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3: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企业 成本费用 分析
根据成本对象不同,可以将成本分为营业成本和生产成本。营业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些产品中可能有些是以前时期生产的,也有些是本期生产的,营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毛利润,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生产成本是指企业本期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支出,本文主要讨论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成本变动原因,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本文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产品成本分析
根据成本项目的构成内容不同,产品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分析时主要是将这三部分费用分别与预算成本指标或标准成本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清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根据成本计算依据不同,产品成本可以分为单位产品成本和产品总成本。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其重点是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与预算材料费用的差额。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变动受直接材料价格和消耗量两个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解为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两部分。价格差异是指材料实际单价脱离预算单价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价差;用量差异是指单位产品实际材料耗用量脱离预算耗用量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量差。一般来说,价格差异大多属于客观因素,如市场调整价格或通货膨胀影响,但是也要考虑企业在釆购中是否做到货比三家,是否注意节约釆购费用等主观因素。材料消耗量差异一般属于主观因素,有可能是下料或加工中造成材料浪费,也可能是废品率过高,或者材料本身质量较差导致材料利用率降低等,要注意分清责任人。此外,还应该注意,有些产品消耗的各种直接材料间具有替代性,如生产食用色拉油的企业,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产品中不同种类油的配比,降低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由于调整不同价格材料配比所引起的直接材料成本降低额,称为直接材料结构差异。分析时可以将其归入价格差异,也可以单独计算。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直接人工费用与预算人工费用的差额。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受小时工资率和工时两个因素的影响, 据此,也可以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解为小时工资率差异和工时差异两部分。小时工资率差异是指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预算小时工资率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价差;工时差异 指单位产品实际工时脱离预算工时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量差。一般来说,小时工资率差异与企业工资水平有关,如果企业跟随社会普遍提高工人工资,或者工人的技术级别普遍比较高,小时工资率就会提高。工时差异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
从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企业要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满足岗位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技术级别和工资级别较低的工人,降低小时工资率;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数量。
(三)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制造费用与预算制造费用的差额。制造费用中, 绝大部分费用项目与产品产量没有直接关系,是相对固定的费用。因此对于制造费用,主要是分析其总额的变动情况,查明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制造费用超支或节约的原因,搞清楚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以便明确经济责任,制定改进措施,降低制造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按费用项目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可以釆用比较分析法,将实际制造费用项目与预算指标或上年实际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制造费用变动的原因。也可以釆用 结构分析法,分别计算每个费用项目占制造费用总额的比重,与预算或上年实际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找出占制造费用比重较大、同时变动幅度也比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二、期间费用分析
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期间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冲减利润,因此对期间费用的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方面。
(一)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也称为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 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障损失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所发生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性费用。如果是商业企业,还包括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对于不同的销售费用,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也各有不同。
1、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商品维修费以及产品质量保障损失等,是企业销售产品时向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虽然耗费了企业的资源,但是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提髙客户对本企业的认知度,因此属于必不可少的支出。如果企业打算减少这部分支出,应慎重考虑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实际上这些费用具有变动费用的性质,与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额成正比。只要将其总额控制在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内,就不会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2、企业支出的展览费和广告费,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目的是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所以此类费用并不是越低越好。对于展览费和广告费,需要从费用支出效果来分析其是否合理。具体方法是将展览费和广告费支出与预计增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对比,评价的依据是企业增加的利润至少能够抵补展览费和广告费支出。
3、专设销售机构经费通常随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上升。企业设置专门的销售机构,有助于在不同地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量,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但是相对于委托代销或分销方式,设置专门销售机构费用较高,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固定性费用,因此要求每个专设销售机构至少要达到盈亏平衡,否则就将成为企业的包袱。对于专设销售机构费用,可以结合该机构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合理性。
(二)管理费用分析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的费用,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如研究费、技术转让费;社会责任费用,如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等。不同种类的费用,分析标准也有所不同。
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与业务量无关,属于相对固定的费用,因此通常对其采用预算控制。只要预算是合理的,超过预算就说明企业对行政管理费用的控制存在问题。但是,由于行政管理费用主要发生在企业管理层,内部监督比较薄弱,如何使其预算科学合理,以及如何控制费用支出等都有一定难度。
2、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的费用中,中介机构经费、咨询费、诉讼费等金额较小且不经常发生,或者企业难以控制,因此可不作为分析重点。排污费与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有关,如果支出额较大,应予以关注。
3、社会责任费用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支出,也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不作为分析重 点,但是应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此类费用的影响。例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已经成为一项固定的支出,如果国家调整缴纳比例,这部分费用还会相应增加。
(三)财务费用分析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和相关手续费,以及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和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1、财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筹资决策,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风险,考核财务费用支出是否与预算相符。利息费用高低与企业筹资方式有关,分析利息费用时应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通过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
2、汇兑损益是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或外汇负债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减值或增值,反映企业对外汇资金的管理水平。虽然企业无法控制汇率变化,但是可以通过对汇率变化进行预测,及时调整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比例,尽量减少汇兑损失,增加汇兑收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服务业 上市公司 利润结构 对比分析
随着产业融合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业范畴的扩大使之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将其作为整个服务业的代表,其利润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整个行业的利润状况,通过将社会服务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与理想的利润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对社会服务也上市公司将有积极的意义。
一、利润结构简介及社会服务业行业概况
1.利润结构分析简介。企业的利润结构是指构成企业利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要素的有机搭配比例。从质的方面来理解,表现为企业的利润表是由什么样的项目组成的,不同的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极不相同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利润结构分析中,不仅要认识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性质,而且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
2. 社会服务行业概况。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人的食宿、货物的运输和存放等问题,出现了饮食、旅店等服务业。目前,我国的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设施服务业,邮政服务业,专业、科研服务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卫生、保健、护理服务业,租赁服务业,广告业,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共计十二个子行业。
3. 样本选取。目前,我国社会服务业的十二个子行业中约有七十余家上市公司,为了能准确的反映整个行业的财务状况,选取十家上市公司做为样本,通过分析十家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表合并总额,分析其利润状况,进而了解整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状况。
首先,根据每个子行业上市公司的数目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采用分层抽的方法,先确定每个子行业所选取公司的数目,然后再从子行业内部采取随机选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公司。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将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与理想的利润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1.营业成本对比分析。社会服务业所提供的商品不需要原材料,其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通过上表我们可知,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要低于理想状况,其原因主要可以通过服务产品的特性来反映:
社会服务业的产品为各类服务,供需直接接触,上下游行业相关性小、可独立完成,对原料、能源依存度低,受高新技术影响小,投入及流动资金较少。
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这样,便会大大降低服务产品的存货成本。
2. 期间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分析。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得知,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的期间费用与营业利润所占比率分别为14.78%和12.04%,接近于理想的水平。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对费用的控制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 财务费用分析。从社会服务行业的财务费用来看,由于社会服务行业具有资金回笼快的特点,所以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拥有大量的资金,从而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有所降低。同样就会降低企业因筹集资金所需的财务费用。
(2)管理费用分析。从社会服务行业的管理费用来看,由于社会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其管理费和其他行业相比,社会服务行业的管理费中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盘赢和盘亏。这样就减少了影响企业管理费用波动的因素。
(3)销售费用分析。从社会服务行业的销售费用来看,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即服务产品的非实物性,使得企业不再发生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这样便会降低企业的销售费用。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其品牌效应对企业的影响较大,所以企业可能会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借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3. 营业外收支净额对比分析。社会服务业的营业收支净额明显高于理想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许多企业会涉足多个经济领域,所以企业中出现营业外收支净额高于理想状况也不在少见。企业的利润总额已不再是主要来自于营业活动。
4. 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分析对比分析。在影响利润总额的因素中,其中期间费用为理想的标准,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占比例不大,且社会服务业的营业成本要低于理想状况,所以社会服务业的利润总额也要高于理想水平。同样,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所得税,便得到企业的净利润,在营业总额高于理想标准的情况下,净利润也必然高于理想水平。
三、结论
对企业利润结构的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找出其与理想结构的差距,分析原因,并从现有利润结构的数据中分析其利润质量,进而判断出我国社会服务行业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一、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量的归类
对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归类历来争议不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95号—现金流量表》投票时,七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投赞成票,3名成员投了反对票,意见主要也集中在现金流量的归类上,如:分类主要为了服从会计净收益构成内容的需要,与财务学文献中的分类不相符,利息费用应属于理财活动,却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投资收入应当归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却列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我国原制度不要求单独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新准则更为清晰地反映企业所持有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准则的新变化带来了在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对投资性房地产归类及列报的问题。很多实务工作者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论述出发,认为应把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量归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强调“投资性房地产业务是经营性活动。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房地产租金就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使用费用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也规定: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从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中的核心—“投资”出发,笔者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量应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如下定义: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投资一样,属于长期资产,都是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为获取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投资性房地产属于财务学中众多投资形式中的一种。
以下对如何列报相应的现金流量进行讨论。
(一)外购、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支付的现金应列入“投资支付的现金”
投资性房地产的本质是投资,且与自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性质不同,因此,外购、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现金流出应列入“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同时建议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编制说明进行修订,将投资性房地产补充进去,即修订为“反映企业取得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合营中的权益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二)取得的租金收入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与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性质相同,都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只不过股权、债权投资取得的股利、利息等收入在日常会计核算时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但在期末应按现金流量的性质编制报表,即将性质相同的现金流量归入同一项目。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三)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现金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现金在会计核算时也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但本质上却是收回投资性房地产。因此,应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四)投资性房地产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并且计提折旧及进行摊销实际没有支付现金。因此,在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进行相应调整。
新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和摊销不应列入“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项目,建议从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出发,将折旧额及摊销额与取得的租金收入对比后的净损益通过“投资损失”项目进行调整。同理,可将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的损益也通过“投资损失”项目进行调整。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充分运用带来的归类及列示问题
新会计准则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着眼于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充分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对资产、负债进行计量,如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时,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计量属性的充分运用带来现金流量表如何列示相关现金流量的问题。
为更准确地提供相关的现金流量信息,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应以现金收支的性质来划分而不能依据前期交易的性质来划分收支的类别。二是本息应分别列示。
(一)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长期资产
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长期资产(包括融资租赁),该项业务具有融资性质。因此,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实质是借款费用,不论借款费用是资本化或是费用化,按现金收支的性质不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与支付的本金一道,作为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列示中容易将本息混淆,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中有反映企业偿还债务本金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和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的项目——“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例1,2006年1月7日,A公司从B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经与B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商标权总计100万元,每年末付款20万元,5年付清。假定同期贷款利率为5%,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2006年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8659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34100
贷:长期应付款1000000
2006年年末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应付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433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3300
有不少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错误地认为,2006年购入时长期应付款的余额1000000元就是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负债本金),实际上真正的账面价值(本金)应为现值865900元,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长期应付款应填列865900元。年末支付的总额200000元中本金为156700元,利息为43300元,年末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本金)为709200元(长期应应付款余额800000元-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90800)。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不能将200000元全部列入“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而只能填列156700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填列43300元。
(二)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现金的列报
按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收回的款项进行归类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该观点依据的是现金收支前期交易的性质。二是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该观点依据的是现金收支的性质。
例2,2006年1月1日,A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B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1000000元,分五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设备成本为700000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7582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通过计算得到实际利率=10%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758200
销售商品时:
借:长期应收款1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758200
未实现融资收益241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0
贷:库存商品700000
2006年年末收取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长期应收款200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75820
贷:财务费用75820
净利润=758200-700000+75820=134020元
采用第一种观点,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收到的200000元列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在填列补充资料时,75820元的财务费用属于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不应进行调整,长期应收款属于经营性应收项目,应进行调整,金额为634020元,分析中假设购入存货的现金已经支付。
现金流量表列示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0000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7000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0000
补充资料中进行如下调整:
净利润134020
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63402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0000
采用第二种观点,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收取的200000元中的124180元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将75820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销售收入对应的长期应收款属于投资性应收项目,在补充资料不能作为经营性应收项目进行调整,应列入“其他”项目。
现金流量表列示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7000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0000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124180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75280
补充资料进行如下调整:
净利润134020
投资损失-75820
其他-7582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0000
第一种观点将长期应收款的收回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不会影响到大量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并且计算过程简单,但这种观点存在逻辑问题,即已经支付的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从现金收支的性质分析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若也采用此观点从现金收支涉及的交易分析,支付的已计入长期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的已计入存货成本的部分应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第二种观点从现金收支的性质出发,将符合投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虽然处理较为复杂,但能提供正确的经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笔者建议采用。
三、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带来的影响
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一、水泥企业预算管理的价值体现
水泥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三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的战略价值
和其他企业一样,水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结合企业绩效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高效协调企业财务、营销、投资、生产等各个环节,使各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协调统一地开展工作,并调动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使企业长远目标实现。
(二)预算管理的风险控制价值
水泥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的实施,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控制,目的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降到最低。通过预算编制,督促各部门提前编制可行的计划,减少企业盲目发展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从现状来看,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会不断促使企业平衡其经营发展环境,保障企业的所有资源与发展目标相统一。
(三)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价值
对于水泥企业各部门来说,用预算指标作为管理层及员工的业绩评价标准,并由此对员工进行量化的考核标准,执行奖惩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激励员工。预算管理对各部门及其员工的日常活动进行了规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有制度可依,消除了朝令夕改、活动随意变化的现象。
二、水泥企业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
水泥企业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在明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水泥企业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等内容。
(一)经营预算编制
1.销售计划编制。销售预算是整个预算的起点,其他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通常由销售部门在对国家政策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预测,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编制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可根据销量、销价和销售收入分别进行编制。
2.生产与单耗计划的编制。水泥企业在进行生产计划、生料单耗计划、熟料单耗计划、水泥单耗计划的编制时,必须由生产部门参照上一年度实际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年度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各种原燃材料的单耗指标、各种生产设备的产能指标、分品种产成品的产量指标等,涉及的关键KPI相关指标:产量、产能利用率、窑磨运转率、熟料耗比、吨煤耗、吨电耗等,使生产部针对关键指标层层分解,归口到相关部门、工序和工段。
3.成本计划编制。生产部门根据当年的生产计划、制造费用计划、修理费计划,结合工序成本实际单耗及成本改善措施,确定预算当年的各主要产成品的修理成本、变动成本和制造成本,涉及的关键KPI相关指标:吨产品的变动制造成本、吨维修成本、吨产品煤炭成本、吨产品电力成本等,特别是生产设备的修理,如回转窑耐火砖的更换、磨机忖板的更换及钢球钢段的耗用等,要合理地预算修理的时间和耗用数量及金额,从而保证预算的可控。
4.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物资供应部门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物资消耗及需求量计划编制预算年度采购计划,包括主要物资的采购预算价格、质量指标、采购渠道、采购数量、核定库存量、应付账款的周转率。采购部门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进行预测,特别是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如煤、石灰石、黏土、铁渣、炉渣等材料供应情况、价格走势,要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为预算提供准确的价格。
5.工资和人事计划编制。工资计划和人事计划的编制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三定”工作,确定人员定额,测算工资总额及工资人员成本。工资计划中包括职工福利及人员培训计划,以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间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6.费用计划编制。费用计划编制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的编制。费用计划编制应该由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合作完成。根据成本习性的不同,可以将费用分为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其中,可控费用必须与业务量挂钩进行控制,不可控费用依据总量控制的原则来确定。费用计划中涉及的关键指标,如吨产品三项费用,由各相关部门针对相关费用分解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作为部门考核依据。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分解要遵循“指标量化,分解彻底”的原则。譬如,办公费要细分到通讯费、日常办公费、水电费、办公桌椅的购置等费用。日常办公费用又要细分成纸张、复印费、报刊费、办公设备维修等。通讯费要细化到固定话费、光纤费、手机费、网络费等。水电费也要细分成水费、水资源费、电费。细分时要区分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半固定费用。费用在分解中按照归口部门管理的原则,将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位。
财务费用的编制由财务部门按目前的借款额度来计提利息,支出手续费。根据编制好的筹资计划与筹资额度进行利息的计提,对财务费用的预算进行调整。
(二)资本预算编制
资本预算编制主要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无形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由公司发展部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的专项计划,编制工程投资计划、预测项目总体投资规模及年度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投资的资本支出。根据预定的工期,制定工程进度、安排投资预算、预计工程竣工投产的时间,使得编制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能够依据这些相对准确的基本信息,安排年度产销计划和资本支出,以平衡现金流预算。
(三)财务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编制由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组成,主要反映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组成,现金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收入,支出主要有原材料的采购、工资的支出、付现的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资产的购置支出。预计利润表是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预算的编制基础上编制的。通过预计利润表的编制,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当预算利润与企业目标利润相差太大时,就要对部门的预算进行调整。预计资产负债表编制,是根据上年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销售、生产、投资等预算数据加以调整编制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主要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水泥企业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
再完美的预算编制,如果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也会造成预算管理职能的弱化,甚至使预算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预算监控和调整管理机制。
(一)完善预算管理文件,做到有章可循
完善的管理文件是确保预算管理质量的基础。这些管理文件包括市场调研程序文件、确定企业发展目标的程序文件、预算编制程序文件以及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包括预算执行程序文件、预算调整程序文件以及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包括预算执行评估程序文件及其作业指导书等等。
除此以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明确的激励制度可以让预算执行者在预算执行之前就明了其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个体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预算执行者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完成企业预算指标。
(二)明确职责与指标分配,建立指标责任考核机制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经济总量的同步跨越,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协调一致,水泥企业要对外抢抓市场,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加强营销整合;对内要从技术创新、管理改进两方面降低成本、挖掘效益,消化客观不利因素。对照各项预算,将指标分解到各部门车间,建立指标责任考核机制,并及时调度与控制,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落实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营销管理,及时回笼资金
把提高营销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处理好营销总量、结构、售价之间的关系,增强市场预测和调控能力。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增强产品获利能力,弥补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客商评价指标,对每一位客商进行信用评价,选择优质客商进行销售,确保货款的及时回笼,保证资金安全,做好营销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
(四)成立预算管理督查组,确保预算执行
水泥企业要以现金预算为核心,做好资金的平衡调度,确保预算执行。在具体操作上,水泥企业可以成立项目督查组。一方面,着重抓好生产经营项目,及其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所有项目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切实控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加强监控,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保证企业主要目标的完成。
(五)进行预算执行评估,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严格的预算执行评估和奖惩制度的具体实施是确保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预算管理督查组必须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并且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与预算执行者共同商讨,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预算管理督查组还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激励制度文件精神,对预算执行评估的具体情况实施奖惩。从而帮助员工养成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文件执行预算管理的良好习惯,提升员工预算管理素养,加强水泥企业内部的管控力。
水管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是单位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要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报告内容。如果报告分析的内容牵涉到单位的的二级结构,分析的内容要尽可能详实;若分析的对象只是一级水管单位,则分析力求简洁,无需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使阅读者感到简练、易懂、有力度。
2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要依据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来确定。要及时与报表使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捕获决策者真正需要了解的信息。
3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第一部分简单说明做好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概括说明本单位综合情况,让阅读者对单位情况有一个总括的认识。比如说单位的注册地,组织形式和隶属关系;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单位主要收入情况、费用支出情况和盈亏状况。单位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人数;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等。
第三,对单位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说明,即对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
第四,对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为决策层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管单位的财务状况。对单位经营和管理者十分重要。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流动资产、资产变现能力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涉及单位长期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等。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水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驾驭资产,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营运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本增值的程度,关系到单位生产经营的水平。成本费用分析:水管单位的成本费用,从财务会计的概念讲,主要反映供排水成本、公益成本以及三项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此时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成本表、管理费用表和其他附表中体现的数字,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以及对企业相关比率进行衡量,得出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相配套的系列评价结论。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只有了解上述分析方法的优劣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才能把握指标变动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尽可能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分析结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和文字,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要点,多反映单位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五,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第六,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真正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4财务分析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水管单位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资金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了解各个项目各个工程环节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并依据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对各项法律法规就和行业政策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医院会计;会计改革
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参考国外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的。这次改革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现行制度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会计要素更明确,平衡关系更加清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经济活动,也使中外医院会计的交流更具有实用性。
第二,明确了医院收支性质,建立了“大收入,大支出”概念。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医院的所有收入均是事业性收入,相应的支出均为事业性支出。
第三,明确了医院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范围。医院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别核算。
第四,取消了奖励基金与事业发展基金的提取,规定了成本的列支范围,直接增减事业基金,使医院的资金使用更具有灵活性。第五,药品核算与管理更加科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化了药品出入库核算手续,将药品折扣直接打入药品进销差价,当药品售出时,折扣才算收入,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及中国加入wto,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愈来愈显现出不足及局限性。笔者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第一,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对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应考虑增设“财务费用”以及相关间接性费用的过渡性科目。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的费用以及借款利息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和制剂产品成本,最终影响到收支节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进行分摊,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笔者建议,增设反映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的相关间接费用的过渡性科目,用于归集属于医药成本但不能直接进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的各种间接性费用,月末再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分摊;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集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
第二,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避免医院资产的虚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作为提取折旧的一种变通方法,提取时只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再加工材料等,不冲减固定基金,直至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笔者认为这种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的账务处理不合理,提取修购基金时未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会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故建议设立“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下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的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相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作出相关决策,也可避免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第三,进一步完善资本性支出会计处理程序。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和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发生影响。即购置或接受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另一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笔者认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部分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在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完全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其一是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因采用这一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其二是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实力不明。其三是会导致支出的虚增,使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医院会计可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第四,应改进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坏账是医院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时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括在内。笔者认为,应按应收款项账龄长短,依据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会计核算;问题
房地产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是我国支柱性产业部门。房地产业的运行、发展及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以及地方经济增长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房地产开发所具有的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负债经营度高和市场风险大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有相关会计技术和会计制度的支持,同时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可能和一般商品一样进行。因此,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暴露的问题,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对策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举措之一。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内容概述
1.房地产概述
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总称。房地产开发包括土地的开发、房屋的开发以及土地和房屋的综合开发。具体而言有:土地的开发,即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后。在依法缴纳土地使用费后,对获得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土地开发完成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既可将已开发土地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也可自行组织建造房屋和其他设施,然后作为商品作价出售,还可以开展土地出租业务-房屋的开发,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已开发完成的土地上开发房屋,开发完成后,将其作为商品作价出售或出租;土地和房屋的综合开发,即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己开发土地,并在自己开发完成的土地上继续开发房屋。
2.房地产开发费用
是指与项目建设无直接关系、不能计入某个特定开发项目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其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销售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销售产品或在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但凡是与开发产品建造相关的利息支出等,在开发产品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均应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不作为财务费用列支。
3.房地产开发税金
是指房地产企业转让、销售、出租开发产品,提供售后物业服务、销售材料、转让无形资产和出租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等。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会计核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企业进行开发成本核算,除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开发成本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的设计
正确划分成本项目,可以客观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便于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首先,把“开发成本”作为一级成本核算科目,其实,分别按照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六项明细设立二级科目明细,最后,按各二级明细科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的设立项目辅助帐,形成交叉定位,方便统计和查询。清晰的成本项目有利于将来的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和企业所得税汇算。
2.公共成本费用的分摊标准的选择
公共成本费用分摊适用于“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一般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如果不能分清成本对象的,可以通过设定的分摊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对象。其中,土地价款可按占地面积比例分摊,而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可按可售面积比例分摊,建筑安装工程费可按照建筑面积分摊,开发间接费用可按照受益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