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0 10:0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教师 高师教育教学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

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篇(2)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教育实习 反思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实习作为该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就读该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其职业发展尤为重要。当从一种校园走进另一种校园时,所带给实习生的已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知识与音乐教学实践所交织在一起的映射在实习生本人身体上、精神上的一种所谓真正的“音乐教育”的体验。体验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未曾谋面或者似曾相识的教学问题、教学知识以及各种自身的不足与感触都是实习者所要学习的。音乐教育实习对于音乐教育学习的研究生来讲应该从更高层次的视觉出发来获取“知识”,也许更多的是一种从理念上去反观现实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此为自己的学习探索来指明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方向。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及其观察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出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反思。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处理好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者真正的踏入讲台,是一番有别于书本上所描述的或者讲台下自我练习的实践,虽未脱离传统的教室实践的模式,但作为一名“教师”给予实习生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学生模式”的实习生来说,比在理论上的学习所获取的能量要踏实充足的多。当理论性的知识与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连串的境况问题相碰撞时,大多数实习生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所谓的“大脑空白”的反应,这应该是缺乏实践的大学音乐教学的诟病。因此,在扎实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获取自己关于音乐教学的各种信息仍是实习生们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当然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这必然也是一个大问题,在此不再多讨论。在实践教学中实习者会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没有方向感,对音乐教育这个大学科的疑惑会更加强烈,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欠缺对每一位实习生来讲都是很大的难题,在实践中以上理论知识的匮乏则表现出了狭隘的教学认识观,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仅仅完成此目标即可等等。殊不知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所肩负的力量,其实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斥着诸如此类的意味,如何理解他,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与音乐教育学习者所应反思的。

以上理论与实践交织所引申出来的教育实习中的问题是值得大家来思考的,笔者将其归为以下三点:

(一)音乐教育理论知识(音乐教育哲学、学科理论及其相关文化知识、技能)学习的匮乏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诟病,学习者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以此才能为实践指明方向。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已有的理论支持下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

(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与理论知识相出入的教学情境等实际问题如何去反思指正。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每一位实习生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音乐教育界所倡导的各种音乐教育新理念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新气象(包括课改之后的教材、教学要求等)以及日益发展的音乐教育学术争议,每一位音乐教育实习生都应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音乐教学,学生自然是首要“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与作为学生的“他们”这种主体间性的一元关系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合理安排成为很多实习生头疼的大事,往往一开始出现现象最多的是教师很怕学生,学生也怕教师,这种紧张不自在的感觉在很多实习生眼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接下来的变化也许更多的是教师可能会变得和蔼或者越来越严厉,甚至在有些实习生身上还会出现对学生的惩罚等问题,对于实习生来讲这虽是一种现象,但音乐教学中应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每一位实习生都应该在认清自身位置的前提下,以一种文化传承者的姿态来进行教学与学生沟通。这种教学关系的建立不单单是单向的教师传授学生的流动,而是双向的,教师在以教师的姿态向学生传授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来接受学生所反馈给自己的一系列的音乐信息符号。这种双向的音乐教学不仅会排除以上所出现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弊端现象,而且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了主体与主体之间一元论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将音乐知识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此从更深层次的理念来推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但往往这在音乐教育实习生的身上很少能反映出的。这不仅仅是实习生本人的问题,更多的重任在于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如何让学生在潜意识间树立这种文化姿态,以此来推动这种高校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由此引发的反思笔者仅提及以上所述。

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教学意识的淡薄

此点之所以放之最后来描述,在于笔者在实习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不仅仅存在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中,在许多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中这种现象仍存在。许多实习生不知道音乐教育专业是“干什么的”,盲目的学习,盲目的实习,自上个世纪末一直至今,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上讲台”与“上舞台”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于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中,至今仍大有人在,当学生对这种关系迷惑不清时,自然对音乐教育到底“干什么”更是不清楚,音乐教育教学意识自然更是淡薄,实习过程中,这种问题便表现的更为突出。“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不是上舞台,而是上讲台,这一点是艺术师范教育专业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分水岭”。①音乐教育实习生应该在明白自己“上讲台”的基础上,认真的学习关于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体系及其它的相关音乐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同时应注重自己的实践教学,以此来充实。而教育实习自然为学生实习提供很好的平台。只有在明确目标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实习打好基础,同时做到此点,实习生们还会从生活中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而不是烦躁。做到此点,实习生们会以此来反思教学实践,向着科研型教师的方向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出发。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意识的重要性,仍然如上述两点所陈述的一样,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音乐教育实习者的角度所反思的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的三点大问题,以此三点为出发点,望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及其音乐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并希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音乐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承的魅力,以新的姿态做好自己,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篇(3)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现状与反思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师;能力水平;教育能力

一、引言

教育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的思维活动,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好教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就能掌握,但往往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教学教法”,如同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学会最多知识的方法。因为“教学教法”要受到人、时间、地点等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把知识和最合适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很多人在教师职业生涯初期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师范生到教师,角色上的转变让很多年轻教师的职业心理和专业技能都准备不足,刚工作就给年轻教师一个下马威。

二、工作竞争压力

1.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指的是他们在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它包括:演奏,演唱,作曲技术理论,创编乐曲和歌曲,合唱指挥,音乐历史等。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音乐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各级单位中也是不同的,包括: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俗称选修音乐课)、中小学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等单位。在各级单位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最为庞大,在音乐教育领域中也最为重要,下面就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加强的专业能力。

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这些内容包括:坚实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精准的视唱,视奏能力,系统的和声知识和作曲能力,分析音乐作品和音乐表现的能力,合唱团和乐团和指挥能力,音乐史知识,舞蹈表现能力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音乐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内完成歌唱教学,音乐欣赏,阅读乐谱,音乐理论,乐器演奏;在课外活动组织辅导好合唱队、合奏队、舞蹈队,有效的组织策划好一系列的集体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2.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

(1)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组织教学包括以下三点: 组织自己的课堂行为;组织自己的讲授;组织学生的活动。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该做到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胸有成竹,能将文化知识、音乐专业技能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巧妙融合,实施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能够对教学中的各种复杂或突况有较好的应变能力,自始自终贯彻自己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音乐激发其形象思维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最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能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学生眼中,音乐教师充满个性,音乐教师的见解应该富有想象力,相比其他学科老师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加上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力量,有时幽默的语言也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接收教育。

(3)科学研究能力。教学科研活动是揭示教学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它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音乐教师在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了解同行的工作情况,在同行间相互交流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让自己的教育能力有着长足的进步。

三、教育对象年龄的变化

(1)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在一起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在音乐教育中,应尽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最大发想象力限度地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激的氛围,以提供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而这种氛围的创设,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创作能力的。

(3)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音乐本身就能让人产生兴趣,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使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对音乐和音乐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并探索认知它们。要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用什么方式引导、得益与否,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创造能力了。

四、教育制度的改革

1.音乐教师的听赏能力

音乐听赏能力是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及施教的基本前提,作为一种职业标准,对音乐教师听赏能力的要求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纯感性层面,需要教师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其他丰富的人文知识同诉诸感性的音响表象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整合,进而达到对音乐文本的多层次的理解这一境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多从音乐的作品风格、结构进行理性的总结分析。

2.音乐教师的反思、评价能力

音乐教师在具备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等“基础设施”后,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便是教师的反思、评价能力。音乐教师的反思、评价能力实际上是对自我能力的总结和充实的能力。这种能力简单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多去发现研究问题,课后多做总结,不仅要去研究学生的问题,而且还要多从自身上寻找原因,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摸索到一套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经常会碰到课堂上学生唱不准音、旋律走调、节拍合不上等诸多问题。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听辨能力,有些学生有音乐感觉但不能精准的表达音乐,两类学生属不同性质,前者少数人后者多数,对这两类学生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训练。

五、结束语

篇(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教育研究与研究方法就是“事”与“器”的关系。因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既是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音乐教育研究得以成功的保障,其对规范和指导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水平,特别是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程度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联系,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音乐教育研究的论域。同时,研究方法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中国音乐教育》(以下简称《中》)杂志作为国家级音乐教育期刊,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既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状况的重要反映,也是音乐研究者自身学术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试图对其2007年刊发的论文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进行元分析,以使我们获得关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重要信息,并针对研究方法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促进本领域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水平。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方法

选取《中》2007年1至12期刊发的所有学术论文(外文翻译除外)作为样本,总计160篇。根据论文的题目和原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将160篇文章从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数据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Excel 2007统计工具对所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 概念界定

有关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本研究借鉴徐辉等人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中的归纳,将研究方法界定为“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大类。其中定性与思辨研究是指采用经验总结、哲学思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其特点是:从材料来源看,大部分材料是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从书刊中获取的,材料的引用与分析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习惯性、自发性;从研究工作空间看,绝大多数属于“书斋式的研究”,即坐在书桌边、在图书馆中进行的研究;从研究方式看,主要是通过个人悟思、哲学分析、文献概括、归纳演绎等思辨的方式进行;从研究成果的性质看,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哲学性的、主张式的或指示性的。定量与实证研究主要是指对原始材料进行收集及系统的实证性分析,主要采用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的语言陈述等手段,其具体包括观察方法、调查方法、个案研究、数学分析、实验方法、多学科方法等。

三、研究结果

1 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情况

统计表明,在160篇论文中,采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50篇,占总数的93.75%;运用定量与实证方法的论文10篇,仅占总数的6.25%。

2 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

关于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如表2、表3所示,在采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文章中,属于感悟性思辨的论文比例最高,占此类论文的93,33%;在定量与实证方法的运用方面,使用调查方法的文章居多,占此类论文的80%。图1、图2是对研究结果的直观呈示。

四、思考与建议

尽管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改进音乐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优秀作者,但是,总的来说,目前音乐教育研究的现实仍不容乐观。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水平,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

1 提高对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和规范意识

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是科研论文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也是研究者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的重要保障。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运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论文带有明显的经验陈述或工作体会的色彩,其在论文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研究技术与方法的规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思辨指的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实践与问题给予关注,通过概念分析、逻辑演绎等方式获得认识,其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均体现一种严谨的逻辑安排和因果关系。如获至宝果仅仅依赖意念上的主观思考,其研究结论是不会有足够说服力的。因此,音乐教育研究者在运用定性与思辨方法时应注意提高思辨的抽象性、概括性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有部分采用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在问题设计、调查对象选取及信效度检验等方面存在着技术性的失误。实证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拥有其自身的哲学思想和一套完整的技术操作程序,包括提出假设-概念化-操作化-选择适当的方法一搜集资料一证实、证伪研究假设等。为了使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信,研究者应对定量与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予以重视,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这是提高音乐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与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素养,而这种素养的训练和养成一方面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制度性规范,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广大音乐教育研究者应自觉树立科学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素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规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学术品格挖掘音乐教育领域学术创见的应用价值。这对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科研水平,规范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解决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增强国际学术交往中的话语权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2 掌握并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领域“重定性轻定量、重思辨轻实证”的研究取向比较明显。同时,在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的论文多以感性思辨法和调查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则少有涉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者比较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意识。

现代学科演变的趋势表明,一门学科仅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足以充分地把握其研究对象,而往往需要采用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音乐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复杂性、动态性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性更是决定了我们需要采用多层次、多方面、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音乐教育研究者在重视定性研究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有机结合,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和揭示音乐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这将使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同时也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者还可以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如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引入音乐教育研究领域,这些相关学科特有的、成熟的学术规范,可以为音乐教育学科知识的产生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也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学科内容,使音乐教育的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拓展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和研究空间,促使更多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的诞生。

3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从《中》刊发论文的作者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音乐教育研究者队伍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其研究素养和能力对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研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科研能力和素质偏低的问题,这既制约了音乐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做到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指在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娴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乐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这说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展教育科研应该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既是培养学者型、科研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识、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这首先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加强对教学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将研究成果从教学实践中梳理及表述出来。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专业引领,确保音乐教师能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且不断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科研成果交流,为音乐教师终身学习搭建广阔平台。

篇(6)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犹如一道春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迅速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发展仍然缓慢而滞后。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就必须关注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一、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1、专业知识贫乏、单一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音乐师资的缺乏,很多音乐教师是兼带音乐课的其它课程教师,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专业知识非常贫乏。另外,农村音乐教师学历普遍偏低,而农村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缺少接受专业音乐培训的机会,因而在音乐素养,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缺憾。在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时,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另外, “重技艺轻理论”、忽视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的现象也很突出,导致了一些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由于没有理论基础作为教育教学的支撑,这些教师教学时往往照搬音乐教案,在教学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结果是经验无几,专业发展不尽人意。

2、专业能力欠佳

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音乐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由于音乐专业培训费用较贵,农村音乐教师们经济能力有限,使得许多教师较难获得优质的在职培训,这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专业能力欠佳。笔者调查还发现多数农村音乐教师很少读教育理论书籍,用他们的话来讲:教育理论是纸上谈兵,对教学实践没有什么用处,读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另外,许多农村音乐教师们教学时很少在教学中进行音乐教学研究。在这种按部就班、机械循环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极为缓慢。

教师的沟通交往等综合能力也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发现一些农村音乐教师由于交往沟通能力不强导致他们的音乐课堂成为放任型和冲突型两种不良课堂。在放任型课堂里音乐教师任由学生的喜好来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音乐老师就把播放流行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课程的要求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无从说起。而在冲突型课堂里,教师缺乏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冲突和对立的“战场”。这种不良的师生人际关系导致音乐教师们自我效能感下降,职业倦怠显现,很多音乐教师逐渐敷衍教学,得过且过,专业发展因此停滞不前。另外,教师的沟通交往能力也体现在教师与同事的沟通中,良好的沟通能力使他们相互学习,汲取经验,这显然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3、专业信念有待加强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活动观,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对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⑴教育信念作为沉淀于教师心智中的价值观念,总是以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控制着教师的行为(教师行为往往是其教育信念的实现和表现)。⑵长期以来,音乐课程在农村是副科地位,许多音乐教师看不到自己职业的价值而缺乏坚定的教育信念,这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使他们无心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因此难以获得专业发展。还有很多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们认为音乐课只是唱唱歌、听听音乐、教教识谱。更有些教师认为农村孩子音乐基础差,新课程的要求在农村无法实现,因此对音乐课程改革采取消极看法。在这种错误的专业信念指引下,这些音乐教师不是积极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能力,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时、错误的教学法,这种错误的教育信念导致他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也阻碍了教师们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促进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个人层面

1、 坚定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育信念与他们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音乐教师们有必要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并视教学为生活中的乐趣,充满热情、心情舒畅地进行专业学习并在教学中思考、研究,这种满怀激情的工作状态有助于音乐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另外,农村音乐教师们需要对音乐教师专业有正确的信念,以指导个人努力的方向。例如,他们应该明白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以及如何拥有这些专业素质;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应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面对农村简陋的教学条件,音乐教师需要增强哪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等等。音乐教师正确的教育信念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学会正确归因

音乐教师能否对农村音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归因也影响着他们的专业发展。一些农村音乐教师将农村音乐教育落后归因于所在地区条件差、环境差,学校音乐设备缺乏,学生音乐素质差等外部因素,在这种错误归因下,他们认为自己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算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这种环境中也运用不了,于是怨天尤人,失去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反思、学习的主动性。如果音乐教师们认识到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与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密切相关,就能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思考如何通过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来改进音乐教学。因此,正确归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音乐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3、利用网络资源

农村教师常年工作在农村地区,发展空间相对狭隘,信息闭塞,与外界的联系较少。信息技术的跨时空性将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也为农村教师与其他地区教师架起了沟通的桥梁。⑶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让农村音乐教师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音乐艺术的学术动向和前沿的教学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更新观念,跟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激发专业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另外,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堂、网上期刊杂志报纸、各种音乐网站等等都可以成为农村音乐教师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好帮手,网络的快捷方便也弥补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以及外出培训费用贵带来的农村音乐教师进修难的问题。

4、坚持教学反思

波思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音乐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⑷教师们在教学反思中能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专业意识,从而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专业上的欠缺,激发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最终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制度层面

1、完善教学设备

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缺乏与音乐教学配套的图片音响资料,甚至连教学用的乐器都不能保证的“简陋”条件成了农村音乐教师们顺利进行教学的拦路虎。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一些教师养成了得过且过,敷衍教学的习惯。因此,学校通过完善教学设备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能让音乐教师们感受到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增强了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便于音乐教师们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2、为教师减负

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在教学音乐课程的同时还兼有其他课程,他们往往要备好几种不同的课。有调查显示,一学期平均每周课时在16节以上的农村音乐教师多达50%,另外还要组织课外活动、为节日编排文艺节目。繁重的工作让一些音乐教师即使有心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农村音乐教师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学校为音乐教师们“减负”,让他们专职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充电”、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从而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3、为音乐教师培训进修提供财政支持

音乐课在农村中小学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常忽视了音乐教师们的培训,音乐教师培训进修费用一般由教师个人承担。但许多农村教师家庭负担较重,加之音乐专业培训所需费用较贵,培训进修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有必要把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中,为农村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激励他们沿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4、完善年度考核机制

笔者调查还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在教师年度考核中更多地关注形式化的东西,比如学生考试分数、升学率、教案、出勤率等,而那些上进好学的音乐教师在年终评比时并没有更多优势,这造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局面,成为音乐教师们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纳入年终考核评价机制之中。学校应每学年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并在学年末对教师们的专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年终评比密切结合起来,使那些自觉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促进教师们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5、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人人爱学习的校风,以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具体形式如下:1)网络培训。学校利用网络为平台,为教师们播放教育理论专家和教学名师的学术报告、各种专业课的教学视频、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录像,并要求听课教师记听课笔记、写课后感。2)阅读和论文撰写。学校每学期为全校教师制定“读书规划”并要求教师们写读后感和撰写论文,将读书笔记完成情况与情况与年终评比密切结合。3)教学教研活动。按不同专业分组,采用集体备课、平行研究课(即一课多讲)等校本研修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合作和学习的机会,形成浓厚的团体合作的教研氛围。并定期就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让每个教师畅言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互相交换意见,互相启迪,经验共享。

审视当前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农村音乐教师们自身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学校政策和制度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排忧解难,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我们相信,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了,农村音乐教育质量一定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第231-232页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张进良,何高大,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4]谢友明,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途径[J] .教育探索,2005,(5)

[5]冯宇红,指向专业发展的农村教师文化建设探析[J] .教育探索,2011,(2)

[6]Jacobson, Wayne.Learning, culture, and learning culture.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1996-47

作者简介

篇(7)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RE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08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08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09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09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10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10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10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10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08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9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10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09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09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08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09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0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08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09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10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10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