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8: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教学感悟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教学感悟

篇(1)

关键词: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现代技术;学习方式

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给教师也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过于注重教材和机械的训练,这样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感悟,抛砖引玉。

一、教师教学方式要改变

1.注重教学导入情境的创设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是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接触教授的课文之前,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先讲一些与课题有关、学生爱听的趣闻逸事作为引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亦可以自己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去猜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这样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对于阅读课文的热情也就大大增加。

2.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这无疑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冲击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具有先进性,要求教师不墨守成规,接受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与时俱进,同时它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具有多样性,多媒体的介入不仅改变了一人主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而且将教师的位置从主角变换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而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和构建者。而且还使得教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固定的课本材料,网络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具有丰富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首先,它直观形象,学生不仅可以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还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得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上受到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其次,它内容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类有用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资源,提供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生活化很强的课程。作为基础教学科目的初中语文,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坚决走语文生活化的道路。在这条语文生活化的道路上,首先,语文教材的生活化。要改变以往课文是唯一教材的单一模式,要把重心放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加强语言的实践活动。而课本内容也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它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中,更加生动、直观、具体的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语文这一母语的应用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要改变

1.收集信息,带着初步认知进课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以往不熟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还是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找出疑难点,预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是一个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智力发展。

2.吸引注意,带着疑惑问题听课堂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就针对要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思考,讲课的时候始终不将问题的答案引出,吊着学生胃口,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对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在显性和隐性上都做到积累。这就慢慢的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积累和梳理的好习惯。

3.留置悬念,带着课堂所得做总结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的人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故意留置悬念,让学生去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地重读教材,结合课后的练习,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来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乘着改革的春风,我思索着,感悟着。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追寻,探索和创造。教学的成败是在鞭策我前进,学生的一点点成长是在鼓励我向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课堂情境;迁移;实践;观察

由于初中语文教育涵盖中外古典名著的节选、文言文、寓言故事、散文等多种文体,很多时候会造成教师教学过程中抓不到教学的重点或是缺乏趣味性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现象。为了寻找到别样的趣味,笔者对于初中课本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并就初中生的心理与情趣爱好进行了调查,根据课堂事例和参考文献发现,要想真正将初中语文变成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首先要在语文教学中捕捉生活元素,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生活的热情。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在课堂教育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生活中的元素,将文中场景与现实的场景完美地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初中语文中文章的主要思想,还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巩固知识。除此之外,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还可以丰富课堂的资源,扩展教学的空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推行。“大语文”就是指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从生活中感悟语文的真谛,这完全符合“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1.贴近生活实际,构建课堂情境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贴近其生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情境,这是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对于这种与生活实际相通的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将其思维能力调整到最好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真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造出接近于学生又具

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融入浓郁的生活

气息。

2.进行合理迁移,在体验中学习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大多选用生动鲜活的生活教材,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用心感悟,联系生活,就一定可以让他们学会迅速地找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宗旨,从而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例如,对于课文《端午日》的学习,首先要引导大家进行课前准备:对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在文章阅读之前让大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端午节所有的风俗习惯,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再引导大家阅读文章,让他们运用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进一步教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引导学生实践,体味生活乐趣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是针对怎样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在讲授《录音新闻》的时候,我提前让学生去看新闻联播,聆听电台广播,让他们把前一天发生的新闻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给别的学生念出来,并让学生像新闻广播一样把课文读出来,这样就能够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提高兴趣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得很难懂、晦涩的语文知识变成了具体、易懂的生活乐趣,从而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并且在此活动后,还可以结合写作,让学生练习写作记叙文,获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4.教会学生观察,发现生活真谛

观察是发现生活真谛的直接手段,是帮助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法。只有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谛,才能将这种情感运用到语文文章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做一个对生活有心的人。同时指导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积累也就多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充分观察和了解到生活中的真谛,才能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境界。做到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

方法。

参考文献:

[1]侯中平.有效教学的腾飞: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1(30).

篇(3)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倡导“以人为本”“相互关爱”“个体价值”等教学理念,因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展,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人文精神了解语文学科本质,同时,发挥自身个体价值,挖掘语文知识点,达到高效性语文知识学习状态。

关键词:

初中语文;人文教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当前的状况来看,语文课程仍然缺乏人文教育问题研究,因而,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灌输人文精神,即在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文个性,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挖掘学生潜在的人格与学习能力。以下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学科中人文教育渗透问题的详细阐述,以期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有益参考。

一、人文教育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但随着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逐渐被解读为:人们应掌握自身命运,同时,突破封建社会的压迫,挖掘自身价值,坚守自身尊严与人生意义,突出人类主体地位,践行“以人为本”思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路径

(一)引入优秀文学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应注重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导入初中语文课堂中,由文学作品丰富学生思想,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完善自身人格,同时,探索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意义,让学生心灵、思想健康发展。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文学作品读后感评比”活动,即鼓励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如,在《水浒传》的赏析过程中,可受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故事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正义感,同时,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依照文学作品中正义的人物形象,重新塑造自身高尚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二)营造人文课堂环境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人文课堂环境的营造将影响到人文教育效果。为此,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幽默的语言交流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人文教育内涵,体会人文思想。此外,在人文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性人文教育状态,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关爱,然后,共同解决语文学习难点,感悟人文精神,同时,激发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人文教育的更好融入,应注重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选择富有思想内涵、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例如,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深刻的印象”角度出发,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勾画优美词句,感受达尔文所要表达的严谨科学态度,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最终将文章内涵与自身学习状态相联系,改变原有浮躁的学习心理,且调整个人目标,完善个体品格。第二,在人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课文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诗句相关资料,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继而感悟陶渊明在诗句中寄托的思想情感,挖掘诗句丰富的人文意蕴,最终受恬淡人文精神的熏陶,改变自身人生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做好自律、自强。

综上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环节的展开,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为此,当代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人文教育融入问题的重视,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然后,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和现有教材,传达人文意蕴,且对学生人文精神实施教育,提升学生美好品质,改变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作者:罗魁 单位:四川省米易县丙谷镇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重构;策略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优质均衡教育的推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无味了,现在课堂上的气氛显得更加活跃。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进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后,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但需要考虑的是,学生们活跃起来后,真正意义上获得了什么?

一、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必须自主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真正的自主是比较少的。我们只要设计出预习提纲,打印给他们,他们将会完成比较多的前置性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也绝大部分是务虚的,只要学生稍微看下书,立马就可以解决许许多多的填充题,这样的前置性学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初中学生预习中的障碍。课堂教学,我们又在比较多地做着让学生去互动交流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把学生所填的内容再拿到课堂上来集体性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无非就是对课堂阅读时间的浪费。所以,课堂教学要还学生以真实意义上的自主,首先必须设计提纲挈领的前置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去直接介入教材文本,在相当独立和高度自主的前提下实现阅读感悟,哪怕就是十分简单的感悟,那也是纯粹属于学生自身的感悟。

二、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必须自悟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习惯,舍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的自悟,当抛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自悟得出来,教师马上就问:“谁明白了?举手回答。”这时整个教室是谁都不可能将手举起来的,之后教师再去进行一番启迪,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越俎代庖。这样的先让学生去自悟,又不给足学生时间去自悟,最后还是老师替代了学生的感悟形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实,当有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老师予以即时性比较纯粹的激励性评价,导致一些存有异见的学生,只能谨小慎微地保留着自己的见解。窃以为,教学课堂中的即时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当属课堂教学中的必需,但我们不能因为了评价而评价,那种不能恰到好处的评价,对所有学生都是不利的,压抑了学生发表看法的积极性,他们不想或者不敢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再过多地进行肯定激励性的评价。中学阅读课堂,要能够让学生有时间,要让学生有阐发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必须正确对待学生对教材文本感悟的诸多不成熟、不深刻或者不正确的地方。虽然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初中学生,我们也完全需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学生的自悟。这样,学生的自悟会从不成熟向着成熟的方向去发展的。

三、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必须真实深探

事实上,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能够发现语言魅力的过程,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可以构成一个偌大的让学生尽情欣赏的姹紫嫣红的园圃,是一个让初中学生可去进行尽兴挖掘的美甲胜天的富矿。这么优秀的教材文本资源,多么需要学生去自探出那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美丽。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掌握能力的培养,人们过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相关教材文本上的语言文字的机械重复训练,很少让学生去由表及里地探究,学生也就比较少地探究出相关作品的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意义来。这极不利于阅读教学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理想的出现。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真实深探必须得以充分提倡,不应轻视它的存在价值。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中的文字已经能够理解时,就当把学生的精力引向文本的纵深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汉乐府的《木兰诗》,学生对朗朗上口的作品中的文字感悟问题不大,教学时多让学生去感悟人物形象的划时代意义,学生的劲头比较足,所产生的感悟效果也比较真和大。如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激烈争辩中,比较有意义地发现:木兰不仅仅就是个充满雄壮之美的典型,更应当是一位充满柔情之美的典型。学生还比较深切地感到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里,雄壮和柔情之美是社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

在人们过多过热地炒作某些教学模式时,重构初中语文课堂的思考是必需的。笔者所做的思考不是那么成熟,仅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红阳.关于重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98―01

任何一门初中科目的学习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不例外,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入“生活教学”思想,将生活化教学贯彻于语文教育,让学生高效学习,感悟生活。

一、“生活教学”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叛逆个性化的特征,而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科目学习与考试对学生学习有着明确的背诵、记忆要求,常常引起学生产生反叛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果将语文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细节。

2.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将生活教学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关注到学生教育上的成长,充分了解并认识学生各自的生活规律和学习情况,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导入生活细节,找到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契合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拓展形象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将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善美运用于语文的写作上,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推动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生活教学”思想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课堂以及当前应试教育知识教学的挑战,符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突破性改革。在语文教学上灌输“生活教学”思想,将学习重点回归于生活中,真正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与成长,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代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效应以及应试教育的没落,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

二、 “生活教学”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1.导入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贴近。

导入生活教学,就是让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根据教材内容密切与生活相连,从而留心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语文,了解语文,探究语文。比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结合鲁迅先生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强制干预,时过境迁后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深深反省与自责的故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讨论年幼时遭遇的类似情况,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处境思考长辈为何出于这种行为?同时明确与之行为冲突的切身感受,从而感悟到生活中不同对象之间的情感思想变化。再如在《我的母亲》一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母亲进行描述与回忆,再结合教材中对母亲的叙述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在各自不同的生活中相同的伟大的母爱。

2.内容生活化,在生活感悟中走进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选材都具备了很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且选材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生活化讲解,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语文。比如在学习《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讨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从童年生活的点滴回忆那些欢快的时光。一番谈论后,教师再以“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为新的讨论话题,再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在回忆生活点滴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语文的教学,并在多次的交流讨论中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美德;透视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青少年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多,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表现出了应试教育的特点,并且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必须将传统美德教育进行充分的落实,与语文科目良好的融合,减少学生的极端行为,推动学生向前发展。

一、初中语文透视传统美德教育的形式

(一)直接透视

初中学生的年龄、见识等,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当前的教育要求和目标,可以尝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选择“直接透视”的方法,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直接透视的形式,可以将传统美德进行最直接的展现出来,将美德的内容和传统对心灵的冲击,以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由此来打消学生心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比较偏向于直接透视的形式,不仅见效快,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长久的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对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应用直接透视的形式,教师在语言和态度上,要充分的掌握好尺度,不能过分的要求学生或者是打击学生。

(二)间接透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文章都是富含哲理的,且在深入挖掘、学习当中,可以获得较多的感悟。为此,当直接透视的效果不佳时,建议选择间接透的形式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例如,初中生的早恋行为是要严格制止的,但很多学校的教师都采用强硬的手段,与学生的逆反心理相互冲击,从而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传统美德教育偏离了原来的方向。间接透视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以及语文教学的相关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开导和教育,告诫学生要以学业为主,只有自身拥有美好的将来,才能获得幸福的家庭和完美的人生。初中早恋不过是昙花一现,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早恋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心得上的分享,强化日常的交流。语文教学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教学,当师生沟通的水平提升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而然会有所改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透视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才方面的需求有所提升。各大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专业水平,对素质也是非常在乎的。为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持续透视,让初中学生在3年的学习当中,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自身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将来的发展博取更大的空间。

(一)就地取材

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大特点在于“传统”,很多教师经过多次进修和培训,总是习惯于选择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主观上忽视了传统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为此,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透视的方法,可按照“就地取材”的模式来完成。简单来讲,该方法将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媒介,以此来开展系列的传统美德教育,无论在案例分析上,还是在周边的事物处理上,都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促使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初中语文当中的《论语》、《爱莲说》等文章,都充斥着大量的传统美德内容,尤其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语句,更是传统美德所积累的文化经典。以此来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可以深入的激发学生心中的真善美,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美德含义,减少冲突和矛盾,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有效克服,完成人生阶段的良好转变。

(二)加强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传统美德教育的透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并不一定非要执行特定的模式和内容,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及当前的行为表现来完成。例如,当学生处于暴躁、焦虑等状态时,如果教师以强硬的态度和非正常的干预手段,强迫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学习,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容易演变成恶性事件,引起社会上的轰动,届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弥补。建议在未来的传统美德教育透视当中,选择“加强诵读”的方法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强调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对美的体察,又是对美的再创造,既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也能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的能力,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当全体学生用恳切的语气,低缓的声音,沉重的表情朗读时,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可以说,诵读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寓教于乐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非常反对古板的教学。当前的学生都处于现代化的环境当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要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完成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从优势上来分析,寓教于乐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和大纲要求,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当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对传统美德进行感悟、学习,最终的成果要比强硬灌输更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寓教于乐必须在课堂的效率上和具体的成效上有所把控,不可过分的放任学生,必须在方向上进行规范和引导,在强度上有所平衡。

总结: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透视传统美德教育展开讨论,从已经获得的成果来看,既往的教学问题没有反复发生,初中生的传统美德获得了更大的拓展和提升,个人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变。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充分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设置更具趣味性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纯灌输的方式开展,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教学法之一,其存在价值高,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之中,将语文知识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设置一个生动、具体的环境与场景,情境设置要具备足够的情感色彩,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情境方向,让学生开展深度的体验,进而辅助学生来理解知识点,感悟教材内容,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开展情境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元素,且情境的设定,都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1],学生在日常生活会经常见到,学生在参与情境设定时,会有深度的感触。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意义重大,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能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语文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初中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多个方面,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都是教师按照教案进行程式化的教学,教学缺乏新意[2],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导致教学体系出现问题。新时期,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需求,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转换原有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打造更为情感色彩与趣味性的语文情境,注重学生角色扮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1.注重师生互动,打造趣味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强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合理的课堂情境,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自然、随意的状态下设置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氛围之中,在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时,从中吸收足够的语文知识点,相较于传统的课本教材满堂灌输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应强调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为课堂增添浓郁的艺术色彩与情感元素[3],能打造更为融洽的语文教学环境。为了实现更好的情境教学效果,应强调学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一定的人物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为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情境,要求几名学生来对“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行再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诸葛亮与刘备的这一经典环节进行演绎。在演绎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分析人物性格,从中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对《出师表》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学生语文知识点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2.设置生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情境,应设置更多的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接受与理解起来难度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生活情境,能从一些案例与现象中寻求更多的元素与知识点,对学生能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与引导效果[4],对初中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根据先就日常生活中和谐美景进行畅想,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对小桥流水人家、大同社会情境的展望,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根据《桃花源记》的实际情况,描述泉水叮咚作响,小溪曲折蜿蜒,在溪边有成片的小草,且桃花落英缤纷,男耕女织,将整个画面记录下来,进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3.融入多媒体技术,设置个性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在情境设置中渗透一定的信息化元素,融入足够的多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图片、文字与视频等元素来丰富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对未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时,若仅仅依靠黑板与课本方式无法将新闻的格式进行明确的讲述,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常见的新闻格式进行展示,利用PPT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条“关于某地区希望小学在建进程”的新闻,让学生仿照新闻格式进行写作,以锻炼学生的新闻把控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凸显,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权,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强化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个性化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更有动力参与课堂,并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创情境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9:201-202.

[2]陈华君.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分析[J]. 亚太教育,201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