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科学推理法

初中科学推理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8 16:33: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科学推理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科学推理法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育应为初中生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又无疑影响和决定着课程的教育质量。我根据当前新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本文谈的看法,愿与同行商榷,并希望对同行的教学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能提供帮助。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自主探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时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在进行物理学习时,能够对思考的方式有一个初感。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这种自己的自主探究感受是独立、自行思考、自主运用的起步。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初中生的物理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建构思维包括外源建构思维、辩证建构思维和内源建构思维,是指通过有意义学习对有正确标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建构,建构的结果应符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外在的正确标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教育部门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个总的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还有各个地区所采用的课程教材,有的学校由于所采用的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多,而正常的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但凡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协调好自主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在同时具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完成的过程。其中自主学习模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条件,缺一不可。

三、教学案例――阿基米德原理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②了解用实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③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和使用条件。④能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②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后,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掌握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的科学研究方法。②由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引申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

2.学生分析

(1)已经了解浮力的成因、物体浮沉的条件。(2)具备探索事物成因的积极精神及能力。(3)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3.教材内容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述概括性强,语言简练、准确,但在实际运用时学生常会产生误解,因而形成本课教学的难点。此外,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随着条件的不同,所得结论往往差异悬殊。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问题。压力差法只适合求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很难求出,这个办法还是行不通。那怎么办呢?阿基米德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沿着他的做法,研究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来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通过演示实验对浮力的大小进行猜想。

4.教学设计理念

本内容是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若直接通过教师讲解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会,因此改用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的形式,这样学生对实验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同时可以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运用液体压强公式和二力合成导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采用课件演示的方式加深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认识同一个规律性的问题――浮力的大小。这为解决浮力问题提供了两种思路,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引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对金属小球的沉浮既感到迷惑,又觉到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又用实验法、推理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导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法直观、简明、易懂,推理法逻辑思维性强。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认识由浅入深,由了解到理解,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教学中重视对液体的密度和被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的讨论和理解,使学生分析和解决浮力问题的能力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并且有所提高。课间的演示使学生在实验后进一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达到了用其辅助课学教学的目的。

四、结论

对于初学物理和接受能力稍弱的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这时候教师要做的除了教会他们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结合不同的物理结构形式,让他们有很强的物理学习的兴趣,初中生通过努力学习,相信会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同时也希望本文的创作能够得到同仁们的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吴燕.浅谈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8(02).

篇(2)

关键词:物理课堂 注重 教学

在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时,必须对以下两个策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文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2.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话非常适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因为高中学生的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型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不像初中生那样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训练活动。这就更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3.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估摸学生这一头可能出现的疑难点;还要分析、挖掘教材中各种思想感情,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因素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疏忽的。物理教材中出现的科学知识,大多冠以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的名称和类似的形式,给人以“庄严”、“神圣”,甚至“神秘”的感觉。似乎它们一开始就是以这种完美无缺的样子,被供奉在教学的殿堂里。其实不然,这些物理知识,也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探索后所取得的,甚至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完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物理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

4.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做到准确、清晰。而在情感处理上,则要求教学言语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获得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5.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情境,理解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二、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

1.物理学科科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先导,经过科学抽象,运用数学工具概括总结出经验规律,再经过实验实践的检验,上升为理论。如此循环往复,使物理学理论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学会观察法、实验法、科学抽象法、数学工具法等研究方法;同时掌握探究法、等效法、模型法、隔离法和近似处理法等。

2.物理学科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1)科学方法的第一层次称为具体方法,如观察法,使用仪器法,实验法。高水平的观察往往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本质;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学会不少基本仪器的使用,同时在实验中,也应向学生归纳小结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效法、逐差法、外推法等。

(2)科学方法的第二层次称为逻辑方法,即进行物理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三个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科学方法的能力。

(3)科学方法的第三层次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较高的层次。纵观中学物理教学,在这一层次上,等效法的思想渗透于很多章节;近似方法在教材中也比比皆是;而物理模型法则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分析、解决问题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方法。

3.物理学科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途径

(1)结合物理概念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所提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构成物理理论的细胞。因为每一物理概念的形成都必然包含着科学方法的因素,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形成物理概念。

篇(3)

一、研究考纲,吃透精神

09中考物理的考纲就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其中《考试说明》是各地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定的精细化要求,有些大市也叫做《中考指导意见》。认真仔细研究中考纲要,全面了解中考纲要对教材中实验探究的考查要求,可以保证我们精确把握中考的方向,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全面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组成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科学探究的素材可以来自《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来自与《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同时,由于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物理中考既可以对包含所有要素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评价。组织复习时,教师要精选探究素材,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思维顺序,掌握在完成探究要素时所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同时,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二、把握全局、强调基础

根据这几年来物理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分析可知,考查的实验主要仍是我们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以及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有可能在中考题中出现,为此在把握全局方面我们要做到两点:一是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全面复习教材中的所有实验,一个都不能少。二是要注意全面复习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

在实验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基础,基础是指“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能力是指着眼科学探究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可从选择仪器(含量程)入手,如电流表、电压表的选用。可从仪器的使用规则人手,如温度计的使用,用天平测质量等。也可从仪器、仪表的读数人手,如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对基本仪器、仪表的复习应着重在仪器的选择、使用规则和读数方面。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复习的方法。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对比,刻度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对比,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的对比,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对比。让学生从仪器、仪表的名称符号、功能、结构(图)、实物、用法(注意点)几方面加以比较,对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以加强记忆。

其次,要掌握探究基本环节,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有关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题型主要有:考查探究目的(实际上是考查对实验过程、方法的理解),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考查根据事实有根据的猜想,考查设计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考查分析、论证能力,考查评估能力和考查对实验结果的理解。这些基本环节的复习立足于学生平时的亲手操作和观察研究。对于平时实验探究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的重新操作或演示。

根据对这些年来的中考实验题的分析,一个实验题的考查往往有好几个考点,并不是每个考点都是有难度,往往前面一至二个小题考试的都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比如说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与读数问题,比如测量工具使用前的调节问题,比如分析实验数据、图像归纳实验结论与寻找物理规律等,所以说加强学生实验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突出重点,注重发散

实验探究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章节之中,而且考查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这给我们搞好中考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关键在于,我们要抓住实验探究的复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要突出一些重点与难点实验。根据对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归纳、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实验是几年轮回一次,比如说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等。有些实验会在中考试题中三年两头的出现,比如说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及物体的密度等有关实验。有些实验则是年年考查,比如说电学实验中的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或是探究推导欧姆定律这三个实验中每年是必考其中一个或是两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对那些考查几率比较大的基本实验以及每年必考的重点实验做一些专题复习。

第二、针对不同的实验要突出不同的探究环节。比如说密度的实验中关于没计环节和评估环节考查的特别多,我们复习时就要突出对这两个环节的训练与提高。还如有关电学的实验中电路连接环节、电路设计环节和故障评估环节考查的比较多,复习时我们就要突出这些环节的训练等。

第三,我们还要加强对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内容的发散与深化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内容的发散与深化的考查已是这几年来中考实验题的一个主要考查模式之一,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些实验的考查内容往往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失分率最高。

实验设计环节的深化考查。比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会影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等,这些实验在教材上都有着其原型,比如说教材上已经有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压力的大小是否会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设计方案,同样教材上也有探究液体的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是否会影响浮力大小的设计方案。但是一旦与书上的设计方案不一样,很多学生就会手足无措。

实验评估环节的深化考查。这些考查一般是我们在平时实验中往往忽略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的出错机率比较大。这其中包括实验中错误的查找及改正、误差的查找评估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对比评估等等。

四、渗透方法,注重建构

在复习中,我们要在强调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强化研究方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这些年来考题中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也正是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实验探究中的研究方法很多,这其中包括对比、归纳、类比、模型、转换、图象、控制变量、科学推理和等效替代等等,这其中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体现的比较多,考查的也比较多,在这里我不再一一举例,科学推理法在考查中也有体现,比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和“探究声音的

传播条件”。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分类整理、归纳整合,加强实验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并配以一定量的综合性专题练习。可以促进全面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我们两册教材的实验中,其实很多实验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并且这些互相联系的知识点往往被融合到一起考查到的。比如说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就包括着对天平与量筒使用的考查,并且密度这个知识点又与探究物体浮力大小的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考试中就可以设计成利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体的密度来考查学生。还有电学实验中,“探究推导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三个实验之间原理不一样,实验中的操作环节与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其电路的设计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往往在考查的时候这些知识点都有可能牵连到一起,比如可以把测“小灯泡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电阻”进行对比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