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9: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从当下引发的狐狸王驱动形式来看,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体系结构,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对地方农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上,可结合当下的时代研究背景,对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目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进行简要探究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贵州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独具特色的的原生态民族工艺品品种众多,市场前景较好。鉴于贵州丰富的原生态农特产品资源,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营造相应的互联网+生态链,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加强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将成为农村电商主要的推动力。同时贵州农特电商发展相对落后,互联网+、大数据在农村电商应用不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不建全等一系列因素仍然存在,现从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一系列探究分析。

二、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贵州农特产品在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电商平台不完善

平台不完善,针对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层次分布不突出,在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善。本地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平台对品牌的推动问题,股权及承包制等问题对农户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2.电商意识不足物流不全面

电子商务的意识不足,从贵州各乡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程度来看,其乡镇农特电商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和传统销售模式,差别不大,并没有真正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实际的应用上,并未真正发挥互联网+优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其创造的价值和潜力问题依然存在,更多的增值产品及服务都有待开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地方农特电子商务物流的开发问题,高成本问题,我们需要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物流现状以及技术等方面采取龙头企业物流的带动示范性作用,在标准的要求、规模和技术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急需要解决农特电商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降低农特电商的运营成本、物流现代化水平也是突出的问题。

3.传统商业模式、农特产品物流未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需求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农特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的农特产品特别是生鲜农特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冷藏、运输及人力投入等还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建设更加庞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且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来看,贵州还存在一定的空心化,从而导致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并严重影响其农村电商的正常运行。而从电商人才的年龄分布结构来看,也出现不均衡现象,这将会造成电子人才需求断层,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农特产品电商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那么,就会影响农特电子商务的推动。

5.地区相关联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在贵州部分农商也在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但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发展意识不够,各自为政,没有联动发展。农特电商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农商虽也试水电商,但仅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并没有结合地区特点、产品特点来创新发展,更有部分农商经营者照抄照搬其他行业的发展模式,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三、贵州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为保证贵州农特电商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转型,加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对贵州农特电商发展从平台建设、物流体系、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策略分析。

1.建设完善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需要建设更为完善的电商物流体系结构,根据地区产品特点,完善农特产品物流体系。在进行相关的物流产业园建设中,提高政府引导职能,建设一套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并依照地区需求,产品需求进行层级拓展,实现对市级、县城和乡级的之间的分级联动,强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并完成对多触点,高节奏化、高层次化上的现代物流体系研究,并以此来完善对物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现有物流企业合作,借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加强现代化物流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农特电商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篇(2)

关键词:农村电商;浙江;象山县

一、引言

目前,面对市场日益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新蓝海。浙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的所在地,且所辖县市多拥有丰富的农林渔业资源,其农村电商的发展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因此研究浙江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于发现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象山县农村电商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构建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为促进浙江乃至全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课题组首先走访了象山农村电商的主管部门――象山县商务局,通过现场访谈的形式调查了解了象山县农村电商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对象山县农村电商重点个体和典型代表的实地调研,总结模式,发现问题。

1. 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

象山县地处长三角南缘,浙江中部沿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水产加工体系)。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象山农村电商发展初见成效。

从2014年起象山县政府相继了《关于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象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县政府以邮政局依托,发挥村邮站的优势,大力推进村级服务站建设,至2016年4月份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50个。2015年7月起又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积极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目前,县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新建村级农村淘宝23个,运营两个月来,已累计为村民代购26000多笔,成交额470余万,村站合伙人工资月收入普遍超5000元。

2. 象山r村电商发展的模式

农村淘宝项目是当前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中形成了政府驱动和能人(创业者)驱动两种有效模式。

模式一:政府驱动型

政府是促进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除了提供政策平台的支持之外,象山县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致力于本地电商平台的建设。2015年县财政专项投入78万元扶持打造了淘宝“特色中国・象山馆”平台。该平台通过开展商家技能培训、网上包装促销、线下对接参展等途径,相继推出了以史家糕点、莫家码头、鲲记海鲜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店铺,并创下了5分钟卖出500公斤“红美人”柑橘的佳绩。作为象山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益服务平台,象山馆在充分发挥本地农特产品突出优势的同时,有效拓宽了象山县生鲜、海干、海味零食等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开通了快车道。与此同时,此外政府还通过对入驻商家进行技能培训、开展线下资源对接会、线上流量支持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地网商群体,使农村电商不断升温。

模式二:能人驱动型

创业者是实现这一路径的主力军。以创业者为核心的能人驱动是当前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另外一种典型模式。2015年8月27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招募宣讲会在象山文化活动中心召开。会后,在400余名参加宣讲会的青年中产生了30名首批“农村淘宝”合伙人。2015年10月以来,在象山县党委、政府和象山县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宣讲会、发放传单、悬挂横幅、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以及后期的层层选拔,象山县第二批农村淘宝服务站人才招募中有32人获得了农村淘宝合伙人资格。其中,高塘岛乡江北村农村淘宝服务站是五个创业青年共同开办的,自2015年9月底开业至今,已累计为村民代购货物数千件,货值逾50万元。目前,他们正在着手虾皮、紫菜、红美人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综上所述,以政府为主导,以商家为主体,在政府和创业者双重力量的推动下,象山县网商规模不断扩大,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农村电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三、象山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上来看,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基础薄弱。象山县农村电商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整体上基础还比较薄弱、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服务平台单一。目前,“特色中国・象山馆”是象山县唯一的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益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单一,限制了象山县特色产品知名度的扩大和推广。三是农产品及其消费特征的限制。目前,象山县的特色产品主要以农产品和海鲜为主,这对加工、冷藏、保鲜等相关技术有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四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近年来象山县物流布点和网络发展步伐较快,但仍不完善。以象山县西周镇为例,部分物流点位置较偏僻,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电商发展存在一定制约。五是网络覆盖率低。目前,象山县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不高,网络信息相对还比较闭塞,直接导致农村人民信息素质缺乏,对网络的认知程度低、农村淘宝的使用范围小。六是电商人才匮乏。农村地区知识型人才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启示与建议

1. 完善平台建设

平台是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平台建设的单一和不完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统筹相关部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电商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

2. 提升储运技术

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尽快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三级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物流企业不断改进储运技术,提高储运效率,增强农村电商的市场竞争力。

3. 重视口碑效应

口碑是农村电商长期发展的基础。打造特色农村电商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口碑效应,即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督,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口味、包装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网络平台的宣传、创新和维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4. 解决人才瓶颈

目前,农民网络素质偏低,电商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出台有效措施,为农村基层吸引和留住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在农村开设电子商务课堂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网络素质。

5. 促进产业融合

象山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Y源,石浦古城、影视城、松兰山等都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因此将旅游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结合发展,在旅游中注入农产品的元素,以旅游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为象山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8).

[2]崔仁煜.繁荣农村电子商务 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空间[J].农经管理,2016(06).

[3]吕晓昶.互联网+农业――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互联网+金融,2016(05).

[4]程丽丽.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以台州为例[J].农业经济,2013(03).

[5]任鹏.江苏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D].东南大学,2015.

[6]骆巧巧.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7]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商务,2015(05).

[8]蒋照鹏,朱永法.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05).

[9]方丽珍,区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松阳县为例[J].观察,2015(06).

篇(3)

生鲜电商的上行发展需要更多及时的引导,协同已有的商业平台,规划发展路径;使农民不跟风、电商商家不盲从,在政府的正确引领下,使其在三农发展新常态中能尽快步入正确的发展轨迹。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农业”领域的独特风景,生鲜电商又作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它的发展难点在哪里?又该如何去应对生鲜电商上行的挑战?笔者认为,生鲜电商的上行发展需要更多及时的引导,协同已有的商业平台,规划发展路径;使农民不跟风、电商商家不盲从,在政府的正确引领下,使其在三农发展新常态中能尽快步入正确的发展轨迹。

发展生鲜电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力量

人们对于高质、安全、便捷的生鲜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急迫,因此,发展生鲜电商上行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首先,它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环节,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农产品生产潜力巨大和城镇需求旺盛之间的供需互补问题,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直接力量;生鲜农产品的直销可以打通许多中间商之间的壁垒,大大节省流通成本,提高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福利。

其次,它作为农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附加值环节,从农业生产到生鲜电商产品,最终为终端消费者所用,这种价值转换是生鲜电商的最重要价值体现;它可以带动农业从生产到商品的整个流通体系,促进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采纳和科学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

生鲜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的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来看,生鲜电商上行的问题同样具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但同时,也有一些个性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是整个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生态还没有有效构建起来,无法提供广泛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其中,冷链物流是重要的瓶颈,无法有效支撑生鲜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流通,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差别很大,整体的生鲜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还略显薄弱。

第二,是生鲜电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组织建设还很滞后,没有规范化的电商组织和电商人才队伍来支撑和推动生鲜电商的上行,特别是本土化的电商服务商和电商经营管理团队少。

第三,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碎片化生产现象普遍,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没有成型的标准和制度及市场规则体系,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品牌化还很薄弱。

先解决农村电商问题,再破局生鲜电商上行之路

结合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先要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因为生鲜电商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之一,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第一,要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外热内冷”的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投入来引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具有电子商务土壤和基因的农村,通过构建资金技术人才等配套体系,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村并辐射中西部农村,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农村电子商务在区域上有序均衡地发展。

第二,破除人才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和组织,如联合电商培训中心、淘宝大学等电商服务组织,先行巩固并提高当前较成熟的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源水平,形成维持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最初主力军,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这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之一;另外,可以考虑引入外部人力资源,通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来创造合宜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吸引更多的“新农人”注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成为新鲜的血液,如引导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当地返乡青年、农村能人加入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行列里,不断壮大力量。

在综合解决上述问题之后,再行破局生鲜农产品上行之路。

首先,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建商业性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包括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生鲜农产品标准的制定,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营等综合体系的构建,来支撑生鲜电商的发展;在方式上可以考虑利用已有的生鲜农产品社区支持和配送体系,构建起互动性的参与式保障和信任体系。

篇(4)

随着“互联网+” 计划的提出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互联网在甘肃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促使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应以农产品、 林果产品、 民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主,依托电子商务平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社农资连锁店、 农村邮政局 (所) 、 乡村快递网点、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并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 物流业是电子商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甘肃省作为农业省份,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创造环境。

2 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交通不发达, 物流节点少, 且互联网普及程度低, 农村物流服务信息不健全, 导致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缓慢。相关调查显示, 截至 2016 年底,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仍未能达到我国平均水平,物流节点相较其他城市少了大约20%, 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较平均水平相差40%左右 [1] 。由此可见, 甘肃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经济发展。

3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推广力度比较低

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购物与网络销售两种,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民搭建一个购买农资材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平台,使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越过各级经销商, 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因而, 互联网+时代,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甘肃省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机会难得。 但是, 甘肃省农村网民文化水平不高, 对互联网的掌握程度低, 再加上对互联网推广等技术手段的不了解,导致甘肃省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知名度很低。 这不仅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而且很难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企业的对接,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3.2 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配送成本高、 速度慢

服务质量一直都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服务质量主要指卖家的服务态度、 产品的真实程度以及物流配送的速度, 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来说, 配送成本与速度将直接影响着成交量。 目前,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从订货到送货的时间比较长,且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线下送货的过程中,往往在最后一个物流节点上配送速度是最为缓慢的 [2] 。同时, 甘肃省地域广阔, 尽管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但乡镇分布分散, 道路密度低, 且尚未成立农村物流企业, 快递公司的送货系统仅在县城, 没有覆盖乡村, 使得甘肃省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客户满意度较低, 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此外, 信息技术滞后、 快递网络的不发达,冷链物流的缺失, 不利于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

3.3 农村物流节点较少

甘肃省农村面积较大, 且大多数乡镇区均位于山区, 交通不便, 增加了快递揽货与送货的成本, 致使部分快递公司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增设物流配送、 揽收网点, 对甘肃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3] 。 目前, 通过调查显示, 甘肃省只有邮政开设了乡镇快递网点,但自然村一般都不提供揽件与派送业务; 卖家不得不自己送件, 致使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买家自行取件, 使买家对电子商务物流的满意度下降, 影响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 解决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

4.1 提高农村电商平台的推广力度, 实现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

首先,要提高农村电商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认知程度。例如: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电商平台推广技巧培训, 介绍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电商平台的推广方法,让农村电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最佳的推广方式; 通过引导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 返乡高校毕业生等投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扩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也可以通过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和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使农户通过电商平台致富, 进而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 通过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对接, 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 高效联动。

4.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投入, 增加道路覆盖面, 加大道路的密集程度,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 利用已建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 提升农村流通信息化和时效性。快递物流企业应尽快探寻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供应链配送体系和生鲜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甘肃省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通过交通运输、 供销、 邮政、 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信息共享, 完善乡村物流快递服务体系。

4.3 增加农村物流节点, 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

甘肃省的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道路等基础性设施较为落后, 导致物流成本比较高, 影响了各大物流公司开设农村物流节点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建立巨大的县级以下末端配送点, 进行全省的物流规划, 通过大面积大范围配送点的设立,保证省内物流快速、 便捷、 安全发展 [4] 。末端配送点的建立,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施。一方面, 可以充分发挥邮政在农村快递物流中的主体作用和布点广、 覆盖率高的优势, 解决由乡镇到村 “最后一公里” 快递配送瓶颈问题。另一方面, 各乡镇、 村等可以将农村超市建设成物流节点,并对超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可以很好地完成商品的揽收、包装以及信息处理等, 为网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5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对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总而言之,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甘肃省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关部门应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积极解决其在实际运行时遇到的问题, 进而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刘岩.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J].现代商业, 2016, 13(11):31-32.

篇(5)

关键词 农资电商 三热三冷 成因及解决办法

电商网购目前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电商网购不仅使产品交易更加方便快捷,活跃了市场流通,而且大大降低了买卖成本。鉴于电商网购的种种便利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农资市场环境,“农资电商”已悄然成为农资市场上的一个时髦营销方式。但是对于农资电商,现在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有支持的、有观望的、有不以为然的……个人认为:农资电商现在处于“三热三冷”的情势。

一是上热下冷。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为物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农资作为物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可见国家层面对农资物流还是很重视的。同时,发展农资电商,很多媒体的讨论也很热烈,大家都是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分析农资电商存在的诸多优势,认为农资电商就是农资流通的基本方向,也是农资生产营销的必由之路。但是对于受经营习惯影响和经营条件约束的农资经销商和农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电商网购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外热内冷。在阿里巴巴宣布投入100亿进入农资市场,京东试点在农村赊销农资的刺激下,有不少农资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尝试将电商模式引入到农资行业,建立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农资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由于农产品生产需要大量的农资,甚至业外人士认为农资放在网上销售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市场前景广阔。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农资网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次还要考虑这些条件是不是成熟,能不能实现网购,他们就会表现理性得多。

三是商热民冷。“云农场”等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和改进,已经为农资电商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对电子商务感兴趣的企业不在少数。据调查:8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农资行业目前逐渐进入电商行业,其中60%的农资企业开始进驻电子商务平台。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为农资销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考虑参与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于受网购所需的条件、流通环节需要的物流、银行结算风险等因素制约,消费者对网购的农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没有十足的信心,这些问题都导致消费者对农资电商并不是很热心。

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农资电商网购平台建设不到位。要实现网络营销,不但要有配套的网络平台,还要经过实体的物流输送、银行网银结算等起码的环节,缺一不可。而现在的一些农资电商,有的只是挂靠一些大型的网站,依托其他网站的资源做一些信息,并没有实际效果。有的就是一个网站、一个网页,综合搜索一些农资信息,这样的网络平台,其销售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但不能代表农资网络电商,而且还可能给农资电商发展带来误导,造成假象,增加了农资电商网购的难度。

(2)农资生产流程信息公布难度大。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前,首先要了解所购商品的所有信息。这就要求农资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将产品生产情况、企业全貌、员工素质乃至环境要素等都要全面在网上公开。而这些由于受生产成本、投资、技术熟练程度等条件限制,农资生产厂家很难完全做到。即使有的厂家做到了某一环节的信息公开,但也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3)农资电商网购产品传递难度大。农资产品面向的都是农村的消费群体,由于现在农村的信息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电脑普及不足或不会上网操作;有的乡镇村地名、门牌等标志信息不全,农资电商网购产品很难传递到买方。加之农资产品在输送过程中易出现损毁或对其他物品带来污染,所产生的后果和风险也难以承担。运输成本大,现在只有邮政部门具有运送农资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资电商网购难免是“一头热”。

(4)传统农资销售模式对农资电商网购有一定的抵触性。农资电商网购是一种新兴的购销方式,真正掌握了电商网购的农资经销商少之又少。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另外,传统农资营销的售后服务都实行“三包”,农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农资电商网购交易买卖双方并没有实体上的接触,产品的生产、物流配送等都无法承担“三包”责任,损失只能由农资消费者自行承担。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中,农资消费者大都可以享受“先使用后付款”的便利,而农资电商网购必须先付款再提货。所以很多农资消费者都会选择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而对农资电商网购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以上问题在农资电商网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要解决好诸类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农资电商网购要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农资电商网购作为农资流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得到市场和农资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它们在生产、流通、使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有特殊性要求,所以不能盲目认为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开展农资电商营销。应该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选择某些具体的适合电商网购的农产品来开展营销。比如动员一些条件成熟的农资生产厂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农资电商网购,以此带动农资电商网购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资电商网购系统建设的投入。新常态下发展农资电商必须加强网络平台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确保农资网络销售渠道畅通;强强联合生产厂家、物流企业、银信等部门,制定适合农资物流发展的制度规范,为农资物流提供法治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和农资消费者参与进来;加快道路、农村销售网点建设,对农村乡镇村地名、门牌等标志要准确录入,保证农资电商网购产品快速送达;加大传统农资营销与农资电商网购的融合力度,实现农资营销流通的优势互补。

(3)切实解决传统农资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解决好传统农资流通中的产品输送、仓储、过期淘汰产品的回收,假冒伪劣产品识别等问题,为农资电商网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农资补贴力度,降低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加大农资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保留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继续发挥其技术传播、科技推广的作用,推动农资产业革命。

篇(6)

关键词:淘宝镇;淘宝村;白沟;电子商务

一、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含义

淘宝村是指网商数量超过当地农村家庭户数10%,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相对完整的具有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现象。淘宝镇是在淘宝村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较大、交易额较高、得到当地政府或企业公司支持,配有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的综合电子商务集群现象。阿里研究院指出,3个或3个以上淘宝村的城镇即为淘宝镇。

二、白沟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发展模式及特点

白沟淘宝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规模较小、人员较少、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会限制白沟农村网商的规模化发展,各家顾各家的经营方式,更容易形成竞争,造成资源利用低,环境污染高等问题。第二种模式即网商将自己的网店搬到城区,工厂留在农村,形成了有规模的“前城后村”的发展模式。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白沟城区与农村之间交错纵横,淘宝村的发展基于对基础设施、数据信息、人才供应的需求,70%的经营者趋向城区发展。

白沟淘宝镇是白沟淘宝村的在线升级,是淘宝村有规模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高效率,有组织、有规划、有管理的网商集群。白沟淘宝镇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规划性高,依托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管理、组织规划,使白沟淘宝镇形成了工业园区发达,物流园区便利的网商集群。

三、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发展是突出问题

淘宝村的经营发展需要人才支持,现阶段,淘宝村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就是人才问题。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难,受白沟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核心区的影响,专业人才不愿流向淘宝村,也不愿意留在淘宝村继续发展;人才培养难,人才管理难,白沟淘宝村“老板培养老板”、“员工当老板”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

(二)恶性竞争是直观问题

白沟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商贸流通业、温泉水、物流仓储产业园区。其中箱包业是白沟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白沟产业类别少,产品品牌和宣传存在搭便车现象;淘宝村经营模式简单,易模仿、易获取,网店运营拷贝他人,同质化竞争严重;单纯的价格竞争,不利于淘宝村行业的发展;没有科学的指导,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资金发展是关键问题

淘宝村的交易模式呈现出单笔金额小、交易数量多、资金流动快、资金周转快的特点,淘宝村规模、行业、经营的扩大,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大多数网商资金量小,可抵押物品价值不高,贷款需求呈现多频次、单次额度低的特点,导致他们在申请融资贷款时,常因不符合金融机构的相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四)规范发展是长远问题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法规和监管相对滞后,管理存在盲区;对经营主体的界定模糊不清,这些电商既不是公司,也不是个体户,更不是企业,只是介于门店和仓库之间的个人经营场所;第三方支付不完善,农民对电子支付缺乏认识;同时,当前网络环境存在风险,使农民对网络产生不信任感。

(五)行业升级是时代问题

各家顾各家的经营方式,不能使淘宝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网商的单打独斗也创造不出白沟淘宝村的特色品牌;耕地红线的局限;祖父辈经营意识的影响,老一辈经营者不敢放手经营;农村基础设施的限制,抑制了淘宝村的活力,阻碍了淘宝村的在线升级。行业差别、地域差别、互联网一代思维的影响,限制了淘宝镇的在线升级。

(六)技术发展是核心问题

无论是淘宝村的农产品技术,加工制造业产品技术还是服务业产品技术都有待提高;针对客户提出的高端产品需求,淘宝村的技术更需亟待加强;尤其是淘宝村村民忽视服务类产品的创新和创造,导致淘宝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简单、僵化。

四、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及建议

(一)解决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

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由当地政府出资或者村民集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流通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中职院校或者专业对口院校;行业协会定期交流,推广成功经验,互利互惠。

(二)减缓恶性竞争的直观问题

集约化是“淘宝村”发展的趋势,平台化治理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途径;做好、做精淘宝村,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发展淘宝经营新模式;建立行业规范,各商家自觉自律,形成自我道德约束机制。

(三)解决资金发展的关键问题

金融机构、各大银行深入农村调研,开发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的农村金融产品,满足淘宝村信贷需求;同时,支持包括农民网商在内的小微型企业创业;政府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淘宝村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四)解决规范发展的长远问题

规范商第三方支付信誉评级制度,建立安全的支付系统,以此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规范实施;培养农民网络支付意识、操作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网络环境;创建网络培训学校和淘宝经营创新学校,规范淘宝村的经营管理。

(五)解决行业升级的时代问题

当前淘宝村向淘宝镇的在线升级,存在两种发展模式,即兴建农村电商孵化园和转移农村电商服务端。淘宝镇的升级,要打破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建立互联网的二代思维,实现淘宝镇的行业化、整体化、全国化。

(六)解决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规范各行业产品生产,遵从对于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方法的严格标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重视服务类产品的创新和创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增强淘宝村的竞争软实力。

团队成员通过对河北省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淘宝村淘宝镇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淘宝村淘宝镇作为一种新的济模式,最终会实现常态化。淘宝村淘宝镇的常态化将是一个持久性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团队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

[2]浙江省商务厅.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J].浙江经济,2015(14).

[3]雷雪妍,李国玉.“互联网+流通”还是“流通+互联网”(上)――《商业经济研究》第二次高端访谈[J].商业时代,2016(15).

篇(7)

【关键词】农村电商 电商发展模式 路径

一、农村已有电商发展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现有农村电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营销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营销产品,线下进行生产、收购、运输和成交等。伴随电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配套物流设施不完善、金融扶持和培育人才较少等等。现有农村电商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农村网商多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进行家庭作坊式中小企业及个体户,从事简单加工、售卖。受场地资源约束,生产规模扩张受到限制。大多数淘宝村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多数网店仍处于初创期的模仿、复制阶段,在管理上都很粗放,同品种产品“你卖我也卖”,农民各自为战,常出现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现象。存在垄断经营、人为划分市场等现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费用标准不统一、电商交易销售恶意竞价等杂乱的市场行为,垄断经营形成了一个基于网络平台销售的同业集聚,同质化现象严重,出现价格竞争,带来严重的同业恶性竞争后果。

第二,大多数的农村网商在网络经济背景知识、网店经营策略、网络营销技巧上都极为缺乏。多数厂商的经营者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网店产品的商标缺乏标准性的概念意识。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总体相对落后,需要懂得电子商务的商务型电商人才,和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的技术型电商人才,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一些网店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上农村电商营销人才极度缺乏,无法在网上打出品牌,各种网商无法整合品牌;农村电商大多数网店主要采用网络分销的形式,农村电商交易安全问题也很突出,农村电商的管理模式出现诸多问题。

第三,在农村电商发展模式中农村电商以网络交易平台为支撑,实现售卖农产品或者买入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模式。由于网络体系不健全,广大网民对于网络知识的缺乏,对网络平台销售运营支付,电商物流等知识匮乏,造成农村电商发展的障碍,电商运营涉及多个环节,设计研发“运营”生产“仓管”客服“美工”等,不能有序的进行,需要发展农村电商的外在环境,从粗放到精细,从个体为主到企业参与,从商品到品牌,由产品到服务的转变是农村电商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电商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条,开发农业农资产品的多功能性,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农业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形态。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利用信息化资源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下,面对万亿元以上的农资市场以及农村潜在的市场资源以及近七亿的农村用户人口,农村农业电商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发展,可以促使产业更新,实现人口更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完善乡镇公共与商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提升城乡的就业问题和公共与商业服务。美丽乡村与“互联网+”的融合促使农业电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下“互联网+”新型电商模式。

三、政策措施路径

(一)政府政策支持保障

政府在农村互联网电商发展中要做到坚持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和做法,大力提高对农村电商的重视,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创造一个优良的电商发展环境和氛围,帮助电商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通过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完善政策环境,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

1.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快互联网向农村村落覆盖;要大力推进农村的电话、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信息服务的触角迅速扩张,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机制,并根据农村消费水平,制定符合农民消费能力的费用标准,降低农村电商成本,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建立物质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断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探索适宜农村市场的第三方物流配送运输体系建设。

2.大力推进农业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意识。推动农村电商卖家提高品牌意识,推动创立电商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加强原创设计能力,加快从个人店铺向企业店铺转型。政府可以在工商注册、引入第三方专业设计培训机构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企业品牌化发展,扶持行业标杆企业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通过讲座、培训与实地考察等形式,鼓励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建立品牌、申请商标和产品专利、简化企业注册等手续,为企业提供有关品牌、商标和产品专利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服务。

3.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加强农民电商的教育培训定期聘请专业讲师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培训。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在本地经营高级别店铺的网商给后来的网商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做大做强成功网商与村里创业者的交流,以这些成功者的实际经历、心路历程、经验与教训,激励、鼓励创业者,传授实操性的方法和技巧。

(二)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路径

1.建立实施农业生产资源的服务型电商模式。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电商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作为直接与农民接触的农村电商服务站,打造精致的本土服务成为必然。可以培训一支优良团队,专门用当地口音并能够接地气的实现与农民的对接工作,达到服务农业生产的目的。

2.建立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产品营销型电商模式。通过实施营销电商模式,实施农村供需市场的有效衔接,解决农产品销路和农村日常消费品供需。农村电商作为搭建农村消费的新平台,应该从供给端发力,在家用电器、日用品、农资农具、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提供更多的可供农村消费者选择的商品和服务,刺激农民消费,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同样作为城市居民对农产品需求的供给端,可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与农民合作,为城镇消费者提供更多原产地产品、特色农产品等,打造原产地及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提供帮助,同时也从供给端增加了城镇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空间。从而形成各种农产品电商、农村服务业电商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商。

3.设立综合信息服务型电商。农村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面V量大涉及多方面,不仅包含大量政策、科技、市场类信息,还涉及农村生活的教育培训、求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面对农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采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来整合和共享涉农信息资源,为涉农部门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为涉农经济组织搭建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为农民群众创建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也必不可少。

“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应从开展土地开发预售制到农产品直购直销等模式,在共生单元间纵横联合,挖掘农业商业价值。农村电商的竞争优势不是单个网商力量之和,而应是通过权益类投资“长期战略合同”一体化扩张等,追求农村电商整体价值最大化。在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更多的生产决策及市场价格供需信息,构建基于“互联网+农业”的农产品的产业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成钢.“互联网+”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2]刘学敏.如何推进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当代经济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