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5:57: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统计学
一、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
一提到统计,很多学生会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觉得枯燥无味,并且认为统计学在工作和生活实际中作用不大,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习内容的表面上,使教师难以在学生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把统计学的知识讲清、讲透。另外,统计学的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比较广,而中专学生的基础薄弱,统计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其中的知识点很丰富,而学生在没有接触经济、金融学、高中数学的相关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
2.课程内容的规范性不强
目前使用的统计学专用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也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教师重视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很多,重要部分需要精讲,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会造成重点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3.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来看,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还不够,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地的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了。
二、统计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统计学相关教学理论是优秀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教师本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多浏览一些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网页,多关注金融社会经济动态,有目的的地把教材中理论知识融入到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的课堂模式实际上是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
3.改变教师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理论部分内容,教师的讲授会令学生觉得很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讲解,这样可以转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氛围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4.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
枯燥的课堂知识必须和社会实践结合,这样才有生命力。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题做市场调查,比如中专生的就业问题、网络应用的利与弊、学生厌学现象等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等全部过程,都有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巩固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论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状况,灵活设计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和贯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选.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1)
[2]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兴趣教学质量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农学、园艺等许多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学生正确、严谨、合理、科学地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以及今后进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它却是学生公认的最难学习的课程。如何让学生不惧怕、不排斥、学好《生物统计学》,是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学习、讲授《生物统计学》的经验,对于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提出一些想法,以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强调统计学应用的广泛性,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生物统计学》开讲的第一节课时,教师要说明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足够的认识,强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及做习题的重要性。同时,为防止学生在学习之初形成《生物统计学》难学的惧怕心理,对本门课程学习产生轻视心理,教师需重点强调本门课程应用的广泛性。如列举出工作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假设检验判断药物的疗效,利用概率论推测体育彩票能否中奖,等等。并指出在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试验资料未经任何统计学处理,仅凭直观比较观测值大小,作出两者之间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统计结论,这是缺乏生物统计学支持的错误结论[1]。试验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后才能下结论。教师应通过这些实例引起学生利用统计学来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创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根据数学基础知识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讲授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它不仅提供如何正确、科学地设计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提供如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2]。学生应在已学习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合理地进行试验(调查)设计,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从中获得符合生物学规律的信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如遗传学、动植物育种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很多学生只学习了线性代数或概率论,有些甚至在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同时才开始学习线性代数或概率论,这样就使这些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时数学基础知识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以认识、分析、解决专业问题为主线贯穿始终,对于涉及的数理逻辑避免对其进行严密的公式推导,力求深入浅出,要求学生理解并接受。而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授课时应该强调公式数理逻辑的严谨性,并增强专业的效用和合理性,为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提供保障。
三、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讲解
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都需要学习《生物统计学》,但这些专业的研究对象略有不同,农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农作物,园艺专业的研究对象是蔬菜或是果树,而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时,任课老师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举的例子就应与其所学专业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例如,对试验单元的讲解应根据他们各自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别。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单元一般是小区,对于果树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每棵果树,而微生物专业的实验单元则通常是每个培养皿,因此教师在讲授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的各种试验设计时应有针对实验单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举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四、强调知识点的理解性记忆
统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新概念、新名词术语较多,在讲授基本原理时,对显著性测验的基本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等,教师要尽量避免只交代方法步骤而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把统计方法的直观背景、基本思路,以及应用某种方法时应注意的要点尽量作出明确的说明,理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适用范围,以防张冠李戴,盲目套用[3]。另外,据初步统计,在我们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中给予编号的公式就达215个,而且有些公式是十分复杂的[4-6]。这些公式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非常重要,可是这么多的公式如何记忆,是一件让学生感到困难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对一些原本应理解记忆的公式死记硬背,照书上例题“依样画葫芦”,按照例题做练习,而并不了解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强调公式的含义、原理,教授学生根据原理举一反三推导出一系列相关公式。如单因素、多因素的各类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对于平方和和自由度的分解各种试验设计都有各自的公式。只要教师让学生掌握了单因素试验数据的平方和、自由度的分析原理,就能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其他类型的平方和、自由度公式,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改变考试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统计学》课程考核都以闭卷的形式进行,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为主要类型,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后,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往住在考后数日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全部还给老师”。学生在自己设计试验时,将教师上课所讲的要注意设置合理的重复,对照等基本的试验设计原则抛诸脑后。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要及格、考高分,必须背各种基本概念,记众多的公式,结果自觉不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死记硬背”上[7]。考虑到《生物统计学》的应用性,教师可以考虑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以具体的试验为例,对学生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结果的分析进行系统的考核,从实际运用上让学生学好《生物统计学》。这样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基本知识点,并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另外,教师可通过实验课的上机考试将统计软件Excel、DPS、SAS、SPSS的运用单独进行考核,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特别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过多的时间精力耗费在冗杂的手工计算上[2,8]。这种开卷考试可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考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整理,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笔者也经历了艰难的学习过程,因此比较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授课时针对他们的重难点着重讲解原理的根本,并予以简单的例子加以验证,例题由简到难,学生更易掌握。统计学的内容博大精深,对于一线教研人员而言,如何学好、教好、用好统计学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探索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常用试验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每一位讲授《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红平,李利,明道绪等.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学思维[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9).
[2]邱小琮.《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9,(2).
[3]丁威,汤静,陈军等.高职高专类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
[4]郝小琴.《生物统计》课采用“一纸开卷”考试的体会[J].高教论坛,2006,(4).
[5]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宁夏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本研究以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状况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2012年7月两批参加“西部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和“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培训”的四个班次共计35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论着、书籍,通过光盘检索和手工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理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好问卷后,采用专家调查法,请15位专家(其职称结构见表1)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五级制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如表2、表3所示,评估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
1.2.4访谈调查法
在体育教师集中培训期间,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和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访谈主要围绕宁夏体育教师培训问题展开;同时,针对全区选派担任教学任务的宁夏大学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在培训授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体会进行了相关访谈调查。
1.2.5数理统计法
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获得的有效问卷数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便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二、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从教师自身出发,他们渴求得到高质量、高水准的培训,但是实际的培训过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很失望,从培训的组织者到授课的专家,不同级别的培训却给培训学员同样的培训感受,那就是每个环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急于完成任务,忽视了培训的过程和培训效果。总结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培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被学校领导重视,有培训机会学校多数情况下都不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但是,有的学校则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学校领导很注重体育教师以及非高考科目的教师培训,很大原因上取决于领导的喜好,如果在位领导很喜欢体育运动,则他会很赞同和支持各种有关的体育活动,反之,则他会只重视高考科目。其次,有关体育教师培训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上级文件,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基层体育教师手里,往往是当老师从别处听到知道消息时活动已经开始或者都结束了。
2.2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思想上渴求多参加高级别、高水平的专业培训。但是现有的培训模式陈旧,培训内容单一,每年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除了个别的外请专家,以本地中小学和宁夏大学的体育教师为主,他们的教学内容依然重复大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改变。外请的专家,两年的培训内容竟然使用一样的课题、一样的讲义,没有进行任何的修改;实践课的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大多数依然是大学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惯用的。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3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机构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培训的组织单位,没有调查清楚一线体育教师的切身需求,不知道我们的体育教师最期望了解哪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培训师资团队的聘请上盲目的选择,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其次,体现在培训的承办单位对于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管理不够严格,培训期间学员自由散漫,相互间缺乏交流学习。培训期间所需教学器材以及场馆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不足。
三、改善途径及实施策略
3.1宁夏教育厅应该组织体育界资深学者、教授,首先对各级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培训,让他们切实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更加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的观点,不要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学校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全面提高对学校体育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的重视,有效的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注重体育教师的各级培训,让他们积极带动和组织学校师生的体育运动,让校园文化充满活跃的气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3.2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传送渠道。宁夏的各地区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很困难,没有专设的消息通道。现有的教育厅“体育教研网”和“体卫艺处处室文件”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国内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关的动态新闻,同时,相关体育文件的传送也是很不靠谱,很多体育教师知道的有关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在活动结束后,事后去问学校相关管理者,他们否认曾收到体育活动的相关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强烈要求宁夏教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能让一线体育教师能有效的、及时的理解体育动态,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
3.3建立健全的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现培训效果的前提保障。培训计划的实施,首先培训组织机构必须严格选择培训的承办单位,培训承办单位要与地方相结合,将培训作为当地教委和学员相关地区教育部门的一项工作,精心组织、安排,督促学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承办单位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选择有实力保障培训中各种需要的单位,如教学资源、培训学员的食宿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完善的教学资源设施是顺利完成培训的重要前提保障,承办单位必须在培训前期工作中,根据培训内容合理的布置和安排现有资源,保证培训时的教学需要。良好的食宿条件能让培训学员产生愉悦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同时,培训承办单位周围的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到学员培训期间的心理变化。本调查中,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是宁夏育才学校和宁夏师范学院。宁夏育才学校是完全高中,在银川市。宁夏师范学院在固原市,这两所学校校址都不在主城区,交通不是很便利,而且培训中教师都是住宿在学生宿舍。从调查问卷中反应出,参与培训教师对于培训承办单位的食宿条件很有意见,强烈要求提高标准。同时,培训过程中,承办单位组织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整个培训过程中只有一个负责人负责上课点名,随着上课结束这位负责人就下班回家,课余时间有什么问题没地方咨询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在主办单位优选出承办单位后,应该督促培训承办单位在承接培训任务后,成立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并根据培训需求,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组、器材场地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各组专有负责人,分工明确,安排、处理相关事宜。
3.4组建实力强大的培训讲师团队,界定每次培训内容范围,要求培训讲师团设计培训教学计划,培训主办单位必须协调承办单位做好培训效果的考核。调查中表明,在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往的培训中,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以及讲授内容差强人意,很多教授和专家给学员的感觉是应付差事,教学内容不是很陈旧就是不贴合宁夏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实际需求。再者,培训时的模式多数是“满堂灌”,因为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前沿信息渠道闭塞,在教师讲学的过程有很多知识点是似懂非懂,想跟讲师请教也没有机会,这样的培训模式最终导致“走马观花”的模糊培训效果,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建议,培训组织机构应该聘请资深专业讲师团队,要求他们根据每次培训目的,结合培训地区实际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讲义稿,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多跟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切实有效的实现培训目的,提高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
[2]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stud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adequate present teaching plan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must be comp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ractice is too easy and learning separates from clinic practice. Instead of confin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practice, the subject should enlarge its contents, increase the new equipment knowledge and clinic practice periods, students' master of phy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s will be the good base for future's career of sport team doctor, researcher, P.E recovery doctor,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
Key words: Physical Therapy;practice;teaching pla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6-02
0引言
“理疗学”作为现代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体科学、卫生保健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临床医学与运动医学的实际应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逐年增多。针对体育类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理疗学教学人员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否按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能否沿用过去的经验安排?答案是否定的。医学院校或医院理疗科培养实习生,虽然课程都是理疗学,但所学专业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原有统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高质量学生。
1研究目的
“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原理及治疗作用等,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各种电疗、光疗、超声波及磁疗、蜡疗、水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理疗学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沿袭着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模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实验类型简单,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而对临床物理治疗性实践涉之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院校的理疗学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运动康复,对本科生的临床理疗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拓宽就业面,所以改革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就成为必然趋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2005级、2006级、2007级本科学生 共计64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问卷回收率10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相关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文献资料,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为了准确的了解各体育院校以及医学院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对从事多年理疗学教学的10名专家、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鼓楼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问题的面访、会议走访、电话咨询及电子邮件联系。
2.2.3 问卷调查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教材和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对学习理疗学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期望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数据资料使用SPSS10.0、Excel 200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2.5 项目教学法。突出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理疗学教学内容上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程序化。在教学内容整合和程序化的基础设计了电疗、超声治疗、光疗、热疗、磁疗等八个综合项目。每个综合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如电疗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又分成低频治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三个子项目,而各个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又使学生在临床参观学实习中尽早熟悉实际的理疗情境和场景,强化学生对理疗治疗模式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如电疗模块的教学,原有的传授模式是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依次介绍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各单项技术,学生学习后虽然各单项技术掌握的较好,但对所学的单项技术何时、何病应用仍感茫然,既无法将单项技术,临床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安排,第一次教学设计为临床参观,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康复理疗科进行4学时的实际情境参观体验,授课教师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电疗仪、针对各种疾病开具理疗处方,制定理疗方案、这样就把理疗治疗操作中涉及到的单项技术,和临床疾病治疗联系起来,授课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做中学”,教、学、练相结合完成项目教学。
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复杂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可达到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又可在完成综合项目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2.6 教学实验法。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采用原有的理疗学学实验课教学计划,2007级采用改良后的实验课教学计划,两个自然班均由同一教师进行实验课的教授,两级学生的入学分数,年龄,生源均相似,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两个班实验授课课时相同均为24学时,其中2006级学生使用旧的实验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实验单一而且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机会不多,实践内容多以简单理疗仪器和火罐、按摩为主,2006级学生因为已经开设了体育康复学和运动保健学以及伤科与按摩,很多物理治疗实验重复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学完后对所学知识应用比较差。而2007级学生使用新的实验课教学计划,虽然课时一样,但是增加了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多个实验内容以及PT师的工作内容介绍等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理疗治疗方案和操作中去,教学反应效果非常不错。在医院见习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阅读理疗医嘱及处方、执行医嘱、调整治疗剂量、记录治疗结果等程序,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理疗治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并使PT学生明确在患者所有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理疗的独特治疗作用及理疗的最佳适应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中,由于实验学时数按大纲的要求不变,而内容增加,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上,我们根据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观摩实验法,又有改革创新的多媒体教法,如有的章节以作业形式完成,有的章节提出问题设计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判断、诊断、操作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理疗学实践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3研究结果
3.1 专家访谈结果。通过课题组对10名从事理疗学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认为原有的理疗学实践课计划不合理有8人,占80%;认为学生运用物理治疗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差的有9人,占总人数90%;大部分专家都认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专家认为应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制定计划、操作以及熟练运用物理治疗设备的能力。
3.2 学生理疗学考试操作考核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考核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是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系2006级和2007级学生的理疗学的实践考核发现由表1显示,两个班在不同教学计划实施下其他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人体系本科生2006级和2007级期末理疗学实践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学校在制订理疗学教学进度和大纲时,基本上是按教材的顺序制订的,我们认为教学进度的制订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能否产生兴趣,教学的内容起着主要作用,理疗学所采用的教材前后内容联系不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地安排实验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就对本学科发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以实际操作在先、理论讲解在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善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电脑中频治疗仪”时,我们设计了几个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的典型的病例,在上课前把典型病例和“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说明书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理疗方案、开具理疗处方。
课上由教师引导,小组代表分先后讲解、示范小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教师思维活跃、知识全面,善于组织和引导,善于总结和归纳,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3.4 加强理疗学实践课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对理疗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等充实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部分章节可采取PBL(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式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加深对授课知识的理解。
4结论
4.1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课时,还增加了临床医学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4.2 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把一些前面开设的教学内容重复的知识进行了删减(要对照学生培养计划中有无重复课程内容或交叉内容),根据各个院校理疗仪器设备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实验课教学工作。
4.3 实践课以电、光、声、磁、蜡、水疗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为重点,在每节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应内容的实践,通过在实际治疗场景下教师集中讲解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练习,使学生系统熟悉和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4.4 体育类院校可以让学生到医院的理疗科进行实习或见习,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康复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疗学的理论和技术,还能通过实际情景下的临床参观实践,边学边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感、和专业素质。
4.5 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常规,原来的自然班的教学可以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进行自然班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理疗仪器设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丛芳,朱迎九,侯勇伦.新建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96-1097.
[2]柯红.高职理疗学的教学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23.
[3]钟玲,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4):328-329.
[4]欧阳燕.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76-78.
关键词 创业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 创新教育 研究性教学
0引言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因此,为了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2010年教育部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加强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实施创新渠道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各大高校都开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本文研究创新创业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创新教育问题,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创新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
1.1 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新的思维方式或新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系统概念、技术基础、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商业伦理、系统开发、系统实施、项目管理、组织变革等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主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具体实施。
1.2 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W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
(1)我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教材教学内容雷同率很高,内容基本上包括信息系统与组织、技术基础、典型的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这几部分内容,理论框架、逻辑性都很好,但是缺少具体的内容,也缺少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吸收。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由于理论内容很多,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知识的灌输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很有限,以“教”为中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往往课程的知识点都无法完全掌握,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
(3)成绩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标准还是以期末考试标准试卷卷面成绩为主,平时考勤为辅。但是一份试卷真的能全面、公平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吗?很显然是不行的,试卷考核的仅仅是理论知识点和例题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是无用的。应该增加多阶段、多方式考核,例如可以分为案例讨论、考勤、实验、试卷、大作业等多途径综合考核。
(4)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都是大班上课,有时还是跨专业合班上课,班上人数70-120不等。这为课堂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没办法照顾到每个学生。而小班授课则可以方便师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承载知识的容器。创新创业教育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不盲从不偏信的精神,让学生不仅仅是接收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知识的方法,结合年轻人特有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
2创新创业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案例教学
信息系统主要从“管理、组织、信息技术”三个维度思考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是公司广泛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公司以此来获得卓越的运营、研发新产品和服务、改善决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新技术的应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数字平台等等,这些新技术会产生新的机遇,这部分可以使用案例和视频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先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也简单地介绍了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然后再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际的案例背景下利用先前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课堂活跃度又让学生尽可能地活学活用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形成团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选择劳顿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教材,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案例可以阅读思考,并且将选课学生自由组合分组,限定每组人数在6-7人,这样既能形成有效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量。在课程的每一章都开展至少一次案例讨论,先给出一个事先定好的案例,提前通知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结合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下转第41页)(上接第38页)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内容或反对其意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发言,汇总小组意见,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的问题扩展思路。
案例讨论的效果和学生事先的准备情况息息相关。学生准备充分则效果好,学生没有准备效果就不好,所以必须使用一些措施来保证学生对案例的预习,同时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例如可以采用强制轮换小组发言代表、小组整体考核等方式。为了鼓励学生发言并提出意见,可以给发言的同学和小组加分。
2.2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体现。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性教学可以被视为一种素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提升组织对信息的利用水平,因此,学会获取、分析、处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该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由小M成员共同讨论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作为问卷调查的主题。
(2)调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题目,注意参考问卷调查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标准问卷,在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
(3)开展研究。查找文献资料和参考书,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问题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掌握问卷数据的分析方法,每个人形成独立意见。
(4)小组讨论。个人研究成果在小组内集中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5)研究报告。将小组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汇报,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研究性教学可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此项研究,因此至少要提前四到六周的时间布置下去,并且明确告知学生这项作业的要求和考核方法,引起他们的重视,才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有学生进行了本校大学生日常体育运动调查,发放了200份左右问卷,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频率、类别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尽管大学生都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时间不足,女生比男生运动时间较少”的结论,发现了“大学生运动场所和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但是在怎么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方面还有所缺乏。
3结论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艰巨,就业需求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了解商业公司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系统来实现公司的目标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数较多时怎样有效地进行案例讨论以及怎样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增加课堂活跃度等。这些都有待于以后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达锦,杨淑玲.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4):122-129.
[2] 谭光兴.论高等教育主客体评价观的对立与统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两个班,共计99名学生。其中对照班48人,实验班51人在篮球课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2.研究方法
采用教学实验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探究式篮球教学模式施教;对照组采用原来教学模式施教,然后将两组所测数据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具体详见实证研究部分)
二、中学探究式篮球教学的实施要素
1.提出问题
著名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源自问题,而问题的提出产生于怀疑。质疑是创新的起始点,教师应根据中学篮球教学目标,梳理出与篮球课教学内容关系紧密、形式新颖,易于激发中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1)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发展有何益处?(2)篮球运动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何作用(3)篮球运动发展演变至今呈现出什么特点?(4)如何学好篮球? (5)你认为篮球课应该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式?
2.探索交流
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学习观摩、查找资料等方式对所学习的篮球技术动作及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查、观察、体验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篮球运动的兴趣、意识,有利于学生对篮球课堂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例如:笔者在实验班中,针对中学生喜欢NBA比赛的特点,提出“NBA2003~2004赛季,无一超级球星的平民球队底特律活塞队以4—1击溃拥有四大天王的湖人队,请思考并讨论篮球运动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个人能力、球星作用与团队合作关系进行探究。
3.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初步形成的结论再次开展交流、补充,并进一步完善,最后做出总结。在总结提高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让所有参与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重视其情感体验与探索过程。例如,通过探究式篮球教学,经过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探索反馈调整总结提高,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还可以培养顽强拼搏意志与团体协作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证研究
笔者从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篮球课教学班中随机抽取学生并分为两个班,其中对照班学生为48人,实验班学生为51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为笔者担任教学任务,同时保证了该实验在篮球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教学进度、教学课时均保持一致。对照班则采取原有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探索研究总结提高。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详见下表。
中学篮球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
产生的教学效果对比表
注:统计学意义上,P﹤0.05即说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越小,检验的结果也就越显著。
四、分析
1.教学理念更科学、教材处理更灵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教学是受其所接受和掌握的教育观念支配的。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适时更新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探究式体育教学不是机械的训练,不是空洞的说教。实验班的教学探索中,对教材的处理更加灵活,如针对中学生在篮球活动中时常见的脚踝扭伤,笔者增设了“如何处理篮球活动中的突发事故”理论知识的内容。在考核评价方面则突出学习过程,注重能力培养。从问卷调查“对篮球考核方式较满意”、“对篮球理论知识感兴趣”以及“课余时间也会参与篮球活动”几个方面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实验班探究式教学在教材处理,教学理念方面得到较大程度的认可。
2.学习氛围更融洽
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中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提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笔者在开展篮球探究式教学中,首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比如篮球挡拆、传切等基础进攻技战术配合以及“二三”、“三二”联防等。如果体育教师选对题材,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较强认同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表1可见,对“篮球课挺有趣”的感受上,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由于探究式教学强调探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思考、交流、探讨,共同分享与体验篮球课的快乐,从而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课堂气氛也显得尤为和谐与融洽。
3.师生关系更和谐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中的态度。”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新型关系。从问卷反馈情况看,在 “对老师教学较满意”、“篮球课时间过得很快”两个选项的选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调查数据相当程度说明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师生和谐融洽关系,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通过实验,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的调整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树立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从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转为引导与启迪,转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学篮球探究式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班探索式篮球教学实验,在课程结束后认知调查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意识;形成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评价体系内容分析
1平时检测。主要包括领做准备活动、出勤、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的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检测。设定平时检测学生自主评价內容主要依据于体操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眀确规定: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1]。学生通过平时领做准备活动,掌握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的编排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基本体操的实践与教学能力。体育教师职业技能体系中,体操技能是最基础的、最实用的、最持久的,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是体育教师职业化中具有根本性的,不可缺少的技能。
2专项素质。体操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与提高,有赖于学生个体体操专项素质的水平的高低。“在竞技体操项目中,要求运动员体能好,技术全面。在技术训练中设计相应的体能训练,把体能训练融入到技术训练中去。运动员不仅提高了体能,而且还提高了技能和意志品质、本体感受等心理素质”[2]。设定横叉、纵叉、俯卧撑、靠墙倒立、杠上支撑摆动、基本姿态等体操专项素质的测试与评价内容,体现了这类专项素质对掌握体操各项技术动作具有关联与促进作用。体操课程教学中,通过促进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与力量性等具有共性的专项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以利于掌握与提高体操各项动作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体操专项素质的全面性,既是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基础,有利于提炼内在的、拓展的专项素质,又是学生从体操专项素质中,探求与掌握与之关联的体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路径。
3基本理论。通过体操概述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体操。体操术语、体操教学、体操保护与帮助、徒手体操与轻器械体操的创编、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等几章理论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术语讲解,科学设计教学,熟练运用保护,创新编排,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体操理论教学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体操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已有的体操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体操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3]。将体操理论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体操的内容,主要基于体操运动技术的学习需要用专项理论作为指导,需要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体操学练实践。体操理论素养是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体操术语的理论对学生掌握与应用各种运动技术动作名称亦具有规范与指导作用。体操理论评价既是判断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指导学生系统的、深度的、创造性地掌握与运用体操理论与方法,研究各项运动方法论的重要实践。
4基本技术。体操基本技术学习是学生掌握体操课程的中心环节。“体操具有规范性与艺术性,动作评定以完成动作的技术规格和身体姿态的优劣”[4]。体操运动技术属于一种操作性知识,是人应用运动科学原理完成体操动作锻炼和竞赛活动的具体手段,是一种操作形态的运动实践。体操基本技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体操的重要内容,符合体操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体操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学生参与体操课程学习,学会运用体操手段科学地锻炼身体,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其重要的前提是学会与掌握体操基本技术。评价学生完成体操基本技术的能力与水平,衡量与动作规格的差距,这对达成体操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同时,反映出学生的运动技术性的能力,展现学生通过体操形体运动表达对体操内涵的认知水准。
5基本技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体育师资,而对学生体育教学技能培养正是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体操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操教学和指导健身锻炼[5]。体操技能包括队列队形指挥能力;编操、带操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讲解示范与组织教学能力等。把体操基本技能列为课程教学的评价内容,是培养学生体操基本技能的“平台”,学生通过讲解要领、动作示范、选择教法、纠正错误动作的现场测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操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组织体操教学的能力。学生通过体操基本技能的“放射”作用,潜移默化地对体育综合技能产生积极地干预效能,深度提升体育各项教学技能的层次。
学习评价体系方法分析
1平时检测法。平时检测法要求学生个体每节体操课前备好准备活动教案,教案可以以多人合作研究完成,经任课教师指导后实施。每位学生带完准备活动后,在小组内对领操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是体操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自我学习评价促使学生真实、可靠地反映个体体操学习状态,显性地展现学生个体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体操教学中,运用自我评价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学习评价精神和学习评价能力,是一种学习效果显著的驱动力。学生通过平时检测,自我意识与“效能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内在的专业学习心理品质得到修炼。学生参与体操学习评价,前提是教育学生掌握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明确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的作用与操作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评价、模拟评价、设计评价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善于把握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的尺度,主动适应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对学习评价的要求,在平时检测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2专项素质法。传统体操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项素质测试都是由任课教师分管。某种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与约束性,会让学生感到是教师要求这样做,是一种被动的体操学习评价。而采用学生互测互评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体操学习评价,优化学生互评方式的组织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互评方式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施分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被评者提名、随机组成、分项换评、行政分组、分层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这种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标准,体现了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显示了学生对评价者维系评价公正性的期望值增大;能够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因素;提高对体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认可度。
3理论考试法。衡量与评价学生掌握体操课程理论的程度,采用随机抽取试卷、闭卷考试是十分合理的。体操理论体系中的许多知识点是必须要记忆的,如体操术语、竞赛规则等;然而,评价学生运用体操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也能做出客观的判断。学生掌握体操理论的水平主要由教师判断,教研组采用流水阅卷,允许试卷查询,能够彰显公平。理论考试法是对学生体操理论的认知水平、內容含量、问题分析以及思维方式变化等能力的判断,同时,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创新体操理论方法具有专业性的功能。
4技术评价法。运用技术评价法对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规格与能力做出判断。由体操考评小组教师分别打分,当场亮分,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中间分数平均值。每位学生测试完就知晓成绩。考评小组教师对同一评价标准的解读会稍有差异,但教师是以一个标准尺度评价每位学生。教师在体操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规格,清楚评分标准内容与扣分额度,并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模拟评价,对个体完成体操成套动作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届学生体操评价过程反映,学生的判断与考评小组教师评价基本一致,两者评价结果的差异微乎其微。运用技术评价法的教学,主要以动作技术规格导向体操学习过程;以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客观性引领与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能。
5技能评价法。教师对学生体操技能的评价,不能根据个人的偏好和经历或者由于缺乏责任心而导致评价失效。教师公开评价技能内容与标准、规定考试时间与场所、教研组集体评价、现场亮分、设立加分评议制度等方式,保证对学生体操技能结果评价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技能评价法的设立,是出于体操课程教学适应体育教师职业化的“应然”发展要求。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技能,而体操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技能评价,确实体现着应对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性与基础性的目标要求。
学习评价体系效果分析
1平时检测。据统计,三届学生自我评价平均分9分以上者占43.15%;8分至8.9分者占43.67%;7分至7.9分者占8.67%;6~6.9分者占4.51%。学生在自我评分时,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6.8分。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能够实事求是地对自我学习体操过程做出判断,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体操课程学习中学生个体的投入状态与学习结果。三届学生自我评价成绩之间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表2),表明平时检测自我评价表比较适合学生,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学生对自我评价比较重视,课前都能做好充准备,实际上课效果好。反映学生对平时检测重视的结果,能够增强平时体操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稳定的体操学习心理状态与学习行为。
2专项素质。测试结果表明:2007级平均分(8.59±0.79)分;2008级平均分为(8.16±0.81)分;2009级平均分为(7.96±1.21)分。从各项专项素质数据表面反映,体操专项素质呈逐届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体操普修课时数减少以及学生体操专项素质原始水平偏低有关。但从统计学判定三届学生专项素质评价分数无显著性差异(表3)。专项素质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通过建立学生专项素质档案,定期测验、检查,激发学生互评互比的积极性,能够激励学生平时课内外主动地参与体操专项素质练习。实际上每个项目的技能训练过程都是体能提高的过程,体能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技术动作的完成,同时保障了完成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6]。
3基本理论。体操理论教学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体操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已有的体操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体操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7]。三届学生体操理论考试及格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对三届学生基本理论分数分析,反映出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体操基本理论与方法(表4)。这是因为体操理论教学时数占整个课程时数比例有所提高;每章节理论课上完以后,要求学生完成数量较多的作业;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编写体操试题写出标准答案;体操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体操理论不及格不得参与总成绩评定。通过上述教学环节与制度约束,促进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体操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