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案例
时间:2023-07-30 10:09: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主要内容
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以市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具体有:
1.围绕市总体应急预案进行深入报道。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公布后,由**日报全文刊登,同时配发短篇评论文章。广电总台在**新闻等节目中摘要播出。“一报两台”、**在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刊登或播出介绍制定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背景、目的、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的通稿。各级主要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市总体应急预案的做法,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负责落实,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共同配合)。
2.开展专项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的解读宣传。市专项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简本公布后,由**日报、**广电总台和**在线等新闻媒体陆续刊登可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37个、应急保障行动方案7个简本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负责提供,经市应急办统稿后供媒体选用(由市应急办、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和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共同负责,在总体预案简本公布后1个月内陆续刊登)。
3.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县区、各部门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市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案例。此外,由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采访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基层干部和专家,以及曾受到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的普通群众,请他们根据自身体会谈对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感想和看法。二是介绍市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市应急办协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科技局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请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新闻媒体采访)。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增强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以出版和发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事发前,能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事发中,能使公众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反应,如何自救、互救;事发后,能够抚平公众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具体有:
1.开辟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专栏和系列访谈。在市内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开辟形式多样的专栏、专版、专题、专刊和系列谈等,介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具体落实)。
2.编辑和发放科普读物。充分整合我市科普宣传、音像制作方面的优势,广泛收集有关灾害和应急处置方面的资料,分类别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制作和播出有关电视、广播等作品(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3.举办报告会、论坛、讲座等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科技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市应急办、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4.开展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四进”活动。根据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把乡村、厂矿、街道、学校的处置公共危机工作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到户到人、应急救援到点到位”的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特别是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山区农村以防御自然灾害为重点,企业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社区、学校以平安建设为重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经贸委(经发局)、建设、民政、农业、教育、安监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5.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和外籍在湖人员,采取集中宣讲《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出墙报、放幻灯片、放映时插播应急救护知识内容的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聋哑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人群和场合,对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进行讲解和帮助阅读,进行专题讲解或演示,制作宣传橱窗,进行持久而深入的宣传(由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宣传部门会同公安、民政、建设、农业、安监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负责实施)。
6.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宣传。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会同市级各主要新闻单位组织实施)。
(三)以专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110宣传日”、“人防宣传月”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和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联系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司法局、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进行宣传。宣传政府加强应急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由市应急办和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安排)。
(四)以不同特定岗位为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学校教育。积极参与编写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教材,使应急防护知识尽快进入课堂(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2.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对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和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和教育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行政学院和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分步实施)。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由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分步实施)。
4.志愿者培训。加强应急技能的培训(由市应急办会同团市委、市民政局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五)以公共场所为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制作宣传海报,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工地、车站、市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二是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市、县区电视台播出,在公共汽车等运输工具上广泛宣传;三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四是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技术展览等活动;五是利用电子信息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形式扩大防灾信息及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六是创造条件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由市、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二、工作要求
(一)积极配合新闻媒体,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由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同时要落实责任,及时提供素材,主动接受采访,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4年的时间,在全社会树立起比较牢固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人关心公共安全、家家知晓应急防护知识的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多形式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发挥网络资源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将科技馆等列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细分受教育者的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并努力取得实效。
3.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特别要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有利时机,结合救援和调查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
4.开展应急咨询服务。随着应急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各种应急工作的不断开展,社会公众将从被动接受宣传向主动了解、学习相关应急知识转变,应急管理也要从宣传教育向应急咨询转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条件,建立完善全面的应急知识咨询库,在政府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进行宣传,及时更新网页,建立互动机制,并将各种短期与长期宣传方式结合起来,设立和公布相关咨询机构、网站、论坛的地址、联系方式,畅通群众了解、学习应急知识的渠道。
5.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要动员社会团体、新闻、文化、教育等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共同负责宣传教育实施方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每年进行一次回顾和检查,对宣传教育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提供专项经费保障,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经费,同级财政部门应予积极支持。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经费,原则上在各部门相关预算中优先安排,需增加的经费在年度预算中申请。同时,也要动员、鼓励、支持媒体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发挥好公益宣传作用。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模型
突发公共事件(Public Emergency)特指政府公共管理领域所遭遇的,已经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迅速做出决断,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摆脱困境的一系列紧急事件。受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口与产业集中程度逐步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社会遭受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上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Ⅱ向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突发性等特征,当地政府部门的快速应急响应能力成为决定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迅速准确地确定适当的应急方案,进行干预和管理是成功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步骤。
目前,已有学者开展过相关的研究:邓云峰等提出了城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框架;铁永波等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也进行了初步研究;王绍玉对城市灾害的应急管理、城市政府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等问题作了研究;郝春新、王绍玉讨论了防灾减灾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吴宗之、刘茂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综合以上发现,所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过程以及组织层面上,以及预案的分级研究。很少有研究者从定量的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方法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在现实情况中,公共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其很难恰好符合某个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的从多个候选方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并依此进行实施成为成功管理公共突发时间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运用灰决策理论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的决策评价算法。
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
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危机的预警准备、危机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三个方面。
危机的预警准备。政府应通过适用的预警技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立相关应急信息网络和传播机制,能够向公众及时、快速地相关信息;建设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医疗、抢险等应急准备;在当地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使得广大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知道如何应对,避免产生恐慌。虽然公共突发事件是无法避免的,但充分的早期预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秩序等的破坏。
危机的应急反应。危机的应急反应主要指公共突发事件已发生时,中央或省、市级政府需协调各级政府、及时调配资源,组织迅速有效的救援活动,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并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急反应时间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当地政府部门能否进行快速应急反应是能否有效控制事件后果的决定因素,也是当地政府部门组织能力和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的直观体现。
危机后的恢复。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恢复除了进行相关的设施创建和财产损失评估外,还应重点关注公众的情绪及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及时对受害者提供紧急的安抚措施;平息公众的不安以及焦虑情绪等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的评价模型建立
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及实现步骤。灰色系统理论(gray system theory)是一门基于数学理论的学科,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工程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最大特点是它适用于处理信息不完备的决策问题。主要以只知道部分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提取,准确描述系统的运行行为和演化规律。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非重复性和突然爆发性的特点使得决策者无法在开始获得完全的信息,许多决策都必须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因此,在公共突发事件决策中应用灰决策方法尤为适合。运用灰决策理论进行决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建立针对决策事件的决策局势,并确定评价体系样本;做效果测度变换,计算极大值目标值和极小值目标值;统一测度空间,确定满意局势。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评价的指标有很多,但众多指标普遍存在迭代现象,即多个指标之间存在重复考量同种因素的情况。若选取带有重复因子的指标参与评价,各指标间的迭代现象会使评价结果偏离实际情况,重复因子越多,偏离就会越严重。因此,恰当的指标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选取时需要对各个因素综合分析。本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选取了能综合反映其治理效果的四个评价指标:资源需求程度、社会或自然环境危害程度、公共安全威胁消减程度、控制效果显现时间。
应急方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某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应急预案,最终形成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需要对三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最优。
根据以往经验及相关专家预测,三个方案的相关数据如下表1所示:
通过对四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知,资源需求程度、社会/自然环境危害程度和控制效果显现时间这三个指标的值越小,说明相关方案越优秀。因此,针对这三个目标,应寻找极小值目标;同样的,对公共安全威胁消减程度这一目标,需要寻找极大值目标。
根据灰色决策理论,由以上数据确定目标极值,并做效果测度变换后可得:
对以上结果统一测度空间:(方案1,方案2,方案3):(0.89,0.81,0.81)。最终,通过计算可找出满意局势为方案1。
即在综合考虑资源需求程度,社会或自然环境危害程度、公共安全威胁消减程度、控制效果显现时间等指标后,方案1是最佳选择。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重要指示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我街干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指挥和专业水平,提高重点部位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省应急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机制,组织我街干部、各办公室各社区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各项应急预案应急知识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忧患防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指导原则。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中,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分级分类、保证质量,整合资源、创新方式,规范管理、有序进行的指导原则。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级分类实施培训,提高受训对象的素质和能力。
二、主要任务、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安排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我街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每名应急管理人员做到“五知十会”,即:知道应急管理的相关法规,会排查隐患、会登记造册;知道防灾减灾的基本要求,会辨识风险、会监测预警;知道灾害救助的政策规定,会统计灾情、会核报灾情;知道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会初期处置、会组织疏散;知道信息处理的基本方式,会接报信息、会使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安全生产(包括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等)隐患排查治理、自然灾害(包括水旱、地震、地质、气象等灾害)风险辨识管控、监测预警、信息接报、应急避险、事故灾害初期处置、群众救助等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素质。
(三)培训对象。根据我街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应急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我街干部、各办公室各社区应急管理人员、我街应急处置救援队伍队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我街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各办公室各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街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培训安排。把应急管理纳入街道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应取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应急管理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参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按照保证质量的培训原则,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三、加强领导,提高保障
关键词:实训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71-02
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承担着现场控制的重要责任。他们不仅是现场处置者,还承担着指导监督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开展应急管理的重任。因此,该校开设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在该课程40学时的教学中,实训教学课时仅有10学时。为了实现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1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环节设计
1.1 完成实训准备
实训是师生共演的舞台,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所以教师在每次实训前首先要撰写实训计划,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步骤、实训人员分组及实训准备材料等内容。然后将实训计划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分组和材料准备各项工作,同时要强调实训中的注意事项,如:纪律要求、操作要求、安全要求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对学生实训准备工作开展进行及时检查,如在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的实训项目准备时,要求学生先制作调查问卷,如果老师没有及时跟进检查把关的话,就会发现有的组的调查问卷明显地粗制滥造,缺少答案的,错别字的,问题缺乏导向性的情况十分突出。
1.2 创设实训情境
波莉亚曾经说过:“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老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场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实训情境包括实地实训情境和模拟实训情境,如在宿舍楼和教学楼开展安全疏散演习,带学生到火车站参观公安民警反恐备勤工作都是创设实地实训情境;在安防实验室进行模拟安全检查,在布置好的教室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就是创设模拟实训情境。
1.3 进行实训引导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老师在实训中的引导首先是以实训目标为指引,通过有效的提醒或提示使学生理解实训要求,更加规范、有效完成实训任务。如在校园行政楼安全防范检查的时候,提示学生注意办公室门的材质,并且观察不同材质门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安装不同材质门的原因,使同学们深刻领会重点保卫对象的措施与一般保卫对象的区别。其次,老师在实训引导中能够及时解决学生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要求进入校园监控室进行检查时,往往会被工作人员拒绝,由老师在场进行协调,事情一般都会得到顺利解决。从实训完成的质量来看,一般有老师带队的实训小组,实训完成质量比没有实训老师带队的要高。
1.4 开展实训总结
实训结束后,要及时对实训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加深对实训的感受和体悟。如在校园安全检查实训完成后,授课老师要求每组学生将自己检查中拍摄的照片、视频及安全检查总结制作成为PPT文件,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演示完成后,首先由下一组同学对前一组同学的实训进行点评和打分;其次再由教师对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打分。这样的流程不仅提高了每组同学的活动参与度,还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方法实践
2.1 “体验式”教学法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涵括了安全危机管理预防、处置及恢复三个管理流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安全危机知识宣传教育、现场秩序维护、现场救护、现场疏散、应对媒体危机、心理辅导等危机预防与处置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重大事故现场模拟记者招待会、“牺牲公民自由以维系社会公共安全是否合理”辩论赛、制作安全防范预案、校园防火安全宣传和校园安全疏散演习等实训活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产生角色代入感,使学生主动加入、主动准备、主动思考。如在进行重大事故现场模拟记者招待会实训活动时,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学生们认真在网上收集了相关资料,自行分配了招待会中主持、发言人、新闻媒体等角色,撰写了发言稿,还制作了话筒、座位标签、证件等道具,使学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要做”的转变。
2.2 “参观式” 教学法
“参观式”教学法就是教师组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实战部门的工作状况,并撰写观察笔记。如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博览会,带学生到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观察火车站反恐备勤和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然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察小论文。这种教学一般在校外进行,一方面拓展了实训场地,解决了学校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让实训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实战服务。如在火车站实训时,火车站的备勤民警当场向学生示范了民警单警八件套装备的使用,还展示了各种最新的消防设备,这是学校模拟教学场地和器材无法比拟的,因此,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兴致勃勃,流连忘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参观式” 教学法实施时,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室外参观场地较大,而带队老师一般为2~3人,因此,对于学生的引导工作难于同时进行,有的同学难免处于“打酱油”状态。另外外出实训还需要考虑场地和管理人员联系、车辆安排及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控能力。
2.3 “协作式”教学法
每次实训时,学生至少有6组同时开展实训,一位实训教师很难把控住实训场面。考虑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如现场秩序维护和现场疏散与《保卫学》课程有关,现场救援与处置与《现场急救》课程内容有关,联系相关科目的教师联合开展了“协作式”实训教学。如参观湖南省防灾教育馆,进行火灾报警、火场逃生等演习,就是由《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师和该课程授课教师联合开展的。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贴近实战,还加强了与实战部门的联系,请实战部门的同事对实训进行指导,如在校园安全疏散演习和学院安全检查的实训活动中,特意请来学院保卫处的领导为学生进行了事前讲解,实训完成后,又把实训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保卫处,这样的实训教学既解决了实训老师缺少的问题,又促进了学生与实战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2.4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前提供社会热点问题,或最新案例,或一些前瞻性的观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余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加强对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
当然,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还遇到了实训场地不足,实训器材陈旧,实训操作不够规范,实训经费欠缺、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实训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实训条件的完善,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静.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犯罪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71-72.
当前欧美工业技术发达国家企业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而我国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目前大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而且多数是定性分析或事故后分析,这种管理办法较为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要求。大多企业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质量与安全管理时,由于缺乏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系统建设和应用很不理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企业公共安全生产情况日益复杂,生产数据信息急剧增加,传统的工作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运用现代通信、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指导、服务于企业公共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0。
1国外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研究进展及现状时
许多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理化性质测定、毒理试验、风险评价、优先名单筛选、信息系统建立、事故预测和制定应急措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研究与建设等诸多方面,较早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都有着自己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1. 1美国危化品信息系统进展与现状
美国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能力居世界之首,尤其是数据库产业,无论其生产规模、产值、数量、质量、品种、类型,还是服务方式和手段,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生产国和输出国。中国的数据库产业仍步履艰难,蹒跚于起步阶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信息资源工作的滞后,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比较中美两国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两国除在历史、经济、技术、社会方面有差异外,还在管理方法和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美国信息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化学物质信息网CSIN,通过CSIN可检索的数据库有:①DIALOG商业数据库;②MEDLARs(MediealLiteratureAnalysisandRetrieralSystem,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③ChemicalAbstraetsOn¬line(联机化学文摘);④CTS(ChemicalInformationService,化学信息服务);⑤HACs(HazardAssesmentComputerSystem,美国海岸卫队的有害物质评价计算机系统)。DIALOG和ORBIT还联接175个以上独立数据库,信息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医学、商务等内容。CSIN系统支持多种检索操作,包括自动引导检索、直接联机检索和辅助联机检索。不熟悉CSIN系统的用户,可按菜单提示用自动引导检索系统。
1. 2其他发达国家危化品信息系统进展与现状英国DESCNET系统,英国国际斯坦福研究所编辑出版,属计算机信息管理与普通文书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有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库存化合物约10万个。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始组建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系统。1976年,正式成立并改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IRPTC)。RPTC负责收集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资料,鉴定潜在的有毒化学品,提出控制有毒化学品的政策、措施和标准方面的建议与对策。向网络成员国提供权威性最新有毒化学品情报资料,作为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及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价和实现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IRPTC系统是世界上著名的有毒化学品信息数据库。建在IBM-370计算机上,采用世界四大著名商业软件之一的ADABAS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NATURAL语言编程。加拿大开发的化学品数据库(TRADENAMES)、化学安全数据库(CHEMINFO)都在该国的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角色。日本开发有化学品事故数据库(Relationalin¬formationSystemForChemicalAceidentsDatabase),该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1) 事故可根据详细情况检索,并且数据库可提供基于结果的统计分析。
(2) 以图表方式提供检索结果,帮助形象的理解检索结论。
(3) 每个事故都链接了该次事故中的化学物品危险特性及其医疗救援方法。
(4) 每个事故都附加了很多信息,以便做更多的分析研究。
2国内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研究进展及现状
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在本世纪初起步,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以后,也逐步开展了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信息化基础性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基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由于各级机构组建不久,经费投入较少,各地、各级机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2003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国家安全生产规划纲(2004-2010年)》中指出:“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并开始着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研究和开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测控制系统、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检索系统、安全生产专家库系统、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等08。
近年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努力,我国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上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有待完善。
2. 1基于多功能系统模块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研究
开发研究系统模块功能强大,管理决策服务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度大的共享平台,将是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化建设的一个主导方向。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06BAK01B03)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CASST-HazChem危险化学品应急信息查询系统”08。该系统主要用途是针对政府和企业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需求,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事故现场应急指挥与处理的需求,提供危险化学品详细特性及应急辅助信息支持。主要包括获取危险化学品详细特性信息的‘‘已知物质查询”功能;根据性状和健康危害表现确定物质的“未知物质识别”功能;以及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隔离距离和防护距离的“应急辅助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危险化学品详细特性和应急辅助信息查询结果的pdf格式文件导出和打印功能。
但是该系统在对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专家库及文件管理上存在着一定不足和缺失。专业数据库可进一步细化,数据浏览的方式较为单一。
2008年,中国安科院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开发了《区县级政府安监部门安全监管信息平台》09,信息平台将采用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安监部门信息中心对服务器(Server)进行安装和维护,各成员单位(客户端)将采用浏览器(Browse)进行对服务器访问。在这种结构中,服务器端安装应用程序,各种的命令的执行、数据的处理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客户端不安装应用程序,所有的日常操作可通过浏览器来完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由用户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安全生产隐患申报、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安监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报表和统计分析、安全生产信息、安监部门内部各科室管理等几个模块组成。
该平台已在北京市宣武区安监局成功开发运用。平台根据北京市宣武区安监局的主要职责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综合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简化了工作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好评。该平台对B/S结构的运用方便了各单位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常态化、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系统在较小区域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该系统的信息量有待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在安全信息共享上存在很大局限性。
2008年,天津相关部门研究推出了《危险化学品信息支持系统》,该系统包安全技术说明书、括危险化学品数据库、事故处理方案、法规及标准、应急预案等功能模块。该系统2008年通过天津市政府组织的有关专家论证,既可为危化品相关企业日常运营、事故处理、员工培训与考核、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信息化应用平台,也可为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对危化品相关企业的管理、考核与服务提供高校的工具平台。
2010年,江苏省安科院成功研究开发了类似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M,该软件系统设计多种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同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可全面了解与展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概况,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科学管理。软件系统模块包括:企业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事故后果模拟以及用户管理等大功能模块。通过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地理位置分布、危险化学品种类、行业分布等统计特性,在GIS系统上进行各种专题图分析,为政府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综合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途径。江苏和天津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共性,以上两个系统都存在系统模块功能不够全面,不够细化。并且在数据库技术上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2. 2基于专项功能系统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研究
不少科研工作者在危化信息系统的专项功能研究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危化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的细化与完善。2007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研究开发了《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该系统提出建立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所需要的软件条件及硬件设施,应急技术中心正常运作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国外相应应急咨询机构的成功经验,确定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的运行模式。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推动成果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公共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建立危化品公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实施,为危险化学品单位、政府安全监管及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但在权威数据库的连接,人员管理,文件管理省存在缺失和不足,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2008年,中国安科院易高翔研究小组为提高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研制开发了《基于GIS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系统》。系统首先针对应急处置实时性强要求,根据事故泄漏基本情况,借鉴国外的ERG2000初始隔离距离标准,快速在电子地图上画出紧急隔离区域和防护区域,报告泄漏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基本防护措施。软件系统只要求输入化学品名称、泄漏模式、泄漏量、简单气象条件等简单参数,便可自动从内嵌的危险化学品热物性数据库中调出相应的热物性参数,确定最大/瞬时空间污染范围、在下风向特定位置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任意点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该系统在应急泄露处理上有着较好的操作性,但是由于针对事故类型单适用面很窄,在应用推广上存在不小的难度。
2009年,中国安科院的桑海泉高级工程师提出了基于GIS、GPS、GPRS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及该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功能设计M。该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利用GPS和GPRS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跟踪和监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及运输车辆信息的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动态管理等功能,从而为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抑制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伤损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系统并在大连某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的应用上去的良好的效果,很值得借鉴学习。
2010年,吉林化工学院与中石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究了《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危险化学品查询系统、决策生成系统、技术支持系统构成。其中危险化学品查询系统主要为方便用户了解泄漏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提供服务。决策生成系统主要是在危险化学品发生突发泄漏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泄漏情况、自然环境,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处置方法,生成应急处置预案。技术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堵漏的方法及器材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该系统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上有着很好的应用,但是事故的类型多样化,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事故处理技术的要求,需形成多功能,多模块的安全技术信息系统。专项功能系统的深化研究可以为开发多功能系统提供很好的平台与基础,两者相得益彰。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多样化,开发研究一种系统模块功能强大,管理决策服务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度大的共享平台,将是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化建设的一个主导方。
3国内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机构建设尚在逐步完善之中,安全生产信息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只有少数几个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依靠原省级煤管局的基础,开展了部分安全生产计算机应用工作,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监督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政府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我国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危险化学品数据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便是案例数据的收集,大多数系统是通过政府部门获得数据资源,然后由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录入。但政府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不能保证及时的公布事故的信息;有些事故单位,因害怕受到处罚,故意瞒报事故,这就使得数据库中的事故案例信息不全面,因样本数量太少造成统计分析结果可信度降低。
(2) 通用性差,行业针对性弱。不能完全涵盖企业特有的管理活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动态质量数据的随时更新,难以达到企业的特定要求。系统各应用模块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难以实现综合的质量信息管理。
(3) 在功能方面,现有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以提供数据检索、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为主,没有与人工智能技术、案例推理技术结合,并且系统模块功能较为单这使得数据库的应用范围狭窄,没有发挥出现代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优势。部分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浏览数据库中的信息需要先安装客户机软件,限制了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灵活性。
(4) 在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还相当落后,我国大部分管理部门和企业依靠经验进行管理,造成管理与实际脱节,例如管理人员难以准确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供求情况,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不清楚,难以准确对运输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制定决策;危险货物从业人员难以获得全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等。因此,要改善危险货物管理现状,必须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的研究力度,尽快建立适合需要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5) 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不健全。从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看,主要是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运行效益差;覆盖面小,技术服务面窄;缺乏资金,技术升级困难。有关化学应急救援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在我国的建设几乎是空白。
4结论与展望
4. 1结论
综上所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监督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从安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角度入手,开发研究一种系统模块功能强大,管理决策服务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度大的共享平台,将是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化建设的一个主导方向。通过我国安全科技工作者的公共努力,定会在我国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中树立新的里程碑。愿我国安全科技工作者公共努力,使我国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4.2展望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故等事件,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高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功能,健全和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教育向大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以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群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高地,是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板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使公共安全教育越发成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实现学校有序发展,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作用突出。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对民众的公共安全教育仍处于零散、不正常、低水平、不健全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虽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但仍未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及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视为系统工程,加强内外沟通,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整体性覆盖。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
(一)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教育应该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开展,实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强势推进,才能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规范制度,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领导小组应该由党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安全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包括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处、保卫、团委、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为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教育实践、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组织领导上的坚强保障。
(二)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对外联接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并不能脱离校外世界而独立存在。不仅教育的内容、目标、环境、对象等深受外界影响,教育本身也需要形成内外合力。学校应主动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参照标准进行建设,主动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安全教育的建议指导、考核评估等。高校应主动与公安、教育、民政、建设、工商、安监、广电、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形成公共安全教育外部联动机制甚至组建交流平台,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本校公共安全舆情及安全教育实施状况。根据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要点,参与地区安全教育专项研究,参与地区性的安全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等。高校要注意与周边社区配合,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区域安全工作体系之中,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群效能,形成公共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1]。学校在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应与家长联系沟通,配合学校安全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积极搜集典型安全教育案例、开展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与科学研究等,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2]”做出重要贡献。
(三)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人才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队伍虽无必要强行实行“专职化”,但也应制定公共安全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只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才能担任公共安全课教师。为此,校领导要带头讲公共安全课,发挥示范效应。鼓励班主任、保卫处骨干等承担公共安全课程,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课特聘教师巡讲机制,从卫生、交通、消防队、公安、国安、文化等部门遴选聘用社会贤达人士加盟公共安全教育队伍,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为提高师资水平,还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学习制度,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①,使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构建起包括公共安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并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注意公共安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国防教育课等课程的交叉与整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渗透教育功能。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突出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05意见”)。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必修课程,在内容上都会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这是利用思政课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先天条件”。在这些课程中,公共安全问题零散分布在部分章节之中,思政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把握“教育时机”,碰到公共安全方面的内容可以“借题发挥”、精讲细讲。3.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全国高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从本科专业一级门类来看,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来源于某些具体的行业领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与公共安全毫无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职”,其他公共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例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大专业包括: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卫生监督专业和全球健康学等小专业。这些专业都和卫生公共安全有关,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安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种看似零散的点滴教育,恰恰体现了“全员参与,系统孕育”的教育策略。4.开展公共安全专题教育班会、团日活动、青年论坛、讲座、党课等都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依托“青年者培养工程”,率先在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开设“人的生死观”“如何科学对待我们的人生环境”“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家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切实提升公共安全意识。5.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实践教学是深化公共安全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消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大学生对特定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公共安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演习演练、技能训练;组织大学生利用各种便捷的交流平台对公共安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评判;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公共生活,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6.在多种平台中营造综合教育氛围高校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学生的特征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网站、QQ群(包括班级群、社团群、共青团群、党员群等)、宣传栏等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视频和影像优势,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便捷性和生动性。将公共安全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海报、校园网络宣传、保卫部门官方微博、安全教育周等多种安全教育活动中,融入小电影、话剧、相声、摄影、绘画、文学等作品中,共同营造公共安全教育情境化、大众化、常态化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
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旨在总结公共安全教育经验教训,促进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高校对本校公共安全教育情况要做好大数据分析,通过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构建起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即时动态地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状况,并据此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共安全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团队、先进事迹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激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3]”等评价标准指标对高校和校长进行督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构建高校公共安全自我教育体系
“教是为了不教”。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成果,让大学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3]。通过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等组织载体,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公共安全理论与应急知识,围绕公共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学生自发建立学生治保会、自律会、安全协会等安全教育组织,积极开展实践演练、加强安全防卫指导,进行安全巡查,与有关部门配合排查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大学生中的矛盾纠纷[4]。同时,对在维护校园治安和稳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组织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冯小宁.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7.
[2]刘江民.构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7-03-28(2).
[3]李超.公共安全教育公安机关大有可为[N].人民公安报.2015-03-06(4).
根据区政府办《关于做好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我乡对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20*年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20*年,我乡未发生等级性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
(三)公共卫生。20*年,我乡发生一般食物中毒事故1起,无一例人员死亡,未发生ⅲ级以上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
二、20*年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分析与评估
20*年,我乡按照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全乡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我乡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乡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完善修编乡、站所和各类专项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乡处置植物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乡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乡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等21个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流程,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先后组织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处置演练和防洪、消防等演习,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联动和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
(二)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我乡负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发出预警报告,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把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我乡坚持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应急自救能力,以宣传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全面提升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通过会议、标语等宣传我乡“关注民情,关爱民生,共建和谐”的应急管理工作宗旨,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能力和应急自救能力。
(四)强力推进应急管理“三进入”工作。开展了应急管理进农户、进私营业主、进校园的“三进入”工作,在××村、××中学成功建立应急管理进基层示范点的基础上,指导各村“两委”、卫生院和学校等编制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建立应急管理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体系,使我乡现有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了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三、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年,我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少数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应急管理及防灾自救的宣传载体和形式还不多,公众对应急管理了解不全面,应急自救知识相对欠缺,自救能力还不强。二是预案还不够细。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三是应急演练规模较小、联动性不高,针对性尚需加强。四是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工作需继续加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制度,全面落实责任。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重点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并依照应急目标管理考核程序和制度,对于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一抓到底,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二)突出重点,推进常态管理。一是抓好预案编制的完善。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抓好应急演练和宣传。在全乡有计划组织道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同步加大对群众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面对危机的自救能力和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重点下移,做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理顺机制,推进协同处置。一是理顺信息报送机制。进一步细化乡内的信息报送规则,明确信息报告责任,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理顺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日常监管获取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时预警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置预案,逐步建立通过设定危机类别和等级进行风险提示的预测预警机制。三是理顺协同处置机制。制定应急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危机处置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四)强化管理,加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卫生、国土、农业、林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警务、医务、民兵应急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开展教育培训,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