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系统职称论文

管理系统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9 02:17: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管理系统职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管理系统职称论文

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活动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工作流引擎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不同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内部状态信息, 用于协调和恢复各种检查数据、恢复/重启信息以及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关键词】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 工作流相关数据

【本页关键词】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正文】

基于MAPGIS 网络的工作流模型在MAPGIS 网络的空间数据模型中,每条网线都有其拓扑数据, 记录着与它相联系的前后节点, 每个节点也有其拓扑数据, 记录着与它相联系的全部网线。通过对MAPGIS 网络数据模型和工作流需求的研究, 定义一个基于GIS 网络的工作流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定义一个网络实体(流程模板), 作为工作流中的一个过程定义; 网络上的结点实体, 作为工作流的一图1 工作流参考模型个活动; 节点与节点的连通关系(线实体),作为工作流活动之间的条件路由; 通过节点与节点间的连接方向, 控制工作流活动的流转方向。

4 主要功能模块4.1 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业务过程的过程定义, 根据过程执行需要的初始条件和参数生成过程实例。( 2) 驱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根据过程定义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为过程实例的运行进行导航。如: 根据过程的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启动和终止一个过程实例;根据活动之间的关联和活动的执行条件, 决定并行或串行执行后续活动;给用户提供需要操作的工作流任务信息, 或者根据所需要激活的应用程序信息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等。( 3) 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活动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工作流引擎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不同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内部状态信息, 用于协调和恢复各种检查数据、恢复/重启信息以及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4) 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用户登录后, 工作流引擎根据不同的用户为其显示待办的工作项列表。当用户要处理待办中的工作项时, 则从活动实例列表中激活相应的活动实例, 使活动实例处于运行状态, 并将活动实例对应的数据表单发送到客户端。接收用户的工作项提交, 并计算后继活动, 在后继活动的执行者的待办工作项列表中添加工作项。4.2 工作流过程建模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 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建立模型的实质就是将每一个模型的信息保存起来, 可以随时再现和修改。具体实现方式是从MAPGIS 的CGisView类派生, 该类封装了常用的图形编辑功能, 可以方便地建立和编辑工作流模型。4.3 组织机构模型工作流组织机构模型的目标是利用抽象的模型或者元素来表达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实体间的层次和隶属关系。绝大多数的组织机构都以树型层次结构为主, 从管理学的角度, 即“事业部制组织机构”。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 活动最终要分配给具体的执行者去完成, 组织模型反映的是工作流过程中活动的执行者同组织中用户的对应关系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2)

[关键词]情境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转移

为促使隐性知识转移,各行各业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或体制上的改变来构建良好的知识转移体系,并导入新科技、组织资讯、知识的分类进行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分享的文化。情境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识和重视。本文尝试从情境知识的观点为切入点,发现影响知识转移的关键点在于知识转变过程中忽视了情境。

1知识转移的技术观和社会观

当前,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都在探讨如何通过现代技术促进知识转移,并在实践中利用技术提高知识的传递,强化知识管理。如科技接受理论强调改进科技的功能,增加使用者愿意应用科技的程度。Storey强调知识管理需要一些条件,如科技的架构、专案管理的技能及组织高阶层管理者的支持,以增加使用的意愿。Davenport主张在导入知识管理系统前,须先建立良好的知识分享文化。也有研究者从社会的观点说明知识转移导入的组织问题,Brown把对知识管理系统拒抗的原因归咎于组织忽略与科技整合过程的沟通、合作的社会程序。Hohham指出知识转移是一种沟通的过程,知识不像商品可以自由传递,学习知识的时候,即知识转移时,必须有重建的行为,而且要具备应有知识,才能完成转移职称论文。

Prusak认为知识转移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两个过程。知识转移有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两个主体,客体是知识,客观条件是传输的途径,目标是能够利用知识来指导行为。接收知识意味着对信息的充分理解,并能够据此采取行动。

最近一些研究逐渐地在知识管理中应用情境,如文献[6]设计的KnowledgeScope知识管理系统,把以过程为中心的情境信息保存在知识库中;文献[7]研究了以设计情境为中心的设计知识管理方法;文献[8]研究了虚拟协同工作下的知识情境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发了基于Web的协同系统。

上述研究虽然涉及了情境知识研究领域,但研究局限于技术方面。笔者不否认从科技、组织及社会观点下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贡献,但这些观点不足以完全合理解释隐性知识为何不能有效转移。本文探讨的是一种非结构化知识,是需要跨领域相互交叉的知识,这种知识必须与当时的情境互动,才能启发突现的知识,这就是情景知识。研究认为只有从情境知识观点才能合理解释隐性知识突现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力求深入探索情境知识的性质以及显性知识号情境知识在本质上的差异,从而证明情境能够促进隐性知识转移,达到知识的创造、储存、转移及应用的目的和作用。

2情境知识的特质

隐性知识与个人的经验及当时的情境有关。根据情境知识的复杂及难以描述的特性,对情境知识处理得宜,确实可以促进情境知识转移,缺乏互动情境就会妨碍情境知识突现。隐性知识的隐蔽性和唯一性,属于意识范畴,具有不完全客观性的特征。研究发现情境知识同样也不是完全客观的,它是与个人或集体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时情境的认知,经个别或共同思考认定的结果,它与当时的情境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因此,情境知识不仅具有隐性知识的特质,而且还具有半衰期非常短的特质。由于情境重现的机率很低,隐性知识必须与情境结合才有显性的机会。由于不同情境所造成的结果不同,而且出现时间非常短暂,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做的不是期盼某一种情景出现来诱发隐性知识的突现,重要的是让组织成员持续地经历各种不同的情境,才能不断累积这些情境知识,只有人、社会、实体情境不断的互动,从情境中体会,才能实现情境知识触发隐性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3情境知识观点下的知识转移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辨识出知识转移过程的媒介(情境),才能促进知识转变的模式。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变,是一个互动及其复杂的过程。Mdumolu指出,隐性知识会依赖当时实际情境所产生,而立即反应出适当的行动。因此,我们认识到情境知识埋藏在个人或群体间,具有历史背景的脉络渊源的事实。研究发现,实现隐性知识转移必须满足一个前提两个条件才能达到隐性知识的转移目的。前提是有合适的情境;条件一是分享和继承,条件二是奉献。隐性知识隐蔽性很强或是绝密的知识,不会公开传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文化在逐渐消失甚至失传。继承就是为了分享,完成隐性一显性一隐性的传递过程,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奉献对隐性知识持有者而言,奉献的结果意味着个人献出了最有价值的资产。因此,隐性知识的转移方法,不仅仅是要有吸引人的奖酬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在组织成员的信任下,才能顺利地推展知识管理。这样就引入了情境知识概念,如果失去情境知识这个前提,探讨隐性知识转移是非常困难的。

知识转移要考虑知识、知识转移主体及其相关情境、转移的方式。知识可以通过文件或人际互动来转移知识,通常使用结构化的格式确实对知识的转移及知识累积非常有用,实际上仅有少数情境才能被清楚地描述。比如一个预期外的复杂方案的确定,由于是从未发生类似的情况,既没有现存的案例也没有先前的经验,而且大家知道这个预期外问题若不即刻解决,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大家在一起讨论并配合当时的情境相互启发,商定解决方案,这是特殊情境下激发式的转移隐性知识。事实说明,当时的情境确实会引起隐性知识的转移。研究发现,虽然可以用文件方式记录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当时的情境及实体现象,但是无法记录隐性知识互动的过程,因为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出的隐性知识是极为短暂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每个人的身上或有发生,比如你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同学,怎么都想不起来,可是提到多年前的某一情境,马上就会清楚地想起。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相关情境可以调动人的思维,激活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知识。如果缺少情境,那么隐性知识或将埋没甚至消失,可见情境对知识转移的重要性。

4知识与情境的关联度

按照知识和情境结合的程度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情境的关联度不高,也就是说,既使没有类似的情境,也可很容易被理解并转移,例如操作手册;第二类知识与情境具有高度的关联,这种知识就是情境知识。这种知识必须提供类似的情境,隐性知识才可以被完全理解并转移,否则就可能产生隐藏或误解。

研究资料显示,当隐性知识被迫分类、编码成为显性知识时不可避免出现情境上的差异,被迫转移的隐性知识实际是失去知识的价值,即使存储到知识管理系统,也不能有效地转移知识。如果采取强制获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样一种情境会产生隐性知识人为设计化和一般化的结果。转移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掺杂太多情境,因而形成不易转变为显性知识的事实。目前在多种数据库里,都可以检索到大量的论文,研究这些论文的价值,结论是隐性知识并不是来自数据库而是来自于经验。

现在认识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本质上的不同:①情境知识是可独立于复杂情境的知识,可以有效重复使用;②情境知识是与情境高度相关的知识,如果缺少或不同于当时的动态情境,除非使用者有经验或具有共享的知识背景,否则很难掌握抓到隐性知识的诀窍。以情境知识的观点,如果情境被简化、省略,情境知识就丧失了真实性和价值性。

5基于情境的知识转移运作机制

在知识转移社会化情境分析运行步骤中生成情境,创设情境知识的基本要求是能引进对知识的认知冲突,形成持久的知识、知识转移动机,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开发信息要素,以利自主建构情境知识认知的路径。

5.1知识转移情境体系运行机制的框架设计

根据系统学观点,机制是保证系统运动有序的程序和力量的总和。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

知识转移情境运行机制将其各种驱动力作用于配套协作结构要素后,促进知识转移和配套情境体系的各种效应产生,并最终转化为知识转移体系显性竞争优势。情境知识运行机制在知识转移中将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情境运行机制,甚至可以使知识转移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决策者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情境知识运行机制通过情境与知识相互作用的方式,把国内外社会化目的“新结合”引入情境知识运行机制体系,对知识转移的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作为在多种实现知识转移目标的可行方案中进行分析和决断的一种快速反应体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境知识运行机制为知识转移发展指明了方向。简言之,情境知识运行机制就是以情境为中介,结合目前知识管理领域进行情境描述,引导未来可能发生的场面或途径,以知识社会化、国际化目的为大情境,以政府调控为导向,以区域间协调发展进行知识转移为最终目标,协助决策者作出适当的选择。随着知识国际化要求,自动翻译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应用于语言翻译,同时也呈现语音背景所具有的文化、习惯或社会规范等信息,情境促进国际之间的知识交流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构建知识转移可能发生的情境,满足情境知识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是当前研究知识转移的一项关键课题。情境知识运行机制描述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情境化就是知识、知识转移过程等与情境匹配的过程。在知识主体从事知识产生创造等活动时,将其所处的情境与其所产生创造的知识通过关键技术整合为一体,通过情境形成情境知识。知识的组织存储把集成情境在内的知识进行建模描述,并存储于情境的知识库中,在知识主体从事知识共享应用等知识活动时,将其所处的情境匹配到相关的知识中,通过情境增强知识转移条件,形成情境的知识库,拟定知识转移未来情境中的愿景,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形成较完整的情境技术,建立并模拟未来知识转移的可能情境模型,通过情境获取知识,达到知识转移在社会中的新定位。

5.2情境知识运行机制模块分析

情境知识运行机制主要是指以情境知识为核心,通过政策协作、制度协作和技术协作、文献资源协同和大学与科研院(所)进行配套知识转移,对知识社会化的总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以使情境知识体系的综合知识竞争能力达到最大化。围绕政策协作、文献资源、技术协作和制度协作进行扩展与反馈,构建出知识转移情境运行机制匹配模式,如图2所示:

情境知识运行机制强调了系统中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协作,这种协作将使系统产生出某一个子系统各要素不具有的功能和结构。要求系统中的要素在完成其自身功能时要以体系整体发展、提升体系的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进行整体决策。

5.2.1政策协作政策协作主要是指将针对配套情境体系相关政策的需要进行有效协作,并采取措施提高知识转移。政策不是简单组合,而是政府以推动知识转移发展为目的构建的配套、协调的政策情境体系。

5.2.2文献资源协作文献资源协作是针对情境配套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协作服务。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走协同建设、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之路,形成合力,建立特色数据库扩大传输功能,拓宽服务范围和领域,全面提升文献信息保障水平。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

5.2.3技术协作技术协作是指在利用技术创新实现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从技术的开发到最终通过创新知识实现知识转移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对知识转移适应能力和设计配套情境潜力做出判定,从而决定其选择的技术创新能否使知识转移产生和发展,这将直接决定关键技术被采用的方式,也将影响知识转移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5.2.4制度协作制度协作是指在知识转移实现的过程中,知识转移必将打破原有制度的框架,重新确定新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以及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过程,制度是知识转移成功推进的保障。

5.3情境知识运行机制的完善措施

5.3.1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在知识转移中配套情境中的各个主体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对于已有相关产业之间的情境知识体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知识和情境紧密配合、专业分工完善的个人知识定位情境体系,改善目前知识转移配套情境能力弱的现状。

5.3.2完善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机制的完善,离不开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信息与管理服务的核心功能是为推进配套情境的知识转移的发展提供信息和管理服务平台,促进技术和知识信息的交流。

5.3.3加强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意识加强相互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情境知识运行机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体系,如何把情境与知识转移结合起来,将关系到其在未来的竞争能力。因此应加强与外部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加速自身知识、技术的更新与循环,包括与国际、国内同行和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绝不能受地域的限制。提供这样的情境,对提高知识转移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重要途径。

情境知识运行机制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是——情境与知识转移相吻合。知识转移是否顺利不仅受到知识本体特征的影响,也受到知识所处的情境约束,并随着情境差异而表现出或强或弱的转移难度,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转移的成败。由于知识情境范围不同,即文化、战略、组织结构等差异,有的知识或许根本就无法在源单元和接受单元之间实现主体变更,如果由于目标不明确或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进行知识转移,则势必或无法顺利转移,或转移后知识、知识转移社会的新定位与情境不匹配而运行不畅。因此,知识转移情境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StoreyJ,BarnettE.Knowledgemanagementinitiatives:Learningfrom

failure.JournalofKnowledgeManagewant,2000,4(2):145-156

[2]DavenportTH,KalahrP.Managingcustomersupportknowledge.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8,40(3):195-208

[3]BrownJS,anizingknowledge.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8,40(3):90-111

[4]CliveG,NigelC.Developingmanageriallearningstylesinthecon-textofthestrategicapplicationofinformationandcommmticationstechnolog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Training&Development,2001,5(1):22-34

[5]常荔,邹珊刚,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科研管理,2000,21(2):13-19

[6]KwanMM,BalasubramanianP.KnowledgeSeope:Managingknowl-edgeincontext.DecisionSupportSystenrs,2003,35(4):467-486

[7]杨涛,肖田元,张林鳢,以上下文为中心的设计知识管理方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2):1541-1545

[8]KakabadseNK,KaKabadseA,KouzminA.Reviewingtheknowl-edgemanagementliterature:towardsataxonomy.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2003,17(4):75-91

[9]NidumoluSR,SubramaniM,AldrichA.Situatedlearningandthesituatedknowledgeweb:Exploringthegroundbeneathknowledgemanagement.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2001,18(1):115-150

[10]JarvenpaaSK,KnollK,LeidnerD.Isanyoneoutthereanteced-entsoftrustinglobalvirtualteam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1998,14(4):29-64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义;内容;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若干理论

    安全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安全就是稳定、就是发展、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居各项管理工作之首。有关国际资料统计表明,国家或企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0,所以安全生产是最值得投入的高回报项目。布置任务,先布置安全工作;督察生产,先督察安全业绩。

    企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的目标,在此总目标下,各基层单位(集体)制定各级各项工作的安全目标,细化量化。

    划分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用严格的制度和规章约束行为,从班组到全公司严格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员,严格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在具体工作处理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可称之事故预防的重点。安全工作重点,就是找出人和物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安全工作要有抓手,有突破口,通过开展活动把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不久,驾驶员对高速公路不熟悉、不适应,也和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落后有关。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职称论文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

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三、针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站Intemet规划设计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网站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向用户提供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政府、企事业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因特网上的网站就象企业在互联网中的办公大楼,网站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商业利润及其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网站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每年有大批的企、事业单位投入资金来发展网站建设。各类网站一般都是建立在Web平台基础上的,加上支持其功能的应用软件,还有一部分是保证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所需要的软件,因此,各类网站建设的关键问题是Web站点的建设。

2.网站建设的规划及总体设计

2.1.确定网站建设的目的

确定网站建设的目的,这是非常重要但又易于被人们忽略或轻视的一项工作。论文尤其是当专业网站设计人员帮助政府、企事业建立网站,但设计人员又没有这些单位的行业经验时,与网站单位人员沟通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网站设计来说,这种沟通不仅应了解该网站要运行什么应用程序,需要如何连接单位现有系统等,还需知道这个网站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必须清楚网站的目标市场在那里。这将成为整个网站所有设计思想的基础。无论网站采用何种形式,什么样的外观,提供什么内容,都要以网站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来考虑。

另一方面,网站建设还应该收据客户对这个网站的美术需求。网站设计人员就需要了解建站单位形象的突出点和单位标志的特点、意义等。

2.2.确定客户群体

确定网站的客户群体十分重要。只有清楚确认网站的客户群体、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兴趣,才可能在网站上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留住目标客户群体,网站才能获得成功。

2.3.细化目标,构架网站内容纲要

确定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后,下一步工作目标细化,构架网站内容纲要,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网站核心内容、主要信息、服务项目、应用程序等。然后,将网站内容大纲交给有关业务人员审核批准,形成部门网站设计的总体报告。

2.4.整理网站结构图

确定内容纲要后,就可以勾画网站结构了。结构图有很多,顺序机构、网状结构、继承结构、Web结构等,应依据自己网站的内容反复讨论后确定。多数复杂的网站会综合应用到几种不同的结构图。画出结构图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有逻辑地组织网站和链接,同时,可以根据结构图去分配工作和任务。

网站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静态项目。因此,在网站计划中也应该包括长期的版本管理及技术维护。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网站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②网站内容的维护和图象资源的管理问题。

2.5.与美工人员的沟通

有行业经验的专业美术设计人员的帮助,对网站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能给你很多关于排版,色彩等方面的建议。很多传统出版行业的规则和禁忌,也十分适用于网页的设计。

网页设计与其他出版设计最大的不同点在以下3个方面。

2.5..1传播的媒介不同。许多用户是用MODEM上网的,考虑到用户的忍受程度,硕士论文图形一般不宜太大;通常每个图应小于30KB,每个页面图形总量应小于50KB。

2.5.2最终的媒体不同。多数用户是通过Windows或MAC上网的,而且当前通用的分辩率是低于800~600,因此,美工人员的发挥天地的14~15英寸显示器所能展示的区域。

2.5.3所能采用的文件格式的限制。对通用浏览器来说,能识别的图象格式仅为JPEC和GIF,两者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环境。

2.6.个性化服务

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站来讲,资料收集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关访问者和顾客行为的资料是分析投资收益的基础。顾客的经验同时也会随着资料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的资料不断增加,同时与网商业务相互影响也在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促使不断提高为网民提供的价值,并且优化同每个顾客关系的收益。由于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因此有时被称为渐进的个性化服务。

渐进个性化是通过收集外在和内在的资料而实现的。外在的数据指通过调查、表单、注册等渠道获得的顾客信息。医学论文内在资料是在后端收集的数据,例如通过广告和网站所记录的顾客行为等信息,使用类似Cookies的工具,可以方便地收集有关客户类型和浏览途径的资料。

制定资料收集计划时,不一定马上就开始采用技术手段。最好先从明确目标入手,在收集到的信息基础上,确定网上业务服务特定客户的策略。一旦策略适当,就能确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达到确定的目标。

3.网站建设的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上要满足企、事业网站应用的要求,符合其建设网站的总体思路,具有技术规范性,并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同时,在统筹安排和技术规范上考虑长远发展的需求,确实做到系统的持续性和可拓展性。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则:

3.1.整体统一性原则

系统开发首先做好总体规划工作,从全盘和长远考虑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组建相应的数据库结构、拦目结构、程序结构等,从而保障系统整体上的统一。对其中主要程序模块和组件进行规范,使整个网站在关键组件上能够至上而下的统一和无串接,才能发挥整个网站各个拦目的有效整合。

3.2、实用便捷性原则

为了适应网站各个拦目的需求,所开发系统具有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使企、事业单位各部门都可以轻松使用该系统进行信息更新、管理编辑和传递,也可以使单位避免了组建专业网络队伍和大量的培训学习。可以节省单位的人力、物力投资,并保证信息更新、传递的简洁、及时。

3.3.先进性开放性原则

采用当代最新技术如CGI、PHP、JSP等建立企、事业单位网站,以前瞻性对今后网站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和规划,使网站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实际需要而不断提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这是系统生命力的保证。

3.4.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网站提供高度可靠的稳定运行保障,并保障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为业务及商务提供安全环境。

3.5.美观性

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和强大的功能同等重要的。

4.网站建设的实现技术

4.1.Web服务器的选择

4.1.1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是驻留于因特网上某计算机内的程序。当Web浏览器(客户端)连到一服务器并请求文件时,服务器将处理该请求并将文件发送到该浏览器上,附带的信息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文件(即文件类型)。服务器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信息交流。

Web服务器不仅能存储信息,还能在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运行脚本和程序。在Web上的大多数表单和搜索引擎上都使用了该技术。

Web服务器可驻留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从常见的PC到巨型的UNIX网络,以及其他各种类型。它们通常经过一条高速线路与因特网连接。

4.1.2.选择网络服务方式

网络站点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网络站点投资选择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又分为两种形式:虚拟主机与服务器托管。

4.2.站点建设的准备工作

4.2.1.向IPS申请IP地址及申请域名

Internet的IP地址是分配是分级进行的。IANA是负责全球Internet上的IP地址进行编号分配的机构。按照IANA的需要,将部分IP地址分配给地区级的Internet注册机构IR,地区级的IR负责该地区的登记注册服务。现在,全球一共有三个地区级的IP:ARIN,RIPE,APNIC。

亚太地区国家的IP地址分配由APNIC管理。作为中国的ISP和用户,要获得IP地址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对于提供接入服务的ISP,职称论文可以向APNIC申请成为其会员,直接从APNIC获得IP地址,但是必须向APNIC交纳年费。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已成为APNIC会员的接入ISP申请,同时这些单位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第三种方法是加入一个IP地址分配联盟,通过分配联盟的召集单位向APNIC申请IP地址。

CNNIC(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以国;NIC的身份于1997年1月成为APNIC的联盟会员,成立以CNNIC为召集单位的分配联盟,称之为CNNIC联盟。按照APNIC的有关规定,CNNIC分配联盟成员单位可以通过CNNIC获得IP地址。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是中国Internet域名体系的管理者。负责制定中国Internet域名管理的政策:负责认定、授权顶级域名ell的运行管理及ell以下域名的注册服务者;负责监督各级域名的注册服务。

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的授权和领导下,CNNIC是CNNICI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实施域名注册的各项工作。

域名是企、事业单位在因特网上的标识,是企、事业单位进入互联网,网络用户联络企、事业单位的唯一途径,可以有效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和无形资产,有着巨大商业价值。所以,域名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任何服务的基础。

域名包括:国际域名、国内域名、中文域名、网络实名、通用网址等。

域名注册步骤如下:

4.2.2.硬件设备的购置及网络的建设

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PC机)及各种网络设备。硬件尤其是服务器的选型应充分考虑到站点可能的信息容量、提供的服务种类、每日的点击率以及站点发展的需求。不管为服务器和工作站选择哪种平台或NOS/OS,为获得最大的性能,都需要逐个建立。

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部件包括CPU、主板、RAM存储器、硬盘驱动器、视频和监视器以及I/0部件。

4.2.3.确定提供服务种类及选用合适的服务软件

Internet可提供的服务种类有很多,最常用的有web服务、E—mai1服务、Newsgroup、FTP、Gopher等,在选择服务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服务的信息流量,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及通信带宽的容量。这里主要针对Web服务器平台及服务软件的选择。

UNIX和WindowsNT都是流行的服务器平台,而且都有作为Web平台的优点。留学生论文UNIX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稳定性好。可移植性好。UNIX可提供除Web服务以外的访问(能处理通信录、主机对话室及支持拨号终端用户),并且拥有丰富的第三方成熟技术应用程序的支持,但费用较高,需要有熟悉UNIX的专业人士。

对于其他人来说WindowsNT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NT可能是Microsoft公司长期以来开发的最稳定的操作系统。供NT选择的Webn~务器产品非常多,而且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服务器推出。其软、硬件的花费相当较底。

Linux是基于Intel—Pc机的一种很流行的UNIX版本。它的特点是性能良好,而且还是免费的,安装起来起来既简单又省时。

不同的web服务器支持不同的功能。选择web服务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Web服务器如何易于建立和管理。其次选择web服务器时应注意服务器提供的安全程序。web服务器也必须支持CGI脚本。通过提供动态内容和及时响应用户输入,CGI脚本使得用户可以和服务器进行交互。要确保web服务起提供具有CGI环境变量的CGI脚本,,并且支持服务器方的嵌入部件,它是可以嵌入在HTML文件中的特殊命令。Web服务器还应支持日志文件,这对于Web管理员及时了解站点的访问情况并做出相应决策十分有用。选择Web服务器时,

价格问题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方面。

下面列出了在选~-Web服务器时应考虑的一些功能:

(1)服务器可以按CERN/NCSA公共日志式生成日志文件,可以对日志文件自动归档。

(2)可以配置服务器禁止通过域名和IP地址来访问。

(3)通过请求基于用户ID和地址,可以配置对数据的访问。

(4)基于访问Web站点的客户的IP地址,可以配置对数据的访问。

(5)根据客户端的IP地址,服务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根目录。

(6)服务器支持服务器方嵌入部件。

(7)CGI脚本可以使用所有的CGI环境变量。

(8)服务器具有内在的数据库连接,支持目录浏览。

(9)通过GUI,服务器应易于建立和管理。

(10)可以在运行服务器时进行管理,可以远程管理服务器。

4.2.4.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站点的定位

一个站点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信息,面面俱到不可能设计出好的站点来,因此在建站初期就应有明确的指导方针,确定站点的发展方向,设计几个拳头性的服务项目。每个站点都要有其目的性。目前国内许多站点缺乏特色,就是因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站点方向不够明确,在站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没有始终贯彻站点的方向和目标。

在开发Web站点时,管理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也许还是最艰难的一个方面。在对Web页面的内容进行管理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要提供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2)建立一个收集信息、转换为HTML和不断更新信息的工作流程。

(3)为信息生成一个目录结构,并在文本之间建立超文本链接。

(4)保持信息结构的灵活性,以适应更改和今后的发展。

(5)使信息的数量和信息的质量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从已知的信息收集开始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可行的办法。为Web准备信息的工作既要求了解内容,也需要了解HTML编程和其他技术问题。

4.2.5.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后台支持

国内许多站点的建设都忽视数据库在信息站点建设中的作用,页面的设计大都采用静态文件方式。但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没有数据库的有力支持,根本无法做到信息及时、正确地更新。利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可以将页面的设计、布局、形式同内容分离,更有利于信息的维护和页面布局的更新。以往WebServer同数据库的信息交换均采用CGI方式,目前许多大型数据库公司均提供了内核支持的接口。各主要数据库公司提供的Internet解决方案各有千秋,各有侧重点,应根据需要确定自己的方案。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于考虑:

1)通用性

通用性是指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管理语句应该符合通用标准,要便于系统的维护、开发和移植。

2)分布性

分布性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有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包括数据透明与网络透明程度。

3)并发性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面临的是多任务分布环境,可能会有多个用户点在同一时刻对同一数据进行读或写操作。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并发控制功能来完成。

4)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复杂的事物规则等。

5)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能力。垂直扩展要求新平台能够支持低版本的平台,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机制支持集中式管理模式,这样保证用户以前的投资和系统;水平扩展要求满足硬件上的扩展,支持从单CPU模式转换成多CPU并行机模式。

6)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安全保密的程度,如帐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控制、数据约束等。

7)容错性

容错性是指在异常情况下系统对数据的容错处理能力。。

关系数据库(RDBMS)是一种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目前大多数商业应用都依赖于这些系统。

4.3.网站建设投资概算

4.3.1.接)kInternet的费用

接入Internet的所有费用大体由四部分组成:设备费、通信费、信息费和维护费。

1)设备费

设备费包含以各种方式接入Internet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的费用和使用Internet时所要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等的费用。不同的接入Internet的方式,设备差别很大。

2)通信费

通信费用是指为传输信息所付的资费(网络设备租用费或网络设备占用费)。通信费分为两种,即网络经营者向信息提供者收取的通信费和向信息使用者(用户)收取的通信费。

3)信息费

信息费也就是经营者为了购买或生产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这是信息服务所包含的几项费用中最复杂、最不确定、也是最核心的一项。

具体而言,信息费是指经信息提供者(IP)将收集到的原始消息进行加工、编辑、整理(并建成数据库)后,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或数据库内)信息的费用。

4)维护费

网络维护费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会使维护费急剧上升。我们把网络管理人员和站点设计人员的工资以及其它消耗品的费用等称为正常的维护费。

4.3.2.网站建设费用

1)自己建站与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利弊比较网络站点的建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两者的利弊可参见表1、表2。

2)自己建站费用

自建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站,所要花费在高速网络专线、服务器通信设备方面的资金大约20万元,每年还要支出10万元左右的信息和通信费用。另外,还需要至少25名网络管理人员,每人每年1万元左右的工资,其中尚未包括因缺乏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技术与经验所造成的难以估算的损失。

3)外购整体网络服务费用

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企业只需负担以上费用的少部分,且整体网络服务提供专业设计与维护,长期人事费用亦可降低,其总成本将远低于自建网站。外购整体网络服务无需考虑庞大的通信架设费用,仅需考虑电脑网络管理、维护费用与专属网络空间租费,并且不需担忧电脑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技术问题。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主要有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两种方式。

5.网站建设实施流程

5.1.网站建设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1)申请注册单位所有主网站的域名。

(2)收集整理需要的信息。

(3)对单位主网站进行整体构架搭建。

(4)利用加密技术对Web数据库,动态信息反馈等信息进行加密。

(5)制作并单位所有主要网站建立的相对静态信息。

(6)进行内外网络功能的结合,包括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联接测试。

(7)全面负责单位主网站的宣传,以及网上各种交互式系统的设计。

(8)对单位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网站营运的培训。

5.2.网站建设方式

(1)软件自动生成

利用软件生成站点,具有功能强、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使用不方便、站点模式有限、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情况等缺点。

(2)传统建站方式

初期投入成本低,纯粹做网页,网站技术成分低,后期维护困难,灵活性差。

(3)动态交互平台方式

采用动态交互平台方式是现今网站建设的潮流,主要是由ActiveServerPage及ColdFusion活动服务页面与Access或SOLServer数据库技术集成为一体的强大的动态交互方式WEB平台系统。

5.3.网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流程

网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6.网站的安全性

由于建立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进行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因此网站的安全就更加显得重要。为了设计和管理一个有效、可靠的网站商业服务,必须事先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站服务安全策略。网站服务安全策略应覆盖所有相关的组织单元,这些单元计划从网站服务里面使用、开发、维护、修改或者获得信息。安全策略将应用于所有网站服务系统、数据库、内容、电脑平台、软件以及网络,它们的作用是处理、交互或者提供对服务的访问途径。

从CGI角度考虑Web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编制程序时应详细考虑到安全因素。尽量避免cGI程序中存在漏洞。

为加强网站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保护网站免受攻击:

6.1.指定一名安全协调人协调和监控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现,每年进行一次b服务安全防护普查,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每年进行一次Web服务危险性与脆弱性分析。

6.2.划分出需要进行访问控制眦服务系统;针对这些系统实现访问控制,并且每年对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6.3.执行备份和恢复处理,保护Web服务。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匕,针对灾难恢复的文档和测试计划;预防、侦测和响应恶毒软件的攻击。

7.网站维护

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会有新的内容、新的页面加入,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网站的维护性能。网站的整体框架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网站的维护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系统,使信息与内容更加完整、统一,使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满足用户更高的要求。

迅速地对反馈作出反应是Web网站成功的关键。通过创建一个标准的按钮栏,包含在所有Web页面中,并加一个反馈按钮,将使得用户向你提供反馈信息变得容易。对于用户的各种反馈信息都要做及时的处理,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答复。信息是时效性很强的特殊产品,需要定期或随时更新过时的信息。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来保障信息的更新。Web内容的更新包括信息的更新和栏目的调整。栏目的调整则主要指增加栏目或去掉与网站内容无关的栏目。

8.网站测评

网站建成之后,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需要借助一些软件工具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8.1.链接有效性。

8.2.网页可读性。检查网页头部META标识符内的信息是否完全。

8.3.网站下载速度。检查网页载入时间,了解不同

网络环境下连接您的网页的速度。

8.4.网页语言正确性。检查网页中英文拼写与网页HTML语法书写是否正确。

8.5.网站便用性。检测网站整体结构是否清晰以及网站页面导航是否清晰。

8.6.网站交互性。检测网站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联系以及设计反馈表格。

8.7.网站兼容性。检测每个网页在不同浏览器中是否能正常显示。

9.网站推广

推广网站的目的是提高网站访问量并达成网站营销目标。网站的推广可归纳为:授索引擎、目标电子邮件宣传、讨论组BBS宣传、网站合作、网络广告以及传统方式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旭楷等.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