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型农村住宅设计

新型农村住宅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8 16:3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型农村住宅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型农村住宅设计

篇(1)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一)各县区要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紧密结合,与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有机衔接,科学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乡镇为单位,未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或者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二)各县区政府要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规划经费筹集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规划组织体系和规划执法无缝隙、全覆盖的运行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水平。2012年月底前,各县区优先完成开展试点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及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费用由县区财政负担。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按照《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以各行政村的人口与经济社会现状为立足点,综合考虑各行政村在引导发展、聚集发展、整体搬迁和限制发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划定社区应兼顾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坚持人口规模和地域范围适度。按照有利于农村居民就近就便得到服务,合理设置新型农村社区。

3.坚持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统筹民政、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及现有的村级办公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4.坚持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相结合,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各自的发展模式,尊重和保护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三个部分。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以县区管辖的行政范围为规划的地域范围,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出的安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并的,应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兼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对规划范围内除生产用地外的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四类进行详细安排布置。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标准按照《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试行)》执行。

四、规划编制的实施

(一)编制主体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二)审批主体

县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区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前,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技术评审,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审。

(三)编制单位

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质。

(四)成果要求

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进行编制。

(五)保障措施

1.成立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的督促、指导、协调及考核奖惩工作。

2.提供优质规划服务。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一是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工作力度,认真了解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摸清农民实际需要,切实解决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制定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图集,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加大技术对口帮扶力度,开展“送规划下乡”活动,组织城乡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一些村庄对口联系“结对子”,免费为农民提供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四是努力推进规划服务从城市向农村延伸,积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深入村镇和农民当中,为农民提供规划知识普及和咨询服务,增强农民的城乡规划意识,让农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篇(2)

随着国家形势的快速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被称为农村发展的“第”,是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管理、城市化服务、城市化保障的城镇化。目前我县拥有商业、住宅、生活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在按规划建设,如此高度密集的用电负荷,将促使农村电网供电格局发生较大改变,确保大负荷优质供电,给我们供电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宜阳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拟将全县所有行政村,按近、中、远三个时期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90个,涉及353个行政村73000户人家,总人数高达30余万。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宜阳县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均为超过6000人以上居住的特大型社区,其配套设施齐全。因此农村供用电结构将发生大的改变。

1、新型农村社区供电存在问题

1.1 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电气化步伐加快,居民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需按照城市配网规划进行设计,新型社区用电负荷高度集中,加之负荷峰谷波动较大,对现有供电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设备选型不先进,容量小。过去农村台区设备都是针对农村负荷分布布点新建,变压器容量决大多数都在30~80KVA,大容量变压器很少,这种小容量、密布点的配电格局与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大负荷用电显然不相匹配。新型社区需考虑按照“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的规划理念实施科学建设。

2、解决新型农村社区供电办法

2.1 加快变电站建设。目前,宜阳农村地区基本以35KV变电站为主网架辐射供电,布点少且供电能力有限,其中大部分变电站10KV出线已没有备用间隔。随着以新型农村社区闲散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社区为辐射中心的新增负荷将增长较快,现有10KV网络已不能满足用电发展需求。如:宜阳灵山新型社区附近新建灵山风景区和莲花公司,集旅游、商业、娱乐为一体;牌瑶新型社区附近新建牌瑶产业园,一、二期工程落户企业近二十家,这些项目均对现有供电网络提出更高要求。

2.2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电气化水平逐步提高,需积极构建电网与用电客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信息,促进供电结构优化,保障可靠供电。

篇(3)

(一)涉及面广,档案类型丰富从档案的形成部门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但涉及各级相关行政监管审批部门、镇乡、行政村,还涉及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档案形成的门类来看,既产生大量的文书档案,还产生大量的基建、会计、声像等类型的档案;从档案形成的载体看,既有纸质载体的档案,还有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二)更加强调时效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往往采取的是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建设的方式,在建设的时间节点上,体现了时间紧、节奏快、环环相扣的特点。具体到档案管理工作上来说,由于相关档案材料都是随着建设过程的推进而产生的,因此同样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要及时跟进,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遗失。(三)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文书、基建、设备档案,还是声像、会计、电子、实物档案,每一门类档案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规律和特点,而且这些规律和特点往往隐藏在一定现象的背后,需要实践者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具体来说,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不但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基础,而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把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有限,档案管理力度尚待提升。当前,北京市一些地区的镇乡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最紧要的任务去落实,但是他们并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其中,没有把通过档案验收作为新社区竣工验收的前提。从行政村的情况看,部分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尚未形成正常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村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档案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档案管理所需的人、财、物均无法得到很好保障。新社区建设时,由于原行政村拆除,临时的办公条件有限,档案保管的设施设备跟不上,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措施不力,保管条件差的现象。如有的行政村档案室地方狭小,致使档案无法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只能分散保管在各办公室,遗失、废弃、虫蛀等风险较大;有的行政村档案无专人管理,柜子不上锁,谁都可以随意查阅和利用档案;有的行政村档案资料零散存放,日常工作中档案资料谁用谁管,中间如果出现人员变动,很容易造成档案资料遗失。(二)缺乏有效监督,档案收集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工作与日常的农村档案工作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还是档案的门类都远超过日常农村档案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这些行政村并没有根据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导致许多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材料都散落在各部门中,没有能够及时地收集归档。此外,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相关部门对合并村镇的地物、地貌、重要建筑、文物古迹等原貌,没有足够的记录存档意识,致使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较好地留存下来,造成永久的遗憾。(三)档案移交不规范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无论是由一个行政村转化而来的,还是由几个行政村联合建成的,原行政村的所有档案都应该移交给新成立的社区保管,然而目前仍存在档案移交不按程序办事,交接时档案底数不清,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也不签字,交接手续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等问题。甚至出现相关档案不移交或不按期移交,移交的档案不完整等现象,这样很容易造成移交的档案既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原行政村的基本职能和历史全貌,又不能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留痕。

三、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乡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牵头单位,从开始就应把档案工作列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中,与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保障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区档案局与乡镇应指导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使工作制度覆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移交等各个环节,形成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文件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等规章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环节业务文件资料及照片、音像、实物和电子文件的收集力度,集中统一保管,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文件完整、准确、系统、有效;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切实加强社区档案保管工作,档案库房应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霉菌、虫、鼠)、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二)加强监督指导,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完整收集区档案局可以联合乡镇,依照“提前着手、提前介入、减少散失”的原则,即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的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档案规范管理基本要求,编制一些易懂、易操作的教材,可以通过微信、QQ等手段,采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积极帮助各单位、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档案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做到全程督查,随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门类、载体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同时,区档案局要指导行政村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全部纳入归档范围,科学划分保管期限,使各单位、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知道哪些文件材料应该被收集。行政村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临时机构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修订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认真做好本单位、本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如乡镇牵头负责部门,重点加强收集诸如市、区县、乡(镇)有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案、办法、通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建设规划平面图、鸟瞰图、宣传资料、统计报表、工作小结、工作台账及有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种信息等;参建施工部门要重点加强收集诸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图纸报表、工程质量管理等;行政村要重点加强收集诸如群众入户登记、房屋丈量评估、征求意见书,新住宅楼的建筑与结构施工测量记录、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过程验收、竣工图,新住宅楼的电、暖、水、煤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过程验收、竣工图,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陶瓷等施工材料构配件检测报告、进场检验、设备开箱检查的文件材料等。此外,乡镇牵头部门还应指定相关部门人员注意拍摄留存好行政村拆迁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有关声像和照片资料等历史原貌等资料。(三)严格把握移交全流程,做好档案的移交工作。原行政村所形成的档案移交给新成立的社区前,主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物相符、心中有数;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要注重收集散存在各部门工作人员手中的文件材料;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五是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在正式移交过程中,要做好档案交接监督工作。档案交接监督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档案交接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交接双方在交接监督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账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三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交接监督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作者:钱海峰 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参考文献:

[1]张明琴.社区档案管理对策探讨[J].总裁,2009(7):105-106.

篇(4)

【关键词】搬迁扶贫;保障;措施

一、多管齐下,筹措资金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九年来,市财政对搬迁扶贫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04年列支100万,2005、2006年各列支200万,2007年列支600万,2008年至今每年列支1000万,不断递增的财政投入机制是全市搬迁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强大助力。在全面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平台,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集聚效应”,加大对搬迁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投资渠道不乱、资金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尽可能整合各部门资金向扶贫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投入,如交通部门的“组组通”、水利部门的自来水“户户通”、商务局的“鑫鑫旺超市”、民政部门的倒房重建等,有效地加快了搬迁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王屋镇五里桥地处阳下公路沿线,改造前90%的住户为土房, 2010年后,借济源市打造阳下路沿线的有利时机,该村享受迁户并村、倒房重建资金,进行拆房重建,同时,一体办、公路局补水泥修道路,旅游局进行门楼改造、配备餐桌打造农家乐,目前,该搬迁点已被打造成阳下路道教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三是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配套政策,从土地、税费、产权、补偿、安置、资金、保障待遇等方面给予搬迁户更加优惠的政策。二是鼓励引导民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垫资承建,大力引导个体老板回报社会,如下冶乡郑山村支书陈留民前几年做生意挣到了钱,投入200余万带领本村居民实施搬迁;王屋乡林山村道桥公司董事长李来顺,无偿投资150万元,为本村群众建设2栋四层住宅楼,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二、市场动作,先建后安

由镇政府主导引进房产开发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镇政府对房屋户型、销售价格、建筑质量等严格把关,然后组织筛选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实现搬迁,做到审核一批、搬迁一批、补助一批。如大峪乱石村40户搬迁点建设上,建楼房一栋,将补助资金打到农户“一卡通”上,农户按照房屋户型、楼层确定后的销售价格直接购买。目前,我市的承留、坡头、下冶等镇都是采取这种做法,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在镇区集中建成楼房20余栋600多套,目前已安置贫困户500余户。

三、抢抓机遇,借力搬迁

一是抓重大工程建设机遇。近几年济晋、济阳两条高速公路经我市修建,不少村就紧抓这一有利条件实施搬迁。如大峪的栗园、薛寨、朝村,邵原的李洼、王岭,王屋的乔庄、谭庄,轵城的泥沟河等村都利用高速公路从该村经过的机会,通过出售沙石、粘土等形式,合理利用工程队的推土机、挖掘机开展搬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搬迁费用。

二是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原国家兵器工业部五三一兵工厂在我市辖区内,前几年工程下马后,留下大量住宅楼、厂房,这些部队建筑,坚固耐用,多年来一直闲置,由市政府牵头协调城建、房管等部门,变更房产手续,重新设计改造,把深居附近山区的群众搬迁下来,既有效的利用了资源,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三是抓工矿企业在山区上马的机遇。王屋镇林山村由于企业老板在附近山区开山采矿,影响林山村居民安全,镇里就整合企业补助和搬迁扶贫补助,在相对平坦的地方建起住宅楼,既把山上零散户搬迁下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村民又可到矿山打工,增加收入。克井镇任庄村由于济源煤业公司在其境内施工挖煤,为了使村民不受影响,就整合煤矿补助资金和市搬迁扶贫资金,在镇区建住宅楼19栋,把全村160户613人全部迁移下来。

四、因地制宜,着眼长远

在搬迁房屋的式样档次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条件比较差、又没其它资金来源的户就建一般民居,二层盖不起的就先建一层;对规划为三层盖不起的就先建二层,以改善其生存条件为目的,避免因搬致贫的现象发生。如大峪寺郎腰搬迁点共有农户80户,来自寺郎腰、方山、林仙、陡岩沟、反头岭五个村的零散户、独居户,为使这些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按照群众意愿,大峪镇政府出面统一规划、布局、设计,在主路南北两侧建成有二层、有三层的住宅。

同时,对于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村、户,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其建设较高档次的别墅型民居,甚至高层住宅小区,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配齐各项服务功能,做到几十年不落伍,如下冶镇的吉祥小区、康苑小区、揽月轩小区,承留的南山小区,克井的任庄社区,王屋和平的新梦苑小区等,有效解决了搬迁用地问题,成为我市搬迁扶贫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加强监管,保质保量

搬迁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我们始终将项目监管、资金监管贯穿于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从项目的规划、选址、开工、实施到竣工验收,都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认真调查研究,做好前期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引导人口向镇区、中心村集中的原则,与有关镇、村反复酝酿,多方结合,认真确定搬迁对象和搬迁点的项目规划,做到项目规划着眼长远,项目选址科学合理。

篇(5)

在充分考虑滨湖镇未来农业发展、矿藏开发、水产提高、旅游开发基础上,调研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基础及公共设施完善的大村,引导村民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充分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和设计方案的意见,对建筑群整体布局进行生态节能规划、优化建筑热环境,以完善该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新建规划。

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场地中,低洼处易形成“霜洞”效应;建筑组团的相对位置需合理布局,冬季可取得良好日照,夏季也可利用建筑阴影进行遮阳。

2)合理的建筑物朝向。建筑物的朝向除了采光要求外,还需注意采暖和通风的效果。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并防止冷风侵袭,夏季利用建筑阴影和空气流动降低建筑物表面和内部温度。

3)合理的日照间距设计。为保证前后两排建筑之间的后排建筑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除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外,还需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满足本地市的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规定。

4)设置防风屏障,减少热损失。建筑组团中,将较高的建筑物背向冬季寒风,可减少寒风对低矮建筑的影响;建筑组团中,将建筑间距控制在1∶2的范围内,可使后排建筑避开寒风的影响。

5)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微气候。可利用已有的树木、植被、水环境和有利地形,以改善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热辐射。此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应充分考虑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村住宅和相应社区的建设也随着发生变革。新农村规划既要考虑快速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又要认识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长远意义。应依据村落分布情况,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需考虑建筑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距离尽量短、尽量以已有老村落和合村并点前的大村为建设场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选择生态安全区域进行建设,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尽量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西焦新村在工程建设前,对原村民户数、宅基地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进行了基础性的调查,为下一步再分析、再规划奠定条件;由于枣庄市的煤炭开采已有百年的历史,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部分村庄建于其上,虽然塌陷区沉降已基本稳定但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从抗震角度分析,多属不宜建设用地。因此,针对枣庄市的实际情况,在上述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在规划前进行深入的地形地质勘察,然后进行村镇规划、场地设计,有效规避本区域内潜在影响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压煤区,营造了安全的环境空间。基于以上调研分析,西焦新村建设工程在镇驻地西侧、滕滨旅游专用线与济微路交汇处选定新村址,新建16栋多层住宅楼,社区配套工程有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道路、水、电、网络等。工程规划占地5.8万m2,总建筑面积5万m2,规划后的新村节约集约土地面积110余亩。合村并点后,整合了环境、土地、资源,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促进了本域内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西焦新村规划总平面图分析。

a.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置首先考虑了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布局上从北往南的功能分布依次为村民住宅区、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社区超市。住宅区由16幢多层建筑组成,通过布局形成围合的组团,把绿化带、水系置于其中,低密度的建筑和中心景观无缝拼接,提供休闲的生活环境,卫生室、幼儿园置于中心景观带。老年公寓、社区超市置于次入口处,另设大型景观喷池、绿荫停车场,进行空间分割,有序而又巧妙的布置了竹园及梅园,错落有致,层次鲜明,丰富了地块内的景观。

b.交通组织。根据整体规划考虑,将场地主入口设在主要道路上。建筑物四周均设道路环绕可作为消防车道使用,各区域内部设计有步行流线,达到部分人车分流模式,并考虑无障碍设计。

c.建筑与绿化景观。建筑群在地块中有序的排布,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群落的排布和风格,充分利用已有河道的水环境优势、在主入口处放大景观节点、建筑楼间做葡萄架环绕,设计的绿化带既美化社区环境又改变建筑群的微气候。

2技术设计,优化建筑节能

新型农村社区绿色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建筑、不是城市建筑的翻版、不是单调的“千村一面”,而是从合理的建筑平面设计、适宜的建筑体型设计、热工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设计上把握,并走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之路,达到节能的目的。

2.1合理的门窗设计

在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当中,建筑门窗的能耗占其50%。门窗为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因此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是保证建筑物节能的重要途径。

1)增加窗户的气密性。为减少对流热量传递,门窗的密封性能良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气密性能来表示的。另外,建筑物的换气功能不应靠门窗的缝隙来满足,而应依靠可控制的建筑构造和门窗的换气结构来实现。

2)减少传热量。为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门窗材料应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传热系数来表示的。K值用来衡量窗户的传热系数,K值越小则传热越小。从改善K值和抗冷凝能力看,主要采用低辐射玻璃、惰性气体和中空玻璃的暖边技术,以及低传热系数的窗框材料。

3)设置建筑遮阳构件。为减少热辐射传递,需门窗具有较好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通过遮阳系数来表示。设置建筑遮阳构件时,水平遮阳板两端出挑和垂直遮阳板上端出挑对遮阳系数的影响明显,出挑长度越大,遮阳效果越好。也需根据建筑立面效果,确定合理的外挑长度。

4)控制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避免不利形式。窗墙面积比反映房间开窗面积的大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飘窗、落地窗美观精致,但是飘窗是隔热保暖的大忌,其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北向卧室、起居室都不应当设置飘窗,否则冬季易出现结露、淌水、长霉等问题,影响房间的正常使用。另外冬季房间中窗户的温度最低,下降气流大多集中在这周围,如果在窗下安装大小合适的散热器,可以阻止冷辐射及冷空气环流,因此落地窗宜少开。

5)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门斗。

2.2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

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的优点有:

1)适用范围广;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3)基本消除了“热(冷)桥”的影响;

4)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5)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

6)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

7)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8)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2.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普通屋顶处的温差传热耗热量较大,夏季室外热量传入室内较多,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流失较多。为使屋顶有明显的隔热作用,降低热岛效应,需注意以下方面:

1)建筑设计达到通风采光要求;

2)屋面采用遮阳构件;

3)考虑倒置式屋面构造形式;

4)屋面保温层不宜选择松散密度较大、吸水率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5)对屋顶进行绿化。

2.4太阳能的运用

1)太阳能热水器。多层住宅建筑能满足屋顶太阳能集热板空间要求,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屋顶太阳能集热板可容纳空间小,难以支持高层所有住户,而集热板壁挂式技术不成熟,存在安全隐患。

2)公共区域太阳能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以太阳能光电转换提供电能,供庭院灯、草坪灯、楼道灯等进行照明。

3结语

篇(6)

关键词:新能源;环保;农村住宅;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1.1锦州农村住宅现状

1.1.1地理气候条件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占极大比例。锦州多数农村住宅还保持着老式农村住宅结构,房屋结构简单、老旧造成室内热环境差,冬季取暖很难达到舒适温度,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农民生活质量差。

1.1.2能源结构变化

目前农村地区住宅使用的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很低,我们通过对锦州农村地区调研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柴、秸秆、牲畜粪便等原有能源构成逐渐被煤炭、沼气等化石能源所取代,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的生物化学能逐渐向化石能源过度,农民的生活成本有所提高,加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1.2节能意识淡薄

通过对锦州农村地区的调研并对比网上和书籍中的资料发现,现有农村住宅建造技术落后,农民在建设住宅时首先考虑的是建造经济成本,住宅的舒适度和建筑节能意识并没有被重视起来。现有农村住宅在能源消耗问题上存在着极大地浪费,节能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在农村建筑节能和环保问题上没有过多的宣传,节能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需要社会舆论宣传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问题。我国能源经济开发剩余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仅为129.7年(2012年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非常低。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由于其总量有限和其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巨大决定了它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的能源所取代。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来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与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技术问题。

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代替能源。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全球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1.4建设新农村住宅的意义

以农村为单位,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称为新农村住宅。新农村住宅将改变现有农村住宅的普遍的设计和建造方式,融入新能源及新理念,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农民在用于居住生活方面的经济负担,并保证节能减排,适应可持续发展,做到建筑的实用性、经济型和环保性。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新农村住宅的普及将缓解我国的现有能源短缺问题和生态污染问题,设计并构建应用绿色环保能源的建筑,从而达到解决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研究必将在今后快速、有力地发展。

2.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2.1新农村住宅使用功能的双重性

农民的正常居住场所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适当的居住条件和便于农业生产。基于农村日常生活较自由,空间比较大,人住的地方比较大,生活比较随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较多。生活比较有自然感的特点,我们将新农村住宅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扩展,提高了住宅的利用率。我们的建筑新理念是“居住·绿色·新结合”,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考虑了农村生活需求问题和绿色环保问题,既要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绿色新能源可以在住宅中得到充分利用。

2.1.1满足农民生活

我们的建筑设计将改善现有农村的居住条件,在合理利用建筑空间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舒适度和功能多样性。农村住宅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日常生活的支出也成为农民的生活负担。我们将利用现有的建筑技术改造房屋结构,将新能源应用于建筑之中,为住宅提供免费的电、热等能源以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减轻农民生活负担,在提供便利、免费的能源,同时改善现有居住环境。

2.1.2满足农民生产

农村住宅的设计应满足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根据调查表明,老式农村住宅的设计均存在大空间、建造简单、便于生产等特点。我们的设计在承袭了老式农村住宅原有优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房屋的结构,增加了仓库的空间,以便于存放生产作物及生产用具,并与坡屋顶一起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2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新农村住宅旨在解决现有农村住宅问题、能源问题及绿色环保问题。为了做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我们在设计的理念上进行了大方向的改变。现有农村住宅以国家电网提供的电能作为保障日常生活设施使用的能源,而生活取暖及日常需要的热能基本上来自于秸秆、木材和煤炭的燃烧,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在设计中改变了现有农村住宅的能源使用方式,将新兴的太阳能引入住宅能源消耗的构成中,利用免费、清洁的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以提供日常用电,并利用太阳能进行住宅取暖。这些改善达到了减少燃料的燃烧,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保护环境,并适应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建筑的需求,做到长久发展的目的,适应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3服务对象的多变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人群聚集形式复杂,农村村落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而由于所处不同地域,生态环境、能源结构、居住条件都存在差异,温度、湿度、日照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应对服务对象的多变性和特殊性,我们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村落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它们的建筑结构、配套设施及能源设备的设计施工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生活生产要求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2.4建造技术的复杂性

我们本着节能减排的中心思想,将主入口处设置有室外台阶直达门厅,平面布局由门厅直达的楼梯为中心散射展开,使交通流线贯穿到每一个房间。尽量完善建筑空间使使用空间灵活,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并利用具有普遍、无害、长久、巨大优点的太阳辐射能作为主要能源,与现有煤供热相辅助。并且对于建筑本身而言设计了负一层的阳光房用作农机具库与仓库使用,不仅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更大的作用是可以防潮隔热,有助于室内保温给人们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坡屋顶可以有效的防止雨雪的聚集有利于屋顶的排水与防压。

篇(7)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规划; 特色村;搬迁;新型农民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ing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coordinate work, but also to guide peasants to become new peasants.

Key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village; Move; New farmers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增强农村住房的抗灾能力,只有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继续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使广大农民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其有经济能力建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条件。本文主要结合湟源县实际,对现阶段如何改善农村困难群体住房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规划是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先导,必须科学编制。一是调整和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要按照“改造城中村、整合城郊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要求,深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数量、规模、布局和实施时序,并把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村庄用地要求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及实用、节约、美观、协调、布局全面、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对村庄规划的调修编力度,尤其要重视中心村和保留村的规划编制。三是分类实施改造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原农村居民点,要按城镇社区建设要求,实行统一集中改造;县域总体规划中确定集聚发展的中心村,要引导其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建设集中住宅区;县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保留村,适度推进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县域总体规划中明确需要搬迁合并的不宜居住村,要按规划整村搬迁,或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户到城镇和中心村购房建房。要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因地制宜,力求把中心村、保留村建成富有山区特色、田园风味的生态、美丽乡村,切忌套用城镇建设的模式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二、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农民自行新建住房,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农村住房建设和供给的主要模式。因此,在农民自建住房时,要符合乡、村规划,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在确保质量达到要求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