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1)

一、休闲农业的含义、发展模式、特点

1.休闲农业的含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等地兴起,后来广泛扩展到欧美地区。虽然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但内涵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环境生态质量,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观光、休闲、旅游之所。在我国休闲农业虽然刚刚发展起来,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发展潜力非常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从而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城乡结合部休闲旅游的发展,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中国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非常多样化,主要有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和市民合作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等等。

连片开发模式主要是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农家乐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农民与城市市民相互合作,共同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休闲农园。

民俗文化塔台,旅游经济唱戏。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农业休闲旅游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3.休闲农业的特点: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发展,依赖众多其他资源,但主要还是以农业为首。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休闲农业依托于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二者很好的结合发展,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的结合,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依托要素决定他的发展有一个限度,如果超出最大限度,会造成众多问题,还会影响。农业和生态资源、景观等其他发展得以存在的基础很容易被破坏,这就要求在生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大力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住宿、度假、游乐,还可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如此可见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身接触农业生态资源,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游客与整个休闲农业发展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游客参与其中,而游客的又会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休闲旅游发挥如火如荼,广大城市游客不仅得到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上也得到的休整,而且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开阔眼界,增加自身素养。这样的休闲旅游模式远胜于传统的旅游,可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城乡结合部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在兼具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的结合,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往往占有更大的优势。首先相对与城市而言,城乡结合地区劳动力廉价,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作城市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其次从地理位置而言,城乡结合部兼具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城市与农村并不能完全分开,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这又使得城市的发展具有延展性,整个休闲农业发展更具有潜力;最后相对高楼林立,建筑物高企的城市而言,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要好很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城乡结合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2)

国内休闲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经初具产业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分布地区不断拓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局限,从东到西遍布全国各地。据农业部农业休闲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登记的693个休闲农业点中,东部地区占47.5%,中部地区占27.1%,西部地区占25.4%[2]。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城市远郊区农村发展福射,从而实现了城乡经济互利共赢。休闲农业产业规模逐年壮大。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为12000家,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从业人员仅500万人[3]。而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4]。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丰富多样。2005年以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以传统农业的观光采摘为主,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业类型不够丰富。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新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观光旅游阶段发展到农事、民俗体验阶段,消费者参与性日益增强。在经营模式上,国内休闲农业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发展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并行发展阶段。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开始初步凸显。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是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推动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从业者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展开,评选结果在相关网站公布。此项活动对于增强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具有良好信誉和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往消费。

2当前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态势喜人,成绩斐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制约我国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初步显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内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国内休闲农业开发基本上是以农民或乡镇企业自主开发建设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彼此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从而导致各地开发项目大同小异,经营方式过于单一,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都不强。有些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贪大求洋,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失去了乡土气息和农业特色,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从整体上看,国内休闲农业还处于简单仿效和粗放经营的低级阶段,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产品同质化严重。休闲农业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少地方,农民是经营休闲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从事过经营休闲农业的专门训练,经营活动还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休闲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资本逐利的本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合作,整个产业出于无序竞争状态,这在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政府扶持休闲农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休闲农业主要靠市场,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与休闲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政策优惠都需要政府统筹协调。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热衷于通过招商引资大上快上工业项目,对发展休闲农业缺乏足够重视。在对休闲农业的管理上,往往是政出多头,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使从业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到位,农民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观愿望,但受制于资金缺乏的限制,无法顺利从事该项产业。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土地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格局,不利于整体利用,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将土地连成一片开发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5]”这对于突破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加快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3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主管部门和休闲农业从业者,只有在准确把握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内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首先,要坚持突出市场导向的竞争发展理念。休闲农业从业者必须要逐步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休闲农业消费对象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其次,要坚持突出农业文化发展理念。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所在、关键所系,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高度重视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使消费者在消费休闲农业物质产品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再次,要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搞竭泽而渔式的盲目开发,那样只会断送休闲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在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最终推动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政府管理引导更加科学规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2种手段,单一的市场调节容易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无序竞争的态势,政府管理对于克服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休闲农业领域出现的问题,政府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首先,各级政府可以探索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领导机制,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和管理。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再次,政府要大力加强休闲农业人才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从业质量和水平,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休闲农业经营方式更加多元。一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成立休闲农业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以克服一家一户经营的局限,推进休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探索实行休闲农业业务外包制。不同产业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在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它可以显著提高各个产业的综合效益。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探索将部分业务对外承包,充分发挥分工协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费用。三是探索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现代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休闲农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从而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效率,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篇(3)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淡水渔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淡水渔业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渔业发展中,淡水渔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总产量甚至高达国内渔业产量的40%。淡水渔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水环境;使得国民的膳食结构更加合理化,有助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

2 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据农业部的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可知,2010~2012年,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分别为2346.5万t、2471.93万t、2644.54万t。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淡水渔业正在稳步发展。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未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环境不断恶化、附加值相对有限等。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2 问题

2.2.1 未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淡水渔业一直面临小规模经营的尴尬局面,政府没有给予积极的引导,养殖户严重缺乏合作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只是埋头养鱼,而未能及时而准确地分析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当面临不景气的市场时,则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损失惨重。该类问题的出现,和未形成规模养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2.2.2 劳动生产率偏低

整体分析,我国淡水渔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先进养殖机械及技术的引用率偏低。部分养殖户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使得淡水渔业养殖模式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再加上相当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给国内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重重阻力。

2.2.3 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给淡水渔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加重;一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问题,有效的湖泊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2]。上述两大问题,给国内淡水渔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还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食品安全问题。

2.2.4 附加值相对有限

对淡水渔业进行分析发现,初级鱼产品的市场获利率通常不高,所以,提高深加工水平,从而形成一条科学完整的淡水渔业产业链,最终提高淡水渔业产品的附加值,便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在淡水鱼产品深加工这一块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企业尚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如此一来,便暴露出了产品附加值相对有限的问题,这对于该类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3 淡水渔业发展趋势

3.1 生态渔业大有作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渔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生态渔业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以下思路:基于消费者需求,转变经营模式;致力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研究并开发农牧渔联合经营,从而保证综合效益。在实施上述思路的过程中,相信生态渔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将会被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从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休闲渔业前景诱人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因而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休闲旅游市场日渐活跃,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休闲渔业的概念被提出,并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其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休闲渔业的出现和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所以,休闲渔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3]。

3.3 水产品加工前途无量

在市场规律的内在引导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国内淡水渔业正朝着“三化”(即规模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淡水渔业无论在生产质量方面,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均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水产品加工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朝着系列化、多样化以及高附加值的方向不断发展。水产品加工属于一个朝阳产业,在其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将会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4 结语

现阶段,绿色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淡水渔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则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观念,重视并加大对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静宜.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农业,2012(06):183.

篇(4)

Abstract: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new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m, and it has a very positive meaning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ources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sta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are analyzed, and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City.

关键词: 休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消费升级;城市化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consumer upgrades;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85-02

0 引言

我国在总量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这种外向型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转而通过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已是必然,这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之一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意义

1.1 休闲农业的概念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与国外相比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与过程又有着较大不同。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休闲农业是在城市近郊或与中心城市有便利交通的较远乡村,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新型农业科技、园艺技术、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低耗能生产,提供高质量绿色农产品、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具有观光旅游、农业生产、教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综合新型农业产业。

1.2 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1.2.1 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拉动内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由原来的重量变为重质。因此,这些年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给了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提供高质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

1.2.2 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使我国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劳动力的进入需要大量的就业机会。休闲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属于第一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跨越三个产业,直接服务于城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比较起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2.3 有利于增强农业自身实力 农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弱势行业,而休闲农业要求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它提供的产品已不再是初级农产品,而是精细化生产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休闲农业拉长了产业链,除了物质产品之外把农业资源与体验经济相结合同样是它的重要产品。这些都会增强农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1.2.4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休闲农业的精细化集约化生产不但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农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休闲农业通过科学绿色的生产过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物质产品和悠闲怡人的田园风光,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观赏休闲型;②畜牧养殖型;③现代农业园型;④农园采摘型;⑤渔场垂钓型;⑥综合开发型模式。

2.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2.2.1 优势 首先,区域位置较为优越。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都十分发达,有着较为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其次,农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郑州市地貌类型多样、四季特征分明、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都为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市场较为需求旺盛,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2.2.2 劣势 首先,其劣势表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多以观光休闲、采摘垂钓等初级模式为主。这种形态单一的初级模式可替代性强,容易被复制,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次,资源利用混乱,生态环境受损。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90%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由于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档次低。最后,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经验,盲目发展,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2.2.3 机遇 首先,中部崛起战略为我市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产业转移的趋势也逐步明显,企业在资金、人才方面的西进也在加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次,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最后,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4 挑战 首先,休闲农业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投资人都愿意把资金投到回报高、资金周转快的项目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其次,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难题。最后,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过多使用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在加快工业化和诚市化的进程中,非农业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大量减少。

3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首先,合理的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掌握休闲农业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依据,做好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其次,要把握市场,对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目标定位。要明确把休闲农业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再次,对郑州地区资源正确认识,把整个规划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结构性分类。

3.2 完善市场,加强旅游规制 因地制宜,建立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比较大,应该以省为单位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以市一级制定实施细则。在休闲农业旅游中进行质量管理,对质量低劣侵犯游客权益的行为要进行惩治。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利用行业认证、质量监督等手段,提高旅游质量。

3.3 做好信息服务,发展目的地营销 目的地营销是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它的营销经费由各级政府的财政公共支出,由政府出面塑造和传播旅游地鲜明的、富有吸引力的形象,提升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经营者和游客双方对信息和获取的及时需求[7]。

3.4 掘广品内涵,提局服务品质 加大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必须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和教育,使从业者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使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高休闲农业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安文静.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市休闲农业和农业嘉年华分析为例[D].2011(6):49-51.

篇(5)

摘 要:北农科技园结合北京昌平地区的资源、气候、良好的硬件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但当前的水平仍旧不高,本文从园区的发展优势、现有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北农科技园的休闲农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北农科技园;休闲农业;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8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高度发达和居民相对富裕背景下发展起来、农业转型阶段的新的产业形态。随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扩大、休闲内容的充实,休闲农业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休闲农业以传统农业为基础,近年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在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附带观光、创汇、教育等特点,有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与特色化的功效。休闲农业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农业技术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手实践,游客可轻松愉快的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 ,此外,还能学习农业、生物、生态的相关知识。

北农科技园隶属北京农学院,地处昌平区、毗邻北六环,交通便利,是北京中小学生、北京农学院农事农时的实践教学基地。北农科技园引领新兴休闲农业使游客可参观、体验各种农业项目,将社会需求和农业院校的硬件资源有机整合,使游客充分体验农业乐趣,休闲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 以多样化体验项目为特色的休闲农业

科技园引进高新农业技术,起到很好示范观摩效果,在园区游客可进行水果采摘、农技学习、苗木认养及标本制作等活动,极大的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1.1 农事实践体验

在日光温室前的土地上进行起垄作畦、中耕松土,进行水稻、玉米、马铃薯的种植,让游客了解到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巧,对农事实践活动有了比较深刻直观的印象。

1.2 学技术、悟农道

学农“技”、更要懂农“道”。传统农耕智慧,需要通过劳动加深体会。此外,园区工作人员还耐心对游客讲解传统豆腐的发展史及磨豆腐的基本流程,让游客亲手磨豆腐,使游客体验到农事艰辛和农民劳苦。同时,开展欢乐农事体验,特色的玉米脱粒、独轮车运粮、扁担挑物等让人回味无穷。

1.3 欢乐自娱、丰衣足食

将分割成块的土地认养给游客,他们可无拘束的种植、采摘水果、蔬菜和花卉,园区内也可提供由园内工作人员代管的服务,游客只需定期来此随时检查关注自己经营作物的生长情况即可。此外,让游客亲自动手收割田间蔬菜、林间捡鸡蛋,提高家庭的沟通协作的同时,游客也体会到了乡村自然之美。

1.4 寓情于景,强化学习

设置有特色的情景,引领课堂书本内容的延伸,使游客展开无限遐想,比如在学习骆宾王的《咏鹅》时,就可把园区散养的鹅放入水塘让同学们进行想象回味。

1.5 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

游客识别果树、花卉、蔬菜,在游乐中走进自然,并采集制作各类不同的植物标本。北农科技园曾受北京市教委委托,结合科技园现有植物资源特色,向中学生开放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科技园的多位老师授课讲解植物识别要点、标本制作技巧,深受社会好评。

1.6 参观农业生产线

科技园建有多家农业标准化生产车间,如酸奶加工厂、葡萄酒加工车间、蘑菇菌棒生产流水线、饲料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生产线等,加深了游客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的了解。

1.7 休闲运动

借助科技园内的绿色生态环境,打造运动项目,如攀岩拓展、竞走、跳绳、乒乓球和篮球等运动项目,增强游客身体素质。

2 园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2.1 增加休闲服务,引进品牌项目

打造安全、舒适的就餐娱乐环境,打造主题休闲农场,在硬件建设上增加资金投入,打造更多有品牌的大中型项目,力求让“园区有特色可看,农民有事情可做,学生有东西可学”。

2.2 规划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是发展园区休闲农业的首要思路,更大程度的争取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积极贯彻开发与保护结合,不能一味的盲目搞建设,让消费者仅仅体验收果、摘菜的农家乐,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却让层次停留在一般现代农业水平,得不偿失。

2.3 打造高新休闲农业

农业发展、园区增收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立足点,继续依靠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技术优势,重视休闲农业的开发新途径、引进新“种质”、新“材料”,积极打造高新技术式的农业园区。

2.4 增加宣传力度

北农科技园也因休闲农业能带给游客全方位的舒适感受,而愈加得到北京地区游客的关注,要不断扩大其知名度,需要依靠政府力量向社会各界推荐,同时,科技园要充分展现学校“窗口”的作用,加强网站的建设,并依靠北京农学院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借助媒体力量,通过专访、专题节目、新闻、板报等途径扩大宣传;借助其他途径,如通过入园企业的大客户介绍,通过入园参观的中小学生的传播,通过政府对外传播等。

3 结语

休闲农业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农业目标单一、技术落后的弊病,本文综述了北农科技园休闲农业现有情况和前景分析,为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休闲农业是一新兴事物,北农科技园的休闲农业也仅有3a时间,加之笔者学术和研究水平有限,势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欢迎同行各界人士来完善和指导。

⒖嘉南

[1]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39-42.

[2]周淑景.农业转型阶段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25-34.

[3]徐广才,史亚军,谢翔燕,等.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5):306-311.

[4]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等.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4):453-454.

[5]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1):23-24.

[6]俞菊生,吴轶韵,罗强.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5):1002-1006.

[7]段小力,张黎强.都市休闲创意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9):307-311.

[8]牛君仪.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对策[J].生态经济,2014(1):124-125.

[9]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6(4):144-145.

[10]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38-39.

篇(6)

关键词:地区特点;京津翼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文化休闲产业

2016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课题组成员”课题名称:廊坊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023;课题组成员:孟建锋、韩立娜、罗雁翎

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所需要面对风险及机遇并存,谁如果要是能够掌握到机遇,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取得显著成果。先救对于廊坊市来说就是一个发展的绝好时期,在京津翼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在发展中能够协助京津翼整体发展,受到优益最为显著,对于廊坊市来说是一次挑战及机遇。廊坊市位于河北省的中部,与北京及田径相近,享有“京津走廊明珠”的美称。廊坊市在转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地区上所具有的优势,探索出适合城市结构发展特点的经济格局,形成高端产业结构去,带动廊坊市经济发展建设。

1 发展地区特色

廊坊市在转型发展建设中,应该积极推动个性城镇及乡村建设工作。中心城市在廊坊市发展建设中应该给与充分关注,将主城城区内构件商务行政中心及科学产业园区。按照廊坊市内各各乡镇产业结构布局特点,将红木、鲁能等等地区建设成为特色性小镇,创建健康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固安及北三县等等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积极创建重点片区,这样其他市区在发展建设中就能够形成精品示范去,带动廊坊市整体性发展建设,将廊坊市所制定的有关项目全部落实,带动廊坊市旅游行业发展。推动农业建设,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所能够产生出的经济效益。

廊坊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就应该将廊坊市周围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明确区域发展对象,提高廊坊市基础性建设,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将廊坊市与周围环境优点相互作用,推动廊坊市城镇化发展,完善廊坊市产业结构,让廊坊市整体性建设,发挥辐射效应价值,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真正提高廊坊市竞争力。调整廊坊市空间结构,创建城市主干结构康洁,按照一定功能科学合理对于城市区域划分。廊坊市在转型中应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团性发展建设,利用北京新机场建设所带来的商机,整个廊坊市内部结构,构件主城区、永清、固安及廊坊新区所构成的组团结构布局[1]。

(一)区域定位

京津翼整体发展,是所制定的伟大战略政策,政府部门也将这个战略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与京津翼连接,对于城市重点项目重点分析,增加对于产业园区及项目施工重视,通过相关元素带动新型产业结构的建设,产业应该放在“高”、“绿”上面,让经济结构在更加高效率轨道上发展,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树立廊坊市形象。

廊坊市城市所具有的功能与京津翼城市的部分功能相一致,因此廊坊市能够有效借鉴京津翼一体化背景下下发展,拥有一定实力,这样京津积极主动与廊坊市合作。正式如此,廊坊市在发展中必须以新型产业作为支撑,创建高端产业链条。廊坊市周围区域在城市发展中主要功能有两个,首先就是与京津翼城市功能相结合,探索与京津沟通合作,其次就是创建个性化经济区域,带动廊坊市经济发展[2]。

(二)完善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就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表现,人们在对一个城市发展建设评价首先就判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城市所拥有的环境十分恶劣,空间布局凌乱,这个城市就一定不会吸引到投资商,因此基础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廊坊市在基础建设中,首先就应该对于区域整体规划,其中包括对于建筑物及道路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率性,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其次就是对于廊坊市的环境美化,增加城市内绿化面积,保证城市内植物数量及种类,保证绿化结构的多层次,让人们身心得到舒爽,同时还应该提高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视,科学合理植物生产形状,接到的洁净,科学配置垃圾桶[3]。

2 产业结构的转化和优化

近几年,廊坊市经济在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对于廊坊市财政统计得出,廊坊市财政总值在480亿左右,已经远远超过廊坊市政府部门所制定的财政预算,经济增长效率河北省第一,全国第三。廊坊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知道充分利用京津翼一体化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廊坊市自身还在积极创新,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及高新产业都引入到廊坊市中,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廊坊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增加高端产业结构的建设,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在有关政策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新型产业结构上面,通过信息产业体系的发展,让廊坊市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特点。

(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

京津翼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发展建设中能够有效将传统结构上所存在的缺点弥补,让廊坊市拥有主导性产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大规模建设。廊坊市在调整自身产业结构的同时,才能够积极借鉴京津翼所具有的优势,让廊坊市能够使用时代的发展[4]。

廊坊市在借鉴京津翼产业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能够将京津所多于出的高端结构有效接受,促进廊坊市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提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促进高端设备产业链条、电子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发展建设,这样才能够让廊坊市真正利用京津所具有的优势。

(二)创新发展“工业化”理念的农业

京津翼地区是京津翼城市集群中经济发展成果最为显著的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廊坊市在转性发展就应该充分利用京津翼地区所具有的市场有点,将京津翼地区内的消费者吸引过来,逐渐完善廊坊市产业布局。就农业产业角度而言,应该积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建设,创建现代农业结构。廊坊市就应该利用京津翼在资源及产业结构上所具有的优势,在农业发展中融入工业化观念,制定高端产品[5]。

3 提升文化休闲产业

文化休闲产业主要是人们所能够享受到休闲相关性经济及文化方面,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以旅游行业、服务行业及娱乐行业所构成的文化休闲产业经济形式。京津翼现在铁路建设已经十分完善,一个小时就能够从北京跨省,京津翼一体化建设越加完善,文化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文化休闲产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是在政府统一带领下,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休闲产业在发展建设中需要有关政策及资金上的保证。廊坊市问价休闲产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廊坊市在地里位置上还是具有一定有收获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要是积极带动,制定适合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政策,增加文化休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创建适合廊坊市的文化休闲产业形象[6]。

4 结论

对于廊坊市发展转型而言,京津翼一体化正是发展的重要机遇。廊坊市应该明确自身产业结构定位, 充分利用优势,创建文化产业及商业产业的产业园区。在面对时代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形式中,廊坊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低,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性产值地下,应该增加对于科学技术及高端性产业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让廊坊市真正借鉴到京津翼一体化的优势,逐渐利用自身在地里位置上所具有的优势,创建出适合自身城市所使用的经济布局。

参考文献

[1]吕健.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J].环渤海经济t望,2015,02:12-17.

[2]吕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策略选择[J].城市,2015,01:37-41.

[3]吕健.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策略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3-4.

[4]刘治彦,周立群,孙久文,申兵,郭焦锋,祝尔娟,王佳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J].改革,2015,08:5-28.

篇(7)

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到乡下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淳朴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农业是城市化的副产品,城市化进程激发了回归乡村的渴望,无法彻底逃离反而让“退而求其次”的“乡村旅游”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农业”加“旅游”造就了“休闲农业”这一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形态。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按《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的要求估算,到2015年,休闲农业将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年收入将接近2300亿元。

田野飘过休闲风

休闲农业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山区和法国的沿海地区,19世纪中期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农业旅游,二战后又出现了农场旅馆,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之后,欧洲的休闲农业呈现多元化的形态,例如露营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等。另一方面,美国的休闲农业自1962年开始也因受到政府的推动而得以迅速发展。

亚洲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且与偏重于农场住宿的欧美农业旅游不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出现了不少人工建造的农业旅游景点,内容也更为丰富,包括风景观光、产品销售、劳动体验和文娱活动等。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以及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下,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也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成为其他城市发展休闲产业的学习样板。

中国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回归农村的渴望逐渐被激发,经济的增长和休假的增多又提供了客观条件,再加上现代农业释放了农村的部分劳动力,休闲农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并逐步规范的阶段,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度假村等多层次共存的局面。其中,农家乐处于略带“自娱自乐”性质的初级阶段,多为农民个体经营,而规模化的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等则逐渐成为投资热点。

全产业链的诱惑与挑战

休闲农业包含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带动运输、餐饮、人文创意等一系列产业获得发展,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简单且不稳定的收入模式,带来“四季不断”的收入。正因为如此,全产业链愈发成为大型农业园区的共同选择,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农业园区,例如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安徽恩龙世界木屋村、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园等。近日,计划投资额为400亿元的“中国农谷”落户湖北荆门。

浙江滕头村是休闲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由自然村落改造而成。其建立了高科技蔬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将房地产建筑、园林绿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经拥有农家乐园、梨花湖、千鱼公园等几十处生态景点以及乡间大舞台等一系列风俗表演。2010年,滕头景区共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36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58亿元,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7.5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一改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的名声。

与之相比,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人造”痕迹更为明显,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孙桥采取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园区内发展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与市场组织,将生产基地建在园区之外。园区内现已入驻企业60多家,初步形成了种子种苗、温室工程安装与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等六大产业。六大产业与生产基地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链条。科技是孙桥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上百公斤的巨型南瓜和五颜六色的植物令人啧啧称奇,迄今孙桥已经累计接待了数百万的游客。

全产业链的吸金效果明显,而打造全产业链却是漫长的过程,投资者面临着周期长产出慢的考验。沈阳的“荷兰村”一直被视为休闲农业的一个“乌托邦式”的反面教材,这个预计总投资额高达18亿元的项目1999年初动工,2002年由于开发商欧亚农业资金链断裂而停工,2009年作为烂尾楼的荷兰村开始拆除。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在建中的一处休闲农业区,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与青岛胶南市藏南镇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胶南市政务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工程预算总投资为35亿元,规划景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烧钱却还在进行中,这种长跑对投资者的耐心与实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农业休闲升级

全产业链的大型园区成为国内休闲农业领域的投资热点,而与这种挑战颇多、更加依赖后天改造的大手笔相比,在原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扩展出住宿、餐饮、体验等服务,以点带面,进行休闲化升级也是不错的选择。首先,旅游等增值服务可以直接拉回收入;其次,旅游所吸引的客源可以提升原有产业的效益;另外,原来就存在的产业资源可以节省成本;最后,与产业园区相比,某一细分领域的休闲农业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在国外,旅游化的酒庄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如每年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的传统酒庄,提供采摘、农耕参与体验活动的农场式酒庄,举办高尔夫、马术等活动的酒庄等。法国歌达丽酒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经过19世纪的显赫,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低迷,1999年,歌达丽推出全球首家葡萄酒温泉理疗度假中心,酒庄、四星级酒店、葡萄酒Spa的结合让它重焕生机。丹比斯酒庄是英国最大的葡萄园,也是欧洲最大的私有葡萄园之一,占地265亩。游客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参观葡萄园、酿酒厂,并进行品酒体验,此外,其还提供住宿、餐饮、展览、会议等其他服务,甚至,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们可以选择在这里举行一次亲近自然的独特婚礼。丹比斯酒庄每年接待数十万的游客,虽然免费参观,但住宿、餐饮等附加服务为丹比斯带来了直接的收入,而休闲服务又拉动了葡萄酒的销售,丹比斯酒庄80%的销售都是在酒庄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