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房地产开发培训课

房地产开发培训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8: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房地产开发培训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房地产开发培训课

篇(1)

[关键词] 房地产 双语教学 体系 综合教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强烈的复合性。高等教育如何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适应市场实践的新一代大学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双语教学在一些高等学校开始实施,旨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对这个问题现在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双语教学方案的设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双语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分析;香港双语教学模式及其对内地双语教学的启示;双语课邀请外教短期授课的实践与思考;其他关于具体课程的双语教学等。双语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大学生多年积累的外语资源与实际专业应用相结合,在增强能力的同时,就业机会大大增加,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为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双语教学应视作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双语讲授为主的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教学体系”的综合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双语教学体系作以探讨。

二、教学规划环节

1.教学计划――哪些课程设定为双语课程

在编制双语教学计划时,首先应明确哪些课程设定为双语课程。在初期,由于各种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全面开设双语课程是不现实的,而随意开设双语课程对学校资源和学生时间都是浪费。在专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应以专业应用(就业方向)为主线,开设一门或几门双语课程。例如,在房地产专业,简捷的专业结构为:专业基础课(以企业管理、房屋建筑学为主);专业课(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因此,开设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房屋建筑学(architecture)、房地产开发(real estate development)课程为双语课程。如果为双语课程而设置双语课程,不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对于双语课程的课时数,应在原课程课时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增强外语应用能力,难度加大了,如果要获得好的效果,不是流于形式,必须增加课时数。同时,需要增加实践性环节,双语教学的设置就是以应用和就业为导向,没有实践性环节的锻炼,学生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实际的能力。

2.课程大纲――门什么样的双语课程

在课程大纲环节,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双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水平”的确定应适度,并且适量配合,不可过载。当前,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条件限制,双语课程并非都应是满学时的双语教授。例如,对于50学时的课程可以先开设20%~30%学时(10学时~15学时)为双语教学。这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保障双语教学效果。做到开设一节,达到一节的效果,宁缺毋滥。如果仅仅是为了双语教学的形式和规模,不切实际,以专业知识加外文堆砌来教学,是不可取的。

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未来学生从事的某一职业为核心来确定。现在,一些双语教学一味强调使用原汁原味的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外交流能力欠缺。笔者认为,在这一方面,应根据具体专业课程灵活变通。对计算机专业等自然科学类,可以代表国外先进技术的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对建设工程、人文科学等应主要用外语讲授国内状况,简要介绍国外状况。例如,在房地产相关双语课程中,采用原版教材,如“REAL ESTATE: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FESSION”(《房地产职业导论》)、“BASIC REAL ESTATE APPRAISAL”(《不动产评估基础》),学生可以学习到美国房地产业的背景知识及操作方法,但对中国房地产业务的操作如何及怎样用英文表述却不清楚。应该情形地认识到,双语学习内容的用武之地主要是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而到国外从事相关业务是必须要另行深造的,不属于双语教学应用的主要范围,至少对目前大多数双语学习的学生是这样。因此,双语课程的实际应用导向应是中国业务之外文应用,辅之以外国背景的介绍。故房地产相关双语课程中应主要讲解“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rban Real Estate”(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状况和主要操作方式,对西方房地产加以简要介绍,由此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核心。

3.教学日历

教学日历表述了课程讲述的框架和顺序,应符合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双语课程的教学日历的顺序应遵循的主线是: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建立双语学习兴趣、基本知识的双语教学、专业操作的双语教学、总结与提高。教学日历的框架应做到结构清晰、主次明确,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手段丰富。例如,在房地产开发双语课程中,首先在Introduction (概述)一章中主要安排房地产双语应用的现实分析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再按照房地产开发程序分别安排Feasibility Study and Decision(可行性研究与决策)、Preconstruction(工程前期)、Construction(工程建设)、Sale and Settlement(销售与结算)等各章内容,最后安排要点总结。

三、教学准备环节

1.教师

双语教学中的教师素质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过硬的外语应用能力。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现在有些院校采用了聘请外教来短期培训一批批本校教师(一般为半年~一年)。这种方式是有益的,但只能提高本校教师的通用英语应用能力,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几乎没有帮助。二是针对专业来聘请专业外教培训本校教师。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果逊于出国专业培训。三是最佳的途径,联系国外相应机构进行出国培训或直接从海外、海归的专业人士中引进双语专业教师。如果教师素质不能保障,与其开设似是而非的双语教学,不如放弃,实实在在做好本专业教学。

对于通过各种方式的自身努力,达到双语教学素质的教师,学校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达到标准,开设双语教学;效果优秀,给予重奖;达不到标准,撤消双语教学。同时提供各种对外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进取。

2.学生

学生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另一关键因素。对于专设的双语课程,应在本专业生源选择前提下,学生的班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在双语教学的初期,双语课程没有成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前,专设双语课程的听课学生应选择具有相当外语基础、对双语课程具有兴趣的学生。如果对生源不加选择,必然会造成学生听不懂、缺乏兴趣主动性,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其他学生。对于在部分课时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国内专业操作的一般表述,通常可在大三、大四学生中普遍开设。

四、讲授与应用环节

双语课程的讲授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性;二是易懂性;三是生动性。

双语课程在运用外语讲解专业知识时,关键知识点应做到专业、规范。例如,在《房地产开发》的英汉双语课程中讲解“土地使用权出让”概念时,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英对照)概念讲述:Granting of land-use right refers to acts that the State grants land users the right to use the State-owned lan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land-use right) for certain number of years and the users shall pay the State a granting fee for the land-use right.(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运作,应讲解规范词汇。例如,住房的市场价(market price)、成本价(cost price)、标准价(standard price)、土地使用权划拨(allocation of the land-use right)等的讲解。

在易懂性方面,根据国内专业的具体活动,采取多种表现方式,结合实际讲解。例如,在分析商品房价格构成时,通过具体某小区房价构成来进行讲解。

在生动性方面,可以采取图解表达、实物表达、演示表达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在讲解“容积率”的概念时,可综合介绍国内外情况:容积率在美国称“floor-area ratio”(FAR)(建筑面积比),生动举例解释:For example, a FAR of 2 for a lot 15,000 square feet in area would permit a building with 30,000 square feet total area.(例如,在15000平方英尺的土地上,如建筑面积比为2,即表示其上所建的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0000平方英尺);容积率在英国称“plot ratio”(容积率)和“floor-space index”(FSI)(建筑面积指标)。再通过以下公式、图形表现容积率概念及其与建筑层数、建筑覆盖率之间的关系。见式1、图1。

(1)

Figure1Configurations illustrating FAR(floor area ratio)

双语课程的应用环节主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丰富多样;二是内容实用。例如,在《房地产开发》双语课中,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个地块的最佳用途(Highest and best use)、讨论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Reform of residential allotment system);组织学生模拟训练商品房现售(Present purchasing for commodity houses)和商品房预售(Forward purchasing for commodity houses)。

五、结语

双语课程结束,应进行总结分析。首先,教师以讲授形式在课堂上对双语教学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哪些应该巩固和加强,哪些应该补充和提高,并提出今后继续学习的有效方法。其次,教师应该总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高自己,以便提高下一届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作者在《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实践,提出了房地产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双语教学“体系”诸多环节问题的处理,“体系”的有效形成将产生巨大的综合教学效果,对培养房地产专业的双语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方案设计[J].商场现代化, 2006(33): 340

[2]王静:试论“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与要求[J].中美英语教学, 2006(8): 32~36

[3]肖曼君: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6): 141~143

[4]刘卓夫:香港双语教学模式及其对内地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 2006(11): 53~54

[5]孙飞飞等:双语课邀请外教短期授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122~124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80-02

慕课建设方兴未艾,基于慕课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我国乃至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基于慕课建设立体化教材是一件新生事物,联合行业、企业和高校同行一起建设慕课可以更好地提升教材与慕课的质量。目前,广西20多所办有建筑专业的高职院校联合出版社、浙江开元数字化公司、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计划共同打造一套广西高职建筑专业立体化教材,本文试介绍这套教材的建设背景、具体做法和推广意义,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促进慕课教材更好地为学习者使用。

一、建设背景

慕课也叫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源于大卫?怀利2007年8月在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建立的研究生开放课程。在我国俗称网络共享课,2012年以来开始应用到我国的教育行业。

2014年广西20多所办有建筑专业的高职院校联合出版社、浙江开元数字化公司、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由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安排所属的广西建设教育协会承担组织责任,要求协会所属的各个建筑安装企业和广西所有设有建筑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起共同为广西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打造一套基于慕课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立体化建筑类专业教材,并把这套教材放到浙江大学等出版社出版,对应的慕课则传送到开元数字平台与广西高职高专建筑专业师生共享。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未来几年内这套由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建筑院系按照国家最新建筑规范共同打造出的立体化教材(配套慕课),属于全国首创,既引导了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革命,也引领了全国建筑类专业的教材改革。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从硬件上为慕课的建设、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中国的慕课学习者目前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资源很丰富。

2014年浙江开元数字学习平台hzkybook.com正式开通,这是一个免费平台。在windows操作系统、安卓系统之间互通。它的功能如下:(1)将所有教材的数字版本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上,是出版单位认可的,全球共享的大型的数字教材云平台。(2)为每所高校保存每一道试题,每一张试卷和每一份作业。(3)记录所有教师提供的每一个问题,的每一个任务,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4)能随机整合全球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视频、微课、案例。(5)平台设有笔记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任务系统、资源系统、社区设计。(6)对所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推荐,建立排行榜。建立教材、资源、视频、实训资料的用户评价制度;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群;建立大学的各种社团群;全球高校教学动态信息;建立学科论坛。

开元数字学习平台合作开发的第一套为全国乃至全球高?高专学生服务的慕课,就是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联合广西20多所高职院校和广西20多家建筑企业正在开发的建筑专业立体化教材,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制作附有慕课的3门样本立体化教材,并为后续的30多门立体化教材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设方法,为广大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服务。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具体做法

其一,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2014年10月在南宁召开广西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课程建设及建筑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1)探讨高职高专建筑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重要性;(2)研讨校企合作与建筑人才需求的目标、关系及急迫性;(3)研讨建筑专业教材立体化建设相关事宜。参会人员有:(1)广西建设教育协会领导;(2)出版社领导、浙江开元数字化公司领导;(3)广西高职高专建筑专业系主任(院长);(4)相关高校、企业专家,主编、副主编、参编人员。

其二,按照慕课的标准制定广西高职高专建筑专业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方法,课程资源构成及资源搜集方法、教材写作要求、课程网页的制作标准等。按照慕课建设的要求,引导参与编写立体化教材的教师按照慕课的要求编写教材,同时提供所有相关知识点的企业实操现场图片和视频,制作重要知识点的微课,形成一系列的慕课即网络共享课程。针对建筑类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的特点。我们通过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把各知识点的图片、视频直观地展示给同学,方便他们理解与掌握,告知他们慕课网址,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上网自学和复习,参与教师的网上互动和课程游戏,熟练地掌握课程重点知识。

其三,利用广西各职业技术学院影响力,动员广西住建厅培训中心联合相关出版社,动员广西建设教育协会所属的各个建筑安装企业和广西所有设有建筑系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起共同为广西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打造一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立体化建筑类专业教材。让参与课程建设的老师,对照课程教学大纲,认真构思课程设计;根据拟建设教材大纲编写课程的三级目录,经编委会讨论通过方可编写;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共同严格按照国家和广西建筑规范编写;企业提供大量的建筑过程的场景图片和视频以及运作案例;高校教师建设知识点微课。然后连同教材、课件及大量的课程资源一起放在开元数字学习平台上建成网络课程,形成慕课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高职高专建筑专业学生、建筑行业自学人士共享。

其四,进行课程建设模式说明――以《房地产项目开发》为例。具体而言,一是确定主编和课程负责人。二是主编组织编写队伍,主编一人来自学院,一人来自企业。学院主编为第一主编,第一主编主持编辑会议,商量教材的大纲、目录、协作分工,确定怎样组织写作内容来顺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房地产课程建设,就《房地产项目开发》而言,就是通过学习我们的这本教材,让一个完全不懂房地产的学生也能够按照课程教材的指示,一步一步完成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教材的第一部分教师教学生注册房地产公司,办理房地产资质证书、建章立制、招聘人才。第二部分是教学生怎样去通过招投标去获得土地或开发项目,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房地产的发展史、谈判的技巧。第三部分编写的是怎样做好房地产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勘察、设计与三通一平。第四部分谈论的是总平与报建,叙述了规划设计、开发项目的四个主要证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报建费用的缴纳与减免等,为开发商科学定位,获得规划局、建设局及相关部委的批准提供可能。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开发商采用招投标的办法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过程,以及甲方工程部与监理公司管理建筑工程的具体过程。第六部分开发项目营销,主要介绍房地产商为了更快更有效收回投资,和销售商一起精心策划房地产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开盘售楼后的销售管理、销售培训,房地产购房手续与付款方式。还介绍了银行按揭办理的方法和选择技巧。第七部分开发项目竣工移交:介绍了房地产竣工结算、房地产竣工验收、房地产工程结束后的三次房屋移交、房地产工程档案的建设及向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档案资料等过程。第八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与税收探讨了房地产项目的资金运作,房地产项目的税收构成,怎样才能做好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税务分析,即避免重复纳税也避免偷税漏税,同时指导读者怎样看懂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第九部分开发项目的售后服务:包括如何开展物业管理工作,掌握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经营走向、业主委员会的筹建及住房维修基金的收取、管理与使用;办理房产证的程序、税费;商品房的使用说明书、房屋质量保证书的各项规定等等。三是按照教材章节搜集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种企业案例、地图和城市土地级别分类图等参考资料,编写个章节的课程PPT,录制教师上课的各个知识点的慕课,各章节题库,师生互动资料,然后打包上传到开元数字化平台。四是上课时直接打开开元课程平台讲授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五,本课题组已于2014、2015年出版了《房地产项目开发》《热工学原理》《房地产经纪》等教材,并与开元数字化平台合作成果开发了4门慕课即网络共享课。

三、建设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一)阶段性成果。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1)首期样板3本教材按期正式出版。(2)各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教?W资源、课件、复习题及答案上交或上传开元数字学习平台。(3)首期样板3门网络共享课程(MOOCS)按期建设完毕。

(二)预期效果。建设达到的预期效果如下:将所有教材的数字版本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建成全球共享的大型的数字教材云平台。(1)为每所高校保存每一道试题,每一张试卷和每一份作业。(2)记录所有教师提供的每一个问题,的每一个任务,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3)能随机整合全球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视频、微课、案例。(4)平台设有笔记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任务系统、资源系统、社区设计。(5)对所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推荐,建立排行榜。建立教材、资源、视频、实训资料的用户评价制度;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群;建立大学的各种社团群;全球高校教学动态信息;建立学科论坛。

篇(3)

房地产税的实施方向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批量评税,这就对我国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和高校房地产评税专业(方向)建设提出了挑战。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有助于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房地产税改革实施的需要。

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评税工作需要较多高素质的专业评税人才。如加拿大BC省评估局(BC Assessment)负责该省财产税的征收和管理,该组织有650个专职人员,评估房地产数量超过188万宗(BC Assessment 2010年度服务计划报告);在中国香港特区,专职负责房地产税评估征收工作的是差饷物业估价署,截至2011年4月总职工数达81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466人,占总人数的56.4%,评估各类物业236.92万余宗(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年报2010—2011);美国马里兰州财产税评估局有全职岗位4481个,其中职业估价师、制图员和IT人员数量占到56.26%,评估不动产类的税基7313.57万宗(Maryland Department of Assessment and Taxation 2011)。可见,房地产评税工作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评税人才的培养经验分析

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是财产税制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由于财产税的直接税性质,评税结果必须公平、一致和准确可信,否则将引起税负不公,进而引发纳税人的反对。实施财产税制的国家和地区均极为重视评税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平,有较为完善的评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学位课程、执业资格认证和考试、执业继续教育在内的一整套体系。本文借鉴了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香港特区的评税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出有共性的内容可作为建立我国评税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

(一)政府部门的评税法律和制度建设是根本

政府部门既是评税活动的执行者,也是评税法律和制度规则的设计者,而制度建设是评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条件。总的来说,美、加以及中国香港特区的政府都倾向于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事物中抽身,依靠法律和行政许可来规范评税人才培养的行为,放手发展行业中间组织,鼓励各类评税专业学术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有序竞争,依靠高校、行业中间组织等市场力量实施评税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模式是基础

房地产评税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艺,既要遵循评估基本理论和原理,又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解决具体问题。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起到了主导作用。

1.高校的多层次教育模式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在加拿大的评税人才乃至该国房地产业人才培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该校的Sauder商学院下设房地产系,开设与房地产评税有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育层次上,不仅有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同时开设成人职业教育系列课程计划,提供评税行业认证课程和房地产评估学会注册课程,满足房地产评税从业者从入职到晋升的继续教育需求。针对成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地域局限性,还推出了远程教育形式,完善的导师制和发达的通讯手段保证了教学质量。

香港理工大学的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提供“物业估价”专业知识,在本科生培养方面,除全日制学位课程外,还提供在职学位课程系列,并颁发测量专业本科(荣誉)学位,满足社会实践与高等教育结合的需求。

2.课程系列体现专业性和实用性

UBC房地产系的城市土地经济学学位课程系列提供高水平的房地产专业教育,并在全加拿大得到普遍承认。该学位课程系列包括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税、房地产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四个专业方向。其中,房地产评税方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课程设置前后衔接恰当、针对性强。核心课程介绍房地产的基本性质、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分析工具,同时介绍房地产法律基础和职业伦理;专业方向课强调对CAMA应用的掌握,要求在课程中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熟悉批量评税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并实际应用。

3.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是重要形式

房地产评税工作不仅要求评税人员熟悉批量评税的理论和技术路线,还能够学以致用,对现实中复杂多样的房地产做出准确的价值评估,熟练操作CAMA系统。因此,高校在评税人才培养时,更加注重对分析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Work-integrated Education,简称WIE)是指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并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以锻炼专业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香港理工大学用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等手段保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2005年开始设置WIE环节,要求学生在校内导师和雇主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实习期不少于4周,并根据学生实习表现、提交作业或论文以及雇主评价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学分。WIE开拓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高校和行业的密切联系,使得教育机构知识更新能紧跟行业发展;同时,雇主得以物色新员工、补充人力资本,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实践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为校园内的教学活动,以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如UBC的房地产系有完善的评税实验室和软硬件,能够模拟CAMA系统的真实操作环境,有效提高了评税技能训练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被广泛采用,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学员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行业学会等中间组织的专业指导和学术交流是主导

中间组织在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房地产评税行业协会、学会以及部分类政府职能的公共组织,如国际估价官协会(IAAO)、国际财产税学会(IPTI)等均是评税领域内著名的学术组织,其中IAAO在北美地区有极大的影响力。以美国加州为例,该州的州均等化委员会(the State Board of Equalization,简称BOE)由选举产生, 可看作是类政府的中间组织。BOE主要负责监督和规范州下辖各县的房地产评税工作,其中重要的职责之一是评税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在香港,作为独立学会的皇家测量师学会(CIOB)和香港测量师学会(HKIS)对评税人员的资格准入和后续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1.制定评税专业教育标准

评税行业中间组织对房地产评税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教材选用、执业准则等具有较高的权威,对评税机构的人员选用条件和继续教育安排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来源于中间组织的专业威信、学术水平以及与政府部门间的良好关系。如IAAO的评税资格认证课程分为强制性、激励性和自愿性三种类型,其中强制性认证课程是由IAAO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部门要求设计的;激励性认证课程提供的各种资质也得到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评税机构认可。

2.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评税行业中间组织充分利用行业影响力和会员人脉关系,积极投身到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中,不断扩大其专业技术标准和执业认证资格的推广范围。一方面,各中间组织在相互交流中得以分享经验、深化理解,有助于提升评税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中间组织与高校、其他学术团体以及从事批量评估的商业机构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新理念、新技术在评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中间组织往往和开设评税专业的高校联合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和执业认证课程计划,如IAAO和UBC房地产系及建设成本数据服务提供商Marshall & Swift公司等机构在认证课程方面的合作。在美国加州,BOE制定评税人员的认证标准,设置专业培训课程,与社区学院合作实施人员培训。

二、对我国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总的来看,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模式包含3个主要环节,即专业知识传授、执业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目前,我国房地产税改革尚处于税改总体框架尚未明确、评税技术试点逐步推进、CAMA系统试运行不断完善的阶段,虽然税收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组织了若干次培训,但系统性的评税人才培养问题尚未触及。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发挥房地产评估行业学会等中间组织的力量,依托高校开展系统性的房地产评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未雨绸缪、统筹考虑。鉴于上述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边界

房地产评税活动是法定行为,对评税人员的职业教育、执业资格认定和后续教育计划也应具有严肃性。在我国目前的政府架构下,评税人才培养涉及教育、人事、财税、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如评税专业建设需要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评税执业资格认证需要人事、建设和财税部门的行政许可,等等。

(二)更新知识结构,发挥高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基础

由于教育投入水平、教育资源和历史传统等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占高校数量绝对优势的公立高等院校。根据1998年教育部的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房地产评税有关的主要有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或方向),这些专业构成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房地产评税人才培养的基础。

2.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调整

房地产评税活动应该掌握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城市和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法律、房地产估价、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计量经济学等。以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方向)为例,为适应评税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在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近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房地产估价课程的深度,介绍房地产批量评估中使用的多元回归方法和特征价格模型,以及参数求取和统计检验方法等。增加GIS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利用ArcGIS等工具进行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空间插值等空间分析技术。增加计量经济学方面的课程,使学生熟悉计量经济模型在房地产经济领域的应用。从长远看,为满足房地产评税工作对高水平应用人才的需求,可设置新的房地产评税专业(或方向),调整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培养计划,开设独立的专业平台课程,提高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对授课效果的影响很大,在课程设计上应突出评税专业培养的应用性,多运用案例分析、研究小组、工学结合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室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模拟房地产批量评税的实验环境,促进高校教师与国内外行业中间组织、学术团体和评税机构的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转变观念,促进行业学术团体与国际同行的接轨

目前,国内不论是资产评估行业,还是房地产估价行业,单宗评估仍然是主流业务。而房地产批量评估业务需耗费极高的成本,技术复杂,商业应用前景不明确,商业评估机构极少涉及。国内现有的各类评估行业学术团体,对房地产批量评估的认识尚处于引进、介绍和初步探索阶段。国内的评估业中间组织想要达到国际同行在房地产批量评税领域中的地位,发挥评税行业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和专业知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引领整个评估行业更新观念,尽快与国际接轨。

篇(4)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7-02

1956年,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东北农学院[1],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9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该专业共有在校本科学生300多人。近5年来,根据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各项建设措施,并积极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起步晚、硬件设施落后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还有待提高[2]。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的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庆工商大学关于“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转型升位目标的要求制定的。该方案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与手段、学制学分与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及学时分配、专业课程流程图、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等。在2011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2014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公共基础课(通识基础课)53.5学分、通识核心课与通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分、专业核心课21学分、专业选修课32.5学分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学科基础课包括地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等,以及有财经类特色的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在2014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社会人才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方法手段课群,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形成对接。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校转型升位的要求,学校和各级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但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教师梯队。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正高级职称占的比重较少,并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特别需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这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差。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对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

3.实验设施和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需求。我校实验实践教学统一归口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经济学、管理学和创新创业等分中心,其中专门针对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设“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实验平台。由于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设施和条件只能满足本专业基本实验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特色实验则难以满足教学使用需求。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特色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1.具有财经类院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背景。我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则兼有管理学和理工知识交叉特点,强调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

2.本专业依托土地科学、管理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学科背景,以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土地信息技术为方向,教学和科研主要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策划营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在重庆市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注重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信息化管理、土地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为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毕业生在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熟练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强化“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形成“理论-技术-应用”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以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土地科学、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遥感测量、规划、设计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评价、规划、管理和房地产经营及政策法规,在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不动产评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设计与景观规划、产业用地组织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调查评价、管制管理的原理方法;具有地籍测量、遥感判读、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建立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2.依托学院与地方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二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分析基本技能和以“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培养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制图等方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畅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学,参与互动。开设课题研究型课程,结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

3.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背景,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在我校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和“转型升位”的背景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群分工与内在联系,分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形成逻辑关系清晰、模块功能明确、课程群关联协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理论―技术―应用”关联互补,课程设置既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又包括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与投资概算等理工类课程。突出课程实用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性,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法手段、城市土地开发经营和实务与应用三类课程群。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与测量等多门实验课程,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建立由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组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目前广泛开展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土地定级估价、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整治与环境修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聘请政府、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房地产策划与市场营销”、“土地管理案例与实务”等课程。结合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开设“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育”地区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篇(5)

其挚友人民政协报社高级编辑刘仰东说:“如今文化人出书有重掀‘跃进’遗风之势,李禾兄的书每一个字都是干净的,都是自己的。他的本业和文字无关,却在百忙中不间断地写字里行间所体现的是个企业家非常难得的文化底蕴及不懈的理想追求。其好友知名学者庄亭撰文说:“做商人当然要琢磨赚钱,但儒商义商则不只是想着赚钱还会有自己的政治或文化抱负和道义担当。”其胞弟北京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李乔则描绘道:吾兄李禾虽身在商界却雅好文事,是地道的儒商虽然经了商,但他的文事情结很重从个性本质上说,他其实就是个书生……

2006年李禾斥巨资打造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实务培训与研发中心。在鱼龙混杂竞争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此举出便引来如云非议,有人说他是糊涂蛋“这么多钱不揣自己腰包里,拿出来搞什么物业管理培训与研发,真是昏了头了!以为自己是国企呀?!国企还不一定都能像他这样呢!”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他异于常人的追求?近日,本刊记者走近李禾,探寻并解读这位个性鲜明的民营企业家内心深处的执著与追寻。

先行――投身中国物业管理萌芽阶段

“我们家族中大多数人都从政从文,而我却最终从了商颇有些离经叛道的色彩。”回顾自己的物业管珲从业之路,李禾感慨万千。

200年前,永兴源是河北省徐水县最大的一家经营日用百货的店铺,东家李家即是李禾的祖上,57年前,李禾出生在北京东单有名的西堂子胡同,在幼年时便常听人说“李家人仁义”,从事公安工作的父母也直教导他“仁义处世”、“诚信待人”。依照个人禀性,姐弟四人中,李禾最适合传承父母薪火,可是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干部的父亲却坚决反对儿子承袭衣钵而更希望他能够延续家族的书香余脉。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的轨迹有时候根本就不容人选择。1966年,李禾考八北京市有名的二十七中读初一正准备畅游知识海洋,可造化弄人,史无前例的“”开始了,两年后,他成为房山向阳化工厂施工工地的工人,年仅16岁,所幸的是,1970年代初他被推荐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学习,读书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1975年,李禾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1977年至1979年又被选送到天津大学进修,并在这里接受到了科技日语启蒙,这些都成为他日后的宝贵财富与积累。

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教十余年李禾有七八年时间都在采暖通风实验室工作。当时的实验室,只有几台前剩下的破仪器,资金匮乏,资料缺失经验不足,基本上是白手起家,李禾却与同事们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建设了包括选修课在内的全部实验项目和演示实验装置,甚至连北京工业大学暖通专业部分开不出的实验课都在这里完成。

1987年,李禾怀揣扎实的理论基础走进了被誉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百强之首”的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总公司。初进单位,就被安排到与日本野村证券合资建设的5.3万平方米的超高档写字楼北京发展大厦的筹建工作中,大厦落成后又被委任为管理事务所所长。

1993年,在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总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李禾携30万美金与日本“日之出”产业合资成立了北京中天楼宇综合管理有限公司。时至今日“物业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可在当时,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物业管理”这一概念,李禾与他的同事们根据国外物业管理行业的经验与惯例,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楼宇”(即英文“Bulding”)综合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从事的就是物业管理工作。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注册的物业管理公司,李禾与他的同事们创建的中天楼宇综合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禾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物业管理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的许多追随者如今都已在业内独当一面。

在北京中天楼宇综合管理有限公司这家中日合资的物业管理公司里,李禾出任中方总经理,月薪一度高达8000美金。但是,相比令人艳羡的薪金,李禾更看重日方先进、细致,颇具人性化色彩的物业管理经验与理念,9年,自觉受益良多。让人称道的,则是他留下的斐然业绩:2002年李禾离任时,经审计公司总资产逾2000万人民币。4年之后,这家公司却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而李禾自主创办经营的北京中天如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却正风生水起如日中天!

探索――颠覆物业管理传统理念

2003年4月20日,李禾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和力量,成立了北京中天如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虽然是一家新成立的物业公司,但由于继承了先进的日式物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起点很高从一开始就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先后承接了北京佳汇中心,北京金运大厦、中国进出口银行大楼等高档写字楼和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工作。

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历经20余年发展,日渐被人了解。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被誉为“朝阳产业”的行业却常被人误解。许多人误以为这个行业就是从事修修房子、换换灯泡,清扫垃圾,整修绿地维护小区安全这些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劳动。而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是鱼龙混杂,目前仅北京市就有物业管理企业三四千家,然而,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矛盾激化,企业服务不到位、事故频出业主拒缴物业费,诸如此类的问题与纠纷常为社会诟病。

身处其中,李禾感触颇深,在《“让客户满意”歧义辨析》中,他说“业主对‘满意’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认识水平是很低的,他们关注的仅仅只是地面整洁,微笑服务这些浅表层次的短暂繁荣与满意可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理念――管理不是约束服务不是唯从。我们应该强化的是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即让物业保值增值为业主提供安全可靠、舒适清洁的环境。

在《“物业服务”悖论》中,李禾提出:“目前的安居难,不仅体现在高房价,还表现在物业管理纠纷的持续增多和不断激化,众多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必然依附于房地产开发商不能对业主负责,被颠覆了关系的物业管理体制深为社会诟病,有人形象地说,做够了‘房奴’,还要做‘物奴’。事实上,相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物业管理是一个终端服务单位,但对于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它永远都是始端服务部门,这一特性,对物业管理部门本身以及对物业

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在李禾看来,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涉及物理学、水力学、电工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心理学,公关学,管理学,控制学等多门学科,是一个技术管理型的行业,而不是传统观念里的那种低投入低产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倡导创新、弘扬自主知识产权的今天,物业管理企业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与科技含量。

过去,物业管理行业延续的是师傅带徒弟式的非标准培训,往往是一个师傅一种带法,这种培训模式使得公司的管理停留在传统作坊式的水平上现在亟需彻底改变过去随机性,无检验性的非标准培训。“在佳汇中心总经理曹希贤先生的支持下,李禾投资数百万元在佳汇中心B座地下三层自主创办了物业管理实务培训与研发中心”。该中心通过“水力工况试验台”,“空调气流组织模拟工作室”,“火灾报警灭火联动程序”等直观模型,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物业管理服务中的电路、供水,电梯消防空调等系统的运行,使本来相当专业和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而直观,为物业管理与服务企业的内部培训与学习开拓了种全新的思路和形式。

创新――打造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实务培训与研发中心

作为国内首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水准的模拟研修实验室,北京中天如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实务培训与研发中心”的成立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青年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企业报》《安家》《楼市》等诸多媒体都对此予以关注与报道。自2006年8月15日正式揭幕交付使用以来,该中心已先后接待了几十家公司、上千人的培训研修工作。

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在物业管理行业内全方位地培养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服务理念及实际操作技能,并承担物业管理业务中的研究、开发相关课题,以填补行业实操的理论真空带和空白区。“对于自己一手领导创办的国内首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水准的模拟研修实验室,李禾很是自豪。”

“目前,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研究,虚夸的成分多,务实的成分少。大多数人热衷于政策、法规、条例的评论圈点,却忽视行业发展最基础的东西,实属大忌。我们建立这个物业管理实务培训与研发中心,就是要从常人认为是竹头木屑式的小业务的培训抓起,形成企业坚实的基础。”

在李禾的主导下,北京中天如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一大批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搜检了大量相关中文专业书籍,择其精要取其精华,先后编辑了数十本物业管理专业领域的图书作为公司员工的培训教材其中《规矩》和《物业管理基础作业手本》被确定为公司每名员工的必读书。

拥有大批有能力高素质有知识的骨干人才,是李禾的心愿。他教导员工要学会用“五官”去用心工作用心体会。每年,公司都会派员工去日本培训迄今为止已有20%的员工享受到东瀛进修的待遇。作为民营企业追求企业利润应该是第一位的,可李禾却将企业文化视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企业文化是个企业的特质,是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融汇着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及企业员工们共同认知的价值观脱胎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成立6年来,李禾秉持“诚信为本,操重为重”的准则,坚持“科技兴企,教育立企”。的理念与公司员工起在竞争激烈的物业管理行业艰辛跋涉,“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存共荣已经成为他与公司目前所属400多名员工的共同心声,并凝结在公司员工自己的文化园――月报《中天魂》与年刊《求异》中。

篇(6)

为了孩子,你愿意吃苦受累投入一项不熟悉的公益事业吗?

有这样4位海归妈妈,她们曾经从国内顶级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功成名就。然而,2003年开始,4人先后回到北京,筹划、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益性质的中英文社区少儿图书馆,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着、坚持着。

妈妈小档案

王奕:清华大学85级工物学硕士,俄勒冈州立大学硕士,后加入GE公司十多年,历任技术、培训高管等要职。

罗鸣:清华大学82级电子系学士,获斯坦福大学Engineer学位后留校,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多年。

胡碧榕:北京大学86级生物系学士,洛杉矶加大生物学博士和圣塔克鲁斯加大计算机硕士,曾就职于Aglient等公司。

宁爱东:清华大学86级电子系学士及91级硕士,在圣巴巴拉加大进修一年后到硅谷工作了10年,曾在CLI、CISCO等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海归妈妈的育儿梦想

最早向朋友们提出开办社区少儿图书馆的,是胡碧榕,她是4位妈妈中年龄最小、想法最多的一位。回国后,孩子们很难找到一个看书的地方,胡碧榕由此想到借鉴美国社区图书馆的模式自己创办一家。

罗鸣也认为,“在美国,开车不出15分钟肯定能碰到一个社区图书馆,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平时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可回国后,社区图书馆基本找不到,几家公立图书馆不但远,而且少儿图书的种类很少,英文原版图书就更少了。”

我们眼中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社会,居然有这样一片美妙的天地。王奕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美国,孩子在社区图书馆活动让人放心,很有安全感。”

于是,这4位播撒火种的海归妈妈一拍即合,要为中国孩子办一家自己的社区图书馆。

小链接:

在美国,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非常重视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孩子刚学步时就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图书馆。假期,图书馆会有很多为不同年龄孩子举办的节目,如:讲故事、做手工等。

不懂商业的博士妈妈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亚洲青少年基金会捐赠了项目的启动资金,接下来就要看妈妈们的了。

别看是4个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对于经营,她们是一窍不通。平时在家,钱放抽屉里谁花谁拿,常常不知道每月花了多少、攒了多少,等办起书屋来,房租、水电、买书的费用(原版的英文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请老师的费用,要不少钱呢!还有,买电视、书柜,专门为孩子订做舒适的座椅,购买扮演故事角色用的道具,可把她们忙坏了。

能省则省,4人全部不拿工资,可每月结帐时,花销还是令4人有些吃惊,很多花费都不在预算之内,房租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困难很多,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她们说:“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4个人呢!”

罗鸣快言快语:“我们经常畅想,希望皮卡书屋在北京遍地开花。遍地开花意味着离人们要近,要足够近,每个比较大的社区都有一个,这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

第一家书屋,第一位客人

2006年1月10日,北京海淀区西北万柳社区中一栋商业楼的二楼,皮卡书屋万柳店静悄悄地开张了。没有典礼,没有鞭炮,4位妈妈坐在自己的书屋里,紧张地等待着第一批客人的到来。

客人进来了,是一位美国妈妈,带着自己6岁的女儿。这位妈妈上超市买东西,看到这里新开了一家书屋很好奇才过来看看的,没想到竟然和自己在美国时常去的社区图书馆极为相似,而且有很多英文原版书,惊喜之余,非要立刻给孩子办一张会员卡。

这位美国妈妈是皮卡书屋的第一位客人,她坚持做了一年的义工直到回国。

接二连三

皮卡书屋万柳店的位置是4个人一起找的,当时有朋友推荐去东边开,因为那边的人文环境比较好,外国人也多,可她们执意要在西边选址,因为她们觉得,“雪中送炭”强过“锦上添花”,对于西边的人群来说,可能更需要这些书。至于选在哪里,好说,找人多的地方呗!于是4人满大街转,最后发现这里楼多,而且对面还在盖楼,社区的居民也以年轻人为主,二话没说签下了这块180平米的店铺。年终结帐时发现,房租偏贵。但是,因为已经答应家长们不会搬,所以,她们还是决定坚持下去。

2006年8月,皮卡的第二家书屋在劲松开业了,用她们的话说,“这次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原来,有一位小会员妈妈的朋友主动领着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朋友,参观了万柳店,交流之后,开发商被她们的真诚所打动,同意以优惠的条件在小区的会所中给她们一块180平米的地方。这样,4个人在兴奋之余迅速准备好了第二家店的开业。这一回,她们把开业典礼搞得热闹了一些,找了一个大玩偶和很多气球迎接小朋友。很快,第3家连锁书屋在凤凰城又开业了,热心人又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

以快乐的名义

书屋的中英文图书共8000余册,英文占约一半,大多是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购买,选取的多是优秀、经典、流行的儿童读物。还有一部分图书是4位妈妈在国外的朋友们捐的。在美国,孩子长大了,以前的书就捐给图书馆,书上还会写上“Donated by××”(由××捐助)的字样,这样做,孩子们觉得很自豪。

在皮卡,你可以看到很多在别处较难见到的立体书、游戏书、绘本等,办理了会员卡的小朋友每月可以挑4本书拿回家里看。

除了图书阅览,书屋还组织各种活动,中英文故事会、视听会,手工制作,英语游戏、阅读课,各种节庆活动,英语冬、夏令营,野餐,各类亲子讲座和文化交流等。

孩子们在图书馆收获的不止有知识,更多的是快乐和自信。

有个4岁的男孩,腼腆极了,在班里从来不敢发言,妈妈带他来参加故事会,想让孩子在这里锻炼一下。半年过去了,一天,书屋来了一位年轻女士,她是男孩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小男孩在班上用英文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让这位老师倍感惊讶。从此,这位有心的老师常常来,看书、借书,还为孩子们义务讲故事,一年后,她辞去了工作,加入了团队,现在,她是万柳店的店长,显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最成功的项目――孩子

4位妈妈在家中的任务都不轻松,王奕是3个孩子的妈妈,罗鸣家是一对龙凤胎,宁爱东和胡碧榕也都各有两个孩子。从大公司的高管到全职妈妈,从之前做大项目到现在天天读故事,这巨大的反差,她们是怎么看的呢?

妈妈们的脸上没有失落,反而笑呵呵地说,“这样挺好。”王奕的感触比较深,她以前经常出差,陪孩子的时间少而又少。她很享受现在的时光,可以送孩子们上下学,为他们准备晚饭,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篇(7)

关键词:外破管理;高压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44-02

近年来,社会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因市政施工、房地产建设造成的输电线路外破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成为了现阶段造成高压输电线路事故跳闸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高、短路电流大、瞬时热效应破坏能力强,出现外力破坏事故时,可严重损害当事人自身健康,也可导致电网被迫停运,严重破坏电力设备,严重时还可出现断线、倒杆现象,出现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影响社会发展及人们群众的正常生活。

1 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列入《福州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走廊施工安全隐患监控一览表》的隐患点有88处,其中实施重点监控的隐患点有59处,内控隐患点29处。较去年同期,新增27处,消除了20处。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施工项目主要有京福高铁、福平高铁、三环快速、福永高速、京台高速、东区建设、内河整治、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程施工。电力设施周边违章取土堆土、施工爆破、违章建筑、吊车泵车超限作业、焚烧垃圾、易漂浮物随意丢弃等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部分市政建设、重点工程盲目施工,导致外破事件频发,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1.1 抓管理,安全管控有力有序

由部门领导担任组长坐阵指挥,以外破特巡组队员及一线班组长为组员负责各个外破点的发现、巡视、监控、协调、督促、整改、总结工作。按外破点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负责现场特巡特护、沟通协调、督促整改;收到现场预警信息时,组织人员紧急出动,应急协调处理。

今年,接收外线护线队预警信息近200条,出勤制止的违章危险行为达120多起;参与各个区县爆破评审会、施工作业协调会、安全生产座谈会等18场;深入施工工地组织机械操作员、安全员等学习电力设施防护安全课5场;联系拆除或降高线下路灯16盏、移除或拆除危险违章建筑物9处,拆除电力设施周围易漂浮物30多处、拆除动车站电杆6处,配合工地临近电力设施危险施工现场指挥34次,累计监控达160多个小时,形成与各施工单位齐抓共管联防电力设施外破的新局面。

1.2 抓队伍,外线旁站到点到位

目前危险等级较高的施工工地配有30名保安和12名信息员,重点旁站监控外破点53处,含220 kV线路26条、110 kV线路15条。旁站护线人员经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电力防护知识及协调处理能力,实行分片包干,定点旁站,实时监控辖区内施工作业,发现危及情况,能及时制止、会准确上报。

1.3 抓执行,施工隐患可控在控

1.3.1 排查危及电力线路的安全隐患

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吊车等机械作业立即制止,对作业人员及工地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屡见违章的施工单位申请应用“暂停供电”等有效手段,促进施工单位及时整改,规范作业。

1.3.2 设立保障安全的警示牌等静态设施

今年以来,本部针对各个外破隐患点的工程进展情况,外破威胁的差异变化,重新发放隐患通知书62份、发函23份,发放安全宣传手册600多份、向吊车等机械驾驶室张贴“安全小告示”60多张、新增埋设安全警示牌51面(覆盖所有外破点)。对特别危险的杆段,通过设置路障(埋设限行桩21处260条、防撞墙3处、限高架3处、堆土堆石5处、挖路限行2处等),有效保障线路的安全。

1.3.3 办理安全许可手续、安全协议

对新增的施工工地发放《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作业申请表》,宣传闽经贸能源[2010] 515号文件精神,发放办理相关手续流程卡,并专人督促办理进度。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加强对铁路、公路、房地产开发等重点建设工程的督促办理力度。目前实施重点监控的隐患点59处中已办结完成安全协议、申请表的有57处,完成率96%,还有2处正在协调办理之中。

1.3.4 检查安全协议中各项安全措施落实

接照签订的安全协议及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要求,检查施工工地是否对现场安全员、监理员及大型机械操作手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落实重点人员安全责任;现场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围栏、警示标识、宣传标语等,是否对塔吊、吊车等采用限长度、限方位的物理隔断的措施、临近电力线路的施工是否设有专人监护、开展警示宣传、安全交底等,对落实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责令要求限期整改。

1.3.5 建立互动联络机制

在日常巡视采集工程进度信息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工地负责人的电话联系,详细掌握工地施工状况,要求协议范围内的机械作业必须通知我方人员到场监控才能进行,杜绝未经许可的危险施工作业行为。今年通过建立的安全联系机制积极配合施工队完成现场危险施工作业全程监控34多人次,累计监控达160多个小时。

1.3.6 对重要外破隐患施工地段采用图像、视频后台监守

目前,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需求,对35处线路杆段安装图像监控系统,对特别危险的18处杆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后台远程监控值班,分析图像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外破特巡组出动制止。今年值班室对现场的违章行为报警多达84多起,应急出动制止有威胁的施工行为有36起,及时发现、有效制止事故的发生。

1.3.7 对外破隐患点采用管辖班组、外破组轮番动态巡守

按照《福州局输电线路走廊施工安全隐患监控一览表》巡视周期及工程进展情况,统筹安排人员动态巡视。截止目前共开展巡查2000多人次。根据不同施工进度、不同现场状况,不同危险级别,组织专人按需监控,采集工程进度等各类信息,做到现场情况清楚、安全措施清晰、危险作业亲为。

1.3.8 对复杂施工工地采用保安、信息员定点驻守

针对外破现场复杂情况,组织电力设施特巡护线队专项对线路走廊施工建设工地进行全天候的巡察,即时发现、制止危害电力设施的违章施工行为,目前主要分布在建设工地集中度较高、危险程度高的晋安区、仓山区、台江区以及长乐、闽候、平潭等地,负责监控41条输电线路的53处的复杂施工工地。

1.3.9 对危险作业、重点时段,采用专人全程监护

对两会、两节、黄金周、单电源、“5.18”、“6.18”“中高考”等重要保供电时段制定保供方案,抽调安保力量对保供线路、外破现场进行旁站及动态巡视,提前通知相关工地在线路保供期间暂停可能威胁安全的施工作业,对一些确实无法停止的市政工程,增派专人协助监控,顺利完成每次保供任务。

1.4 创新路,寻求法律帮助解决棘手隐患

加大与本局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律组的沟通联系,新辟法律途径,对屡禁不止的违章施工单位(220 kV高峡线#62-#63线旁违章施工)发放律师函进行制止,目前该处违章施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 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2.1 施工作业人员电力安全意识低

从历次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情况来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吊车、钩机、塔吊等操作人员普遍缺乏电力安全知识,有的工地不经审批夜间临近导线危险赶工,对电力设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2.2 无强硬的手段来保障整改措施的落实

长期以来,施工单位违章施工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没有付出应有的经济和法律代价,使其更轻视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工作,违章施工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3 下一年的工作思路

3.1 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素质

一是强化常态联系。考虑到关键作业人员,尤其是吊车司机人数相对较少、施工工程量、施工区域相对较大,以及外破危险性高,建立与他们的常态联系机制,掌握施工信息,并通过发送“安全温馨短信”经常性进行安全宣传,达到宣传成效的延续性。

二是强化现场教育。进一步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向吊车等机械驾驶室张贴“安全小告示”等方式开展现场安全宣传教育。

三是强化安全知识宣贯。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在吊车等特种机械人员取证、年审过程中增加电力安全相关知识的宣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电力设施保护知识,从源头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3.2 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量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制作各类警示牌、限高架、限行桩和新增功能完善的现场视频监控装置提升物防、技防水平。

二是配足、配强、配齐现场特巡护线员,提升人防效能。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护线员外破隐患鉴别力,提高外破告警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保安护线员管理规定》,落实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最大程度发挥特巡护线员的作用。

3.3 进一步践行“五看三守一护”工作机制

积极归纳整理工作方法,加快对防外破工作中典型案例处理方式归纳整理,形成常态管理。

3.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防共建

通过与法律组、电力设施保护办、当地政府等走访汇报,依靠相关执法部门的配合等方式丰富防外破刚性工作方法。

3.5 加强防外破暂停供电措施的落实

对施工单位不落实安全措施,严重威胁电力设施安全的予以暂停供电处理,增强电力执法的震慑力和有效性。

4 结 语

加强外破管理,确保高压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力设施防外破保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通过“三抓一创”的管理思路及措施,有效保证了高压线路的管理质量,提高其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整改措施难落实的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来年的工作思路,加强高压线路的安全管理,保证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长海,侯鹏.探析确保输电线路合理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J].中小企 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12):285-286.

[2] 李强.加强输电线路施工类外破防控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2(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