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的修辞手法

初中的修辞手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8 16:33: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的修辞手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的修辞手法

篇(1)

【关键词】修辞手法分类特点作用地位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1-01

语文教学的职责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其中就包括指导学生很好地掌握修辞手法。

一、修辞和修辞手法

修辞:是指对文字加以修饰的写作手法,包括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修辞手法:也称辞格、辞式,是为了使语言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特点、作用

1.比喻

特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

注意: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贴切;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

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使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行为,从而使描写更生动。

3.夸张

特点: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4.排比

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

5.对偶

特点:由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对的句子构成。

作用:使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

特点: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

7.设问

特点: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注意和一般疑问句区别)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

特点: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此外,教材中还出现了其他修辞手法,且容易和上述几种混淆,如:借代与比喻,通感与比喻,对比与对偶,反语与双关等,教师应适当予以点拨。

三、修辞手法在语文中考里的地位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各地中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比比皆是,主要有两种方式:

1.把修辞手法和阅读理解结合考查。一般是结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赏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把修辞手法和各种写句题结合考查。一般是在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试题中,要求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重庆市近10年的语文中考里都有此类考题。如:

(1)2003年: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为有了水而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水是有灵魂的。水的灵魂如少女一般韵味十足,如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2)2007年: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4分)

江南是一局棋,纵横交错的田垄是棋盘,星星点点的湖泊是棋子。

(3)2011年: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四、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有一项要求是"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表现力"是指词语生动,修辞手法丰富,文句有意蕴,这也是阅卷老师给考生打高分的一把利器。

斯大林说过:"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分不开的。"只有平时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积累、使用修辞手法,才能使学生逐渐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1.妙用在作文标题中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若用修辞手法来拟题,可为文章增辉添色。如:《宽容是把双刃剑》、《母爱如水》、《狗的遗嘱》。

2.妙用在作文开头、结尾中

用修辞手法开头,往往能够很好地开启下文,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用修辞手法结尾,常常让人回味无穷。

3.妙用在记人、写物、论理之类的作文中。

五、修辞手法教学中的几点设想

1.树立"大修辞"观。除了重视辞格,还要注重修辞的语言、句法、篇章等方面。

2.必须在具体的言语材料中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切不可将修辞手法与具体文段剥离开,去生硬地讲解修辞知识。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赏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要灵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赏析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可以采用换词法,把"钻"换成"长",采用去词法,去掉"偷偷地"一词,让学生比较其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切实领会到拟人手法的妙处。

4.注重修辞教学的系统性。教材中的修辞手法知识零星散落在一些练习里,教师要有统筹安排,呈现出系统性,并与阅读、作文教学协调统一。

总之,语文教师要紧扣初中修辞知识教学重点,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赏析、表达、运用能力,最大化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考点归纳】

考点一: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

(2013山东青岛卷)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其中“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属于修辞手法的辨识题,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格有八种,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辨别,是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反问”与“设问”,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但答案是明白的;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中,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答案】反问

考点二:修辞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2013重庆卷)请从修辞和描法的角度,对文章第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完成此题,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基本修辞手法,有比喻词“好像”,但这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不是比喻;但“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联系句子内容,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拟人是指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其作用一般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此句中把“树木”“泉流”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

考点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扩句、仿句

(2013山东临沂卷)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题,同时涉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完成此类试题首先要保持仿句与原句句式一致,“可以使……变得……”,其次要围绕主题“读书”对你的改变过程,保持句意的逻辑性。

【答案】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考点四: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完成宣传标语或修改对联

(2013浙江丽水卷)请用对偶的形式补写食品安全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宣传标语。完成此类题目,要先了解“对偶”修辞的一般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主谓结构等;4.节奏相合,即上下联的停顿要相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与平声相对;6.意义相关,即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要注意上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相同的字眼,当然现在对偶可以宽对,但基本的要素不可少。如本题中的下联,9字,动宾结构,上联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即可。

【答案】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

考点五:根据规定话题用恰当修辞手法造句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解析】此题在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根据要求或话题,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造句。完成此类题目,先要抓住题干要求,如本题中要求“用四个诗句”表达“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再思考可以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如例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回眸莽莽青山的四季轮回,聆听潺潺溪水的生命律动,呼吸香香氤氲的清新润脾,感受亲亲自然的慷慨赠予。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就是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深入理解。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要注意不要把含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它们也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揣度,表示列举,表示想象等。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其种类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也称反诘,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

二、答题注意事项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答题时,要能透彻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2.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答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更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把握。

4.修辞格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素材会大有用处。

【真题精选】

1.(2013山东烟台卷)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其动作描写,表现其“惊喜”的心理。(要求:用上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四川宜宾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出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3.(2013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2013北京卷)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2013山东潍坊卷)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6.(2013四川南充卷)综合性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积累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收到学生认为阅读理解部分分值较高、难度较大且不容易得分的反馈。作为除了作文以外占分值最高的部分,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不仅有助于分数的提高和做题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体悟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阅读理解的分类

阅读理解最明显的规律,就是该题型有不同的分类,可以大致分为古诗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两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阅读理解有针对性地对其考点及阅读方法进行积累和掌握。

(一)古诗文阅读理解

该类阅读理解的主要特点是以一首古诗词或一段文言文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该类型阅读理解的题目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者的朝代,并写出作者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对文中的通假字或者有多种词性的字词进行理解、分析和解释;分析文中某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或情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该手法有什么妙处;给文言文的难点句子进行断句,并将该句子翻译;理解文言文或古诗词的内容,并且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中心主题回答一系列问题等。

这些题目虽然看上去十分复杂,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的时候,充分了解其写作背景,对作者的大致人生经历及写作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根据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对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就是以文本为阅读载体,文章的体裁可以是散文、记叙文或较为简单的说理文等。题目类型因不同的题材而不同,散文一般为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阅读题目一般需要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后,抓住情感这条线索;记叙文需要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准确把握这六要素就能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来做阅读理解的题目;简单的议论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找出文章的论据以及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并了解文章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二、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时,应引导学生以积累为主,技巧为辅。即以字词、句子、修辞手法的积累为主,以使用一些“套话”,参考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做题技巧为辅。

(一)积累为主,迁移为辅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就是日常学习中的积累。这些积累包括一些字词的积累,修辞方面的积累。

1.字词的积累

字词的积累包括两类:一是文言文古诗词中字词的积累。这包括对课本中文言文、古诗词中的字词要逐字逐句地了解其含义,同时,要对文章中同一个字的不同词性,不同使用方法进行着重对比和记忆。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有三个“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当“赡养、尊敬、把……当做老人来赡养”的意思讲;第二个和第三个“老”是名词,当“老人、长辈”的意思。这些多词性的字词和通假字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重点记忆。二是现代文中字词的积累,对课文中以及课外读物中的生僻字词等要重点积累和记忆。如:对“相悖”“首当其冲”等这些容易混淆其含义的字词进行积累。

2.对修辞手法的积累

修辞手法的积累不只是知道文中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帮助作者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并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和记忆。例如,比喻的作用就是让事物、人物等的描述更加准确、生动,能够给读者身临其境或如在眼前之感,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作者对该本体的喜爱或者厌恶之情。

(二)总结方法,以技巧为辅

阅读理解题目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一部分做题方法,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使用做题技巧,从而提高分数。一方面,在阅读理解中,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来揣测文章的中心大意,把题目的答案向作者的人生经历方面靠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阅读理解题目答案中一部分“套话”进行记忆,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作者……”,使用该种修辞能够使得作者对……的描述具体生动,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等。

综上所述,要做好阅读理解,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以及教师对学生做题技巧的引导。要以基础为主,技巧为辅,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实践才能有所提升。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 培养兴趣

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淡化了语法知识,只强调了病句的修改,与旧教材体系比较起来真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教材体系的设置问题,我只是在思索,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人,他怎么能在语文学习中去进步、去提高?我们的大语文教学观又怎么能够实现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说:“语法是为了让我们会说话,修辞是为了让我们把话说好”,以此来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现在学生作文词不达意、错字连篇、漏洞百出的直接根源就是缺失起码的语法知识。然而,在理解文章和写作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运用到了语法知识。初中语文要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到非常困惑,在此,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再如:在诗歌中的对仗学习中,可以强化短语和词性的语法知识。如《过故人山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话就是对偶句。告诉学生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短语上下一致。在诗歌的教学中,有机的补充强化词性、短语的基本知识。

篇(5)

陕西省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715700

【摘要】本文寻求中学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适切点,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主题阅读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教的方面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训练缺乏自觉性,更缺乏寻找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语言,致使一些中学生书读到毕业,对一些日常事理与人情,说不清,道不明,表不白;从学生方面看,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贫乏。语文学习中读与写是不分家的。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说:"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我们在学说话前,必须要先经过听话训练,必须要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学写作亦如此,因此教师应结合单元,精心设计写作训练点,以求学之有效,行之有效。本文就"利用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做一些探究。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都是以选文内容的相关性来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读写训练、综合实践等各方面教学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对象或人文内涵主题,这就是教材的"单元主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主要是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当然,单元学习的某个环节也可以有一个小小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文主题、课文中的

关键词 汇或学校师生自主设定的语文综合训练专题。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课标教材的设计意图,发挥教材和单元主题的统率作用,按主题整合作文训练资源

2、打通课内外学习的壁垒,使课内训练和课外阅读真正成为沟通融合的统一整体。

3、保证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4、注重语文内容学习和语文形式学习的辨证统一,把教材中写作主题和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富有挑战趣味的在主题情景中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直接在语文实践应用中,把语文能力的发展从比较纯粹的"学得"向"习得"的方向转变。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1.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适切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于作文教学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图、观察自然的角度等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颗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了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不过这些写作技巧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恰切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2.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明确内容

作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制定精当集中的训练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情,作文训练点要有针对性,训练点设计安排要有计划,并有层次展开。

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单元安排的写作活动是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学生作文问题表现在为写景而写景的多,景物描写中运用的修辞不能紧扣或表现景物的特点,语言描写不具体贴切,景与情也未能有机结合。这样的作文不但难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丧失写作的信心与热情。针对现状,帮助这帮助学生摆脱这类困境,同时又能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根据单元课文特点,确立作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根据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把本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明确为①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景像的优美语句。②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冬天景像的优美语句③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像的优美语句④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夏天景像的优美语句。每项内容要求积累的字数为1000字以上。

当然,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点滴积累进步方能有所见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现状,提出恰当的要求,训练点要小,效果才能出。

3.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解决资源

随堂布置选时机。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到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确好文章,笔者随机要求作段落照抄。如教材中课文《夏感》,语言极富魅力;再如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思想内涵深广,语言优美等……都可要求学生摘抄。

指定阅读范围。结合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书目,根据"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名著中去摘录。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时,就要学生在名著《骆驼祥子》中做摘记。

自由摘抄重质量。学生除了在教师引导、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还会有许多无意阅读,如流行歌词、现代诗、小品文等都是他们乐意读的,只要是语言、内容兼美的文章,都可摘抄。

将来,培养"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一定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要让学生不觉得是一种负担,首先教师要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丰富的摘抄,可以让你读到最好的文章;那么感人的故事,可以让你流泪让你欢笑;那么多彩的感想,可以让你触摸年轻的灵魂……投入情感,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很多很多。

?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原因;解题技巧;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失分原因

1.缺少基础的阅读知识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项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在命题时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理性思维与象性思维,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命题。所以,部分学生在平时没有跟紧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语文的学习,自己本身的语文阅读基础较差,对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的语文词汇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词汇的一般应用方法及常见意义没有良好的掌握。这使得学生对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良好的总结归纳,更谈不上理解文章主旨、说明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了。不能理解文章提供的信息使得学生在答题时思维逻辑混乱,造成失分情况[1]。

2.逻辑思维较差

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一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当这些字词组合成为一个句子段落时,就不能很好的在里面找出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在对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的题目上容易失分。

3.缺乏常用文体知识

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一般常用文体的特点了解不够到位,在答题时不能按照文章的问题特点作答,也是导致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4.答题没有按照阅读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

一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但是在答题时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往往不能按照阅读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进行作答,造成失分现象。

5.解题技巧的缺乏

语文阅读理解在解题时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在平时授课以及试题的讲解时也有过具体说明,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体型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但是一些学生在平时不注意使用这些解题技巧,不能对这些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应用的不够熟练,导致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1.看准题目要求

初中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作答时,要想不失分,在答题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所以看准题目的要求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在阅读语文阅读理解题提供的材料之前,先看一遍题目,并重点标注题目中具有关键信息的字、词、句,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准题目的要求,了解题目中想要你在文章中提取的信息,带着问题再读材料。这其中有些题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思想进行作答,这类题目学生可以直接作答,不用看提供的材料。还有一部分是针对某一段落的题目,这时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要重点阅读这一段落再进行作答。还有一些题目是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在作答,这类题目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大致确定阅读方向,再进行阅读。这样了解了题目的要求,在阅读与答题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2]。

2.材料的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的信息来源就是所提供的材料,如果在阅读时不注意运用技巧进行阅读,很难在材料中找到所需信息,然后在重复的阅读,很容易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之前说了在阅读材料之前要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读材料时要注意要想从文章中准确的提取信息只读一次材料是不够的,至少要读两次:第一次阅读讲求的是“快”,快速粗略的通读全文,大致理解提供材料的主题内容,理解结构层次、理清文章脉络,首先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虽然要求快,但不代表阅读可以马虎,需要标注好与问题有关的重点词、句,以便重点阅读及再次查找;第二遍阅读讲求的是“精”,这时读材料就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进行阅读,并针对上次阅读标注的地方重点进行阅读,对上下文建立起联系,明确文章主旨,归纳总结每段含义,提取出答题的所需信息。

掌握好阅读材料的技巧才能快速准确的从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提高答题效率,还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避免失分。

3.修辞手法的解析

在初中阅读理解题中一部分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反复、拟人、对偶、反问、设问、夸张、排比、比喻,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解析。

反复:这类句子格式整齐,大致意思相同,在阅读时能够感觉到表达的情感逐渐强烈。

拟人:通过对某种事物使用人类的特点加以描述,在阅读时对事物的印象会更加鲜明。

对偶:句式工整、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语言较为精炼,一般以对仗的形式出现,有韵律美。

反问:阅读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语气的加强,关键词语有“难道”等。

设问:通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

夸张:阅读时可以感觉到气氛的提升,对原本事物的描述有所夸大。

排比:句式整体较为工整,一般不以对仗的形式出现,阅读时可以感觉到较强的语言气势。

比喻:用通俗易懂的道理或事物特点描述另一种事物,或者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描述出来,关键字有“像”等。

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在答题时有针对性的回答这类问题,避免失分[3]。

4.先易后难进行答题

在答题时不一定非要按照题目顺序进行作答,如果碰到较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先做简单的会做的,最后再做较难的题目,能得到的分尽量全部得到,减少失分。

结 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是语文考试的难点,但是只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多练习,提高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能力,在答题时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使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提高,使答题的效率及准确度得到提高,最终避免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失分,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培民.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失分原因及解题技巧分析[J].教师,2014,18:26.

篇(7)

要想提高初中作文的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实效性 初中 作文 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初中生阅历少,还没有形成积累素材的意识。因此,在作文面前遇到的问题一直都是没思路、少素材、没亮点、没逻辑性。但是,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很多教师还未发现作文教学的策略,无从下手,甚至不喜欢抓学生的写作,除了考试,很少对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偏低。那么,应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又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新的课题。下面,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元素,丰富作文课堂的学习环境。所谓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借助相关影片、借助周围的环境或者借助自己的实际生活谈感想等。其实,作文素材的积累都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的。如果教师能够恰当的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一般是采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方法。因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写景的文章,借助“景”是最容易抒情的。每次遇到这样的文章时,我都会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美”。我认为“大自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这种基于情景的所思所想,是最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的,能够让学生们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下面,我将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说明。

比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时候,这一单元的同步作文是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们借助大自然中的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中的资源,因为课本中涵盖了很多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在写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朱自清的《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段话是很典型的写景语言,但是每一句话都带着作者的感情。这段话中还运用到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当学生在完成此次写作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也采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当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多欣赏一些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来抒感的。或者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恰当的描写景物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重视写前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写作

很多教师在进行写作课的时候,都不重视写前指导,只是给学生们留一个题目,然后学生自己进行写作。每次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去诊断,其实,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学生们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思路是很难纠正的。因此,我认为想要真正地提高写作的实效性,重视写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动笔之前,一定要先让同学们对这篇作文进行分析,多看一些相关的优秀的文章,并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文章都好在了哪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影响学生写作的。同时,要让学生们弄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目的明确了,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所以,当学生们有所感悟的时候,再让他们动笔写,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写课本中《童年趣事》这篇作文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次写作的目标。本次写作主要是写童年的一件趣事,内容应该具体,流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让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们欣赏歌曲《童年》,勾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的回忆。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再带领大家分析课题。师:读了课题,你认为这篇作文在选材上应该抓住哪个字?你是怎么理解“趣”这个字的?当教师带领学生解读完课题之后,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趣”进行扩展,如:意趣、情趣、乐趣等。当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命题。这样教师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就会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写作目标。

三、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修改

当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完成后,应该做适当的点评。当遇到个体的问题时,可以单独对学生进行指导。当遇到普遍的问题时,就要在全班进行讲解。当遇到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时,要当作范文来读,这种方法不仅对作者本人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也将是一种激励。

比如,在批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这篇作文时,我首先将学生的作文进行整体的批改,然后挑出一些个别的问题,和对应的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一些普遍的问题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认真带领学生分析哪些地方出错了,为什么出错。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这样,通过集体修改,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在下次写作中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修改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初中作文的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琳.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干亦晨.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唐玮.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