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0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财政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0.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1
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较深刻的态度和思想,最终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作用,逐渐实施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污染排放以及财政经济发展中实现以低排放量,低资源损耗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观念意义
1.有助于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人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工业占有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时农业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大量的水资源被污染;另一方面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我们能够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观念,那么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不仅发展经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而且也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了绿色的农业生产。
2.有助于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对于建筑业来说,目前城市化的推进建筑行业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而建筑业所产生的扬尘、粉尘等现象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得雾霾天气现象加重。如果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财政观念,在城市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绿色建设,对相关建设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3.有助于工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如果没有加以深度处理就排放的话,那么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最终使得一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而如果我们能够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观念,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绿色财政制度,倡导和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就能够日益改善,同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也会被及时处理,使得工业企业有效的转型,促进我国深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保证了绿色产品生产过程。
二、发展绿色可持续财政经济的具体对策
前面我们对当前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观念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系统的分析和探究,下面笔者主要来研究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财政观念的具体实施对策。
1.绿色可持续财政体系的路线构建
在财政上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需要从税收方面入手来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完善,使得税收制度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绿色的发展观念。当前我国在税收上所选择的角度为独立型税收和融入型税收两个角度。
独立型税收应当在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原有的税收制度上加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理念,使得目前所存在的税收制度能够很好的契合我国发展的观念。
融入型税收则是根据目前所存在的税收种类和相关的税收制度来安排新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税种,使得新设计的税种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预算体系建立
在预算体系的建立上,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事业单位应当予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完善。传统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而这些资源和资金没有合理的应用到经济发展当中。因此应当构建全面系统的预算体系,从社会保障预算体系、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产预算等综合考虑。同时在考虑相关预算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应当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关部门可以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政府预算体系的构建当中,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安排独立的预算体系,针对专门的绿色保护环境的财政措施具备完善的预算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式的实施。[1]
就目前我国发展特点来看,在四大职能之外衍生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职能存在一定发展上的问题,需要有关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发展,研究出适合我国发展的财政预算制度,从而促进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
3.建立G色转移支付体系
转移支付体系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政策上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对于转移支付来说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复这些局限性,同时构建全面的转移支付体系也有助于我国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在发展新型转移支付体系的过程中,首要目的就是需要从绿色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向出发来寻找适合我国当前发展的转移支付体系。横向体系来说,应当构建符合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转移支付体系,不仅需要考虑到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促进我国整体的进步和完善。横向则是在构建转移支付体系的过程中国家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个地区的地方部门等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合适的制度,从而促进国家转移支付体系的全面构建。[4]
三、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我们主要从目前我国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具体的实施对策入手来进行分析和探究,我国目前的发展制度来看,应当从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制度以及绿色转移支付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在财政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转型,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基于以保护环境为理念的形式进行。[5]
参考文献:
[1]孔玉生,谢沅辰.农业政策视角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4,01:51-52.
[2]刘振军.探究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0-11.
[3]张异.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若干问题探究[J].新经济,2015,Z1:100-101.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2.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2.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3.1引入绿色GDP的概念
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谓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底,反之亦然。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其计算的关键所在。绿色GDP的算法是:GGDP=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目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其实这是一个过时的说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探明储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还存在着严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万元GDP的耗水量是国际水平的6倍、总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别是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如由于乱采、乱伐,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江河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过度排放污染物质,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8个。造成这种局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GDP指标的局限性所致。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把握好GDP与绿色GDP的含义,开展绿色GDP的核算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3.2转变执政理念
加快改革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摒弃以GDP增长来考核干部政绩,引入绿色GDP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指标,引导各级领导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3进行技术革新
一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制定针对企业进行环境核算的相应激励措施,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二是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经济技术,鼓励各高校重视培养与循环经济相关学科的人才,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培训,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扩充企业的人力资源。三是加快新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发展绿色GDP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同时,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公共信息,可以有力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为公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发展绿色GDP成为全国民众共识的今天,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条件更加改善的绿色GDP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发展不以伤害后代人的利益为前提,保障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念。经济可续发展要解决好当代的发展与后代的发展的之间关系,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优化社会总资源的配置;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与减少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国可持续发展内容包含了生态可出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地位并为其他两种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和当代经济发展与后代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以满足当代经济的发展,危害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又不能放弃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而是要把保护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当代经济的可续发展。经济可续发展的实现,要充分利用资源的修复技术,保障资源的再生能力,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要采用可再生的资源来替代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要控制对环境的破坏情况,走生态可续发展。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要注重发展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不能是以追求最大利益而进行资源掠夺的方式进行。经济可续发展是以低度消耗资源的方式运行的,强调资源的再生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可续发展必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要求世界同代人能够适当的利用资源进行公平的发展。不能以危害后代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发展。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人及后代人公平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只用做到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二、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计划经济通过政府直接引导实施对环境的保护的方针政策。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进行利润核算时不纳入社会成本,增大了污染产品的供给,对社会资源配置造成损失。计划经济过程中存在着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现象,影响着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的模式进行发展。造成了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及资源配置模式。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质量的方式进行经济生产,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及我国的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损害了自然资源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3.经济结构的失衡。我国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产业结构出现偏差,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具有一定影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那些资源消耗大户带动,无疑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对环保产业的保护比较滞后,因此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也存在地区结构不合理现象,资源开发型经济导致东西部经济产生较大差距。东部经济的发展明显比西部经济发展迅速。
4.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弊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不合理,导致存在自然资源滥用的现象。也缺乏具体的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代表。为了个人利益争夺自然资源开发利不顾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象发生。我国自然资源产权配置效益低下导致自然资源产权流转制度的严重缺陷。
三、我国走可续发展的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稀缺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小化废物产量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我们必将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必将改变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追求可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三大产业。一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第二产业,加速我国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三是大力扶植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3.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是通过模仿自然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资源的多层次的利用,物质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绿色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好当代的发展与后代的发展的之间关系。经济可续发展要解决好当代的发展与后代的发展的之间关系,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优化社会总资源的配置;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与减少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四)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
市场经济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发展,随着而来的就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旅游”。现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如今,旅游从原始的游览名胜古迹转变为回到农村,回归大自然。乡村旅游引领着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的逐渐发展不仅促进了旅游行业大方向的发展,同时对于乡村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我国在2006年确立了乡村旅游年,第二年,国家倡导了以和谐城乡为口号的旅游模式。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的景观和资源都十分丰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自然有其优越的客观条件。乡村旅游就是以农村为活动场所,一般来说,乡村旅游的主要观赏对象就是农村的田园风光,农作物以及农家的风俗和习惯。乡村旅游的兴起主要是给城市人群创造缓解压力的空间而建立。因此,乡村旅游模式遵循市场供需的要求,市场效应比较明显。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正在面临着调整,无论是从发展方式还是劳动力方面都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城市人群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他们对于乡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向往之情。这两点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从现如今我国乡村旅游的例子上看,很多旅游点已经成功地得到了发展,农村经济水平也有所提升。农家乐越来越走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分析
1、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加快新r村建设势在必行。新农村的建设是基础建设的一种,其建设成果和成效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从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新农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资源。这些资源深深地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这样一来就给传统的农业增添了更多的价值。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业增收以其为朝阳产业。可见,乡村旅游符合国家的重大部署,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促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农业,旅游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从总体上看,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能够实现旅游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见,这一旅游模式一举两得,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从多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工作岗位,实现人生的价值。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十分严峻,而旅游行业从某种程度上看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得到吸引,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可见,乡村旅游的重要性比较突出,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产业化调整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分析
要想找到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首先需要从乡村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方面谈及,只有找到相关的问题之所在,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1、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乡村文化流失较快。从乡村旅游的内涵上看,乡村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在文化上也体现出不同的形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地方文化。但是,如果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之间相脱节,就根本体现不出来地方文化的特点,就是缺乏个性和特点。因此,乡村旅游的价值也就受到了影响。但是,从现如今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已经不再保留着原有的淳朴风情和安宁的环境,农村的本土文化和城市的生活模式不断融合,甚至无法明确地区分。这样一来,乡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也十分严重。
其次,缺乏多样性。就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还面临着严重的产品多样性不足的问题。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以农家乐提供的基础餐饮的服务,而对民俗风情以及民间艺术的开发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旅游产品过于单一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旅游吸引力的降低从而阻碍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中少数乡村也对景、娱、购三方面的产品进行了开发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
再次,开发资金不足。乡村旅游的开发离不开乡村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但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才民本无法为乡村旅游的开发以及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资金支持。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区,民风淳朴Iy观别致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无法提供更多的后续力量造成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始乡村旅游的开发造成一定困难,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具体措施
首先,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开发过程中切忌盲目,应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前提条件下尽量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本真性对于向游客提供低俗服务的经营者应予以严处。与此同时还应从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把关。比如某些乡村可以将当地现存的一些古代遗址纳入产品开发的范围制作出一系列的专题旅游。
其次,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乡村旅游而言,资金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虽然对农村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如果想要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改革的话,政府首先应采取的是政策上的措施加提高企业对乡村旅游投资的回报率拓宽乡村旅游的融资渠道。
再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旅游活动的开展应满足自然资源可再生的要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地自然资源对旅游体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不足。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肩关地方部门应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丰富产品的种类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通过政府和地方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丹.论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田.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248-9250
[2]韦瑾.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田.江西农业学报,2010(4):150-152
关键词: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肆意开采资源,砍伐森林,把原本让人羡慕的环境变得一塌糊涂,生态环境被急剧破坏,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做出相关的计划和实施动作,采取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来进一步修复和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不能一味地进行开发与索取,采用另一种有节制性、环保生态的方法来开发资源,在不造成破坏资源的情况下,努力开展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创造一条生态健康的发展之道。
1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
目前农村的环境受到工农业两大产业的严重污染。城市工业化,把原本危及到郊区的环境污染扩大到农村地界,让农村的河水,庄稼等常年遭受污染,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在我们国家,由于工农业引起的中重度土壤污染大约在5000万亩,有大约五分之一的耕地遭受到汞、镉等重金属的侵蚀;还有533.3万公顷耕地受到大气污染。并且,利用污水浇灌的工业与日俱增,乡镇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固体污染物,污水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农药等也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加影响到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作为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每年使用化肥量高达4126万吨,平均每公顷使用410千克,甚至每公顷比发达国家高出229千克;使用农药量在130吨左右,而所使用的农药基本只有百分之一的使用率,而残留的绝大部分渗入土壤,而人们食用了这些农作物,牲畜吃了这些有毒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杂草,健康状况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农民培育大棚蔬菜,使用的塑料膜,使用的残膜如果处理不当也是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使深层的土壤遭到污染。除此之外,农村的畜禽业废弃物也影响着环境。据统计,每年从养殖场里排放的污染物高达17亿吨,不仅如此,排放的污水也造成了污染,使水体更加富营养化。
因此,根据上述统计这就需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首先,让每个人都了解保护环境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经营者能够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把工农业发展的废弃物能够妥善管理,要能做到合理利用。同时应建立环境保护体制,根据各种下发的文件合理地保护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使资源利用的更加合理化,循环化,并且对工农业所产生的垃圾未能合理利用的经营者实施税收行为,真正落实依法保护农村环境。
2利用经济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努力使经济和环境共同进步
中国是一个环境制约型国家,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发展在别的国家前面的,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生态农业技术,充分发挥我国的科学技术含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这一技术,完全由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展来决定。我国学习生态农业这一技术以来,发展的前景真是可以用无限好来形容,目前在我国试点总数达2000多个,面积在2亿亩左右,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3.7%,所以让科学技术结合农业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被利用的最为广泛,我们还可以结合生物和信息等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现在的生物技术,可以培养许多优质的新品种,利用嫁接、移植等技术也可以研发出很多的新型瓜果蔬菜,利用信息技术,我们更是可以代替劳动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对环境的检测以及环境是否适合培育动植物,并且能够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动植物排出的粪便进行合理的处理再加以利用,以促进资源利用的循环化和合理化。
3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对工农业经营进行合理的监管
对于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监管,监测,对于工农业大面积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其产业能健康的发展,对于农业方面,要做到对培育蔬菜的土地,环境进行监管,促进生产效率。另外,还应当做好应急处理措施,如遇到赤潮、泥石流等环境因素,应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加大调查力度,寻找源头,并且对工农业的所有产物进行监测。
[关键词]房地产业 经济法 途径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44-01
面对当前房地产经济所遇到的困境,以经济法为视觉,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其主要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利益不造成损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概述。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屋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对房屋产品需求造成损害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既要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又要保护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房地产的市场开发等;另一方面,既要确保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又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如土地资源的开发、建材资源的合理采购等。因此,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与制约,才能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经济法为视角来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法视角下,其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法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独立的法律部门来调整房地产的经济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调整房地产业整个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也可以降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由于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若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将会存在股市大跌、经济不景气的现象,这就导致社会居民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社会居民个人消费下降,致使房地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在我国房地产经济运转中,必须将经济法作为调整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法律,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居民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法律来指导和规划房地产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和统一,以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经济法视角下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法中,主要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公平、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由此可知,经济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然而,这种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以经济法的原则来加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作,其中,经济法的三个重要价值则是效益、公平和安全。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则不能以获得自身利益为目标,而是统筹兼顾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若以房地产个体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将会破坏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经济法基础上应推出宏观政策,由于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经济有所调整,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房地产经济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房地产政策,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来调整房地产活动,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的所有法律中都倡导社会公平性的理念,其是一种主观性的概念,具有主导性的特点,这就说明我国社会居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上面的叙述可知,经济法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整体利益方面,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为了充分体现出经济法中的公平性,应将公平性覆盖在全社会范围中,这就要求在开发楼盘中房地产企业应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构建不同需求的住房结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为了使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土地产权保护制度、金融法律体系、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及房地产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等,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与经济的效益,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在经济法基础上来实现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房地产活动,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婷.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以经济法为视角[J].学理论,2010(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