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篇(1)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现在我国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在数学知识方面,我国只强调学好从事现代化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在面临这样的困局时,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急切的需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向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转变。

一、何为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

数学素质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是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数学的智育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形成、数学证明、命题探索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中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数量精确化,这些特点为训练逻辑思维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和途径;2.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与严密性,形成广泛迁移,养成尽可能用定量来精确表述认识问题,严密周到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3.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探索成功的要领。

(二)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色彩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墨经几何、勾股术、中国剩余定理、极限术、杨辉三角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这许多丰富的资料无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要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有更大创新,使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数学素质而服务。

1.教学方法改革应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发展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贯穿启发和探索精神以利学生智力发展。如可采取启发、引导发现和延伸求异等方法,多切入点教学。数学方法从实质上说是教与学相统一,这种统一是辩证的,但要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实质。我们的教改要研究改进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学生学的方法为主导思想。

2.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做依据,注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很强,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生理科学及当代先进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寻求改革的依据,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改一贯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对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注重教学方式或程序的变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以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本方法的组合、分析并构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适应环境。

3.数学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现行中学数学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学改革之外,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读、议、讲、练,教学生活,又逐步性进行了适合这种教学性的课时改革,把传统的45分钟课堂变为60分钟的大课堂和30分钟小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客观上看,教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教法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能见成效。

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研究实践

新课改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数学教师完成传统应试教育的变革,由此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中学学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中学数学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以下几点:首先,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整学期的所有数学教学环节都是紧密关联的,每节数学课堂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脱离任何一节教学。其次,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教课,学生做笔记,两个主体间在课堂是无交流,该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最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重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负责学习知识,课堂时间结束后,数学学习也随之结束,这是数学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由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促M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思路

首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并积极与数学教师展开互动,这有利于在课堂上实现对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数学教师应该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这有利于更全面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穿心能力。最后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主体之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由此更需要理论联系时间,组织学生自行进行思考,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这造成学生大脑右脑接受教育过度,使学生的右脑始终处于压抑的状态,影响学生的创造才能。此时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发学生的右脑,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情境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右脑变得更加兴奋。由此数学教师在可杨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的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磨灭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新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中,它可以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它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它有利于最大化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有关数学内容信息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展示,利用形象化、多样化图像代替原本无聊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无疑为中学数学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能够自主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介绍中学数学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容健康高尚的数学教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并利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数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自主学习才能够养成。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数学知识投入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把数学的理论知识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把身边发生的事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积极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开展与数学有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于中学数学教材中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知识的讲解,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周围是否存在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建筑物等,并使其寻找数学答案,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然后教师应该举出相关的数学例子,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优化数学的教学流程

在实际的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属于传授与引导的位置,根据每个学生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数学的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它是学生对于学习思考的表现,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同,问题也不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创设有关数学的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应该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课堂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的思考中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成绩,为我国未来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改平.以美国数学教学为例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4(4):17-18.

[2]杨惟建.基于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0,30(6):71-72.

篇(3)

论文摘要:高师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着重理论性、轻实用性的倾向。事实上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都是对实际生产、生活的高度抽象,它们有理论性的一面。也有实践性的一面。因此师范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实脸经历以及数学实脸的教学经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数学实验,重视数学的直观基础,有利于突破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1问题引出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人适当的数学实验,重视数学的直观基础,一方面有利于克服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长期在一种抽象的思维状态中进行,突破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障碍,以增强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最基础的位置。由于我们没有很多的数学实践与实验的经历,因此在师范生从事数学试教与教育实习时,我们提倡从数学案例教学人手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活动,取得一定的经验。

2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2. 1数学实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使数学理论找到它们的现实基础

案例: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教学中,可以借用物理中的“力的合成”设计一个演示试验,试验如下:

图甲:表示橡皮条GE在两个力F, ,凡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直线‘C伸长了EO这样的长度。

图乙:表示用一个力F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直线伸长相同的长度,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跟力F, ,凡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弥补了课本抽象地引人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缺陷,将向量加法和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向量加法的理解更具有直观性,明白了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现实基础,认识了向量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2.2数学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从做中学,以突破教学难点

案例:学生在新学“两直线异面”这个概念时,往往会和“两直线平行”混淆,对“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不同在”理解不清,在教学中,引人实验操作:

(1)提出问题:(i)空间中的两条直线除相交和平行两种关系外,有没有其它情形?

(i i)是不是空间中的任何两条直线一定可以在同一平面内?

(2)分组实验,自我探索:要求学生以笔为“直线”,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探索问题结论。

(3)对探索的结论师生共同分析,解答疑难。

这正如陈重穆先生说的:教学中不要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先要去“做”,做了再归纳,简称“先做后说”,在课堂中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验,探究结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 3数学实验能培养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案例:数学分组实验课“长方体的截面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实验准备:每位同学准备长方体空盒子一个,剪刀一把;

(2)分组,布置课题:以4一5位同学为一组,从不同的角度截去长方体,探讨长方体的截面情况;

(3)记录实验结论并附图;

(4)师生共同总结讨论。

“截面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实验课,有效地突破了空间想像力这个障碍,探究出了长方体的截面的种种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空间想像力,其实,空间想像力的提高首先就在于多观察实物、模型,并根据实物、模型画出其空间图形。

数学实验能够使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必要补充,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较好的效果,必须加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挑战性及实用性,数学实验因其内容灵活机动,直观性、实用性均较强,是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较理想的一种形式。

案例:

研究性学习课题2:圆锥形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要求研究小组分五步加以完成:(1)阅读高二(上)课本材料,并进行讨论。(2)设计一个演示实验验证其中一个结果。(3)利用数学方法对结果加以证明。(4)设计一个利用圆锥形线的光学性质的小模型或构想。(5)呈交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2:正多面体的制作。

要求研究小组利用硬纸制作出所有的五种正多面体。

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完成这些课题的同时,对所学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操作性的实验,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了加强,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研究的良好素养,同时小组性的活动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 5创设思维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案例:(习题分析)定义在(一1,1)上的函数f(x)满足:

对第一问,同学根据奇偶性及单调性的定义可以很快推出f(x)为奇函数及单调减函数,对第二问,大部分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妨”,导学生实验,取几二‘时,问题变为将式专)化为

明很容易得出,在解决了第二问后,第三问就迎刃而解;面对一时难以作答的问题,不妨从最简单的情形、最特殊的情况开始实验,探索出一般的结论,这是思维的起点。

3几点思考

(1)数学实验教学正在逐渐被重视,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数学和物理、化学相比,毕竟不是一门纯实验科学,抽象性和思维性较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主要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实验操作与思维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4)

初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许多重大政策措施。对基础教育,《纲要》指

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要求在90年代“全国基本普

及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城市市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还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我国中小学属基础教育,是

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已

深入到学科领域,根据《纲要》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改

革方面的敏感学科。这不仅因为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

不可须臾离开,而是它为我们理解和适应信息社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此,面对

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积极而稳妥地改革我国中小学数学教

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应积极进行探索研究,设计合理方案、

进行实验。

 

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发表后,十多年来,各盛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围绕中国

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评价”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扎实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后我们

数学教学研究会应该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从我国国情出发,

借鉴外国对我有益的经验,围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为我国

中学数学教育深化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即将跨入的2l世纪,是信息社会,也有人称之为计算机时代。信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

赖于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的人才素质。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培养的人要与信息社会的发

展相适应。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是下世纪初叶和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用什么思

想去教育他们,用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去武装他们,是需要认认真真考虑的问题。信息社会预

示着“数学所处理的是科学中的数据、测量、观测资料;是推断、演绎、证明;是自然现象、

人类行为、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意味着信息社会对人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提

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从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合理教

材结构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我们研究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研究

课题,共41个细目,作为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希望各盛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组织广大

中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探讨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下面就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些介绍;对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若干

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二)

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均

属基础教育。前者为义务教育阶段,后者为基础教育的高层次。初中,已从1993年秋季开

始执行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并同时使用

根据新大纲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这份大纲是历时五年多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制

订的。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精选了社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最基

本、最有用的代数、几何和统计初步等的知识。以及与学习其他学科相配合的知识,适当拓

宽了知识面,降低或减弱了某些知识的理论要求,使课程教材内容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

学素养,体现义务教育的宗旨。根据大纲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重视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方

法训练和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

 

从整体来说,《大纲》和据此编写的教材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初中义务教育的需要。

 

初中数学课程教材有待改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传统内容,如代数中的式和数的运算,

可进一步考虑精简或降低要求;有些应用较广泛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如向量、变换、概率统

计等应适当加强,需要探讨为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或用它来处理传统内容。在应

用数学意识和联系实际方面应适当加强,在知识呈现方面,如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

程应作改进,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初中平面几何,就现行教材而言,

一些繁难的证明题嫌多,而且今后很少用到,有的题目要求偏高,应进一步加以提炼。

 

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是在1978年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经1983年和1990年两次调整后的

内容。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现行普通中学数学计划调整意见》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

教学大纲》(修订本),又进一步将所列内容分为“必学”、“必驯和“任驯三类,并明确规定

“必学”内容为“会考”与“文史类高考”命题范围。这样,经两次调整,将1978年课程

教材中的行列式与线性方程组、概率、逻辑代数、微积分初步等教学内容,有的作了精简,

有的改为“选学”,而“选学”内容由于高考不考,形同虚设,从而使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

材又回归到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缺少近现代和应用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内容显得陈旧、知

识面窄,加以在教材结构和内容呈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

 

现在国家教委正在研究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调整方案,并组织力量研究制

订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将分阶段逐步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水平,并分层次和不同要求

进行科学安排。

 

二、改革中学数学课程教材需要探讨的问题这里,先引用两份资料。其一,根据1993年《中

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所载统计资料,我国普通中学的初中,大部分在农村。l993年我国农

村初中学生数约为城市的3.5倍,县镇初中学生数约为城市的1.4倍;两者相加,约为城

市学生数的4.9倍,近5倍。高中则是另一种情况。城市高中学生数约为农村的1.8倍,

县镇高中的学生数约为农村的2.7倍;两者相加,约为农村高中学生数的4.4倍。

 

当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毕业生为11341743人,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2283351人,约为初

中毕业生的五分之一。当年,高中毕业生为2317127人,升入高校本科和专科的为924000

人,约占当年高中华业生的五分之二 。(上述统计资料,均未包括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函授

大学等)上述情况,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所变化,变化快慢,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应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进变化快一点,以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三)

其二,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992年“教育

进展国际评估组织”IAEP发表的报告,在21个参加数学测试和科学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

我国13岁学生数学答题正确率为80%,名列第一。但在科学测试中,成绩却位居第15位,

处于下游状态。

 

上述两份材料,启发我们考虑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现实,展

望未来,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二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几何、

代数的训练要求严格,解题训练较多等长处,研究我们的不足,如数学教学与其他科学联系

不够等,加以改进。

 

下面提出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期又应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这里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即将跨入的21世纪,随着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对学生的数学

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方面已有很多著作和文章在更广泛和深度上有所论及,不再重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一方面要在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方面为学生

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和创造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行为等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论证和评估。前者有我们的长

处,又是后者赖以发展的基础;而后者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这方面有所不足,今后应

大力加强。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育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而忽视应用的旧观念,要把传统有用的数学基础

知识同应用较广泛的新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其二,中学数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努力做到把升学和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统一起来。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困扰着有些学校

的广大师生,增加学生负担。例如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课程,提前一年结束,剩下的时间围

绕模拟高考试题、进行高难度的题型训练,大搞题海战术,以应付高考,争取跨越“独木桥”。

初中升高中有的地方也仿效高考的办法,余波所及,有的小学也不平静。这种“应试教育”

思想几经批判,也没有解决,或者说在某个时期表面上解决了,实际是“越演越烈”。这有

来自社会的压力,也有教育内部的压力,这里不多谈。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就业,而且出路是比较广阔的。现在

应该下决心把中学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上来。否则,势必使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沿着错误的轨道形成恶性循环,有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利于面向21

世纪人才的培养。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四)

(二)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教材内容。信息社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使中学数学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关键在于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内

容。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针对我国现行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方面

研究课题中,有关课程教材的研究课题有11项。如教学内容的选定、组织、重点的确定应

当用什么思想和观点指导;新教学内容如离散数学、集合逻辑、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等

在中学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的精癣提炼与改革,特别是几何教学

的改革;数学应用与应用数学;能否用一种统一的综合结构取代代数、几何分科;数学课程

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这些问题的研究,要切实从本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从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水平及设备条件;要研究良好的教

材结构;要根据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要,研究课程的类型与水平,统一性与区别化。总

之,要想想需要与可能进行可行性改革论证。

 

(三)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课程教材的分段和衔接。当前,我国普及小学教育和普及初中教

育并存。因此,数学课程教材,各自作为独立教学阶段,完成一 定教学任务。到本世纪末,

我国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发展看,小学作为独立教学阶段的意义将发生变化。小学

阶段的课程教材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组成部分。为此,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相衔

接的问题及合理教材结构的建立应及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学数学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党的以来,由

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使我国中学数学教师队伍政治和业

务素养有了很大变化和提高,保证了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使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获得大面积丰

收。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地区的情况有不少差异,同

时教师队伍又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有些地区还相当繁重,

应当从政治、业务修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另外,有一种情

况也值得研究,即在教师授课的安排上,有的地方把教学水平比较好的教师安排在最后年级,

名曰“把关”。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前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不扎实,就直接影响到

最后一个年级的教学。现在有的“把关”教师用很多时间很大力,气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费时费力,实非良策。这恐怕也是“应试教育”思想另一种表现,需要研究改进。

篇(5)

编者按: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绿色课堂”,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其中,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别呈现课题组《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指标构建,以及从基本要求、关注学生、数学本质、动态生成和追求创新等各个维度对绿色课堂的理解,以飨读者。

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追求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源动力。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并形成了基本的课堂改进策略,构建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4]。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的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不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6],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7]。基于对国内外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分析[8],结合对绿色教育和数学绿色课堂的理解,我们确定了标准研制的“一个理念,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和四条基本原则。

“一个理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和教师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9]。“两个基本点”是指:一要基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价的理念、内容和方法要与之相符;二要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不但要符合石景山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还要注意促进和引导其发展。另外,我们还确定了四条基本原则。第一,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的描述要清楚、确切,涉及的概念、术语和理论要科学,能反映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同时要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的操作程序和测量变量的可观察、可判断和可测量。第二,评价指标的内容要兼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基于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有效的预设、启发和诱导等教学行为同样不可忽视。第三,评价方法要兼顾定量和定性结合。定量评价方法可以提高可操作性,但是会忽略课堂教学的细节;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实现人性化的考量,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可操作性。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评价目的。第四,评价功能要重在诊断和改进。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反馈和管理等。结合行动研究的目标和石景山区数学教育实际需求,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应重在诊断和改进。当然,其他几个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促进个人反思,汲取他人建议,从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过程与方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无论是“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还是“自下而上”的经验归纳,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获得既科学又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利用文献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我们首先构建了较为宽泛的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国内外70多个数学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结合数学绿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形成了“四维27项”的较为宽泛的评价标准。其中,“四个维度”是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关注学生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对102位数学教师、7位教研员和12位数学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α信度系数为0.953)。结果表明,只需要6个综合因子,就能反映原变量包含信息的89.42%。根据各主要成分的教学含义,结合数学教育教学专家建议,得到主因子的命名:关注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师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和数学本质。另外,教研员和数学教育教学专家访谈结果表明,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具备以下两点:(1)传承性。在突出绿色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要和石景山区以前使用的课堂评价标准衔接,以便于教师和其他评价人员理解和使用。(2)发展性。除了使用量表评价外,还需要增加定性描述和改进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诊断和改进功能,促进教师有效反思和专业发展。基于上述结果,对6个维度进行了分解和组合,形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情境创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课堂文化和教学效果”和“定性描述+改进建议”两部分构成的“八维20项”《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在石景山区三所学校进行了一个学期(2012.1—2012.9)的旨在试用、研讨和优化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总体来看,关于《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的研讨建议,初、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教育专家达成五点共识:(1)评价指标维度需要精简,一般不超过5个。(2)指标内容相关专业术语需要精确化,不要太宽泛。(3)要突出数学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关于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等可以合成一项,要重点突出绿色课堂对学生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充满生命力的和谐课堂文化和中学数学教学特色等。(4)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和改进建议部分需要保留,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发展。(5)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旨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最好实行等级评分制,而不是分数评分制。

基于上述建议,对《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进行了优化,形成了包含基本要求、关注学生、数学本质、动态生成和追求创新等“五维16项”的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中,“基本要求”维度包括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等一般数学课堂要求,保证数学课堂的科学性。“关注学生”维度包括关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关注学生差异等五项。“数学本质”维度包括教师设计高水平的数学任务,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积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理解等五项。“动态生成”维度主要包括内容的生成、方法的生成和情感的生成等三项。“追求创新”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实施的创新等两项。

三、《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特征分析

与传统数学课堂评价指标相比,《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较好地凸显了数学教学特色,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数学教育特征,符合国际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总的来看,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五大特征。

1.中学数学绿色课堂首先必须是科学的课堂

“科学性”是绿色教育提倡的四大教学理念之一,也是实现中学数学绿色课堂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维度就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方法的组合与优化等方面对中学数学课堂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2.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关注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表明,数学学习的最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数学化”做数学的过程,即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基于个人知识经验的“再创造”过程。总的来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从事的数学活动有两大类:水平数学化活动和垂直数学化活动。《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就非常关注对“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及效用”的评价。首先“数学本质”维度关注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任务的质量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知识理解的效度;其次,关注数学活动能否有效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联系性,以及是否渗透了基本的数学思想、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等。

3.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重视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林崇德教授认为,思维发展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非常重视学生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维度首先强调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一般包括抽象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关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习态度、兴趣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最后,在上述培养过程中,评价标准还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不能一刀切。

4.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体现生成性教学

动态生成是中学数学绿色课堂“尊重学生生命价值”的本色表现,主要表现为内容、方法和情感等三个方面的生成。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动态生成过程中,焕发生命活力,通过数学化活动,学习“活数学”,而不是倾听和记忆冰冷的数学结论。《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主要从内容、方法和情感等三个方面考查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利用相关资源,促进数学教学的动态生成。

5.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追求创新性教学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主要从教学设计创新和教学创新两个方面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基于学生基础和相关资源,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实现“四基”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该标准的近两年的行动研究表明,基于个人反思,借力同伴互助,通过数学教育专家、数学教研员和同伴的教学研讨,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五个维度”的分析和评价,数学教师能够明确个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别人的改进建议,通过个人反思,获得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和优秀的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基础教育,2004(1).

[2]綦春霞,李文,李孝诚.绿色教育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基于3所初中项目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J].中国教师,2012(9).

[3]綦春霞.让数学绿色课堂提问焕发生命的色彩[J].中国教师,2011(1).

[4]李孝诚,綦春霞.从“为创新设计教学”到“为教学设计创新”——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J].数学教育学报,2012(2).

[5]Bright, G.W. & Joyner, J.M.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Views from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orking Conference[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陈彪,许安富,邱华全.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篇(6)

关键词:化归思想 中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20-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也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喜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的应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化归思想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思维能力,能够将数学学习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1 化归思想概述

化归思想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让学生利用相应的学习技巧将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将学生感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化归思想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不断的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掌握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基本规律,争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化归思想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数学学习知识的一种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

2.1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挖掘其中的知识。在中学数学学习中隐藏着很多的数学学习的思想以及方法技巧,但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时学生往往不能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潜在知识进行挖掘,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实数的相关运算,在减法教学时可以转为为加法,除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转化为乘法。解方程知识的学习,方程组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都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不规则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学习都可以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通过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化归的思想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2 在解题中进行化归思想的强化

在中学数学中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归思想的渗透,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更为重要地是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理论的应用就是在解题过程中。为此,教师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学数学知识时会先学习到相关的理论,在学习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在学习时就会先学习到相关的定理,然后在解题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可以内化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相关知识,其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学生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在解面积的相关问题时,可以将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归纳到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例如,在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一般都可以划归到三角形全等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等的计算中。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不熟悉的知识化归到熟悉的知识,从而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在教育教学中也被广大的教师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化归思想的应用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挖掘其中的知识。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理论的应用就是在解题过程中。为此,教师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艳.初中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3:47-48.

[2]李海智.基于化归思想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

2015,16:106.

篇(7)

新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除继续开设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教学法课程外,还应增设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比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中学数学教学策略、说课与评课、教学组织与管理、数学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中学数学研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数学考试与评价等,这些课程体现了师范特色,能提高学生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调查列举了二十多种加强实习(实训)与实践教学的措施,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有90%以上的师生认为,到中学去观摩教学、请中学教学专家作报告、聘请中学教学名师或教坛新星进行示范教学、大学期间熟悉中学数学教材、加强微格训练等都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主要措施。绝大部分学生和院系领导认为目前的教学虽然重视数学学科的完整性,但是却忽视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学习者的有机结合,与知识应用的衔接;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手段滞后,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德育功能;课程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

访谈结果与分析

调查采用面谈与网络函询的方式,征求了6位院系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多数领导认为目前新疆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建议增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与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等课程,以加强对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修订新疆各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突出师范性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各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院长、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地方教育局局长和民族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组成双语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完善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加强实习管理.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高校与中学数学教师合作进行开发研究等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形式,他们认为实习支教的形式虽好,但管理不到位;分散实习效果最差,应取消分散实习.十五位民族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对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总体感到满意,但也尖锐地指出,今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师范性,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及早熟悉中学数学新课改教材的教法,以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