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8: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59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在初中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特别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一部分学生是不会学,他们看上去很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生怕漏掉什么,练习也一本一本地做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以至最终丧失信心。

实践证明,他们就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学困生,都有其困难的理由,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但是往往是因为习惯上存在缺陷。因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就要在改变学生原有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上下功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改变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必要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如果教学失去有效性,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样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也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如果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从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看,尽管不少教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可是没有培养起下一代良好的个体素质,学生只会“死学”,而最终导致“学死”。学生有了知识没有实践,或者不会实践,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这些弊端的存在,从小的方面讲,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对提高民族素质无益。

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初中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取得一定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质,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一项奠基工程。而良好学习习惯正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必要手段。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处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时时运用。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抓好的基本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山区里有一对父子,以打柴为生,每天上午父亲赶着马车拉着柴禾到城里去卖。在去城里的路上有一个急转弯,每当快到这里时,坐在车后的孩子就大声地提醒父亲说:“爹,该拐弯了”。他父亲一拉缰绳,一举鞭子,牲口就很快拐弯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父亲生病不能赶车,他只好赶着马车去城里卖柴并给父亲买药治病。当走到这个急转弯时,他再喊吆喝,马就是不拐弯。这时他突然想起喊道:“爹,该拐弯了”。马很快就拐弯了。这就是动物也会形成“习惯”。动物尚且“习惯成自然”,何况人呢。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贵自悟”,有目的的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学习效率当然很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预习或预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预习对听课带来的好处,更看不到预习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学能力,他们害怕磨刀会误砍柴工,不如等到上课听老师讲就行了。二是对初中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依赖性强。有的同学认为上小学时自己的成绩很好,可到了初中,感觉很吃力,有时花了好多时间,效果也不明显,成绩老上不来,心里着急,不知怎么办。这类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初中学习,没能及时调整,仍像在小学一样依赖于教师、等待着教师给予帮助,不知道初中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去预习。三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过去数学成绩差,不想学,因而对数学学习无激情,更谈不上课前预习。四是缺乏指导和训练,缺少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使大多数学生细读之后就能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建立适当的检查职责,书写简明的读书笔记等,对检查中有知识缺漏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使之一起前进。对预习的指导还必须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才能克服上述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熟悉教学内容,以新课标为准绳,潜心研究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要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上,权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单位课节的重点与关键,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

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易受感情支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上新课前的几分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转化成一些有趣的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展开新课的教学。

其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听课效率。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专心听讲,将学生的努力和教师讲课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要培养学生学会听,学会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小结。

再次是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勤摘笔记,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概念繁多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初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头脑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给予“动”的机会,约束精力的分散,是一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刚开始时,课堂上要给学生明确提出哪些需要记,哪些可不记,并要留有适当时间让学生抄写,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

3. 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解法单一,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地,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1)要养成做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要明确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2)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强调学生作业时要认真审题的同时,我在讲例题时,经常有意识地先问学生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作为审题的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经常对学生阐明做作业的意义,教育学生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或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宁可以后抽时间补做,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4)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但要求按时完成,还应要求像例题那样规范。通过订正、指导,逐步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去进行好习惯的培养,并把习惯教育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篇(2)

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113―01

教学过程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如,在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做了“Jim’s father is a teac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练习到实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记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强。

二、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初中学生往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借助翻译成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极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英语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地用英语教学思维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运用英语思维,使他们学习英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一开始学英语,就要坚持课堂教学实际化,尽量设置情景将学生完全“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首先要规范语言,其次进一步训练用英语思维,把疑问句和相关疑问词尽可能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如,“I don’t understand. What does it mean?”,“Can you explain it again?”等等,让学生尽快进入到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

三、巧设训练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如值日报告,角色表演、三分钟演讲、同桌操练、分组操练,归纳和听写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同时,也使教师减少了重复性指令,形成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大胆发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性格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外,但凡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不爱开口。他们怕出丑且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是“老听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将很难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培养有意识、有目的的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阵地。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突破难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预习通常要做到:1,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回答课文中的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资料,了解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2,学会分析对比,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有异同之处,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没有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和难点。3,提高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去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4,要圈点批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5,要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勤于指导。

篇(3)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改革措施中提出了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只有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之中,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

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之外,还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术、艺术审美、科学文化等,对于素质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有两种: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这种类型的遗传素质对于一个人各项能力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另一种解释认为,素质属于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人在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虽然素质与先天禀赋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类型的素质差异性并不大。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将理想化为行动,信念化为习性的过程,其是组成一个人基本个性的重要内容,导致某个人具有自发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就等于素质,并且素质能够通过习惯给予很好的表示。从教育规律和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动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对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这个人肯定会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说话清晰有力、交际能力比较强、阅读理解能力强、博才多学、词汇量大等。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朝着稳固化、定型化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人将会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完全不需要别人督促就能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环境有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过程中无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虽然智力与遗传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却与习惯毫无相关,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其实是对行为习惯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促进无意识的行为活动逐渐向有意识的、具体的行为活动发展。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层次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对应的培养策略,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将会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习惯给予介绍,以为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借鉴。

1.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进行课堂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在新课改结束之后,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他们有义务提前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从而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哪些知识是可以简而带过的、哪些知识又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然而想要掌握这些,就必须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前预习。数学知识之间一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去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预习即将要学的知识,并且掌握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扩散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方面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因此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考虑,从而获得最佳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性学习。通过对创新性学习特征的分析得知,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习惯。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发现和探索过程,并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只有能够提出疑问才能为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二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的质疑是否有道理以及质疑的内容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勇于提出质疑的意见。因此,老师要采取一些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分散的、独立的,要想使知识系统化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与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养成行为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2,12(13):145-146.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习惯 学习;培养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初中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中学时代,它不像小学阶段那样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而要全方面学习所有的科目。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就非常重要,它甚至牵涉到以后的高中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模式。

随着科目的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两极分化开始严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双差生”的增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必要。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或预习效果较差,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中不免有生吞活剝的感觉,学习效率当然很低。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布置少量的复习作业,比如教师在讲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除了布置相应的练习,还应布置些简单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让学生预习后做,这样明显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就初中学生来说,要靠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教师要力争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努力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方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习惯

数学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定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了解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比如完全平方公式,很多学生就容易记成(a±b)2=a2±b2 ,因此,课堂上应该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只有把课堂知识理解透了,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当天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克服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在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应要求学生及时地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复习的效果,对复习效果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与表扬,以调动其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及时复习的同时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以便于及时提出解决。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能反映出教学的效果,而且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马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好,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在做作业的时候,对不理解,不懂的题,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翻阅资料做好笔记以求正确答案,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统一格式,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学会自我检验的习惯

篇(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新课改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质量的学习。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将为终身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自主学习它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学生发言频率高、课堂气氛热烈等浅层次目标,而应把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环境因素进行学习、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等作为努力追求的方向。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方式不当、特别是课前很少预习将课本扔在一边的状况。我开始在每节课之前,将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重难点知识拟出读书提纲并附上具有一定阶梯层次的思考题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去读书,思考。为启发学生读书,我作出示范并指导学生作预习笔记,教他们如何在重点,难点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先通读课本,对本节知识有个大概了解,然后逐字逐句精读,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认真做笔记特别要记下不理解的知识点,看书生疑,然后完成本节的力所能及的思考题。一定时间后,要求学生脱离自学提纲,独立自学课本,在作笔记的过程中学会分层次,抓重点,特别要研究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常用的化学方程式要准确记录并记忆。最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要会思考,会提问,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以教材为本,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已有良好的读书预习习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上有了较大的自。学生对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的处理上也得心应手了。

二.课堂学习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多作肯定性评价。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发言虽然没有符合老师所要的答案,不能不作评价挥挥手让学生坐下。这样的做法往往使学生不知如何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思考抱有怀疑态度,影响了自信心的确立。所以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再为他指出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快乐,又明确应该如何做。2.多树立示范性榜样。树立榜样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等。当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表扬下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信心会也不断增强。3.多给予充分性表现。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除对学生品德行为、知识水平、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外,还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有所了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地给予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启发思考的基础上,抓住问题的本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课本知识。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能设计成学生参与讨论的素材。我们可以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讨论小结。如讲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浓盐酸,在此基础上还能让学生区分浓盐酸和稀盐酸以及浓硫酸。不同的时候出示不同的实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思维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发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经意间加强了学生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点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索性和启发性精讲精练。(1)利用化学实验,特别是可以设计成的探索性实验,进行探索式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问题的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一般为:提出问题——假设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安排边讲边实验课。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备”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大理石的色态,通过制取二氧化碳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的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然后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得出实验结论。(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导学课堂中精心设计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于关键处设疑,让学生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后巧加点拨,便“柳暗花明”。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小型的有思维梯度的问题,或由学生提问自学过程中的疑点,刺激 学生思考。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讲解时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有个缓冲的平台,也可以利用例题的各种变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讲解遇到此类问题,如何找突破口,然后引导学生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再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最后,每节课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提问本节课中还存在的疑点或是依照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应的反馈练习。

三.课后复习 每节课后一项固定的作业是学生自问: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知识点是模棱两可的?如何将其弄清楚?将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梳理。为了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反思与领悟能力,要求学生准备错题集,将错题抄在上面,写出自己做题时思路被卡的情况并分析原因。包括(1)为什么做错?(2)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3)正确的做法?(4)对照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学完一章,及时要求学生对这章进行总结,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再现,理解与消化。要求:(1)列出本章知识网络,找出本章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体现知识的系统性。(2)小结本章的错题(包括作业,练习,测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谈学习体会交流经验。每组设计自己的复习方案,交流之后总结为最佳复习小结。

篇(6)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益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初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同时也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前提。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吃透教材,创新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物理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他们的学习习惯及生活方式。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快速地掌握和理解物理中的重点知识,既推进了教学进度,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条件

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做到五个方面,即:复习、上课、作业、实验、复习。要想学好初中物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

1. 预习。每门课程都需要我们进行课前预习,那么怎样进行预习呢?我们可以这样做:“读”,应该养成课前预读的习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读一遍,对不懂的地方上课认真听讲;“划”,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写”把读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及时写出来,带着自己写出的问题去听教师讲课。“记”,对课本中基本的公式、概念、单位或者一些特殊要求进行重点记忆和重复记忆。

2. 上课。上课分为四步,首先是“眼到”,要做到上课认真,仔细地看,无论是实验课或理论课。“耳到”,就是要做到认真倾听,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做到及时思考,在教师上课时绝不能心不在焉,要充分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手到”,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记录教师所要求的重点内容,还要对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进行标注,以便课下可以请教教师或同学。另外,在上课之前还要养成预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

3. 实验。众所周知,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当做到: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操作规范;实验环境必须整洁;实验结果认真检查及验证。

4. 作业。要保证作业的整洁规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检查和修改。在以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作业,切不能随意应付。

5. 复习。按照著名学者艾宾浩斯所提出的遗忘曲线分析,人类的遗忘过程应该是“先快后慢”的。首先要做到对每次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消化理解,加强对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其次,要做到制定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定期地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及整合,分析其内在联系,掌握其内在规律,形成完整化物理知识体系。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及方法

1. 把握开端,明确目标,务必落实。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因此,在进入初中时期后,所上的第一节物理理论课、第一节物理实验课甚至所做的第一节物理作业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契机,要求其认真落实学好物理的五个方面,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锻炼他们。比如在平时作业中公式的完成性、相关的单位问题等。对学习中一些细节进行严格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2. 加强指导,传授经验,严格管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讲解并让其能明白其中的原理。在每节上课之前都要求他们做到:预习,找出重点,记录难点。在初期要求他们强制性地执行,不定期地检查和评价等,这样,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会养成课前及时预习的好习惯。再就是观察实验:明确学生所要观察的目的,具体学生观察的重点,传授学生观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学习的方式具体化、规范化以后,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3. 注重小事,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平时的每一件小事,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实验方面注重实验的基本规范要求如:(1)各种器件的规格、用途等;(2)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3)实验器件使用的顺序;(4)实验误差和故障的处理;(5)实验数值的保留;(6)实验结果的验证和处理;(7)实验结束后相关问题的思考;以上所述的内容都是平时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或遇到的,因此必须做到对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了然于胸,不断学习和复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及时检查,定期评价,给予鼓励,习惯是一种反复性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重复,及时地复习和强化,使习惯固定化、流程化逐渐养成习惯成自然。用身边实例激励学生,如请课前预习比较好的学生谈谈预习的好处,请学习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些习惯等。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习习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08

不管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刻苦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化,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这门学科,就必须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将有助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积累,而想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就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引起重视,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英语素质。初中学生刚刚进行英语学习,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知识点还比较少,因此知识盲区也相对较少,学生在初中阶段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就相对较少,因此正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自信心,使学生拥有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勇气。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该实现途径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用一些能够激励学生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不管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都有很大的帮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大帮助,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认为进行课前预习对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想要学好英语,学生必须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认为预习意义不大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应该把握好这个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机,积极提升自身的英语素质。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但是自制力不强是初中学生的一个弱点,因此为了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应该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任务,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的进行思考

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十分必要。翻开初中英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对英文字母、单词和对话进行有效记忆,便能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给初中学生造成了一种假象,英语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实际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仅仅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英语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思考该如何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学生只有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为了使学生养成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冠词是戴在名词前面的一顶帽子,那么冠词都有哪些?教师通过提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现代教学理念在指导教学的教学活动。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应该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倾向于以考试为指向标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倾向于提升应试能力,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进行英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十分重要,只有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英语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