业主单位拟加层改造的房屋,认真搜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包括竣工时间、设计图纸、计算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与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等必须了解清楚原地基上的承载能力,砖砌体强度,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情况,为加层改造提供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在原始档案中,所有技术资料不能提供详细的资料时,必须会同勘察、设计等部门现场勘测和结构设计才能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1.2必须现场勘查,认真了解房屋现状与使用情况首先主要是看实物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及使用现状,关键是把竣工技术资料与原设计进行对比。是否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无严重质量缺陷和隐患;在使用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详细查看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关键的部位有无损坏,构件有无破坏;例如,基础、墙、梁、板、柱、门窗、楼盖、地基沉降、悬挑构件等。详细观察房屋的直观情况,作为原房屋设计施工的可靠度以及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初步断定其加层改造的可行性。

1.3必须做好强度复核鉴定,制定房屋加层改造的可行性方案房屋的加层改造与新建工程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原房屋的技术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充分发挥原有房屋结构的潜力。因此,房屋改造加层涉及许多新建工程没有碰到的问题,并受到许多固定的因素限制。如重新核定老地基的承载能力;老基础、墙体以及其他承重构件的强度核定和加固措施;对原结构的核定处理以及新旧结构的锚固措施等。怎样使新老结构连成一体,荷载的合理处理,使其共同工作,平面布置及空间的合理协调与隔离等。因此,一栋房屋能否加层改造,能加多少层,关键在于房屋是否加层的潜力,以及潜力究竟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在经过现场勘查和依据技术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承载能力复核验算。结合业主的要求,制定加层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交由有关专家讨论,并征得业主同意后定案,办理报批手续后,开始施工图设计。

2.改造加固设计

对于需要改造的房屋应根据原设计图纸、鉴定报告和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结构分析。

2.1荷载取值

荷载取值应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执行,当其中没有规定时,可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对于永久荷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实测确定,抽样数不得少于5个,以其平均值的1.1倍作为该荷载的荷载标准值;工艺荷载应根据使用单位提供的数据取值。

2.2结构计算分析

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和改造后的功能布局对原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中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截面太小,不满足改造后的结构要求,宜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外包钢法),然后按照加大后的截面对结构重新进行分析计算。此时新增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进行折减:柱等受压构件受压区新增混凝土和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梁板等受弯构件可以采用受压区加固和受拉区加固2种方式,采用受压区加固的受弯构件,其承载力、抗裂度、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及变形计算和验算可按叠合构件进行,采用受拉区加固的受弯构件,计算跨中承载力时,新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如果计算结果中未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大小仍合适。此时可以查核计算所需钢筋与原构件实配钢筋差别量,采用粘钢法或贴碳纤维法进行加固。粘钢量和贴碳纤维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中有关公式计算确定。最后应复核基础是否满足改造后的要求,如果基础大小不够,应采取加大加固措施。加大量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确定。

3.搭接技术

3.1墙体的搭接

3.1.1不设沉降缝的搭接方法新旧墙体直接连接时,新墙体的墙端构造柱与旧墙的连接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键销法、钢筋拉结法、压浆锚杆法和膨胀螺栓连接法。

钢筋混凝土键销法

由钢筋混凝土键销连接新旧墙体、键销需作抗剪验算和对砌体的局部承压验算。键销间距约1 000mm。该法对墙体的破坏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钢筋拉结法

钢筋穿过墙上的钻孔,将旧墙体与新墙端构造柱拉结。该法由于钻孔不便,在施工中不易把钢筋拉牢,且易将钢筋拉脱,室内作业较多,常为以下两种方法所代替。

压浆锚杆法

先在墙上钻孔径为23mm、长度大于1 000mm的孔,用水清洗钻孔后放入直径12螺杆,再以水玻璃砂浆压力灌浆,经养护,拉紧螺杆,焊在构造拄的钢筋上。该法连接可靠,但湿作业较多。施工进度较慢。

3.1.2设置沉降缝的搭接方法

为使新旧房屋墙体间只允许作相对的竖向移动(沉降),而限制其水平位移,防止新建部分的倾斜和失稳,就需采用“扣件和咬合件”连接新旧墙体, “扣件”和“咬合件”由型钢制成,扣件与旧墙体的圈梁或锚固筋焊接固定。咬合件固定于新墙体墙端构造柱上。咬合件可相对于扣件向下作一定距离的移动,但不能水平移动。

3.2楼层的连接

新旧建筑直接相连时,楼层处横墙圈梁纵向钢筋应与原建筑同标高位置的圈梁纵向钢筋焊接。在搂面相接处,可以设置成现浇板带,白板带内伸出横向拉结筋锚入旧建筑墙内,加强新旧建筑之间的整体连接。

3.3屋面的搭接

旧建筑向外扩建时,屋面一般都带有挑檐或天沟,为了保证新旧屋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应使新屋面比旧檐板底低200~300mm,新屋面伸入挑檐底,并做防水处理。一般这样的防水处理均能满足防水要求。如果必须将新屋面与旧屋面平接,则连接处的防水处理很重要。由于新建部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沉降,在屋面相接处对这种沉降最敏感。根据工程实践,在该处采用的所谓柔性防水方法,如缝中嵌油膏、上面贴油毡或油布并刷防水涂料的方法,效果都不好。屋面间的微小错动都易将防水材料拉裂,造成漏水 该部位应按伸缩缝处理,或者按照图点的方法处理,在相接处干铺油毡一层,单边用油膏固定,上面再铺设防水层。

4.结语

总之,房屋改造加固方法多样,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大量的工程实例也证明,扩建、改造和加固工程后的房屋不仅不会降低房屋的安全性能,更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万鹏.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09)

[2]任振甲.既有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分析(续)[J].华中建筑,2000,(02).

[3]闵福民,濮国美.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 今日科苑. 2007(16)

篇(2)

关键词:建筑物增层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1 概 述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建筑物66亿m2,价值38200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建筑物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所制约,在建筑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建筑结构的形式、装饰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尤其是50~70年代末所建住宅,大多是解决吃饭、睡觉问题,很少有起居室、卫生间、储藏室等,上下水、暖气、煤气、电器等设备更差,且成套率很低。这些房屋大部分是2~4层,其承重结构却有一定潜力,如果将这批住宅全部拆掉,按“九五”规划的小康标准盖新房,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如果采用房屋加层的方法改造原有住宅中结构质量较好的,就能达到经济、适用、快捷的建房目标。增层改造具有以下优点:1原有房屋一般多在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生活供应配套较完善的地区,改造这里的房屋不需征地,建筑面积又能成倍增加,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2在旧房屋上加层属于旧房改造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可维持现状,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不影响该区域正常的生活环境,深受周围居民及房屋管理部门的欢迎;3如套型变化不大的加层,施工时原使用者不用搬迁,从而解决了无拆迁过渡用房的难题,节省搬迁费;4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扩建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美化环境的要求,以满足小康住宅标准;5建设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对于缓解建房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增层改造的对象和可行性分析

2.1 增层改造的对象增层改造的目的主要是节约投资,短期收效。在选择改造对象时,更应着重于其安全设计,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房屋可进行改造:1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增层改造房屋的造价低于新建房屋造价;23~4层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房屋;3房屋结构状态良好,未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地震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裂缝;4增层改造后房高、进深加大,应基本满足房屋对日照的需求(但对房屋间距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比新建筑物要求放宽)。

2.2 增层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在接受一个增层改造的工程项目前,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它包含专业技术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

3 建筑设计增层设计的平面布局应满足现行各类小康住宅的标准,对原有住宅的调整应力求每套住宅有一完整的套型平面,即每套内有卧室、厨房、厕所及阳台。施工时应以不搬迁或少搬迁住户为原则。新旧房屋宜联成整体,最好不设施工缝。如必须利用沉降缝来解决新旧建筑的沉降差,应待立体结构完工后,用二次浇灌的方法将新旧房屋联成整体,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抗侧移能力。抗震设防区应与抗震设防加固结合进行,以达到抗震加固和改造旧房的双重目的。

在原结构上直接增层时,房屋中的烟囱及上下水管、煤气、暖气、电器设备的布局要考虑原有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如原房屋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不满足在原房屋上直接增层时,常采用门型框架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这样就可利用框架的高度设置设备层。增设设备层后,增层部分的建筑平面可重新设计组合。

在立面设计时,要做到新旧建筑本身的协调统一,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区整体格调的协调。此外,还需适当考虑日照问题。

4 结构设计

4.1 直接增层方案

(1)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下部均为砖混结构)。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如泰柏板等)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增层的承重体系可在原承重墙体上加层,也可采用与体系相反的承重体系,即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增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房屋为纵墙承重体系,增层为横墙承重体系。但必须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布置上下连贯的刚性横墙。(2)多层全框架结构。当增层部分仍采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将原结构框架柱顶凿开,接长钢筋后再浇筑增层部分的框架柱混凝土。在新旧结构交接处,亦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的转换梁,以确保新旧结构在加层处有可靠的传递,并增强节点的抵抗能力。对老框架强度的验算,除了考虑增层后增加的垂直荷载外,还要考虑房屋加高后,由于水平荷载增加而使侧移加大的影响。必要时可设剪力墙,控制侧移的影响,相对地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3)多层内框架结构。增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层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柱梁、砖壁柱设置至顶。根据抗震要求,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四大角设抗震柱,新加层抗震纵横墙采用普通砖或砌体。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钢筋混凝土内柱及带有壁柱的砖砌体的承载能力以及补强加固的可能性。(4)底层全框架结构。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由于上部加层而增加了底层框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对于经过复核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及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口)形钢架与原框架梁柱形成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合于非地震区使用)。(5)下部砖混、上部框架结构方案。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小增层荷载,在旧房屋上部分采用填充轻质墙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采用这种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有可靠的锚固或支承,通常应结合对旧房加固,宜对旧房设构造柱,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整体,从而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可能伸入既有建筑物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以避免上部框架柱未落地,而只是在旧楼层圈梁上连接,造成锚固不可靠的后果。(6)下部刚性方案、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方案的砖混结构。此类建筑主要用于增设一个较大空间的会议室等。由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差,不宜在地震区修建。在非地震区,应考虑新加纵墙有足够的承受横向风荷载的能力。此类房屋在增层时,应从外墙底部起,在室外侧沿房高增设扶壁砖柱,用以增强加层部分墙体抵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扶壁砖柱的断面应满足加层部分窗间墙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或加层部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列与旧墙体增设的构造柱相连。

4.2 外套结构当在既有建筑物上增加的层数比较多、增加的荷载较大,而原建筑的宽度不大于15m、高度在15m以下且不适于采用直接增层方案时,可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方案〔1〕。外套结构可以解决直接增层不能解决的问题:1增层以后的层数、高度可不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砌体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而放宽到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层数和高度〔2〕;2不受原平面设计及结构类型限制,可按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重新进行设计;3可以改善建筑立面,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消除外形上简单的加固痕迹。外套框架可分为两大类:1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完全脱开,外套框架底层柱很高,中间无水平支点,称为长腿柱外套框架;2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连在一起,在外套框架各层柱中间有水平支点,称为短腿柱外套框架。

5 地基基础设计

5.1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应该弄清既有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一般认为旧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在既有房屋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这种土的压密过程与基础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房屋建成的时间、土体本身的性质及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当房屋建造时间太长、原始资料不全、难于确定原有房屋的原始承载力时,也可以通过原位测试或取样化验,按与新建筑物相同的方法确定其承载力。根据经验确定由恒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对于低压缩性粘土,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完成50%~80%;中等压缩性粘土为30%~50%;高压缩性粘土为10%~30%。砂土地基的沉降量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基本完成,故建成8年以上的建筑都可认为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工程中最好在基底下1m范围内取土样化验土的允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篇(3)

关键词:鉴定检测;托换;加层;组合砖砌体;抗震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160-03

一、工程概况

某单位科研楼系四层十四间砖混结构楼房,内走廊,南北朝向,南临街道,平面形状呈矩形,开间3.6m、3.0m,南面进深6.0m,内走廊宽2.1m,北面进深4.5m,轴线平面尺寸为45.6m×12.6m,底层层高为3.6m,其余层高为3.3m,建筑面积2350m2,建于1987年。

房屋场地地质资料已遗失,现有的设计施工图中也未作任何说明,经补充勘察,其场地主要地基土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层:杂填土,局部淤填土,层厚1.2~1.5m,2层:粘质粉土,层厚3.2~5.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 KPa;3层:粉土,层厚2.2~3.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 KPa;4层:砂质粘土,层厚5.2~6.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场地地下水在地面以下0.8~1.0m。

图1 原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

二、改造要求

1.因底层沿街需改作大开间营业用房,须拆除底层6、8、10/(A~B)轴横墙及A轴部分纵墙。

2.因科研用房不足,须将房屋加一层,其加层平面布局不变,层高为3.3m,钢筋混凝土现浇坡屋面。

3.根据房屋具体改造情况,对房屋作复核验算,对不符合要求的构件作加固处理,并对其做抗震加固处理。

三、鉴定检测

1.现场查勘:开挖检查未发现房屋基础存在明显老化、腐蚀、酥碎、开裂、折断等不良情况;未发现房屋上部结构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裂缝、变形及主体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如承重墙体、带壁砖柱、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等结构性异常情况;房屋目前使用情况正常。

2.现场检测:根据国标《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采用回弹法测得其承重墙体、带壁砖柱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一层为2.8MPa、二层2.1 MPa、三层2.3 MPa、四层1.8MPa,其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不符合原设计要求;根据行标《回弹法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采用回弹法测得其承重墙体、带壁砖柱砖强度等级为一、二、三层为MU15、四层为MU10,其砖强度等级符合原设计要求;根据协标《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采用钻芯法测得其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在17.4~25. 7MPa,其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符合原设计要求;根据协标《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采用钻芯法测得其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抗压强度在19.2~24. 8MPa,其梁混凝土抗压强度符合原设计要求。

3.复核验算:为分析房屋原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梁、墙体及带壁砖柱的承载力,根据其平面、竖向布置、构件实际尺寸、配置钢筋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18,墙体及带壁砖柱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砖强度等级取MU10;并按照现行设计规范,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复核验算,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墙体及带壁砖柱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其高厚比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4.鉴定结论:经现场查勘、检测、复核验算,未发现房屋基础存在明显老化、腐蚀、酥碎、开裂、折断等不良情况;未发现房屋上部结构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裂缝、变形;且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未发现房屋主体结构主结构性异常情况;且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墙体及带壁砖柱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其高厚比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国标《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原房屋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u级,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u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u级,综合评定原房屋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su级,即其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不影响整体承载。

四、改造及加固

1.拆墙托换:房屋南面临街,底层沿街需改作大开间营业用房,须拆除底层6、8、10/(A~B)轴横墙及A轴门面部分纵墙。为此,须对底层6、8、10/(A~B)轴横墙托换,其托换方式采用墙两端贴钢筋混凝土柱、墙两侧贴钢筋混凝土梁的做法,贴梁的混凝土通过砖缝、拉结洞和砖墙咬合而共同工作,贴梁主筋伸入两端贴柱而锚固,贴柱下端锚固于基础内,中部与墙体拉结,上部与圈梁连接,贴柱、贴梁起作用后,方能拆除墙体,详见图2:托换、加固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及图3:托换梁详图;底层A轴门面部分纵墙拆除至圈梁底,圈梁兼作承重梁使用,经验算其抗弯、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采用粘贴碳纤维作加固处理。

图2托换、加固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3 托换梁详图

拖换梁混凝土强度等级100%进拆除下部墙体

2.加层改造:因科研用房不足,须将房屋加一层,其加层平面布局不变,层高为3.3m,墙体采用轻质材料混凝土砌块,钢筋混凝土现浇坡屋面。加层平面示意图详见图4:加层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为加强新老房屋接合部位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并使加层房屋的荷载安全均匀地传递给下部结构直至基础地基,在原房屋屋面上增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240mm×300mm),对上作为加层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扁柱(550mm×240mm)的下端支座,对下与原房屋构件及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整体浇筑在一起。

图4加层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

3.带壁砖柱加固:房屋增加一层,荷载也相应增加,复核验算结果如下:房屋已使用近二十年,地基土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可提高20%,根据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复核验算,其基础承载力仍满足要求,不必作加固处理;另外,其基础持力层下部土强度高于上层,也不必验算下卧层。上部结构除A、B轴带壁砖柱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外,其余均满足要求。

4.抗震加固:按图2:加固结构局部平面示意图作抗震加固,纵横墙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40mm×240mm),构造柱下部端锚固于基础内,上部与墙体拉结,同圈梁连接,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房屋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改造加固效果

房屋自改造、加固两年来,其沉降观测表明:房屋地基基础沉降速率在0.0851~0.1569mm/d之间,在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有关稳定的规定限值内,其沉降稳定,且无明显不均匀沉降;房屋上部结构未发现开裂等异常情况,且使用情况正常。

六、几点思考

1.房屋的改造、加固工作是应其遵循固有内在的工作程序和改造、加固的原则,因此只有做到科学组织,认

真鉴定检测,精心设计计算,周密施工,才能确保改造、加固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2.原有房屋经过多年使用,必须做好原有房屋的技术鉴定检测工作。经现场鉴定检测,能明确房屋主要承重构件的实际材料强度、截面尺寸、钢筋配置、损坏程度等情况,为复核验算提供技术数据;通过复核验算原有房屋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承载能力,从而确定原有房屋的安全性或可靠性等级,为其改造、加固提供技术依据。

3.根据原有房屋的安全性或可靠性等级,结合其改造内容,论证其改造的可行性,确定改造方案,并对其重新计算,对因改造而引起的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构件必需做加固处理。

4.房屋的加层不仅要考虑充分发挥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新加结构与原有结构的整体性问题,重点处理好新旧结构的受力、连接的协调工作。

5.房屋的加固应采取受力、传力明确,结构合理,构造措施得当,施工方便的设计方案,因加固增设的构件与原有房屋构件应有可靠的锚固和拉结措施,确保其共同工作。

篇(4)

一、基本情况

(一)根据衡住保组字[XX]1号文件和5月13日市房产局会议精神,珠晖区XX年城市棚户区改造第一批计划项目为2个, 一个被列入省XX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即扶小里棚户区,计划改造272户;另一个被列入我市本级XX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储备项目,即东方里棚户区,计划改造93户。

1、省级考核项目扶小里棚户区由东风街道农田里、如意里和苗圃街道扶小里三个零星棚户区构成。其中农田里规划用地18.4亩,拆迁房屋10223.6平方,改造户数95户;如意里规划用地6.9亩,拆迁房屋8976.05平方,改造户数47户;扶小里规划用地21.5亩,拆迁房屋16972.3平方,改造户数130户。农田里和如意里项目紧临衡州大道东风南路匝道两侧,扶小里项目紧临衡州大道苗圃一侧,均对城市形象造成直接影响。

2、市级储备项目东方里棚户区规划用地29.2亩,拆迁房屋4590平方,改造户数93户。该棚户区住户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五分公司职工,所住房屋大部分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砖瓦平房,房屋破旧不堪,职工强烈要求改造。

3、目前,扶小里项目已由街道上户征求住户意见,绝大多数住户愿意实施棚户区改造,同时,区城建投积极与市国土、规划部门衔接,正在做规划设计,出具规划条件。东方里棚户区已经在与住户签订房屋拆迁协议,部分房屋已经拆除。

(二)根据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的意见,原由广铁集团住房建设指挥部负责的团结里棚户区项目改由区政府为主体负责实施。该棚户区项目拟占地15.7亩,拆迁房屋6285.7平方,需要改造住户113户。该项目主要是铁路土地,拆迁的多为铁路职工住房,目前,项目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已经制定,动员大会已经召开,现正在积极与住户签订合同,已签订拆迁协议26户。

(三)苗圃地区铁路住房密集,房屋简陋,配套设施缺乏。出于统一规划、整体建设需要,我区拟考虑将与团结里棚户区相连、紧临衡州大道一侧的路向里棚户区纳入团结里棚户区一并改造。路向里棚户区占地38.9亩,需拆迁房屋6663.2平方,改造住户94户。该项目已与广铁集团签订了土地协议,解决了用地矛盾,方便由区政府为主导整体推进实施。

二、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棚户区改造是解决群众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形象、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街道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区城建投资公司负责安置房建设工作,区棚改办负责监督指导、计划上报,形成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三个结合,改善环境。坚持“三个结合”,把棚户区改造与解决衡州大道遗留问题、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结合起来,切实改善百姓住房环境和条件。衡州大道尽管已经通车,但衡州大道如意里一侧住户意见很大,房屋距离衡州大道太近,

已影响到住户的正常生活,同时,衡州大道匝道两侧房屋低矮破旧,与城市形象极不相称,急需改造。区委、区政府在研究棚户区改造时,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中的诸多因素,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既解决当前的一些突出矛盾,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3、加大力度,做细工作。棚户区改造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必须要做细,做到位,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老百姓谋福利、得实惠。按照市住保办的安排部署,我区一方面由街道组织对棚户区进行调查摸底,征求住户意见,登记住户情况,统计住房面积,为编制项目改造实施方案和资金测算方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与规划部门衔接,确定用地红线和规划建设范围,落实规划设计条件。

三、问题及建议

篇(5)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逐渐成熟,我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只有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符合国家的基本规范。本文主要针对广西境内的房屋特点及现在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鉴定以及对建筑加固改造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建筑结构;鉴定;加固改造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筑物的数量都在迅速地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是建筑的安全性的更大考验。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建筑的寿命达不到建筑的设计要求。从而导致建筑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对这些技术不达标的建筑拆除即会耗费人力和财力造成浪费,同时给城市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我国八十年代的老旧房屋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限制,更有甚者可能遭受一些自然灾害导致房屋的结构出现变形,因此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做出鉴定,来决定是否采用加固措施。而加固改造是指在是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其优点显而易见只需花少量的资金便可以恢复原有建筑的承载力。

1我国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和加固的意义

1.1我国建筑的现状

我国建筑业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有老旧的房屋基本为砌体结构,由于长时间的自然作用造成原有的传力途径逐渐发生改变,更为严重的一些房屋处于地质较差的地区容易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另外,由于设计和实际施工中的冲突导致承载力的不达标。另一面由于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对工程的质量置若罔闻,赶工期,偷工减料。造成房屋的承载力并未到达设计标准,使得房屋的承载的构件断裂,变形,裂缝。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2011年广西苍梧县沙头镇双尚新农村又现豆腐渣工程。此外,一些入住的居民对房屋结构不了解,随意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造成原有设计承载力改变也是我国房屋现有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最近才发生的台湾大地震倒塌的维冠金龙大楼的原因即是开发商的偷工减料,一部分原因也是住户乱改结构。减弱大楼的抗震能力。

1.2对建筑进行加固的意义

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可靠性,让建筑物满足原有设计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建筑物的实际荷载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的意义所在就是对建筑的受力构件进行加固满足构件的基本强度需求。对混凝土构件我们要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来进行加固。使得房屋的整体抗震水平和承载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物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一些原有的房屋拆除浪费人力物力,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人力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改变房屋的用途也是我们对房屋进行加固改造的意义所在。

2如何进行建筑结构鉴定

由于建筑物是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必然会发生一些老化。一些受力构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建筑物的异常变形和裂缝等情况。为此,我们需要先对建筑进行鉴定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建筑物本身进行加固。我国的建筑类型根据材料可以大致分为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2.1对砌体结构进行鉴定

对砌体结构进行鉴定我们首先要明确砌体结构在出现什么问题时需要检查。例如:出现裂缝,砌体的结构出现损伤,砌体的原料即砖或砌体强度改变,另外要对墙体的稳定性,连接构件例如圈梁,过梁,墙体的构造柱进行检查,还有要对墙体是否有无变形进行检查。表1分析了砌体结构强度受影响的因素我们就需要采取以下方法来具体确定砌体结构承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作出相应的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对砌体的强度进行测定:现场截取标准试件法,回弹法,化学分析法。超声波法或者是扁式液压测力器原位试验法。其次在明确其强度以后,要对其构件进行鉴定出现裂缝的需要对裂缝进行检验与评定,看是否有继续开裂的风险。原有裂缝是否对现有建筑物的承载力有影响来判定是否加固,最后对构建的承载力的检验与评定。

2.2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鉴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而现在的建筑物材料已经由原来的简单的砖,发展成混凝土等多样的建筑材料。对混凝土材质的构件强度检测的方法有:①破损法。②半破损法:钻芯法,钻孔后装拔出法,射钻法及压钉法。③非破损法: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波法,回弹法手枪法、共振法、电磁法等。混凝土的强度确定以后可以对混凝土的材质进行鉴定。此外构件出现裂缝和变形也需要进行检测。而造成混凝土出现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我们需要通过数据来验证。因此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数据来说明混凝土构件强度偏低对承载力的影响程度。①对轴心受拉构件出现损伤时无需加固,可从耐久性出发,对表面修补即可。②对轴心受压构件来说由于一般轴心受压构件配筋率较小,因此,构件承受的荷载大部分由混凝土来承担,所以构件混凝土强度偏低,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影响。受弯构件:实验数据采用ρ=0.1~1%的构件测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从C25降到C10,而正截面的承载力只有少幅度的减少,由此说明正截面混凝土强度偏低对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影响幅度不大。对于斜截面的承载力研究我们将混凝土的等级C25降到C10,造成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平均降低了15%。由此可知斜截面的承载力受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3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

3.1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一般加固就是针对房屋的承载力不足,进行加固使房屋的承载力达到要求。我国砌体结构的房屋多为老旧的房屋,使用年限长,因此对于砌体结构我们多采用如下方法:

3.1.1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面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钢筋网夹板墙,应用这一方法加固墙体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墙体的受压、受剪的承载力,从而提高其刚度和抗震性能。这种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上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该法施工工艺简单极易操作。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面积有一定的减小等。

3.1.2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用于砖柱的加固,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在进行加固时需对砌体表面进行清理,加固后需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加固后建筑的净空间有所减少。由于砖体柱的抗震能力远不如混凝土柱的。因此容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开裂,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可大幅度提高其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试验研究砌体强度可提高1.0~1.5倍。

3.2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方法

3.2.1粘贴纤维织物(布)复合材加固法

粘帖纤维织物具有和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有耐潮湿,耐腐浊,而且这一材料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而且拥有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其不足是材料易燃需要做专门的防火处理。

3.2.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适用于梁,板,柱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该法已经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4结束语

当今世界的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大部分建筑建成以后都需要后期的保养和改造加固,因此对于建成的建筑物如何加固和改造成了首要问题,由此而推动的房屋改造加固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房屋加固改造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房屋的质量来抵抗自然灾害的作用。而随着科技进步,更多成熟的技术融入到房屋改造技术中,本文研究了我国建筑的基本构造形式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提出了不同的加固改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屋的质量,本文期望为实际的房屋加固工程提供有意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振南.浅谈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及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26.

[2]凌民亮.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41.

篇(6)

面对溪流,风景如画。可狭窄的窗户与平庸的外表对于地处南汉普顿这样一处绝佳位置的房屋来说,实在是与之不符,尤其是对于一栋度假屋来说,简直就是“糟蹋”,可这便是业主拿到房屋时最初的模样,于是,大刀阔斧的改造势在必行。Stelle建筑事务所的Frederick Stelle和Luca Campaiola接受了挑战,并大获成功。

尽管原先的房屋结构有很多不足,但这对建筑师伙伴还是愿意保留房屋原有的一些温和的建筑特性以及五十年代住宅的影子,例如蝶形屋顶。尽管他们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但依旧保持了与原先建筑一致的蝶形屋顶,这既没“破坏”周围统一的天际线色彩,又符合当地住宅限高的要求。大型铝合金门窗以及强烈的线性设计也还留有五十年代的印记。当然全新的蓝色水泥地面和松木护墙板的加入使之既现代又温暖。地暖、制冷等现代化科技设施以及泡沫保温墙体又使之具备了二十一世纪的摩登与舒适。

尽管建筑外观没有太大的改造,但设计团队还是加盖了1000平方英尺的面积,并扩大了的露台面积,因为先前的露台太过狭窄,几乎都容不下一套户外家具。通过重新分配空间,合理规划,这栋度假屋初具模样。与众不同的是,改造后的度假屋房间都比较小,建筑师Frederick解释道:“对于度假屋来说,紧凑又带有独立卫浴的房间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对拥有独立又精致的卫生间的追求胜过要一个大卧室。因为是周末度假屋,所以人们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在卧室里呆着,而是出去,要么在海里要么在露台上,又或者是在开放的公共区和其他人一起玩耍交谈。因此房间小些对他们来说不会那么在意。”

一层的空间规划更适应家庭的生活节奏,落地推拉门让露台与客厅衔接,这样露台空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户外房间”。Luca说,“使用推拉门是一个经济又万无一失的增加空间感的好方法。”此外,推拉门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户外的溪流美景成为房屋的一部分,这一四季流转的风景只需透过门窗玻璃就映射进来,对度假屋而言,最美好的装饰就是室外的风景,而简单的室内方案就是最好的舞台,任四季风景在此演绎。

篇(7)

关键词: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探讨

引 言

街道空间和景观是岭南小城镇的表现之一,其质量高低影响着岭南小城镇的形象。然而,现今对于这些方面的改造都不尽如人意,并未出动根基而只是做表面功夫,这种虚饰迟早会被揭穿。所以,要真正的让岭南小城镇重回辉煌,就必须注重其改造方面。在这一点上,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街道的构成和景观的空间架构以及改造目标。

1 岭南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特色

历史上对于街道空间有着很多讨论。很多著名的学者和建筑师都对于这一问题有着很深的理解与体会。街道构成是岭南小城的形象之一,做好这些的改造工作,必定对复兴岭南小城镇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岭南小城镇的骨架,街道景观显得尤为重要。饱含特色的街道也能够反映出小城镇的文化底蕴、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富有地域特色的小城街道将会对小城镇的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岭南小城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房屋密集、错落有致,石阶石路,并不是平坦宽阔,然而极具风情。街道一般都为东西走向,房屋坐北朝南。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些村落已经十分古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延续着旧的传统。

2 对岭南小城镇的改造

对小城镇的改造要秉承坚持特色的原则,即不能将原有的和特有的特色消磨殆尽,反之应当在引入现代化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结合岭南小城镇空间的特征,对于小城镇街道的改造,本文总结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

2.1 确定改造目标

既要保持小城镇街道的原有功能,又要使其更加简单、便捷。基于刚才所分析的小城镇街道空间所具备的特点,在新时代的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可以确定改造目标:拆除太过陈旧的房屋,保留极具特色的建筑;改造街道旁边的商铺,配套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升级绿化带等。

2.2 对城镇的拆除与保留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很久,但是施工质量较差的房屋予以拆除处理。①防止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②这种摇摇欲坠的房屋的存在不利于小城镇街道空间形象的改革;③能够为新型建筑的引入创造一定的空间条件。这种创造空间的方法能使建筑物数量减少,但是空间利用率会相应提升,打造出空间稀疏但错落有致的特色。

一些沿街建筑已经成为岭南小城镇的一种艺术表现。家家户户的建筑外墙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结构,这些差异是由于气候、习俗、文化、生活方式等不同所造成的。这些建筑虽说不够精美,但也算是精巧美观的体现。对于这些,一定要注意保护,而非暴力拆除。此外,对于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房屋,可以申请保留,但是不建议人们居住。这类房屋已经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修补外墙、夯实内基等方法延长这类房屋的寿命,并且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而得以生存。对于这种房屋的保留也能够体现出对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保护。

2.3 对城镇进行建设与装饰

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以及入宅性巷道三种类型。交通性街道是指一些贯穿小城镇的交通要道,这种街道一般比较平坦、宽阔,能够让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生活性街道,简单来说就是步行街,一般分布着一些沿街商店,一般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是摩托车的方式沿街骑行。这类街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第三种,入宅性巷道,一般比较窄,主要是起着连接作用。进入巷道之后就能看到住宅,基本上没有停留的空间,大型车辆也无法入内,其主要功能是满足日常通行,连接千家万户,并且保持住宅的私密性,获取相对比较安静的居住环境。

对于不同的街道的建设,要遵循不同的方法。比如交通性街道就要尽量建设的平坦开阔,易于出行。对于生活性街道的建设,就要注重沿街商铺的形象改造。而对于入宅性巷道来说,可以保留其古色古香的韵味。

2.4 完善现代设计与改造

对于建筑的建设,首要的方面就是对于住宅区的建设,而住宅区也要讲求设计,要在保留其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加入雅致的元素。住宅区的建设不建议大面积拆除,对于一些予以保留的建筑要注重安全性的检测。如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修补,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要沿街商店的形象建设,可以改变商店的招牌,使用一些具有岭南小城镇形象特点的招牌,比如使用木制招牌,用灯笼装饰等等。对于一些空地的使用,可以拓宽思路,发散思维,不能局限于对于大城市的改造经验。比如可以建造一些娱乐场所。这里的娱乐场所并不是在大城市里常见的迪厅、唱歌房等场所,而是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场所。建设剧院是个很好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旧城镇进行必要的改造,还能够传播岭南小城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域风情的特有的氛围。

同时,对于绿化带的升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绿化带中可以种植一些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的植物,比如香樟树、红棉树等等,在增添绿色植物的同时也为小城增添别样的色彩。

3 结 语

在大城市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依旧存在着安宁的岭南小城,人们在其中悠闲自得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里人们紧张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与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时候,对于小城镇的改造会忽视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将其改造成为一般的中小城市的模样。这是对于小城镇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建筑的存在是具有相对持久性的,对于小城镇的改造应当秉承安全、舒适和方便的原则,在开辟生存空间、改造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保留。不能因为改造而磨灭了岭南小城镇的风格。这种小城镇的活力是建立在空间多元、风格迥异的基础上的,改造必须使其还原岭南小城的样子,在这个基础上增添一些能够提高生活便捷度的改造。

在保留其城镇特色的同时,对于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改造也要秉持方便居民的原则。正如刚才所提到的对于空地的使用、建设广场、大戏院等场所来陶冶人们的情操,这些都是统一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对于这些个性与共性的结合,能够使小城镇保留其原有风貌,并且为居民提供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传播岭南小城的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