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2: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职统计学基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统计用来探索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定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询与监督等功能,在政府计划制定、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广泛应用给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1、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相比,《统计学基础》更强调实践性,这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落脚点应该在实践性方面。目前,虽然很多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很显然这样的目标设定较为抽象。其一,不同专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的,这需要区别来对待;其二,由此产生的资料不相同的,哪些资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必须具体交代的,其三,统计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专业,针对高职教育,应该掌握哪些方法也没有明确。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统计学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借助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等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这无疑拓展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然而,高职教育重视实践的思想使得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老师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框架上,《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考虑到课时安排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老师会删除一些内容,结果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其次,在案例选择上,严重脱离实际,有些案例过于宏观,如人口普查、GDP、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有些案例较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案例要么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实用性,要么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无法实现高职《统计学基础》要求的“宽知识、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强调用黑板、粉笔、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头讲到尾,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使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该门课程教学上扔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1.4 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虽然也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但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在平时作业方面,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学生对待平时作业极其不认真,结果一个班级交上来的作业,只有两三个“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课堂考勤方面,虽然很多学生人已到课堂,但是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根本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认真思考,更有甚者,在点到之后溜之大吉,课堂考勤作为评价手段的方式形同虚设;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积累,千方百计找老师套取考题,以求考试及格。
1.5 教学条件简陋
《统计学基础》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与运用,然后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基本统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该门课程必须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计算机机房紧张的问题,这一问题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6 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职《统计学基础》的教材选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选用本科经典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但理论性太强,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导,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选用一些高职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虽然版本、作者不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在体例安排、案例选择也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束缚,而且很少有针对高职教育的涉及实训内容的教材。
2、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2.1 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确定一方面要求其教学必须有专业针对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其教学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要求学生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统计思想、统计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掌握统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需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要及时掌握专业的动态发展及其对《统计学基础》的要求,从而对教学目的做出动态调整。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3-02
一、前言
统计学作为高职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包含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由于统计学数据比较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而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又相对比较薄弱,就会让学生对学习统计学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很难将统计学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并最终应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一背景下,案例教学模式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高职统计学的特点
1.结构繁杂,信息丰富。首先,统计学课程内容相比其他学科内容较抽象,且分类比较复杂。由于学生没有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因此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统计学中的理论概念和含义,缺乏对该类知识的积累。其次,统计学主要是通过研究各种现象总体数量的关系,掌握其中的规律。对于统计学来说,每个原理的统计都有自身相应的现实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推导最小平方乘法计算公式时,需要借助偏微分的理论知识。虽然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只是熟练使用这类公式,对推导公式没有要求,但是也造成了学生对公式的不理解。在讲授每种指标时,一般都是通过公式教授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将各种指标作为数学公式去学习,导致学生很难正确的理解每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再者统计学各章统计分析的方法不尽相同,每一种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分析过程和应用条件等。
2.实践性较强。统计学是根据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对象,是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必要工具,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实践应用性较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管是企业、公司还是国民经济的管理、经营、决策以及科研等,都需要借助于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和数量分析,因此,统计学适用于各个领域。在现阶段的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其实践应用的成效。
3.专业性较强。在高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自身价值,就需要将统计学和专业性的学科融合。针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其教学和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由于各个专业统计的教学都采用同一练习、教材,而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内容做出细化,再加上没有重视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述各个理论知识的背景、发展以及应用等方面,因此,就加大了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案例一般都取自与现实生活现象相关的问题中,比较典型、真实,可以让人们在分析研究中,把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将统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形象具体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加深了理解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将统计学教学形象化,让学生在体验场景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其中,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教学,即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学习以及职业等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介绍,将学生指引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深入了解问题的内涵,并总结出重点数据资料;在对案例分析探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将所分析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知识的效率。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并不是过度的复制性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更看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让统计学教学更具有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实现学生主体价值,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学生自编案例和教师精选案例两种形式。
1.学生自编的案例。学生通过自编案例,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其自编案例的步骤为:首先,进行问卷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个标准案例包含的内容和设计方法等;其次,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切身体验选择相应的调查对象、方法等;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能够区别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的特性,并归纳出无效问卷给数据分析结果和质量带来的影响。学生自编的案例一般都是依照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编成的,目的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将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师精选的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主要是教师精选与统计学各章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案例,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关联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例如,公式运用、数据归纳总结、数据结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使用等方面。对于精选的案例,教师必须要紧扣章节的内容,当一个案例可以直接贯通章节的前后时,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这一个案例串联起来,反之,则需要教师准备多个精选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可以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也可以由同事提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自编案例。
五、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原则
1.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案例教学要注意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教师应该明确各个专业的教学目的,划分教学的难点、重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的,并结合各个专业的性质特点来精心地挑选案例。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变异指标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考察等。
2.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教学模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来组织、编排案例;针对知识的复杂性、专业性,将其变得更加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案例必须和实际教材相结合,一旦选取一些与教材不符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丧失了教学的目的。因此,选择有对性、科学性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
3.理论与实践形结合。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将统计抽象的原理、概念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选择一些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案例,来讲解统计学中的抽样判断、方差等方面的知识。
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对于学生自编的案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自编案例的质量和实用性。如果学生自编的案例,没有可行性,就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精编的案例要跟随时展的潮流,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理想结合;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混合分配,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全面地掌握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执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积极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教学模式更加形象化、精美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由于统计学公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理论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公式具体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能力。因此,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
完善案例教学的考核体系。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可以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平时的案例作业占总比例的30%,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比例的70%,进而实现知识应用和案例分析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统计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想实现统计学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理论性、现实性以及与专业相融合的案例,将统计学中的原理、概念以及公式等具体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振,朱B,夏利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49.
[2]张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10,(05):52-53.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11):183-184.
>> 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思考 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职高专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见解 高等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与优化 财经类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讲授改革探讨 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探讨 试谈高职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中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专业统计学教改探讨 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探索 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 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材改革探析 大数据时代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EB/OL],2011,10,19.
[2]苏文龙.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8(28):371.
[3]张克俭.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242.
[4]胡林招.解析统计及统计指标[J].经营管理者,2009,2:279.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源(1982-),男,安徽无为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8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89-02
统计学(statistics)(或《基础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于2002年2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确立为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中营销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还是证券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都离不开统计,同时统计还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订计划、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和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知识在各行各业应用中越来越普遍。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部分高校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力求减少经典、增加现代,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师大、安徽大学等许多高校先后均进行了《统计学》教学体系改革,经过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模式也不应相同,尤其对于地方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还未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师急需开展的一项课题。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确定、轻反思,重占有、轻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如: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采用大连理工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基础统计学》、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是东北财经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但这些教材内容基本相近,其主要特点为“重确定、轻反思,重占有、轻创新”。实训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使得实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标准的程序验证原理和定律,教师和教材对所需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观察内容、乃至实训结果等均已详细说明,且仅局限于本课程内容的实训,而与其他课程(如金融学、经济学、营销学、会计学等)的横向联系较少,教材中实训内容陈旧落后,不能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这样的实训,很难达到培养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教材在编写时未能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严重偏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二)重理论、轻素能,重知识、轻方法
笔者调研部分高职院校发现,很多统计学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采用“粉笔+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较差,只注重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而不涉及统计学的应用背景和具体应用,结果使得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文理兼招,且文科生居多,而文科学生对统计学存在本能式排斥,另一方面,“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仍普遍存在于各高职院校中,薄弱的数学基础、深奥的数理理论、繁琐的公式推导,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和灌输,不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习变成了仅仅是对课程理论的简单验证,缺乏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上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实训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注重使学生接受书本传递下来的确定的知识,而不大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怀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教师、轻学生,重应试、轻应用
传统的《统计学》实训教学中是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被实训”。实训考核方式单一,往往采用统一化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这种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四)重形式、轻效果,重双证、轻双师
培养一线需要的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然各学院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省内高职院校均缺乏统计学实训室,加上统计学“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教师高职院校中人员虽为“双师”型,但他们却长期缺乏企业行业单位的实岗挂职或业务培训,已从“双师”退化为“双证”,所具备的实践实训知识落后老化,严重与实岗要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数量、质量的短缺和低下,使得高职统计学教学质量逐步下滑。
二、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改革
(一)教材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材编写应以培养学生统计素质和应用能力为基础,对于一些理论化、复杂化的数学推导和与高等数学中概率论和数量统计中的部分重复内容可以删除,应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对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的内容,增加统计学在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应用学科的具体案例研究,增加Excel、SPSS等软件的教学内容。课后习题应多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案例为主,理论证明为辅。
(二)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授,教给学生应用统计的思路和步骤,帮助他们加强获取―处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如对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司投资的年均收益率;运用变异指标估算公司投资组合的风险性;利用指数分析法把握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用抽样推断、回归分析等控制产品质量等。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撰写调查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课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在统计学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改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利用PowerPoint将理论教学内容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幻灯片,既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加教学信息量,又达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所构建的“上课、上班、上网”三结合的实岗实训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转变、职业情景构建和实训者中心地位的转变。并辅以教授学生日常统计软件的使用,如:Excel、SPSS等软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库建立与管理。通过加强统计软件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还能辅助教学,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这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各种统计理论和方法准确、全面地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考试方式和内容改革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后的统计考核应由理论知识考核和综合应用考核组成。在理论知识部分,建议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命题教师应提高综合分析、案例分析题的比重,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统计知识和基本运算的理解与掌握;等方式与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定。从而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考核方面应包括课堂分组讨论(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撰写小论文(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训练考评(考察学生对软件的使用能力和统计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由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单纯地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使“高分低能”成为过去。而且,由于学生成绩的测评是根据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实践报告、上机操作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的综合评定,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要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方法,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统计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洋.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4).
[2] 尹瑞凤、杨发岭.从统计学的发展谈统计教育的改革[J].统计教育,2005,(69).
[3] 吕敏芝、林树茂、何兰花等.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4):223-225.
一、研究背景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在内心中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要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中“使有业者乐业”即是要实现人的职业认同。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现实考虑:首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乐观,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逐步明确自己将来做什么,并为以后职业做些准备,将有利于毕业生实现就业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其次,面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员工,更需要热爱该职业、具有较好职业认同并对企业忠诚的员工。
关于职业认同测量维度方面的已有研究各有不同角度和侧重点。美国学者Holland 从单一维度测量个人与职业有关的特点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其量表由18个题目组成[1];Melgosa 按照获得、延缓、早闭、扩散四种状态将其分为四个维度,根据各维度上的得分将其归类[2]。国内的相关研究中,薄艳玲等认为职业认同可以划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六个维度[3]。分析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的职业认同测量维度主要针对在职人员,而且在维度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比如职业认知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之间,职业情感与职业意志之间等。结合已有研究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本研究拟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的假设。关于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是从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如Penick和Jepsen研究发现家庭风格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认同[4];Gushue等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具有正向相关[5]。国内相关研究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魏淑华在研究中认为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体特征、个体传记及教学环境等[6]。应该说,影响个体职业认同的主客观因素众多。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天津市高职院校为例,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拟主要从学生专业认同、自我认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口统计学等因素出发,探索其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于天津市三所高职院校在校生,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调查时间是2014年5月,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21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问卷为561份,有效率为90.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男生225人,女生336人;大一学生219人,大二学生183人,大三学生159人;城镇学生298人,农村学生263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参考已有其他群体的一些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编制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职业认同、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及职业生涯规划4个分问卷,其中自我认同分问卷采用加藤厚1983年编制、张日?N1989年修订的自我认同测试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7]。调查问卷及其他各分问卷经过多次修改后形成,采用5点计分法。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使用集体施测的方式,施测前向被试说明填写的要求,施测完毕,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3.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
职业认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拟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及职业行为倾向三个方面。
(2)解释变量
专业认同,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将其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及专业行为三个方面。
自我认同,主要包括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主要考虑性别、年级及生源等因素。
4.问卷分析
使用SPSS18.0对职业认同、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负荷值小于0.4的题项,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得到表1、表2、表3所示的因子结构。从表中显示内容来看,职业认同、专业认同及职业生涯规划分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818、0.874、0.840,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p
表3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
题项 职业生涯规划 因子负荷
职业生涯规划
KMO值 0.840
我对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战略规划 0.793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 0.792
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信心 0.748
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0.733
我非常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 0.601
我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服务很满意 0.553
Cronbach a 0.797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表4 天津市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职业认同维度 总体
项目 职业认知 职业情感 职业行为倾向 职业认同
平均数(M) 3.5624 2.9759 3.4999 3.4385
标准差(SD) 0.7078 0.9121 0.6655 0.5215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总体良好,处于中上水平。基于问卷采用5点评分法,估计的总体均值取3为参考值。从表4来看,高职学生在职业认同上的平均得分为3.4385,超出均值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认同平均得分与参考值3进行单样本t检验比较,p=0.000
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具体表现。从构成职业认同的维度来看,职业认知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职业行为,最低的是职业情感,也就是职业认知>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情感。从表4看出,职业情感均值为2.9759,没有达到一般水平,这说明,总体来讲高职学生虽然对要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行为,但在情感上没有较好的接受。
(二)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职业认同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众多,本研究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探讨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一是从性别、年级、生源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出发,考察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二是从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出发,考察各因素是否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各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1.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表5 不同被试特征在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职业认同维度 总体
项目 职业认知 职业情感 职业行为倾向 职业认同
M SD M SD M SD M SD
性别 男 3.5522 0.7584 2.9222 0.9171 3.6171 0.6900 3.4903 0.5536
女 3.5692 0.6729 3.0119 0.9084 3.4213 0.6377 3.4038 0.4966
生源 城镇 3.5822 0.6960 2.9379 0.9340 3.5398 0.6922 3.4602 0.5303
乡村 3.5399 0.7217 3.0190 0.8865 3.4546 0.6322 3.4139 0.5111
年级 大一 3.4189 0.7059 3.0907 0.8873 3.3762 0.6415 3.3454 0.5295
大二 3.6321 0.6868 2.8023 0.8936 2.5562 0.6671 3.4636 0.4850
大三 4.0449 0.5789 3.3846 0.9697 3.9414 0.5823 3.8876 0.4601
注:M代表平均数;SD代表标准差。
性别因素。从表5可以看出,在职业认同上男生均值为3.4903,女生均值为3.4038,男生高于女生,经过t检验,p=0.054(>0.05),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均值非常接近,t检验结果分别为:p=0.781(>0.05),p=0.254(>0.05),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男生均值为3.6171,女生为3.4213,t检验结果:p=0.001(
生源因素。从表5可知,在职业认同总体情况上,城镇生源得分均值为3.4602,乡村生源均值为3.4139,经过t检验,p=0.293(>0.05),城镇生源和乡村生源在职业认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上城镇生源和乡村生源得分均值接近,虽然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城镇生源比乡村生源稍高,但经过t检验,两者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年级因素。从表5可知,在职业认同上,大一学生的均值为3.3454,大二学生均值为3.4636,大三学生的均值为3.8876,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大一和大二显著性为0.008(
2.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从学生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及职业生涯规划三个因素出发,考察其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专业认同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有显著影响;假设2:自我认同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有显著影响;假设3: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有显著影响。为验证以上假设,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以上各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表6 回归模型
R R2 adjR2 F F(P)
三主要因素和职业认同回归结果 0.748 0.559 0.557 235.630 0.000
各子因素和职业认同回归结果 0.751 0.563 0.559 119.103 0.000
由表6可知,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35.630,P=0.000(
表7 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因素对职业认同的回归分析结果
B t t(P)
常量 0.852(0.120) 7.124 0.000
专业认同 0.482(0.032) 14.935 0.000
自我认同 0.134(0.027) 4.967 0.000
职业生涯规划 0.131(0.030) 4.437 0.000
从表7可以看出,专业认同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B=0.482,P=0.000
为全面了解专业认同、自我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三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各子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见表8。从表8可以看出,在专业认同因素中,专业认知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140,P=0.000
表8 各子因素和职业认同回归分析的结果
B t t(P)
常量 1.193(0.106) 11.210 0.000
专业认知 0.140(0.027) 5.233 0.000
专业情感 0.203(0.026) 7.779 0.000
专业行为 0.119(0.025) 4.665 0.000
过去危机 -0.061(0.021) -2.959 0.003
现在投入 0.114(0.026) 4.308 0.000
将来愿望 0.036(0.043) 1.018 0.309
职业生涯规划 0.113(0.030) 3.721 0.000
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要加快人才培养改革,以专业认同培养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职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个体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以自我认同为基础,通过自身学习经验建构起来的对某一学科专业的整体认可。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高职学生只有对所学专业认同,才能在就业时选择相应职业,在工作中实现职业认同。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为基础。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增加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灵活性。高职学生由于对专业不了解或者分数限制等因素可能造成对所学专业并不满意。为提高高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在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下,高职院校可以在学校层面采取一些合理措施,适当允许学生调整专业,尽可能增加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灵活性。其次,要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含金量。专业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会受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要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路径,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8]。个体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有意识地规划是建立在一定的职业认同基础上,同时个体通过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也会进一步发展和产生职业认同。综上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当前来看,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上存在着规划意识淡薄、规划方法不明及自我认识不清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更新职业规划教育观念,加快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此为路径发展学生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高职护生; 专业认同; 调查
护理专业认同是指护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以及经过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后,对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在专业中的角色的过程/状态, 正如叶奕乾等[1]认为专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确认自己在专业中的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目前已有针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相关调查分析,而针对实习前高职护生的分析及研究,国内报道较少,为此作者进行了实习前护生护理专业认知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临近实习前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计245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21岁,均为女生。
1.2 研究工具
1.2.1本问卷参照文献[2]自制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共包括45个条目。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调查问卷中用A表示。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家庭收人情况、录取方式、就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学习成绩、即将实习医院及医院性质等9个条目,在调查问卷中分别以Al-9表示。第二部分为护理专业认同问卷:包括专业认识B1-6、专业情感C1-5、专业意志D1-6、专业技能E1-4、专业期望F1-5、专业价值观G1-4共30个条目;H1-6是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1.2.2问卷的评分标准
问卷中的有序变量条目采用1~5分评分,对条目中非常正性的回答赋值5分,依次4分,3分,2分,非常负性的回答赋值1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反之,专业认同程度越低。问卷中的无序变量条目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本调查问卷本有25个有序变量条目,专业认同最高分为125分。按照文献[3]的标准:每个条目的得分在1~2分认为是不认同、大于2分但小于4分是一般认同、4~5分是高度认同。那么,总分25~50的为不认同, 50~100分的为一般认同,在100~125的为高度认同。
1.3 调查和统计方法
本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将问卷发给研究对象, 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研究目的、意义,请研究对象独立填写,现场20分钟内回答后当场收回问卷。根据收回问卷,逐一核对确定有效问卷,用EPIDATA软件录入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对不同状态护生专业认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采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一般资料统计学资料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回收率98.36%;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来自乡村的149人,占61.6%;非乡村的92人,占38.4%。学习成绩:优秀39人,占16.1%;良137人,占56.6%,中等及差生65人,占27.3%。第一志愿录取人数197人,占81.4%,非第一志愿录取44人,占18.6%;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选择自己喜欢的48人,占19.8%,父母的意见及好找工作分别为91和92人,占37.6%和38%,其他原因10人,占4.6% .
2.2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
高职护生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得分情况见下表(表1);专业认同总体得分为:(87.78 ±10.36)分,按照标准[3],本院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总体情况处于一般水平。
2.3高职护生不同录取方式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
高职护生在第一志愿与非第一志愿录取两种不同录取方式下其对专业的各维度认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志愿的录取方式对后期专业的认同感影响较小,见表2。
2.4高职护生不同选择护理专业原因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
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19.8%选择是因为自己喜欢, 37.6%和38%选择护理是父母的意见及好找工作的原因,其他原因占4.6% ,除专业认识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高职护生不同家庭收入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
统计资料结果表明,护生进入大学前不同户口所在地和护生不同家庭收入情况除对专业价值观有影响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已就护理本科生在不同阶段的专业认知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4-5],表明护理专业认同6个维度中专业认知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其专业态度,进而影响其专业意识与职业表现。从调查资料统计结果看,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为:(87.78 ±10.36)分,总体情况处于一般水平。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激烈竞争的现实下,在专业的选择上更趋于多样化和理性化[6],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收人水平中等的护理职业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护理专业的认同逐渐发生了改变。本次调查中,有38%的学生就读护理专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好找工作”。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影响,“看病难、看病贵”再次受到广大公民的热烈关注,因此,家里如果有人在医院工作,家人咨询及看病都会比较方便,部分学生家长要求孩子第一志愿会填报医学相关专业或护理专业,本次调查中,选择护理专业是由于父母的意见占37.6%。由于以上的情况,会影响护生对专业的认同,即使选择护理专业,从内心来讲,自己并非喜欢并认同,所以认同程度不会太高;19.8%的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自己喜欢,他们对专业的认同相对较好得分较高,见表3,这部分护生在今后的护理学习和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其职业表现会较为优秀,在择业上具有明显的个人优势[7]。
护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护理技术人才,为其实现专业社会化,即帮助护生获得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稳定的专业态度。针对当前护生专业认同一般水平的现象,教学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系统讲授专业价值观,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师人格、以及各种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产生影响。一方面,学校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来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而改变学生的专业 态度。另一方面,护理教师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角色定位和专业态度的稳定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实习前,护理教师是学生的主要专业角色模范。护理教育者通过正式的课堂教学和非正式的课后交流、指导和建议向学生传递专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可增强她们完成学业的信心,促使她们加倍的努力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其专业认同.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94.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问题及对策;EXCEL;实践教学
【Abstrac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old teaching methods and summary results of years of Teaching Statistics, based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statistics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oposed high Teaching staff of relevant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reform.
【Key words】Higher statistics;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XCEL;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7-02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就是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考试方法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就是要把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总之,《统计学概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